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印太”,各自表述
15种常见的印章体式,你刻过哪几种?
15种常见的印章体式,你刻过哪几种?印章的体式类别较多,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下面就常见的15种类别作一简要介绍,在学习创作时可作为参考和拟仿典范。
(一)姓名印姓名印,顾名思义,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
它是取信之物,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书画艺术家。
因为姓名印在他们的作品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一幅作品可以无款但不能少印,无印则不能称为完整作品。
古今姓名印有以下几类:1.姓名印。
姓名后面加“印”、“之印”、“印章”、“印信”,或加“章”、“之章”等。
2.名印。
名后加“印”、“之印”、“私印”,或加“章”、“印章”等。
3.姓氏印。
姓后加“氏”,也有姓前同时加地名的,如“金陵某氏”、“燕京某氏”等。
古代传世的姓名印中还有姓加图像、肖形等形式。
书画家用印比较讲究,一般在作品上根据画面需要钤盖多方姓名印,姓与名刻成对章,一朱一白。
在名章后面加“书印”、“画印”、“书画印”等(见图5—3)。
展开剩余88%(二)字号印字号是古代文人的癖好,除了有一个正式姓名外,还要给自己起几个字、号或多个别号,以示风雅。
字号印起源于唐,从宋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字,即表字。
字印,旧名表德印。
字一般只起两字,刻成印章,后面不能加“印”、“之印”,以此与姓名印区别(见图5—4)。
号印是以号或别号入印(见图5—5),如苏轼有“东坡居士”印,赵孟頫有“松雪道人”印,朱耷有“八大山人”印等。
(三)斋馆印斋馆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种形式,书画家常用它与姓名、字号印相配盖于书画作品上。
目前见到最早的斋馆印,有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称为斋馆印之鼻祖。
到了明清,斋馆印在文人艺术家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
斋馆印有人备不同名称的数方,但不一定有其室,大多数斋馆只是在印上。
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就曾说过:“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
”斋馆的名称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起,如某某斋、馆、轩、楼、阁、室、屋、堂、庐等(见图5—6)。
(四)鉴藏印鉴赏收藏印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最完整的印章边款介绍
最完整的印章边款介绍边款是落在印面以外的款识。
内容多是署篆刻者姓名、别名、别号、年龄、刻制日期(多用干支纪年)、地点,或注明为谁刻制、与印主的关系、师法来源、印文出处、刻印意图等,也有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和感想,或附刻诗文,配以图案的。
印章边款的使用,是从古代青铜器上的款识借鉴而来的。
青铜器物上的款识,也叫“钟鼎文”。
凹下的字,即阴文,称为“款”,凸出来的字,即阳文,称为“识”。
古代印章上多无边款,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印章质地都是铜的、玉的,过于坚硬,不易凿刻的缘故。
再说那时的印章都是专业工人制作的,也没有必要刻边款。
但在隋代官印的印背上,已有凿刻的年号款出现。
宋代官印,印背上也大都刻有年款和铸造机关,私印铭款也很精美。
边款的盛行,是在人们广泛使用石料制印以后。
元代以后,用石料制印,给文人篆刻带来了方便,他们开始自己篆写印文,自己动手刻制印章。
这时的印章,已不仅是自己用,还可以当成礼物,馈赠友朋。
印章成了文人相互交往的媒介,这就需要在刻制的印章上落款。
在印章艺术光耀文坛的明清两代,边款已成为印章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枚印章中,边款和印面的关系,如同字画中的题款一样不可缺少。
没有边款的印章,就好像一幅字或一幅画上没有作者落款一样,不能算作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更多资讯关注:篆刻微刻。
边款的出现,为印章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
除边款的字体、刀法、技法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以外,从明清以来传世的名家篆刻作品来看,边款为我们提供了鉴定这些作品的实物依据,也为研究篆刻者的生平、志趣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更多资讯关注:篆刻微刻。
有些篆刻家,本互不相识,但是边款却能把他们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可切磋技艺。
如吴熙载和赵之谦二人都是清末著名篆刻家,他们互相敬佩却从未见过面。
赵之谦在一枚印章的边款中推崇吴熙载道:“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
”事隔数年之后,吴熙载才在赵之谦的印谱中看到了这一段边款,便热情地刻制了“二金蝶堂”、“赵之谦”二方印章转赠给赵之谦。
子平命学真机
《子平命学真机》(节选)(2014-03-04 08:23:40)《子平命学真机》(节选)李铭城许羽贤合著烟台:卫茂栋编辑整理1 阎王注定三更死本单元乃专论[寿元有阻]之学理看法。
(一)劫伤日官戊庚己甲寅申丑子大运:辛酉壬戍癸亥甲子乙丑丙寅此造年月地支寅申一冲,衰木不敌旺金,月上透庚坐禄,虽有月时申子会水之泄,得年上戊土生庚制壬,然其力较小耳,故取庚金伤官为格,有壬水正财泄气,以戊土劫财制壬生庚为用神,惜原局有时上甲木正官克戊土之缺点,幸其甲木引至月时为败绝之地,且有寅申之冲,甲木根伤也,用神虽弱,忌神不猖。
大运行丙寅,丙火克庚,甲木得禄在寅,原局戊土逢克,无力化火,救应不及,又庚至寅为绝地,寅申一冲,庚金根拔,格用尽去而亡(此造虽为伤官格,但用神在戊土劫财,壬甲财官皆为忌神。
)(二)杀官日伤癸壬丁戊未戍未申大运:辛酉庚申己未戊午丁巳此造年月地支未戍相刑,刑出戊己,土力加倍,年上透癸坐贼,月上壬水逢戊,然戊虽透而得申庚之泄,故格取己土食神,局有戊土伤官之混,以申中庚金泄戊为用神,惜庚有壬水出干泄气之弊,此为原命基因之缺点。
大运行丁巳,运干丁合原局之壬,壬水忌神被合留,运支巳合原局之申,申中庚金遭合去,混格之戊不得克泄,此不该合留的合留,不该合去的合去,导致戊己混杂,阴阳交战无解,虽己土临巳乃格之旺地,亦无所用也。
前述二造阻寿主因,一为格用尽去,一为阴阳混杂交战无救,乃命也。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夭?气浊神枯了。
”又云:“何知其人凶?忌神辗转攻。
”何谓气浊?气浊就是原局八字阴阳混杂,无去留之神,而导致阴阳同旺交战,或原局虽有去留(救应)之神,大运流年遭合去去留之神,或去留之神行死绝休囚之方。
因阴阳二气,阳有阳党,阴有阴党,各行各的轨道,阳死阴生,阴死阳继,阳各自为阳,阴各自为阴,最忌阴阳在原局同旺,势力平行,则必起战斗之患,谓之阴阳征战,必遭凶险。
另外阴阳五行同入绝地,谓之阴阳俱绝,亦属凶险,如火土行北方水运,金行东方木运,水行南方火运,木行西方金运等。
印章的基本构成
印章的基本构成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
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
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
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
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
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
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
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
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
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
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
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
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
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
多面印即类推。
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
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
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
“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
字印亦称表字印。
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是苏轼为好友兼表兄文与可《筼筜谷偃竹》画卷所写的一篇题画记。
提出了“胸有成竹”的文学批评观点。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
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
文章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的优秀散文。
胸有成竹的出处为此文章,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苏轼与画竹名家文与可同为“湖州画派”的代表人物。
“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就是苏轼称赞文与可的话,说文与可在画竹子之前,在内心已有画好的竹子了。
【写作背景】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
文同,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属四川盐亭)人,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
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
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文同,字与可,与苏轼中表兄弟。
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的距离也长。
筼筜谷是盛产筼筜竹的一处山谷,在今陕西洋县县城西北五里。
洋县在宋代为洋州治所。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到熙宁十年(1077),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
《筼筜谷偃竹》就是这个时候画的。
【译文】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
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
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
日本雷达计划遭中国严批
日本雷达计划遭中国严批日本外务省24日邀请菲律宾、越南等13个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代表举行首次国际海洋会议。
日方宣称会议目的是为确保马六甲海峡、索马里海域等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但日本媒体纷纷将“牵制在周边海域扩大军事影响力的中国”摆到安倍政府的“小算盘”上。
会议开始日本官员便抛出那句让中国分析人士耳朵都磨出老茧的话:“不能允许强行改变现状”。
不过安倍政府的算计并没有在国际舆论场闹出多大动静,国际媒体当天更关注此前一天来自中国的批评。
针对日本同意美军在京都部署X波段雷达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个别国家以防范朝鲜核、导“威胁”为幌子单方面部署反导系统可能对全球战略稳定产生严重消极影响。
23日,中国公布禁止向朝鲜出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物项与技术清单,显示了推动半岛无核化的决心。
“与中国积极执行联合国决议相比,日美的做法不厚道,只会加剧军备不平衡,制造地区紧张气氛。
”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专家吴怀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日媒议论中国“不快情绪”“这一发言传达了中方明确的不快情绪。
”日本《读卖新闻》这样评论中国外交部23日的表态。
报道称,针对日本允许美军在京都府航空自卫队基地部署X波段雷达一事,中国表现出很强的警惕心态,因为中国认为新的雷达不仅是针对朝鲜的,也有针对中国的可能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关切。
他说:“中方认为,个别国家或集团以防范朝鲜核、导威胁为幌子,单方面部署反导系统或开展集团合作,无助于地区防扩散问题的解决,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产经新闻》称,美军X波段雷达是对朝鲜导弹进行早期预警和追踪拦截的重要手段,目前日本青森县已经部署了该雷达,京都将是日本第二个部署该雷达的地区。
这将加强美日安全同盟对朝鲜局势的监视和掌控能力。
但是在中国看来,美国和日本联合编织的“反核导防护网”不单针对朝鲜,也将中国纳入遏制对象。
美日安全保障关系强化让中国感到了威胁。
美国多家媒体也报道了中国的反应。
PU与PE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涂料知识考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空格内,每空格填写一字,每小题2分,共20分.填写错误扣2分,多字少字扣1分)1、溶剂型涂料是指完全以有机物为————————的涂料。
(溶剂)2、双组分涂料是指以双组份包装,使用前必须按——————比例调和的涂料。
(规定)3、高固体份涂料是指含挥发份——————的涂料。
(极少或很少)4、面漆是指多层涂装时,涂于最——————的清漆或色漆。
(上层)5、干燥是指液体漆膜变为——————漆膜的整个过程。
(固体)6、固化是指用加热或化学方法使涂膜发生——————的过程。
(聚合或缩合)7、涂装的三要素是指直接影响涂层——————的三个要素。
(质量)8、水性涂料是指完全或主要以水为——————的涂料。
(溶剂)9、重涂性是指同一种涂料进行多层涂装的——————效果。
(表面或表观)10流平性是指施工后漆膜能够流动而————————————,并且在干燥后能得到均匀平整的漆膜的程度。
(消除涂痕)二选择题:(每题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答错或不答扣2分,共20分)1、返粗是指油漆在储存过程,由于絮凝而使()变差的现象。
A 油漆B 细度√2、针孔是指涂膜类似于用针刺成为细孔的病态,它是由于涂膜中混入()且涂膜干燥前不能流平造成的。
A 水份B 气泡√3、咬底是指在干燥涂膜上施工时,在施工或干燥期间使其下部干膜出现()的现象。
A 软化隆起√B 粘连失光4、回粘是指干燥不发粘的表面又呈现出发粘的现象,在()环境中更易产生此现象。
A 高温高湿√B 完全封闭5、光泽不均匀通常是由于漆膜的()引起的。
A 厚薄不匀√B 干燥不匀6、气泡是指涂层局部因()而造成基底鼓起,使涂膜呈现出圆形的凸起变形,泡内可能有结晶物,气体,液体等包覆物。
A 失去附着力√B 基材处理不当7、增稠胶化是指()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组份之间发生了()而引起的稠度增加。
A 原漆、化学反应√B 原漆、相互渗透8、活性稀释剂是指既能()成膜物质,又能在涂料成膜后以()留在涂膜中的化合物。
三分钟教你看懂印章边款
三分钟教你看懂印章边款展开全文文/唐公子前一阵我们一直在说印章的印文,今天来讲讲边款吧~“边款”这东西,确切来说就是刻在印章章体侧面的款识,我们都知道,石质印章被大量使用是在明代的时候,文人们纷纷亲自动手开始刻章——大家都明白,文人通常话多,好不容易刻了个印,不补充一些名款和跋文、做点纪念或者是标注下时间地点啥的,怎么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呢?这名款跋文,肯定是不能刻在印面上的,刻在钮头上,雕钮的人不把你一通好打就怪了,所以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印章侧面可以弄点字上去了,这就是边款的由来!边款:大音希声, 老子语。
辛巳仲夏, 散仙。
就像篆刻有冲刀法、切刀法之类,关于边款,我们通常有两种刻法——双刀法和单刀法!双刀法,就是先拿毛笔把想要写的字在印章上写好,然后再用刀沿着两侧把墨痕刻去,每个笔画都是左侧一刀右侧也一刀,所以叫做双刀法。
这种刻法早期用得比较多一些,相对而言更耗费时间,但是能够非常充分地还原笔墨韵趣,如果做个拓片出来,就像是用毛笔写出来的一样,龙飞凤舞,圆润娟秀,非常漂亮!边款: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畜二鹤于内,公馀之暇,每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
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
时嘉靖丁未秋,三桥彭识于松鹤斋中。
不过“漂亮”实在没什么卵用,毕竟它太消耗时间了,所以文人们都不太爱用,后来比较流行的是单刀法,根本不用毛笔先写字,而是直接上刻刀,“咔咔咔”几下就把字给凿上去了:一刀一个笔画,所以叫做单刀法~据说这种方法虽然没有啥笔墨韵味,但是生辣雄劲、金石气浓厚,因此文人非常喜欢。
其实“金石气”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单刀法实在简便快捷——由于太过真相,作者已被拖走吊打。
边款:吾友赵晋斋,千霄竹也。
近从予写痴翁矾头山,颇得奇气,予爱而赠此。
已丑九月廿日,萝龛外史并记。
说过了边款的刻法,我们再来看看文人们通常在边款里唠嗑些什么内容——第一种,也是最为简单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号,或者再加上一个籍贯。
小篆印字怎么写
1."印"字的篆体的多种写法
篆体,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
是对古文字的统称。
“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
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
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
广义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
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篆
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印"字的篆体的写法:
2.遵字印篆体怎么写
1)【遵】的【汉鼎繁印篆】写法
2)篆书特点
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晚清衙门公章科普:印章有多少种不同称呼?
晚清衙门公章科普:印章有多少种不同称呼?印信,俗话叫印把子、章子,顾名思义,就是以印为信的意思,盖了戳,等于信用加身,好比"见字如面……"。
皇帝和百姓、官府和民间,日常都需要用印。
不同的印信代表不同的身份,印的信用含金量也天差地别。
印信的名堂,大有讲究。
印信的种类印信按照所有人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皇室印信。
玺和宝,通常叫御玺、御宝。
玺是皇帝印信的独有称呼,宝则皇帝、皇后、亲王等皇室其他人员的印信都可以叫。
清代皇帝用的玺和宝一共三十五方。
①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的印信都叫金宝。
清朝皇后金宝妃子的印信不能叫宝,只能叫印,因为用黄金打造,也叫金印。
郡王印信是金饰银印。
第二类,衙门和官员印信。
除了皇室的玺、宝、印,衙门印信又可以细分为五种:印,正规常设机构使用。
关防,经济部门使用,临时印信也用。
图记,内府、边疆衙门使用。
条记,州县主簿、守备等使用。
钤(qián)记,各省基层文职官员使用。
还有一种和钤记类似的印信叫戳记,农村的地保使用。
钤记和戳记,都不在朝廷管辖范围,由当地官府找人雕刻、管理。
《钦定大清会典》对不同级别的衙门、官员印章规定十分详细。
银印或银质关防,除衙门外,以下官员可用:文职一二品,京内三品,顺天、奉天二府,外承宣布政使司,武职一二品。
铜印关防、钤记,除衙门公章外,以下官员可用:京内文职三品、詹事府以下,外提督、学政、提刑、按察使司以下,内外武职三四品以下。
第三类,百姓印信。
百姓也有自己的印章。
不识字的平民,没有印章,就用手印代替。
手印简单、实用,直到今天还广泛使用。
衙门的行在印清代官印实行双印制,堂印和行印。
顾名思义,堂印就是保存在衙门不动的印,行印就是主官外出时携带使用的印。
为了区别,行在印在官称之前加刻"行在"。
行在印起源于多尔衮。
顺治六年(1649年),摄政王多尔衮谕礼部:我带兵在外,政令需要多个衙门下达,官印不便携带,"各衙门各另铸一颗加一行字。
了解▌篆刻边款中的礼语应用
了解▌篆刻边款中的礼语应用礼语,即敬语,指款识中常用的一些理解性的词语。
旧时对这类词语十分讲究,不同的社会关系要使用不同的词语,要求很严格。
现在,某些礼语已不再被采用或需要改革,但也有不少礼语还是照常采用或可以采用的。
以篆刻作品款识为例,礼语大致可分为三类,下面一一介绍。
一、对受印者的尊称。
常见的字词有:1、【大】。
尊称长者时常用大。
如:称父为“大父”;母为“大母”;祖父为“大王父”;伯为“大伯”;叔为“大叔”等。
还有用“大人”一词的。
如:称父、母为“父亲大人”、“母亲大人”;称伯父、母为“伯父大人”、“伯母大人”;以及“某某先生大人”等等。
2、【尊】。
尊称他人亲属中的长者及其某些同辈时常用“尊”。
如:称人之父母为“尊公”(父)、“尊堂”(母)、“尊椿”(父)、“尊萱”(母);“尊大人”(父母通用或合用),以及称人之兄为“尊兄”、“尊长”;称人之妻为“尊夫人”等等。
3、【令】。
尊称他人亲属时常用“令”。
“令”与“尊”的作用有些相似,但“令”字可以通用于他人亲属中的长辈、平辈以及晚辈。
如:尊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父)、“令严① ”(父)、“令堂”(母)、“令慈”(母);岳父母为“令岳”(岳父母通用或合用)、“令泰山”(岳父)、“令泰水”(岳母);别人兄弟称为“令兄”、“令弟”;姊妹为“令姊”、“令妹”;子女为“令郎”、“令嫒”;婿为“令坦”等等。
下面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比如:边款中刻“××先生令尊之嘱”之类的上款,要知道这种不直呼受印者而呼其亲属之名的双重人称的形式常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作者同受印者的亲属有较深的交谊;二是受印者的亲属是名人,有借重的意思。
4、【恩】。
尊称那些对自己有过恩德的长者时常用“恩”。
如:“恩伯”、“恩叔”、“恩大人”、“恩师”、“恩兄”、“恩姊”等等。
5、【仁】。
尊称平辈中的德高者时常用“仁”。
如:“仁兄”、“仁弟”、“仁姊”、“仁妹”、“仁棣”(弟)等等。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与主观需求课程改革是属于所有人的事业。
在新一轮课改中,参与课程设计与决策的人群在不断扩大,从教育行政部门及国家组织的专家,渐渐扩大到了各方学者的参与,近几年来一线教研、教师队伍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程设计与决策权已经开始走向了基层。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是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中的一线教师代表,不久前,《基础教育课程》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结合课标对儿童写话与习作的相关要求,针对课标为语文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亮点与突破,李吉林老师如是说——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与主观需求李吉林※本刊记者纪程整理通俗地说,儿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限制和束缚。
事实上,只有自由地表达,才能快乐地表达。
语文新课程实施十年,最大亮点在于学生的定位改变了。
这是大家都能有所感受的,过去老师只是把学生当做一个被动的接纳者,而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生自主”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生动活泼、踊跃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能常常看见的现象;课标谈学生兴趣,谈要利于表达,要善于表达,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说。
例如课程标准将小学低年段的写作定位在“写话”,基于学龄初期儿童的阅历浅,书面表达的能力刚开始培养,儿童写话的内容宜浅近且是儿童感兴趣的。
“写话”的内容,“课标”明确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意味着低年级儿童的写话内容是自由表达,可以自主。
通俗地说,儿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限制和束缚。
事实上,只有自由地表达,才能快乐地表达。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往往不会选择材料,指导写话时需老师启发,提示他们将写话与所留心的周围事物联系起来,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想写的,自己想象到的事物来写。
这就要求老师在选取题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经验,儿童的主观需求,而不能以传统的命题式的写话,指令式地进行。
老师考虑儿童写话内容时应首先关注儿童的生活。
精妙太字刀法(实用)
精妙太字刀法(实用)太字刀法1概述“太字刀法”就是匕首连续攻击的动作路线形成一个“太”字,也就是说匕首是以“太”字的写法进行攻击的。
分析一下“太”字用于格斗确实大有讲究。
锋利的匕首所到之处开膛破肚,皮开肉裂,而且匕首轻巧灵活,可以变化多端,用它来描刻“太”字,简直游刃有余。
2练法(心法)如果把“太”字印到敌人身上,可以看到:起初一横划刻在敌人的上盘(如眼睛);一撇一捺交叉而攻,笼罩敌人中上盘,并封住敌人的正面区域,最后一点突出奇兵,变划为刺,是凌厉的击杀手段。
具体运用需配合步法。
具体动作如下:1、双方对峙,甲方主动进攻,将右手匕首藏在左肘底,向前上左脚逼近对方。
同时左手向前伸出抓向敌人眼睛,其作用是虚晃。
2、左手虚晃过后,藏在左肘底的右手匕首从肘底伸出,自左而右横划敌人脖子,此即“横”。
3、上动不停,我方上右脚,同时右手正握匕首从右上向左下划击敌左颈动脉,此即“撇”。
撇的着力点在下笔之初,即左颈动脉。
4、动作不停,左脚向右脚垫步,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右手正握匕首向前刺击,刺入敌心窝,刺入后将匕首摇晃,搅动其内脏。
君不见书写太字时,最后一点点下时手腕微摇,使这一点沉实,饱满有力,然后才提笔。
太字刀法由书法转化而来,其用刀与用笔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太字刀法出神入化,而且每一刀精妙绝伦,就像邵发明老师在书中所言:“有时,一个绝妙的招法只有一个动作,而这个动作往往致人于死地;有时一个绝妙的招法,由许多动作组成,各动作之间巧妙结合,有引诱,有欺骗,有追杀等。
”以上太字刀法的动作路线很清楚。
大家一看便可以看出其刀法的杀伤力,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只有简单四种笔画,组合起来将对手笼罩在刀光之中。
只要第一刀得手,后面三刀紧随而至,即使一个身手再敏捷的人,也逃不过这追魂的四下啊!尚不说组合刀法,太字刀法中的每一刀都可以致敌人于死地,并且太字刀法中的每一刀可攻可防。
1、敌我对峙,我右手正握刀,将刀掩在臀后,让敌人瞧不见。
敌右手进攻我上盘,无论他有无持械,我方均以右手刀向外推拦即向左推架其手腕,刀刃直冲其手腕,将其手腕之筋斩断,这一下则体现了横起笔时的一顿。
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
容轩读印——魏晋南北朝官印武卫次飞武贲将印晋官印,铜印瓦钮。
纵24 毫米,横24 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晋书·职官志》载,屯骑等五校尉之下有二卫,左卫熊渠武贲,右卫次飞武贲。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印中多为四字印,此印为八字白文印,属于印文文字较多者。
此印破损较为严重,但从残破的笔画中依然可以看出该印笔画的刚劲。
因残损使得该印笔画时断时连,从而给全印增加了一种生拙感和朦胧美。
该印在字法上其实也是较为规整的,只是久经残蚀而稍显粗糙凌乱,但却并不是杂乱无章。
此印上边逼边,下边留空,经过磨损使得原本就逼边的笔画直接冲破印边,与印边重合,但又不影响其笔画的位置、粗细及整体形态。
章法上,此印采用三分印面的方法来安排文字,前面两列三字占一格,最后一列两字占一格,大小参差却又十分自然,此印对于我们分析印面形式尤其是对多字印的印面文字分布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折冲将军章晋官印,铜印龟钮。
纵24 毫米,横23.5 毫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折冲将军,武官名。
此印风格独特征,纵向笔画尖锋收笔,似单刀冲就而成,给人以猛利峻拔之气。
此印当为军中临时急就之章,故匆匆所就,不计工拙。
该印笔画多作头粗尾尖之状,类似《天发神谶碑》之用笔,而且笔画平直中又有扭曲抖动之处,给人以粗率之感外,还有几分天成之趣。
“折”“将”二字较“冲”“军” 二字字形较为收敛,整方印章法结字均不刻意经营,看起来随意为之,实则暗藏巧趣。
这类印作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尽管它在章法上的大胆突破,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且齐白石篆刻好像受此类印风影响较大,并取得了成功,但它并不能成为后世篆刻取法的范本。
晋兴亭侯晋官印,铜印龟钮。
纵22.5 毫米,横23 毫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亭侯,爵位名,东汉始分侯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魏晋沿置。
此印为晋兴之地方亭侯所用官印。
此印四个字整体比较均匀,字形方正,文字的笔画也以方直为主,加之刻画工整,尚有汉印遗韵。
与汉印相比,此印的特别之处在于,规矩之中却透着一种散逸之趣。
印张是什么意思
印张是什么意思
---------------------------------------------------------------------- 印张,书籍出版术语。
它说明印这本书需多少纸张。
规定以一全张纸的一个印刷面为一印张。
一全张纸有两个印刷面即正、反面,两个印张才算一个全张。
一令纸是五百张,一千印张就是一令纸。
【特征】
一般称787mm×1092mm纸张的开本为小开本,而称850mm×1168mm纸张的开本为大开本,880mm×1230mm纸张的开本为特大开本。
书籍的一张有正反两面。
每一面即为一页码。
举例:一个16开本的书,有320个页码,那它的印张数=320/16=20。
所以,印张都是针对书籍来讲的,如果页数和开本不是整数倍,就会根据需要拼成4开或者8开等,相应的就会出现如8.5印张或者15.25、21.125印张等数值来。
至于有单面印刷的说法,这种情况在书籍印刷中几乎没有。
而书籍中的空白页也是占页码的。
即便有些材料全是单面的,一般页数很少,没有印张的说法。
书画印章的尺寸与用法
书画印章的尺⼨与⽤法书画印章的尺⼨与⽤法书画⽤印常识⼀幅没有印章的作品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幅好的作品没有⼀⽅好的印章作点睛之笔,更是⼀种遗憾。
另外,⽣活中有⼏⽅好的印章,偶⼀⽤之,也会⼤⼤提⾼你的⽣活品位。
⼀、名章泛指作者姓名、字号等代表作者⾝份的印章,⽤于作者落款之后,⼀幅作品有两⽅以上名章时要有阴阳变化,且⼤⼩最好相近,间隔⾄少⼀个章的空位。
名章有时也可作⼿章使⽤,因其意义⽐较严肃,固以⽅形为主。
⼆、闲章是为了丰富画⾯、完善构图⽽⽤的章。
内容多以与作者的喜好、作品的内容有关的词句或形象(如座右铭、作画时间、作画时的⼼情、作品的寓意等)。
根据⽤印的位置⼜可将闲章分为三类:引⾸章:⽤于作品的右上⽅,与落款相呼应,⼜与画⾯融为⼀体,因此多以⾃然形为主。
压⾓章:⽤于作品下⽅的⼀个⾓上,起降低画⾯重⼼,稳定画⾯的作⽤,以⽅形或长⽅形为主。
腰章:⽐较长的作品,视觉上的⾸尾不能相及,⽤⼀腰章能起到连接⾸尾的作⽤,多⽤长条或随形章。
三、其它收藏章:⽤于书籍等私⼈收藏。
⽅形、圆形都可,偶尔也有随形,印⾯要⼩,以免造成对藏品的破坏。
⼿章:指签署⽂件、契约等⽤的私⼈印信,章⾯要⼩,字体要规范。
龙凤章:可以作为夫妻感情的信物,⼀阴⼀阳,可⽤带龙凤钮的⽅形章,加以精致锦盒,象征夫妻感情的深厚、永恒。
对加深夫妻感情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
===================================================鉴藏印:表⽰作品经盖印者鉴定收藏。
印章的规格——有⽅形、长⽅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形印:名号印、家世印、室名印、闲章、鉴赏印、鉴藏印形式之⼀在画幅上⼤部份⼥⼦⽤五分印为名号、家世印的尺⼨。
五分印的⼤⼩约1.5公分见⽅。
男⼦⽤六分印为名号、家世印的尺⼨。
六分印约1.8公分见⽅。
⼤部份室名印、闲章、鉴赏印、鉴藏印的尺⼨,则采⽤3公分见⽅以上为主;但亦应视画幅⼤⼩斟酌调整。
长形印:引⾸章、鉴赏印、鉴藏印形式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印太”,各自表述
自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概念后,这一概念仍在发展中。
2017年11月,美日印澳恢复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后,今年6月7日,四国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次对话。
会议结束后,四国仍旧采取各自发布新闻稿的形式,对外通报会议内容。
与上次四国对话一样,此次讨论的内容仍旧聚焦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地区秩序与安全等议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四国在声明中都强调要坚持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并发挥东盟领导下的各种机制在区域架构中的作用,同时也更加强调各国“印太战略”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显然,这是东盟国家整体上对上一次四国对话的消极反应使然,是出于安抚东盟的目的。
东盟国家在“印太”概念上仍旧存在较大分歧。
新加坡的看法具有代表性。
2018年5月14日,新加坡外长维文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新加坡是否会加入美日印澳四国对话,他回答:“(印太)这一战略概念并没有着力强调是否继续以东盟为地区架构的中心,也没有强调是否将把多边主义和法治(Rule of Law)作为秩序的基础。
坦白说,所谓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并没有给以上问题提供足够的解释……我们新加坡
从来不会在尚未清楚其具体内涵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署任何东西。
”
显然,“印太”概念仍然让很多东盟国家困惑不解。
和新加坡一样,很多东盟国家都希望听到更加清晰的解释:“印太战略”到底是什么?这一战略将如何发展,并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概念与所谓四方安全对话之间是什么样的
关系?这一战略与中国之间是什么关系?“印太战略”与2016年7月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诸多问题,东盟国家都期待得到来自相关方面的更清晰的解释。
事实上,很多东盟国家都理解“印太战略”的地缘政治内涵,他们的谨慎部分是缘于中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
2018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针对“印太战略”表示:这个世界上,各种话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就像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时引人耳目,转瞬归于平寂。
王毅还明确指出:有些学者和媒体在渲染所谓“印太战略”是为了围堵中国,但四国官方立即表示无意针对任何国家,我希望他们说的是实话,也希望他们能言行一致。
因为在当今时代,再挑起冷战已不合时宜,再搞小圈子对抗更没有市场。
显然,如果美日印澳决意要搞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东盟国家将不得不避免在新的地缘战略对抗中选边站队。
美日澳三国各自表述的“印太战略”中都包含了“自由”
“民主”字眼,这也让不少政治转型中的东盟国家心生不悦,担心如果接受“印太战略”,可能被美日澳借机干涉内政。
此前,澳大利亚就已对菲律宾和柬埔寨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因饱受批评,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早早宣布无法参加3月17~18日在悉尼举行的“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
东盟十国中,唯有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对“印太”明确表示了支持。
越南的支持,显然源自于其欢迎域外力量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加以平衡的动机。
今年3月5日起,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载着5000名士兵停靠越南岘港市,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
这是1975年越战结束后美军大型舰
只首次访越,具有“历史性的”象征意义。
印度尼西亚早在2013年就对当时还在学术讨论中的“印太”概念表达了兴趣,甚至曾提议东亚峰会与会方签署“印太条约”。
虽然各方都?Υ顺?议反应平淡,但印尼有着藉此发挥“印太”领导者地位的追求。
2018年2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上,印尼动议形成“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包容性的地区架构方案”。
印尼外长称,在“印太”地区面临的
挑战和机遇面前,东盟不应选择沉默。
作为东盟曾经的“盟主”,以及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群岛国家,印尼希望通过
推动构建印尼版的“印太”概念来恢复和加强自己在地区和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印太”概念要想得到地区国家的广泛接受,显然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强调“印太”的经济合作、互联互通意义,对各方经济发展诉求进行折中、调和、汇聚,或许是“印太”构建的可行路径。
但如果试图将“印太”朝着地缘政治与安全合作的方向上引,最终恐怕会“如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时引人耳目,转瞬归于平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