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阁 :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
北宋书法家蔡襄生平简介
北宋书法家蔡襄生平简介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有着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美誉,同时他还是一名政治家和茶学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蔡襄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蔡襄生平资料蔡襄出生于1012年的3月7日,是兴化军仙游县人。
蔡襄的外祖父,是当时的名士,因此从小便对蔡襄十分严格。
在蔡襄十八岁的时候,他参独自游京师,并进入了国子监。
在这一年,蔡襄参加了开封的乡试,并考取了第一名。
一年之后,蔡襄登进士,又一年,蔡襄奉命担任漳州的军事判官。
1043年,蔡襄21岁,开始主持谏院衙署。
蔡襄做事认真,从来不回避问题,向皇帝递呈的奏章言辞恳切,几乎都是关乎天下利弊的内容。
在他看来,作为君主,需要有知人善用、辨别邪正的能力。
正是因为蔡襄正直严谨的作风,让那些心怀不轨的权贵对蔡襄心生畏惧,不敢有所动作。
之后,蔡襄被调任到福州,在职期间,蔡襄撰文劝诫福州百姓要患病就医而不是向巫觋求拜,并倡导在福州大义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种上樟树。
1048年,蔡襄的父亲去世,蔡襄离职。
三年之后回朝参加政事。
之后,当蔡襄再次到福州担任知州一职,并两次在泉州担任知州。
在泉州的期间,蔡襄修建了沿海州县的城池,以加强军事防备在泉州发生旱灾的时候,蔡襄调动民力,加强水源的管理,并为制止用水纠纷而特地制定了《龟湖塘规》。
1061年开始,蔡襄开始主管朝廷的财政。
当时的朝廷已经入不敷出,但是在蔡襄卓越的理财能力之下,朝廷恢复了经济。
之后,英宗继位,念及蔡襄的理财能力,而让其继续掌管朝廷财政。
但是当蔡襄向英宗主张改革而被英宗否决,还被撤职的时候,蔡襄选择了外任。
于是蔡襄便在杭州担任知州。
公元1066年,蔡襄因母亲去世而护丧南归,一年之后,蔡襄在家中去世,被朝廷追赠为吏部侍郎。
蔡襄的读音“蔡”的读音是cai第四声,与菜的读音一样。
“蔡”有两个词性,本义是野草,是一个形声字,取的祭声。
作为名词的时候,蔡有野草、大龟的意思,在周代的时候,“蔡”还是其中一个国家的国名。
蔡襄传注释
蔡襄传注释
【一、蔡襄简介】
蔡襄(1012-1067),字伯简,南宋官员、文学家。
福建晋江人,自幼聪慧,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
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是南宋初年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
【二、蔡襄的文学成就】
蔡襄的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诗、散文和辞赋。
他的诗歌作品富有抒情性,以豪放、奔放、激情四溢著称。
散文方面,他的《岳阳楼记》被誉为千古名篇,传颂千古。
辞赋方面,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蔡襄的政治生涯】
蔡襄的政治生涯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地方政务,二是朝廷政务。
在地方政务方面,他历任建州、泉州、福州等地知州,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在朝廷政务方面,他曾任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要职,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决策,对南宋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蔡襄的书法艺术】
蔡襄的书法艺术成就卓越,尤以行书、楷书见长。
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势雄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书法作品有《颜筋柳骨帖》、《祭侄文稿》等,被誉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蔡襄的历史评价】
蔡襄在南宋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政治作为和文学成就受到后世的赞誉,被誉为“一代文宗”。
在书法领域,他被誉为“宋四家”之一,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蔡襄(1012-1067)字君谟。
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
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
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
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
这一点值得商榷。
《门屏帖》尺牍(下为局部)纸本27.8cm 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
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海隅帖》1045年作纸本28.8cm X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经典法帖宋·蔡襄《自书诗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蔡襄《自书诗帖》(高清版)作者介绍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
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茶艺家和书法家。
其书法在继承了历朝历代书法名人技法的基础上集众家之精华,融会贯通地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意,他的书法艺术自成一体,具有独特风骨,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作品欣赏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
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
其中的“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据杨时题跋称,乃欧阳修所书。
▲ 宋·蔡襄《自书诗帖》(28.2cm*221.2cm)诗之三。
皇祐二年十一月外除赴京。
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
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
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
书戴处士屋壁。
长冈隆雄来北边,势到舍下方回旋。
三世白士犹醉眠,山翁作善天应怜。
如彼发源今流泉,儿孙何数鹰马然。
有起家者出其间,愿翁寿考无穷年。
题龙纪僧·居室。
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
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
焚香犹夜起,熹酒见天真。
生平持戒定,老大有精神。
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
题南剑州延平阁。
双溪会一流,新构横鲜赭。
浮居紫霄傍,卧影澄川下。
峡深风力豪,石陗湍声泻。
古剑蛰神龙,商帆来阵马。
晴光转群山,翠色着万瓦。
汀洲生芳香,草树自闲冶。
主郡黄士安,高文勇扳贾。
顾我久踈悴,霜髭渐盈把。
临津张广筵,穷画传清斝。
舞鼍惊浪翻,歌扇妖云惹。
驩余适晚霁,望外迷空野。
曾是倦游人,意虑亦萧洒。
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大雪压空野,驱车犹远行。
乾坤初一色,昼夜忽通明。
有物皆迁白,无尘顿觉清。
只看流水在,却喜乱山平。
逐絮飘飘起,投花点点轻。
玉楼天上出,银阙海中生。
舞极摇溶态,闻余淅沥声。
客炉何暇煖,官酤(去)未能酲。
薄吹飘(此字点去)消春冻,新晹破晓晴。
更登分界岭,南望不胜情。
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宁越门前路,归鞍驻石梁。
【宋四家】蔡襄书法集赏(10G高清原图免费发放)
【宋四家】蔡襄书法集赏(10G高清原图免费发放)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逝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中国福建省仙游县)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
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
蔡襄蔡襄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宋蔡襄尺牍陶生帖宋蔡襄尺牍澄心堂帖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宋蔡襄致杜君长官尺牍(离都帖)宋四家-蔡襄-尺牍宋蔡襄尺牍宋蔡襄自书诗卷28.2X221宋四家-蔡襄-尺牍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
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宋四家-蔡襄-尺牍宋四家-蔡襄-尺牍””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多图)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经常拜读霍建瀛先生的大作,在其“仁心化桥泽万民”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洛阳桥是四大名桥中唯一的跨海桥。
不过主持这一名桥建造工程的并非是桥梁专家,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蔡襄(1012-1067)。
人们不仅推崇他的书法艺术,更敬重他的为人,他是宋代历史上少有的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贤臣。
”简短精辟的几句话概括了大书法家蔡襄的为人。
他不仅是一位百姓爱戴的好官,还是宋代著名四大书法家之一。
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在四大家中,前三家分别是苏轼,(即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对这三位历来说法都无异议。
但“蔡”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蔡襄,也有人说是蔡京。
蔡京(1047-1126),福建仙游人,字元长,为宋徽宗时期奸臣之首,宋徽书侍郎,不久升为宰相。
由于宋徽宗醉心书画,不理朝政,因此北宋之亡,除君昏之外,总揽朝政20多年的蔡京等佞臣也难逃其咎。
徽宗最后和他的儿子钦宗成为金兵的俘虏,死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
80多岁的蔡京亦被充军,他凄然写下:“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无涯,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在其充军发配的路上,百姓不卖给他一汤一饭,以致活活饿死,死后也没有棺木,可见民愤之大。
蔡京的书法水平确实很高,自成一格,豪健洒脱,舒展飘逸,张弛有度,极为耐看,尤擅行书。
没人否认他是位技艺超群书法家,“四大”中本应有他一席之地,关键是人品太次,甚至可说罪行累累。
这在把德放在艺之上的传统审美观念中,蔡京无疑是难以被大众接受的。
前三位中的米芾虽然是个恃才傲物之人,有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举止颠狂,被称为“米颠”,但无伤大节,也还是入选了。
而蔡襄不但书法造诣与蔡京在伯仲之间,在人品和官声上几乎是天地之别,跻身“四大”乃情理之中。
其实,无论几“大”只不过是一种说法,并不能左右人们对艺术各有喜爱的兴趣和选择。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让知识带有温度。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导读:本文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假如能协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共享。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为大家收拾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翼对大家有协助,欢迎阅读!内容请关注!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
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
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
人品刚正,为当初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
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
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
”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
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著名当初,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
《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政治道路很崎岖,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
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
他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
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
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宋代对蔡襄评论的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 深远,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
人文精神。
在宋代文学史上,蔡襄被视为 与苏轼、王安石等人齐名的文
学家。
蔡襄在书法上的造诣
蔡襄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端庄秀逸、潇洒流畅”。 他的书法风格以楷书为主,行书也有较高的造诣,被后人称为“蔡体”。
除了书法,蔡襄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其诗、词、散文均有佳作,且 作品内容丰富多样。
蔡襄的政治作为
地方行政经验丰富
蔡襄在地方担任过许多职务,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其治理措施多为民谋福利 ,深受百姓爱戴。
忠言逆耳
蔡襄在朝中曾多次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政治弊端进行了尖锐的 批评,虽然引起了某些官员的不满,但也得到了部分开明人士的赞赏。
他在任期间实施了许多有益于民生的政策,如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救 灾赈济等。
他还注重教育,修建了许多学校,为百姓子女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
蔡襄在民间的传承
蔡襄的文化成就和道德品质在民间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他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视为珍宝,许多 诗词和文章被编入各种文集广为流传
。
宋代以后,蔡襄被尊为文化名人和道 德楷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刚正不阿
宋神宗赞扬蔡襄在政治上 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讳 。
尽心尽力
宋神宗评价蔡襄在为官期 间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了贡献。
宋徽宗对蔡襄的敬重
敬重其品德
宋徽宗敬重蔡襄的品德,称赞 他是一位道德楷模。
敬重其书法
宋徽宗敬重蔡襄的书法,认为他 的书法作品是珍贵的艺术品。
敬重其学问
宋徽宗敬重蔡襄的学问,认为他的 学识渊博,对国家文化发展有重要 贡献。
蔡襄:尚意书风的先驱者
蔡襄:尚意书风的先驱者如果把“大梁门”门匾和“开封府”门匾作一下对比,作为颜楷的前者更讲究法度,而后者脱胎于唐楷,却有鲜明的个性,不大受被奉为圭臬的唐楷法度的约束。
千年前的北宋王朝,有一任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是宋代书法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今天,开封知名景区开封府的门匾,集的是他的字。
他就是蔡襄,宋代书法代表人物“苏、黄、米、蔡”中的“蔡”即是他。
书法上有著名的一个观点: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代书法的“尚意”,指的是以书法来表现个人意趣、情怀,这种美学理念,强调了书法艺术抒发情怀的功能。
书法的美,有其外在的形态,“尚意”观点的提出,使书法艺术与人的性情、品格有了直接的关系,书法所传达出来的美感,不但有内在的神韵,还体现出了作者的精神风貌。
“尚意”的宋四家,以年庚论,蔡襄是老大,他比另三家中年庚最大的苏轼还大25岁。
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同苏、黄、米相比,没有这几位兄弟个性鲜明。
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的书风均自成一格,个性都十分突出。
同时,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
而把楷书写得规规矩矩,又与唐楷风貌截然不同,把行草书写得浑厚端庄、淳淡婉美的,是蔡襄。
他是尚意书风的先驱者。
蔡襄,字君谟,是当世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官声极佳,不论在哪里做官,他都努力造福一方,整治官场不良风气。
尤其他在福建做官时,修建了泉州洛阳桥,这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
蔡襄还积极发展农事,千年来福建茶业、荔枝产业的兴盛,都与蔡襄当年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蔡襄口碑良好,加上书法大师的身份,自然粉丝众多。
蔡襄的书法,从皇上到官场同僚、普通百姓都十分喜爱,都希望得到他的墨宝。
而蔡襄颇为自惜,轻易不给人写字,用今天书法圈里的话来讲叫做“手紧”。
物以稀为贵,蔡襄写得既好又少,因此,当世的人们更加看重他的墨宝。
要是当时讲润格的话,蔡襄估计会是宋四家中最高的。
周一 市场部 每日一贴:古今茶客之蔡襄
古今茶客之蔡襄蔡襄,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世人评他的书法是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又是我国茶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在茶史上,蔡襄有两大贡献,一是创制了“小龙凤团茶”,二是撰写了一部《茶录》。
小龙凤茶在宋代,是很名贵的茶,时人说它“始于丁谓,成于蔡襄”。
在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开始改造成小团,一斤有二十饼,名曰“上品龙茶”。
对于小龙凤茶,欧阳修曾给予过高度评价。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说:“一斤二十饼,可谓上品龙茶。
仁宗尤所珍惜。
”也就是说,在当时,蔡襄的小龙凤茶,被视为朝廷珍品,甚至很多朝廷大臣和后宫嫔妃都只能一睹其形貌,难获亲口品尝。
蔡襄撰写的《茶录》。
其文虽只千余字,却非常系统。
全文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
上篇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作了深入浅出而又简明扼要的论述。
在下篇中,他又对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说明。
此外,蔡襄还很喜欢与人斗茶。
一次,他与苏舜元斗茶。
蔡襄使用的是上等精茶,水选用的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舜元选用的茶劣于蔡襄,用于煎茶的却是竹沥水。
结果,在这次斗茶中,蔡襄输给了苏舜元。
在茶事上,蔡襄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欧阳修要把自己的书《集古录目序》弄成石刻,因此就去请蔡襄帮忙书写。
虽然他俩是好朋友,但蔡襄一听,就向欧阳修索要润笔费。
欧阳修知道他是个茶痴,就说钱没有,只能用小龙凤团茶和惠山泉水替代润笔,蔡襄一听,顿时欣喜不已,说道:“太清而不俗”。
于是,两人就都笑了。
蔡襄一生爱茶,实可谓如痴如醉,在他老年得病后,郎中就叫他把茶戒了,说不戒茶的话,病情会加重,对此,蔡襄无可奈何,只得听从郎中的忠告。
此时的蔡襄虽不能再饮茶了,但他每日仍烹茶玩耍,甚至是茶不离手。
蔡襄对于茶的迷恋,正所谓:“衰病万缘皆绝虑,甘香一事未忘情。
”。
书法大家蔡襄
在重修陵园时,菲律宾总统依斯特拉和世界 僧伽会副会长瑞今(蔡襄后裔)闻讯,特致词电 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蔡襄陵园‛ 和‚碑林‛。全长134米的‚书法碑廊‛,共有 134块碑文,镌刻蔡襄为主的宋四大书法家楷、行、 草、隶12600字,为福建省现有规模最大的碑林。 ‚端明楼‛正厅塑有蔡襄铜像,设有书法展览厅, 供游人参观。
洛阳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 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 的,他撰写的《万安桥记》 碑刻,是书法珍品,为历 代书法家珍 视,现保存在桥头蔡忠惠 公祠内。 “万历三十五年 秋地震,桥圮,大石桥折 入于海,桥北故址塌南四 尺奇。余乃采石从海底结 趾二十三,葺旧三十五, 整补扶栏五百,增两翼镇 风塔各一,折梁重易,关 搂亭榭一新。”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苏轼
柳公权
北宋名臣蔡襄,为官清廉、为人清正,是人们所敬重的历史命臣。 相传,蔡襄与太白峰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太白峰系泉州市 厝南埔太白峰寺,初建于唐代,原名积善寺,至北宋被太臣蔡襄 更名为太白峰等。 蔡襄少年时在积善寺读书,因为家境贫寒,许多人看不起他。 有一天,寺里的一只白鸡不见了,其实这只鸡是窜到山洞里吃蚯 蚓,整天不出来,但一些人硬说是他偷走了。蔡襄一再解释,那 些人依然不相信他。蔡襄只好离开该寺。后来,他考中进士。功 名出仕以后,他知泉州府,为表白自己昔日清白和受冤之误,便 捐钱重修积善寺,并把该寺名改为太白峰寺,还亲笔题写了‚太 白峰‛3个字,寓意为判断问题时要有根据,不要凭空想象,造 成误会。 至今,该寺还留存着‚太白峰‛石刻碑字样。
太白峰位于泉港区南埔镇太白峰山上的太白峰寺, 是座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的禅寺,始建于唐 代贞观年间,距今约有1350年的历史,素为莆田、 仙游、惠安、泉港四地群众敬仰。据《泉州府志》 载,太白峰山原名莲花山,因四周群山环抱,层 叠有序,如莲花瓣,而其山峰包裹其中,似莲花 蕊而得名。太白峰寺原名‚圣善寺‛,《泉州府 志》记载:北宋端明殿学士蔡襄(字忠惠)任泉 州郡太守时,‚山上有石,方如碑碣,蔡忠惠书 ‘太白峰’三字,刻其上。‛人们钦敬蔡襄的文 才品德,便以题刻称呼山峰和山寺,逐渐把原有 的名字淡忘了。
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
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宋四家的手札,尽显文人气质,实在是美书画加 2018-06-08 19:06:00古代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通过书信传递,来交换信息。
古代的书信称之为书札,透过书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故事,同时,也能透过书札,学习和欣赏古人的书法特色。
今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宋代人的书札,了解宋代的书法特点,领会宋代人的文人气质。
(文中出现的书札均来自宋四家)第一位:蔡襄宋四家中,排行第四的为蔡襄。
曾有人传言,宋四家中的“蔡”实际上指的是蔡京,但因为蔡京的为人品质恶劣,而被踢出宋四家的排名中。
但是无论历史真相是如何,如今我们看来,蔡襄与蔡京书法更具特色,而从笔法上而言,蔡襄的书法一点也不输于蔡京。
蔡襄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仔细欣赏他的书札,都有一种如履春风的感觉。
宋四家中的苏东坡对蔡襄赞赏有加,他说:蔡君为本朝第一。
这种夸奖并非是同行之间的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表达对蔡襄书法的肯定与赞赏。
《脚气贴》《暑热贴》《蒙惠帖》第二位:米芾米芾应该是宋四家四人中最怪异的一位,人称“米颠”,因为他的举止癫狂,遇石称“兄”。
但是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随性的个性,因此,他的书法潇洒奔放,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清和帖》《伯允帖》《临沂使君帖》第三位:黄庭坚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
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
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致天民知命打主薄书》一《致天民知命打主薄书》二第四位:苏轼苏东坡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天才人物:诗有苏黄之美誉,词成豪放开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
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 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 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 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 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 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 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
蔡襄的书法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 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 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担任过馆阁 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 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
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 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 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 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 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 “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 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当麦克斯问他当他演奏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仅仅说他在神游
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书法精妙,恪 守法度,有晋唐风轨,前代意韵,变态无穷,真、
行、草、隶四体都达到妙胜之境。欧阳修称“蔡
君谟(书法)独步当世”,苏轼评“君谟行书第一,
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求其所短,大字
为少疏也。”现存《万安渡石桥记》是他的大字
当麦克斯问他当他演奏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仅仅说他在神游
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 新意。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 宗庆历年间(1041 年—1048 年),任福建转运使, 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 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 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
谈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蔡”的变迁
谈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蔡”的变迁任德果在宋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四大名家“苏黄米蔡”,他们分别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
其中,蔡襄(公元1012~1067年),是宋书四大家中的长者,较苏轼大二十四岁,在他去世时米芾才是十二岁的孩子,按照我国尊老传统,无论如何也不该把这位长者排在第四位。
据史学家推断,原来这个“蔡”指的是北宋末年宰相蔡京。
蔡京(1047~1126),北宋名臣,字元常,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
蔡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次年,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
短短数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重用。
当时,反对变法者却众多,甚至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出面,带头反对。
后来神宗动摇,罢了王安石的官。
宋神宗死后,子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听政,1086年,司马光出任宰相,尽复旧人旧法,对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这个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成了被打击的主要对象。
在反对派面前,这个兴化之子却无立锥之地,终被逐出京城。
由于高太后临朝听政,对变法者大打出手,使北宋政权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重新使用变法者,任命章淳为相。
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户部尚书。
宋徽宗即位后,蔡京左迁尚书左臣右仆射。
其时,童贯奉徽宗之命收集书画古董,蔡京认为时机难得,于是对童贯极力奉承讨好,因此备受赏识,前后四任宰相,长达16年之久。
大观年间,拜太师。
政和二年(1112年),封鲁国公。
蔡京在任相期间,投机钻营,欺下媚上。
为了排斥异己,不择手段大肆罗列罪状。
首先是司马光,其他如文彦博、范祖禹、苏轼、苏辙、晁补之、黄庭坚、秦观等共309人被列为奸党,并刻石文德殿门。
又自书《元祐党籍碑》,颁令郡县皆刻石,大肆迫害与自己不同政见者。
他设应奉局和造作局,为满足皇帝的雅趣,大兴“花石纲”之役,到处采集名花异石,为运一块高达数丈的太湖石,动用役夫数千人,沿途不惜拆桥毁城,许多破产的商人自杀,农民累死道旁;建延福宫、艮岳,从全国运来数不清的奇花异石,大造七彩楼阁,山上放入珍禽异兽,皇帝大驾光临,成千上万的珍禽飞集左右,造成一种人间仙境。
北宋书法四大家诗词作之蔡襄篇
《闻雁》
作者:蔡襄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霜风吹雁入南云, 千里征人枕上闻。 欲问梁园近消息, 月沈星转五更分。
《朱楼》
诗人:蔡襄 朝代:宋代 体裁 无
朱楼灯烛一声歌, 腊后天街月色和。 平昔黄公酒垆下, 谁知跬步邈山河。
《北苑十咏· 采茶》
作者:蔡襄 朝代:宋代 体裁:无
春衫逐红旗, 散入青林下。 阴崖喜先至, 新苗渐盈把。 竟携筠龙归, 更带山云写。
《春潮》
诗人 蔡襄 朝代 宋代 体裁:无
纳纳春潮草际生, 商船鸣橹趁潮行。 封书欲寄天涯意, 海水风涛不计程。
《登清风楼》
作者 蔡襄 朝代 宋代 体裁:无
郭外清溪溪外山, 溪云飞上破山颜。 晴明天气琉璃色襄 朝代:宋代 体裁 无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方山渡口占》
诗人:蔡襄 朝代:宋代 体裁:无
江上行人空自愁, 壮年双鬓已惊秋。 不知风里千里浪, 何事无情也白头。
《稼村诗帖》
诗人:蔡襄 朝代:宋代 体裁:无
布谷声中雨满篱, 催耕不独野人知。 荷锄莫道春耘早, 正是披蓑叱犊时。
《江村》
诗人 蔡襄 朝代:宋代 体裁 无
黯澹江村春日斜, 汀洲芳草野田花。 孤舟横笛向何处, 竹外炊烟一两家。
• 北宋四大家 — —蔡襄篇
《偶作》
诗人 蔡襄 朝代:宋代 体裁:无
作墨本谁氏, 研摩有强弱。 摩尽不见墨, 此处原非著。
《晚色》
作者 蔡襄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晚色在何处, 楼高天宇低。 閒云无去住。 归燕自东西。
《别宋判官》
作者:蔡襄 朝代 宋代 体裁:无
缕缕青阴拂去鞍, 雨花狼籍颤春寒。 年光别绪侵入鬓, 莫向离亭子细看。
详细版书法家蔡襄名字怎么读
书法家蔡襄名字怎么读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宋四家之一,那么蔡襄名字怎么读?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的蔡襄名字怎么读,希望对你有帮助!蔡襄读音是什么蔡〞的读音是cai第四声,与菜的读音一样。
“蔡〞有两个词性,本义是野草,是一个形声字,取的祭声。
作为名词的时候,蔡有野草、大龟的意思,在周代的时候,“蔡〞还是其中一个国家的国名。
用作大龟的意思的时候,一般指的是占卜用的大龟。
作为动词的时候,“蔡〞有杀、减、流放的意思。
蔡襄的“蔡〞在这里那么是作为姓氏。
关于这个“蔡〞的姓氏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着“蔡〞姓出自于黄帝的支裔“姞〞姓,还有一种说法是“蔡〞姓来源于周文王的后裔“姬〞姓。
“襄〞的读音是xiang第一声,与乡的读音一样。
“襄〞一般用作动词,在“襄〞的释义中,“襄〞指的是解衣而耕,也就是说拿着农具在地里挖出一个个的小洞,然后在一个个的小洞中放进种子,再用土盖上。
而在现在,“襄〞用作动词的时候,主要有帮助、完成、冲上、上举、和扫除的意思,为扫除的意思时,“襄〞同“攘〞。
当“襄〞为形容词时,为高的意思,作为名词可作姓和谥号之用。
蔡襄姓蔡名襄,“襄〞字作为名,代表了蔡襄的父亲对他寄予的厚望,希望蔡襄能够扫除一切困难,积极向上,能够有高的成就。
而蔡襄的一生,确实就如他的名字一般,在书法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
蔡襄的书法蔡襄出生于1012年,是北宋人士。
蔡襄书法有着浑厚端庄的特点,在欣赏蔡襄书法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妍丽温雅的气息。
因此,他的书法深受当时民众的推崇,盛誉极高。
包括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苏轼和欧阳修都非常地推崇蔡襄书法。
但是蔡襄非常的爱惜自己,从来不随便为他人书写,因此蔡襄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
再加上当时的年代已经与唐代的书坛风气有所不同,很多人都将书法作为一种低下之人才做的事,那些文人名士都不愿意再书写作品。
即使当时的皇帝已经公布了旨意来改变这一个思想,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苑阁: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
文苑阁: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
兴化军仙游(属今福建)人,字君谟。
官至端明殿学士。
为官清正,威望卓著。
他性情忠厚,正直,尚信义,学识渊博,诗文粹美。
当然成就最高的还是书法,在宋初曾有“当时第一”的称誉。
尤其是行、楷、草,都可在书法史中占一席之地,是宋代少见的一个书法多面手。
宋初的书坛是一片凋零,正如欧阳修所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可见当时书风非常之靡弱。
在这种状况下,蔡襄力揽狂澜,为当时书法界注入新的灵魂,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奠基人,堪为宋四家之首。
从现存蔡襄的作品来看,有30多件墨迹最能反映他的水平。
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其风格跨度之大体,
态变异性之强烈,是宋其他书家所难比拟的。
蔡襄的风格基本属婉媚秀劲一类,然而他能在这一风格式样中,极其灵活多变地把各个侧面都展现一番。
蔡襄的行书中时常掺入草书,而草书又时常带有行书意趣。
因作品大多为手札之类,非常随便,信手拈来,没有严格的书体规范。
这种融合行、草书于一体的习惯大概发端于汉末魏晋的民间书法,从现存的那个时代的残纸(如楼兰残纸)上很明显有这种形式。
而把这一形式推向高潮的当推二王,特别是王献之。
这种书体能更加自由灵活地发挥作者的情思,而在字型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可是经历隋唐,行、草书体便泾渭分明。
如著名的《兰亭序》、《争座位》、《祭侄帖》等都属较正规的行书,而像孙过庭、张旭、怀素则属纯粹的草书。
在这种行草相参形式几乎式微的情况下,由蔡襄首先得到复兴。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
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
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只是结体略扁。
《郊燔帖》:行草书札的代表作。
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
《陶生帖》:草书翰札。
潇洒劲逸。
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
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蒙惠帖》:行楷作品。
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襄《澄心堂纸帖》尺牍纸本1063年作行楷书24.7cm×2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
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
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
纸。
“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
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
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
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
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
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
便人只求百幅。
癸卯重阳日,襄书。
蔡襄《大研帖》(致彦猷尺牍)1064 纸本25.6cm×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
花盆亦佳品,
感荷厚意。
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
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
襄上,彦猷足下。
廿一日,甲辰闰月
蔡襄《虹县帖》尺牍1051年纸本行楷书31.3×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
馀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
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
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
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
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须假卫送,老幼并平善。
秋凉,伏惟爱重,不宣。
襄顿首。
郎中尊兄足下。
谨空。
八月廿三日,宿州。
蔡襄《虹县帖》尺牍1051年纸本行楷书31.3×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京居帖》1062年纸本27.2cm×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去德于今,盖已*(氵存)岁。
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
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
以慰遐想。
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
襄顿首。
知郡中舍足下。
谨空。
九月八日。
蔡襄《蒙惠帖》尺牍1052年纸本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
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
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
天气暄和,体履佳安。
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蔡襄《贫贤帖》纸本高31.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昔之贫贤寒俊,偶有流落失职者,其为文章,多所怨诽,不得其正。
又况久处乐而行患难,乃能克意文翰,而无前所累者,非胸中泰定,有以处之,
非数数能也。
故人之弟以示余,故书。
襄。
蔡襄《山堂诗帖》1066 纸本24.8cm×2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丙午三月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金尊,江上烟云向晚昏。
须倩东风吹散雨,
明朝却待入花园。
”《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十五日山堂书。
蔡襄《暑热帖》(致公谨尺牍)1052 纸本23cm×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
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
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
襄上,公谨左右。
牯犀作子一副,
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蔡襄《思咏帖》尺牍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
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
亦一春之盛事也。
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
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
大可怪也。
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
襄顿首。
通理当世屯田足下。
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蔡襄《纡问帖》1052年纸本26.7cm×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远蒙帖》尺牍1061 纸本28.6cm×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
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
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
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
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
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
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
襄上,彦猷侍读阁下。
谨空。
蔡襄楷书《颜真卿告身帖跋》.
蔡襄行楷书《持书帖》纸本纵27.2cm×57.4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系蔡襄致友人的一通尺牍,内容谈到自己当时身体状况欠佳。
因知是其至和三年(1056)初知福州所作,作者时年四十五
岁。
钤有“知颐印记”、“颐”,安歧诸朱文印记。
释文:襄启:数日前遣使持书棨戟之下,辄邀行舸光临弊境,计已通达当直,
未审尊怀如何?惠然一来,殊为佳事。
病躯不常得安,多缘饮食而致。
山羊涩而无味,
虽食不过三二两,鱼鳖每食便作腹疾,以此气力不强,日久必须习惯,今未凋适耳。
蒙书并海物,多感多感! 谨奉手启上闻。
不宣。
襄上,宾客七兄执事。
八月二十四日。
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