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
形容曹植的成语

形容曹植的成语
形容曹植的成语是“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出自谢灵运对曹植的赞美:“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文才极高,后来也被用来比喻才学高超的人。
这个故事是关于谢灵运对曹植的赞美,原文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这个故事表达了谢灵运对曹植才华的高度评价和敬仰。
相传,谢灵运在评价天下人的才华时,认为曹植的才华最为出众,达到了八斗之高,而他自己只有一斗的才华。
这个比喻是说,天下人的才华总共只有一石的容量,而曹植一个人就占据了八斗,其他人只能分享剩下的部分。
这个故事表达了谢灵运对曹植才华的高度评价和敬仰,同时也突显了他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非常出众,并对他的才学给予极高的评价。
总之,这个故事是关于谢灵运对曹植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它表达了对曹植才华的敬仰和对自身才华的自知之明。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才华非常出众。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的典故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他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
但这份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的自信与轻狂,又何尝不是他内心孤独的隐喻呢。
后来,人们便称曹植是“八斗之才”,同时也将学问高、文才好的人形容为“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的儿童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的儿童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曹植的诗人,他被称为“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他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人们都称他为“才子”。
曹植从小就聪明过人,学识渊博,特别是对于文学和诗词有着独特的见解。
有一天,曹操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参加。
在宴会上,曹操兴致勃勃地向大家展示了他新写的一首诗。
大家都纷纷称赞曹操的诗写得好,但是年幼的曹植却觉得父亲的诗写得并不完美。
曹植自信地说:“父亲,我觉得您的诗还有改进的空间。
”曹操听了有些惊讶,问曹植:“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改呢?”曹植毫不畏惧地说:“我觉得您的诗缺乏情感和生命力,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他说:“那你能给我写一首更好的诗吗?”曹植点点头,于是他开始构思,很快就写出了著名的《洛神赋》。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洛神和人间爱情故事,诗中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人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曹操对曹植大加赞赏,说:“我儿子真是才高八斗啊!他的诗写得比我还好。
”从此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才情极高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
义。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才华的人。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勇气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曹植年幼时就敢于向父亲提出建议,这种勇气和自信值得我们学习。
才高八斗是谁对曹植的称赞之词

“才高八斗”是谁对曹植的称赞之词
【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 “才高八斗”是南朝才子谢灵运对曹植的称赞。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他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成语出处: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
咱来说说“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故事。
话说在魏晋时期啊,有个超级有名的大才子叫曹植。
这人的才华就像开了挂似的。
当时有个叫谢灵运的,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挺有才华的,那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呢。
可是呢,谢灵运一提起曹植,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就到处跟人说:“天下的才华啊,如果一共有一石(这‘石’是一种容量单位哈),那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
”您听听,这评价高得简直要冲破天际了。
他还接着说呢,“我呢,也就占一斗。
”这就够狂的了吧,可他还没忘补上一句,“剩下那一斗啊,就全天下其他人去分吧。
”
就这么着,“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传开了,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极高的人。
你想啊,能被夸到占了天下才华的八成,那得是多厉害的人物啊。
现在咱们要是说谁才高八斗,那就是把这人的才华夸到天上去了呢。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才高八斗(曹植)

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才高八斗(曹植)摘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以及解释描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成语故事之才高八斗(曹植)才高八斗[成语故事]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拼音:cái gāo bādǒu[释义] 才:文才。
形容人文才很高。
[语出] 宋·佚名《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正音] 斗;不能读作“dòu”。
[辨形] 才;不能写作“材”。
[近义] 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反义] 才疏学浅才疏智浅[用法] 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郭沫若在青年时期创作的《女神》长诗;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形象。
才高八斗是谁来形容谁的

才高八斗是谁来形容谁的
才高八斗是谢灵运来形容曹植的。
1、才高八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比喻人极有才华。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政治上的失意,从而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山水诗,与文章冠绝当时的另一个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
2、曹植极大可能犯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背叛父亲,效忠于汉献帝。
这个推断有数个史实依据,我整理后分段讲述:献帝被曹操软禁封锁后,曹植很可能私见献帝,引发曹操震怒并被定性为背叛。
曹植妻子和岳父均有通汉嫌疑,并被曹操处死。
曹植托醉拒绝攻打包含迎接献帝目的的关羽军队。
献帝禅位后曹植为他服丧痛哭。
曹植晚年诡异地用一首挽歌表达忠君爱国思想。
3、曹植身上背负了太多太沉的东西,尽管这并不是他所能选择的。
他的才华在为他赢得赞誉与赏识的同时也把他扶表进了权力斗争的中心。
如果他只是碌碌无为平庸无奇的曹氏子弟中的一个,他也许能顶着一个某某侯的名号在一块不算大的封地里安宁地平淡地度过余生,如果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异姓士人,也许还能在曹氏政府里大放光彩,为他心心念念的大魏贡献力量。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典故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典故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非常高。
学富五车意思是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典故才高八斗的典故汉朝500多年后的魏晋时期,著名的大才子谢灵运曾赞誉曹植“才高八斗”。
谢灵运出身名门,是东晋名臣谢玄的孙子。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鼻祖,非常有才华,高傲冷蔑,一般人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
才高八斗出处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典故,用来比喻文才极其高超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在《可叹》诗中,这样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才高八斗近反义词近义词:学富五车、如椽大笔、满腹经纶、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占八斗、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反义词:才疏志浅、才疏学浅、胸无点墨、才疏智浅学富五车的典故宋国的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他曾经当过梁惠王的宰相,在惠施的意识形态里世间万物是流变无常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相对固定的状态。
他曾经说过:“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意思是太阳刚刚走到正中的地方就开始偏斜了,万物刚刚出生就已经死去。
这种观点是从时间长流的角度来看的。
惠施的见解是,万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都不是绝对的,所以各种事物间都没有根本的区别。
“天和地卑,山和泽平。
”说的就是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湖一样平,天地万物都是合为一体的。
惠施还提出过“太一、小一、大同异、小同异”等各种观点,说的就是万物相同也完全相异的见解。
庄子对惠施的评价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诘子对惠施的学识非常肯定,称赞惠施的书多得五车也装不下去。
但庄子也对惠施的思想提出了“舛驳,其言也不中。
”说的是惠施所表达的道理很驳杂,在言语方面表达得有时也不是很恰当。
名人故事:才高八斗的曹植

名人故事:才高八斗的曹植历史上醇香悠远的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的确确配得上谢灵运"才高八斗"的评价,他青年时期的诗,多以宴饮游乐为主要内容,后来创作的诗文则以抒忧发愤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求自实表》等。
苏洛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发,生活就需要像老师那洋拿得起,丢得开。
曹植,字子建。
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他把五言体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
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
“看杀卫玠”这一事件,《晋书·卫玠传》、《世说新语》等古籍上都有记载。
这死法是因美而带来的“杯具”,也可算是人类死因中最离奇另类的一种了吧。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
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爱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围有花园,他经常一个人长时间地蹲在花园角落的灌木丛里,用手抚摩着小叶片或者凝视着匆匆跑动的蚂蚁。
他很小就喜欢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一次,在依萨尔河岸野餐时,一位亲戚说,小爱因斯坦很严肃,当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乐时,他却独自坐着看湖的对岸。
母亲玻琳深情的为自己的孩子辩护:“他是沉静的,因为他在思索。
等着吧,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教授!”那位亲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亲的心情。
教授!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聪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个连话都说不好的笨孩子能成为一个教授吗?宽厚和乐于助人也是邵老高寿的另一个原因。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2009年香港地区特大水灾,邵逸夫捐款一亿。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最新版3篇】目录(篇1)I.引子II.故事情节III.故事寓意IV.结尾正文(篇1)I.引子II.故事情节相传,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曹植,他是曹操的儿子,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写诗文。
有一次,曹操想任命曹植为丞相,但考虑到曹植喜欢饮酒,怕他喝醉后误事,于是征求朝中大臣的意见。
正当曹操犹豫不决时,大将军曹洪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说:“曹植虽然才华出众,但酒色过度,已患上严重的疾病。
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曹操觉得曹洪说得有道理,于是决定不任命曹植为丞相。
然而,曹植的好友阮籍却站出来为曹植辩护:“曹植的才华无人能及,他的才情堪比八斗之才。
”阮籍的这句话引起了曹操的好奇心,他问:“什么是八斗之才?”阮籍解释道:“李白、杜甫等古代文人的才华,都可以用八斗来形容。
”曹操听了很受启发,认为如果曹植能够将酒色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他的才华足以胜任丞相一职。
于是,他决定任命曹植为丞相。
III.故事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才华是需要不断修炼和提升的。
即使有天赋,如果不用心去学习和提升自己,最终也无法成为真正有才华的人。
相反,即使没有天赋,只要肯努力,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IV.结尾这个故事也可以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加出色的人。
目录(篇2)I.引子II.故事背景III.故事情节IV.故事寓意V.结论正文(篇2)I.引子```才高八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非常高超。
```II.故事背景```才高八斗的故事源于南朝时期,当时有一个人名叫谢灵运,他非常有才华,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III.故事情节```谢灵运非常自豪自己的才华,他认为只有自己的才能可以与天上的北斗星相媲美。
有一次,他与一位名叫曹植的文学家进行了一场比赛,要求他们各自写一篇文章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谢灵运很快就完成了文章,而曹植则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但是,当曹植完成文章后,人们发现他的文章比谢灵运的文章更加优美。
才高八斗的典故

才高八斗的典故才高八斗的典故“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你知道是怎么比喻的吗?以下是cnfla小编为你整理的才高八斗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政治上的失意,从而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山水诗,与文章冠绝当时的另一个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等等。
【拓展延伸】曹植是三国人,天资聪颖,10岁就可以写一手好文章。
有一次,他的父亲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后,非常惊讶地问:“这是你写的吗?”曹植忙跪下说:“我下笔就可以成章。
如果父亲不相信,我愿意接受测试。
”这时正好铜雀台落成了,于是曹操命自己的几个儿子各写一篇记文。
曹植提笔便写下了名篇《铜雀台赋》,曹操这才相信曹植的文采的确高人一筹。
后来曹植的哥哥曹丕作了皇帝。
曹丕心眼小,容不下这个弟弟,找了个罪名要处死他,说:“如果你能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我就饶了你。
如果做不成,可不要怪我了!”曹植请他出个题目。
曹丕说∶“就以兄弟为题目,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成语“才高八斗”的来源和含义
2.成语中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
3.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启示
正文
【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国文人谢灵运称赞三国魏国文人曹植的话。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情非常高超,一般用来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人才。
曹植是曹操的庶长子,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深得曹操的宠爱。
当时,曹操和袁绍争雄,曹操让曹植写出一篇讨伐袁绍的文章,曹植当即写出了千古流传的《白马篇》。
曹操看后大为赞赏,称赞曹植的才华高过自己八斗,因此有了“才高八斗”的成语。
【历史人物】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八俊之一”。
他的文学才华十分出众,作品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曹植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曾被封为陈王。
谢灵运是南朝宋国文人,是中国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婉约著称。
他之所以称赞曹植“才高八斗”,是因为他十分钦佩曹植的文学才华。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才高八斗”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来形容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人才。
比如,我们可以说某位作家、诗人、画家等才情出众,才华
高过八斗。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自谦或者夸赞他人,表达对别人才华的认可和敬佩。
【启示】
成语“才高八斗”不仅仅是对文学艺术人才的赞美,更是对人们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
我们应该向曹植等杰出人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追求卓越,为社会作出贡献。
才高八斗的曹植

结论
综上所述,曹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 1 人,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
深度
2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的文学 成就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3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才华和命运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话题和故 4 事,"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更是形象地表达了人
才高八斗的曹植
1 文学造诣 3 才高八斗的由来 5 后世影响 7 结论
-
2 才华与命运 4 总结 6 个人观点
才高八斗的曹植
1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 生的第三个儿子
2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十几岁 的时候便能吟诗作赋,一表人才
3 曹操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甚至曾不止 一次地对他说:"吾欲立汝为嗣
才华与命运
虽然曹植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 充满了坎坷。由于他的才华和曹操 的宠爱,他一度成为了太子之位的 热门人选。然而,由于他的性格和 行为方式,他最终失去了曹操的信 任和太子的地位
67 LOREM
曹植的性格豁达开朗,不拘小节,喜 欢饮酒作乐,这种生活方式让曹操对 他产生了不满。同时,他在政治上也 缺乏谋略和决断力,无法与他的兄弟 曹丕相抗衡。最终,曹操在临终前将 皇位传给了曹丕,而曹植则被废为庶 人
4 "可见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文学造诣
曹植的文学造诣极高,他在诗歌、赋、散文等方 面都有所涉猎。他的诗歌作品以《洛神赋》、 《白马篇》等最为著名。其中,《洛神赋》是一 篇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描写了人与神之间的恋 情,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诗歌作品外,曹植还擅长赋和散文的写作。 他的赋作品如《鹦鹉赋》等,以精湛的技巧和深 邃的思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而他 的散文作品则以《与杨德祖书》等为代表,行文 流畅自然,文笔犀利,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独特 见解
曹植有关的成语典故

曹植有关的成语典故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操之子,与其兄曹丕争嗣失败后,遭贬黜,但他才思敏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与他相关的成语典故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七步成诗:这是最广为人知的典故,源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载,讲述了曹植在受曹丕命限时,七步之内便作成了《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反映了兄弟相残的悲剧,也表现了曹植的才情出众。
2、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最早源于南朝谢灵运对曹植才华的评价,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后来演化为“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文才极其出众。
3、相煎何急:直接来源于曹植的《七步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用以比喻亲人或亲近之人不应过于互相逼迫,伤害彼此。
4、下笔成章:虽然这个成语没有直接指向曹植的某个确切故事,但他的诗歌散文才情横溢,创作迅速,符合“下笔成章”的描述,形容写文章十分流畅,一挥而就。
成语才高八斗指的是谁?才高八斗的故事简介

[键入文字]
成语才高八斗指的是谁?才高八斗的故事简介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南北朝时最著名的大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的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如唐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宠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唐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等等。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才高八斗的曹植名人故事

才高八斗的曹植名人故事才高八斗的曹植名人故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历史上醇香悠远的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的确确配得上谢灵运"才高八斗"的评价,他青年时期的诗,多以宴饮游乐为主要内容,后来创作的诗文则以抒忧发愤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求自实表》等。
曹植,字子建。
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他把五言体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
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
名人故事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
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
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
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
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他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难曹植在七步内做一首诗,不然,将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才高八斗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成语才⾼⼋⽃的寓⾔故事及寓意 才⾼⼋⽃是中国古代的⼀则寓⾔故事,最早记载于《释常谈·⽃之才》,后演变成成语,形容⼈⽂才⾼超。
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才⾼⼋⽃的寓⾔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才⾼⼋⽃的寓⾔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作家。
他的诗,⼤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等地的⼭⽔名胜,善于刻画⾃然景物,开创了⽂学史上的⼭⽔诗⼀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雅⼠的喜爱。
诗篇⼀传出来,⼈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
宋⽂帝很赏识他的⽂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
⼀直⾃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
有⼀次,他⼀边喝酒⼀边⾃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学之才共有⼀⽯(⼀种容量单位,⼀⽯等于⼗⽃),其中曹⼦建(即曹植)独占⼋⽃,我得⼀⽃,天下其他的⼈共分⼀⽃。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的才华都不在他眼⾥,⾃我评价⾮常⾼。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和⽀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惠施的学问⼴博,他的⽂章斡旋五国兴衰,道术杂乱⽆章,⾔辞多有不当。
他分析事物之⼀,说:“⼤到极点⽽没有边际的,称为‘⼤⼀’;⼩到极点⽽没有内核的,称为‘⼩⼀’。
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到千⾥。
天和地⼀样低,⼭和泽⼀样平。
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出就向死亡转化。
⼤同和⼩同相差异,这叫‘⼩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同异’。
南⽅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昨天已来到。
连环可以解开。
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
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体。
” 才⾼⼋⽃的故事寓意 谢灵运⾃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学之才共有⼀⽯(⼀种容量单位,⼀⽯等于⼗⽃),其中曹⼦建(即曹植)独占⼋⽃,我得⼀⽃,天下其他的⼈共分⼀⽃。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的才华都不在他眼⾥,⾃我评价⾮常⾼。
才高八斗指的是谁

才高八斗指的是谁?
“才高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对三国时期诗人曹植的评价。
才高八斗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原义是形容曹子建文才出众,天下文才总共一石,他自己占了八斗;后比喻才学极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才高八斗(典故、出处、释读)_400字

才高八斗(典故、出处、释读)_400字
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自我评价非常高。
【释读】才:文才,才华。
比喻极有才华。
【出处】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你们平日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棼。
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棼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棼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
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卸甲,东逃西散,淳于棼差点被俘。
皇帝震怒,把淳于棼撤掉职务,遣送回家。
淳于棼气得大叫一声,惊醒过来。
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
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从梦中惊醒,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柯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释读】南柯,南面的大树枝。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
本文是关于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才高八斗的意思
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
才高八斗的造句
1、他虽自诩才高八斗,但我读他的着作并无此感觉。
2、他演讲时,博徵古今,真是才高八斗。
3、不被自己弄晕,胜过才高八斗。
4、听君一席话,始知才高八斗语非假。
5、机智问答时,只见他对所有问题都能应答如流,真是才高八斗!
6、我看他空有才高八斗的学问,一到紧要关头却总是连话都说不出来。
7、论起音乐,他可谓才高八斗,但其他学问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8、在编撰此书的过程中,他采访了300多位从事前瞻性科研工作的科学家,涉及了计算机、医药、纳米技术、空间探索和能源等众多领域这使本就聪睿的他显得更是才高八斗。
9、我不敢说自己才高八斗,但对副对子还是可以的。
10、一个人要是时运不济,纵然才高八斗,也难有成就。
11、他的诗文既好,又能写得一手好字,真是才高八斗,令人钦佩!
12、反而公务员却没有同等的宪法授权,就算是才高八斗,仍是直接或间接受聘于政府,制度上应安于本份,对特首可提供意见,但政策一有决定,便得唯命是从,谨守政治中介的角色,义无反顾地全力执行。
13、他是一位才高八斗的诗人。
14、平庸的才能只是从未得到高分,注意,才高八斗总是得到。
15、圣经的权威不是来自人间作者的才高八斗,而是来自天上作者的属性使然。
16、一个男人,可以不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应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无论怎样,你总要养家糊口。
17、他是一位才高八斗的诗人。
18、敝人深知布什总统身边有着众多才高八斗的演讲辞写作高手,但不才依然斗胆自荐为总统先生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