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诊地理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泰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主要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

两国的蔗田主要分布在纬度16。

以南的平原地区,泰国甘蔗单产仅为澳大利亚的85%,而泰国吨糖耗蔗量为澳大利亚115%,两国蔗糖生产成本大约相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澳大利亚甘蔗单产高于泰国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更温暖湿润________B. 土壤更肥沃C. 种植技术更先进________D. 运输更便捷2. 导致泰国蔗糖生产成本与澳大利亚大约相同的圭要原因是A. 原料消耗量________B. 劳动力工资________C. 生产技术________D. 市场需求量3.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影响制糖工业区位因素的是2. 下表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顷)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A. 甜菜________B. 棉花________C. 水稻________D. 小麦2. 江西省无农作物③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________B. 地形________C. 市场________D. 交通3. 与河北省比较,黑龙江省农作物④分布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A. 平原面积广大________B. 土壤深厚肥沃________C. 灌溉水源充足________D. 机械化水平高3. 下图为某地1、7月等温线分布图(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①地1、7月的温差可能为A. 8℃B. 12℃C. 16℃D. 20℃2. 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 洋流________B. 海陆热力性质________C. 地形________D. 冬季风的影响3. 图中R河的汛期可能出现在A. 3~5月________B. 6~8月________C. 9~11月________D. 12~次年2月4. 2016 年 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反映的是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A.河水流量大B.含沙量大C.有凌汛D.汛期短【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

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

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5千克。

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2倍,可绕赤道20圈。

“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

黄河泥沙颗粒比较小,容易形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要牢记。

2.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巴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B.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亚马孙平原C.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D.巴西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二位【答案】ABD【解析】【分析】【详解】A. 巴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15%以上,A错;B.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B错;C.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C正确;D. 巴西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D错;A.蒙古族B.满族C.回族D.壮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错生活在一起,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人数少,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故选D。

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局部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局部为沙漠区.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考点】遥感的根本工作原理.【分析】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气候差异导致的,主要表如今土壤、植被、水文这几个方面,其中土壤和植被是比较明显的差异表达,但在沙漠地区,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河流差异导致的,【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附近.尼罗河的河水、定期泛滥的淤泥给予埃及的馈赠,所以由于河流的存在便利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耕地和居民区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地带,而周边由于副高的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应选:D.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A.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B.大气逆辐射弱C.地表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D.地面辐射强【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解答】解: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河流的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植被,农作物和植被的蒸腾作用强,而消耗热量.应选:C.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该地区〔〕A.日出日落地方时刻一样B.日出日落方位不同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D.夏季白昼时间更长【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解答】解:同纬度,日出日落地方时一样,昼夜长一样,A对,D错.根据两地的纬度和日出日落规律判断,由于地处北纬3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一样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故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C错;应选:A.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4.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考点】人口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根据图中人口判断:北坡人口多分布在山脚,南坡人口多分布在山腰,说明北坡山脚自然条件好,南坡山腰自然条件好,可以判断出是天山.【解答】解:通过读图不难判断,在该山的北坡人口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应选:B.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兴隆D.矿产资源丰富【考点】人口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由于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气候潮湿,形成山地草场.【解答】解:北坡虽然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进一步升高,降水减少,植被会从森林过渡到草甸,综合四个选择项,只有选择C选项才是其原因.事实上很容易把A,B答案排除.只需要在C,D上做一判断即可.应选:C.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6.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草原【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有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各种气候类型都有对应的自然带.该题中,只要根据表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出乙地的气候类型就能找到答案.【解答】解: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选:B.7.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上下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然甲地冬季温度〔6.3〕高于乙地冬季温度〔4.8〕,但是甲地夏季的温度却比乙地低,所以A排除;甲地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B错;甲地西侧是秘鲁寒流,C错;根据气候资料,虽然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显然甲地的年温差更小,而乙地的年温差更大,所以相对来说甲地海洋性更强,D对.应选:D.8.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海陆位置【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上下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虽然都终年受西风影响,但是甲地年降水量远大于乙地,只能说明,甲地西风还受到了西海岸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选择A选项.应选:A.陆面蒸发是指地面的实际蒸发.如图为陕西省陆面蒸发〔单位:mm〕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9.陕西省陆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在〔〕A.平原地区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C.高原地区D.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根据陕西地形的分布和图中数值的分布判断,最大值位于陕西的中部,即渭河平原附近.应选:A.10.M的值可能为〔〕A.300B.400C.500D.600【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根据陕西地形的分布和纬度判断,34°N为秦岭,由于海拔的影响,蒸发量小,故根据等值线局部的闭合的判断法那么,该地的蒸发量小于500,故M处的数值为500.应选:C.11.北部陆面蒸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地表干旱水量少C.距海远降水少D.植被茂盛湿度大【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根据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北部地处半潮湿向半干旱过渡地带,大陆性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故实际蒸发量小.应选:B.二、第二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局部.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余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如图〕被称为“西非水塔〞,首都科纳克里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港口.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国的炼铝工业占世界的40%,而铝土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开展铝土矿开采和加工工业.〔1〕分析几内亚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简述几内亚开展铝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3〕对投资开发几内亚铝土矿,有人主张将铝土矿运回国内加工消费,也有人建议在当地冶炼,然后运回国内.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出理由.【考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开展特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意义.【分析】此题组以区域为载体,考察水资源的分布和工业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开展措施.〔1〕主要抓住“水塔〞中的潜台词﹣﹣高和水丰富,进而分析其中的原因.两者分布从河流流向以及降水量判断.〔2〕抓住资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国内条件从海陆位置分析交通、资源量、开采条件和水资源考虑,而国际从市场需求量分析.〔3〕对于观点的表述从铝土工业的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解答】解:〔1〕该题考察学生对几内亚国家水资源丰富分原因分析,并对该地地形特征进展综合考察.单从字面上理解“水塔〞,就应该答复两个方面,在西非,说明几内亚地势较高,可以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出来,另一方面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2〕此题用的是“简述〞,简要表达即可.作为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应该有相应的思维形式:自然方面:工业用水,用地;社会经济方面: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业协助和工业根底等方面进展分析,然后再选择其中要点作答即可.〔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当地加工,也可以选择迂回国内加工.关键是理由以观点是一致的.在当地加工,就要从在当地加工区位优势进展作答;同样在运回国内加工,就要从国内的优势区位条件进展作答.故答案为:〔1〕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且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破,降水丰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西非河流多发源此地.〔2〕铝土资源丰富,品位高,且开采便利;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河流流经高原、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海运便利,产品运输便利.〔3〕当地加工.理由:当地劳动力资源,消费本钱低;加工后运量减少,运费低;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加强中非关系;有利于环境污染;有利于我国工业构造调整.运回国内加工.理由:国内劳动力素质高;国内根底设施更完善;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开展.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另q为400mm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兴隆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1〕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3〕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4〕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考点】流域开发建立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分析】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岱海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从水循环的环节如蒸发量、地表径流分析;考察水体富营养化,从水的流动性、水量、以及人对水的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分析.【解答】解:〔1〕在考试中,通过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地势的上下的题时有出现,此题通过看河流的流向,答案就一目了然,此题难度不大.〔2〕此题需要大家对水循环的原理和规律掌握,然后再去分析.水循环分为三种: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显然岱海参与的内陆循环,其环节有水汽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等.显然岱海面积减少,应该是在水汽蒸发,和地表径流这两个环节方面去考虑.这样答案就比较明晰了.〔3〕水体富营养化,往往要从有机质的来源,数量多,同时水体自身数量减少,这样水体自净才能减弱,假设环境又比较封闭,就容易富营养化;〔4〕岱海作为一个内陆湖泊,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重大作用,而目前面积减小,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可以从防止岱海面积减小和湖水富营养化两个大的方面去考虑对策.故答案为:〔1〕特点:中间低,四周高;理由:河流有四周汇入岱海.〔2〕岱海为内流湖,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径流,支出为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在河流上游建水库、引水灌溉和居民用水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面积减少.〔3〕流域内含有大量的农药、化肥的灌溉用水,居民生活废水的汇入以及鱼饲料的投放,导致养分积聚;湖泊为内流湖,会聚的养分无法排出,加上近年来湖泊水量减少,导致养分的浓度不断增加,营养化加剧.〔4〕开展节水农业;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控制生活用水;开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以及鱼饲料的使用量;对消费、生活废水进展处理后排放;严格执法,加大对非法排污的处理力度.三、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假设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14.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消费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体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试分析鲁尔区开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考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对于鲁尔区的工业旅游的条件分析,结合详细从工业资源的种类和独特性、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分析,以及市场间隔、承载力分析.【解答】解:德国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历史悠久,工业文化兴隆,知名度高;工业开展较早工业遗迹较多,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德国鲁尔区水陆交通兴隆;德国鲁尔区位于经济兴隆的西欧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间隔近;根底设施齐全,效劳质量高,接待才能强等.故答案为:工业文化兴隆,知名度高;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位于欧洲中部,水陆交通兴隆;位于兴隆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间隔近;根底设施齐全,效劳质量高,接待才能强.四、自然灾害与防治15.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22年9月至2022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打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缺乏,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解答】解:分析干旱的自然条件,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植被条件分析,西南地区,由于石漠化,植被少,修养水源才能少;地形方面:喀斯特地貌,下渗强;降水: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蒸发量:纬度低,蒸发量大.同时也从气候的异常分析.故答案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且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干旱;地形崎岖,平地少,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植被稀少,修养水源才能差.五、环境保护16.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分析】考察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主要从四大圈层中的五大要素的破坏逐一分析.【解答】解:考察环境保护问题,抓住开发中对水、大气、生物、土壤、地形的影响.如水,过渡用水;大气:天然气的泄漏;生物:破坏植被;土壤:污染土壤等.故答案为:过渡消耗水资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温室气体的泄漏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环境.。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地理二诊试卷 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地理二诊试卷  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地理二诊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12分,共140分)1.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我国。

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

如图为谦比希铜矿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国内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成本B.提高附加值C.增加就业D.稳定国内市场2.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我国。

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

如图为谦比希铜矿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仅考虑运输成本,谦比希铜矿石运往我国需经过的海上交通要道是()A.巴拿马运河B.直布罗陀海峡C.马六甲海峡D.麦哲伦海峡3.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我国。

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

如图为谦比希铜矿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A.12月至次年2月B.3﹣5月C.6﹣8月D.9﹣11月4.如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2022年(有答案)四川省成都市某校高三(下)二诊地理试卷

2022年(有答案)四川省成都市某校高三(下)二诊地理试卷

2022年(有答案)四川省成都市某校高三(下)二诊地理试卷一、选择题1. 人口机会窗口期是人口年龄结构有利于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一段时期。

下图为我国1991—2047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我国最佳人口机会窗口期是()A.1991—2000年B.2001—2010年C.2011—2020年D.2021—2030年(2)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就业岗位增加B.人均收入降低C.经济发展减缓D.抚养负担加重2. 首店是指某品牌在某区域开设的第一家门店,或区域内已有品牌开设的第一家概念店、体验店等。

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

下图是2019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城市首店数量及类型统计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当今时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概念店,主要得益于()A.创新能力B.价格优势C.品牌效应D.资讯发达(2)上海成为我国首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交通便捷,通达度高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C.资金雄厚,设施完善D.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早(3)目前,提升成都对首店的吸引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改善城市交通B.优化营商环境C.发展对外贸易D.加大科技创新3. 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基础,其类型和数量对火强度、蔓延速度等有较大影响。

计划火烧是在人为控制下利用低强度火清理林间可燃物,降低林火发生几率。

下表为我国某林区一研究区域(平均海拔432米)火险期间计划火烧前、后森林燃烧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林区实施计划火烧最适宜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该林区落叶针叶林火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林间风力弱B.树冠层较高C.降水天数少D.可燃物较多(3)四个林区最适宜实施计划火烧的是()A.雅鲁藏布江峡谷林区B.天山林区C.大、小兴安岭林区D.武夷山林区4.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以相同降雨强度(70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输沙速率的变化。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2016年合肥市进入“地铁时代”。

如图为合肥市地铁3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北端学林路站至相城站线路由地下转为地上采用高架敷设。

读图完成1~2题。

合肥地铁3号线北端采用高架敷设可以()A. 减轻尾气污染B. 保证行车安全C. 节省建设成本D. 提高运行速度2.2016年合肥市进入“地铁时代”。

如图为合肥市地铁3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北端学林路站至相城站线路由地下转为地上采用高架敷设。

读图完成1~2题。

合肥市地铁的发展()A. 提高了物流效率B. 节省了出行时间C. 减少了轿车数量D. 缓解了河运压力3.木拱廊桥(如图)是“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特殊桥梁,建好后用生桐油上漆。

汛期时人们往往在桥面置放沙袋、条石等以增加桥身重量。

浙西南山区庆元县现存廊桥数量最多,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

读图完成3~5题。

庆元县木拱廊桥数量众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 溪流纵横B. 山高谷深C. 梯田云海D. 雨林茂盛4.木拱廊桥(如图)是“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特殊桥梁,建好后用生桐油上漆。

汛期时人们往往在桥面置放沙袋、条石等以增加桥身重量。

浙西南山区庆元县现存廊桥数量最多,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

读图完成3~5题。

木拱廊桥中廊屋的主要作用是()①保温挡风②遮阳避雨③防洪拦沙④稳固桥体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5.木拱廊桥(如图)是“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特殊桥梁,建好后用生桐油上漆。

汛期时人们往往在桥面置放沙袋、条石等以增加桥身重量。

浙西南山区庆元县现存廊桥数量最多,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

读图完成3~5题。

木拱廊桥建好后采用生桐油上漆的主要目的是()A. 统一色调B. 固定桥体C. 美化外观D. 防水防腐6.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
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
3.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海陆位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陆面蒸发是指地面的实际蒸发.如图为陕西省陆面蒸发(单位:mm)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1.陕西省陆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在( )
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
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
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部分为沙漠区.据此完成问题.
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
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 )
A.平原地区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C.高原地区D.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M的值可能为( )
A.300B.400C.500D.600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地理二诊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地理二诊试题含解析

2015年四川省成都二诊·地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图1为世界六大洲林地、耕地和草地等三种农业用地占本洲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图例中①、②、③代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A.林地、耕地、草地B.耕地、林地、草地C.耕地、草地、林地D.草地、耕地、林地【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差异,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林地一般分布在较温暖湿润的地区,草地一般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耕地一般则分布在地形较平坦,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

结合各大洲的气候和地形等基本特点可知:大洋洲,非洲和亚洲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比较大,故这些大洲草地所占比例最高;而南美洲、北美洲及欧洲的相对温暖湿润区域的面积较大,所以林地比重较大。

2.在南美洲③所示的农业用地比重最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平坦开阔B.山地面积广大C.河流少水量小D.气候温暖湿润【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是世界林地主要分布区之一,在其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面积最大,即③为林地。

南美洲除部分高海拔地区外,大部分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是其林地比重最大的最主要原因,D项正确。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南美洲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A项、B项均错误。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南美洲河流众多且水量丰富,C项错误。

图2是日本几种农作物和主要工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1)3.图中的几种农作物中,在日本分布范围最大和最小的是(B.水稻和亚麻A.水稻和苹果.柑桔和亚麻 D C.甘薯和茶B【答案】考查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命题立意】本题旨在日本不同农作物的分布范围,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成都二诊地理试卷分析

成都二诊地理试卷分析

成都二诊地理试卷分析籍田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一.试题特点:本次模拟考试是在第一轮复习全面结束,第二轮复习(专题)开始之前,所以,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情况的检查,也要积极引导第二轮复习,有以下特点:1.知识与能力并重.主干知识与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兼顾.地理学科能力突显;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记忆与地理思维过程,并注重结论的表达。

2.试卷突出地理区域热点问题.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的结合。

针对第一轮复习考查要求,几乎全部是原创试题,题目新颖.灵活,涉及的面较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3.试卷中地理图像形式多样,为学科能力考查奠定了基础。

试题编制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变形图示.大比例尺的区域图像.逻辑清晰的知识关联图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形式新颖的情景图像和等值线图等,较全面考查了读图用图能力,也保证试卷的全面性。

4.由于命题范围是全部高考内容,所以更加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并形成了以区域为平台实现学科内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依托统计图表由定量到定性的分析。

5.针对第一轮复习刚结束,学生应试能力尚有待提高的情况,单科试题的难度较大,”试卷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文字.图像.数据.图表来提供信息,并结合实际问题,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大。

学生要根据设问要求,提取.加工.整合多种信息,尤其对试卷涉及的各种地理图像,包括经纬网图.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各种示意图.统计图(表).联系图表等进行判读和分析,并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进行答案的组织,大多数试题学生不会无从下手,但要得高分不容易,有一定的区分度。

6.本次考试参照高考阅卷模式,在电脑上统一阅卷,给分标准统一,给分点细致明确,对学生答题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先一步体验了高考的情况。

】二.试题分析(一)选择题情况分析第1题组:中国地理第一题考察的是我国城市的主要分布,要求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部分学生容易选择D,对图中信息判断不准确,学生没有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最佳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地理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地理含答案

高2024届二诊模拟文科综合测试(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第I卷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使用紫砂泥料制胚,采用传统柴烧技艺烧制而成,其色泽变化多端、自然古朴,备受人们青睐。

近些年来,现代汽烧炉灶取代了传统柴烧技艺,温度和时间易于控制,产品质量更加易于把控,但是色彩不够丰富。

完成下面小题。

1.北宋宜兴紫砂陶产品色泽变化多端是因为()A.天气多变B.温度不稳定C.燃料不足D.生产过程繁杂2.近些年来,现代汽烧炉灶取代传统柴烧技艺的主要生态效益()A.减少大气污染B.扩大就业机会C.提高烧制技艺D.保护森林资源【答案】1.B 2.D【解析】【1题详解】由于烧制北宋紫砂陶产品采用传统柴烧技艺,其温度不稳定,从而导致其色泽变化多端,B项正确;冶炼多在室内,天气多变对冶炼的产品色泽变化多端影响小,A错误;为保证产量和品质,会提前准备好充足的燃料,C错误;生产过程繁杂对颜色变化影响小,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现代汽烧炉取代传统柴烧技艺可以减少薪柴的使用数量,保护森林资源,C项正确;现代汽烧炉灶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等燃料,也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A项错误;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烧制技艺都不属于生态效益,B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传统民居。

陇东庆阳当地居民完整保留了传统窑洞的居住形式,具有十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

下图示意陇东庆阳左家畔村黄土窑洞分布。

完成下面小题。

3.庆阳左家畔村黄土窑洞沿河谷布局的理由是()A.土质疏松B.就地取材C.气候湿润D.交通便利4.黄土窑洞可能存在的问题是()A.建筑面积小B.修建成本高C.通风效果差D.危险系数大5.解决黄土窑洞存在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增大窗户面积B.窑洞上开天窗C.抬高窑洞地基D.洞口开向西北【答案】3.D 4.C 5.A【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庆阳左家畔村黄土窑洞沿河流谷地分布,地形平坦,有公路经过,交通便利,D正确;土质疏松、就地取材是黄土高原地区共有的特点,不是该地窑洞沿河谷布局的理由,AB与题意不符;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C错。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表1示意我国某城市2014~2019年期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各小题。

1. 根据表中资料推测,2014—2019年该城市( )A. 人口由净迁入变为净迁出B. 老龄人口数量减少C.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D. 人口吸引能力较强2. 2016年该城市城镇化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 产业结构调整B. 行政区划调整C. 郊区城市化D. 逆城市化F集团是我国最具规模、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

2014年利用美国某汽车、玻璃企业的闲置厂房,建成该集团海外旗舰工厂。

目前,集团在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建有工厂,并在韩国、日本等国设有商务机构。

2021年,集团进入智能玻璃、节能玻璃、可植入芯片玻璃等领域。

据此完成各小题。

3. F集团在美国利用闲置厂房建厂,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土地利用率B. 节约建设成本C.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D. 共享基础设施4. F集团在日本、韩国未建海外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少B. 劳动力价格高C. 产品运输距离短D. 土地租金昂贵5. 2021年,F集团进入新的玻璃领域主要是为了( )A. 调整主营业务B. 提升研发能力C. 扩大生产规模D. 拓宽营收渠道北京北部山区某地季节性冻土发育典型。

图1示意1975~2015年该地40cm、80cm深度冬季平均地温以及年最大冻结深度的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各小题。

6. ①②③分别代表( )A. 最大冻结深度、40cm冬季平均地温、80cm冬季平均地温B. 40cm冬季平均地温、最大冻结深度、80cm冬季平均地温C. 最大冻结深度、80cm冬季平均地温、40cm冬季平均地温D. 40cm冬季平均地温、80cm冬季平均地温、最大冻结深度7. 1995至2015年期间,该地( )A. 气候趋冷,初冻日趋于提前B. 气候趋暖,初冻日趋于提前C. 气候趋冷,初冻日趋于延后D. 气候趋暖,初冻日趋于延后8. 与大兴安岭地区相比,该地季节性冻土( )A. 冻结深度大、解冻日期早B. 冻结深度大、解冻日期晚C. 冻结深度小、解冻日期早D. 冻结深度小、解冻日期晚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山东寿光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2012年某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驻寿光,构建育种研发、种苗繁育的产业链推广体系。目前90%以上的寿光菜农选择直接购买蔬菜种苗种植。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在荷兰的农业基地兰辛格兰市建起了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蔬菜温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答 案〗1. A 2. C 3. B
〖解 析〗
〖1题详 析〗
根据材料可知,山东寿光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因此在全国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A选项正确。未体现政策优势,B选项错误。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身具有技术,C选项错误。山东寿光经济水平不算高,未体现交通优势,D选项错误。故选A。
〖2题详 析〗
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种苗,投入了大量技术,种苗质量相对较高,可降低种植时死亡的风险,C选项正确。熟制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A选项错误。菜农直接购买种苗,无需育苗,B选项错误。种植规模没有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C。
卓乃湖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半咸水湖,湖区平均海拔4800m.由于水位多年持续上升,2011年湖泊最东面发生溃决,外泄湖水沿古河道依次贯通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溃决前后卓乃湖面积和盐湖流域面积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卓乃湖溃决前水位多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抬升B. 用水减少
〖7题详 析〗
由图可知,溃决后卓乃湖大量湖水外泄,湖泊面积变小,出露水面的湖底融区快速发育成冻土,促使冻土大面积形成,因此使冻土面积增加,①正确。由图可知,该湖区由于溃决湖水水量减少,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②错误。湖陆风是由于湖面和陆面的热力差异造成的,一般湖泊面积越大,湖泊和陆地的温差越大,湖陆风越强,而卓乃湖溃决后面积缩小,因此湖陆风应减弱,③错误。水量减少,加剧了周围地区的干旱,风沙天气增多,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D选项,A、B、C选项错误。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解析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1至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9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为近两年我国西部两省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完成下面1. 表中数据表明()A. 甲省区城镇化率更高B. 乙省区人口变化幅度更大C. 甲省区劳动力不足D. 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 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省区()A. 乡村收入水平低B. 城镇产业结构升级C. 产业向城镇转移D. 城镇辐射功能减弱【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城市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计算出来。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乙省区城镇人口明显超过农村人口很多,不需要计算便能看出,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甲省区城镇人口数据从2022年到2023年期间增加要高于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同样也多于乙省区,所以甲省区的人口变化幅度更大,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获取甲省区劳动力不足的信息,C项错误;乙省区城镇化率更高,说明乙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项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由表中数据推断可知,乙省区乡村人口减少近30万人,而其城镇人口才增加7万左右,说明乡村少的这些人应该是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了外出务工,所以常住人口总量才会减少,起主导的应该是经济因素,说明该地乡村收入较低,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乙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减少,说明本省区产业并没有进行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少,B项错误;乙省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城镇增加的人口远小于乡村减少的人口,所以不可能是产业向城镇转移带来的人口减少,C项错误;仅凭表中给出数据的看不出来乙省区城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否减弱,毕竟城市地区总人口也有所增加,假设城镇辐射减弱,那么城镇常住人口总数应该也会有所减少,D项错误。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地理 带答案部分详解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地理 带答案部分详解

2020成都二诊亚麻是一种喜凉爽湿润的农作物,位于加拿大中南部的萨斯喀彻温省(简称萨省)被誉为“产粮之篮”,也是亚麻种植大省,当地农场主一般采用休耕、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休耕就是在一段时间不耕种;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在季节间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据此完成1~3题。

1.限制萨省农作物种植采用季节间轮作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萨省农场轮作模式合理的是A.水稻—大豆—牧草B.亚麻—休耕—小麦C.小麦—油菜—甘蔗D.咖啡—休耕—亚麻3.休耕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土壤水分B.防止土壤侵蚀C.保持土地肥力D.保持土壤疏松【题组分析】本题组以加拿大亚麻为背景材料,以限制萨省农作物种植采用季节间轮作的主要因素、萨省农场轮作模式合理的方式、休耕的主要目的为切入点,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区域地理特征、农产品类型的分布、人类活动(农业耕作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组较为容易,对于解题者而言主要是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中光照与热量之间的差异,光照强弱主要影响家产品的品质,而作为热量体现的积温则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比如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春小麦则主要是中温带及寒温带,棉花分布于光照充足的地区等等。

【答案】1.A 2.B 3.C【1题详解】对于农作物而言,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因素。

萨省位于加拿大中南部,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季节,该地的热量与水分均有较大差异。

作为种植量较大的农作物,应是露天种植,这样热量与水分中比较容易改造的应是水分,可以采用灌溉等方式进行,热量在露天情况下难以改变,另外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作为热量体现的积温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和耕作制度,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中选择对相应的热量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来种植,也就是说采用季节间轮作进行种植可以充分发挥该土地的更大效益,A对B不符;季节间土壤的变化不大,所以土壤不应是季节轮作的主要因素,D不对;光照在季节间因太阳高度的变化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但光照除了可以转化为热量外,在农作物种植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弱主要影响家产品的口质,故最主要的因素应是热量,C不符。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地区是以黄种人为主的是()A.欧洲及美洲的大部分B.大洋洲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D.亚洲东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人种的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世界上的三大人种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故D正确;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和南部。

故A、B错误;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故C错误;故选D。

【点睛】考查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2.明明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骑摩托车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横穿大陆,一直到达西海岸,穿越过程中,他们依次经历的三大地形是A.山地平原高原B.高原平原山地C.平原高原山地D.山地高原平原【答案】A【解析】【详解】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是东西高、中间低,自东自西分别是大分水岭、大自流盆地和西部高原,所以自东向西经过的三大地形分别是山地、平原和高原,故选A。

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B.青藏人口多,其他人口少C.黑河一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小D.季风区比非季风区少【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以东,该线以西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人口分布稀疏,呈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的特点,故选C。

4.读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2.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我国优质瓜果的主产区之一,当地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B.劳动力充足C.夏季高温多雨D.引黄河水灌溉【答案】1.C2.A【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这是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只有在盆地边缘有冰雪融水提供水源,水源是影响当地城市和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二诊地理试卷分析籍田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一.试题特点:本次模拟考试是在第一轮复习全面结束,第二轮复习(专题)开始之前,所以,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情况的检查,也要积极引导第二轮复习,有以下特点:1.知识与能力并重.主干知识与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兼顾.地理学科能力突显;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记忆与地理思维过程,并注重结论的表达。

2.试卷突出地理区域热点问题.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的结合。

针对第一轮复习考查要求,几乎全部是原创试题,题目新颖.灵活,涉及的面较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3.试卷中地理图像形式多样,为学科能力考查奠定了基础。

试题编制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变形图示.大比例尺的区域图像.逻辑清晰的知识关联图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形式新颖的情景图像和等值线图等,较全面考查了读图用图能力,也保证试卷的全面性。

4.由于命题范围是全部高考内容,所以更加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并形成了以区域为平台实现学科内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依托统计图表由定量到定性的分析。

5.针对第一轮复习刚结束,学生应试能力尚有待提高的情况,单科试题的难度较大,”试卷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文字.图像.数据.图表来提供信息,并结合实际问题,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大。

学生要根据设问要求,提取.加工.整合多种信息,尤其对试卷涉及的各种地理图像,包括经纬网图.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各种示意图.统计图(表).联系图表等进行判读和分析,并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进行答案的组织,大多数试题学生不会无从下手,但要得高分不容易,有一定的区分度。

6.本次考试参照高考阅卷模式,在电脑上统一阅卷,给分标准统一,给分点细致明确,对学生答题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先一步体验了高考的情况。

二.试题分析(一)选择题情况分析第1题组:中国地理第一题考察的是我国城市的主要分布,要求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部分学生容易选择D,对图中信息判断不准确,学生没有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最佳答案。

第二题考察了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带状分布的因素,要求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比较熟悉。

第2题组:世界地理第三题考察了南美洲的的补给类型,要求学生对南美洲的气候,地形等基本要素非常熟悉。

第四题对欧洲和南美洲进行比较,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

第五题对阿根廷的农业进行了考察,通过排除法能较快的选择。

第3题组:中国地理该题组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第六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该山山麓地带的降水,再结合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做题。

第七题考察了森林分布的主要条件是降水丰富,由此选择降水最多的高度。

第八题考察了天山的水汽来源及其降水分布高度的变化特点,难度很大。

第4题组:地球运动本体组是最难的题组,综合考察了晨昏线,时间计算等相关知识,得分率很低。

(二)综合题:36题:中国地理(1)题比较了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差异,根据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对影响气温的因素不熟悉,不懂得对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的分析方法,同时很多学生没有点出地形区名称,导致丢分很不划算。

(2)题根据表中信息比较两地区差异,并分析原因。

学生差异问答较准确,但原因分析不到位,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部分学生没有点出地形区,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就耕地面积和耕地结构分开描述,导致最终得分不高。

(3)题考察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学生答题较好,但语言不够准确,没有具体举例说明,很难得到高分。

(4)题考察了有色金属冶炼的有利条件,属于常规模式题,有规律可循,大部分学生能够作答,但是同样没有具体举例说明,因果关系不完整,难以得到高分。

39题:中国地理(1)题要求学生根据等压线判断季节及天气状况,季节判断较好,但天气状况描述不完整。

(2)题考察了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障碍,学生答题较好,但部分学生审题不准,没有点出季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3)题考察了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答,综合性较强,学生容易作答,但语言描述不完整,难以得到满分。

三.学生考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因模糊。

2.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提取出来,或者提取错误。

3知识迁移能力差。

同样的知识点,换种情境,学生就无从下手。

4. 逻辑思维能力差,导致答案无条理,无逻辑化。

5. 归纳能力欠佳,仅通过材料搜取信息,不能灵活、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考虑问题不全面。

不能够很好的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

6.答题较片面,把握全局的能力较差。

7. 时间上分配不合理,会做的题没有时间答而丢分。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述情况,在地理教学上我们打算做好以下方面:1.教师本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夯实基础,查漏补缺,牢固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规律及成因。

3.继续加强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会用图,能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结合信息分析问题。

4.创造新情境训练知识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5.精讲精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

6.学生的两极差异较明显,今后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把握好教学梯度,掌握好教学节奏,同时帮助个别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7.每天十分钟,针对课本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性。

加强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和地理事件的教学,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地理学术语言,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8.每周至少2次课堂定时训练,一次选择题,一次简答题,现练现讲。

9.每周一次高考模拟题训练。

五.后期复习计划和方法读书时间:每天早自习前15分钟读文综,每天下午6:20背书默写。

统一训练:每周四上午统一训练文综题。

复习方法建议:1、定准标高,适当提速——体现复习课的特点。

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时对学生知识的复习和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停留在像上新课那样一章一节,按部就班。

复习标准要比上新课高,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再现和能力的提升。

复习时要适当提速,因为时间有限,否则,难以完成复习任务。

2、增大容量,注重拓展——让复习课增值。

复习虽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绝不能仅限于教材的那点内容,需补充、应扩容,要把课堂的容量做足,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主要是防止偏小。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3、整合教材,重组知识——构建知识新网络。

第一轮复习既不能象上新课那样低水平重复,也不可能象上第二轮专题复习那样对教材进行高度整合,但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有必要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4、“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点”讲教材重难点。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重视很有必要,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些所谓的知识网络基本上是教材标题的组合,实际作用不大,花过多的时间反而冲淡了“主题”——重、难点的讲解和理解,又腾不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训练。

因此,我个人建议,按照单元复习时,少采用面上的讲解,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完美,关键是要有效。

多采用“点”讲的方式,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问题。

那些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老师就不必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记即可。

具体要求是:“记知识、明重点、讲问题、破难点”。

5、创建“公式”,化繁为简——以降低难度、增强信心。

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方面关于时间、日期、昼夜长短等方面的计算,历届学生都感到头痛,成为制约学生考试的“瓶颈”、“拦陆虎”。

其实,这方面的问题真正理解了就很简单,老师应很好地归纳,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套”,并化整为零,层层分解,步步推导。

这样就会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

其他方面凡是关于计算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公式化”的办法来破解。

同时要像做数学题那样,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

6、剖析案例,规范解题——寻找各种题型的解题套路。

对主观试题(36、39题)的解答,学生要答好,必须有一些基本的“套路”。

这两大题的设问,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

要提高对这两大题的解答能力,老师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7、以问题为线索——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

老师和学生都应有很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

复习时,在备课阶段就应把本节的主要问题弄清,并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然后作为备课的重点。

讲、练都应围绕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以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

8、以训练为途径——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

学生的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

“课堂练、课后练、小卷练、大卷测、小节练、单元测”,各种形式的训练相结合。

通过炼,让学生巩固知识、减少遗忘;多见题型、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当然训练要适度。

题海战术不可取,强调的是有效训练。

比如重复做十个意义不大的题(太易、太难、太偏)还不如做一道有价值的题的作用大。

此外,无论那种训练都要做到“定时定量”,这样,才会更有效率。

9、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很少参与的弊端。

籍田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2011-04-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