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与隐喻研究

合集下载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语言中,隐喻和转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本文将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并分析其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们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规律。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来扩展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隐喻的构建依赖于人们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的认知能力,通过将一个熟悉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领域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

转喻则是一种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转换来实现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通过转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含义,可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1. 隐喻属性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表现在词汇的使用和含义上,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

在网络语言中,很多词汇都具有隐喻属性,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举例来说,网络用语“晒”就是一个具有隐喻属性的词汇,它原指阳光下晒衣物或晒太阳的行为,但在网络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展示、分享自己的某种东西,比如“晒美食”、“晒旅行照”等,这里“晒”这个词汇通过将展示自己的行为与晒太阳的行为进行隐喻联系,创造出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三、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网络词汇不仅可以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表达,还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来进行比喻和象征,从而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

nlp概述

nlp概述

nlp概述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

我们如何创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人脑里的资讯,我们怎样认知这些资讯,我们怎样储存这些资讯,怎样把这些资讯与其他在储存中的资讯融合,以及怎样运用它们?1.NLP的中心学问是“模仿”NLP的起源是研究卓越人士特别成功的原因,把结果化成一套一套的技巧程序,使其它人也可以成为卓越人士。

所以,NLP的基础是“模仿”,不只是模仿他人,还模仿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如何工作,运用同一模式去使某些事的效果更好。

有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产生了使自己很痛苦的情绪,例如车祸中的伤者对汽车的憎恨,被遗弃的男女对异性的憎恨等。

从NLP的角度看这些事,当事人的大脑是从一次经验中制造出这份情绪,应该可以在另一次经验中化解这份情绪。

NLP的方法是找出这个人的大脑如何储存带有正面情绪的经验,然后用同一逻辑改变事故储存在这个大脑中的模式,这样这个人的痛苦情绪便会消除。

所有这类负面情绪,都来自于潜意识中的保护机制,使得当事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懂得保护自己。

当然,这个机制往往使当事人不能过正常的生活,人生所得更少。

同时,每次经验都有其价值和意义,能使当事人成长得更好。

NLP的技巧能够使得这份价值和意义与事故带来的负面情绪分开:价值意义可以永远保留,当事人也可以维持同样的保护机制,而事故带来的负面情绪无须保留,可以去掉。

用同样的态度,NLP研究出“大脑如何运用”这方面的很多知识,继而发展了种种技巧,配合大脑运用的模式去选择思想、语言和行为,帮助一个人本身的提升,以及对他身边的人作出更正面的影响。

例如:·在处理事情方面,我们如何能把大脑中纷繁的资料更有效地归纳,因而认为事情的根源和解决的方向。

(请参考书中“理解层次”这部分)·在沟通人际关系方面,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如何参在外表快速了解,怎样能够有效地与对方配合。

(请参考书中“内感官”部分。

)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个人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请参考书中"人际关系沟通"部分。

隐喻研究的演进历程

隐喻研究的演进历程

隐喻研究的演进历程摘要: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

在众多的研究中,对于隐喻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研究比较缺乏。

本文将以时间为序将隐喻研究分为四大阶段,试图探讨隐喻如何从一种修辞格逐步发展到认知层面,以期人们对隐喻有全面的了解,不局限在修辞手段理解的层面上,从而有利于促进隐喻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对外语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隐喻演进历程认知隐喻传统上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法, 直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掀起了隐喻学研究的一场革命。

之后,隐喻成为众多学科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认知科学等的研究对象,成为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

纵观隐喻研究的各种文献,发现对于隐喻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试图对隐喻的历史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探讨隐喻如何从一种修辞格逐步发展到认知层面,以期对隐喻有全面的了解,不局限在修辞手段,这对于促进隐喻研究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不无裨益。

1 隐喻的内涵界定英文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 meta-意为超越,-phora意为传送,合在一起表示“意义的转换”,即赋予一个词或用一个词表达它本来不具有的涵义。

隐喻的理解可分为传统的和认知的两种。

传统的隐喻观将隐喻视为比喻语言,认为它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即非常规语言对常规语言的叛逆,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装饰性的辞藻以及增加语言表达力的工具,可有可无,没有认知价值。

Plato[1]觉得隐喻属花言巧语,至多是修饰性语言,是煽情的有力工具;Aristotle[2]认为隐喻“使事物活现在眼前”、“最能使风格显得明晰,令人喜爱,并且使风格带上异乡情调”;Quitilian[3]也表示隐喻使用最广也最具魅力,是点缀在风格上的高级饰物。

认知的隐喻观主张隐喻属于普通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方式,植根于人类的生活经验。

NLP

NLP
@1 1 1 1 1 1 1 I 1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嘲…… …… … … l I l I I I I I 1  ̄1 1 1 1 1 1 1 1 嘲I I I I I I I I 嘲I I I I I I I M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1 @1 1 1 1 1 1 1 1 l 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教育研究
认 知语 言学的发展 ,隐喻成为 了理解人 类认知 的重要方法。本文 旨 在探讨N L P 与隐喻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挖掘如何行之有效地将其在学前教育 中进行 实
践。
关键词 :N L P ;隐喻;学前教育


隐喻 的本质 与发展史
给 出如此宽泛 的概 念。使用隐 喻的 目的是表 达人类感观 的情绪 想法 ( 与 人类右 脑相关 ),而不是抽象和 推理 的概念 ( 与人类左 脑相关 )。换而 言之 ,针对学 前儿童 的身心特点,N L P 中使用 的隐喻不是 与对 象的大脑 , 而应该 与他们 的心 灵交流 。隐 喻可 以激发幼 儿的想像力 ,幼儿教 师可 以 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再配合N L P 中其他感观呈现系统来表达隐喻 。 隐喻 是我们强而有 力的沟 通工具 。一个某种意 义的词可 以通 过另一 个没有 此意义 的东西来表达它 的意思 ,从而 可节省大量 的表达语 。正如
二、N L P 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N L P 是研 究人类 语 言对身 心所起 作用 的学科 。它 的创 始人 是语 言学 家约翰 ・格林德 和心理 学家理查 德 ・班德 勒 ,他们 研究卓越 者成功 的模 以获致类似 的效果 。 N L P 早期 的发展,受到著名心理 学家格 瑞哥瑞 ・ 卑森很大 的影 响。卑 森研 究的范 围包 括神经机 械学 信息传送 不能脱 离系统 的概 念 。同时, N L P 的发展源于 深入研 究三位心理 治疗界顶 级大师 的卓越所在 ,N L P 的学 习者都 会被大 师提 出的技巧和概 念所吸 引。但是 ,如果使用 者忽视 了对 系统 的注意可 能会 引来 副作用 :反之 ,如 给予潜 意识应有 的尊重 ,效果 会更优 。 N L P 的发 展基础 是肯 定系统 的重要 性。但 在2 0 世纪8 O 年代 有人误 认 为技巧是最重 要的,认为掌握 了技巧便是掌握 了N L P 的精髓 。他们在传 授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一个研究古老语言学以及语言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新兴话题。

隐喻理论认为,当我们说话时,我们在更大的概念范围内通过引用和比喻的形式来传达我们的意思。

因此,我们认为隐喻是一种有趣而有用的语言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彼此之间的思想和表达,甚至是我们与他人之间有效沟通的关键。

隐喻理论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言学大师史蒂夫马斯特斯(Stephen C.Mast)提出的观点之上,他认为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类比型,拟语型和转喻型。

在他的给出的角度中,类比型表达的是实际的对象,拟语型表达的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转喻型表达的是另外一种更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说“我看不到未来”时,我们实际上在用转喻将未来比作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而不是用类比或拟语直接表达出来。

自马斯特斯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来,隐喻理论便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些学者认为隐喻的作用在于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些学者则认为隐喻是用来传达非话语内容,例如情绪、情感等。

隐喻理论还被用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例如在媒体中隐喻被用于传达对某些事件或行为的论述,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件或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话语背后所暗含的意思。

此外,隐喻理论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同一性和变异性。

具体而言,研究者可以检查语言背景是否会影响人们的比喻理解,从而探究隐喻理解对不同社会语言者而言有何影响。

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利用隐喻理论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指导语言学习者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

本文通过介绍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以及隐喻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来探讨语言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隐喻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的意思,并开拓了一条通向更加有效的沟通的道路,而且还可以用于研究语言的同一性和变异性,以及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心理学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心理学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

心理学的NLP 神经语言程序学官方解释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

在HK,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

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

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

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

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

故此,NLP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

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

也因此,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

更直白地说,NLP是一种思想的技巧。

NLP就是我们用语言来改变身心状态的具体方法。

它的创造人找到一些卓越的人,研究他们有一些怎样的program,总结起来,然后教给其它人。

并相信,其它人如果能掌握这些program,也可以获致成功。

我们如何创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人脑里的information,我们怎样认知这些information,我们怎样储存这些information,怎样把这些资讯与其他在储存中的information融合,以及怎样运用它们?NLP的创始人NLP主要的发现者是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

格林德是世界最富盛名的语言学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数学家、完形心理学家和电脑专家。

他们决定集两人之力去进行一桩模仿他人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甚有成就之人。

他二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医师和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试图能从他们多年尝试错误后的成功中,归结出一些成功的模式。

他们对下列三人的模仿,经分类后所建立的诸多有效的行为介入模式,使得他们声名大噪。

这三人是当代最伟大的催眠疗法学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医师,杰出的家庭医师沙提尔女士和人类学家贝特森。

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理解中的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理解中的应用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理解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已经成为一项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语义理解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含义,从而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人机交互。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理解中的应用,展示其在不同场景下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

一、自然语言处理与语义理解的基本概念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语言学、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自然语言。

而语义理解则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关注的是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

语义理解不仅仅是对词汇和语法的简单分析,更是要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概念、关系和意图。

例如,当我们说“今天天气真好”,计算机不仅要识别出“今天”“天气”“好”这些词汇,还要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是对当天天气状况的积极评价。

二、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理解中的关键技术1、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语义理解的基础,它包括对词汇的形态、词性、词义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词法分析,计算机能够识别出文本中的单词,并确定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句法分析句法分析用于确定句子的结构,即单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这有助于计算机理解句子的组成方式和逻辑结构,从而更好地推断语义。

3、语义表示为了让计算机能够处理和理解语义,需要将自然语言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语义表示形式。

常见的语义表示方法包括语义网络、框架、语义向量等。

4、语义推理语义推理是根据已知的语义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和演绎,以获取更多的语义理解。

例如,从“小明喜欢吃苹果”可以推理出“小明对苹果有好感”。

三、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理解中的应用场景1、智能客服在电商、金融、电信等行业,智能客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客服能够理解用户的问题,并提供准确、及时的回答。

例如,用户咨询“我购买的商品什么时候发货?”,智能客服可以理解用户的意图,查询相关订单信息,并回复具体的发货时间。

NLP的基本概念

NLP的基本概念

NLP的基本概念NLP之名词索引●解读线索(Accessing Cues):我们调整自己的生理(如呼吸、姿势、手势、或眼睛移动)来以某种方式思考的方法。

●假设架构(As - If frame)预想某事已经发生了,思考“假设”它已经发生时,在心理上激发具有创意的解决,以超越某些明显的障碍,达成意图的目标。

●类比,持续改变(Analogue):在局限中持续变换,就好像亮度调节器一样。

●设心锚(设感应点)(Anchoring):面对任何刺激或表象(内在或外在的),形成或触发某种反应的过程。

心锚(Anchors)可自然发生,也可预先设定。

●当下的、切身的、结合的(Associated):在某个经验中,用你的眼睛,完全用你的感官感受。

●听(Auditory):听觉●摘要(Backtrack):以对方的关键用字及声调来重复或归纳。

●行为(Behaviour):任何我们从事的活动,包括其思考过程。

●信仰(Beliefs):我们对此世界的概念,以及我们在其中遵从的原则。

●测度(Calibration):藉由解读非语言讯息,确实了解另一人的心理状态。

●能力(Capability):实行某个任务时的成功策略。

●归类(Chunking):藉由提升或降低某个逻辑层次来改变自己的认知。

升类,是提升一个层次,其中包含了你正在研究的层面。

降类,是降低了一个层级以便对你正在研究的主题有更具体的事例。

这种可以成员对班级或部分对整体的比照来认知。

●复合型相等(Complex Equivalence):如:“他没有注视著我,所以他也没有听我在说话。

”●身心合一、言行一致(Congruence):当人的所有部分朝向一个目标在努力时呈现统合且完全真诚的状态。

●意识(Conscious):现时对任何事物的认知。

●内容重建(Content Reframing):以内涵中另一个部分为焦点,询问:“它还代表那些其他的意义?”来赋予它另一种意义及状态。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应用研究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应用研究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应用研究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

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

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

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

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

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

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

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人类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概念隐喻能派生出众多隐喻表达形式,如由“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次旅程”。

网络语言的隐喻特征及构词方式研究网络语言2018流行语

网络语言的隐喻特征及构词方式研究网络语言2018流行语

网络语言的隐喻特征及构词方式研究网络语言2018流行语许多学者对网络语言进行界定,普遍认为广义网络语言有三类,一是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宽带等;二是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虚拟空间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OICQ,BBS 和博客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菜鸟等。

第三类属于狭义网络语言,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指网络文化中人际交流的语言。

多样化的网络语言体现隐喻性特征。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将透过隐喻思维方式展现当代人如何利用隐喻建构和理解网络语言。

一、隐喻研究的相关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隐喻主要指向文学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关注新奇的,违反语言常规或逻辑常规的隐喻。

对隐喻特征进行较早研究的是瑞恰兹,他认为隐喻是人类“无所不在的原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间的协调,所有的语言都包含内在的隐喻结构,这种结构影响表层的“意义”。

瑞恰兹对隐喻的理解是宏观的,他把通过另一事物来感受和思考某一事物的过程认为是隐喻,人类思维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由此而来。

他将隐喻中“两种互动的思想”分别用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来指称,认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发生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特殊语言现象。

皮尔斯根据“符号”与“客体”之间关系把符号分为三类:标示符(index),象似符(icon)和象征符(symbol)。

(P22)标示符通过表征物与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邻接或部分与整体关系形成,象征符是通过一个法则或者规约的作用表示对象的符号。

象似符主要是通过表征物与对象(即能指与所指)的相似之处来代表一个事物的符号。

象似符通过写实或模仿表现所指物,所指与能指通过象似(相似性)连接,是有根据性而非任意性的。

任何事物都可作为象似符,只要它可被潜在地解释为和另一事物相似并因此被理解能够代表另一个事物。

皮尔斯将象似符分为三类:肖像(image),图表(diagram)和隐喻(metaphor)。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研究已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研究语言如何表达概念的独特方法。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是以认知的形式与其他语言使用者进行交流。

因此,语言的本质被认为是以认知的形式进行交流,隐喻就是其中的一种。

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隐喻是一种表达概念的方法,它通过在不同种类之间建立联系来表达某种思想,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内心里存储的信息获得。

隐喻理论认为,在语言中使用隐喻是对概念的基本理解。

它也体现了人们对不同类别之间关系的理解。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使用“he is a lion”来描述一个人,那么此人应该是勇敢,坚强,并有强大的能量。

因此,隐喻是一种通过分析已有信息,以语言表达新的概念的方法。

隐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理解另一个语言使用者的意思。

例如,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存在的多种隐喻来理解某些被使用者提出的概念。

隐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创造一种新的概念,或者通过语言来表达一种概念,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复杂的概念。

隐喻理论也有一定的边界,比如有语言上的差异,隐喻对使用者也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使用者要理解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素养,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某一概念。

此外,使用者还应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接受不同文化的不同观点和解释,这样才能使用正确的表达概念,以及真正理解另一个语言使用者所要传达的概念。

因此,隐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语言使用者之间沟通意义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提高使用者之间的理解,而且可以更好地表达概念。

隐喻理论为拓展语言使用者之间沟通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而这种视角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表达思想。

隐喻理论的研究将为拓展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沟通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从而使语言更加有力。

NLP时间线疗法

NLP时间线疗法

NLP时间线疗法神经语言程序(NLP)有三大分支:核心转化、时间线、人类设计工程。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在寻求一种简单、快速并且有效的疗法时,我会郑重的推荐NLP时间线疗法。

NLP时间线疗法主要的精神,是经由调整对于过往时间线当中,对于情绪与创伤的认知;以及在未来的时间线中,建构与发展积极与创造性的未来。

NLP时间线疗法属于一种隐喻催眠疗法,透过将个人生命的时间,以线段的方式作为象征。

通常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案主会处在一种浅中度左右的催眠状态里。

所谓的隐喻就是治疗师与案主会以一种象征性的语言交谈,而非直接的讨论当事人的情绪或事件。

透过引导想象、身体动作以及对话等方式,来达到改变潜意识对事物的认知。

进而达到改善情绪、解除限制与发挥潜能的目的。

由于不需要直接碰触或挑战当事人的信念或情绪,因此强烈情绪或是抗拒在NLP时间线疗法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

而快速又有效则是所有学过时间线的治疗师,所一致公认的。

时间线基本概念的形成,是来自于伟大的鬼才、NLP创始人 -理查.班德勒。

他在一次工作坊当中,以视觉观想的方式,引导学员们过去与未来的记忆时,发现到过去与未来的记忆画面竟然来自不同的方向。

有的人过去来自左方,未来来自右方。

而有些人则完全的不同。

在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之后,时间线疗法的基本雏形就诞生了。

人类对于时间的观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格,因此当时间观改变了,人也产生了改变。

班德勒曾经提过一个很有趣的案例:一位男士因为吸毒而报废了整个人生,他进出监狱十多年却乐此不疲,仿佛监狱中苦难的生活无法给他任何教训。

班德勒引导出这位男士的时间线,这位男士过去的时间线被真的“抛在脑后”。

由于看不到过去的事件,所以对于坐牢的痛苦就像是没发生过一样,自然学不到教训。

班德勒只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动作,把时间到转过来,将过去放到他的前方。

突然间这位男士终于看见了过去的人生就毁在毒品上,于是大哭了一场,从此就彻底的把毒瘾戒除了。

有一些人总是犹豫不决,总是无法做出决定,因此常会陷入焦虑当中。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有两个基本认识:(1)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2)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隐喻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话人想要表达什么,他总可以找到不用隐喻、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如果他选择使用隐喻,那仅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

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并不是没有反对者,除了以I.A.Richards和Max Black为代表的持互动观(interactionist)的学者很早就摒弃了上述两个基本认识、开始强调隐喻的认知价值以外,尼采、雪莱(见Cooper1986),Werner, Cassirer(见Dirven 1985)和Reddy等也分别从哲学、文学批评、心理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来进行研究。

但是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的著作却是1980年出版的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二十多年以来,沿着这条途径摸索前行的学者们取得了不少成果(Johnson 1987,1991, Kovecses 1986, 1990, Lakoff 1987,1990,1993,1994, Lakoff & Turner 1989, Turner 1991,19931 Yu 1995, 1996,等)。

他们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诗歌隐喻与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只是利用和丰富了每一个语言使用者都能创造和领会的普通隐喻。

(2)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3)隐喻是有系统的:一个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会生发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隐喻概念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我们的言语和思维。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国外隐喻研究综述隐喻是人们日常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被用于文学作品中,也渗透到了人际交往和商业行为中。

隐喻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方式,在语言中使用具有象征和抽象的意义,能够充分地表达人的情感、思想和价值判断。

因此,隐喻已经成为语言学和认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隐喻的理论基础、类别和认知语言学三个方面综述国外隐喻研究现状。

一、隐喻的理论基础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直到20世纪,隐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对象。

现代隐喻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出现了诸如隐喻概念、隐喻解释和隐喻传递等理论。

其中,隐喻概念是指隐喻的形式和特点,隐喻解释是指研究隐喻的阐释和理解,而隐喻传递则是指隐喻的作用及其在人类传播中扮演的角色。

二、隐喻的类别隐喻可以分为语言隐喻、视觉隐喻、思维隐喻等几类。

其中,语言隐喻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指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进行隐喻。

例如,“他是一只老鹰”、“我的爱人是一团火”等。

而视觉隐喻是指通过图像或其他视觉表现形式来进行隐喻。

例如,“你的心如花一样开放,点亮了黑夜”图像中的花和灯就是一种视觉隐喻。

思维隐喻则是指通过类比或推理来进行隐喻。

这种类型的隐喻可以发现逻辑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认知语言学与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被认为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本质属性。

人们使用隐喻来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并将其与更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和类比。

隐喻通过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重点转向了数学、物理、工程、商业和社交媒体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隐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

结论:本文综述了国外隐喻研究的几个方面,包括隐喻的理论基础、类别和认知语言学等。

隐喻是言语中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是具有象征和抽象意义的表达方式,隐喻对于我们理解和吸引别人的情感、思想和价值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练技术】智慧语言(NLP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智慧语言(NLP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智慧语言(NLP教练技术)古语说:“一言足以兴邦”,而佛法禅宗的大师也经常以一言令人顿悟,一言让人得以解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强者在困难中磨练自己,弱者在困境中沉沦。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弱者,选择沉沦呢?是不是他们天生不具备成功的能力?不是的!佛教说,人是“本来具足”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资源。

nlp教练的前提假设也是基于这一点的,nlp教练技术认为,每一个人都已经拥有了使自己幸福快乐的所有资源!教练对象是他所面对问题的专家,他已有解决问题的全部答案!那为什么今天依然可以存有很多人深感事事不如意,内心充满著疲惫、无力感、愤慨、无奈,甚至憎恶生活呢?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人自身一些限制性的信念所导致的。

什么就是限制性的信念呢?制约一个人思索的信念就是限制性的信念,没达成一致目标结果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具有不想具有的限制性信念。

若想人生存有更好效果发生,必须先发生改变这些信念。

基于上述理念,nlp教练技术主要是通过独特的语言模式,让当事人自省,看清自己思维上的盲点,破除阻碍自己成功的限制性信念,拓展它,然后自动自发地采取行动使自己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使我们内心充满著疲惫、无力感的限制性信念通常就是:竞争这么激烈,生意没法做。

这事,真的太难了。

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工作这么忙碌,哪存有时间自学?要事业,只能放弃家庭。

没办法,就可以这样。

……也许你曾听闻过佛教禅宗的大师骂人字字机锋,直指人心,只是禅宗的大智慧需高悟性回去“哉”,回去“玩味”,就例如佛教禅宗之“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但是,能够领悟到大智慧的人少之又少。

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源于美国的nlp就是一门非常新颖的心理学,它其中一个技巧就是“恶搞卓越”,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把杰出人物的语言规律恶搞出,下面,我尝试把其中的结构理出,以“竞争这么惨烈,营生不了搞”这一限制性信念为基准:一、世界观法:当一个人具有一个限制性信念时,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事实。

2020年新编基于MIPVU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识别研究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基于MIPVU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识别研究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新编基于MIPVU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识别研究名师精品资料.基于MIPVU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识别研究摘要: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受试,基于Pragglejaz Group 提出MIPVU的隐喻识别方法,设计关于隐喻识别的测试材料,并且利用SPSS相关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便研究被试隐喻识别能力。

结果表明,英语CET水平与隐喻识别能力有关,隐喻识别能力与除隐喻词外的生词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被试隐喻识别错误类型集中在错误定位(mistargeted),动机错误以及理解太局限于源域。

被试隐喻错误类型的分析有助于改善提高英语隐喻的教学。

关键词:中国英语学习者MIPVU 隐喻识别能力英语隐喻的教学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01-011 引言Lakoff & 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可以形成我们的经验,认知和行为而不被我们意识到。

针对于隐喻识别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从Word Sense Disambiguaion(WSD)到词汇的范畴说再到后来的词簇研究隐喻识别。

MIPVU是由十位资深的隐喻研究专家通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出来的隐喻识别方法,它具有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也为隐喻识别提供了正确的研究方向。

从1995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国内关于隐喻的研究多为参考国外相关研究,大致上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理论的解释方面,主要研究隐喻本身,隐喻与认知,隐喻语义学,以及隐喻与语用学;二是将隐喻理论用于实践中,主要为应用于语言的翻译和教学。

2 术语界定Pragglejaz Group是由10位资深语言学家构成的团队,他们开发了MIP即隐喻识别过程。

MIPVU (MIP & VIP),其中MIP即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VIP为Vehicl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MIP & VIP 的共同点就是当词项的基本意和一定语境中的意义有出入时就认为出现了隐喻意义;不同点就是研究的词项单位不一样,MIP是以一个词为研究对象,而VIP的研究对象则是短语。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信息的处理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多模态信息是指连接多个感官的信息,比如语言、图像、声音、手势等。

随着多模态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和图像信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计算和决策。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研究也成为了热点话题之一。

隐喻是指通过一种概念映射的方式来表达另一个概念的说法。

例如,我们常说“他是个大熊猫”,这就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方式,将一个人和一只动物进行了比较。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隐喻的理解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

因为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个隐喻表达的含义产生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

为了实现对隐喻的准确理解,研究者引入了多模态信息的概念,将语言和图像等多个感官信息进行联结。

通过对多模态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并解释隐喻的含义。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句话的语义和图像的特点来理解隐喻的含义。

例如,对于“他像一只老虎一样”,我们可以将老虎的特点与该人的形象进行比较。

如果该人很强壮和勇敢,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隐喻就是在赞扬这个人的勇气和气质。

如果该人体型臃肿,我们则可以认为这个隐喻是在讽刺这个人懒惰和自负。

因此,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语言信息。

在文学、广告、翻译等领域应用广泛。

比如,在翻译领域中,很多隐喻表达方式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差异非常大。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则可以更加准确地将这些表达方式进行转化和翻译,提高翻译的精准度和效率。

不过,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不同感官信息之间的连接和比较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持。

其次,多模态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的差异,这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总之,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是一个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新领域。

尽管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隐喻理解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1. 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概述随着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

多模态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涉及词汇、语法、语义等多个层面,对于理解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中,学者们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隐喻的定义、分类与特征;多模态隐喻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中的应用;多模态隐喻的生成机制和认知过程等。

国内学者还关注多模态隐喻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研究,如跨文化交际、社会认知、心理语言学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发展,学者们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纷纷设立了专门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课程和实验室,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在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对多模态隐喻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资助项目、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我国多模态隐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拓展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范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和语境的需求;如何揭示多模态隐喻生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规律,以及如何将多模态隐喻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整合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将继续努力,以期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1.1 多模态隐喻的定义与特点多模态隐喻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通过将一个概念或对象与另一个具有不同模态(如视觉、听觉等)的概念或对象进行类比,从而产生新的语义关系和意义。

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认知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

多样性:多模态隐喻可以涵盖多种模态,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以及多种类型,如物体隐喻、行为隐喻等。

这使得多模态隐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达形式。

动态性:多模态隐喻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文献综述

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文献综述

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隐喻,作为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和方法的创新,国外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的趋势。

本文旨在综述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包括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隐喻的定义与分类、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隐喻在交际与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外隐喻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括和评价。

通过综述近三年国外隐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本文旨在揭示隐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也期望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异同,推动国内外隐喻研究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隐喻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隐喻理论的发展近三年,隐喻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趋势。

从传统的修辞学视角,隐喻被视为一种语言现象,用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介入,隐喻的研究逐渐深入到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核心层面。

隐喻理论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隐喻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是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

这一观点强调了隐喻在日常语言和理解抽象概念中的核心作用,认为隐喻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经验来理解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

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为隐喻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神经影像等技术手段,研究者们发现隐喻处理涉及到大脑的不同区域,包括语言处理区、情感处理区和认知控制区等。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隐喻处理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也为隐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证支持。

心理学对隐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心理学家们从认知过程、情感反应和社交互动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隐喻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隐喻理论的内涵,也为隐喻在心理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你的隐喻是什么?

你的隐喻是什么?

你的隐喻是什么?你的隐喻是什么在NLP中,隐喻意味着故事、比较、直喻和类推——它们总是清晰表达的。

隐喻是找寻核心组织价值的快速方式。

它们通常会比许多政策说明更能揭露关于组织的信息,在西方,“公司”、“组织”和“行号”就是由隐喻开始的:·“公司(Company)”这个英文字源自于拉丁宇“Companis”(分享面包)人们汇集以分亨资源,并且形成公司。

·“行号( Firm)”这个英文字具有与“农场(Farm)”相同的字根,它是源自于意为“确认”的拉丁字“firrnare”。

·“组织(organizatioon)”的字根与“有机的(orgaanic)”和“生物( organism)”(整体的生命活系统)相同。

企业的英文字“Corporation”是源自于意为“活的身体”这个拉丁字“cirporis”。

你会以何种隐喻来描述你们的组织我们在学习班时,向成员提问这个问题。

这些是一些我们所得到的有趣答案:恐龙舰队无头鸡象牙塔温水浴家庭私人军队菜市场摇滚乐队甲A足球队蚁丘审判场走钢索马戏团无头鸡还是摇滚乐队?想像一下当前的商业隐喻。

我们拥有一个企业丛林——充满肉食性动物,牛市和熊市。

丛林的隐喻似乎也衍生在股票市场中。

然后便是军队隐喻(是丛林战役吗?)。

商场就是战场——“在对手干掉你之前,先将他干掉!”我们不但可看见企业奇袭兵,而且也可望见商业伤兵。

行销业更是充满军事术语。

你必须主导议题,接受训练,为你的技巧增添更加复杂的武器,以面对满布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无休止的战役。

难怪销售人员会充满战场上的疲惫感。

销售组织也会利用关于猎人和农人的隐喻——有些销售人员适合出外游猎,争取新客户;有些人员则会经营现有的客户,就如同农人—样。

美国管理大师汤姆·彼得在他的着作《自由化管理》一书中,将商业描述得仿如一种时尚,时尚是变化无常的,它唯一不变的特质就是它必须快速地变化。

其他的隐喻还有:组织就像网络、蜘蛛网,或晚会、交响乐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会平
摘要:NLP即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可以解释为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

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为成功快乐。

也因此,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式学”。

而隐喻是近来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成为了理解人类认知的重要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NLP与隐喻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挖掘如何行之有效地将其在学前教育中进行实践。

关键词:NLP;隐喻;学前教育
注:本论文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基于工学一体化的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WY2014008-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隐喻的本质与发展史
最近几十年来隐喻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30年代的理查兹,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角度分析语义现象;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此时是对隐喻全方位多学科的探究。

人们对隐喻的认知已突破修辞学限制,把隐喻研究与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结合起来。

著名语言学家莱考夫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里无处不在,它不但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

”隐喻的本质即是以一件事的经验来经历和理解另一件事,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参照自己有形熟识的概念来认识无形陌生的概念,以此形成一个不同概念间互相关联的认知方法。

二、NLP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NLP是研究人类语言对身心所起作用的学科。

它的创始人是语言学家约翰·格林德和心理学家理查德·班德勒,他们研究卓越者成功的模式,把这些总结起来,然后教给其他人。

他人只要吸收这些模式,也可以获致类似的效果。

NLP早期的发展,受到著名心理学家格瑞哥瑞·卑森很大的影响。

卑森研究的范围包括神经机械学。

信息传送不能脱离系统的概念。

同时,NLP的发展源于深入研究三位心理治疗界顶级大师的卓越所在,NLP的学习者都会被大师提出的技巧和概念所吸引。

但是,如果使用者忽视了对系统的注意可能会引来副作用;反之,如给予潜意识应有的尊重,效果会更优。

NLP的发展基础是肯定系统的重要性。

但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误认为技巧是最重要的,认为掌握了技巧便是掌握了NLP的精髓。

他们在传授NLP时刻意强调单个技巧的独立性,而忽略了整体平衡性。

20世纪90年代,NLP综合大学成立,其致力推广注重整体平衡的“系统性NLP”。

这一方向得到界内很多领先地位学院的认同。

时至今日,NLP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重点学科,引得世界各地的学术精英潜心研究,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这对新进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NLP与隐喻的关系
NLP使用的隐喻,包括故事、类比、讽喻和寓言等等。

隐喻既可简单又可复杂。

简单的比喻只需几个词构成,如:李华是一本打开的书;而复杂的隐喻能扩展到拟物、轶事、讽喻和长篇故事等,其在结构形式上颇为自由。

出于研究的需要(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我们不必对隐喻给出如此宽泛的概念。

使用隐喻的目的是表达人类感观的情绪想法(与人类右脑相关),而不是抽象和推理的概念(与人类左脑相关)。

换而言之,针对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NLP中使用的隐喻不是与对象的大脑,而应该与他们的心灵交流。

隐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再配合NLP中其他感观呈现系统来表达隐喻。

隐喻是我们强而有力的沟通工具。

一个某种意义的词可以通过另一个没有此意义的东西来表达它的意思,从而可节省大量的表达语。

正如一幅画能描绘上千个词才能表达的意思,隐喻
的作用正是相当于这种语言上的画片。

NLP中常使用复杂的隐喻,比如讲故事。

故事作为最为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在日常生活语言中,尤其是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隐喻故事所起的作用。

教师举出一个好的隐喻能激发感情,激励孩子们采取行动和发生改变。

其秘密是,隐喻能通过把要表达的含义与某个已具备此意的事物联系起来,越过左脑直接触及到人类无意识的思维深处,进而揭示出此含义的真谛。

不论隐喻在语言和逻辑上的诸般优点,它的意义在于通过人类的潜意识获得认知的强化效果。

精心设计的隐喻有助于幼儿教师在课堂上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隐喻和形象化的语言技巧并无难点,其实,我们早已经掌握并在使用它们,而却没有意识到。

正如我们都会把母语讲得很流利一样。

实际上,我们在交流的预设中所见过的,产生的效果、回应和意义才是交往的实质。

用隐喻交流并不在于比喻的适当性或灵活性,而在于它的效果——逻辑上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考虑到前提是教学交流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那么幼儿教师的成功的要素即为:需要掌握充足的相关技能和知识,以充分运用隐喻这种语言方式,结合NLP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