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辑武氏太极拳谱

合集下载

武式太极拳拳谱

武式太极拳拳谱
极拳竞赛套路(46式)拳谱
第一段 预备势 1、起势 2、左右揽扎衣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进步左搬拦捶 8、如封似闭 9、白鹤亮翅 10、抱虎推山 11、左右野马分鬃 12、手挥琵琶 13、对心掌 第二段 14、右单鞭 15、右云手 16、玉女穿梭 17、高探马 18、左右分脚 19、转身右蹬脚 20、按势 21、青龙出水 22、闪通背 23、左单鞭 第三段 24、左云手 25、左下势 26、左金鸡独立 27、右下势 28、右金鸡独立 29、践步打捶 30、翻身二起脚 31、左右披身伏虎 32、肘底捶 第四段 33、左右倒卷肱 34、青龙出水 35、左拍脚 36、转身十字摆莲 37、跳步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转身摆莲 42、弯弓射虎 43、进步右搬拦捶 44、如封四闭 45、双撞捶 46、收势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第一段:1、预备式 1.开步站立2、太极起式 1.双臂前掤 2.两掌下按3、揽雀尾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虚步掤手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4、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5、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6、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7、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虚步立掌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9.提步摆挑 10.上步提按 11.弓步搂推 8、手挥琵琶 1.坐腿掤手 2.弓步前推3.开步掤举9、上步搬拦捶 1.屈蹲按抱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5.弓步打捶10、如封似闭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11、十字手 1.弓步分掌 2.屈蹲合抱12、抱虎归山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13、揽雀尾 1.转身提按 2.弓步搂推 3.虚步立掌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 14、斜单鞭第二段:15、肘底看锤 1.弓步前举 2.虚步看捶16、倒撵猴 1.弓步前穿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6.坐腿提按7.退步搂推 17、斜飞势 1.叉步掩肘 2.提腿下劈 3.弓步穿靠18、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弓步撑按19、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20、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21、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22、闪通背 1.上步挑穿 2.马步架推23、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24、退步搬拦捶 1.撤步合掌 2.坐腿拦掌 3.弓步冲拳 25、上步揽雀尾 1.虚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26、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27、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28、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三段:29、高探马 1.虚步前推30、左右分脚 1.弓步抹掌 2.合臂下劈 3.提膝上架 4.分脚劈掌5.弓步抹掌6.合臂下劈7.提膝上架8.分脚劈掌 31、转身蹬脚 1.垂脚抱拳2.蹬脚劈掌32、进步栽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栽拳 33、翻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34、上步高探马 1.弓步前推35、披身踢脚 1.合臂下劈 2.提膝上架 3.分脚劈掌36、退步打虎 1.撤步合掌 2.提腿按掌 3.弓步下捋 4.提膝抱架 37、二起脚1.垂脚抱掌 2.蹬脚劈掌38、双峰贯耳 1.屈膝合手 2.上步分落 3.弓步贯拳39、翻身二起脚 1.叉步抱拳 2.提膝上架 3.蹬脚劈掌 4.转身合拳5.转身提拳6.踢脚劈掌40、撇身捶 1.落步撇捶 2.弓步前推41、上步搬拦捶 1.弓步前伸 2.坐腿拦掌 3.弓步冲拳42、如封似闭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43、十字手 1.弓步分掌 2.屈蹲合抱44、抱虎归山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45、揽雀尾 1.转身提按 2.弓步搂推 3.坐腿立掌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46、斜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四段:47、野马分鬃 1.坐腿立掌 2.上步合手 3.弓步分靠 4.上步合手5.弓步分靠6.上步合手7.弓步分靠8.坐腿立掌9.上步合手 10.弓步分靠48、玉女穿梭 1.提步穿手 2.弓步前掤 3.坐腿旋举 4.弓步架推5.转身合抱6.弓步前掤7.坐腿旋举8.弓步架推9.坐腿立掌 10.上步合手 11.弓步分靠 12.提步穿手13.弓步前掤 14.坐腿旋举 15.弓步架推 16.转身合抱17.弓步前掤 18.坐腿旋举 19.弓步架推 49、揽雀尾 1.坐腿立掌 2.弓步前掤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50、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51、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52、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五段:53、下势 1.转身平捋 2.仆腿下势54、金鸡独立 1.弓步前穿 2.提膝撑按 3.弓步劈穿 4.提膝撑按 55、倒撵猴1.退步搂推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56、斜飞势 1.叉步掩肘 2.提腿下劈 3.弓步穿靠57、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58、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59、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60、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61、闪通背 1.上步挑穿 2.马步架推62、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63、上步搬拦捶 1.上步拦掌 2.弓步打捶64、上步揽雀尾 1.上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65、单鞭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66、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67、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六段:68、扑面掌 1.提步按掌 2.上步推抱69、转身单摆莲 1.转身摆掌 2.独立拍脚70、搂膝指裆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冲拳 71、上步揽雀尾 1.虚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72、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73、下势 1.转身平捋 2.仆腿下势74、上步七星 1.弓步前穿 2.虚步架掌75、退步跨虎 1.撤步双按 2.提膝推掌1.上步按掌2.弓步抱推 76、转身扑面掌77、转身双摆莲 1.扣脚合手 2.虚步摆掌 3.独立摆脚 78、弯弓射虎 1.落步伸掌 2.弓步下捋 3.拧腰提拳 4.弓步贯冲 79、上步扑面掌 1.上步推抱80、翻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81、上步高探马 1.弓步前推82、上步揽雀尾 1.止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83、单鞭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84、合太极 1.立身合掌。

武式太极拳的武式歌诀

武式太极拳的武式歌诀

武式太极拳的武式歌诀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

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武式太极拳的武式歌诀。

武式歌诀第一阶段,练好桩功、打好基础常用的有:(一)无极桩:类似拳架中的预备式,要求两足平分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臂弯曲,轻轻向胸前平举,两掌高与乳平,掌心相对略偏向下,形如捧球,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虚领顶劲,松肩沉时,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举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屏除杂念,自然呼吸,要点是:1、要“心静体松”,李亦畲先生在《五字决》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静”,并说:“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初学走架最不宜做到心静,所以要先通过站无极桩来锻练这一功夫。

初学拳的人大都容易紧张,故要求“体松”。

精神、关节、肌肉处处放松,为日后练拳走架,打好基础。

2、要足与肩宽,因两“涌泉穴”在人足下,两“肩井穴”在人肩头,站桩时足与肩宽,两“涌泉穴二)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低,承重力越大,通过这一锻练”和两“肩井穴”上下向衡,才能气机上升,运行与身,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则是打不出水的。

通过无极桩的锻炼,求得心静神敛,气聚体松,然后在练拳架,自然就较容易了。

(二)太极桩:分左右两式,姿势类似“懒扎衣”的起势两手一前一后,前虚后实,身体要求同无极桩,练习这一桩功,由于屈膝蹲身,腿部承重较大,蹲的越低,承重力越大,通过这一锻炼,可增加腿部的力量,但开始不宜蹲身过低,以免造成突臀弯腰,上身前倾等弊病,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放低身势。

太极桩先练定势,再练动势,先按定势太极桩站好,如系左势,则左手左脚左前,右手右脚在后,成左虚右实步,两手从胸前落下回收,经右腰胯处再往前往上,复至胸前恢复原状,其往复路线如划一竖圈,同时,下肢坐腿松胯转腰,两腿由前虚后实,变为前弓后蹬。

武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武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武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第1式起势第26式左搂膝拗步第2式左懒扎衣第27式手挥琵琶式第3式右懒扎衣第28式按式第4式单鞭第29式青龙出水第5式提手上式第30式三通背一第6式白鹅亮翅第31式三通背二第7式左搂膝拗步第32式三通背三第8式手挥琵琶式第33式单鞭第9式左搂膝拗步第34式云手一第10式右搂膝拗步第35式云手二第11式上步搬拦捶第36式云手三第12式如封似闭第37式单鞭第13式抱虎推山第38式提手上式第14式手挥琵琶式第39式左高探马第15式懒扎衣第40式右高探马第16式单鞭第41式右起脚第17式提手上式第42式左起脚第18式高探马第43式转身蹬一脚第19式肘底捶第44式践步栽捶第20式倒撵猴一第45式翻身二起第21式倒撵猴二第46式跌步披身第22式倒撵猴三第47式伏虎式第23式倒撵猴四第48式踢一脚第24式手挥琵琶式第49式转身蹬脚第25式白鹅亮翅第50式上步搬拦捶第51式如封似闭第80式手挥琵琶式第52式抱虎推山第81式白鹅亮翅第53式手挥琵琶式第82式左搂膝拗步第54式斜懒扎衣第83式手挥琵琶式第55式斜单鞭第84式按式第56式野马分鬃一第85式青龙出水第57式野马分鬃二第86式三通背一第58式野马分鬃三第87式三通背二第59式手挥琵琶式第88式三通背三第60式懒扎衣第89式单鞭第61式单鞭第90式云手一第62式玉女穿梭一第91式云手二第63式玉女穿梭二第92式云手三第64式玉女穿梭三第93式单鞭第65式玉女穿梭四第94式提手上式第66式手挥琵琶式第95式高探马第67式懒扎衣第96式对心掌第68式单鞭第97式十字脚第69式云手一第98式上步指裆捶第70式云手二第99式上步懒扎衣第71式云手三第100式单鞭第72式单鞭第101式下势第73式下势第102式上步七星第74式更鸡独立一第103式退步跨虎第75式更鸡独立二第104式转脚摆莲第76式倒撵猴一第105式弯弓射虎第77式倒撵猴二第106式懒扎衣第78式倒撵猴三第107式退步双抱捶第79式倒撵猴四第108式收势。

武式太极拳46式拳谱

武式太极拳46式拳谱

武式太极拳46式拳谱
01、起势
02、左右揽扎衣
03、左单鞭
04、提手上势
05、白鹤亮翅
06、左右搂膝拗步
07、进步左搬拦捶
08、如封似闭
09、白鹤亮翅
10、抱虎推山
11、左右野马分鬃
12、手挥琵琶13、对心掌
14、右单鞭
15、右云手
16、玉女穿梭
17、高探马
18、左右分脚
19、转身右蹬脚
20、按势
21、青龙出水
22、闪通背
23、左单鞭
24、左云手
25、左下势
26、左金鸡独立
27、右下势
28、右金鸡独立
29、践步打捶
30、翻身二起脚
31、左右披身伏虎
32、肘底捶
33、左右倒卷肱
34、青龙出水
35、左拍脚
36、转身十字拍莲
37、跳步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转身摆莲
42、弯弓射虎
43、上步右搬拦捶
44、如封似闭
45、双撞捶
46、收势。

太极拳图谱(珍藏)

太极拳图谱(珍藏)

太极拳图谱(珍藏)二十四式太极拳:|太极拳第一集|太极拳第二集|太极拳第三集|太极拳视频演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它是以万事、万物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一种思想认识。

我们把这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为太极思想。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

它是一个科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

武式太极拳的训练注重整体身法和气势,要求举手投足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实清楚、上下贯穿、八面支撑。

它对身法的要求极严、极细、极微、极妙,无一不符合人体的科学要求和规范,正如乔松茂先生所言“……它科学地集拳术、力学、导引、传统哲学为一体”。

凡学者只有严守身法——立身中正,充分努力地体现出这一风格和特点来,由学架子到改架子;由改架子到走顺架子;由走顺架子到技击的运用;由技击的运用到无畏无敌的精神境界。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节节升高、逐步完成和长功的过程,它须在师父的正确的言传身教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步步提高。

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冶炼、身心合一。

它的外形功架势势符合力学的科学原理,它的内涵机理处处渗透着人体机能的运动规律,它势势均与拳理接骨斗榫、毫厘不差。

练功走架的感觉如咖啡提神又如美酒陶醉,只要坚持按要求锻炼就可形成太极身法,必能达到固本培元、增强体质、防身御敌、技艺超群和祛病延年之功效。

练武式太极拳原本没有阶段划分,或准确的讲,它的阶段之间是相互渗透不可以分得清清楚楚的,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里为了学者便于掌握,让初学者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本人根据个人体会将练习功架的过程分五个阶段来阐述,以便同好参考指正。

第一阶段:掌握功架的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打基础、学架子阶段,主要在架子的名称顺序和外形规范、姿势准确上下功夫,每一动势都要立身中正。

孙式73式、武式49式太极拳谱

孙式73式、武式49式太极拳谱
歇步压剑
45
丁步抱剑
10
翻身崩剑
22
回身反刺
34
虚步点剑
46
行步穿剑
11
弓步下刺
23
虚步崩剑
35
独立托架
47
扣剑平抹
12
独立上刺
24
独立上刺
36
弓步挂劈
48
并步平刺-收势
3
回身点剑
15
肘底锤
2
仆步横扫
16
转身推掌
28
并步平刺
40
叉步平带
5
右左平带
17
行步穿剑
29
行步撩剑
41
弓步反崩
6
分脚领剑
18
行步扣剑
30
仰身撩剑
42
提膝点剑
7
叉步反撩
19
弓步下刺
31
盖步按剑
43
叉步反撩
8
马步云抱
20
腾空跳刺
32
跳步下刺
44
丁步刺剑
9
丁步截剑
21
马步藏剑
33
孙式73式太极拳 (上)
1
起势
11
手挥琵琶
21
左单鞭
31
高探马
2
揽扎衣
12
进步搬栏捶
22
肘底看捶
32
左分脚
3
开手
13
如封似闭
23
左倒卷肱
33
右分脚
4
合手
14
抱虎归山
24
右倒卷肱
34
践步打捶
5
单鞭
15
开手
25
左搂膝拗步

吴鉴泉宗师传吴式太极歌诀(真传)

吴鉴泉宗师传吴式太极歌诀(真传)

吴鉴泉宗师传吴式太极歌诀(真传)吴式太极拳特点为:拳架小巧,具有大架功底,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演练起来轻快柔和、连绵不断、开展不失紧凑,紧凑中又透轻松自如。

预备势:预备势者,是在未开始动作的预备姿势,其目的在于先将心情平息,然后起势。

注意要点:立身中正,腹内松净,二目平视,精神内守。

动作要领:两手松掌,徐徐捧起,渐渐按下,捧手是吸,按掌是呼,呼吸用鼻。

口诀:立身中正顶头悬,腹内松净气腾然;三阳聚首于百会,气沉丹田在关元;太极长拳号内功,呼吸导引十四经;吐纳本是内家功,推陈布新调元神。

太极拳起势:揽雀尾分解动作第一式:两手提起分两仪,左右一似阴阳鱼;静极而动开而合,松肩坐腿如捧月;双手合成阴阳掌,两掌相错拿关节;待机而动观变化,随势往来运机宜。

揽雀尾分解动作第二式:身形右转变阴仪,松肩垂肘气贴背;大指对正在准头,精神涵蓄勿暴露;一切举动须沉静,呼吸平息莫紧促;动中有静静复动,意随心使气从意。

揽雀尾分解动作第三式:松肩垂肘采捋劲,牵引对方自动起;转移对方失平衡,方法巧妙不费力;取舍攻击徐观变,伸屈开合任自然;挤进采退挒旋转;八法精通能应变。

揽雀尾分解动作第四式:弓腿向前劲为挤,右转平旋为棚挒;动作形成胸前圈,纵横平圆随意转;上旋下旋徐进退,升降沉浮任自然;明确太极缠丝劲,沾粘连随不丢顶;虽然分解为六式,得其环中而为一。

揽雀尾分解动作第五式:五式回旋迎面掌,蓄劲待发推向前;似发未发劲未展,发掌如矢打在面;棚挒挤按须认清,得其环中应无穷;这个姿式变化大,得来不觉费功夫。

揽雀尾分解动作第六式:弓腿照出迎面掌,雀尾劲义说完毕;升降沉浮守中土,总而言之合即出;旋转进退与开合,身法步法须一致;周围面积三百六,内外大小俱为一;外用向心包围力,内用离心脱困围;主动被动互乘变,得其环中乐融融;学者识得内外旋,上下进退具了然。

单鞭势:右手作钩是为吸,左手分掌即是呼;目随手势向左转,涵胸拔背神贯顶;裹裆护臂尾闾正,满身轻利顶头悬;立身中正气沉静,松肩坠肘如泰山。

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

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

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武当,这个名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武侠小说里面经常会出现武当派,武当太极拳亦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武当太极拳三十三式拳谱1、预备式(无极式)2、起式(天人合一)3、野马抖鬃4、金狮抱球5、丹凤朝阳6、老君推门7、青龙摆尾8、金蛇回头9、怀中抱月10、玉女献花11、威震乾坤12、双龙出海13、回头望月14、金蛇上树15、怪蟒转身16、黑虎掏心17、青龙摆尾18、金蛇回头19、灵鸦闪翅20、喜雀登枝21、黑虎出山22、金豹翦尾23、腋里藏花24、道童撞钟25、双凤朝阳26、拔草寻蛇27、老道扎衣28、狸猫戏水29、黄龙探爪30、白猿献果31、老君关门32、气归黄庭33、收式(无极式)武当太极拳简介武当太极拳三式,起源于武当山,流传在全真教龙门派,由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终南山隐修高道刘诚喜传给嫡传弟子武当无为子王信荣。

此拳一直只在道门中传承。

武当太极拳33式有两种练法:慢练和快练。

拳架又分正势和反势,也就是左势和右势。

慢练要求,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鼓荡开合,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动作柔缓似行云流水等。

它主要以养气、练意、正形体。

待练到体正(拳架标准,动作熟练)气足(内气充盈)后,才能进入快练,快练时拳架不变,主要是锻炼太极拳的八种技法的发力,练习时要做到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慢时如抽丝,快时似闪电,静时如山岳,动时如脱兔,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

拳法充分体现了武当内家拳的风格。

武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武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武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推荐文章太极拳招式晨起一动作让男人精力强盛热度:陈式太极拳65式动作要领热度: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热度:武式太极拳的招式与动作要领热度:太极拳的动作特点热度: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及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更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欢迎阅读!武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要领一、手型武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为掌、拳、勾三种。

1、掌武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

食指领劲,用意不用力。

掌形成瓦棱状。

2、拳武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

拳握的不宜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武氏太极拳的勾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要领二、步型武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跟步、实转步、扣步九种。

1、开立步武氏太极拳开立步的基本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武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

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武氏太极拳虚实步的基本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

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

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

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4、侧弓步武氏太极拳侧弓步的基本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外侧迈出,先以脚跟着地,脚尖向外撇,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两脚成丁八字,前腿弓,后腿蹬,成侧弓步。

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

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

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吴式太极拳84式拳谱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楼膝拗步8、手挥琵琶9、上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13、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22、扇通背23、撇身捶24、卸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27、云手28、单鞭29、转身蹬脚30、左右分脚31、转身蹬脚32、进步栽捶33、翻身撇身捶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踢脚36、退步打虎37、二起脚38、双峰贯耳39、翻身二起脚43、十字手44、抱虎归山45、揽雀尾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49、揽雀尾50、单鞭51、云手52、单鞭53、下势54、金鸡独立55、倒撵猴56、斜飞式57、提手上势58、白鹤亮翅59、楼膝拗步60、海底针64、上步揽雀尾65、单鞭66、云手67、单鞭68、迎面掌69、转身十字摆莲70、搂膝指裆捶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虎76、转身迎面掌77、转身双摆莲78、弯弓射虎79、上步迎面掌80、翻身撇身捶81、上步高探马19、白鹤亮翅20、楼膝拗步21、海底针40、撇身捶41、上步搬拦捶42、如封似闭61、扇通背62、撇身捶63、上步搬拦捶82、上步揽雀尾83、单鞭84、合太极。

武式太极拳(96式)

武式太极拳(96式)

武式太极拳(96式)第一段 32.下势 64.下势 1.预备势 33.纭手(4个) 65.金鸡独立(2个) 2.左懒扎衣 34.单鞭 66.左倒撵猴 3.右懒扎衣 35.提手上势 67.右倒撵猴 4.单鞭 36.高探马 68.左倒撵猴 5.提手上势 37.左伏虎势 69.右倒撵猴 6.白鹤亮翅 38.右起脚 70.手挥琵琶 7.搂膝拗步(3个) 39.右倒虎势 71.白鹤亮翅 8.手挥琵琶 40.左起脚 72.搂膝拗步 9.搂膝拗步(2个) 41.转身蹬脚 73.手挥琵琶 10.手挥琵琶 42.反单鞭 74.按势11.上步搬拦捶 43.践步打锤 75.青龙出水 12.如封似闭 44.翻身二起76.翻身第二段45.披身(2次)77.闪通背,右懒扎衣13.抱虎推山 46.退步踢脚 78.单鞭 14.手挥琵琶 47.转身蹬脚 79.下势 15.右懒扎衣 48.上步搬拦捶 80.纭手 16.单鞭 49.如封似闭 81.单鞭 17.提手上势 第三段 82.提手上势 18.肘底看锤 50.抱虎推山 83.高探马 19.左倒撵猴 51.手挥琵琶 84.对心掌 20.右倒撵猴 52.右懒扎衣 85.转身右蹬脚 21.左倒撵猴 53.斜单鞭 86.上步指拦捶 22.右倒撵猴 54.下势 87.右懒扎衣 23.手挥琵琶 55.野马分鬃(3个) 88.单鞭 24.白鹤亮翅 56.单鞭 89.下势 25.搂膝拗步(1个) 57.玉女穿梭(2个) 90.上步七星 26.手挥琵琶 58.手挥琵琶 91.退步跨虎 27.按势 59.右懒扎衣 92.转身摆莲 28.青龙出水 60.单鞭 93.弯弓射虎 29.翻身 61.下势 94.双枪锤 30.闪通背 62.纭手(4个) 95.手挥琵琶 31.单鞭 63.单鞭 96.收势杨式太极拳(88式)第一段32.左分脚63.提手1.预备式33.转身左蹬脚64.白鹤亮翅2.起势34.左右搂膝拗步65.左搂膝拗步3.揽雀尾35.进步栽捶66.海底针4.单鞭36.翻身白蛇吐信67.闪通背5.提手37.进步搬拦捶68.转身撇身捶6.白鹤亮翅38.右蹬脚69.进步搬拦捶7.左搂膝拗步39.左披身伏虎70.上步揽雀尾8.手挥琵琶40.右披身伏虎71. 单鞭9.左右搂膝拗步41.回身右蹬脚72.云手10.手挥琵琶42.双风贯耳73.单鞭11.进步搬拦捶43.左蹬脚74.高探马12.如封似闭44.转身右蹬脚75.左穿掌13.十字手45.进步搬拦捶76.转身十字蹬脚第二段46.如封似闭77.搂膝打捶14.抱虎归山47.十字手78.上步揽雀尾15.斜揽雀尾79.单鞭16.肘底看锤第三段80.下势17.左右倒卷肱48.抱虎归山81.上步七星18.斜飞式49.斜揽雀尾82.退步跨虎19.提手50.横单鞭83.转身摆莲20.白鹤亮翅51.左右野马分鬃84.弯弓射虎21.左搂膝拗步52.进步揽雀尾85.进步搬拦捶22.海底针53.单鞭86.如封似闭23.闪通背54左右穿梭(四斜角)87.十字手24.转身搬拦捶55.进步揽雀尾88.收式还原25.进步搬拦捶56.单鞭26.上步揽雀尾57.云手27.单鞭58.单鞭28.云手59.下势29.单鞭60.左右金鸡独立30.高探马61.左右倒卷肱31.右分脚62.斜飞式武式38式太极拳比赛套路(承起开合)1.起势20.单鞭2.左揽扎衣-21.下势3.手挥琵琶-22.云手(2个)4.下势23.单鞭5.野马分鬃(2个)24.提手上势6.玉女穿梭(左右)25.高探马7.手挥琵琶26.对心掌8.揽扎衣-27.翻身十字蹬脚9.单鞭28.上步指挡锤10.下势29.揽扎衣-11.金鸡独立(左右)30.拖尾巴单鞭12.左右倒撵猴-31.下势13.手挥琵琶32.上步七星14.白鹤亮翅-33.退步跨虎15.搂膝拗步-34.转身摆莲16.手挥琵琶-35.弯弓射虎17.按势36.双抱锤18.青龙出水37.手挥琵琶19.三通臂、右扎衣-38.收势二、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第一段第三段1.起势19.云手(三)37.退步跨虎2.右揽雀尾20.独立打虎38.转身摆莲3.左单鞭21.右分脚39.弯弓射虎4.提手22.双风贯耳40.左揽雀尾5.白鹤亮翅23.左分脚41.十字手6.搂膝拗步(二)24.转身拍脚42.收势7.撇身锤25.进步栽捶8.捋挤势(二)26.斜飞势9.进步搬拦捶27.单鞭下势10.如封似闭28.金鸡独立(二)第二段29.退步穿掌11.开合手第四段12.右单鞭30.虚步压掌13.肘底锤31.独立托掌14.转身推掌(二)32.马步靠15.玉女穿梭(二)33.转身大捋16.左右蹬脚34.歇步擒打17.掩手肱捶35.穿掌下势18.野马分鬃(二)36.上步七星武式36式太极拳1.起势20.云手2.左揽扎衣-21.单鞭3.下势、野马分鬃22.提手上势4.玉女穿梭23.高探马5.手挥琵琶24.对心掌6.揽扎衣-25.翻身十字蹬脚7.单鞭26.指挡锤8.下势27.揽扎衣-9.金鸡独立28.单鞭10.倒撵猴--29.下势11.倒撵猴-30.上步七星12.手挥琵琶31.退步跨虎13.白鹤亮翅32.转身摆莲14.搂膝拗步33.弯弓射虎15.按势34.双抱锤16.青龙出水35.手挥琵琶17.三通臂36.收势18.单鞭19.下势注:-----承起开合杨式太极拳40式拳谱1.起势21.转身右蹬脚2.上步揽雀尾22.退步海底针3.单鞭23.闪通臂4.提手上势24.转身白蛇吐信5.转身白鹤亮翅25.右拍脚6.左右搂膝拗步(3次)26.左右披身伏虎7.手挥琵琶27.右下势8.进步搬拦捶28.左右独立式9.如封似闭29.进步指裆锤10.斜飞势30.上步揽雀尾11.转身肘底锤31.单鞭12.左右倒卷肱(2次)32.左下势13.左右穿梭33.上步七星14.左右野马分鬃34.退步跨虎15.云手(3次)35.转身摆莲16.单鞭36.弯弓射虎17.高探马37.进步搬拦捶18.右蹬脚38.如封似闭19.双风贯耳39.十字手20.左分脚40.收势形意拳沙坪坝二队2012年8月22日2.简化太极剑动作名称准备动作16.右弓步撩1.预备势第三组2.起势17.转身回抽第一组18.并步平刺1.并步点剑19.左弓步拦2.独立反刺20.右弓步拦3.扑步横扫21.左弓步拦4.向右平带22.进步反刺5.向左平带23.反身回劈6.独立抡劈24.虚步点剑7.退步回抽第四组8.独立上刺25.独立平托第二组26.弓步挂劈9.虚步下截27.虚步抡劈10.左弓步刺28.撤步反击11.转身斜带29.进步平刺12.缩身斜带30.丁步回抽13.踢膝截剑31.旋转平抹14.跳步平刺32.弓步直刺15.左虚步撩33.收势太极剑竞赛套路(42式)预备式1.起势23.蹬脚架剑(左)2.并步点剑24.提膝点剑3.弓步斜削25.仆步横扫4.提膝劈刺26.弓步下截5.左弓步拦27.弓步下刺6.左虚步撩28.右左云抹7.右虚步撩29.右弓步劈8.提膝捧剑30.后举腿架剑9.蹬脚前刺31.丁步点剑10.跳步平刺32.马步推剑11.转身下刺33.独立上托12.弓步平斩34.进步挂剑13.弓步崩剑35.歇步崩剑14.歇步压剑36.弓步反刺15.进步绞剑(三)37.转身下刺16.提膝上剑38.提膝提剑17.虚步下截39.行步穿剑18.右左平带40.摆腿架剑19.弓步劈剑41.弓步直刺20.丁步托剑42.收势21.分脚后点22.仆步穿剑(右)杨式太极拳(118式)第一段26.提手上势53.转身右蹬脚1.预备式27.白鹤亮翅54.双风贯耳2.起势28.左搂膝拗步55.左蹬脚3.棚手上势29.海底针56.转身右蹬脚4.揽雀尾30.扇通臂57.落步搬拦捶5.单鞭31.翻身撇身锤58.如封似闭6.提手上势32.卸步搬拦捶59.十字手7.白鹤亮翅33.上步揽雀尾第三段8.左搂膝拗步34.单鞭60.抱虎归山9.手挥琵琶35.右云手61.斜揽雀尾10.左搂膝拗步36.左云手62.斜单鞭11.右搂膝拗步37.右云手63.右野马分鬃12.左搂膝拗步38.左云手64.左野马分鬃13.手挥琵琶39.右云手65.右野马分鬃14.左搂膝拗步40.单鞭66.棚手上势15.进步搬拦捶41.高探马67.揽雀尾16.如封似闭42.右分脚68.单鞭17.十字手43.左分脚69.左玉女穿梭第二段44.转身左蹬脚70.右玉女穿梭18.抱虎归山45.左搂膝拗步71.左玉女穿梭19.斜揽雀尾46.右搂膝拗步72.右玉女穿梭20.斜单鞭47.进步搂膝栽捶73.棚手上势21.肘底锤48.翻身撇身锤74.揽雀尾22.右倒撵猴49.卸步搬拦捶75.单鞭23.左倒撵猴50.右蹬脚76.右云手24.右倒撵猴51.左打虎77.左云手25.斜飞式52.右打虎78.右云手79.左云手98.右云手117.十字手80.右云手99.左云手118.收势81.单鞭100.右云手82.抽身下势101.左云手83.左金鸡独立102.右云手84.右金鸡独立103.单鞭85.右倒撵猴104.高探马86.左倒撵猴105.白蛇吐信87.右倒撵猴106.转身右蹬脚88.斜飞式107.进步搂膝指挡锤89.提手上势108.上步揽雀尾90.白鹤亮翅109.单鞭91.左搂膝拗步110.抽身下势92.海底针111.上步七星锤93.扇通臂112.退步跨虎94.翻身撇身锤113.转身摆莲95.卸步搬拦捶114.开弓射虎96.上步揽雀尾115.卸步搬拦捶97.单鞭116.如封似闭。

杨式40式、吴式45式、陈式56式、孙式73式、武式46式太极拳谱

杨式40式、吴式45式、陈式56式、孙式73式、武式46式太极拳谱
55
左金刚捣锥
14
背折靠
28
指裆捶
42
海底翻花
56
收势
孙式73式太极拳(上)
1
起势
11
手挥琵琶
21
左单鞭
31
高探马
2
揽扎衣
12
进步搬栏捶
22
肘底看捶
32
左分脚
3
开手
13
如封似闭
23
左倒卷肱
33
右分脚
4
合手
14
抱虎归山
24
右倒卷肱
34
践步打捶
5
单鞭
15
开手
25
左搂膝拗步
35
翻身二起脚
6
提手上势
16
合手
23
右高探马
35
云手
12
右单鞭
24
右分脚
36
左高探马
陈式56式太极拳
1
起势
15
青龙出水
29
白猿献果
43
击地捶
2
右金刚捣锥
16
斩手
30
双推手
44
翻身二起
3
揽扎衣
17
翻花舞袖
31
中盘
45
双镇脚
4
右六封四闭
18
海底翻花
32
前招
46
蹬脚
5
左单鞭
19
左掩手肱捶
33
后招
47
玉女穿梭
6
搬栏捶
20
左六封四闭
34
右野马分鬃
37
进步搬栏捶
8
进步搬栏捶
18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殷月明 2007 年 4 月于上海
说明: 一、 本拳谱是通过参加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工会太极拳协会组织的“吴
氏太极拳初级培训班”学习,并根据教练周中福的教学内容整理而 成。 二、 在整理过程中,参考了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由徐致一编著的《吴氏 太极拳》一书。本拳谱所使用的图和式样也取自该书。 三、 本拳谱仅用于拳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和练拳之用。 四、 2006 年 9 月第二稿,采纳吴晓春的意见后的修改稿。2007 年 4 月第 三稿,根据中级班学习心得整理完善,并增加每动的意念。
正西不变,如图 4。
动作六(弓步打挤):从上式(图 4),屈
图5
右膝变虚步为右弓步,重心慢慢前移,体重在右脚,左腿伸直,两手趁势微带弧线
向前伸出,方向不变,右臂不要太直,保持坠肘,如图 5。意在坐掌心,目视前
方。
图6甲
图6乙
7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动作七(转腰掤捋):从上式(图 5)仍为弓步,身体向右微微旋腰,同时, 右手循自然弧线向右方平移,左手指尖搭右腕上随同移转,至身体和两手手指均转 向西北方,如图 6 甲。此时,腰已不能再向右旋,即趁势徐徐坐左腿,并徐徐转向 正西,右腿变弓步为虚步,同时右手屈臂垂肘收小弧圈,转至右肩前方时指尖已渐 渐转向上方,即徐徐转腕向正西方变为正掌,左手跟在右腕之下,由俯掌转为仰 掌,两肘微屈,身向正西,眼视前方,如图 6 乙。
断,动中求静,阴阳合一。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名称: 1、太极起势 2、拦雀尾 3、 单鞭 4、 提手上势 5、 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 倒撵猴 11、斜飞 12、海底针 13、扇通背 14、云手 15、左右分脚 16、转身蹬脚 17、双峰贯耳 18、野马分鬃 19、玉女穿梭 20、下势 21、金鸡独立 22、退步跨虎 23、迎面掌 24、转身摆莲脚 25、弯弓射虎 26、 上步迎面掌 27、翻 身劈 身捶 28、上 步 拦雀尾 29 、单鞭 30、收势合太极。

吴氏33式太极拳谱与意念穴位图

吴氏33式太极拳谱与意念穴位图

吴⽒33式太极拳谱与意念⽳位图吴⽒33式太极拳谱与意念⽳位图33式太极拳拳谱与⽳位图——整理⼈谢⿁太极拳的⼋⽅线和圆周度数:假定⼈在中央⾯南⽽⽴。

东、南、西、北(实线)为四正⽅向;东北、东南、西南、西1111北(虚线)为四隅⽅向。

⼀周,360? ,180? ,90? ,45? ,22.5? 24816步型(⼤约共10种):1、⾃然步:两脚并⽴,脚尖相齐,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个⽴脚。

如⽆极式初站时的步法,及合太极收势时后的步法。

2、平⾏步:两脚并⽴,脚尖相齐,两脚外缘之间距离约与本⼈肩宽。

如起式第⼆动开步后步法。

3、⼸步:前膝盖与脚尖上下对正,膝左、右侧与脚⼤、⼩趾对正,勿前闪或左右歪斜正,勿向前闪或左右歪斜,后腿弯舒直,后脚跟要蹬直,后脚掌要全部虚着地(正隅步皆如此)。

按距离分:前脚跟和后脚尖正⼸步:⼀脚长⼀脚宽隅⼸步:半脚长⼀脚半宽从度数看:前、后脚脚尖或前、后脚脚跟11正⼸步:约30?(),外形象“⽇” 隅⼸步:约45?(),外形象“⽈” 1684、坐步:尾闾对后脚跟,前脚脚跟虚着地,脚尖上翘,腿略弯。

如揽雀尾第⼀动,左右隅步搂膝第⼀动。

5、骑马步(马裆步):两脚并列分开,两脚尖微向外斜(⼩丁⼋步),中间距离约为两脚长,两腿弯曲,⾝在两脚之正中蹲坐,重⼼平均在两脚。

如斜单鞭第⼆动;扇通背第⼆动。

6、虚丁步:右脚横置,右腿直⽴;左脚尖虚着地,左脚跟靠于右脚⾥侧,左腿膝部弯曲,形如丁字形。

如海底针。

7、顺步:⼸左膝,左掌前按,或⼸右膝,右掌前按,皆为顺步,如扑⾯掌第⼆动。

8、⼀字步:两脚⼀前⼀后(⼸步或坐步),前脚⾥侧与后脚⾥侧在⼀条直线上,如上步七星。

9:倒⼋字步:两脚左右分开,⼀虚⼀实,两脚脚尖斜相对,两脚脚跟微向外开,如倒⼋字形。

如揽雀尾第8动10、仆步:两脚脚尖均向前⽅,平⾏分开,两脚中间距离约为两脚长(与骑马步同),右腿⼸膝,⾝向右腿下坐,腰须竖直,左腿舒直,左脚掌全部虚着地,重⼼在右脚。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序说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武式太极一路中捋架于1857年研创,武式太极二路炮捶于1859年研创,武式太极三路小架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架基础上,多年苦练研创的第三套高层次功夫架。

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已在《武当》杂志1998年l期至10期系列刊登,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而三路小架一直在恩师所著《秘谱》中保存,多年来从未披露于世,更少传于外姓人,直到我的恩师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传于永年个别人室弟子。

为继承和发扬先辈传统武式太极拳系列完整套路,使恩师所传系列套路真谛免于失传,本人首破家传门规,特将三路小架披露于此,望太极同仁参阅,共研揣摩其奥妙真谛。

并对本门传人朱瑶盛、柴剑鸿、金爱平三同志的大力协助整理表示谢意。

特点:1、不迈大步,不下大势,步法和动作特别小巧紧凑,外形动作变换微小,故而称为小架。

2、在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的基础上来学习三路小架,其套路重锻炼爆发劲和内在整体劲路变化与气势的转换;不重外形的招式。

3、重在腰胯的虚实磨错、左右转化,丹田内气开合蓄发。

4、特别注重双脚的距离和角度:一般要求两脚之间只有一脚的距离,两脚的角度成丁八步,即前后两脚延线夹角六十度左右为最佳角度,最具有稳定性。

5、注重身法中正,节节贯串,周身一家,手脚相随。

6、每一势贯穿搠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中定,总归于虚实开合。

行功必须心有所思,有所使意,有所触体,有所目动,有所视手;或械有所向,力有所达,拳械一理。

每一动要考虑一招一势,应如何动则既合拳理又合本势之用意,则依意发令,肢体则依令而动,力随令而达目,随令而视意目力,三者凝集于生效点。

歌诀一:小架如心经,藏于大架中;不练大架艺难成,不学小架心不明。

歌诀二:小架不小,大架不大:去粗留精,奥秘呈形。

歌诀三:意念深长,气势滔滔:忌如闪电,忌似木雕。

46式武式太极拳拳谱(详解)

46式武式太极拳拳谱(详解)

46式武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1、起式:①左脚开步②翻手举臂③曲膝按掌2、左右揽扎衣:①收脚收掌②上步举掌③弓步推掌④跟步合掌⑤转身收掌⑥上步举掌⑦弓步推掌⑧跟步合掌3、左单鞭:①碾脚转身②开步分掌③弓步推掌4、提手上势:①扣脚转身②丁步托掌5、右白鹤亮翅:①上步合臂②跟步分掌6、左右搂膝拗步:①转腰摆掌②撤步穿掌③后坐下捋④转身提手⑤弓步搂推⑥收脚合手⑦上步提手⑧弓步搂推7、进步左搬拦锤:①撇脚翻掌②收脚收拳③上步搬拳④收脚拦掌⑤上步握拳⑥弓步打拳8、如封似闭:①收脚收掌②上步推掌9、右白鹤亮翅:①上步合臂②跟步分掌10、抱虎推山:①碾脚转身②上步提手③弓步抱推④弓步合掌11、左右野马分鬃:①转身合臂②上步沉臂③弓步分掌④收脚合臂⑤上步沉臂⑥弓步分掌12、手挥琵琶:①跟步收掌②虚步合掌13、对心掌:①收脚抱掌②上步分掌③弓步架推④跟步合掌第二段14、右单鞭:①碾脚转身②开步分掌③弓步推掌15、右云手:①转身扣脚②左云收脚③右云出脚④弓腿合手⑤左云收脚⑥右云出脚⑦弓腿合手⑧左云收脚⑨右云出脚⑩弓腿合手⑾左云收脚⑿右云出脚16、玉女穿梭:①收脚合臂②上步分掌③弓步格推④收脚跟步⑤转身合臂⑥上步分掌⑦弓步格推⑧收脚跟步⑨转体合臂⑩上步分掌⑾弓步格推⑿收脚跟步⒀转身合臂⒁上步分掌⒂弓步格推⒃收脚跟步17、高探马:①上步落掌②弓步探掌18、左右分脚:①转腰分掌②提膝搭手③分脚分掌④转身分掌⑤提膝搭手⑥分脚分掌19、转身右蹬脚:①转身合手②蹬脚分手20、按势:①落脚摆掌②上步摆掌③虚步按掌21、青龙出水:①上步提掌②弓步穿掌22、闪通臂:①后坐收掌②弓步插掌③撇脚侧手④收脚收掌⑤上步提掌⑥弓步插掌⑦跟步合掌23、左单鞭:①碾脚转身②开步分掌③弓步推掌第三段24、左云手:①转身扣脚②右云收脚③左云出脚④弓腿合手⑤右云收脚⑥左云出脚⑦弓腿合手⑧右云收脚25、左下势:①转身搭手②仆步分掌26、左金鸡独立:①弓腿举手②收脚撩掌③独立托掌27、右下势:①转身搭手②仆步分掌28、右金鸡独立:①弓腿举手②收脚撩掌③独立托掌29、践步打捶:①落脚摆掌②跳步举拳③跪步栽拳30、翻身二起脚:①转身提拳②转身举拳③上步穿掌④腾空拍脚31、左右披身伏虎:①跨跳摆掌②上步下捋③弓步贯拳④撤步举手⑤转身下捋⑥弓步贯拳32、肘底捶:①活脚穿手②转腰分掌③虚步合拳第四段33、左右倒卷肱:①撤步提拳②转身上步提手③弓步搂推④收脚跟步⑤插步合臂⑥转身上步提手⑦弓步搂推⑧收脚跟步34、右青龙出水:①转身摆掌②退弓步穿掌35、左拍脚:①穿掌搭手②分掌拍脚36、转身十字摆莲:①转身合臂②摆腿拍脚37、跳步指裆捶:①屈膝落掌②换跳摆掌③上步收拳④弓步打拳⑤跟步合掌38、左下势:①碾脚转身②仆步穿掌39、上步七星:①弓腿举手②踏脚上冲拳40、退步跨虎:①退步穿掌②转腰摆掌③虚步合拳41、转身摆莲:①扣脚分掌②碾脚收掌③摆步穿掌④转身提脚分掌⑤扣步摆掌⑥摆腿拍脚42、弯弓射虎:①撤步落掌②转身下捋③屈肘提拳④弓步架打43、上步右搬拦锤:①转腰伸掌②后坐下捋③收脚收拳④摆步搬拳⑤上步拦掌⑥上步握拳⑦弓步打拳44、如封似闭:①收脚收掌②上步按掌45、双撞捶:①撤步穿掌②转身摆掌③后坐下捋④跟步撞拳46、收式:①撤步举拳②收脚举掌③伸腿落掌④并步还原。

武式太极拳三十一三十二式左右披身伏虎和肘底看捶

武式太极拳三十一三十二式左右披身伏虎和肘底看捶

武式太极拳三十一三十二式左右披身伏虎和肘底看捶武式太极拳左右披身伏虎左披身伏虎1、盖跷伸掌二起脚后,左脚落地后立即蹬地跃起,右脚向左跨步落地,右腿屈膝支撑重心,左腿屈膝提起向左迈出,脚跟着地,重心在右腿;左拳变掌向右上伸出,两掌心斜相对;右腕同肩高,左掌置于胸前;眼看右掌方向(图3-153至155)。

2、弓步贯拳(左)重心移向左腿,全脚掌落半,左腿屈弓,右腿自然伸直,身体左转;两掌向左下捋,而后左掌变拳置于头左额旁,拳心向下,右掌变拳置于左肋旁,拳心朝上,两拳心相对,眼随看左手再看右前方(图3-156)。

(结束动作定势朝南)右披身伏虎3、撤步伸掌左脚内扣,两拳于左前方变掌,掌心斜相对;右腿向右后撤步;眼看左掌方向(图3-157、3-158)。

4、弓步贯拳(右)左脚继续内扣,右脚外摆,重心移向右腿并屈弓,左腿自然伸直,上体右转;两掌向右下捋,而后右掌变拳置于头右额旁,拳心向下,左掌变拳置于右肋旁,拳心朝上,两拳心相对;眼看左前方(图3-159 3-160)。

(结束动作定势朝北)动作要领:跨跳步时,两掌同时向异侧摆出;动作定势时,两拳上下相对,上拳有凌高下沉之意,下拳有扩展饱满之势。

两臂合劲,跨跳步要轻灵沉稳,动作要连贯协调。

武式太极拳肘底看捶1、穿掌分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前活步,而后重心再移向左腿并屈膝,右脚活步,脚尖虚点地面,身体右转,两拳于胸前变掌,右掌心朝上,左掌心朝下,左掌经右前臂上向前向左向下划弧至左胯旁,右掌向左向右向上向前划弧至身体右前侧,掌同头高,掌心朝外;眼看右手方向(图3-161 3-162)。

2、虚步藏拳右脚稍向后收,前脚掌虚点地面;右掌变拳外旋至头右额前,拳心朝里,左掌变拳置于右肘下,拳心朝下,眼看前方(图3-163)。

(结束动怍定势朝东)动作要领:两掌臂左右分展要圆活、协调、连贯,定势时,两手握拳旋臂要有合劲,两肘关节夹角约90度;两腿左实右虚,上体中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辑】《武氏太极拳谱》.txt11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武氏太极拳谱》28、十三势行功要解以心行气,务沉着, 乃能收敛人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後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29、十三势说略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

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

始而意动,既而劲动。

转接要一线串成。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若物将掀起,而加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30、太极拳解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刻刻留意,方有所得。

先在心,后在身。

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视动犹静,视静犹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须要从人,不要由巳。

从人则活,由己则滞。

尚长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徵动,己先动。

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

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

机由己发,力从人借。

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发挥支撑。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收即是放,连而不断。

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31、太极拳论要解解曰:先在心,後在身。

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视静犹动,视动犹静。

动牵往来气贴背,敛人脊骨。

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似松非松,将展末展,劲断意不断。

32、身法八要涵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

33、四字秘诀敷:敷者,运气於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於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後,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

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於四体。

四体不言而喻矣!注:以上28——33传为清代武禹襄所著34、五字诀一曰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

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起初举动,未能由已,要悉心体认。

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要刻刻留心。

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二曰身灵。

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

两手支撑,一气贯穿。

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

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已,后身能从心,由已仍从人。

由已则滞,从人则活。

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

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前进后退,处处恰合。

工弥久而技弥精。

三曰气敛。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

务使气敛入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

吸为蓄,呼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

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运气也。

四曰劲整。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

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

劲起于脚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发于脊背。

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

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

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

神聚则一气鼓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数,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

虚非全然无力。

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

力从人借,气由脊发。

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

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

合便是收,开便是放。

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35、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昔人云:“能引进茖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胲括。

初学者未由领悟,予加数语解之,牌有志斯技者,糐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

欲要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先要知己知彼。

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

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

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

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缺憾。

欲要周身无缺憾,先要神气鼓汤。

欲要神气鼓汤,先要提起精神,使神不外散。

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歛入骨。

欲要神气收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

劲起於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劲在两肩,主宰於腰,上於两膊系,下於两腿随。

劲由内换。

收便是合,放便是开,开中寓合。

触知则施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

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否。

少有不合,即速改换。

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

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

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乘而入,按定彼劲,彼自跌出。

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於阴阳开合中求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36、撒放秘诀擎、引、松、放擎起彼身借彼力。

(中有灵字)引到身前劲始蓄。

(中有敛字)松开我劲勿使屈。

(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

(中有整字)擎、引、松、放四字,有四不能:脚手不随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一身不成一家者不能,精神不团聚者不能。

欲臻此境,须避此病;不然,虽终身由之,究莫明其精妙矣!37、敷字诀解“敷”,所谓“一言以蔽之”也。

人有不习此技而获闻此诀者,无心而白於余。

始而不解,及详味之,乃知“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

妙绝!妙绝!38、虚实图解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上图举一身而言,虽是虚实之大概,究之周身,无处无虚实,又离不得此虚实。

总要连络不断,以意使运动。

非身子乱手足乱换也。

虚实即是开合,走架、打手著著留心,愈练愈精,功弥久,技弥巧尚矣!注:以上34——38传为清代李亦畲所著补:1.打手撒放朋上平声业入声噫上声咳入声呼上声吭呵哈2.十三势架身法: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

势架程序: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势,搬揽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单鞭,肘底看捶,倒撵猴,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三甬背,单鞭,纭手,高探马,左右起脚,转身踢一脚,践步打捶,翻身二起,披身踢一脚蹬一脚,上步搬揽捶,如封似闭,抱虎推山,斜单鞭,野马分鬃,单鞭,玉女穿梭,单鞭,纭手,下势,更鸡独立,倒撵猴,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三甬背,单鞭,纭手,高探马,十字摆莲,上步指裆捶,上势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下步跨虎,转脚摆莲,弯弓射虎,双抱捶。

十三刀:按刀,青龙出水,风卷残花,白云盖顶,背刀,迎坟鬼迷,振脚提刀,拨云望日,避刀,霸王举鼎,朝天一炷香,拖刀败势,手挥琵琶。

十三杆:掤一杆,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饿虎扑食,拦路虎,拗步,斜劈,风扫梅,中军出队,宿鸟归巢,拖杆败势,灵猫捕鼠,手挥琵琶势。

四刀:里剪腕,外剪腕,剉腕、撩腕。

四杆: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锁项。

四枪:与四杆同。

以上刀法、枪法,务要身法不散,讲究跟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