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诚信小故事3篇

合集下载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

古人有关诚信的故事诚信1:曾子杀猪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3: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古代有关诚信的事例

古代有关诚信的事例

古代有关诚信的事例1、韩信诚实守信的故事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2、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3、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古代诚信的小故事集锦

古代诚信的小故事集锦

古代诚信的小故事集锦篇一: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老婆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承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老婆阻拦说:“我但是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能说着玩的。

少儿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亲母亲学,听父亲母亲的教育。

现在你利用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口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贞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能磨灭的阴影。

篇二: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经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夜晚刻苦读书,苛刻的嫂嫂还是特别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适用途。

于是韩信只好流浪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充饥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谢,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必然要报恩你。

”老婆婆笑着说:“ 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 此后韩信成为出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依旧挂念着这位从前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相同对待她。

篇三:中国古代诚信故事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隋朝出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保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外公见皇甫绩聪颖灵巧,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喜欢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出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丰饶。

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

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格的老人,特别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

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若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依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荒弃的小房子里下棋。

古代诚信的故事

古代诚信的故事

古代诚信的故事古代诚信的故事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语文迷小编为您分享古代诚信的故事,欢迎阅读!【1】樊迟学信礼公元前496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岁生日。

由于孔子当时游历在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

孔子怕蘧伯玉为其庆寿,惊扰了他,便大清早带领着弟子们到帝丘(当时卫国的国都)郊外一片树林去漫游。

在一棵老柏树下,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来到师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请夫子上坐,受弟子们一拜!”接着搀扶孔子来到老柏树下早已摆好的小桌子旁。

孔子不解地问:“颜回啊,你要干什么?”颜回说:“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记!”说话间,弟子们已七手八脚地在孔子的面前摆出了酒肉和新鲜的寿桃,然后颜回和子路率领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头拜寿。

孔子忙说:“都快快请起,师生之间不必这样!”弟子们磕完了头,拜完了寿,众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围了起来,或说,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却还跪着两个人不肯起来,其中一个是子贡,另一个大家全都不认识。

原来子贡当时在卫国做官,卫灵公看中了他的辩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国,办理外交大事。

子贡前不久出使鲁国,今天是为了给孔子庆寿而星夜赶回来的。

跪着的另一个青年叫樊迟,他一身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少言寡语,见人还羞得满脸通红。

这次子贡去鲁国,碰上樊迟在到处拜师求学。

子贡见他虽然十分腼腆,但却是聪明,便自作主张地领回来拜师,二是为了请冒昧之罪。

孔子知道这些以后,忙将樊迟扶起,问道:“樊迟啊,你想学习什么本领?”樊迟低声说:“我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

”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

”樊迟又说:“那就向夫子学习种植蔬菜。

”孔子说:“种植蔬菜,我还不如专门种菜的农民。

”“那……”樊迟茫然地盯着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孔子耐心地说:“樊迟啊,君子要有雄心壮志。

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礼贤下士,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诚实守信,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

有关名人诚信的小故事(通用12篇)

有关名人诚信的小故事(通用12篇)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有关名人诚信的小故事(通用12篇)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名人诚信故事(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名人诚信故事1:一诺千斤的故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名人诚信故事2:以小见大说诚信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

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

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

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推荐度:名人诚信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华14篇)名人诚信的小故事1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2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3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然后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

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

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

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古人诚信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诚信的故事篇1晏殊信誉树立的故事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相比较我们有的同学为了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成绩就徇x舞弊,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我们要感到汗颜。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之后皇帝了解到这个情景,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古人诚信的故事篇2蔡璘坚还亡友财吴县有一个叫蔡璘的人。

他重视诺言和职责,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

蔡璘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貌,不肯理解,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并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璘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精选10篇)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精选10篇)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篇1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篇2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可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能够治这种病。

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齐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明白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悲痛。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篇3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通用1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通用1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1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2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3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

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

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

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篇4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老先生步履蹒跚地亲自上门找到李苦禅,说自己十分喜欢李苦禅的作品,想向李苦禅求一幅画。

虽然前来求画的人非常多,但眼见老先生求画的心情十分迫切,李苦禅便当即答应下来。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

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在古代,诚信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被许多名人以及普通百姓所崇尚。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的高尚道德观念,更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故事一:孔子与樊迟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有一次,孔子告诉樊迟:“你去给我买一匹马。

”樊迟照办,买了一匹相当贵重的良马送回给孔子。

孔子接过马后,却没有付钱,而是告诉樊迟:“你退回这匹马去吧。

”樊迟问孔子:“为什么?”孔子回答:“我不能用你所做的贼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标准,在面对不诚信的行为时,宁愿放弃也不愿接受。

他不但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品德,也教育了樊迟及其他学生。

孔子以身作则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二:张仪以信守约张仪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谋略家。

在公元前308年,秦国担心魏国会违约,决定先行出兵,占领魏国的旅人山。

然而,张仪担任秦国使者,他坚守信守约定的原则,以道义和信誉说服了秦王。

张仪亲自上表劝阻称:“背约的话,秦国的信誉将受到破坏,违背信守约的文化传统。

”最终,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消了先发制人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张仪以信守约的行为,保护了秦国的信誉和名誉。

他深知信誉对于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的影响。

故事三:贾谊的执着诚信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坚守诚信的原则,为人正直,不言而信。

据说有一次贾谊为人表白,但被女方拒绝。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继续追求,直到女方答应了他的感情。

他的执着和诚信令对方信服,最终成功得到了她的芳心。

贾谊的故事传颂许多年,他的诚信成了品德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诚实和坚持都能够带来成功。

诚实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石,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结语以上是几个古代名人诚信的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人崇尚诚信的态度和行为。

无论是孔子的坚守原则、张仪的以信守约或者贾谊的执着诚信,这些名人的行为都彰显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观。

诚立身得服人的小故事(3篇)

诚立身得服人的小故事(3篇)

诚立身得服人的小故事(3篇)第一篇: 诚立身得服人的小故事中国古代诚信故事皇甫绩守信求责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

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

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

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

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

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

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

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

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

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

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

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

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

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

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

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古代诚信小故事3则

古代诚信小故事3则

古代诚信小故事 3 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古代对于诚信的小故事有哪些呢 ?今日我们就一同来看看吧 !古代诚信小故事【 1】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料想老婆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往后重见时的凭据,并商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集市卖这半面镜子,以打听对方的信息。

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涕不食。

杨素知道此过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从头团聚。

古代诚信小故事【 2】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路接见了徐国国君。

徐君特别喜爱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心考虑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爱这宝剑,想立刻将它送给徐君,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去其余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

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誓言:「当我结束此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以后,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

季札到达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

跟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现在徐君虽已离世,但不行所以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执行誓言。

古代诚信小故事【 3】山鹰与狐狸相互结为挚友,为了相互间的友情更为坚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

于是山鹰飞到一棵高树上边,筑起巢来孵育后辈,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山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同饱餐一顿。

狐狸回来后,知道这是山鹰所做,他为子女的死感觉沉痛,而最令他沉痛的是一时没法报仇,由于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可以去追赶会飞的鸟。

所以他只能远远地站着诅咒仇敌,这是微小者独一能够做到的事情。

不久,山鹰的言而无信的罪状也遇到了严惩。

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山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

诚信做人的小故事【三篇】

诚信做人的小故事【三篇】

【导语】诚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商鞅⽴⽊取信,获得百姓信任,从⽽推⾏了新法;臾骈不负信,获得世⼈尊敬;季扎挂剑了却徐国国君的⼼愿,传为千古佳话。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诚信做⼈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有这样⼀个故事:他去⼀家⼤公司应聘。

经过⼀轮激烈的⽃争后,只剩下他和另两个应聘者了。

总裁要求单独会见他们每个⼈。

当总裁见到他时,突然抓住他的⼿,激动地说:“世界太⼩了!没想到还能在这⼉遇见您!您还记得吗?当时我⼥⼉落⽔了,多亏您救了她呀……”总裁兴冲冲地说着,可他却⼀头雾⽔。

他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起来有这事。

就向总裁说他认错⼈了。

可总裁依然不依不饶:“怎么会嘛?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当时忘记问您的名字了!”他犹豫了:总裁如此不依不饶,倒不如将错就错了。

可是……想到这⼉,他依然坚定的拒绝了。

总裁轻轻叹了⼝⽓,摆摆⼿让他⾛了。

第⼆天,他出乎意料的受到了让他去上班的邮件。

到了公司,他⾸先就去找总裁。

总裁微笑着告诉了他实情。

原来,这是总裁为应聘者设计的圈套!这个公司⼗分注重⼈的诚信,所有⽆信的⼈都会被刷下去。

总裁就精⼼设计了这样⼀个⼼理测试。

其余两个应聘者⼀开始也拒绝了,但他们没有经受住总裁的“死缠烂打”,⼼想何乐⽽不为,就抛弃了诚信,因⽽也被这家公司抛弃了。

诚信是做⼈之本,⽴业之基;诚信是⼈最美丽的外套,最圣洁的鲜花。

所以,我们要永远记住:诚信是做⼈之本!【篇⼆】 俗话说:“⼀⾔既出,驷马难追。

”如果⼀个⼈失去了诚信,那他就等于失去了⼀切。

在我们的⾝边,有些学⽣喜欢在考试中作弊。

我认为这是⼀种⾮常不道德的⾏为,靠这种⽅式取得的⾼分是可耻的。

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觉抵制作弊⾏为。

因为作弊不仅是对⾃⼰实⼒的否定,更是对学风校风的亵渎。

⼀次作弊可能会使⾃⼰取得暂时的好成绩。

但可能葬送⾃⼰长期来的信誉、尊严甚⾄前程! 曾⼦——我国的思想家,是讲诚信的榜样。

有⼀次,曾⼦的妻⼦去赶集,他的⼉⼦也哭闹着要去,曾⼦的妻⼦对⼉⼦说“乖,娘回来杀猪给您吃”。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精选20篇)故事是在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篇1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

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

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篇2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

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作了国君,成了晋文公。

五年之后,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果然与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确实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退避近百里以报楚国招待之恩。

中国古代诚信的故事篇3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兴致盎然,而此时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当日要打猎,于是,他便“命驾将适野”。

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打猎,虽然下雨不能打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

魏文侯原为晋国臣下,后来和魏:韩:赵,三家分晋,独立为侯,饱受传统思想者诟病。

古人的诚信故事_故事大全

古人的诚信故事_故事大全

古人的诚信故事在心,将诚信发挥在经商致富中,可以家财万贯;将诚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后世传颂;将诚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内,则可万民归心,顺天地阴阳、法四季轮回,运之则五岳震荡,百川奔涌,诸侯朝服,天下匡正。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的诚信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一: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反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

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

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

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

”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

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

”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

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

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

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古人的诚信故事篇二:李勉诚实无欺李勉,唐代中期名臣。

他幼通经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学,为官做人更是正直无私,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时很贫困,一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

古代诚信故事15个

古代诚信故事15个

《古代诚信故事》古代诚信故事(一):诚实守信小张良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

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

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

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

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

五天后天一亮, 和我在那里见面。

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

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

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

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样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

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之后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

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

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

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

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果真,张良之后帮忙汉高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古代诚信故事(二):魏文侯的诚信故事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 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诚信小故事篇一:情同朱张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非常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唯恐不久于人世,我死后盼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赐予照看。

”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

过了几年,张堪果真病逝。

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很多财物。

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怀,就像关怀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

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心备至呢?”朱晖答复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

我必需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诚信小故事篇二:范式严守信约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

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日,我将来府上探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

”到了商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预备迎接范式。

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

”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肯定会来的。

”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肯定为他酿酒。

”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诚信小故事篇三:齐桓公信守盟约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的人。

他曾经屡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

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

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

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齐桓公真有点懊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假如背信,则失信于诸侯。

最终,齐桓公最终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家”。

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
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