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_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2017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实验解答—基本技能

2017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实验解答—基本技能

热现象(房山一模)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2℃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通州一模)小刚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

(1)表一是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2)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

(3)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二所示。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时,应选用温度计。

(选填“水银”或“酒精”)(西城一模)小刚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20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 (1)将水从90℃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_ min 。

(2)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3)液面上方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

(4)若其它条件不变,继续对水加热1min , 则水的温度将________。

(石景山一模)小亮用如图18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图20表二请按实验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加热过程中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8所示,此刻温度计的示数是℃。

(2)实验数据表中第min 的数据是错误的。

(3)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4)实验中给水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燕山一模)如图21,要探究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是否有关,应选甲、乙两个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透明玻璃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 的纯净水(选填“相等”或“不等”),同时向两个水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温度高的杯中墨水扩散的(选填“快”或“慢”)。

(石景山一模)为了比较A 、B 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23甲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A 、B 两种液体,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

2017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实验解答—设计实验

2017年北京中考物理一模分类汇编实验解答—设计实验

(海淀一模)小帆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后,知道可以靠改变物距来改变物体通过某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可是他看见爸爸用相机拍照时,却能够通过“变焦镜头”使景物的像变大或变小。

于是他做出猜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中,物距一定时,同一物体通过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越大”。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到实验室借到了光具座(轨道上有刻度尺和固定光具的金属滑块)、焦距分别为5cm 、10cm 和15cm 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F 形LED 灯(作为物体)、光屏、刻度尺等,如图26所示。

请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如果实验中装有凸透镜的滑块一直固定在50cm 刻线处不变,实验中应将装有“F ” 形LED 灯的金属滑块放置在_______处;(选填“A ”或“B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朝阳一模)在串联电路中电阻R 1两端的电压用U 1表示,电阻R 2两端的电压用U 2表示,电阻R 3两端的电压用U 3表示,R 1和R 2两端的电压用U ''表示。

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U =U 1+ U 2。

(1)画出实验的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丰台一模)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你选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石景山一模)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如下器材:量筒、细线、水、实心圆柱体和弹簧测力计,请选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要求:(1)简述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大兴一模)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同学们经过实验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高低和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2017北京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纯word版)(K12教育文档)

2017北京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纯word版)(K12教育文档)

2017北京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纯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北京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纯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北京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纯word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7北京中考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杯 B.陶瓷碗 C.铁锅D.塑料勺2.图 1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4.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流热效应作为工作原理的是A.电视机 B.电热水器 C.抽油烟机 D.电冰箱5.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7.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8cm 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4cm 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s1=s2 B.s1〈s2 C.h1〉h2 D.h1=h28.图 2 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9.图 3 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10.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用湿手按已接电源的插座上的开关B.及时更换家庭电路中绝缘皮老化、破损的导线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用湿布擦拭电视机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1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13.小玲家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烤箱、电饭锅和电视机各一个,按照每度电 0.5 元的计费标准,将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 1 小时的用电费用绘制成了如图 4 所示的柱状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烤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高B.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低C.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烤箱的电流大于通过电视机的电流D.在一个月内,小玲家电烤箱的用电费用一定比电饭锅的用电费用多14.图 5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R2 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 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B.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15.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 6 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

【中小学资料】北京市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 实验设计

【中小学资料】北京市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方法指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

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

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间变量,因变量。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例1】 (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2017北京通州中考初三物理二模试卷与复习资料

2017北京通州中考初三物理二模试卷与复习资料

图1 A B CD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鸽子在沙滩上留下“影子” 人用鱼叉叉鱼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北京市通州区2017年初三二模试卷物 理 2017年5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A .安培 B .伏特 C .瓦特 D .焦耳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A .不锈钢筷子B .2B 铅笔芯C .塑料直尺D .盐水3.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4.图2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5.图3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6.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B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 .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 .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7.图4所示的实例中,目的为了增大压强的是考 生 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六道大题,42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A. 洗衣机B.电饭锅C.家用电风扇D.笔记本电脑 图2图3 B. 夹 子 A. 筷 子 C. 天 D. 钳 子坦克的履带做得很宽大书包的背带做得很宽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火车铁轨下铺枕木 C 图4图9 图8 图5举着杠铃原地不动抱着书不动推石头没有推动A B C D沿水平地面推动小车 图7火 零 地线AS乙甲 图6太阳能发电风车发电 水力发电燃煤发电C. D.B. A. 8.在图5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9.在图6中,以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来获取电能的方式是10.夏天,将经过冷冻的瓶装矿泉水从冰箱中取出放置在室内一段时间,发现瓶子的外表面附着了一层小水滴,这一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 .液化,放出热量B .熔化,吸收热量C .凝华,放出热量D .升华,吸收热量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的B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频率是50HzC .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在真空中电磁波不能传播D .根据公式υ= fλ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速越大 12.如图7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用电安全,应在甲处安装电灯,乙处安装开关B .站在地上的人若用手直接接触A 点,不会有触电危险C .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与电灯是串联的D .电冰箱的三脚插头接入电路能保证其外壳接地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是形成电压的原因B .导体电阻大小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C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一定是短路造成的D .电炉子工作时,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小 14.如图8所示,中国CBA 篮球比赛开场时,裁判员竖直 向上抛出篮球。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二实验探究题典例点拨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二实验探究题典例点拨

专题二实验探究题典例点拨专题1 特殊方法测密度方法指导特殊方法测密度,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天平、量筒测密度”为基础,但质量或体积其中之一不能直接测量,需采用“等体积代换”或“等质量代换”的方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测量,最后用公式:ρ=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用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3.结合浮力知识,利用“一漂一沉”的方法测密度。

一般利用“漂浮”测质量,利用“沉底”测体积。

4.结合浮力知识,利用“两次漂浮”的方法测密度。

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G”的两个平衡方程求解。

5.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密度。

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杠杆多次平衡,解方程组求解。

典例点拨【例1】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有配套砝码)、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思路分析】利用“等体积代换”的方法测量密度,即通过在烧杯上做标记,使牛奶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相等。

【自主解答】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小烧杯的质量并记录;2.向小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未满),并在液面做标记,用天平测量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并记录;3.倒出水,向小烧杯中装入相同体积的牛奶至所做标记处,用天平测量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并记录;4.写出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ρ=。

【例2】(2016·东城二模)小秋想利用一架已调好的天平、烧杯、溢水杯和水测出一块雨花石的密度,请把小秋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雨花石的质量;(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3)在溢水杯中________,将雨花石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并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4)设水的密度为ρ,则此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

(用、、、ρ表示)【思路分析】此题与例1相似,都属于利用“等体积代换”测量体积,将雨花石的体积转化为溢出水的体积。

2017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实验题

2017北京中考一模物理实验题

东城37.(2分)小川在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时记录了如下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再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如图24所示的图象。

则其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 = 。

38.(3分)小明在做“物体的重力势能跟高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选择质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木球及橡皮泥作为实验器材。

调整橡皮泥的上表面水平后,将两球从不同高度(h 铁>h 木)释放,发现铁球在橡皮泥上留下的印记较深,于是他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请你对上述实验进行评价: 。

39.(4分)大国同学清明随父母去陵园祭扫,为在陵园中长眠的先烈们献上鲜花。

他凝望着烈士纪念碑追思良久,“那么多先烈坚守着让每一位受压迫的中国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强烈信念,出生入死、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真是令人敬佩!”此情此景,他不禁热泪盈眶,将手按在胸前下定决心,“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要倍加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发奋学习,为祖国更加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此时,他的这颗小小少年心装下的却是一个大大的中国。

壮哉我中国少年!请你利用自来水、电子台秤、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约为20cm 的塑料盆、毛巾,结合自己学过的相关科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粗略测量自己心脏的体积。

(要求:①写出实验步骤②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0.(3分)小霖在放学后阅读了一个关于升降电梯运动的资料,资料中提到电梯在上升时分为加速、匀速和减速3个过程。

于是,他就决定到电梯中实际测量一下每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他利用手机中的秒表功能进行测量,但经过几次测量后发现:仅凭感觉来判断电梯的运动情况误差较大。

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电梯匀速上升过程所用的时间。

(要求:①写出实验所用器材②写出实验步骤)西城37.小华想测量某品牌酱油的密度,实验桌上已备有的实验器材:已调平的天平、砝码、小空瓶、水。

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测量。

2017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二实验设计与证伪实验

2017北京中考物理热点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专题二实验设计与证伪实验

专题3 实验设计方法指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

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

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间变量,因变量。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例1】 (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实验设计-21页文档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实验设计-21页文档资料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实验设计参考答案与解析一、解答题(共20小题)1.请你利用以下所提供的器材:刻度尺、量杯、细线、烧杯、水、中国地图设计两种办法,分别测量出:(1)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容积.(2)京沪铁路线长度.考点:长度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简答题;设计与制作题;转换法。

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器材,(1)需要水、烧杯、量杯即可测出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容积.(2)选择细线、刻度尺,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求出铁路的长度.解答:解:(1)用烧杯将水倒满圆柱体的容器中,然后将水倒入量杯中,用量杯测得水的体积就是容器的体积.(2)用细线和地图上的铁路相重合,作下记号,然后将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再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即可求出铁路的长度.点评:在生产和生活中,测量长度的方法很多,同学们要抓住学科特点,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多做实验,用最巧妙的方法达到测量的目的,例如(2)利用了化曲为直的转换法间接测量了物体的长度.2.如何用一种光学方法,判定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小明的身边有硬纸板、手电筒、笔、玻璃砖、蚊香、空可乐瓶(容积为10L)等物品,请你从中选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考点: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光的反射。

专题:简答题。

分析:根据透镜对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就可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光束无法直观的进行观察,可以通过辅助条件来达到这个效果,例如点燃蚊香、在暗室中观察等.解答:解:将透镜对着太阳放置,然后上下移动透镜,如果发现光线会聚了,那么透镜就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选择手电筒蚊香等,在暗室里,打开手电筒,然后点燃蚊香,会发现一条光柱沿直线传播,就可以证明光线在空气里是沿直线传播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是常见的实验考题.3.老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作业:测量一根电线杆的长度.小明看着高高的电线杆和手中的米尺犯了难:这可怎么办?请你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帮小明想出一个好办法,说出你这样做的理由.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2017北京中考物理力学实验题汇编.pdf

2017北京中考物理力学实验题汇编.pdf

39.水平实验桌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水和大小不同的
A、 B 两个空烧杯。小金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
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有关,为此他
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 A 烧杯的水中, 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为 L,如图 33 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
图 23
37.小红同学要利用刻度尺、圆柱形玻璃筒和适量的水测量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以下是小红设计的实验步 骤,请你按照她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 1 )找到一根均匀的细木条,在一端绕了几圈金属丝,用刻度尺测量出细木条的长度为
L, 并记录在
表格中;
( 2)把细木条放在水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细木条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
2017 一模力学实验题汇编
36.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小阳同学将一个正立方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 同的 A、 B 两块,并将他们放在海面上,如图 21 所示,发现海绵的凹陷程度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阳的结论是错误的。写出实验 步骤和实验现象。
( 2)杠杆水平平衡后,如图 29 乙所示,将石头用细线系好悬挂在杠杆 A 点,则应该用弹簧测力计通
过细线套在
(选填“ B”、“C”或“ D”)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水平平衡;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F1,将 F1 记录在表格中;
( 3)如图 29 丙所示,在大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石块的位置不变,将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不接触
9
8
300
400
500
7
6
5
1--7

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2分)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杯B.陶瓷碗C.铁锅D.塑料勺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3.(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4.(2分)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流热效应作为工作原理的是()A.电视机B.电热水器C.抽油烟机D.电冰箱5.(2分)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6.(2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7.(2分)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s1=s2B.s1<s2C.h1>h2D.h1=h28.(2分)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B.轮胎上制有花纹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 D.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9.(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羊角锤B.核桃夹子C.撬棒D. 食品夹子10.(2分)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用湿手按已接电源的插座上的开关B.及时更换家庭电路中绝缘皮老化、破损的导线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用湿布擦拭电视机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11.(2分)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1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13.(2分)小玲家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烤箱、电饭锅和电视机各一个,按照每度电0.5元的计费标准,将这三个用电器正常工作1小时的用电费用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柱状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烤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高B.在这三个用电器中,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最低C.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烤箱的电流大于通过电视机的电流D.在一个月内,小玲家电烤箱的用电费用一定比电饭锅的用电费用多14.(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R2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大B.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15.(2分)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16.(2分)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古代捣谷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目的是为了减小石磨对谷物的压强D.从两心壶的壶嘴能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这一功能的实现利用了大气压1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B.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该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C.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方向有关D.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18.(2分)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物体温度升高C.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的功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1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B.只要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的机械能就发生变化C.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受到盐水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D.用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与铁钉对锤子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三、实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2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20.(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 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A.B. C.D.21.(2分)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22.(2分)中国科技馆有一个“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在展台中可以做模拟“发电纤维发电”的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压电薄膜振动时可以产生电压B.小灯发光说明振动的压电薄膜中产生了电流C.发光小灯的数量与踩动踏板的频率有关D.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发电的总功率变小23.(2分)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明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线处静止时,表明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了B.金属块的质量为74gC.金属块的体积为60cm3D.金属块的密度为7.4×103kg/m324.(2分)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25.(2分)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C.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D.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26.(2分)小林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及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 2.5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应为2.5VB.图乙中的电流表示数为2.5A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5Ω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5W27.(2分)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图象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实验过程及图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28.(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实验时,干电池两端电压会随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而改变.在不拆改电路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的探究问题,利用这个电路进行实验能完成的是()A.电路中的电流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吗?B.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吗?C.电阻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吗?D.电阻一定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吗?29.(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物体密度是需要控制的变量B.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质量的关系时,液体密度是需要控制的变量C.探究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时,物体的受力面积是需要控制的变量D.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是需要控制的变量30.(2分)如图所示是小成测量未知电阻R x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其中R0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当开关S、S1闭合,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1;当开关S、S2闭合,开关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R x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R x=R0B.R x=C.R x=D.R x=四、实验解答题(共29分,31~35题、38题各2分,36题、37题、39题各3分,40题、41题各4分)31.(2分)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32.(2分)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是Ω.33.(2分)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34.(2分)有一种用新型材料制成的电阻,小明通过实验探究该电阻大小与某个预想的因素是否有关.他将该电阻、电流表和开关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端.先用冷风使电阻降温,闭合开关,观测电流表示数为I1,并记录,断开开关.再用热风使电阻升温,闭合开关,观测电流表示数为I2,并记录.他发现:I1<I2.则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35.(2分)在串联电路中,探究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U跟该电路中某个可变电阻R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当电阻R=5Ω时,电压U=V.36.(3分)在验证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中,小东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他把小磁针(图中没有画出)放在直导线AB的正下方,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磁针指向不发生变化.经检查,各元件完好,电路连接无故障.(1)请你猜想小磁针指向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2)写出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法:.37.(3分)为了比较活性炭和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小东选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相同的下端带有漏水小孔的透明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活性炭、锰砂、石英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在甲容器里依次装入活性炭、石英砂、锰砂、鹅卵石四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甲所示.在乙容器里依次装入石英砂、锰砂、鹅卵石三种过滤材料,每种材料的厚度均为3cm,如图乙所示.把摇晃均匀的一瓶泥水分成相等的两份,分别缓慢全部倒入甲、乙两容器中,发现经甲容器过滤后的泥水比经乙容器过滤后的泥水透明程度高.于是小东得出了结论:活性炭对泥水的过滤效果比石英砂对泥水的过滤效果好.(1)请写出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你针对小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步骤:.38.(2分)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需要控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为了控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小华选用了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金属球A和B,利用如图所示的带滑槽的轨道进行实验.小华认为:如果A、B 两球先后从轨道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则A、B 两球到达轨道零刻度线处的速度大小相等.小刚对小华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请你根据实验需要,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检验小华的观点是否正确.请你写出检验的实验步骤.39.(3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为F,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小明认为:任何情况下,F都与V成正比.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40.(4分)实验桌上有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以及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烧瓶.烧瓶内装有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等且不变的电阻丝R,甲烧瓶内装有水,乙烧瓶内装有煤油,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如表所示.以上器材均能满足实验要求,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液体温度的变化与液体的比热容有关.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水和煤油的比热容/[J•(kg•℃)﹣1]41.(4分)实验台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所受重力为1N 的钩码2个,带支架的杠杆1个.杠杆上相邻刻度间距离均为0.05m,刻线上下靠近杠杆边缘处均有圆形小孔,可用来挂钩码或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动力臂L1保持不变,则F1=k F2 L2”,式中F1表示动力,k是常量,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五、科普阅读题(共5分,42题3分,43题2分)42.(5分)阅读《洛阳桥》回答问题.洛阳桥被誉为“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坐落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又名“万安桥”,如图1所示.洛阳桥始建于北宋1053年,工程历时七年.桥原长1200多米,宽约5米,有桥墩46座,扶栏500个,石狮28个,石亭7座,石塔9座,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由当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兴建.洛阳桥的桥址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深流急,建造桥基十分困难,桥基随时可能陷落坍塌、甚至被冲入海.洛阳桥的建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影响深远.像近代桥梁的“筏形基础”,在国外尚不足百年;“浮运架梁法”今日还很通行;“种蛎固基法”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堪称绝妙.关键性的工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在江中沿桥址中线,向江中抛填石料,形成一条横跨过江的矮石堤.石堤宽约25 米,而长度达500余米.然后,匠师们利用洛阳江里盛产牡蛎这一自然条件,在矮石堤上散置蛎房.由于牡蛎繁殖力强,石堤里外间隙,成片成丛、密集繁生,两三年时间,就将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一牢固整体.同时,石堤经受浪潮往复冲击,逐渐密实,底层石料嵌入流沙,使整条石堤变得格外稳固.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用作桥基,即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所谓“筏形基础”,既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在“筏形基础”上,再用巨型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基间亦置大量牡蛎胶粘,潮汐来去,不能冲动.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待潮退,浮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全桥石梁300余条,每条约二三十吨重,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而成.洛阳桥的建成,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地震、飓风、水患和战争,洛阳桥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依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经勘测发现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容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坍塌.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沉降和坍塌问题,请你借鉴洛阳桥成功建桥的经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写出你的理由.(2)如图2所示为洛阳桥船型桥墩的示意图,水流在桥墩前一分为二,沿柱面两侧向后流动.①请写出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的优点;②请你展开想象,就洛阳桥船型桥墩的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六、计算题(共6分,每小题3分)43.(3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6Ω,电阻R2的阻值为18Ω.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3V.求:(1)电流表的示数I;(2)电源两端的电压U.44.(3分)如图是用滑轮组提升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使重900N 的建筑材料A在5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m,绳自由端匀速竖直向下移动了2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为5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P.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拉力F的功率P.2017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2分)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杯B.陶瓷碗C.铁锅D.塑料勺【分析】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判断.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陶瓷、橡胶、空气、玻璃等.【解答】解:玻璃杯、陶瓷杯、塑料勺通常情况下都属于绝缘体,铁锅属于导体.故选C.【点评】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根据生活中哪些地面用什么导体来导电,用什么绝缘体来绝缘等.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故选A.【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3.(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故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1)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2)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4.(2分)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流热效应作为工作原理的是()A.电视机B.电热水器C.抽油烟机D.电冰箱【分析】(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要发热,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如电灯、电炉、电烙铁、电焊等都是电流的热效应的例子;(2)电流的化学效应: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电离等就属于电流的化学效应的例子;(3)电流的磁效应:给绕在软铁心周围的导体通电,软铁心就产生磁性,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蜂鸣器、电磁扬声器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解答】解:A.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A错误;B.电热水器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B正确;C.抽油烟机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的,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C错误;D.电冰箱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故D错误.故选B.。

2017-2019北京各区初三模拟物理分类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实验设计

2017-2019北京各区初三模拟物理分类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实验设计

2017-2019北京各区初三模拟物理分类汇编专题—专题十四实验设计(10年8考,2018、2019年未考)力学1.(2018东城区二模)实验室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橡皮筋、铁架台、钩码一盒(20个,每个10g)、细线,小东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当橡皮筋的伸长量(x)越大时,橡皮筋所产生的弹力(F)也越大”。

(1)为完成实验,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小东同学进行了充分的实验数据收集,并画出了F-x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x<15cm范围内该橡皮筋每伸长1cm所产生的弹力是________N。

图中当x>15cm后F-x图像变成了曲线,图像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图2.(2019朝阳区二模)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第2题图3.(2019石景山区二模)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第3题图4.(2019怀柔区二模)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二实验探究题典例点拨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专题二实验探究题典例点拨

专题二实验研究题典例点拨专题1 特别方法测密度方法指导特别方法测密度,常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天平、量筒测密度”为基础,但质量或体积此中之一不可以直接丈量,需采纳“等体积代换”或“等质量代换”的方法解决未知物理量的丈量,最后用公式:ρ=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用弹簧测力计,依据“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3.联合浮力知识,利用“一漂一沉”的方法测密度。

一般利用“飘荡”测质量,利用“沉底”测体积。

4.联合浮力知识,利用“两次飘荡”的方法测密度。

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G”的两个均衡方程来求解。

5.利用“杠杆均衡条件”测密度。

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杠杆多次均衡,解方程组来求解。

典例点拨【例1】给你一架调好的天平(有配套砝码)、一只小烧杯、适当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2)依据你丈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思路剖析】利用“等体积代换”的方法丈量密度,即经过在烧杯上做标志,使牛奶的体积与水的体积相等。

【自主解答】1.用调好的天平丈量小烧杯的质量并记录;2.向小烧杯中装入适当的水(未满),并在液面做标志,用天平丈量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并记录;3.倒出水,向小烧杯中装入相同体积的牛奶至所做标志处,用天平丈量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并记录;4.写出牛奶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ρ=。

【例2】(2016·东城二模)小秋想利用一架已调好的天平、烧杯、溢水杯和水测出一块雨花石的密度,请把小秋的实验步骤增补完好。

(1)用天平测出雨花石的质量;(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3)在溢水杯中________,将雨花石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淹没,并同时用烧杯采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4)设水的密度为ρ,则此雨花石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

(用、、、ρ表示)【思路剖析】本题与例1相像,都属于利用“等体积代换”丈量体积,将雨花石的体积转变为溢出水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方法指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

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

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间变量,因变量。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例1】(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的实验设计题,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本题中,三个变量非常直观,“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是自变量,“水蒸发的快慢”是因变量,“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是控制变量,改变空气流速,观察哪部分水先蒸发完。

【自主解答】实验步骤:用滴管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水,并使每块玻璃片上的水摊开的面积一样,用扇子对一个玻璃片上的水滴扇风。

结论:发现被扇风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得出结论。

【例2】(2015·丰台二模)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思路分析】本题的开放程度较大,首先要将“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转化为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即保温杯里水的末温,应该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相同的环境条件、放置相同的时间”,需要测量的是保温杯里水的末温。

【自主解答】(1)温度计,秒表,热水(2)实验步骤:①在保温杯中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并把两个保温杯放在同一个室;②经过相同时间后,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量两个保温杯中水的温度;③所装水的温度较高的保温杯保温效果较好。

根据: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中加满相同温度的水,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初温和比热容都相同的情况下,经过相同的时间,末温越高的保温杯向外散失的热量越少,所以末温越高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

【例3】(2014·东城一模)当前我国的标准化考试中,计算机只能识读2B铅笔笔迹,笔迹过浓或过淡都会造成计算机识读的失败或错误。

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不同类型的铅笔的笔芯软硬程度不同,其中6H的铅笔芯最硬,6B的铅笔芯最软,HB的铅笔芯软硬居中。

实验室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铅笔芯、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导线和开关。

请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思路分析】“铅笔芯的软硬程度”是自变量,“铅笔芯的电阻”是因变量,“电源电压”是控制变量,虽然电压不影响电阻,但影响电流表的示数,本题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电阻大小的。

所以,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铅笔芯的软硬程度,通过观察电流表判断铅笔芯的电阻。

【自主解答】(1)实验电路图如图专2.3-1所示。

图专2.3-1(2)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类型的铅笔芯(例如:2B和2H)各一个。

(3)先将2B铅笔芯接入电路中,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根据试触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选取合适的量程,闭合开关S,在表格中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断开开关S,取下2B铅笔芯,换上2H铅笔芯,仿照步骤(3)重复实验。

(5)根据两次实验中电流表的大小判断铅笔芯电阻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所示:铅笔芯软硬度2B 2H电流表示数I/A铅笔芯电阻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等且不变的电阻丝R,如图专2.3-2所示。

另外,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电流表和停表各一块,导线若干。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保持电阻阻值不变,在相同时间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设计中可用煤油升高的温度Δt的大小表示电流通过电阻丝R产生热量的多少。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图专2.3-2【思路分析】本题中“电阻阻值”“通电时间”是控制变量,“电流”是自变量,“电热”是因变量。

需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将电热转化为“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描述。

【自主解答】实验电路图如图专2.3-3所示。

图专2.3-3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将装置甲、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等串联接入电路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甲中温度计的示数。

(2)闭合开关S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通电3 min,停止计时的同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断开开关S。

(3)用装置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甲,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乙中温度计的示数。

仿照步骤(2),做一次实验。

(4)用装置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乙,再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丙中温度计的示数。

仿照步骤(2),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1 2 3实验序号I/A/℃t/℃Δt/℃同的铝块若干、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小英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一个铝块系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端,测出________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________,将系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铝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表示,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将、、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用细线将另一铝块系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重力为,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将铝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表示,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将、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依次读出~ ,~ ,~ ,并将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5)根据=________,=________分别计算出6次的和的数据,并分别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6)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思路分析】本题是比较简单的定量实验探究题,三个变量容易识别,“液体密度”是控制变量,“排开液体的体积”是自变量,“浮力”是因变量,选择体积不同的铝块浸没水中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用测力计法测量浮力,需要至少测量六组,题目形式采取填空的方式,引导规表达。

【答案】实验步骤:(1)其重力(2)此时水的体积,-F (6)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序号1G/NF/N/N【例6】(2016·中考)在串联电路中,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用表示,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用表示。

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等于。

(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思路分析】本题电路连接方式已知,要注意电流表的位置,一个测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一个测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

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可以通过串联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电压、更换灯泡等方式改变,至少六组。

【自主解答】(1)电路图如图专2.3-4所示图专2.3-4(2)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适当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用和表示,并将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和,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③,再改变四次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并将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在表格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1 2 3 4 5 6实验序号/A/A2.3-5所示,一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十个质量均为100 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

图专2.3-5(1)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不变量是________;(2)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__;(3)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自主解答】(1)阻力和阻力臂(2)动力臂改变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1 2 3 4 5 6实验序号L/mF/N到浮力,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也增大了,他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的关系。

为此他选择了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底面积已知的大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完全相同的钩码6个、刻度尺一个、记号笔一支、铁架台一个。

(1)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并记录在表格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将钩码没入大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在表格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弹簧测力计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仿照步骤③、④再测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⑥根据公式________分别计算出六次实验钩码所受到的浮力和容器底部所增加的液体压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思路分析】本题是定量探究题,“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是自变量,考虑如何改变,如何测量,可以通过改变浸入水中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液体的深度,从而改变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求出增加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因变量,用测力计法测量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