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有生之年,黄曲霉毒素终遇克星

有生之年,黄曲霉毒素终遇克星说起黄曲霉毒素,不少人都有些闻风丧胆,毕竟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消除黄曲霉毒素呢?首先,高温是肯定不行的,因为黄曲霉毒是耐高温的,只有温度超过280度时,黄曲霉毒素才有可能被消除。
其次,暴晒也是不行的,因为黄曲霉毒素能耐紫外线,一般的暴晒是无法消除黄曲霉毒素的。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黄曲霉毒素呢?当然,有醋来消除黄曲霉毒也是不行的,而且醋的杀菌功能本来就十分有限。
1.远离源头远离源头是最根本的方法,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被黄曲霉毒污染的各种食品中,如谷物粮食、奶制品、坚果类、油等食品中,这些食物一旦发生霉变就不要再食用了,因为人体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导致黄曲霉毒素在人体的堆积,进而加重器官癌变的可能性。
但是,有一些食物即使被黄曲霉污染了,也无法用肉眼观察出,但是黄曲霉菌的味道是苦的,因此一旦食物的味道变苦就不要再吃了。
对这些食物,应该赶快处理掉,以免危害人体健康。
2.山苍子在经过百款对照试验后,研究人员发现山苍子具有消灭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研究发现山苍子的花、根和成熟的果实中含有一种芳香油,那就是柠檬醛,柠檬醛十分活泼,只要进入人体就能够与堆积在人体中的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进而分解黄曲霉毒素,帮助人体排出黄曲霉毒素,达到防癌的效果。
山苍子可以这样吃。
比如山苍子花可以用来泡茶喝。
一杯山苍子花茶可以取山苍子花5g、桑叶1g、马齿苋1g,也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来制作量更多的花茶,桑叶和马齿苋都是对人体有好处的物质,和山苍子花搭配更能发挥自身的好处。
山苍子的根还可以用来煮汤,和肉一起炖汤不仅能使汤的味道更鲜美,还具有去腻解毒的功效。
山苍子的果实味道十分特别,可以作佐料来做菜,也有人做过凉拌山苍子的菜,但视个人口味而定。
【精品推荐】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小编希望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大家都知道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那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哪些呢?
黄曲霉素的毒性极强。
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
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当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
黄曲霉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
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l,其毒性目前一般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那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哪些呢?
大家可以用黄曲霉毒素测定仪测定出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再用一下小编告诉的大家的几个简单方法去除试试。
一、物理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去除方法主要包括辐照法和吸附法。
紫外线及γ射线辐照能有效控制和杀灭微生物和真菌病原体。
目前常用的是紫外。
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1、1、4 黄曲霉毒素得解毒措施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得含量就是不可能得,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得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得临床症状。
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在过去很长得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得危害所做得努力已经取得长足得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得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得浓度就是预防与治疗毒素中毒得方法之一。
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得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与毒素粘合剂就是必须要使用得[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 物理去毒方法传统用于霉菌毒素得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
混合稀释法就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得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得问题。
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得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
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
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
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得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
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
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得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得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得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得物质就是一种常用得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得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得毒害作用,众所周知得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与活性炭等。
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得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得负面作用。
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得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得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得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得质量。
去除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适宜方法

去除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适宜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包括肝脏损害、免疫抑制、致癌等。
去除黄曲霉菌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菌的方法嘿,你问咋去除黄曲霉菌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先说说这黄曲霉菌是啥玩意儿吧。
这玩意儿可坏了,它能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叫黄曲霉毒素。
要是吃了被黄曲霉菌污染的东西,那可不得了,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呢。
要去除黄曲霉菌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呢,要是发现食物上有霉点,那可千万别吃了,赶紧扔掉。
别觉得可惜,要是吃了生病,那可就亏大了。
比如说花生啊、玉米啊这些容易长黄曲霉菌的食物,要是看到有霉点,就赶紧扔了吧。
然后呢,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清洗可能被污染的食物。
比如说大米啊,可以用水多淘洗几遍。
把水倒掉,再加水,反复淘洗,这样可以把一些黄曲霉菌洗掉。
但是也别洗得太多次了,不然会把营养也洗掉哦。
还有啊,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物质来去除黄曲霉菌。
比如说活性炭啊,把活性炭放在食物旁边,它可以吸附一些黄曲霉菌和毒素。
但是要注意哦,活性炭不能吃,用完了要及时清理掉。
另外呢,保持环境的干燥也很重要。
黄曲霉菌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所以要把食物放在干燥的地方。
可以用干燥剂啊,或者把食物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空气流通,这样可以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
在去除黄曲霉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哦。
别让黄曲霉菌和毒素接触到皮肤或者嘴巴,要是不小心碰到了,赶紧用清水冲洗。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有一次我家的花生放久了,有点发霉了。
我一开始不知道,还想拿来吃。
后来我发现上面有霉点,就赶紧扔掉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要注意食物的保存,及时发现和去除黄曲霉菌。
所以啊,去除黄曲霉菌并不难,只要你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就能减少黄曲霉菌对我们的危害。
以后要是发现有黄曲霉菌,就试试这些方法吧。
如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如何去除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
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
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
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水分含量较高(水分含量低于12%则不能繁殖)的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寄生繁殖和产生毒素,使其发霉变质,人们通过误食这些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又经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人体而中毒。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去除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一储藏任何粮油,都要低温干燥。
花生最好带壳保存。
二炒菜时在油锅里加入少量食盐,加热到180度左右维持半分钟,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三黄曲霉毒素多生在籽粒的表面,淘米时要多加擦洗。
四碱有破坏毒素的作用。
怀疑有污染的大米,杂粮,煮稀饭时可加点碱。
五用高压锅煮饭或蒸饭,破坏黄曲霉毒素的效果最好。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是热处理。
黄曲霉毒素对高温敏感,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高温烘烤、蒸煮或者高压灭菌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例如,在谷物加工过程中,通过高温蒸煮可以将大部分的黄曲霉毒素去除,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热处理也可以改变食品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口感和营养价值,具有双重效益。
其次,化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黄曲霉毒素。
例如,一些化学试剂可以与黄曲霉毒素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这种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化学方法可以对食品进行针对性处理,去除特定的毒素成分,是一种比较精准的去除方法。
此外,生物技术也为去除黄曲霉毒素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和酶类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通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这些微生物或酶类,可以有效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总的来说,去除黄曲霉毒素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涉及到热处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出现,为去除黄曲霉毒素提供更多选择。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它会存在于各种粮食、豆类、坚果、肉类等食品中。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检测黄曲霉毒素在采购粮食和食品时,我们需要注意是否有检测报告。
如果没有检测报告或者检测结果超标,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三、去除方法1. 清洗: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表面附着的黄曲霉菌及其孢子。
2. 烘干:将清洗过后的粮食或者豆类晾干,并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2-3天。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残留在表面和内部的黄曲霉孢子。
3. 浸泡: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盐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黄曲霉毒素。
4. 煮沸: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10-20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地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毒性。
5. 冷藏:将食品放入冰箱中冷藏,可以有效地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冷藏只能延缓食品变质的时间,并不能完全去除黄曲霉毒素。
6. 选择优质食品:在购买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的产品。
这样可以降低摄入黄曲霉毒素的概率。
四、注意事项1. 上述方法只能减少或去除部分黄曲霉毒素,不能完全消除。
2. 在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使用干净的器具。
3. 食品保存时应密封保存,并避免受潮受潜在污染。
4. 如果怀疑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
五、结语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在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使用干净的器具。
同时,在购买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的产品。
黄曲霉素消除最佳方法

黄曲霉素消除最佳方法黄曲霉素是一种由真菌产生的毒素,常见于粮食及其制品中。
它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长期摄入会引起黄曲霉病,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甚至致癌。
因此,消除黄曲霉素的存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曲霉素消除方法。
首先,正确的贮存和处理是预防黄曲霉素污染的重要措施。
粮食应储存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定期清理存放容器和仓库,避免积累潮湿和污染的环境。
此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优质原料,并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避免发霉和黄曲霉素的生成。
其次,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黄曲霉素。
如热处理、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等。
热处理是指将食物加热至高温,黄曲霉素会在高温下分解,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而辐照和紫外线照射则是利用辐射的效应破坏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这些物理方法对于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较小,但需要在专业设备和操作指导下进行。
化学方法也是一种消除黄曲霉素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添加一些消毒剂或抗菌剂,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来抑制或杀灭黄曲霉素产生的真菌。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萃取剂进行提取和净化,如有机溶剂、酸碱溶液等,可将黄曲霉素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但是,这些化学方法需要合理使用,以避免对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生物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黄曲霉素消除途径。
当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黄曲霉素。
一些特定的细菌和酵母菌能够分解黄曲霉素分子,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代谢产物。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环保,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筛选,以寻找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微生物。
最后,加强监测和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粮食和食品中的黄曲霉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防范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把原料、加工、贮存等环节的质量关,确保食品不受黄曲霉素污染。
总的来说,消除黄曲霉素的最佳方法是综合使用多种措施,包括贮存和处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毒素化肥,应该废弃。
对轻度环境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下面介绍几种简易去除法:1.水洗法:轴果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饲喂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挑除法:其方法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挑除。
可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预处理。
3.晾晒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
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暖暖的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使其变得无害而达到无毒的低毒性目的。
4.脱胚去毒法:此法主要就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在玉米的胚部。
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块上所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死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降至脱胚去毒的目的。
5.石灰水浸法: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尿素进行去毒处理。
其方法是:先将玉米发霉等若丽鱼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以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所占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紧接著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量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5~8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0%以上。
6.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特定条件下,高热或高热高压可严重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7.碱煮处理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
其方法是:按每100克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因此影响花生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毒杆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致肝癌毒素,毒性很强,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G1、G2、M1、M2、P1、Q1等十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
国家对粮油制品中含量控制极为严格,花生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不超过20微克/千克,出口贸易要求不超过5微克/千克。
而国内新榨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往往偏高,达不到国内食用或出口的要求,因此,了解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除去方法,控制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目前除去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等。
(一)物理方法它包括吸附法和辐照法。
吸附法是在花生油中,加入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等作吸附剂,这些吸附剂在除去毛油中色素的同时,吸附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使其毒素含量大大降低。
经过活性白土处理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可从100微克/千克降至10微克/千克以下,油的酸价、杂质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气味和折光指数基本上无大变化。
辐照法可采用紫外光、γ-射线等照射。
目前常用的是紫外光照射法,花生油在装瓶(罐)前最好进入黄曲霉降解机,其脱毒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线照射,黄曲霉B1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一部分光能被激发萤光性消失耗能,剩下的部分光能使毒素分子内部发生化学变化,萤光性消失,毒性也就消失了。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多是采用化学试剂处理,如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次氯酸钠、臭氧、铵盐以及氯气等。
其中常用的是加氢氧化钠通过碱炼(碱炼本身就是油脂精炼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脱毒,在毛油中加入氢氧化钠,毒素会与碱发生反应,使黄曲霉毒素中的内脂环结构被破坏,水解成溶于水的香豆素钠盐,然后水洗将毒素除去。
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

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
黄曲霉是一种产生毒素的真菌,常见于发霉食品中。
误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和长期慢性中毒。
本文将介绍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症状
黄曲霉中毒的症状取决于毒素的种类、剂量和路线。
一般而言,急性中毒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
•腹泻
•休克、昏迷
•肝肾衰竭
急救措施
如果误食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应该尽快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引诱呕吐
如果中毒时间不超过1小时,可以考虑通过引诱呕吐来排除毒素。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或勺子轻轻地刺激喉咙根部,或者让中毒者喝下食盐水,以引发呕吐。
2. 大量饮水
给中毒者大量的清水或淡盐水,有助于稀释毒素、促进尿排毒素。
3. 寻求医疗帮助
无论中毒轻重,都应该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急救措施和治疗建议,如进行胃洗、使用解毒药物等。
重度中毒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预防黄曲霉中毒
黄曲霉中毒的最好方法是预防。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发霉的食品,特别是不能过期的食品
•保持环境干燥,避免潮湿
•储存食品时,使用正确的包装袋、容器等
•空调和加湿器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食品加工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结论
黄曲霉中毒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黄曲霉中毒,尽可能避免食用过期、发霉的食品。
【精品推荐】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

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
小编希望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发霉了的花生、玉米、大米中含量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另外小作坊榨出来的植物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那如果食用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呢?
大家都知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
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
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
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
用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很容易测定出来,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
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
那如果食用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呢?很多食物都可以缓解去除体内的多余药物,但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多饮水,大量的白开水可以冲洗。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首先,物理方法是去除黄曲霉毒素的常见途径之一。
物理方法包括筛选、洗涤、烘干等步骤。
筛选是指通过筛网将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筛分,去除受污染的颗粒。
洗涤是指利用水或其他溶剂对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清洗,将黄曲霉毒素残留在表面的颗粒去除。
烘干是指将清洗后的食品或饲料进行烘干处理,通过高温将黄曲霉毒素分解或挥发掉。
这些物理方法简单易行,对食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化学方法也是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药剂对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处理,将黄曲霉毒素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药剂对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或分解作用,可以有效去除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然而,化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剂量控制和残留物处理,避免对食品和饲料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生物方法也是去除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新兴途径。
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黄曲霉毒素。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利用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对食品或饲料进行发酵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黄曲霉毒素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综上所述,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食品或饲料的特点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黄曲霉素怎么杀死

黄曲霉素怎么杀死
用小苏打泡一段时间,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
另外,高压锅压力比较大温度比较高,杀死黄曲霉素的效果也比较好。
方法一:高温杀死
黄曲霉毒素在280℃时才会发生裂解,其毒性才可被破坏。
一般的开水无法将黄曲霉毒素去除,但是我们可以用高压锅,高压锅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温度比较高,去除黄曲霉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方法二:碱性条件杀死
因为黄曲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可使黄曲霉毒素转化成一种可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通过碱水洗涤去除。
用小苏打(即1%的碳酸氢钠)泡一
段时间,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
维生素c可阻断黄曲霉毒素b1的环氧化作用而阻止其氧化为活性形式的毒性物质,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再加上适当水平的氨基酸,是克服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效方法。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整体解决方案一、黄曲霉毒素介绍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为AF)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
它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饲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人体及动物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损害严重,该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及粮食制品中。
黄曲霉毒素比较耐热,加热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坏,因此一般烹饪加工也不易消除。
二、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1、引起急、慢性中毒: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除抑制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黄曲霉毒索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事件,国内外均有许多报导,最典型的是印度的霉变玉米事件,该事件直接导致了数十人丧生,数百人患上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2、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
它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黄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时为低毒,50~100ug/kg时为中毒,100~1000ug/kg时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
鉴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巨大危害性,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其中,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为5ug/kg(即5ppb)。
三、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
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饲料,中药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
黄曲霉毒素M1的毒性和致癌性与黄曲霉毒素B1的基本相似。
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品,所以其危害性更大。
致癌物黄曲霉素的“解毒”方法

致癌物黄曲霉素的“解毒”方法在凤凰卫视《凤凰大健康》8月2日播出的《颠覆认知的肝癌新观点》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为大家深度讲解了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和常见误区,以及可能导致肝癌的食物。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也为大家深度解读了传统医学中对肝癌、肝病的理解。
Emma根据专家们的讲解,为大家总结了养肝、护肝的食物和食疗方,供大家参考!传统医学认为,肝气郁结会损伤人体气机,导致人体气机郁滞,最终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免疫力的下降!今天,Emma为大家准备了疏肝解郁的一款汤、一款代茶饮,供大家选用!陈皮香附鲜鸡汤【材料】陈皮10克、香附15克、鸡肉60克、生姜2片。
【做法】各物洗净。
陈皮、香附稍浸泡。
一起下瓦煲,加清水1250毫升(约5碗量),武火滚沸改文火煲约至400毫升(约1碗半量),下盐便可。
为1人于1日可分2次进饮。
【功效】健脾益胃、疏肝解郁、缓解焦虑。
五顺茶【材料】玫瑰花、陈皮、香橼、桃仁、酸枣仁各5克。
【做法】水煎服,每次煎煮,开锅15分钟即可;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功效】疏肝解郁。
黄曲霉毒素是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生活中的很多食物中都可能隐藏着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其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是砒霜毒性的68倍!黄曲霉毒素这么可怕,到底用什么能解毒呢?科学家研究了众多食物和物质,最终发现了一种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黄曲霉菌的毒性,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认可的可以降低黄曲霉毒素毒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叶绿素!今天,Emma也为大家总结了富含叶绿素的食物,供大家参考:微囊藻毒素是国际上公认的2B级致癌物(也就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物质)。
而这种可怕的微囊藻毒素,最易隐藏在贝类中。
喜欢吃海鲜的人群,该如何避免微囊藻毒素带给大家的伤害呢?一方面,在蓝藻易暴发的夏秋季节,不要食用被污染的海鲜,尤其是贝类,因为贝类最容易携带这种污染物质!另一方面,大家可以注意海鲜的重金属含量,尽量选择重金属含量较低的水产品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措施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是不可能的,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的临床症状。
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过规定允许的浓度是预防和治疗毒素中毒的方法之一。
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的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和毒素粘合剂是必须要使用的[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 物理去毒方法传统用于霉菌毒素的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
混合稀释法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的问题。
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的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
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
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
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的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
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
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的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众所周知的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和活性炭等。
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的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的负面作用。
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的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
物理吸附法虽在一定条件下能吸附霉菌毒素,但其吸附毒素的特异性与广谱性的统一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1.1.4.2 化学去毒方法传统的用于降低日粮中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方法主要是选用氢氧化钠、氨等能与黄曲霉毒素结合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对霉变饲料进行处理,使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结构遭到破坏或钝化其化学结构,从而降低其危害作用,常用的主要包括氨处理、碱处理、氧化剂等方法。
一般来说传统打底化学脱毒法效果较好,但成本高,操作困难,处理时营养物质可能会破坏饲料的养分因子而使饲料营养价值和可口性降低。
1.1.4.3 生物学方法自1960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人们为降低其危害作用而研究了许多脱毒方法,早期多以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去除食品或饲料中的毒素,但这些传统方法均或多或少存在效果差、成本高、不易大规模推广等问题,对食品及饲料的价值也有所影响,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价值不高。
而研究动物原籍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并将其应用在动物体内探讨其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应用效果较少。
近年来,用于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能力或吸附作用。
微生物降解或酶解法就是用微生物(细菌)产生的酶来分解霉菌素素或直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霉菌毒素,据报道,橙色黄杆菌的粗蛋白质提取物可降解在水溶液74.5%的AFB1,嗜麦窄食单胞菌降解AFB1的能力可高达85.7%[46,47]。
Teniola等[48]报道了4株具有降解AFB1活性的菌,其中,红串红球菌的胞外提取物在30℃与AFB1反应4h后,降解率超过90%,8 h可完全降解AFB1。
但一些生物降解方法在实际生产上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酶的专一性不强、酶的浓度和作用环境不易控制等。
吸附作用主要是指微生物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添加可以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微生物,减少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及毒素在动物体内的肝-肠循环,使毒素更多的排出动物体外,从而减轻霉菌毒素对畜禽危害,这是一种较为成熟可行的方法。
目前,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主要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且已证实,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公认的能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并适用于动物的微生物[49]。
1.2 益生菌在黄曲霉毒素解毒中的应用AFB1是一种难以避免的食品污染物,目前各种方法都无法完全消除作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新的研究方法主要着眼于防止AFB1在动物和人类胃肠道吸收,因此生物控制方法受到广泛重视。
许多微生物都能去除或降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如细菌(Bacteria)、酵母(Yeast)、真菌(Fungi)、放线菌(Actinomycetes)和藻类(Algae)等[50]。
黄曲霉毒素是致癌的真菌代谢产物,在农产品中检出率很高,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除了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改善贮藏方法外,降低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利用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然而,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保护人类和动物不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目前,益生菌的使用是一种精选方法,把益生菌混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中,能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率,部分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乳酸菌等菌表现出较强的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51]。
1.2.1 益生菌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机理益生菌(Probiotics)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来去除黄曲霉毒素,学术界认为其解毒机理是益生菌可以吸附黄曲霉毒素,形成益生菌-黄曲霉毒素复合体,当复合体形成后,益生菌自身的吸附特性下降,继而使其与黄曲霉毒素一起更好地排出体外。
此外,益生菌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试验已证实,将益生菌与曲霉菌共同培养或在培养基中添加益生菌代谢产物,对曲霉菌的生长及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是杀灭作用[52]。
关于益生菌与AFB1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有些文献报道是可逆的,有些则报道是不可逆的[53,54],其稳定性与所使用的菌株、菌株的处理方式、浓度及作用环境等有关,EI-Nezami发现不同乳杆菌菌种(株)对曲霉菌的生长及毒素形成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差别[55]。
另据Halkard等报道,乳酸菌结合AFB1的能力及其稳定性存在种的差异,且乳酸菌吸附AFB1的能力与酸、肠酶、肠黏液没有直接关系[56,57]。
研究认为,益生菌与AFB1作用的温度以及菌体浓度对益生菌吸附AFB1的能力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菌体浓度越大吸附毒素就越多。
吸附AFB1是一个以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快速过程,受细菌细胞壁结构影响较大,但益生菌活菌体与死菌体吸附黄曲霉毒素的能力相当,这进一步说明益生菌吸附黄曲霉毒素的能力可能取决于细胞壁的结构,且细胞壁的完整性在吸附AFB1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些研究者认为益生菌影响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不是因为益生菌菌体,而是益生菌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是小分子的肽[58]。
许多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能力或者吸附作用,可能与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如有机酸(Organic acids)、细菌素(Bacteriocins)、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二乙酰(Diacetyl)等[59]多种抑菌物质有关,有报道称,植物乳杆菌能比明串珠菌和乳酸杆菌等产生更多的乳酸(Lactic acid)、过氧化氢、二乙酰等物质[60],Lavermicocca等又从植物乳杆菌21B中分离到了新的抗菌化合物[61],因此植物乳杆菌的高产量代谢物可能是其对AFB1高降解性能的表现。
此外,磷壁酸是乳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也可能是参与吸附AFB1的重要物质,如已经证实的罗伊氏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62]。
1.2.2 乳酸菌的应用我国农业部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中规定的能够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等,其中乳酸菌占了较大比例。
研究已经证实,乳酸菌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健康的益生作用[63]。
乳酸菌中乳杆菌属等能通过产生抗菌化合物(主要是有机酸和细菌素)对食物和饲料中的生物预防起到重要作用,且乳酸菌菌株比片球菌和明串珠菌能去除更多AFB1[64],目前大量乳酸菌已被应用于各类商业食品及饲料中,用来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和利用度,减轻毒素的潜在危害。
乳杆菌是乳酸菌最大的一个属,左瑞雨等[65]筛选3株乳酸菌对黄曲霉菌丝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乳酸菌上清液比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更强的黄曲霉孢子抑制作用,此外另有学者报道,无论是活菌,还是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死菌,乳酸菌对大豆油等食用油或者培养基中AFB1均有吸附的作用[66]。
乳酸菌中,大部分的乳杆菌与可通过黏附素(Adhesin)与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素受体(Adhesion receptor)结合,从而定植在动物的肠道中,并产生大量对动物具有益生效果的物质。
此外,大部分乳杆菌在体外也具备较强的黄曲霉毒素吸附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通过结合毒素从而去除液体中的AFB1[67],且乳酸菌细胞结合AFB1的效果与所选用的菌株有密切关系。
Hernandez等[62]研究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吸附AFB1效力分别可达79%、67%。
Shah等[68]对4株双歧杆菌和2株乳杆菌吸附AFB1能力的研究表明,乳酸菌对AFB1的去除能力可达20~50%,用蒸馏水洗涤乳酸菌-AFB1复合物,AFB1仍吸附在乳酸菌上,说明乳酸菌对AFB1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在Flora等研究中,植物乳杆菌是降低谷物中总AFB1含量效果最好的,其次是德氏乳杆菌[69]。
朱新贵等[70]人将乳酸菌等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分别在摇瓶培养48h后,添加10μg/mLAFB1,每6h测定AFB1的含量,发现乳酸菌和枯草杆菌培养液中的AFB1含量减少最多,乳酸菌在48h培养后AFB1含量减少82%,60h后减少了88%。
乳酸菌也可降低体内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之前的研究已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ATCC53013)在体外能高效地吸附几种霉菌毒素,包括AFB1,AFM1及其羟基化的代谢产物[71],而乳酸菌在体内发挥其吸附AFB1的功效与它们在胃酸环境、十二指肠碱性环境中的存活率有关,只有通过胃和小肠后,乳酸菌才能在机体中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