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内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2《内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第2节《内能》。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引导学生从内能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影响因素,如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因素:物体的温度和质量。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而夏天则感觉很热?2. 两个质量相同的水球,一个放在热水里,一个放在冷水中,为什么放在热水里的水球内能较大?答案:1.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感觉很冷,是因为外界温度低,人体内能减少,感觉冷;夏天则感觉很热,是因为外界温度高,人体内能增加,感觉热。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优秀7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优秀7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优秀7篇)篇一:高二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教学准备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一、内能通过前面学习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

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二、物体内能的改变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

(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

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物理内能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

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对内能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答案。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能够认真记录数据,尊重实验事实。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严谨求实,遵循逻辑推理,避免主观臆断。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2.学生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情感升华:教师强调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能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知道内能是物体分子间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内能的变化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内能的影响因素,能进行简单的内能计算。
1.完成课本第十三章第2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关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要求运用控制变量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取暖等,分析其属于哪种热传递方式,并简要说明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内能的本质,并将内能的概念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物体现象相结合。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的物理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1.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块、木块、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对内能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内能”一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3. 演示实验:热水和冷水混合,观察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4. 讲解做功改变内能的例子:摩擦生热、压缩气体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的一种能量。

3. 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实际应用,如保暖衣物、热水器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等。

2. 教师强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利用内能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此外,对于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讲解和巩固。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教学内容:内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内能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热量变化和内能的概念,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内能的增加导致的。

二、讲解: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总和,是物体的热运动和势能之和。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体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内能的大小。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内能的大小。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应用性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内能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内能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内能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的1、知道分子无规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二)教具烧杯,墨汁等、(三)教学过程1、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2、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3、进行新课(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4)内能和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枣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4、小结(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四)说明物体的内能较之物体的机械能更为抽象,不能用“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的内能,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但也容易造成与机械能的混淆,讲课中要强调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的势能”,突出内能是跟热运动有关的能量、2、内能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传热和传热方式。

2. 让学生能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内能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区分内能和传热的概念。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课件:包括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展示
3. 实验仪器:热容计、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二、授课(20分钟)
1. 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与传热的区别。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步骤,并引入内能定律。

三、实验(15分钟)
通过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变化,验证内能的存在及其计算方法。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和生动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9.4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2.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物理过程。

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就改变内能的效果来说虽然是等效的,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理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时里等效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教具: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

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一.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提问学生:宏观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标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温度和体积决定的。

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

课堂讨论题: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l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l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内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内能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培养其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则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

教材需准备初中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等;实验器材则需准备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杯等,用于演示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变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快速摩擦双手后感觉到的热量,然后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对内能这一概念产生好奇。

二、知识讲解1. 概念介绍接着,教师需要详细介绍内能的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能的定义、性质以及与其他物理量(如热量、温度等)的关系。

讲解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实例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装满热水的杯子,通过观察水的温度和热量变化,来理解内能的变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如摩擦生热、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三、实验操作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进行摩擦生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物理内能教学教案

物理内能教学教案

物理内能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理解物理内能的概念和应用;b.掌握计算物理内能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a.积极参与讨论,锻炼思维能力;b.运用物理公式进行问题求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10分钟)1.热身:回顾热量传递的形式,提问学生热传递的途径有哪些?2.激发学生兴趣: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茶水在保温杯中保温,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茶水能够保温。

二、呈现(20分钟)2.特点与表现形式:讲解内能的特点,包括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表现形式,如热能、化学能等。

3. 物理内能的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物理内能,通过公式 Q= mcΔT 进行物理内能计算的实例分析。

三、深入探究(30分钟)1.实例探究:给学生一个物理内能计算的实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求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热容量,计算物体的内能变化,加深学生对物理内能计算方法的掌握。

3.拓展学习:提供一些拓展资料,如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内能守恒定律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内能的相关知识。

四、交流讨论(20分钟)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对物理内能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总结发言:鼓励学生主动发言,总结讨论的要点,进一步强化对物理内能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0分钟)1.完成预习作业: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扩展学习做准备。

2.独立思考:提出一个与物理内能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解答,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总结(5分钟)1.总结回顾: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回顾。

2.鼓励表扬:对本堂课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七、拓展延伸(根据教学进度决定时间)1.学科整合:结合化学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与化学反应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物质转化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提高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 难点:内能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内能。

2. 采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内能的实例,如烧水、做饭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什么是内能?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 探究内能的概念(1)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4. 应用内能知识分析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提高物体的内能?如何降低物体的内能?(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保暖、散热等。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

(2)学生举例说明内能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内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生掌握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学生具备节约能源的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内能。

通过控制变量法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的关系。

最后,运用内能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内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三、教学难点:
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热量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根50 cm 的细铁丝、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
向学生展示三幅人类“热”充满渴望的图片: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3.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一、认识内能:
(一)、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1)什么是分子?
(2)分子的大小:直径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做好三个实验。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做好两个实验。

(二)、内能:
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物体宏观运动而具有的能是机械能。

微观世界的分子虽小,同样具有质量,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同样具有动能,而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使得它们具有势能。

2.给出内能的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①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倾听教师讲解新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想一想,冰山有内能吗?
②因为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冰山也不例外。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念。

2、做功:演示实验主要是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3.两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本质。

引导学生总结:热传递是能量转移;做功的本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七、反馈练习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练习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水蒸气——成小液滴。

对瓶塞——,这是因为,水蒸气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升高”或“降低”),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白雾未消失。

2.在下列的选项中,通过做功实现物体内能改变的是()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3.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认为,在美国东海岸出现的“天空火球”现象是由于小行星进入了地球大气层。

请同学们尝试解释这个罕见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