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doc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桔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到达高潮,青年男女那么进展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2.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开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白族〕◇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展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苗族〕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1.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这天,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5. 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
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
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
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
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
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与俗的一览表:
节日名称:除夕
时间:腊月三十
说明:腊月的最后一天
主要俗/象征意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除旧迎新。
节日名称:春节
时间:正月初一
说明:主要俗/象征意义有关诗文XXX,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XXX《本命年的回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XXX《青玉案.元夕》)
除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还有新年祭祖、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俗。
节日名称:元宵节
时间:正月十五
说明: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节日名称: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五日
说明:踏青、扫墓祭祖。
节日名称: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说明:吃粽子、赛龙舟(纪念XXX);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
节日名称: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说明:又称“乞巧”,中国的“情人节”,穿针乞巧(向
XXX乞求智慧和巧与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相关。
节日名称: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说明:又称“团圆节”,与“XXX奔月”神话相关,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节日名称: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说明:现在被定为“敬老节”,登高、赏菊。
节日名称:腊八节
时间:腊月初八
说明: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众神(祈求XXX)。
节日名称:灶节
时间:腊月二十三
说明:又称“腊日”、“小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被人们确定并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给同学们介绍如下:除夕(农历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习俗有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现在给大家重点介绍几个节日的由来及习俗:除夕:农历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叫“年”的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把“年”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2.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白族)◇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苗族)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元旦(春节)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
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
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
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
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
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
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
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
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
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
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
《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
”又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
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
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
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
各进一鸡子。
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传统习俗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传统习俗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国家,其中节日和习俗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代表了古代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节日和传统习俗。
一、春节 - 华夏年之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农历年的开始。
古代人们过春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其中包括贴春联、舞狮、放鞭炮、守岁等等。
贴春联是把用红色纸张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贴在门上,用以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喜庆。
舞狮则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代表着辟邪祈福的意义。
放鞭炮的习俗认为能够驱除邪恶和迎来新的一年的好运。
而守岁则是指在除夕夜守夜,以期迎接新年一整年的好运。
二、清明节 - 悼念祖先的传统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孝道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代人们在清明节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龙舟赛和踏青的活动。
龙舟赛是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比赛,意在祈求平安和丰收。
踏青则是指在春天里户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和欢度时光。
三、端午节 - 英勇的屈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他在战乱之际投江自尽,以表达对自己国家的痛惜和忠诚。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等。
赛龙舟是纪念人们下江救屈原的行为,吃粽子则是纪念人们投江救屈原时下河撒粽子以防屈原被鱼吃掉。
挂艾草则是用艾草为自己驱邪和辟疫病。
四、中秋节 - 月亮的故事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传说中的嫦娥奔月而设立的节日。
嫦娥奔月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在中秋节当晚,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敲秋千。
赏月指的是观赏当晚的明亮圆月,寓意团圆和祝福。
吃月饼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习俗,有着丰富的口味和各种传统的图案。
敲秋千则是一种传统的游戏,以庆祝丰收和祈福。
五、重阳节 - 敬老的节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它的日期是农历九月初九。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05
重阳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祭和祭祀大火星的仪式。 九九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多重的文化意义。
习俗与活动
鸡蛋:清明节煮鸡蛋 吃,寓意把疾病和灾 难“煮”走。
馓子:清明节期间的 传统小吃,用面粉炸 制而成,香脆可口。
文化意义
纪念祖先: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传承文化: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
促进家庭团结:清明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祭祀祖先、扫墓等活动增强了家 庭凝聚力和亲情。
XXX
中国传统节庆 与习俗一览表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春 节 02 清 明 节 03 端 午 节 04 中 秋 节 05 重 阳 节
01
春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春节起源于上 古时代的岁首 祈年祭祀,是 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起源蕴 含着丰厚的历 史文化内涵, 承载着人们对 新一年的祈愿
弘扬孝道:清明节强调孝道和尊老爱幼的美德,通过祭祀活动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
03
端午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起源: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 神
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文化意义: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驱邪避疫、祈 求安康的寓意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中国传统节庆与俗一览表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简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1月或2月庆祝。
人们举行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包饺子等。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传统上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简介: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被称为“月圆节”。
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花灯、赏中秋卷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并且佩戴茱萸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简介: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前后- 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称为扫墓节。
人们会扫墓、祭拜先人、踏青等。
端阳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简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人们会以浪漫的方式庆祝,如放天灯、写信传情、赏星等。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简介: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
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简介: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拜年、赏红包、贴春联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赏秋景,佩戴茱萸叶。
元旦节- 时间:公历1月1日- 简介: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西方的新年。
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跨年晚会等。
教师节- 时间:公历9月10日- 简介:教师节是用来纪念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的国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和风俗表: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庆祝活动包括贴窗花、挂灯笼、吃饺子、放烟花等。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通常在农历二月底或三月初。
人们会在这个节日前后去祭拜祖先和扫墓。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中秋节:也叫月饼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人们会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性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如元宵节、冬至节、腊八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 1 -。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1、腊八节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来可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2、祭灶节(大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跟着《忙年》童谣的下一句,我们就来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节的日子。
祭灶节由来已久,晚在夏朝,灶君(灶王爷)就已经变成了民间推崇的一位大神。
据说每年至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必须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家访,禀报人间的世间不为,玉皇大帝以此做为对人们奖惩灾祸的依据。
所以啊,人们必须在这天好好地西凯努瓦县家中的灶王爷——给他喝美味的饺子,除此之外,送给灶王爷煎炒饴糖和面做的糖瓜儿,使他喝了以后粘粘糊糊地张不永记,就可以直观地跟玉皇大帝说道“不好”。
3、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冬日进令狐冲。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就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
传统名称分别存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春节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保佑丰年为主要内容,具有浓烈的各民族特色。
4、元宵节“见到说道马家滴粉不好,试灯风里买元宵。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作“上元节”,即为上元佳节,意义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活动为元宵、猜灯谜、耍龙灯等,喝美食元宵、汤圆。
5、清明节“南北山头多墓田,冬至凭吊各纷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扫墓祭祖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
6、端午节“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端午节便存有赛龙舟、端午甲壳类粽、摆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7、七夕节“七夕今宵看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
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的国家。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的庆祝活动持续十五天,这一时期被称为“春节长假”。
人们会贴春联、贴对联、剪纸,并在家里摆放福字等红色装饰品。
此外,春节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舞蹈、赏花灯等传统习俗。
除夕夜,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年饭,而焰火照亮了整个夜空,预示着新年的来临。
二、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家庭团聚的晚宴,一同赏月。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猜灯谜。
人们会在彩灯下猜谜语,增添了节日的趣味。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逝世而设立的。
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划龙舟、吃粽子,并以纪念屈原。
饮食上特别提到的当属粽子,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象征着避邪辟邪。
四、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追思先人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祭扫亲人的坟墓,并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叫做“踏青”,人们会在这一天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农历的第15天,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灯笼节庆典来庆祝这个节日。
此外,人们还会吃汤圆,这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食品。
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六、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一般在农历的九月九日庆祝。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人们祈求安全长寿的节日。
人们会上山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以及吃重阳糕等。
为老人登高的习俗成为这个节日的独特象征。
以上所述的传统节日与文化习俗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鉴定。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集锦
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的习俗。
3.二月二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4.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清明节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汉朝。
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
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
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节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
中秋之夜,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得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得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与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就是大理白族最盛大得传统节日,也就是云南省与全国少有得规模最大得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得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得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与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3。
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得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与白族得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得大火把,各家得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得火把,绕住房与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得歌声得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得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与比赛。
4.踩花山苗族盛大得传统佳节,一般就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得苗族人民身着鲜艳得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得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得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与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
目脑纵歌节就是景颇族盛大得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得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得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得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2.三月街是XX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XX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白族)◇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苗族)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灶节
腊月二十三
又称“小年”
祭灶(祈求家庭平安幸福)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民间对联)
说明:“传统节日”是指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习俗的中国节日,不要与“洋节”(如圣诞节)和历史较短的纪念性节日(如青年节)相混淆。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节日名称
时间
说明
主要习俗/象征意义
有关诗文
除夕
腊月三十
腊月的最后一天
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除旧迎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元日》)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春节
正月初一
又称“元日”、“新春”
元宵节
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的“灯节”
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疾《青玉案.元夕》)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
传统节日中唯一按公历的节日
踏青、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又称“团圆节”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关。
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王建《十五夜望月》
苏轼《水调歌头》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现在被定为“敬老节”
登高、赏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腊八节
腊月初八
又称“腊日”
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众神(祈求谷丰登)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习俗.doc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习俗编辑:指导:日期:中国七大传统节日习俗1.节日名称我们先让孩子整体朗读课文,并在读完课文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讲述了我国的哪几个传统节日?孩子们都能画出7个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按照什么顺序却不好把握,我们的语文课代表回答说“按一年的顺序”,他回答的是时间长度,在描写节日的时候,按照日期的先后进行介绍,这叫做时间顺序。
2.节日习俗接着让孩子们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来不同的节日各有哪些活动形式,也就是那些节日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书上给我们提供的春节习俗是贴窗花、放鞭炮,我们还知道的春节习俗有贴春联,包饺子,收红包,走亲访友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除了看花灯的,我们还有吃元宵、猜灯谜这样的习俗。
“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比喻句,写的是人就像海上的潮水一般涌现出来,形容人非常多,热闹非凡。
春节和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在读的时候要读出春节和元宵节欢乐热闹的气氛。
(3)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的清明节气那天,一般在公历的4月初。
活动习俗是扫墓,缅怀先烈,也就是“祭扫”。
在读清明节的时候,语气应该是低沉的。
(4)端午节: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孩子们在说端午节的习俗的时候,会说成“粽香艾香”,这样表述是不准确的。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如果能够在课前或者是课后让孩子看一看端午节的由来,也就会理解吃粽子的习俗,而不会说错了。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些地方会喝雄黄酒,在门上挂菖蒲。
(5)七夕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叫乞巧节。
这一天,相传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而民间的很多女子呢,会进行一些乞巧活动。
所谓乞巧,就是很多女孩子祈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让孩子们看一看或听一听牛郎织女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日名称时间除夕腊月三十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腊月初八灶节腊月二十三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说明主要习俗 / 象征意义有关诗文
腊月的最后一天
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又称“元日”、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王安石《元旧迎新
“新春”日》)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赏花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的“灯节”猜灯谜、舞狮子等。
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传统节日中唯一
踏青、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按公历的节日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喝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
又称“端阳节”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沙. 端午》
毒消灾)沈崇文《端午日》
又称“乞巧”,
中国的“情人
穿针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节”,与神话传
艺,求赐美满姻缘)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七夕》)
说《牛郎织女》
相关。
又称“团圆节”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与“嫦娥奔月”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苏轼《水调歌头》
的神话相关。
现在被定为“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
登高、赏菊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老节”
东兄弟》)
又称“腊日”
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祭祀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众神(祈求谷丰登)
又称“小年”祭灶(祈求家庭平安幸福)上天言好事 , 回宫降吉祥(民间对联)
说明:“传统节日”是指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习俗的中国节日,不要与“洋节”(如圣诞节)和历史较短的纪念性节日(如青年节)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