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战略大决战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战略大决战》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自主学习】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

参战部队:_______。

意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3、平津战役我军的战略部署是什么?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哪座古都和平解放? 拍摄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时,你们将给观众展示什么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

《战略大决战》说课稿一、说教材:1、简介:《战略大决战》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

本课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也是中国百年屈辱和内战不断的黑暗历程结束的一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的分析:(1)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2)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任务和历史现象。

(3)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国民政府覆灭,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大决战。

②过程与方法:结合三大战役战争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学史的能力;结合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发展演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渡江战役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与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3、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战果和意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教学难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人民解放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标志事件是什么?转战陕北;第二阶段——战略进攻阶段,标志事件是什么?挺进大别山。

战略大决战课件

战略大决战课件
•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 事件是什么?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新课学习
• (1)找出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 背景是什么?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国民党军 队两百多万,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 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
• (2)大决战的时间: 1948年9月---1949年1月 • (3)大决战的表现形式:三大战役
• 6.三大战役中,邓小平曾亲自参 与指挥了: B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 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7.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 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C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8.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D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 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通线
地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 民政府总统府。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 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
要点提示
• 共产党方面:
• 1、中共的正确领导; • 2、解放军英勇善战; • 3、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国民党方面:
• 4、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回顾小结:
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
大 决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1949.4 解放南京 ( 1949年4月23 )

第3课_战略大决战[1]

第3课_战略大决战[1]
海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肢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双堆集
蚌埠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先打两头
北平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二)阅读材料,请思考党中央 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 材料一 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 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 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 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 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 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 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1948年9月 东北 ─ 11月 林、罗 野战军
平津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及《三大战役形势图〉思 考,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 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 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 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 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 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 要靠空运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解放区的农民 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 积极支援前线淮海Fra bibliotek役中支前的民工
农民踊跃参军
编后语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大战役的意义)如今滹沱河里仍 然有令人垂涎的鱼,而我们再也看不 到那一群身着补丁的丹青妙笔。在这 个挥毫泼墨建设的年代里,那个风云 突起的岁月,有哪些值得汲取的回忆?

战略大决战PPT课件18 人教版优质课件

战略大决战PPT课件18 人教版优质课件
说出解放战争各阶段的重大事件及发生时间
内战前夕 内战爆发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
重庆谈判 进攻中原解放区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5.8 1946.6 1947.3 1947年夏
下一页
背景资料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 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 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 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 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 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 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 战。
D、战局延伸:
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
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返回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围锦打援 关门打狗
黑山、 大虎山
锦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长 春 沈阳
返回
淮海战役
(1948.11.6 -- 1949.1.10)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海州
商丘
徐州
碾庄
.
华东 战场
返回
下一页
为什么将东北做为战略决战的首战战场
A.兵力对比:
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
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
B、敌军态势:
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
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歼灭和改 编敌人 150多万 人。

《战略大决战》参考课件3

《战略大决战》参考课件3
战略决战 胜利在望 蒋
“求和” 声明
蒋嫡系 基本被消灭
偏师要求 “停战和谈”

断绝援助 美 帝 阴谋“和谈”
将 革命 进行 到底
中途换马
解 放 战 争 胜 利
江阴
南京
湖口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共产党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装备,取得美国大 量武器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 小城镇、乡村、 铁路交通线 偏远地区
A.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 垮台了。 B.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 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 变化。
辽沈淮海平津战,
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回 顾 小 结:
1923--1924年广州谈判,讨论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政权性质
D. 将帅素质 E. 历史趋势
百万雄师过大江
1.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达的命 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 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这个命令明确指出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 是什么?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猛虎掏心
战役 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 1948年9-11 月 役

第三课:战略大决战

第三课:战略大决战

8、平津战役胜利的意义: 平津战役的胜利 ,使华北全境基本获 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 连成一片,为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开创 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9、思考:北平和平解放为什么能够取 得成功? ①北平守敌已成“瓮中之鳖”,无路可逃; ②和平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③共产党及 社会各方面的努力;④国民党华北“剿共” 总司令傅作义从摇摆不定走向赞同和支持和 平改编;
2、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3、参战部队: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4、解放军领导人: 5、经过: 包围北平、天津、张家口——攻克新保安、 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 6、作战方针: 先打两头、后取 中间、分割包围;
7、结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 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①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 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违背 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②中共代表全 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 事业是进 步的、正义的;③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 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纷纷参军参战支 持解放战争;
⑶平津战役: 1、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的原因: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的华北重兵集团被东北野 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打击的形势。蒋介石和傅 作义错误地估计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 的休整,才能入关作战,所以未下立即逃跑的决 心,采取了暂守平津、扩充实力、坐观时局变化 的方针。东北野战军走捷径隐蔽地挥师入关,与 华北野战军一起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张家 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了他们南逃 西窜的退路;
第三课:战略大决战:
一、 三大战役时机成熟的表现:
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 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②战 略反攻打乱了敌人部署,为决战创造了条件; ③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支援了解放战 争;④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解放战争;⑤ 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抓住战机,进行决战;

第三课战略大决战(八年级下)

第三课战略大决战(八年级下)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 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 十六。
首战东北的原因:
1、军事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3、东北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 4、歼敌后,东北野战军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 作战,还能以东北的资源优势支援全国战争。
5、首选华北战场,会受华北东北敌人夹攻,若 首选华东,会使东北敌军撤退,实现其战略收 缩。
2、三大战役的进行与解放战争的 胜利有何关系? (意义)
• 辽沈战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 本格局,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 淮海战役使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 上海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铁拳; • 平津战役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连成 一片。 • 总之,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 主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
华北全境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前排右起: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围 锦 打 援
锦 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拓展延伸
• 学习了三大战役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三大战役不同作战方针的制定是中共坚 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针 的体现;中共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战略 指挥英明果断、指挥艺术高超灵活;人 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树 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
构建体系
战 略 大 决 战
解放东北全境 1948.9——1948.11 奠定解放长江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辽沈战役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第3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名称比较多,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设计本教学时,采用了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充分利用了历史地图建立空间感,以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应培养和锻炼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法,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

采用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式来理清线索,对比归纳知识。

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并分析概括,教师再予以总结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感受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和解放军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风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的基本战况和战略战术教学难点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解法教学媒体幻灯机、自制时安排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导入】师:(自然导入)上节我们学习到了人民解放战争出现了转折,那么转折后的战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略大决战。

第3战略大决战(板书)【讲授新】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页,概括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并与上节学习的战略反攻前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进行比较,总结战争时机的变化。

)生:(阅读并概括)师:(总结)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减少,并分别被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的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

而解放军的总兵力有了显著增长,全军也有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攻防能力大大提高。

这些情况与上节同学们所学到的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有了很大的转变,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当机立断,抓住战机,指挥发起了向国民党军主力进攻的大决战——三大战役。

一、辽沈战役(板书)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上相关内容,结合或相关电影片段讲述基本战况,识别《辽沈战役示意图》)194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部署,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集中主力,南下围攻锦州。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课题:第3课战略大决战历史冀教版八年级下册唐山市第四十六中学课程标准:列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重点:三大战役及其胜利。

难点:认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进行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导-学-展-练导:由三大战役导入一、学:自主预习:1、阅读P15小字部分,了解1948年秋国共军事力量情况,与战争开始时的情况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变化。

1、三大战役的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2、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为什么先打锦州?3、为什么平津战役与淮海战役几乎同时进行?4、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5、东北野战军本是胜利之师,为什么要秘密入关?6、北平和平解放为什么能够实现?7.毛泽东曾称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下列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与此无关的是:A.内战全面爆发B.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 C.北平和平解放 D.淮海战役的胜利9.“从北打到南”“挥师入关”“四个月打了两场大战役”“两战全胜”“敌人闻风丧胆”,下列哪个部队同时符合这些特征A.中原野战军 B.东北野战军 C.华东野战军 D.华北解放军10.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B.解放了东北全境C.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11.三大战役胜利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2.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三、练:练习检测: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A.营口 B.沈阳C.长春 D.锦州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林彪参与指挥的著名战役是()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一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课后反思:师生反思教学相长1、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美国援助建立的空军 装备情况 和271艘舰艇、8亿美元 的剩余物资
请 回 答 :
(1)表格一说明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 策? (2)表格二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 战争的最后结果怎样?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1)扶蒋反共。 (2)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 着明显优势。国民政府失败,共产党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其原因在于 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 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人民解放军 的英勇作战;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 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的腐朽、军队 厌战等。
东北解 放军和华北 军区解放军 负责人在平 津前线(前 排左起:聂 荣臻、罗荣 桓、林彪)
平津战役前的形势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示意图
北 平 和 平 举解 行放 入后 城人 式民 解 放 军
练兵营
3.大决战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 战役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练兵营
4.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 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的是 ( C)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解放战争 中,人民 解放军进 行战略决 战首先发 起的战役 是下列哪 幅示意图? ( ) A
导入新课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战 略 防 御
战 略 进 攻
战 略 决 战
渡 江 战 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与国 民党军队兵力对比
人民解放军 280万 国民党军 365万 用于前线仅 174万 士气低落,战 斗力不强
兵 力 正规军149万 战 有了炮兵和工兵,攻防 斗 能力比以前大大提高。 力
结论: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 已成熟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战略大决战
一、辽沈战役 二、淮海战役
关门打狗,决战黑土地 中原逐鹿,60万对80万 和战并用,铸剑为犁
再见!
三、平津战役
请同学们 分组讨论,战 略决战的首战 为什么选择在 东北呢?
首战选择在东北的原因
1.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战、撤举棋不定。 3.解放军后方巩固。 4.歼灭东北敌军后,东北野战军可以挥师入 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东北地区的丰 富资源可以支援全国,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 略总后方。 5.若首战华北,会受到华北、东北敌军的夹 攻;若首战华东,会使东北敌军撤退,实现 其战略收缩。
练兵营
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 功臣”“为和平解放战事问题和 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 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C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练兵营
2.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 的是( C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小 结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名称 指挥员
参战部队
影响
辽沈 林彪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战役 罗荣桓
基 本 上 刘伯承 消 淮海 陈毅 中原解放军 奠定解放江南各 灭 战役 邓小平 华东解放军 省的基础 了 粟裕 国 谭震林 民 党 林彪 东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 的 平津 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放 主 战役 聂荣臻 力
淮海战役前的形势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中 间 突 破, 分 割 包 围
蚌埠
淮海战役示意图
淮海战役时的支前民工小车队
陈毅元帅曾 说过 :“淮海战 役是用小推车推 出来的。”
阅读课本内容,用史实 说明陈毅元帅的这句话。 陈毅元帅的这句 话充分说明了什么?
东北野战军围歼 国民党西进兵团 东北野 战军对 锦州发 起进攻
பைடு நூலகம்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塔山
沈阳
黑山、大 虎山
辽沈战役前的形势
辽 沈 战 役 示 意 图
沈阳人民欢庆东北解放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左起)栗裕、 邓小平(书记)、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6.阅读表格,探究问题
表格一 :全面内战爆发 装备军队 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 训练军队人员 助统计简表。 给与贷款和物资
国民党方面
军队数量 430万人
45个师
15万人
59亿美元 共产党方面
表格二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130万人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 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少,没 有外国的接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