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联。

对联,这看似简单的两行文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文化的传承。

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

追溯到古代,从秦汉时期的桃符,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孟昶在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从此,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学形式,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节日庆祝、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字数上看,有短到只有几个字的,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有长到几十甚至上百字的。

从内容上,更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描绘自然风光的,“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之中;有抒发情感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还有蕴含哲理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对联的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的。

首先,对联讲究对仗工整。

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对,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而且平仄要协调,读起来要有韵律感,朗朗上口。

比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对“夜雨”,“放胆”对“瞒人”,“梳柳”对“润花”,对仗十分精妙。

其次,对联的内容要相互关联。

上下联不能毫无关系,要在主题、意境或者逻辑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是在讲学习的道理。

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上喜庆的春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吉祥如意。

结婚的时候,会有“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样的喜联,增添喜庆的氛围。

新店开业,也会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寓意着生意红红火火。

甚至在一些名胜古迹,也能看到精美的对联,为景点增添了文化底蕴。

奇妙的对联教研活动记录

奇妙的对联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提升教师对对联文化的理解与教学能力,我校特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实践、交流等形式,激发教师对对联艺术的热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四、活动流程1. 开幕式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参加活动的教师表示热烈欢迎。

2. 专家讲座邀请对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对联的历史、特点、创作技巧等,为教师们提供理论支持。

3. 经验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对联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4. 小组研讨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以下议题进行研讨:(1)如何将对联文化融入语文课堂;(2)如何提高学生对对联的兴趣;(3)如何培养学生的对联创作能力。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包括对联创作、教学设计、课堂活动等。

6. 总结发言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

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专家从对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教师们对对联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经验分享分享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他们在对联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对联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创作对联;开展对联比赛,提高学生创作水平等。

3. 小组研讨在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以下是部分研讨成果:(1)将对联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①在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对联的运用;②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对联进行创作;③在口语交际中,鼓励学生运用对联表达观点。

(2)提高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开展对联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兴趣;②组织学生参观对联展览,感受对联艺术魅力;③邀请对联艺术家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3)培养学生的对联创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对联创作培训,教授创作技巧;②组织学生参加对联比赛,提高创作水平;③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对联素材。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一)——主讲人:孙英一、教学目的(一)了解对联的概念和要素。

(二)掌握对联的格律和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对联的概念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是用于特定场合的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一般是悬挂或粘帖楹柱上、门上、厅堂、墙壁上乃至花圈上,或庆贺、或哀挽、或酬赠、或题名胜、或诣讽。

最常见的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帖春联,可以说对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学艺术。

二、对联的三要素对联有三个要素:对偶、独立、独特。

1、对偶,即是对联的内在性质又是对联的外在形式。

表现为:上下两句(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平仄协调、词性(词类)相同、结构相同。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

举例:兵无孙法战难胜;人有英才事易成2、独立,是指对联有独立的完整的意义、能够独立使用。

如常江先生题鹳雀楼联:“上去果然穷远目,下来依旧放平心”。

而律诗和绝句中的大多数对偶句不具备这个特性,一般情况是一首诗的八句(或四句)共同表达一种完整的意境。

例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由两个对偶句组成的,但是每个对偶句都不能单独表达一种完整的意境。

因此,如果说对联来源于诗,那么它就是诗中之诗,是诗词发展的高级阶段。

独特,是指对联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的文学表现形式,人们一看就知道是对联。

它能集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并能吸取诗歌、谒后语等艺术手法而不改其特性,不象散文诗与诗化散文、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那样容易混淆。

例如:解缙的“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一联,就是集对偶、排比、总分、借音等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构思新巧工稳。

第二章对联写作的一般要求由于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并具有对偶、独立、独特的三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对联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联的思想性。

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完整,要重在立意、工于练意。

春联书法培训讲座

春联书法培训讲座

春联书法培训讲座
春联书法培训讲座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春联书法培训讲座的内容大纲:
一、开场白
1. 介绍春联书法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引入讲座主题,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春联书法的基本知识
1. 介绍春联的定义、形式和构成要素
2. 解释春联的内容要求和技巧
3. 展示一些经典春联的例子,解读其寓意和表达方式
三、春联书法的基本技法
1. 示范如何正确握笔和运笔
2. 教授常用的书法字体和字型
3. 演示如何构思和布局春联的字体和排列方式
4. 强调书法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四、春联书法的创作方法
1. 分析春联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2. 引导学员从节气、吉祥寓意等方面寻找创作灵感
3. 提供一些创作技巧,如运用对仗、押韵等手法
4. 鼓励学员进行创作实践,并进行互动和分享
五、春联书法的欣赏和评析
1. 展示一些优秀的春联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
2. 提供春联书法的评析标准和方法
3. 鼓励学员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促进艺术交流和提升
六、总结和展望
1. 对本次培训讲座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引导学员思考春联书法的未来发展和应用
3. 鼓励学员继续学习和创作,传承和发扬春联书法的独特魅力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春联书法培训讲座大纲,具体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易拔群 对联讲座

易拔群        对联讲座

此联为屈原正方饲料厂新车间落成而作 (五)对联写作示例: 饲料花红 正方吐艳 历数载艰辛
金秋果硕 几番拼搏 再度腾飞
商友垂青 为万家希冀
怒绽新蕾呈异彩 频添锦绣立新功
要点:色彩对法、借对,领字平仄不论, 数量词相对,词性及结构(两组并列)。
(六)对句练习 • 风 大陆 白菜 世界 绿茵茵 雨 长空 黄瓜 家庭 金灿灿 • 航天梦 天天乐 一分钱 水车车水 爱国情 步步高 二两米 风扇扇风 • 人情冷暖 鱼游荷叶下 明星千点灿 世态炎凉 鸟唱柳枝头 新月一钩弯 • 人间清暑殿 花间双粉蝶 晚霞明似锦 天上广寒宫 枝上几黄莺 秋水碧如天 • 芍药丛中蝴蝶舞 缕缕青烟芳草渡 海棠枝上杜鹃啼 丝丝微雨杏花村
A.屈原行政区机关迎新千年联
九州含笑 赖特色回春 国振雄风 民安 生计 港澳双归 四海昇平 龙腾盛世迎千禧
百姓开颜 喜勤劳致富 法缘正轨 政顺 人心 文明并举 八方亲善 瑞兆神舟入万家 B. 春到梅边 梅传春讯 人人都道 春光好 莫把春负了 民因党富 党得民心 事事皆从 民利想 长使民爱之
2.写景抒情联 A. 北斗七星 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 月中带影一双飞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C. 翠竹林中观嫩笋 绿杨荫下听蝉声 3.婚联 A. 情深意重 杨柳依依花弄蝶 璧合珠联 笙歌曲曲凤求凰 B. 百年缘分百年偶 满座亲朋满座情
(三)上下联的意义相关联 A. 正对,上下联的内容相近,互相呼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B. 反对,上下联或一正一反,或互不统 属,形成鲜明对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友如作画须求淡 傲骨梅无仰面花 文似看山不喜平 正对和反对的上下联是并列关系 C.串对,上下联为因果、承接、转折等非 并列关系。
2.写景抒情联 A. 北斗七星 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 月中带影一双飞 B.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C. 翠竹林中观嫩笋 绿杨阴下听蝉声 3.婚联 A. 情深意重 杨柳依依花弄蝶 璧合珠联 笙歌曲曲凤求凰 B. 百年缘分百年偶 满座亲朋满座情

教研活动认识楹联(3篇)

教研活动认识楹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提高教师对楹联的认识,激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校特举办此次教研活动,旨在让教师深入了解楹联的历史、特点、创作方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楹联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艺术特点。

2. 掌握楹联的基本结构、创作规律和修辞手法。

3. 培养教师运用楹联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4. 激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楹联的历史渊源及发展(1)讲解楹联的起源:从先秦时期的“对仗”到汉代的“对联”,再到唐宋时期的“联语”,直至明清时期的“楹联”,逐步演变而来。

(2)介绍楹联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从宫廷到民间,从文人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楹联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楹联的基本结构(1)上联、下联:一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

(2)对仗:上下联在词性、结构、平仄等方面要保持对仗。

(3)平仄:遵循“仄起平收”的原则,即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

3. 楹联的修辞手法(1)对仗:通过词性、结构、平仄等方面的对仗,使楹联更加协调、美观。

(2)比喻:运用比喻手法,使楹联更加生动、形象。

(3)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使楹联更具趣味性。

(4)排比:通过排比手法,使楹联节奏感更强,气势磅礴。

4. 楹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作、欣赏楹联,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分析、评价楹联,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创作楹联,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运用楹联,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邀请楹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楹联的历史、特点、创作方法等。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楹联作品,分析其创作技巧和艺术魅力。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

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1关于对联的基础知识1应许多朋友的要求,紫雨将陆续介绍一些对联和诗词的基本常识。

因为我也是自学摸出的一些粗浅认识,所以不按教科书,尽量讲的简单。

按理我最好结合具体对联来分析。

但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不简洁。

有兴趣的朋友先看看,如有什么问题,你们在跟贴中提出来,然后紫雨一一回答,这样就有针对性,不然,也许我说的不符合大家的要求。

另外我的早期对联也有许多问题,以后我会一一分析。

或者大家可以看我的紫雨评联。

1、对联又叫楹联,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

由于对联相对其他格律文学而言,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另外,紫雨还有一个体会,学好对联,对于以后写五律和七律诗非常管用。

2、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

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3、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4:对联的基本要求:字句对等。

上下联句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词性一致。

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结构对应。

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节律对拍。

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平仄对立。

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

语意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5、关于平仄声调:现在通用两种:文水韵(古韵),中华新韵(今韵)。

可以通用,但在同一副联中不能混用。

一般用古韵的须注明。

不注明的默认今韵。

6、语句的平仄结构。

一般是马蹄韵。

即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但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意节点)。

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对联讲座

对联讲座

(四)
–如何写横批
四字格式 总结上下联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
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横批:自学成才
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
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明确: [1]句下联是“留取丹心照汗 青”。[2]句下联是“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
学对对联。
1、一湾溪水绿
提示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 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可拆成一湾、溪水、绿。“一湾”是数量词, 可对“两岸”“万岭”等;“绿”是颜色常与 “红”对;而“溪水绿”就可对“荔枝” “杜鹃”“杏花”等。再将它们一组合就成功 了。 2、岭南春雨迎新岁 可以对“塞北瑞雪兆丰年”“江北东风送旧 年”“河北秋风兆丰年”等。横批“风调雨 顺”“国泰民安”等。
六畜兴旺万家乐, 五谷丰登万户春。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寒往暑至万朵新荷映日红
(二)
如何对对联
1、分析已给联特点 2、找近义词(同类词)和反
义词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攀少林寺,品盖世武功 攀少林寺,会武林高手 攀太行山,议商都文化
临白马寺,悟世间禅理
山东: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毕业友情
看今宵,弟兄姊妹齐欢聚; 待来日,南北东西俱风流
最难忘,三年同窗沐春雨;
当牢记,一室友谊荡和风。
第二:滚雪球法
乾隆:海棠

:山药
乾隆:嫩海棠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楹联知识讲座讲稿

国粹育人,教学宏开新世界;楹联进校,师生竞写大文章。

杜兴民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根据省楹联二代会精神,楹联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在这里交流对联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现本人就学习对联的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涵今一副联。

蒋有泉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能联。

中国楹联报社联学开新,可从文史入手;骚坛夺席,堪与诗词并肩。

梁羽生这三副联已明确告诉对联是什么、写什么、怎样写。

今天我们主要交流一下,怎样写对联。

喜欢对联的人把文章比作水,诗词比作酒,那么对联就是酒精。

不喜欢对联的人说对联是戴着脚镣手铐跳舞,现就对联所谓脚镣手铐和大家共同探讨。

楹联,俗称对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创作楹联的规则就是《联律通则》。

其中规定了六条基本原则,也就是六要素。

这是创作楹联要掌握的最基本东西,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一副楹联作品只要同时符合这六要素的要求,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第一要素:字句对等。

也有人说“字数对等”,但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并不全面。

因为对于单句联,三言五言,七言等只要字数相等就行了。

但对于多句联,就不能只讲字数相等就行了,而且句数也必须相等。

中短联中每边包含的字数称为言,如五字句称为五言联、七字句称为七言联;超过一定字数的长联,习惯按上下联总字数合计,如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长联,长达180字,称为180字联。

一般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居多。

一副对联,字数不限,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字,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今天我们以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为例,结合讲解对联六要素,因为简单易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上联五字,下联五字,上下联字数相等。

消防安全对联知识宣传

消防安全对联知识宣传

消防安全对联知识宣传消防安全对联知识宣传【导语】消防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安全工作,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将消防安全知识与对联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还能够在传统文化中传播消防安全知识。

本文将围绕消防安全对联知识展开宣传,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一、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对联1.1 消防安全常识对联1.1.1 【联一】平时心存警惕,危急保命关。

灾难来临时,保卫家园安。

1.1.2 【联二】消防识火源,室内勿燃点。

明火要小心,预防火灾患。

1.1.3 【联三】千里眼透窗户,顺风耳听声响。

防火防盗必须防,安全第一要做到。

解读:通过这几副对联,可以宣传人们在平时要保持警惕,避免火灾事故发生;要掌握消防知识,提前预防;要加强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第一。

1.2 消防设施设备对联1.2.1 【联一】灭火器要备足,平安就无忧。

消防设备全装备,安全第一从我做起。

1.2.2 【联二】灭火器保家园,防护罩四周围。

喷灌设施万方通,火警自动报警。

1.2.3 【联三】灭火器随身带,走到哪儿安全在。

烟雾报警提醒你,火源自动探测。

解读:这几副对联强调了消防设施设备的重要性,如灭火器的备足和随身带,烟雾报警和火源探测的作用等。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好这些设备,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1.3 消防安全宣传对联1.3.1 【联一】消防救援人生职,奔赴一线护平安。

爱岗敬业全心事,守护家园平安稳。

1.3.2 【联二】消防宣传当时行,普及常识保安全。

预防措施先掌握,安全意识要内化。

1.3.3 【联三】善用火源在一个点,消防妙策不犯愁。

做好防火在一线,消防安全人人知。

解读:这几副对联宣传了消防救援人员的重要性和工作职责,呼吁人们要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宣传。

同时也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让人们掌握预防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内容2.1 火灾现象与救援知识宣传2.1.1 火源火源是引发火灾的起因,常见的火源有明火、电气设备、煤气、化学品等。

诗词、对联中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广东开平一中“诗词进校园”活动讲座

诗词、对联中的家国情怀和浩然正气——广东开平一中“诗词进校园”活动讲座

说文章 :“写天地之辉光 ,晓生 范仲淹的家 国情怀在于 :他所 功 ,特别是在安定西夏边事 ,能 /
民之耳 目”,意思是说 :文章可 倡导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划干戈为玉帛,不战而胜敌兵。【(3
以写天 地 间万物 ,发 扬万 物 的 天下 之 乐而 乐 ”思 想 和仁 人 志 下联 则对 他思想 对 后世 的影 响 \
州共计做官三年 ,百姓安居乐 \
品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作者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 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 墓
胸襟广阔、胸怀家国天下,历史
重苏台。
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庆历八 月
上这些文人志士的情怀 ,留给 甲兵富于胸 中:西夏称为 年,有诏调范仲淹知荆南府,邓 \
我们后辈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 “小范老子”,赞其 “腹中有数 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欢 i
尽的。下面通过诗词、对联,我 万甲兵”。
邓州,就奏请朝廷,得以留任。 /J一:
2018年第 4期 对联
篙 对联教 学
陈大纲题湖南岳 阳楼联 : 下寒士俱欢颜 !”这样超越 自身 歌 行 》里 的 “少壮 不 努力 ,老
露. 四面湖山归眼底;
处境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 大徒伤悲”,意在劝勉人们要
露 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斗,所向披靡。
死”。其源于《宋史·岳飞传》,
3、杜甫
岳飞挥师北伐 ,大败金军。 原文是 :“帝初为飞营第 ,飞辞
登岳阳楼 杜 甫 宋高宗 、秦桧却一意求和 ,以十 日:‘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
鏊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二道 “金牌”下令退兵。在宋金 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
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 就有以中庸之道来明哲保身的 苏台:即 “姑苏台”,是战 霜

楹联讲座主持稿

楹联讲座主持稿

楹联讲座主持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家长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并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由厚街镇诗词楹联学会与前进小学联合主办的“楹联进校园”暨前进小学“前进路上飘书香”读书节之楹联创作讲座。

我校作为“广东省楹联文化教育基地”,为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兴趣,提高师生的楹联文化水平,“我爱楹联”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广东楹联学会主办、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承办的“广东省第三届小联手对联比赛”活动,我校林伊晨同学、陈淑瑶同学、李筱玟同学、李梅恩同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尽管我们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不甘止步于此,为了继续推动我校全体师生与家长的楹联创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又聚在一起聆听专家的讲座。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本次讲座的嘉宾和领导,他们分别是:东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厚街镇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万广明先生;前进小学麦先校长;前进小学林文昌副校长;东莞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东莞市楹联学会厚街分会常务副会长、东莞市中华诗词学会厚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范雪芳老师;前进小学教导副主任王爱玲老师、厚街楹联学会副会长张春光先生;厚街楹联学会秘书长谢仍晃先生;厚街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陈美娟女士;厚街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王源祥先生;厚街楹联学会理事李丽女士以及厚街楹联学会的各位会员,欢迎你们。

请大家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参加讲座的还有竹溪中学、中心小学、圣贤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有热爱楹联的家长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有请范雪芳老师为我们做一场题为“联韵飘香——对联基础知识浅谈”的讲座,掌声有请。

范雪芳老师深入浅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展开讲座,引用脍炙(zhi)人口的古诗词及平常易见的春联谈了楹联知识的平仄、韵律等,增强了小学生楹联文化的鉴赏力,请大家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范雪芳老师。

同学们今后要积极学习楹联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多与同学交流,积极向老师请教,不怕困难,相信同学们以后在楹联方面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一、对联的历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很好吧?这样的形式就是对联。

大家都知道: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两侧的,人家结婚时贴在大门和新房门侧的,都是对联。

至于对联究竟是什么,对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对联是由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chǎng 会意字,“永日”意,即白天特别长)开创的。

在新春时,他将自创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贴在门口。

于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诞生了。

在此之前,春节时,人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只是把表示吉庆的桃木挂在门侧。

当然,也有在门板上贴门神的——最早的门神应为钟馗,后为神荼、郁垒,再为秦琼、敬德,也有采用“四大天王”之二的。

所谓王羲之贴春联,因书法漂亮、内容优雅而多次被人揭走,三十晚上被迫贴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初一早上各添三字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而终得贴成的传说,纯属附会。

对联得到大的发展和普及,立功至伟者当属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传在他登基后的第一个春节,曾要求全国上下都贴对联以示喜庆。

年前微服私访时,还在民间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锥锥锥锥出穷鬼去;拉拉拉拉进财神来”等佳联。

此后,对联便大面积的开花结果,成为中华的瑰宝了。

对联,也叫对子,喜子,联句等,可以写在纸上,布上,竹子上,木板上,柱子上,或者刻在木头上,石头上。

总之,只要是成双的,对仗工整的,都是对联。

二、学习对联知识的妙处和意义对联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世界上只有使用表意文字的中国,才有这一美丽的文学样式。

以前,尤其是在中华的封建时期,即使是没有级别的童生,也必须精通对联。

对联,可说是学生的基础功课,先生上课总会先考对课,其实就是对简单的对联。

鲁迅先生幼年时期曾在私塾以“比目鱼”妙对先生所出“独角兽”就是很出色的一例。

现在的年轻人,对对联是很少感兴趣啰,说道什么“四大天王”,什么“天皇”“天后”,那是张嘴就来;加上现在的课本也不重视对联的传授,考试不考了。

《对联》ppt课件

《对联》ppt课件

详细描述
夸张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或缩小,强调其某一方 面的特点,在对联中常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深刻的寓 意。例如,“水深千尺龙鱼跃”,夸张地描绘水的深度 和鱼跃的情景,表达了壮观的自然景象。
05
对联的鉴赏
语言美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联的语言美体现在其音韵和谐、对仗工 整、平仄有律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结词
春联是最常见的对联类型,用于庆祝春节等喜庆场合,通常以红色纸书写,寓意吉祥如 意、幸福美满。
详细描述
春联通常由上下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整 体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常见的春联主题包括迎春接福、家和万事兴、财源广进等。
婚联
总结词
婚联是为庆祝新人结婚而写的对联, 通常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
总结词
对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推崇。
详细描述
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还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 喜爱和推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都是对联的高手,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对联作品,为后人所传 颂。同时,对联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对联的起源
总结词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是为了驱邪避凶,后来演变为一种文学形式。
详细描述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在春节时,人们会在门户上悬挂桃木板,上 面写上吉祥的词句或神名,以驱邪避凶。随着时间的推移,桃符上的字句变得越 来越讲究,对仗工整、韵律和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发展
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平仄的搭配,词语 的对仗,句式的统一,给人以音乐美感。

对联知识讲座:怎样写贺联

对联知识讲座:怎样写贺联

对联知识讲座:怎样写贺联怎样写贺联贺联是应用很广的楹联样式。

所谓贺联,包括寿联、婚联、贺生子联、贺乔迁联、贺新宅联、贺就职联等,内容庞杂,不一而足。

这里主要介绍寿联和婚联。

第一节寿联生命是可贵的,而人的寿命却有限得很。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希望能够长寿,古人有所谓上寿、中寿、下寿的说法,战国时期的庄子称“人上寿百岁”,汉代的王充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庄子还述载了一个长寿的典型人物——彭祖。

传说中的彭祖是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姓籛名铿,尧封之于彭城。

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活了八百岁。

彭祖这个形象的出现,集中反映了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

百姓盼上寿,贵族阶级则希望永远不死。

主要反映贵族生活的《诗经·小雅》中有不少“天子万年”、“天子万寿”、“万寿无疆”之类的祝辞,这里的“万寿”是福禄久长之意,虽然不专指寿命,但中国传统的“五福”是包含寿的,而且把寿摆在第一位。

燕饮之间祝人长寿的例子也见于《诗经》。

《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所记载的就是鲁僖公在宴席上祝母长寿之事。

到汉代,宴席间用酒或物品祝寿似乎已成为一种风尚或礼节。

《史记·高帝纪》载:“高祖奉玉巵,起为太上皇寿。

”《史记·封禅书》载:“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

”这是臣下为君父上寿。

《史记·项羽本纪》载刘邦约见项伯,“沛公奉巵酒为寿,约为婚姻”,这是主客双方宴席间祝人健康长寿的礼节。

上面所引的材料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祈寿和祝寿,没有特定的日期和形式,同寿联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寿诞庆典的源头。

寿诗起于何时,已无从查考。

唐玄宗开元以后,以皇帝生日为节令,称天长节、庆成节,通称圣节或万寿节。

唐玄宗的生日在八月初五,丞相张说等请以这天为千秋节,天宝二年改为天长节。

杜甫《千秋节有感》诗云:“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

”这首诗虽不是祝寿的诗,但说明寿日已有题诗的习惯了。

对联专题讲座与训练(整理归纳)

对联专题讲座与训练(整理归纳)

对联专题讲座与训练【对联简说】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规则】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关于对联的考试】对联-汉语中特有的文字样式,他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很广泛,但是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堂联、题赠联、自勉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近几年来,对联在语文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低,内容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名胜古迹以及情操的陶冶等,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总结中考语文对联题的形式,有选择连线题、直接对联、综合展示台、阅读理解、默写题等客观试题,也有填空题、赏析题、删改题等开放性试题。

【对联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

联校教研活动对联

联校教研活动对联

下联:教研相长促发展,课程创新展宏图横批:教育共赢正文:联校教研活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为弘扬教育教学精神,促进校际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以此对联抒怀,以飨同仁。

上联“联校携手共研道”,道出了联校教研活动的核心理念。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联校教研活动应运而生。

各校携手,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之道,旨在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此联中的“携手”二字,寓意着各校教师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努力。

“共研道”中的“道”,既指教育教学的方法,也指教育的理念。

联校教研活动,正是通过共同研究教育教学之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此联强调了联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即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下联“师资共享育英才”,进一步阐述了联校教研活动的价值。

在联校教研活动中,师资共享是重要的一环。

各校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此联中的“共享”二字,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

“育英才”则表达了联校教研活动的最终目标。

通过师资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联强调了联校教研活动的价值所在,即培养人才,为国家繁荣昌盛奠定基础。

横批“教育共赢”,是对上联和下联的精炼概括。

教育共赢,意味着在联校教研活动中,各校教师、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联校教研活动,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下是正文拓展:春暖花开,阳光明媚。

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又一次联校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回顾过去,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创新。

此次联校教研活动,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活动中,各校教师将围绕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

通过交流、碰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别的场合,向大家分享有关对联的知识。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睿智的智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在我看来,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有规范结构的短文形式,每次都由上下两句组成。

对联注重音韵和意境的统一,常常用于庆祝节日、喜庆事宜以及展示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联系感情、互相赞美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

其次,对联在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显露人们智慧和才情的方式。

通过对联,人们可以表达出对节日的祝福、赞美他人的仁德美德,甚至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对联无论在家庭聚会、婚庆喜庆还是在寺庙和庙会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每到佳节,对联就成为交际娱乐的重要形式,人们以对联来增进感情、增添节日气氛。

正因为对联在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它不仅通过世代传承,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得到广泛的使用。

此外,对联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独特审美。

对联的创作需要考虑音、韵、字、意等多种因素,必须做到互相呼应、形象生动、意义深远。

通过对联,人们在狭小的对联上展示出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对联成为了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美的独特追求。

无论是对节日的祈福,还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联都能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深远的意义和美感。

最后,我想强调对联在培养人们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

对联创作需要结合韵律和意境,要求人们对词汇、字义和寓意有较高的敏感度。

通过对联创作,人们的词汇量得到增加,美学观点得到培养,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可以说,对联是培养人们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亲爱的朋友们,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 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 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 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刘勰《文心雕龙?丽辞》 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 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对联专题讲座
对联规则
•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 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 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 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 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 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 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 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 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种联语分男寿联 与女寿联两种。例: 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 北海开樽本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Hale Waihona Puke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拘平仄的对联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 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 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 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 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 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 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 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 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 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 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 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 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 为“混沌”而已:
对联规则
•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 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 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 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 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 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 墓门所题写的楹联。
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 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 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 中歼敌人。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 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 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 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 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 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 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 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上文我讲到,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 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 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其书法而已。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 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例: 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农村用) 灵活经营财源茂盛,薄利多销生意兴隆。(商业用)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学校用) 在此我说明一点,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 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 双数为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