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合集下载

中国十大私人美术馆

中国十大私人美术馆

中国十大私人美术馆作者: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2年第08期私人美术馆的概念最早源自十九、二十世纪美国东岸,当时该区天然资源大规模开发,诞生了许多因钢铁和石油等原物料致富的大亨,这些个人财富急遽扩张的富商成了建设私人美术馆的先驱,因而当代的私人美术馆,大多以展示个人收藏为主。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艺术市场的日益繁荣,中国的许多巨贾也不再满足于仅仅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同样开始争相兴建美术馆等文化设施,作为展示其艺术收藏和文化品位的舞台。

而他们的私人收藏,也在这种公共展示中,成了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次我们就来看看,入选2021年百富榜的中国富豪中,投建私人美术馆的前十位富豪。

創办人:许健康百富榜排名:448财富:160亿元人民币关联企业:宝龙集团坐标:上海,山东青岛宝龙集团的文化艺术产业链条包括宝龙美术馆、书藏楼、宝龙画院、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分布在上海、杭州、厦门、青岛。

其中青岛宝龙美术馆侧重展示了中国顶级当代水墨艺术作品,汇聚了黄胄《欢腾的草原》、黄永玉《朝发辰阳》、陈佩秋《翠竹绶带》、王明明《花鸟四屏》、张友宪《蕉心红透》等,汇聚了80多位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的百余件作品。

2017年开幕的上海宝龙美术馆则是一座集中展示近现代及当代艺术的综合性美术馆。

不仅致力于开放性地构建中国自近现代到当代的美术体系,还特别着眼国际化艺术展事,倾力构筑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汇、融合的艺术舞台,推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的紧密互动,让美术馆成为联通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在过去几年里,宝龙美术馆推出了“艺术史40×40”“西方绘画五百年”“宝龙新绘画大奖入选展”等数十个颇具口碑的展览。

创办人:刘益谦、王薇夫妇百富榜排名:164财富:355亿元人民币关联企业:新理益集团坐标:上海西岸馆,上海浦东馆,重庆馆龙美术馆由刘益谦与夫人王薇创办,目前在上海和重庆构成了“两城三馆”的艺术架构,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人美术馆。

潘天寿作品欣赏感想

潘天寿作品欣赏感想

潘天寿作品欣赏感想潘天寿,字天寿,号石泉,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美术家、书法家、教育家。

他以他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潘天寿的作品以传统绘画为基础,融入了西方绘画的现代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天寿的作品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

他擅长以画笔表现大自然,他的山水画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

他的作品中山水的构图简洁明快,笔触流畅自然,色彩鲜艳明快,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他的花鸟画则给人一种华丽、细腻的感觉,他能够将花鸟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潘天寿都能够捕捉到自然界的美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潘天寿的作品还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他在创作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

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痕迹,如山水画中的山水布局、构图和用笔的特点,花鸟画中的花草树木的形态和姿态,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潘天寿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潘天寿的作品还富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人民苦难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劳动人民的形象,他通过绘画将他们的劳动和辛勤呈现出来,向人们展示了劳动的伟大和劳动者的形象。

潘天寿的作品中还出现了一些社会现象的描绘,比如城市的变迁、人群的繁忙等,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触动。

潘天寿的作品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他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给人以力量和激励。

他的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构图都非常精妙,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他的作品中的细节处理和笔触运用都非常细腻,给人以触动和共鸣。

潘天寿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一种心灵的感悟。

潘天寿的作品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潘天寿是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典范,对自己选择的题材每每进行变体创作。

他对艺术的思考既全面深刻,又独辟蹊径。

他经常使用的四个图章是“一味霸悍”“强其骨”“宠为下”“不雕”,他反具有叛逆的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与突破。

看潘天寿的画,我们会感到有很强的现代潘天寿变体画作品解读□ 姜宝林感。

潘天寿既是最后一位文人画大师,也是把古老形态的中国画向现代形态转轨的一面旗帜。

对潘天寿的画,一定要细细地读、细细地研究。

时代变,观念变,意境变,形式变,语言符号变,笔墨也要变。

潘天寿崭新的图式语言就是通过不断的变而结出的丰硕成果。

一、《江山如此多娇》与《青绿山水图》《江山如此多娇》是潘天寿1959年为国庆节献礼所作的以毛泽东诗句为题的作品。

此作继承了大青绿山水的传统,但以生宣代替绢素,以写意的手法代替古人的工细双钩,空勾无皴,加以敷色,开创了一种写意青绿山水新样式。

山石用双钩填彩法,秋叶、坡岸用写意的没骨法,山石的石青与秋叶的胭脂冷暖对比明快、强烈,语言简洁。

前面有石、坡,秋树呈向上的势,坡岸用赭色横拖而成,加苔点、小路,后面有远山,非常清新悦目,让人心旷神怡。

秋树左边一丛较密,右边一丛较疏,两丛中间的空白处画一只小船,把这两组秋树联系起来,也可以说是一个开合。

画面中间是空白的江面,有近树远山上下脱节之嫌,于是潘天寿在江面题横款,把两者联系统一起来。

两组秋树的秋叶用胭脂点成,呈三条接近平行的条形块,为打破条块平行状,潘天寿在横款的左下方加了一个重色的“潘天寿”白文印,这样就打破三条平行条块,形成三角形,使画面上下和谐统一。

潘天寿讲,在中国画的平面风格里,线与线的穿插呈不等边三角形为最美。

这是中国画的构成规律,潘天寿在画中无不体现此规律。

这幅画青山红叶的秋景,其手法宛如套色版画,大块整体对比效果明确、强烈,充分构筑了秋高气爽的意境,从而以极简约的语言体现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情画意。

《青绿山水图》与《江山如此多娇》相隔三年,于1962年冬天创作,此幅题款“日色与·美术史论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6 06 .总第 期80潘天寿 江山如此多娇图 72×30cm纸本设色 1959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潘天寿 青绿山水图 69×54cm 纸本设色 1962年 潘天寿纪念馆存朝霞,花光艳如绮。

中国美术馆考察报告

中国美术馆考察报告

参观中国美术馆报告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时间:2012年5月1号参观者:陈畅赫热能1107 1111170702 5月1号我参观了中国美术馆.看到了许许多多美轮美奂的作品。

看到了许多展览。

我觉得,这次参观中国美术馆会是我五一小长假的一段美好回忆,到这里我看到了许多许多学到了许多许多。

下面我就这次参观的经历列举一些我认为好的展览中的展品。

展览名称:明月清风——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精选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展览场地: 19-21号展厅作品如下:叠嶂飞泉图山水祭月图八月梅花图红白芍药图仿董源溪山无尽图竹林觅句图法大痴道人山水仿古山水莲舟观音图兰竹图江干访友图五湖云水图等优秀作品自2012年新春佳节到阳春三月,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已展览近整三个月,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广大观众的欢迎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各种新闻媒体也对此展开了持续而深入的报道。

展览期间,每日观众达数千人,不少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前来观展,为此中国美术馆组织近百名志愿讲解员坚持每天多场的导赏;并先后组织四五场专家讲座;以多种形式将邓拓先生的收藏理念、捐赠精神及古代绘画的艺术价值进一步播散开来。

此展在作为首都人民龙年贺岁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成为纪念邓拓先生百年诞辰的特殊方式,其传播和影响遍及全国。

可以说,经典的魅力是无穷的。

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中国美术馆在此展结束后将精选明清绘画部分继续陈列,形成“明月清风:中国美术馆藏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选”的学术展题,并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和教育推广,以此拉开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固定陈列的序幕。

在邓拓先生的捐赠珍品中,尤以明、清文人绘画最为系统全面,吴门画派和扬州画派双峰鼎屹,另有明清过渡之际的名家力作及个性派绘画大师的精品。

此次汇集精选,一方面旨在令观者了解明清文人绘画的风格嬗变与新创,另一方面也可显见邓拓先生深厚的艺术涵养和独到的收藏理念;当然,在“明月清风”的拂照中还可感受到那份穿越历史的文人情怀和艺术魅力杨天问教授毕业于北京画院研修生班,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 国 美 术 学 院 ( 8 张 ) 据 学 校 网 站 2 0 1 5 年 5 月 信 息 显 示 , 中 国 美 术 学 院 共 有 专 任 教 师 7 0 0 余 人 , 其 中 教 授 11 6 人 , 副教授170余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12%,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17.78%。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 批”人才1人,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文化部优秀专家2人, 浙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 带头人1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8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浙江 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
历史沿革
新生期
初创期
开放期
1928年,教育家、时任大学院院长蔡元培选址杭城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 府——“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及预科和研究部。国画、西画、雕塑为今日中国美术 学科之前身;图案为今日中国设计学科之前身;研究部则为中国艺术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的先声,翌年春首次招收 研究生8名。国立艺术院创办之初,首任院长林风眠即倡导“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 时代艺术”的办学宗旨。
1938年,为避战火,学校西迁云南昆明。初借昆华中学、昆华小学校舍上课。
1939年,学校复迁呈贡县安江村。
1950年11月,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同年,中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为绘画 系。同年,学院理论刊物《美术座谈》创刊,后发展为学报《美术研究》。
1952年10月,撤消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后又以此系为基础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53年,学院被中央文化部确定为全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同年,原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校董及校务委 员经商议决定,将校产捐赠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1954年,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夏子颐为主任,学制四年。 1955年9月,正式撤消绘画系,建立彩墨画、油画、版画三系。 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建为杭州美术学院。 1957年6月,学院从外西湖18号迁至南山路现址。同年12月,彩墨画系改为中国画系,分人物、山水、花鸟 三个专业。 象山中心校区的“水岸山居”1958年3月,筹建工艺美术系,分设染织与装潢设计两个专业。 1958年6月,学院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同年,在民间艺术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民间美术系。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
•【公布日期】2020.06.05
•【文号】办艺发〔2020〕58号
•【施行日期】2020.06.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
录》的通知
办艺发〔2020〕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
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评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经过专家评选,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审核,共有35个项目入选《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现将该目录予以公布。

各相关单位应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方案〉的通知》(办艺发〔2020〕13号)要求,指导和支持相关美术馆按照既定方案,做好展览项目的实施工作并落实巡展计划,做好宣传推广和总结工作。

各相关单位应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指
导相关美术馆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确保展览项目安全有序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0年6月5日附件
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38页PPT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38页PPT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 国美院南山校区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源自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共38页文档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共38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Leabharlann 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院南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李承德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7
【总页数】7页(P130-136)
【作者】李承德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宣传册设计的整体构筑《中国美术学院75周年校庆》宣传册的设计 [J], 成朝晖
2.工程问业--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设计始末 [J], 李承德;袁立朴;洪峰凯;汪猛
3.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兼谈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J], 李齐建
4.以时间性追溯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性——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J], 朱笔峰;朱楚凡
5.立体绿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J], 王晓宇;徐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潘天寿这一生(附大量未曝光照片)

潘天寿这一生(附大量未曝光照片)

潘天寿这一生(附大量未曝光照片)▌弱冠立志「一师时期」潘天寿1897年出生于浙江东部宁海县回浦乡冠庄村。

时华洋冲突中多舛的家国命运,在童年潘天寿心中投射下最初的国家和民族情怀。

潘天寿家乡雷婆头峰雷婆头峰是潘天寿家乡的一座小山,他在此放牧嬉戏,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他曾说自己就是雷婆头峰的一块石头,后更以「雷婆头峰寿者」自号,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恋潘天寿出生地宁海冠庄「又新居」东大房1897年3月14日(丁酉二月十二日亥时)潘天寿出生于此。

父亲潘秉璋,人称达品先生或达品公,26岁考取秀才,被推举为冠庄乡董、乡长长达三十余年,并被推举为县参议员。

母亲除操持家务外,还能被古诗,将故事给孩子听。

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自己量体裁衣,剪纸绣花。

潘天寿从父母身上得到了最初的为人为艺的启蒙潘天寿就读的私塾中堂上的匾额7岁,潘天寿开始在私塾接受旧式教育,当时就喜欢写字、画画、刻图章。

潘天寿在此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这是他以后理解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基础。

宁海正等高等小学旧址1912年,16岁时,潘天寿初小毕业,入宁海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成绩优秀。

该校为辛亥革命前宁海县的最高学府,前身「文昌书院」。

后为纪念方孝孺而改名为「正等高等小学堂」,也称「正等高等小学」1915年潘天寿入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个「五四」时期浙江新文化运动的重镇,潘天寿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也受到校长经亨颐提倡的「人格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革故鼎新的历史时期,青年潘天寿目睹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也在飘摇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觉得自己「无干事之才,只有画画尚能胜任」,因而一心一意想通过振兴民族艺术来振兴民族精神。

这个思想后来成为他一生艺术道路的精神动力。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钟楼及庭院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为杭府太守林启于1899年创办的养正书塾。

「一师」的校长和教师旧学根底深厚,又提倡新文化,因此这是一所学术活跃、中西并融、宽容开放的学校。

杭州书游记

杭州书游记

杭州书游记作者:绿茶来源:《浙江画报》 2018年第8期来杭州住在南山路某胡同里的酒店,当我步行到胡同口准备打车,却在胡同口巧遇一家书店——南山书屋,我的杭州书游记就从这家书店开始。

书屋所在是南山路210 号,一栋民国时期的二层别墅,紧挨着潘天寿旧居。

书屋由中国美术学院老师设计建造,古朴中透露着现代气息,还有着浓浓的中国传统艺术味道。

这是一家品类齐整的艺术书店。

一楼陈列各类艺术书籍、杂志、画册、文创等,这么全品种的艺术图书,在其他书店很难见到,还有很多中国美院学生的毕业作品及很多艺术展览图册。

二楼摆放大部头的艺术画册和全集,也是平时举办“南山雅集”的地方。

逛完书店出来,右转就是潘天寿旧居,现在是潘天寿纪念馆,免费参观,二楼展厅展有潘天寿各时期代表作品。

杭州书游记,我规划是走两条线,一为古旧书店,二为独立书店。

从网上得知,杭州有六七个销售古旧书的书店。

第一站先去老牌的沈记古旧书店,在体育场路天巢花苑小区一楼底商。

书店面积很小,有限的空间里堆满了书,淘书的人错身有点困难,很多书摞在一起,翻淘起来有点困难。

我没有太仔细翻淘,大致粗览一遍,有兴趣的书不多,但书价也比较便宜,3 元、5 元、10 元居多,还有很多厚厚的画册。

我淘了一本《建筑小品实录》,10 元,书内是一些建筑图例,还算有点意思。

书店门口有个洗手池,逛完旧书店能洗洗手的感受特别好。

沈记出来,沿着体育场路骑行,南华书店就在马路边商铺,也不大,基本上都是近些年的二手书,还有一些实用类的工具书、菜谱、字帖等,匆匆转一圈,的确找不出一本可以下手的书。

准备走时,一位老先生来店,说他手里有一批旧书,问收不收,老板说他们不收书,让老先生去不远处的沈记古旧书店问问。

南华书店斜对面是晓风书屋体育场路店,晓风书屋在杭州已经深耕多年,开了很多家店。

店内选书很优质,几乎看不到畅销书和经管励志类书,小巧精致。

随手买了一本蒋勋的《南朝岁月》。

之前跟作家张翎一起做活动时,她建议我如果来杭州逛书店,一定要去纯真年代书吧看看。

论潘天寿的美育思想对当下美术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论潘天寿的美育思想对当下美术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12*论潘天寿的美育思想对当下美术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文/余昭[商洛学院艺术学院]【摘要】潘天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一生勤于创作,不仅留下许多经典名作,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用自己的美育思想及绘画艺术主张,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美术界的精英,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潘天寿始终站在民族文化发展的立场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实践,在合理汲取国外美术教育新的艺术思潮和有效养分的基础上,强调中国画的民族性,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绘画教育体系。

他经过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力求从中国画传统本体上解决中国画创新的问题,并针对创新民族绘画的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和解决方案。

深入解读潘天寿的美育思想对当下中国画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潘天寿;绘画艺术;教育思想潘天寿的美育思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识修养的广度和深度的提升,强调人品与艺品的统一培养,倡导人格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潘天寿的绘画教育思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当下学生素质教育、美育思想培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围绕此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一、潘天寿的美育思想(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潘天寿重视学生的个人学识修养的全面教育,这与他的人格教育观密切相关,他认为画画必须是天赋、功力、学识修养、品德四者兼备,缺一不可。

在他看来,艺术不能成为对客观物象和素材的简单描摹,而是在结合画家的个人思想、学养、天分与技法之后的综合表现,是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所在。

下面我们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理解潘天寿对学识修养的认识。

1.学识修养的深度深度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刻、透彻。

潘天寿在艺术教学中要求学生紧扣笔墨这一基本理法要素进行学习。

他说:“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则俱毁。

”①通过对用笔用墨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结合个人的绘画创作实践,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用笔、用墨理论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收稿日期:2005-06-10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的设计在经营校园建筑群体开放空间格局和承续历史传统建筑特色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其影响面波及到周边景区环境整治与文化氛围的提升。

新校园在群体布局上强调“通”、“透”、“空”,强调与景园共享相融的复合建筑空间构成,借用江南建筑特有的高墙、深院、窄巷等处理手法,引导纵深的可视层次,使校园环境的致密与通透达成一种多变的对比和反差,使人们领略到空间的开放与流畅。

以适应地域性自然人文环境、赋有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方式,化解了用地狭小、建筑密度过高所导致的空间拥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OVERALL CAMPUS RECONSTRUCTION FOR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堵感。

新校园的建筑基调采用经过提炼的“黑”、“白”、“灰”,是对1991年建成的潘天寿纪念馆建筑形式的延伸与拓展。

沉稳、纯净、含蓄、朴素的砖石自然材质表现出水墨韵味的色感,既有对立统一、和谐变化的力度,更留有色彩丰富的感知空间,为人们的活动交流以及艺术品的陈设提供了有益的环境衬托。

空间的“空”和色彩的“净”,是新校园设计中致力追求的意趣和境界。

建筑细部的处理,如窗格、遮阳格栅等,在改善光环境的同时起到了对建筑面貌的勾勒与提神的作用。

□项目地点:杭州南山路项目规模:62 112m2设计主持:李承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建筑:李承德,杜松,马洪文结构:袁立朴,刘蓉,郑珍珍设备:刘庆文,洪峰凯电气:汪猛,贾燕彤设计周期:1997年~2003年开工时间:2000年5月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李承德/LI Chengde1 校园内景/View of the campus2342 总平面一层/Site plan of the first floor3 总平面二层/Site plan of the second floor4 校园内景/View of the campusIn the design of overall campus reconstruction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meaningful effortswere made in maneuvering open spaces in thecampus building complex and inheriting traditionalarchitectural feature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improvement of peripheral scenic environmentand cultural atmosphere.The new campus emphasizes “connection”,“penetration”and “vacant space”in layout,highlighting the combination of landscaping andcampus by using high walls, deep courtyards,narrow lanes and othe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South China, to create a deep visual arrangementwith variable contrasts between compactness andclearness, giving a sense of open and easy flow. Toadapt to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re incorporatedto alleviate the crowded feeling caused by highdensity of buildings in a limited land plot.The keynotes of“black”, “white”and “gray”are adopted for the new campus so as to extendand expand the architectural pattern of PanTianshou Memorial Hall built in 1991. Sturdy, pure,refined and simple natural materials of bricks andstones produce the appeal of water-and-inkpaintings with contrariety, unity and variations inharmony, leaving plenty of room for colorperception and providing a beneficial environmentfor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artwork presentation.Vacant spaces and pure colors embody thetastes and ethos pursued in the design of the newcampus. The architectural details, such as traceryand sunshade grid, etc., provide visage outline andrefreshing feeling, while improving the lightingenvironment. □Project Location: Nanshan Road, HangzhouProject Size: 62,112 m2Design Director: LI Chengde (No. 1 Division of Beijing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Architecture: LI Chengde, DU Song, MA HongwenStructure: YUAN Lipu, LIU Rong, ZHENG ZhenzhenEquipment: LIU Qingwen, HONG FengkaiElectric: WANG Meng, JIA YantongDesign Period:1997 - 2003Construction Commencement: May 2000Construction Completion: October 200355 校园内景/View of the campus (摄影:杨超英)6786 沿南山路校园西立面/West elevation of the campus along Nanshan street7 沿景云村路校园南立面/South of elevation the campus along Jingyuncun street8 文化广场夜景/Night view of the cultural plaza9101112119 1#楼纵剖面/Longitudinal section of building 110 1#楼南立面/South elevation of building 111 1#楼西立面/West elevation of building 112 1#楼横剖面/Cross section of building 113 校园内景/View of the campus(摄影:杨超英)14 画廊/Porch(摄影:杨超英)1314。

潘天寿先生课徒稿

潘天寿先生课徒稿

潘天寿先⽣课徒稿近代中国的剧烈动荡,堪称⾃古未有。

真诚⽽敏感的艺术家,总是能够感应时代的脉搏,勇于承受命运的压⼒,并⾃觉地予以回应。

国画⼤家潘天寿,以⼤写意花鸟⼭⽔名世,在任伯年、吴昌硕、齐⽩⽯、黄宾虹诸⼤家之后,别开⼀重天地。

潘天寿的作品,富于刚劲奇崛的⽓象,以结构与格调取胜,这都与其笔墨追求有关,⽽深层根源在于潘天寿的⼈⽣与⼈格,切实关系到他对传统和时代的切⾝理解与⾃觉回应。

在本质上,潘天寿不是职业画家,⽽是具有道义感与责任感、追求理想⼈格的中国儒⼠。

——潘公凯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原名天授,字⼤颐,号阿寿、雷婆头峰寿者。

历任国⽴艺专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代表等职。

代表作有《雁荡⼭花》《铁⽯帆运图》《⼩龙湫⼀⾓》《⼩龙湫⼀截》《⾬霁》《朝霞图》《雄视图》《晴霞陶》《记写雁荡⼭花图》《光华旦旦图卷》《暮⾊劲松图》《松⽯梅⽉图》《梅⽉图》等。

潘天寿西湖碧桃图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偶作⼈物,兼⼯书法,善于作诗,尤擅指画。

画风沉雄奇险、苍古⾼华。

其⼤⽓磅礴的⽓势与精于营造的布局,具有摄⼈⼼魄的⼒量和强烈的现代感,因⽽与吴昌硕、齐⽩⽯、黄宾虹⼀起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四⼤家”。

在20世纪中国⽂化与社会⼤变⾰的时代,他从中国画体系内部发现问题,从中西绘画两⼤体系的对⽐中把握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脉络,⾼屋建瓴地提出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主张,真正从学术上捍卫丁民族⽂化,并以其杰出的实践极⼤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对中国现代画坛和中国画未来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潘天寿先⽣课徒稿[⼀]》潘天寿纪念馆编《潘天寿先⽣课徒稿 [⼆] 》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墨笔花图 1931年⾊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以济⽤⾊之难。

——《听天阁画谈随笔》⼋哥图年代不详中国画向来重⽓韵、重意境、重格调,同中国的诗⼀样,靠的是胸襟、学问、修养。

潘天寿

潘天寿

潘天寿出生在浙江宁海县北乡一个山青水秀的村子--冠庄。

父亲被人尊为"达品公",母亲周氏聪敏贤达。

潘家薄有祖产,因世道不顺,家境渐趋困顿。

自童年起,潘天寿就要帮家里砍柴放牛。

冠庄西山有一座雷婆头峰,是他与同伴常去樵牧与戏耍的地方。

潘天寿晚年自号"雷婆头峰寿者",其中寄寓了他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2007-12-13 01:33∙回复∙∙艺清轩主∙11位粉丝∙2楼艺术的曙光1903年,潘天寿入村中私塾,渐露绘画天赋。

一俟上课,他就拿出纸片描画一些山水花草,后来又描摹《三国演义》、《水浒》中的绣像,分送给小伙伴,连乡里祠堂墙壁门窗上的彩绘人物、山水、花鸟,都一一记在心上,加以摹仿。

元宵灯会和清明时节的灯笼、风筝、纸幡更是他施展身手的好地方。

虽然旧式私塾历来反对描描画画这类匠人的技艺,但是潘天寿对此却不能轻弃,而且兴趣日益浓厚。

1910年春天,潘天寿进入县城的正学小学读书,开始接受西式学校教育。

学校所设的课程中有图画课,自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展他的兴趣爱好了。

他经常光顾纸店,买些便宜的土纸,同时也翻翻在那里出售的字帖和画谱。

"扫叶山房"石印的墨底白字的字帖十分让他动心,他买了《瘗鹤铭》和《玄秘塔》,朝夕临摹,爱不释手。

后来他从一位教师那里得知有一本叫《芥子园画传》的书,是学画之津梁,于是省吃俭用凑足了钱购得一套。

《芥子园画传》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让他懂得了中国画原来有如此复杂的技法,繁多的分科和玄奥的画理,画画原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除了临摹《芥子园画传》,他还有机会在二姑父家看到唐寅、仇英、郑板桥等人的画,体会到了《芥子园画传》中所没有的笔墨气韵。

他在县城严晓江老先生那里目睹他挥毫作画的情形,特别是看到老先生以手指蘸墨作画,更使他着迷,他觉得这种作画的方式很符合他的性格。

小学五年一晃而过,艺术的曙光刚刚显露,此时的潘天寿眺望着更灿烂的远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通、透、空”的立体空间架构 1.底层架空
这在从美校院园的内校部园环建境设来中讲,,高 既墙强、化深了院整、体窄的巷纵的深表感现,使 又江产南生建了筑多的变意的境院让落人式一眼 格就局能,体空会间到有。开正有是合因,为建 视筑线师有领收悟有了放当,地强建调筑了文化 通的透背空景的和感习觉俗。,建筑表现 必然得这样,而且在狭小 的地方,就必须这样。如 果场地开阔的话,也许表 现方式就不一样了。
后现代建筑在杭州
——建筑师李承德在杭城的建筑创作调研
关键词:现代 传统 空间 材料 构造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启发和推动了后现代主义运动。 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与现有环境融合。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传统牌坊
美院正门
牌坊,又名牌楼,由棂星门演变而来,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 是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建筑物。景观性 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在美院入口前的门式构 架,其牌坊意象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符号的抽象:2.飘檐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屋面形制:屋檐出挑深远的格栅,上覆盖玻璃顶。这里我们 仿佛看到了传统大屋顶下深深的挑檐。
新馆背面的墙壁,因自然氧化及 局部破损,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 面,岁月的痕迹在这里展现。
建筑元素:马头墙
1
潘天寿纪念馆
墙体顶部线脚借鉴了传统的马头墙的形 式,但没有照搬原样,而是做了相应的 变通,使之与整体造型相协调。
建筑元素:剁斧石
1
潘天寿纪念馆
柱体采用白色剁斧石垒砌 而成:一为物理承重,二 为增加建筑的厚重感与永 恒性。
传统符号的抽象:8.飞廊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传统建筑在楼阁稠密之处,于楼阁之间往 往飞架一廊,既省却楼阁之间的上下麻烦, 又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美院中亦以飞廊联系于各楼之间,整个 建筑顿时显得轻盈很多。
传统符号的抽象:9.廊街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廊街是沿街建筑增建出来的部分。在江南水乡,因为有遮蔽 的功能,所以给商家提供了交易的便利。
该建筑不仅在美术馆界具有很好 的口碑,在建筑界同样得到了高 度肯定。
1981年 潘馆设立
1985年 开始设计
1988年 开始施工
1991年 潘馆落成
场所空间营造:
以故居为中心,整合环 境。新楼位于故居楼东 侧,使故居楼在南、北、 西三个方向在南山路上 北 都有完整的观檐视线。
观檐视线
1
潘天寿纪念馆
不可否认那些传统的、古老的,在以往的历史年代曾经十分流行 的符号已经失去其生长的土壤,若要复活他们,弘扬传统文化, 就必须将它们与现代的文化符号,在现代的技术与材料上,进行 “嫁接”。在美院的建筑群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由建筑师成功嫁 接的传统符号,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传统符号的抽象:1.牌坊
社会在进步,现代主义的思想精神也在进步。
建筑师李承德
1953年李承德出生于杭州,在西子湖畔度过了青春时光。作为当代中国 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外孙,自小生活在美院校园内,深受大师们的艺术熏陶。 1970年高中毕业的李承德被下放到杭州萧山的建筑公司当建筑工人,这 一干就是三年 1973年被调到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正式今入建筑 创作工作 1982年调到北京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 可以说,李承德一开始走的遍是在实践中摸索感悟的自学道路。
建筑元素:材料组合
1
潘天寿纪念馆
砖块、石材、钢材、玻璃
砖块、石头、玻璃、水体形成了一刚一 柔的画面,既凸显了江南园林特有的景 观,又增加了建筑的纵深感和建筑的现 代诗性。
潘天寿纪念馆的成功不仅在于是自身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已上升为成功的经验.
今日中国美院南山校区建筑群的建筑形式和 设计手法正是潘馆的延续和生发。
传统符号的抽象:4.格栅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传统建筑的格栅,起到遮光, 减少眩光,柔光养目的作用, 而且格栅形式多种多样,美 观大方。
根据不同建筑设置各种形式的遮光格栅,来表达 建筑实与虚空间的转型、限定和视觉联系。格栅 设置部位低的,成为藤本植物攀援的绿廊,渗透 到校园景园之中。
传统符号的抽象:5.坡顶
其主要目的是柔化入室光效改善光环境和遮风挡雨。其相 对稳定的光环境,对于艺术画室特别重要。相对江南多雨, 温度变化大的气候环境而需要通透开放,也有较好的适应 性。
传统符号的抽象:3.女儿墙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女儿墙采用铝檐顶,是表达屋顶收头形式 的淡化处理手法。从中不难发现江南马头 墙的韵味。从实际效用考虑,可以使材料 耐久不变色不易污染,而且从根本上杜绝 砖砌体顶部易渗水的问题。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这里的坡顶并非传统的大屋顶,而是用不同尺度、倾斜角度、材料、肌 理对坡顶造型进行变异重组,可以是单坡、双坡、老虎窗等
传统的大屋顶
传统符号的抽象:6.吊灯Leabharlann 2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在美院中我们看到以深色铝材为骨架而神似传统宫灯式的壁灯
传统符号的抽象:7.槛窗
三段式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主顶题层建为筑栏基槛本钩窗型形采式用,槛强窗化形了式建,筑凹立凸面窗水格平刻展画开出的线形条态醇, 厚是的对古三风分特法点层。 间分段处理方式的再次重复提炼。
总结
通观全篇,我们调研了建筑师李承德在杭州的三个项目,潘天寿纪念馆、美 院南山校区、杭州胜利小学,对这些年来这一位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 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李承德的实用理性精神在他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们在国内的建筑师中挑选了王澍来进行横向对比,各有各的优劣,不论对 错。实验是必要的,可以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新楼
南 故居楼
入口
场所空间营造:
故居楼居中,新馆居边, 共同围合出一片前庭空 间。

新馆与故居之间形成

内院,体现“前庭后
院”的中国传统。
1
潘天寿纪念馆
南 庭
入口
1
潘天寿纪念馆
建筑元素:清水砖墙
新馆墙面由清水青砖砌筑而成, 强化了这种类似中国水墨画的色 调,与故居楼的墙面色彩保持一 致。从而突出了故居楼的中心地 位,实现了新馆建筑作为其背景 的设计初衷。
李承德建筑师对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设 计潘天寿纪念馆时已经有了自己初步成功的解答。
1
潘天寿纪念馆
设计三年,施工三年,可见设计之精
潘天寿纪念馆是公认的纪念性美 术馆中的佼佼者。不仅因为它是 潘天寿艺术收藏和研究的重镇, 同时其建筑也可以说为其他同类 型馆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研究的 典型。
清水砖墙显示了一种文化的姿 态,它已经作为一种传统符号 被建筑师所运用。
外露梁枋为剁斧石,建筑基座 墙裙为浅白色剁斧花岗岩石, 立柱为斧劈自然面配剁斧角石 的形式,以表现建筑粗放自然 之感,同时也给施工以较大的 宽容度。
钢材的坚韧、硬朗,玻璃的 通透、细腻,二者的合理搭 配,再加上对黑白灰三色的 组合,让人感觉到新颖,给 人以创新之感。
我理解的…
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于世界大战时期,它的中心目标是积极改革建筑工业的组织 形式和城市开发的控制模式,倡导的是一种普遍性和普世文明,这是由当时的 社会背景所决定的。
不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新现代主义、极少主义、解构主义、地域主义等等各 种流派,都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的成果,它们都是以现代主义为基础的, 是现代主义的多元化发展。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校园的更新改造虽处于形式的需要,但在改造 出路的探讨上并非仅为主观想象与意愿,乃是” 经验合理性“的结果。
1999年6月完成整改规划 并开始进行工程设计
2000年5月动工
2003年10月竣工
核心建筑 两条轴线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依托核心与轴线的布局序列
美院主入口是美院建筑群的核心建 筑。核心建筑的中央为文化纪念广 场,是一个有纵深方向系列变化的 开敞通透的纪念性空间,作为美院 展美示院过校去园、整开体拓规未划来以、两传条承垂文直化相历交 史的感中、心弘轴扬线治统学贯精全神局的:空一间条载是体贯。穿 核心建筑中轴文化几年广场的轴线, 随广场平面平台升高,显示出广场 通的过纪立念体性化气组氛织;的另构一成条形是式南,北地向面纵 及贯空校中园的绿通化廊广,场广与场运从动这场里的延轴伸线开, 去通,达联的系视校线园走各廊部暗分示建着筑一。种蓬勃盎 然的生机。。
横向轴线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随着轴线的深入,空间序列依次展开 井然有序,高低起伏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竖向轴线
绿色广场
操场
位于核心建筑的两侧,因 此与横向轴线不同,横向 轴线具有东方传统轴线的 伦理意义,而竖向轴线则 具有西方传统轴线的几何 意义。
核心建筑 其余建筑贴边布置 中间留出大场地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美院建筑群沿南山路设置了骑楼,一则是出于对规划要求的 把握,以降低容积率;二则复原了传统廊街的意象,增加了 街道的空间层次与趣味。
传统符号的抽象:10.窄巷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古民居窄巷
两侧高达的墙壁,光线 从窄窄的开口洒下来。
美院内部空间
传统符号的抽象:11.拱桥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相对于传统的拱桥,美院里的这座拱桥几何形更强,没有 多余的装饰,更纯粹。
各系教学楼底层架空,引入穿插 水系,派生出明暗交替,景色各 异的小院。
立体交通:连廊、天桥、平 台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