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年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个人内涵
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推进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当前的教育是粗放的,离教育的理想状态有很大的距离,现在我们进一步研讨学校内涵式发展这个问题十分必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解
内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教育的发展水平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包括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结构转换、速度加快、条件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高、民主、开放、稳定、公平程度提高等等。那么,在这些指标中哪些可称之为“内涵式发展”呢?或者说,在构成学校教育进步的指标中,哪些属于“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呢?质量和效益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是人们界定学校教育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数量与质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不同层面,以人的发展为例,数量的增长主要指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总量的变化;而质量则是指人的身心、品格、能力等机能的变化。就学校教育而言,数量是指学校可计量的教育资源;质量是指教育工作有效的程度。从学校教育活动的过程看,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多少表现为数量,而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制度、决策、管理、校园文化,以及目标达成度和工作满意度等则表现质量。从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看,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课时的多少等表现为数量,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教育方法的合理度,教学力,科研力,时效等则表现为质量。从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果看,学生的巩固率、毕业率、就业率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数量,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综合素质、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则表现为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教育的过程、内容和结果,质量与效益都是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质量和效益又怎么体现出来呢?质量和效益最终都集中表现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水平。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构成学校教育的要素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设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他们既是教育活动总体中的主要部分或者中心部分,也是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有能动性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人是决定教育成效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
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教育设施是教育活动所需的物质资源,是物的要素。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设施的改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但它们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起决定的作用,也不是学校教育水平或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志。
二、如何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1、规范学生管理,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管理是提高质量的保证,规范管理,从基础做起,从常规入手。经济的转型升级对技能工人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提出了新需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在重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知识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
我校开展的职业素养教育,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再以开个主题班会、上几节德育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出张试卷考一考来代替职业素养教育。不再以试卷上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指标。学校的评价机制与企业接轨,即引进企业的评价机制,实现课堂与车间对接、学生与职工对接;把职业道德作为学生品德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表现与学生的评先评优、毕业、推荐就业等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扎实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观念,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好公民。我们在抓好技能教学的同时,把责任意识教育、诚信教育、团结合作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尤其是抓责任心教育。因为责任心是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要素。另外,还进行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既让学生获得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更让学生获得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人的发展。一个具有深厚内涵的学校必然有名牌专业的支撑,同样,名牌专业的打造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努力。学校应建立一系列有利于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的激励机制,让中青年教师有动力、有激情投入到工作中来。在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培训。一方面请进来,邀请校外专家讲学,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外聘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从企业中聘请一些懂理论、会操作、善表达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奖励在产学研活动中取得成果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走出去,即走出国门、走入高校、走进企业。鼓励教师外出学历进修,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2)、练底功。大力开展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精品课活动,围绕课堂举行了“有效教学”等专题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推动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3)、搞科研。注重教科研工作,不断努力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深入理性化发展,增强教科研学习,浓郁教科研氛围,走科研立校、兴校、强校之路。侧重抓好教研组、课程组和课题
组三支科研队伍的建设,深入规范化发展,学校不断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办好校刊校报。通过狠抓教科研工作,教科研质量不断提升,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3、促名师。通过评聘,产生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带动其他专业教师。通过经验交流、成果分享、技术探讨、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将名师的影响不断扩大。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动力源泉,名师的产生,无疑是学校的一块招牌,他的存在能够使学校光芒四射,影响深远。如我校费伯平,她是全国职业院校优秀教练员,她辅导的学生曾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两金两银。费伯平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和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是我校教师学习的楷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批教师的成长。
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
现如今,各职业学校在设备设施上均大力投入,但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导致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如果学校紧追新技术、新设备,那将会耗费无穷的财力,而资金短缺从来就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使用过时的设备技术进行教学,则导致学生学不能以致用,这将弱化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因此,职业学校要与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课程结构调整、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等方面要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专业教师进修基地。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发给他们聘书,请他们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制度、签订协议,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学生经过校外实习基地的训练,能够走出校园即进企业实现零距离就业,达到家庭、企业、学校都满意,从而提大大升了职业学校的内涵和吸引力。
4、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专业设置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而职校在专业设置上无法及时跟进,明显滞后于市场,只能“随风而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和特色性,难以与新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对接,缺乏竞争优势。因此,职业学校要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用人单位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岗位需求和岗位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招生和就业导向政策,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抓好两个重点:一是新兴专业的创设,二是传统专业的改造升级。面对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增加课程模块,丰富专业建设内涵,满足转型升级后的岗位需求。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就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提高质量重于扩大规模;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在形成特色和培育品牌中使学校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我们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新的历史阶段,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学校,只有不断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王洪珍
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