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多篇

合集下载

李保国事迹心得(通用8篇)

李保国事迹心得(通用8篇)

李保国事迹心得(通用8篇)李保国事迹心得篇1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全国扶贫攻坚的表率,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

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自觉践行入党誓词,把事业看真、把百姓看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心系太行、立志扶贫,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尊敬和信任。

他热爱教育事业,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对学生关心爱护,从不缺课、不误课。

他重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把广阔天地作为实验室,带领学生和科研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6项。

他心中装着百姓,为太行山群众脱贫致富牵肠挂肚,重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进科技扶贫,无偿向群众提供科研成果。

他注意群众工作方法,用群众听得懂的话传授技术,先后举办不同层次培训班800余次,培训农民群众9万多人,促使许多农民成为“技术把式”。

他的手机里有近900个电话号码,其中农民的有三四百个,农民一来电话,不管熟悉还是不熟悉的,都耐心接听解答。

一年里,他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深入群众,帮助企业和农民具体解决各方面的技术难题。

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区,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上百个,受益群众10万多人。

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保持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坚定信念、矢志奋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牢记宗旨、为民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央组织部号召全国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向李保国同志学习。

学习他一颗红心向党的政治品格,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学习他一门心思干事的苦干实干精神,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学习他一心一意为民的百姓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学习他一尘不染做人的高尚情操,不贪名、不图利,用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心得(通用8篇)

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心得(通用8篇)

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心得(通用8篇)李保国的先进事迹心得篇1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坚持三十年扎进太行山,用科技力量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赢得山区人民的爱戴,呈现出时代楷模李保国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怀。

对党赤胆忠心,是他扎根太行的不竭力量。

大家知道,李保国不怕吃苦,更是将吃苦当成科研的乐趣。

这些不仅体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更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让太行披上绿装,是他交给党的优秀答卷,35年如一日,他就是用坚定理想信念,顾全大局的政治意识,处处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他的行为处处彰显了党培养出来的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时代形象。

对人民群众的大爱,让他立志要为农民增收致富去不停干。

他为什么选择去太行山?又做了哪些为人称道的事?这里不外乎一个爱字,就是对人民深深地爱。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椅子还没坐热,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5年间,他坚持扎根生活贫困、生态脆弱的山区,他用生命搞科研、搞扶贫、搞产业,他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

作为农民出身的李保国,从小生活在农村。

他觉得太行山区的农民生活条件很苦。

正是这份对农民深沉的爱,他才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所学的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凤兴夜寐,呕心沥血。

不仅以太行山为家,更将整个人生都交给了改变太行山面貌的行动中。

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李保国35年如一日的责任铸就。

太行山的生活艰苦可想而知,但是,再苦他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干下去,不会回头。

他不仅拉来了妻子和他一起努力,也将孩子和家安在了山沟沟里,为了忙科研,孩子差点被蝎子咬伤。

可是,这些困难都没有改变他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人民的爱,因此他明白,能用所学的知识让农民们增收,这也是最高兴的事,最大的事。

新时代愚公李保国事例

新时代愚公李保国事例

新时代愚公李保国事例我听说过这么一个人,叫李保国。

我就觉得他呀,跟愚公似的,那股子劲儿可真让人佩服。

我就想象着他的模样,肯定是那皮肤黝黑黝黑的,就像那山上久经日晒的老树皮一样。

脸上呢,一道道的皱纹,那都是岁月和操劳刻上去的。

眼睛倒是透着光亮,像藏着一团火,只要瞅见山上的那些树啊果啊,那火就“噌”地一下烧起来了。

我就琢磨,他在那山里,每天都干些啥呢?肯定是成天在那些个山坡坡上跑。

山上的路可不好走啊,坑坑洼洼的,石头这儿一块那儿一块。

他呢,穿着那一双旧旧的胶鞋,走起路来还带风。

有一回啊,我好像就看见他了。

他站在一片果林子里,周围全是果树。

他对着那些个果农就大声喊:“你们可不能这么弄,这果树啊,就跟人一样,得精心伺候着。

”那果农就有点不乐意了,嘟囔着说:“俺们祖祖辈辈都这么干的,也没见出啥大毛病。

”他一听这话,眼睛瞪得老大,就跟铜铃似的,说:“老祖宗那时候懂的没现在多,现在有科学呢,咱得相信科学。

”说完,他就走到一棵果树跟前,指着那树枝就开始讲,什么剪枝的角度啊,施肥的分量啊,讲得那叫一个细致。

果农们就围在他身边,一开始还半信半疑的,听着听着,眼睛里就开始放光了。

我就想啊,他这是图啥呢?他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待在城里,在那大学里头教教书,写写文章啥的。

可他偏不,非得跑到这山里头来。

他在这山里,经常吃的就是那粗茶淡饭,住的也是那简简单单的小屋子。

有时候啊,晚上还得打着手电筒去果园子里查看。

山里的夜可黑了,风一吹,那树林子就“沙沙”地响,怪吓人的。

可他就跟没听见似的,心里就只想着那些果树的事儿。

他还经常带着那些个学生到山里来。

那些学生一开始都娇滴滴的,走几步山路就喊累。

他就笑话他们,说:“你们这小身板儿,还不如我这老头子呢。

”可他也心疼这些学生,遇到难走的路,就伸手拉一把。

他就跟这些学生说:“你们得好好学,这山里的老百姓就指望着咱这些懂知识的人呢。

”我越想他这个人啊,就越觉得他了不起。

他就像一颗种子,在这山里扎了根,然后把那些知识啊,像播种子一样,播撒在这一片片的土地上。

李保国先进事迹总结

李保国先进事迹总结

李保国先进事迹总结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xx年4月10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李保国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班仅十几天的他就响应学校号召,离开校园一头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承担起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

从此,李保国便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

走遍太行山的旮旮旯旯,随手指向一片果园,他都能脱口说出是谁家的。

从邢台县前南峪村到内丘县岗底村,从临城县凤凰岭再到平山县葫芦峪,每道沟沟坎坎都留下他的足迹。

绵延80公里的燕赵太行山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都是他的朋友。

有人把他誉为百姓心中的“科技财神”,引领大家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有人把他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愣是把世代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硕果累累的林果基地。

在大学校园里,在各地讲台上,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

可到了太行山区的村庄里,他就成了地地道道备受尊敬的“农民教授”“土专家”。

尘土飞扬的荒坡秃岭、田间地头,就是他30多年最为珍视的课堂。

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为农民举办各种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先后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直接帮扶100余个村庄,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超过35亿元,使贫瘠山沟里的10多万名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___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___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和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xx年,他对苹果修剪技术进行更新。

用不用新技术,农民犹豫不决。

"今年先试一根条子行不行?"在岗底村村民安小三家的一棵苹果树上,李保国做起试验。

一根两米多长的枝条拉下来,第二年结了76个大苹果,没一个小于半斤的。

现场观摩后,农民对新技术心服口服。

"要让农民把技术落实到位,必须对农民死盯、盯死。

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先进事迹————————————————————————————————作者: ————————————————————————————————日期: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

”李保国说。

1981年2月26日,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后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

3月6日,他就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来到邢台县前南峪村,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

原本农家子弟出身的他苦读之后又回到农村,心中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我学的东西,只有农村用的着啊。

”初到前南峪,这个900多口人的小山村竟然有100多条光棍汉,因为穷啊。

这里的山地土层薄,不涵水,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

初生牛犊不怕虎,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记录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

“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啃干粮”,这莫说比安静的校园生活,就是比入学前在老家武邑县机电局的工作状态都艰难了许多。

但他似乎没想过这些,天天精神饱满,忙得团团转,村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李疯子”。

靠着这股疯劲儿,李保国和课题组摸透了山地的脾性,提出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截流。

当时,条件有限,开沟爆破的炸药需要自己炒制,李保国主动接下了这个危险的工作,从原料配比、炒制、爆破实验,样样亲自干。

一次,他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在一片土地安装了几十眼实验炮。

随着“嘭嘭”的闷响,炸点连续起爆,但细心的李保国发现有一眼没响,“怎么回事?”李保国不禁起身走出掩体。

“危险!”同事们见状着急地呼喊他回来,他只转头挥挥手,继续走近哑炮,扒开土小心地拆掉了引信。

此时,他已汗湿衣背,同事们也惊出一身冷汗。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李保国不断加深着对党的认识。

1989年7月,在取得河北农业大学林学硕士学位的同时,他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服从组织的意识,悄然升华为忠诚组织的品格,个人的价值与意义,紧紧结合进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演讲稿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演讲稿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演讲稿李保国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特派员、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时,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1981年2月,李保国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正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李保国作为首批课题攻关组最年轻的成员走进了太行山。

李保国跟课题组的同事们选择了极度贫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前南峪村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开始爆破整地尝试。

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一周岁的儿子,离开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

这一呆就是扎根太行35年,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亿元,实现山区农民增收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

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

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

李保国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

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学生汤轶伟,在李保国的指导下,经过上千次实验,颠覆了核桃树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将剪枝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学生史薪钰,在平山县葫芦峪从事坡面结构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取得了当年治理、当年坡面稳定的效果,史薪钰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广。

关于李保国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李保国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李保国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李保国30多年如一日,用科技帮助太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下面是关于李保国的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因积劳成疾近日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

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保定、邢台、石家庄等多个地方举行了追悼会,上万群众自发地“送他最后一程”。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称他为“时代楷模”,随后中共河北省委又决定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一位大学教授的去世,为何感动了这么多人?是什么引发了全社会的“共振”?又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离世感到扼腕痛惜?异常忙碌的春天直到去世前,李保国教授一直在忙工作。

“这段时间我们特别忙,好多地方都打电话来,请他去指导帮助乡亲脱贫扶贫。

”李保国教授的妻子、同在河北农大工作的郭素萍老师说,“今年是小年,没有年三十,我们都不知道,结果饺子都没准备好,年夜饭都是在亲家家里吃的。

”郭素萍与李保国教授,在外人眼中是特别恩爱的一对,夫唱妇随一起从事扶贫事业。

郭素萍说,“除了特别忙碌的时候分开跑之外,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起外出,一起回来。

”河北农大林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周怀军说,他是看着李保国成长起来的,“他媳妇还是我们这些老师给把关的呢,当时我们就觉得郭素萍老师能够成为保国的贤内助。

”“按说我们两个都是高校教师,每年应该都有寒暑假、节假日,但是感觉几乎没休息过。

保国就记着周几有课,有课他就回学校,没课他就在外边跑。

”郭素萍说,“他这个人脾气比较倔,他要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他认准的事,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干下去。

别人说什么也没用。

”正是有了郭老师这样的贤内助,李保国教授才得以全身心的扑在太行山扶贫事业上。

从1981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他的身影几乎遍布整个太行山脉……35年来,李保国在太行山区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优选(精选18篇)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优选(精选18篇)

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优选(精选18篇)大学生李保国事迹体会优选篇1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35年里,他足迹踏遍太行山区所有县。

在他带领下,太行山10万群众实现脱贫奔小康。

今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

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认真学习、细细品味的重要批示,深受教育,备受激励。

如一日,为人民,第一线,充分体现了李保国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和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的百姓情怀。

我们身为党员干部,应当具有这样不变的本色和不渝的情怀,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

模范行动,优秀品格,是李保国同志用自己的生命和实际行动书写的,是一名真正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真实写照。

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就是要怀着一腔热血和抱负,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勇于走在时代前列。

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分量很重、褒奖有加,告慰逝者、激励来者。

李保国同志为广大党员、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丰碑。

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千千万万李保国式的先进典型。

心系群众,就是要像李保国同志那样,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扎实苦干,就是要像李保国同志那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业绩写在大地上;奋发作为,就是要像李保国同志那样,挑起为民谋幸福的重担,唱响生命价值之歌;无私奉献,就是要像李保国同志那样,不忘本来和初心,以愚公精神践行无悔誓言。

李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共8篇)

李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共8篇)

李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共8篇)李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共8篇)第1篇观看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总结年5月19日,河北电视台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我校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观看,观看以后老师们一直觉得李保国教授是我们学_的楷模。

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他30多年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矢志把最好的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脱贫新模式。

他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李保国同志是扎根山区.脱贫攻坚的杰出楷模,是情系百姓.科技扶贫的先进典型,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是“____”专题的一面镜子。

李保国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精神分可贵。

要学_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

李保国同志始终共产党员的政治____,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早日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长期安家偏远山区,立志改变贫困面貌,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

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忠于____,勇于担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要学_李保国同志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

李保国同志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毫无保留地传授实用技术,致力于让农民变成技术能手,许多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因此甩掉“穷帽子”。

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引导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

要学_李保国同志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

李保国同志将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苦苦钻研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单是山区土质治理,李保国同志和他的团队就整整研究了几年。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学习李保国同志的奋勇直前,学习李保国同志的无私奉献,学习李保国同志的大爱无疆,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5月19日,省会河北会堂内气氛庄严肃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李保国,河北农业一名普通教授。

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4月10日凌晨,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报告会现场,2300多名干部群众齐聚一堂,用心聆听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缅怀他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李保国把一生献给了太行山,献给了太行山人民,他的死比太行山还重!”河北日报驻邢台记者站原站长刘秀礼跟踪报道李保国20年,他永远忘不了今年4月2日中午和李保国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当时李保国气色不好,却还是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大家责问他是不是不要命了?李保国回答:“那么多农民在等着我,我脱不开啊!”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回忆起李保国带领群众种苹果的往事:自掏腰包推广苹果套袋技术、手把手教村民管果树……杨双牛流着泪说,岗底村原来是贫困村,今天人均收入超过31000元。

岗底的穷帽子,是李保国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保国用命换来的,李保国是我们岗底人的大恩人啊!“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为什么一年200多天扎在山里?因为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

”跟随李保国20年,助手齐国辉见证了李老师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

“您走了,但您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把您未完成的事业做得更好。

”齐国辉含泪许下诺言。

报告会上,学生陈利英哭着追忆——老师是“严师”,会因为学生写论文不认真,罚他在学校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老师更是“慈父”,会想着帮学生凑钱买房、帮学生找对象。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李保国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李保国,男,汉族,1974年出生,山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飞行员。

他以杰出的飞行技能、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风貌,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杰出代表。

以下是对他个人事迹的详细描述:李保国自幼立志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深深地热爱着祖国和空军事业。

2000年,他顺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进入空军飞行学院学习。

在学院期间,他学习刻苦、钻研技术,兢兢业业地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他极富天赋,很快成为同学们眼中的佼佼者,并在学院举办的各类飞行比赛中多次获奖。

毕业后,李保国被分配到一线部队,开始正式的飞行工作。

他在岗位上忠诚履职,恪守飞行纪律,积极参加各项训练和任务,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出色的才能。

他以超强的空战技巧和出色的机动能力,在模拟作战中频频击败对手,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除了在飞行岗位上表现出色之外,李保国还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和技术攻关工作。

他坚持不懈地探索先进飞行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技术难题,坚持创新,勇于攻坚。

经过多年努力,他主导研制了多项新型飞行器装备,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的技术成果为空军战斗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保国十分关心部队的建设和飞行员的培养,他始终将个人荣誉放在部队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之上。

他带领部队积极参与各种重大演训任务,并多次担任领队和教官。

他严格要求部队成员,注重细节,不断完善作战训练方案,确保部队能够在各个战场上胜任任务。

他不仅亲自示范,还耐心指导队员们,提高了全体队员的实战能力。

李保国始终秉持报国精神,主动参与各类国内外重大任务,积极履行军人的职责。

他曾多次参与应对自然灾害的救援任务,成功挽救了许多生命,赢得了民众的赞誉。

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外国飞行员开展友好交流,增进了中国空军与世界各国军队的友谊。

李保国出色的事迹使他得到了各个层面的表彰和奖励。

他荣获了国家级和军队级的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杰出飞行员”称号,并荣立了一等功。

李保国先进事迹故事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故事材料

李保国先进事迹故事材料李保国,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奉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先进事迹故事材料一:民心深处有丰碑苹果花开的季节,李保国走了,走得让人牵肠挂肚!20XX年4月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辞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那天清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他曾经帮扶过的邢台县浆水村的农民都要来参加辞别仪式,村干部给大家做工作,最后选了近70名村民代表.乡亲们眼含热泪说:“李老师引领我们发家致富,我们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李保国去世后,他的还不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候来俺们村作指导啊?〞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由于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亿元.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去年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市做课题研究. 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给他打咨询果树冬季剪枝问题, 听说他在市里,就邀请他去村里作指导.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往返得半天工夫,但面对老百姓的邀请,他爽快地应了下来,说第二天上午一定挤时间过去看看.可是第二天一大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摇摇头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过去,肯定都等着呢,不去怎么行,还是绕道走吧!〞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等在地里的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又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抱歉后,他才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只要农民有需要,李保国都会热心帮助.在他的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隹核桃〞“曲阳核桃〞“江苏核桃〞“洛阳高核桃〞“平山苹果〞“宁夏苹果〞等等. 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咨询事情, 又没有说清楚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35年来,李保国带着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的产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开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开展之路.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李保国更忙了.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给他们的乡镇、村庄作规划. 他能多去一个地方,绝不少去一个.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 一亩地就能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这两年,李保国一直在谋划运作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就是把太行山区的农业企业进行大联合,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每个企业专做一项产业,以此打造太行山区的农业航母.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仅从20XX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860 公里.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是什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是什么支撑他30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一个专家教授,有如此一门心思干事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一心一意为民的百姓情怀,有如此一尘不染做人的高尚情操, 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不尊崇他呢?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李保国先进事迹故事材料二:我们的严师慈父我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1999级本科生,从本科毕业实习开始,一直跟随李保国老师从事核桃种植与研究.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是在经济林栽培课上.那天,我和同学提前十分钟进教室,发现老师已经到了,就好奇地问:“老师来得这么早?〞他笑着说:“刚从邢台基地赶回来,怕耽误上课就直接来教室了〞.李老师讲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慢慢地,我们都喜欢上了李老师的课,觉得果树治理并不难.然而,当我们走进果园真正动手时才发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不容易.2003年初,我们跟随李老师来到邢台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实习.不久后, 他教我们嫁接,要求每人一行,按他教的步骤做,不但成活率要高、速度还要快. 当时,小苗只有四五十厘米高,我们顶着太阳蹲着、跪着练习,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累得连饭都不想吃.但第二天,还得接着练.在他严格要求下,只用一周时问,我们全都熟练掌握了嫁接技术.为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2021年我考取了李老师的研究生.一入学,我们每个人都接到一个3年的学习任务清单,每一项后面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问表,学习中,他会随时抽查.无论多忙,李老师对每篇论文,从框架结构到字句标点,都会仔细修改.师弟刘海鹏的论文先后被李老师修改了7次,内容从最初的3000字丰富到7000 字,最终顺利发表.李老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经常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他常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最关键的是要踏实、认真.2021年大旱,7月的一天中午,李老师打 ,要我马上到核桃地.原来一片核桃树受旱严重,已经长成个的核桃都焉了.他安排我对土壤、叶片、果实取样,测定含水量,并观察浇水后的变化,我把测得的数据随手记在了一张纸上. 后来有事耽误了几天,等我想起来时,那张纸却找不到了.李老师知道后生气地说:“大旱不是每年都有,错过了这次调查也就错过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时机〞.正是在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之下,我们这些硕士博士研究生没有一个延期毕业的,毕业时用人单位都争着抢着要.在我的心里,他不仅是我们的严师,更像我们的慈父.我性格比拟内向, 不善言谈.从2021年开始,每次对外技术培训李老师都会叫上我,并鼓励我开口讲.在他的引导下,我的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在邢台、石家庄、秦皇岛等地独立开展技术培训上百次.在生活上,李老师也总是为我们着想.我一直在基地的宿舍住,孩子跟着奶奶在农村生活.他每次来公司都会劝我赶紧在县城买个房子, 方便孩子上学,如果钱不够他帮着凑.李老师常教导我们,搞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2021年4月19日,正值果树的盛花期,石家庄以南,包括邢台,突降大雪.在保定上课的李老师得到消息后,马上给我打 ,让我“摇树除雪、熏烟防霜、霜后及时补充营养〞.天刚蒙蒙亮,他又开车来到了绿岭.当年河北省中南部核桃几乎全部绝收,但李老师指导的绿岭基地却几乎没有减产.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也把研究的课题聚焦在生产一线.以前核桃树修剪是在秋季和冬季,但秋季修剪不利于树体营养积累, 冬季修剪会引起养分流失.师弟汤轶伟经过反复研究,将修剪时间确定在春季核桃树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树势衰弱.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看到果农敬佩和感谢的眼神时,我们逐渐体会到,山区、基层有我们学子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我的老家在平原地区, 小时候根本没见过核桃树.在李老师的指引下,我不仅爱上了核桃,还留在了山区,并成为邢台市市管专家,荣获了河北省农村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李老师教过的学生中,像我一样扎根山区、效劳基层的还有很多.李老师,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我们一定会把您的精神传承下去,努力成为和您一样的人,帮助更多的百姓脱贫致富!李保国先进事迹故事材料三:我和保国的三个家我和保国是大学同学,我们1981年结焙,一起生活了35年.我和他既是生活伴侣,也是工作伙伴,这些年,我陪伴着保国几乎走遍了河北的山山水水.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80年代初,山里的家是我们的生活中央,常年住在村里,生活比拟艰苦, 没水没电,经常干粮就咸菜.当时为了不分心,我们把城里的老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那时我们搞的课题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 村民们都管我们的儿子叫“小流域〞. 有一次,学校领导来我们科研点,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我要回保定,我想上幼儿园.可当时实验离不开,我还是狠着心,把孩子从车上硬拽了下来,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波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 ,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比拟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XX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清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 ,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往返奔波,结焙这么多年,保国由于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 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别看家里的事他顾不上,可保国也有温情的一面.对老人,他特孝顺.保国的父母在农村,看病吃药他都让村里先记账,过一段我们就去结账.我父亲今年已85岁高龄,保国去世的消息一直瞒着他,由于他和保国的感情很深.对晚辈,他特慈祥,2021年我们的小孙子出生,保国喜欢得不得了,只要在家,有时间就陪小孙子玩,孩子跟爷爷的感情也最深,爷爷一回家,就谁也不找,只让爷爷抱.我们夫妻间,别看他脾气急,说话冲,但对我是从心里惦念着,我俩过马路时,他都会拉着我的手,说“慢点,看车〞.我和他个头差不多高,下雨天外出,只有一把伞时,他都是伸着胳膊撑着伞,把我遮住,自己淋着.保国身体底子很好,可常年往山里跑,生活不规律,超负荷工作,身体越来越差.1998年,患上了糖尿病.2007年,在张家口黑龙山林场,平时上山总是走在前头的他,忽然觉得憋气,嘴唇发紫,也就在这次,被确诊为疲劳性冠心病,心脏造影显示他75%勺血管狭窄,连心脏支架都做不了,只能做搭桥,但医生说做搭桥后,需要休养,干不了事,所以他果断不做,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医生讲解病情都不让患者本人在场,为的是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但是我们家不一样,我特意叫着他一起听,就是希望医生能帮我劝住他,把节奏慢下来,稍微休息一下,别再这么拼命.可他不听啊.2021年,保国出国考察,我给他买了一件大红色的冲锋衣,他问我,干嘛买个红的.我说,红色显眼,在果园丢了你,好找!今天,那件红色的冲锋衣还在,保国却丢下我,走了.保国,多想和你再去岗底看苹果,多想和你接着在车上聊绿岭核桃,多想咱家再吃一顿团圆饭,多想看到你再抱抱我们可爱的小孙子.保国,我想你!。

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先进事迹“我呀,就想把我变成农民,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这是李保国爷爷常说的一句话。

记得有一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果园玩。

那果园可真大呀,一眼望不到边。

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红的、绿的,好看极了。

我兴奋地在果园里跑来跑去,好奇地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哎呀,这可咋办呀!”突然,我听到不远处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

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果园的伯伯正愁眉苦脸地看着一棵果树。

“伯伯,怎么啦?”我忍不住问道。

伯伯叹口气说:“这果树不知道咋了,长得不太好呀。

”这时,爸爸说:“你可以找李保国教授呀,他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伯伯眼睛一亮,“对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没多久,李保国爷爷就来了。

他穿着朴素,满脸笑容,一到就开始仔细查看果树的情况。

“这树呀,是缺乏营养啦,得好好调理调理。

”李保国爷爷一边说一边给伯伯讲着该怎么做。

伯伯连连点头,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

李保国爷爷还在果园里给其他果农们讲解种植的知识呢,大家都围在他身边,听得可认真了。

“李教授,您说我们种果树咋就这么难呢?”一个果农问。

李保国爷爷笑着说:“不难不难,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一定能种好。

你们看,就像这棵树,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它就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

这就跟我们养孩子一样呀,得细心照料。

”大家都被李保国爷爷的话逗笑了。

看着李保国爷爷在果园里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想:李保国爷爷可真厉害呀!他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能让那些果树变得健康又茂盛。

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农民伯伯们,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是多么伟大的人呀!李保国爷爷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事迹会一直被人们传颂。

他就像那果园里的一棵大树,永远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为人们遮风挡雨,带来希望和收获。

我也要像李保国爷爷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多篇
眼前的李保国,头发稀疏,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双手长满茧子,裤腿沾满泥土。

今年58岁的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但看上去更像一位地道的农民。

他扎根太行山30年,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累计推广36项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许多山区的贫困农民因此甩掉了“穷帽子”。

他把最美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

扎根山区,让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聚宝盆”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椅子还没坐热,他就响应学校号召扎进太行山,搞起山区开发研究。

当年的太行山,水灾旱灾频繁,交通不便,2/3的地区人均收入不足50元。

村民们一年最多只有3个月有粮食吃,其余时间只能找野菜、树皮充饥。

前南峪村共有900多口人,就有100多人打光棍。

李保国却偏偏选择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

“有雨遍地流,无雨渴死牛。

”前南峪村的后山上,土层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机质少,是典型的石质山地,再加上干旱少雨,“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

为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解决种树难题,李保国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壑壑。

多少个夜晚,他在煤油灯下,分析数据,悉心钻研,寻求破解之法。

要让树木存活,只有加厚活土层。

但土从何来?如何不被雨水冲蚀?“聚集土壤,聚集径流,土厚了,水多了,树也就活下来了。

”李保国带领农户选择用爆破整地的方法来聚土积流。

顺着山势,每隔4米开一条宽1.5米至2米、深1米的条状沟,把周围的薄土集中填充到沟里。

这样,下雨时也能汇集雨水,从而使干旱山地逐渐达到了树木存活的基本条件。

爆破的方法听来简单,一旦操作起来,危险无处不在。

由于当时条件简陋,整地所用的炸药全部为手工制作,不仅要自行确定硝铵、煤油、锯末的配比,还得在农村杀猪用的大锅里进行炒制,混合的比例和炒制的方法不能出现一点点闪失。

在一次实验中,引爆的炸药没有反应。

正当李保国上前查看时,爆炸正好发生,他被崩了个大跟头,浑身是土,幸好没有受伤。

言传身教,让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专家”
“李老师,冬春的苹果树咋管理呢?”1月27日,在前南峪村,村民们簇拥着李保国钻进了苹果园。

“‘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

像这棵树,凡是往上长、往起抬的枝,超过40厘米的一概不要。

现在不舍得剪,以后就会长成‘大锅盖’,影响采光……”李保国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围在他身旁的农民们纷纷点头。

“作为一个林业专家,一定要了解农民,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教给他们实用的知识。

农民最实在,要让他们把技术学到家,必须先做给他们看,再带着他们干。

”李保国说。

邻村有个苹果园,产量一直上不去,农民急得直跺脚。

村里请来一位专家讲授修剪技术,讲了一天,名词、术语一大堆,农户听得直挠头。

后来李保国去讲课,只教给村民两样:一种是“结果枝”,一种是“不结果枝”,半个小时讲完。

乡亲们一拍手:“原来这么简单!”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真专家。

“全面建小康,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应当把实验室建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年近花甲的李保国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事,就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了“我”。

农民成了“专家”,脱贫致富有了原动力,小康的好日子也就不远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李保国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村从草都长不好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并获得了“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提名奖。

“技术把式”,让山沟沟里的农民有了“摇钱树”
“有女不嫁岗底郎,光着脊梁睡土炕。

”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山秃、人穷、观念旧,当年村里的全部家当就是8000亩荒山,人均年收入只有50元,是出了名的穷村。

1996年,一场大山洪来袭,村里仅有的250多亩耕地被冲毁。

李保国随河北农业大学科技救灾团来到这里。

看着时任村支书的杨双牛难过的样子,李保国在一个烟盒上写了个电话号码,悄悄递给杨双
牛:“别灰心,不是还有几十亩果园吗?我来帮你们!”
就在杨双牛半信半疑之时,李保国已经带着同在河北农业大学任教的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岗底村住了下来。

白天,翻山越岭考察;晚上,分析数据。

李保国很快为村里做出了3项致富规划:人均2亩苹果,平均收入2万元;人均5亩板栗,平均收入5000元;人均2只小尾寒羊,平均收入3000元。

蓝图易绘,实施却难。

按照经验,李保国要求村民们对果树进行修剪。

然而,看着大把被剪下来的树枝,村民们个个都心疼。

接下来,李保国又要求疏花疏果。

看着满地落下的小苹果,许多村民不干了:“这果子没长大就给扔了,怎么丰产?”李保国顶着压力,又开始推广苹果套袋技术。

“苹果不见光还能长大?”村民们一脸不解。

无奈,李保国拿出自己仅有的5万多元科研经费买来纸袋,手把手教村民套袋。

可到了秋收时节,村民们服了:没套袋的苹果卖不上价钱,经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的苹果又大又红,五六两的每个卖10元,8两以上的每个卖50元,最高的卖到了100元一个!如今,“富岗苹果”作为中国驰名商标,连锁基地已遍及太行山区369个村,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超过1亿公斤,7万多名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30多年来,李保国示范推广了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

太行山上,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农民,从此甩掉了“穷帽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