[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有关茶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在日常生活当中,泡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泡好一壶茶,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

中国茶艺茶道轻松入门pdf

中国茶艺茶道轻松入门pdf

中国茶艺茶道轻松入门pdf茶道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通过烹茶、品茶、赏茶等方式来追求心灵和身体的平静与和谐。

在中国,茶道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各种茶艺馆、茶文化街等地方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茶艺爱好者和品茶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茶艺茶道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个便捷的入门指南,帮助你快速上手茶道的基本技巧。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茶道实践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茶道还与佛教相结合,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脱离了宗教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且完整的艺术形式。

茶道的发展与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密不可分。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全球茶叶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中国的茶叶品种丰富多样,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味,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去烹制和品尝。

二、茶道的基本知识1. 茶具与器皿:茶道中使用的茶具和器皿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

这些茶具通常由瓷器或紫砂陶制成,在制作过程中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精湛。

2. 茶艺表演:茶道不仅仅是烹茶和品茶的过程,还包括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是茶道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动作的优雅和独特的技巧展现出茶道的精髓和美感。

3. 茶的分类与品质:中国的茶叶根据发酵程度、制作工艺和产地等因素进行分类。

其中,绿茶是最常见和最基础的茶种,具有清香爽口的特点。

除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也是中国茶道中常用的品种。

三、中国茶艺茶道的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在烹茶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茶具、茶叶和热水等物品。

茶具要保持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清洁杯器:使用温水和清洁布清洁茶杯,并且在盛茶之前使用热水冲洗茶杯,让杯器达到适合品茶的温度。

3. 烹茶:根据茶叶的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茶壶和茶盘,按照一定比例将茶叶放入茶壶中。

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喜好,调整烧开水的温度和时间,并将开水冲入茶壶中。

[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

[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

[茶道入门三篇]茶艺基础知识茶艺基础知识——泡茶用水的选择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

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

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铝含量超过0.2ppm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钙离子达到2ppm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

“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

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

“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1.感官指标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中国茶道入门知识大全

中国茶道入门知识大全

中国茶道入门知识大全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道不仅是一种品茗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寻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帮助你入门茶道文化。

一、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传说,中国的茶树最早生长在四川、云南等地的茂密森林中,而茶叶最早是被人们当做药物使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茶叶不仅具有药物的功效,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于是逐渐开始饮茶。

饮茶兴起后,人们开始研究茶的采摘、制作和品饮等技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

二、茶的分类与选择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根据制作工艺和不同的茶叶部位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六大类。

每种茶的口感和风味各有不同,因此在品鉴茶叶时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进行选择。

1.绿茶:绿茶以杀青后烘干的未发酵茶叶为主,清香鲜爽,具有利尿解暑、清热降火的功效。

有名的绿茶有龙井、碧螺春等。

2.红茶:红茶以发酵完全的茶叶为主,口感醇厚,色泽红艳,香气浓郁。

有名的红茶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3.白茶:白茶以嫩叶为主,采摘后不经过任何发酵处理,具有清淡的花香和清新的口感。

有名的白茶有白毫银针、贡眉等。

4.黄茶:黄茶是一种独特的茶类,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茶汤呈黄绿色,口感鲜爽回甘。

有名的黄茶有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5.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清香回甘的特点,又有红茶的醇厚口感。

有名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岩茶等。

6.黑茶: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茶叶存放越久口感越好,具有降脂健胃等保健功效。

有名的黑茶有普洱茶、六堡茶等。

三、茶具的使用与养护茶具在茶道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茶道的表现形式和茶的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1.茶壶:茶壶是沏茶的主要工具,其大小、形状和材质会对茶叶的浸泡和温度起到重要影响。

茶壶的养护需要定期清洗和通风晾晒,以防霉变。

2.茶杯:茶杯的选择一般以白色瓷杯为主,以充分展现茶叶色泽和透明度。

中国茶道入门基础知识

中国茶道入门基础知识

中国茶道入门基础知识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茶道作为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不仅是一种品茗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入门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茶道的起源、茶具的分类、茶艺表演和品尝技巧等方面。

一、茶道的起源中华茶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汉时期。

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茶叶作为药物,慢慢地认识到茶叶除了具有药用价值外,还能饮用,并从中得到身心的舒缓与放松。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道逐渐形成并沿袭至今。

二、茶具的分类中国茶道注重茶具的质地、造型和功能,茶具分为净器、荷包和道具三大类。

1. 净器:净器主要是用来洗涤和清洁茶具,包括茶叶洗涤器、茶叶漏斗、茶叶筛、茶盘等。

2. 荷包:荷包主要是用来装茶叶和茶具,包括茶叶巾、茶叶托、茶针、小茶碾等。

3. 道具:道具是茶道表演中的重要配件,包括茶壶、盖碗、茶杯、茶盏、茶船、茶托、茶筅等。

三、茶艺表演中国茶道讲究仪式感和礼仪,喝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艺术表演。

茶艺表演通常由主持人担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主持人清洁茶具,准备好茶叶和热水,摆放茶具和净器。

2. 洗涤茶具:主持人用热水将茶具进行清洗,以去除灰尘和异味。

3. 泡茶过程:主持人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注入适温的热水,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倒入茶杯或茶盏中。

4. 品尝茶水:主持人将泡好的茶水分发给每个参与者,大家可以轻啜一口,品尝茶水的味道和香气。

5. 茶道师傅表演:在特殊场合,茶道师傅会表演一些茶道技艺,如倒茶、品茶、泡茶等,以增加茶会的趣味性。

四、茶的品尝技巧品茶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品茶技巧可以使品茶者更好地感受茶水的香气和味道。

1. 观色:观察茶叶的外观,看它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是否符合要求。

2. 闻香:将茶叶放入茶杯或茶盏中,近距离闻其香气,体会茶叶的香醇与特点。

3. 品味:小口品尝茶水,慢慢品味其中的味道,包括甘、醇、苦、涩、辣等。

茶艺师入门级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师入门级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师入门级的茶艺基础知识一)识茶就是要能认识好茶,区分各种茶类和茶叶内在品质的优劣。

明代张源在其《茶录》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记述。

其目的在于确保茶的色泽,香气,味道得以充分发挥。

二)鉴水亦即品水。

要懂得什么是好水,并能区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质。

不同的茶类用不一样的水,特殊的茶类宜选特定的水。

故曰:“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但大部分茶人通过实践普遍认为:山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

普洱茶一般选用上好的山泉水冲泡,更能体现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征。

三)选具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不同的冲泡器具。

明代黄龙德在其所著的《茶说》中言:“器具精洁,茶愈这之生色,用以金银,虽云美丽,然贪贱之士未必能具也。

”而事实上,金银器具未必就好。

一般来说,乌龙茶侧重选择紫砂壶冲泡,常用还可“养壶”;普洱茶选择陶瓷或玻璃器具冲泡为宜,既可赏色,又可避免因茶质不同而窜香夺味。

四)侯汤就是观察开水的变化,把握恰当的时机投茶冲泡。

宋代蔡襄在其《茶录》中有“侯汤最难”之说。

因为“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况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汤最难”。

那么如何侯得一壶好汤呢?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须急煮。

侯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

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

大涛鼎沸,旋之无声,是为过时。

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五)投茶即泡茶时的茶叶投放量要适中。

我们既要根据茶具大小,也要结合品茶人数的多少来合理地确定投放茶叶量的多少,否则“小则香气氰氢,大则易于散漫”。

所以“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

独自斟酌,愈小愈佳。

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

其余以是增减”。

六)量时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准确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冲泡时间的长短,以及可冲泡用的时间和每次投茶可冲泡的泡数。

只要上述六个要素都同时具备了,茶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

同时,再以娴熟自然,大方得体的冲泡技巧贯穿始终,并不断赋予其美学功能,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艺就有了不俗的表现。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茶,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情感的传承。

茶道是中国独特的茶艺文化,通过制作、品评、品茗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古老而美妙的世界。

一、茶的历史与分类1.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发现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中国,最初是偶然的,人们意外发现茶叶的独特滋味并逐渐加以利用。

此后,茶的种植与加工逐渐完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唐代以后,茶叶的种植与饮用方式进一步发展,至今茶仍然在中国深入人心。

2. 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来源,中国的茶可以分为六大类,如下所示:(1) 绿茶:以不经发酵的新鲜茶叶制成,如龙井、碧螺春等。

(2) 黄茶:汤色偏黄,有独特的花香,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3) 红茶:经过发酵制作而成,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

(4) 白茶:以新芽未开的胚芽为原料,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5) 乌龙茶: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如铁观音、安溪茶等。

(6) 黑茶: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二、茶道的精髓与意义1. 茶道的精髓茶道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和哲学,以下是茶道的精髓之一:(1) 和敬清寂:茶道倡导内敛与静谧,通过饮茶过程中的细腻动作与味蕾的冲击,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 仪静以静人:茶道强调精神修养,通过仪容、仪态的整齐和谨慎,表达对茶道的敬重与敬畏。

2. 茶道的意义茶道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以下是茶道的意义之一:(1) 弘扬文化: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通过茶的制作和品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2) 提升修养:茶道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通过茶艺的学习与实践,促进个人的修身养性,培养生活的审美情趣。

三、茶具与茶艺的基本要素1. 茶具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茶具包括茶碟、茶盏、茶杯、茶壶、茶托等。

茶具的材质往往选用陶瓷、紫砂、玻璃等制作而成,以保证茶的品质。

茶艺与茶道的基础知识

茶艺与茶道的基础知识

茶艺与茶道的基础知识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艺与茶道的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

茶艺与茶道的基础知识:茶艺与茶道的基本含义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

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

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

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

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与茶道的基础知识:茶艺与茶道的步骤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艺的基础知识茶艺的基础知识茶,具有浓厚的文化,所以需要我们学习的知识比较多。

应届毕业生店铺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的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哦。

一、基本知识基础知识一:泡茶要素大家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要先大概懂得一下泡茶的要素,应该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类所含有的不同的特点,以此来调整泡茶的水温、浸泡的时间和茶叶的用量,这样才可以让茶叶的'香味、口味、色泽得到充分的发挥。

基础知识二:泡水的选择既然说泡茶,那自然水是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泡茶的用水可以直接影响茶叶质量,而我们经常听说的“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的两大名茶,也可以从中看到用什么水泡水直接影响茶水的气味口感等。

基础知识三:茶具的选择有一句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那茶器也在泡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要首选瓷器,因为瓷器可以令茶叶的香味、品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基础知识四:学会识茶泡茶在之前还要懂得学会辨识茶叶的好坏,大家可以先观看茶叶、嗅闻一下茶叶,再先品尝一下茶味,再看一下茶渣,看到有文化、变味的就不要用来泡茶了哦。

二、四种茶具形态介绍茶艺知识之陶器茶具陶器茶具在茶艺知识当中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之一,具有朴素典雅的气质,用其来泡茶可以品味到回归自然的气息。

茶艺知识之瓷器茶具瓷器茶具也相应于陶,白得如玉般的瓷器为景德镇瓷器最为著名,而用瓷器泡茶更能看到茶的鲜美。

茶艺知识之紫砂茶具在茶艺培训当中,一般都会采用紫砂茶具作为培训道具,而且紫砂茶具具备了形美神韵,不会丢失茶叶的原味,即便是隔夜也不会变味,非常地高雅尊贵。

茶艺知识之玻璃茶具在茶艺知识里,最好理解的就是玻璃茶具,之所以采用玻璃材质是因为其晶莹剔透的形态可以让人尽情地观赏茶汤与茶叶的动态,很适合用于冲泡花茶哦!。

茶艺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艺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艺入门茶道基本知识《茶艺入门茶道基本知识》一、什么是茶艺茶艺是指使用茶具,沏煮茶叶,品尝茶饮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茶艺的精髓体现在用心、耐心,以及专业的器具技艺。

二、历史渊源中国千余年的茶文化,沿袭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是中国一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传统中国茶文化融合着儒家、道家、佛教等宗教文化,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茶文化,体现出中国伦理规范、审美情趣、品味风格等特色。

茶道自中国南宋时期开始发展,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代以后,茶道越来越受欢迎,影响越来越广泛,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

至今,茶艺在中国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茶艺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1)选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茶叶,一般可以选用铁观音、龙井等传统的中国绿茶;(2)准备茶具: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茶具,如茶壶、茶杯、茶渣碗等;(3)加热水:温水是沏茶的基础,根据茶叶的种类,将水加热到相应的温度(绿茶一般是80-90度,红茶一般是90-100度);2.沏茶(1)将茶叶装入茶壶,注入恰当的温度的水,轻轻搅拌,等待茶叶吸收水份;(2)将温度调整到相应的沏茶温度;(3)煮沸,取出茶叶;(4)取出茶叶后,再添加一次少量的温水,沏出茶汤,放入茶杯中3.品饮茶(1)先闻茶香,闻到茶叶特有的清香;(2)看茶色,茶色绿油油,清澈见底;(3)品尝茶叶,茶叶的口感清爽,甘甜醇香;(4)最后喝茶,清凉滚烫,入口满满的醉人滋味。

四、茶艺饮用茶艺饮用指的是将茶艺带入饮用形式,也就是说,以茶艺中较为讲究的礼仪、氛围、技艺来饮用茶饮,或者将茶饮与其他饮料配合完美地品尝。

茶艺饮用可以是茶话会、商务宴会等形式,也可以是友谊之约、自我享受等形式。

茶艺饮用的特点在于,在传统的茶艺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增加茶叶的种类、增加茶器具的类别等,定制出一套饮用茶艺。

如增加茶叶的类别,可以使用多道茶艺,以展示不同茶叶的醇香韵味;增加茶器具的类别,则可以体现茶艺的精致之处,增添活动的趣味性。

中国茶道新手入门知识

中国茶道新手入门知识

中国茶道新手入门知识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门艺术。

如果你对茶道感兴趣,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茶道爱好者,那么本篇文章将为你介绍中国茶道新手入门知识,包括茶具的选择、茶叶的品鉴、冲泡技巧等,帮助你快速入门茶道的世界。

一、茶具的选择在茶道中,选择适合的茶具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茶壶,一般来说,选用紫砂壶是较为常见的选择,因为紫砂壶能够吸附茶香,保持茶的原味。

同时,还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茶杯,茶杯的材质以瓷器最为常见,而且选用清透的瓷杯能够更好地欣赏茶叶的色泽变化。

此外,还需要备好茶盘、茶巾、茶匙等辅助工具。

二、茶叶的品鉴茶道的核心在于品味茶叶的味道和香气,因此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品鉴茶叶。

首先,选择优质的茶叶非常重要,你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茶叶品牌,或者去专业的茶叶店购买。

然后,通过观察茶叶的外形、闻茶叶的香气,感受茶叶的质地和湿度,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最后,将茶叶放入温水中浸泡,等待片刻后,开始用品茗杯品尝茶叶的口感和余味。

三、茶艺冲泡技巧正确的冲泡技巧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需要注意水的温度,一般来说,绿茶需要8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红茶和乌龙茶需要9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

接下来是茶叶的用量,一般来说,每100毫升的水需要取1克的茶叶。

然后是冲泡时间,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时间,一般来说,绿茶和白茶需要较短的时间,而红茶和乌龙茶需要较长的时间。

四、茶道礼仪茶道除了品饮茶叶,还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在进行茶道表演或招待客人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是准备茶,茶具要摆放整齐,待客人入座后,要用清水预热茶具。

接着是斟茶,斟茶时要轻柔地将茶水倒入茶杯中,同时要注意不要溅出来。

最后是呈茶,呈茶时要将茶杯用右手呈送给客人,客人接过后要稍微鞠躬以示感谢。

总结:茶道是一门深奥的文化,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你快速入门茶道的世界。

茶具的选择、茶叶的品鉴、冲泡技巧和茶道礼仪是茶道学习的基础,希望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茶道的魅力,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享受茶道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基础知识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

学习茶艺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茶水,更可以领略到中国的礼仪文化和精致生活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茶艺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茶文化。

1. 茶叶种类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等几大类。

其中,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叶,保留了茶叶的大部分有效成分,口感清新爽口;红茶则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茶汤呈红色,口感浓郁醇厚。

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花香果香等多种特点,深受茶客们的喜爱。

2. 茶具工具茶具作为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漏等。

茶壶要选用陶瓷或紫砂壶,以保持茶水的原汁原味;茶杯应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紫砂杯,以便观赏茶汤的颜色和变化;茶盘用于放置泡茶的器具,方便清理和布置茶具,是茶艺表演的必备工具。

3. 冲泡技巧冲泡茶水是茶艺的核心环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水质,最好选用泉水或纯净水,避免影响茶叶的口感。

其次,要控制水温,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一般来说,绿茶适宜80°C左右的水温,红茶适宜100°C左右的水温。

最后,要注意冲泡时间,不同种类的茶叶泡茶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绿茶约1-2分钟,红茶约3-5分钟,乌龙茶约2-3分钟。

4. 茶艺礼仪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注重礼仪和仪式感。

在茶艺表演或品茶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倒茶时要用右手扶住茶壶,左手扶住杯子,动作要稳健不慌张;接受茶杯时要用右手托杯,左手扶杯底,表示尊重和谦逊;品茶时要轻轻抿一口,细细品味,不可大口喝水。

5. 茶文化传承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历经千年依然充满魅力。

在当今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是人们对于品味生活、领略文化的需求依然存在。

因此,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了解茶的来历、种类和制作工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中国茶艺茶道大全

中国茶艺茶道大全

中国茶艺茶道大全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艺术,通过茶的烹饪、品尝和礼仪,人们能够体验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艺和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步骤。

一、茶的分类茶树是中国茶艺的基础,根据不同的茶叶加工工艺和产地,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每类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口感,各有所好。

二、茶具的介绍中国传统茶具丰富多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托等。

其中,茶壶被认为是制作和品尝茶的核心工具。

茶杯通常是小巧精致的,能够突显茶的香气和色泽。

三、准备工作在进行茶艺表演或茶道活动之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茶叶,并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好清洁的茶具,并确保它们没有异味。

最后,准备好热水和茶盘等辅助工具。

四、冲泡技巧冲泡茶的技巧是茶艺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以下是一般茶的冲泡步骤:1. 烫洗茶具:将开水冲入茶壶和茶杯中,以清洗茶具,同时使其预热。

2. 茶叶投放:根据茶叶的种类和数量,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

3. 清洗茶叶:倒入适量的温水,将茶叶浸泡30秒至1分钟,然后倒出。

这一步是为了唤醒茶叶的香气。

4. 加水冲泡:从合适温度的水龙头冲泡茶叶。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时间和水温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5. 分茶倒入杯中:冲泡好的茶液通过过滤器倒入茶杯中,并确保每个杯子中的茶量均匀。

6. 品尝茶:以适当的姿势拿起茶杯,轻轻品尝茶的香气和口感。

五、茶道礼仪茶道在中国被视为一种仪式和礼仪,因此,参与者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礼仪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茶道常见的礼仪:1. 敬茶:以茶艺师为首,依次向客人敬茶。

客人接过茶后,可以先闻茶的香气,然后小口品尝。

2. 手法:在茶道表演中,茶艺师的手法非常重要。

手法要稳重、流畅,力求在倒水和冲泡时做到自然而优雅。

3. 茶艺表演:在茶道活动中,茶艺师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茶艺表演。

中国茶艺茶道入门教程

中国茶艺茶道入门教程

中国茶艺茶道入门教程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值得学习和探索的技艺。

茶道是通过煮茶、冲泡茶、品茶等过程,以及茶具的使用和茶文化的体验,来展示茶叶的美感和茶文化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茶艺茶道的入门教程,帮助您了解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便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品味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

一、茶道的基本认识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注重礼仪、修身养性、审美和人文关怀。

茶道的发源地是中国,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普及。

茶道强调的是“礼”的观念,包括准备茶具、泡茶和品茶的整个过程,将茶道视为一种礼仪和修身的方式。

同时,茶道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强调美学和艺术的表达,尽力体现茶叶的香气、色泽和口感。

正是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使得茶道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茶道的基本要素1. 茶叶:选择好的茶叶是泡好一杯茶的基础。

在选择茶叶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口味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重要的是要选择质量好、新鲜的茶叶,以保证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2. 茶具:茶具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具应该养护保养得当,干净整洁,以保证茶道的品质和美感。

3. 准备工作:茶道注重仪式感,准备工作要做到周密有序。

包括清洗茶具、准备茶叶、热水的准备等。

这些准备工作都需要细心和耐心,以确保泡茶的过程流畅和顺利。

4. 泡茶过程:泡茶是茶道的核心环节,需要掌握正确的泡茶技巧。

首先,将一定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冲上适量的热水,等待片刻,使茶叶展开。

接着,将茶倒入茶杯中,保持茶汤的浓度和香气。

最后,将茶杯递给客人,开始品味茶的美妙。

5. 品味和欣赏:品味茶不仅是品尝茶的味道,更需要品味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在品味茶的同时,还可以欣赏茶具的美学价值,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茶道的常见技巧1. 精选适合泡茶的茶叶:不同种类的茶叶适合泡制的水温和泡制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不同茶叶的特点和个人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进行泡制和品尝。

中国茶道与茶艺知识点

中国茶道与茶艺知识点

中国茶道与茶艺知识点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艺则是茶道的实践与艺术表现。

茶道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国人对于生活品味、礼仪规范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点,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作为中国的国饮,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相传,茶的发现与使用始于中国西南地区。

茶叶在唐朝时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此后通过宋、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中国茶叶的饮用与制作技艺。

二、茶道的概念与内涵1. 茶道的定义和特点茶道,是指以茶为媒介,通过泡茶、沏茶的仪式和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茶道倡导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2. 茶道的核心价值观茶道强调谦和、自然、敬重、静心的核心价值观。

茶道主张以茶养心,以茶养性,通过品茶的过程,达到身心放松、修身养性的目的。

三、茶艺与茶具1. 茶具的分类与作用茶具是茶艺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用途与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茶壶、茶杯、茶盘等。

茶具选用材料讲究纯净、质地均匀,制作精细,以保证茶叶在沏泡过程中的品质。

2. 茶具的保养与使用方法茶具的保养对于茶艺表演的成功至关重要。

茶具应避免与异味接触,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并晾干,定期使用细软的布进行擦拭和保养。

四、泡茶的技艺与要点1. 选茶的原则泡茶时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需根据其特性和个人偏好进行搭配,通常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2. 水的选用与温度控制泡茶所用的水质对于茶叶的口感影响很大,应使用纯净的泉水或矿泉水。

而不同茶叶的浸泡温度也有明确的要求,如绿茶常用80°C左右的温水,乌龙茶则要求水温在90°C以上。

3. 泡茶的步骤与技巧泡茶的步骤包括洗茶、注水、闻香、品茗等。

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控制放入茶叶的量、注水的速度以及泡茶时间的掌握。

五、茶道与礼仪1. 制定茶道仪式的原则茶道仪式是茶道实践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场合和目的,茶道仪式的形式与流程也有所不同。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饮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茶艺作为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在学习茶艺时,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茶艺的基本知识。

一、茶的分类茶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其中,绿茶是用不发酵的嫩叶制成,品茶时绿叶泡开,有清香的味道;红茶是用发酵的茶叶制成,品茶时红叶浸泡在杯中,有馥郁的香气;白茶是用未经发酵的嫩叶制成,品茶时白叶展开,有淡雅的味道;黄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制作工艺独特,品茶时黄叶柔软,有鲜郁的香气;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叶制成,品茶时茶叶呈现卷曲状,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黑茶是发酵茶中的一种,品茶时茶叶色泽红亮,味道醇厚。

二、茶具的选择与使用品茶时,选择合适的茶具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和茶巾等。

茶壶是冲泡茶叶的主要工具,可以根据茶叶的种类来选择不同的茶壶,如玻璃茶壶适合绿茶,紫砂茶壶适合红茶和乌龙茶。

茶杯的选择应该以杯身适中,杯口扩散,杯底高低一致为原则,这样可以使茶汤更好地展现出来。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具和茶水的装饰品,一般选择实用、美观的茶盘即可。

茶叶罐的作用是保存茶叶的新鲜度和香气,选择密封性好、材质不易与茶叶发生化学反应的茶叶罐比较适合。

茶巾可以用来擦拭茶具,保持茶具的干净与整洁。

使用茶具时,要注意保持茶具的卫生和整洁,避免杂质对茶叶的影响。

煮茶水时,应使用纯净的水,避免水中有异味或杂质。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来控制冲泡的时间和水温,以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三、茶的冲泡方法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下面以绿茶为例介绍一种常用的冲泡方法。

1. 准备工作:将绿茶放入茶盅中,用温水冲洗茶叶,然后倒掉。

这个过程既可以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又可以给茶叶“醒茶”,使其展开。

2. 加水冲泡:取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注入80-90度的热水,让茶叶和水充分接触。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艺是⼀种形式和精神相互统⼀的品茗⽂化,包括品评、鉴赏艺术的操作⼿段和品茗的美好环境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茶艺的知识,希望⼤家喜欢!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艺知识⼀: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泉、洁器为⼀,天⾊好为⼀,风骚儒雅、⽓息相投的佳客为⼀;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为⼗三宜与七禁忌。

“⼗三宜”为⼀⽆事、⼆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宿醒、九清供、⼗精舍、⼗⼀会⼼、⼗⼆鉴赏、⼗三⽂僮;“七禁忌”为⼀不如法、⼆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茶艺知识⼆: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详细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壶中和⽔⼀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茶。

古代⽂⼈雅⼠各携带茶与⽔,通过⽐茶⾯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种品茶艺术。

⽃茶⼜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于福建建州⼀带。

⽃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表现形式。

其终极⽬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上的汤花,最后⽃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味三者俱佳,才算⽃茶的最后胜利。

③⼯夫茶。

清代⾄今某些地区流⾏的⼯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夫茶流⾏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东的潮州。

⼯夫茶讲究品饮⼯夫。

饮⼯夫茶,有⾃煎⾃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艺知识三:茶道的历史】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今已使⽤了⼀千多年,但⾄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具书中均⽆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化。

东⽅⽂化与西⽅⽂化的不同,在于东⽅⽂化往往没有⼀个科学的、正确的定义,⽽要靠个⼈凭借⾃⼰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闻见记》中:“⼜因鸿渐之论,⼴润⾊之,于是茶道⼤⾏。

茶道的入门知识_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的入门知识_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的入门知识_茶道基本知识茶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那茶道的一些入门知识有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道的入门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道入门知识一、认识中国茶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

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二、认识和应用茶具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种茶具及其功能。

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乐趣。

三、基本手势学习泡茶时,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

传统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差异,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四、备器学习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

五、洁具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烫洗,这一步骤称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温润器皿的意思。

六、泡茶泡茶,一共有6个步骤,分别为:1、置茶:把茶叶倒在茶则上,再使用茶匙量取适量的茶叶放到盖杯或茶壶里。

2、润泡:把煮沸的水倒到盖杯里,静待片刻后把盖杯里的茶汤倒掉,这第一泡茶叫“温润泡”,不作饮用。

4、正泡:重新往盖杯中注入沸水,冲泡。

不同的茶叶种类,冲泡沸水温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5、分杯:泡好茶后,再把盖杯中的茶汤,以顺时针方向平均倒入各个小茶杯里。

6、品茶:完成以上5个步骤之后,便可开始品茶。

品茶前不妨先观颜色,闻茶香,再细细品缀,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之后。

茶道基本知识一、茶叶好,茶量适中。

要冲泡一壶好茶,选择高品质的茶叶是必要条件,冲泡一壶茶的量根据茶叶容量的大小决定。

二、水质要上佳。

自古饮茶即注重水质,好的水可以让茶益加发挥甘醇美味。

一般而言,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又以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市售的矿泉水若是纯水或自然水亦可代替。

[茶道知识]茶艺基础知识

[茶道知识]茶艺基础知识

[茶道知识]茶艺基础知识茶艺基础知识茶,是个大饮料,大产业。

这个产业包括茶叶、茶饮料、茶馆业等,产业大,内容多。

只谈一点茶艺基本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唐代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

以后宋代徽宗赵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静”。

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远清真”。

中国茶道传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

传到韩国,韩国人提出了“和敬俭真”。

传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爱谦静”。

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晓芳提出了“廉美和敬”。

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艺的核心。

虽然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养。

二、两个基础不论是茶道还是茶艺。

最根本的两个基础是“茶”和“艺”,故称茶艺。

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茶艺的根本。

茶就是科学泡茶,科学饮茶,使人们充分吸收茶叶的营养保健物质达到强身健体。

艺就是把泡茶饮茶艺术化人轻松愉快,达到精神上的养生。

三、三个要求这是指茶道和茶艺表演的动作必须符合三个要求:一是动作圆活、连绵、轻盈;二是动作自然、优美、和谐;三是动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四种茶具综合茶道、茶艺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种形态。

1.陶,是指陶器。

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具。

今天用起来-,古朴典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别有韵味。

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兴紫砂。

它起源于明,兴盛于清。

有形美、神韵,气质高雅形态各异的特点。

泡茶不走味,过夜茶不馊。

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

它“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

她玲珑剔透,泡茶可观赏杯中的茶汤和茶芽,特别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五、五种茶艺纵观我国的茶艺,不外乎五种基本茶艺。

1.红茶茶艺。

2.绿茶茶艺。

3.乌龙茶艺(也叫功夫茶艺)。

〃4.花茶茶艺。

5.禅茶茶艺。

其他茶艺都是从这五种基本茶艺中演化出来的。

如不同人表演这五种茶艺就派生出少儿茶艺、文仕茶艺、村姑茶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茶道入门三篇] 茶艺基础知识茶艺基础知识——泡茶用水的选择一、古代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最早提出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

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

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 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 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净化的自来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是说用不同的水,冲泡茶叶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体现出茶的真味。

二、现代茶人对泡茶用水的看法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

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 。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功能。

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中的低价铁超过0.1ppm 时,茶汤发暗,滋味变淡; 铝含量超过0.2ppm 时,茶汤便有明显的苦涩味; 钙离子达到2ppm 时,茶汤带涩,而达到4ppm时,茶汤变苦; 铅离子达到1ppm时,茶汤味涩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轻为美。

其三,水味要甘。

“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

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

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 。

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

“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三、我国饮用水的水质标准1. 感官指标色度不超过15 度,浑浊度不超过5 度,不得有异味、臭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2. 化学指标ph值6.5 ~8.5 ,总硬度不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 毫克/ 升,锰不超过0.1 毫克/升,铜不超过1.0 毫克/ 升,锌不超过1.0 毫克/ 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 毫克/ 升,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 毫克/ 升。

3. 毒理指标氟化物不超过1.0 毫克/ 升,适宜浓度0.5 ~1.0 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 毫克/ 升,砷不超过0.05 毫克/升,镉不超过0.01 毫克/ 升,铬(六价)不超过0.05 毫克/ 升,铅不超过0.05 毫克/ 升。

4. 细菌指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毫升,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升。

以上四个指标,主要是从饮用水最基本的安全和卫生方面考虑,作为泡茶用第三节、泡茶用水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

再加工水即城市销售的“太空水” 、“纯净水”、“蒸馏水”等。

茶艺基础知识——泡茶要素一、冲泡水温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

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 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 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 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

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

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

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 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 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 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

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

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

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 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判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不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

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二、茶水比例1. 茶的品质: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

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

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

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

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 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 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

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 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

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

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 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 至1/2 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 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

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 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

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 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冲泡时间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 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 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3~5 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 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

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

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

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

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 分钟时,含量较高。

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

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

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 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 分钟即可。

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 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 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 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这时,品茶者应以欣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 分钟,方可品饮茶汤。

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难浸出,以至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同时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

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 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总之,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四、冲泡次数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 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

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 左右; 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

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

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 次。

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 次。

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 次,最多2 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 次,甚至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