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康: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
郭绍敏老师推荐的宪政书目
郭绍敏老师推荐的宪政书目同学们,受王俊峰教授的委托,我为你们——河大宪政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推荐一些书目。
虽然我们法学院只能算是一个三流的法学院,不过你们却是我们的宪政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对你们而言,也应以此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力图有所成就,以完成人生之意义。
你们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有所为,方才可能有所为,就象一句广告词所说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给研究生推荐书目,似乎是很多高校的导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会发现各种不同的书单。
但据我的观察,它们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只是简单的列举书目,而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在我看来,这是不够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推荐书目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推荐的书目未必皆适合学生,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了解学生,怎么能进行“个性化”推荐呢?也许,正因如此,很多导师都是给学生列举一些经典书目。
推荐经典书目是必要的,正如林毓生教授所言,经典书目“一方面,展现了对其著成时代之内的具体而特殊的问题的深度探索;两一方面,却又蕴涵着对于人类所面对的普遍而永恒的问题、自成一家之言的看法。
”[1]但是,简单的推荐经典也是不负责任的。
首先,经典书目的研读需要好的导师带领进行,而这样的导师是缺乏的。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乃是因为它足够的深刻、厚重,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希望能对经典有一定的认知其实是很难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完后,如果只是记住了几句经典的言语而已,这对于知识的增进又有多大实质意义上的帮助呢?如何把经典思想揉进自己的思考中,才是关键之所在。
柯林伍德言:“历史知识就是历史学家正研究着的那些思想在他自己心灵里的重演。
”[2]同样,政治与宪政知识也是“思想”在心灵里的重演,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经典思想的魅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必须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去读经典,而是说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去避免它。
政治学经典著作
政治学经典著作1、柏拉图:《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4、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5、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19827、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8、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9、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轮》,商务印书馆10、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11、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12、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13、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1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15、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6、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17、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8、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本,三联19、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199620、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1、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22、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23、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24、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25、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26、邦亚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27、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28、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30、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1、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3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3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沈阳出版社,199934、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35、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36、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37、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38、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载《文化与公共性》,三联200539、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载《文化与公共性》,三联200540、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译林出版社,2001年41、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译林出版社,2002年42、约翰·格雷.《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顾爱彬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43、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下),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44、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45、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46、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7、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6年48、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49、列奥·施特劳斯等:《政治哲学史》(上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50、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51、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上下),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年52、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3、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4、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0355、顾肃:《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56、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7、石元康:《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58、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三联书店2002年59、(美)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60、(美)诺齐克著,《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版61、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2、卡尔·曼海姆:《保守主义》,译林出版社63、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65、马克思《1844年哲学与经济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66、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希腊人和希腊文明》67、内莫:《民主与城邦的衰落》《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自由与多元之间
自由与多元之间——读《当代自由主义理论》刘军宁长期以来,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被视作是相安无间、至和至谐、浑然一体的一对"主义"孪生子。
然而,近二十年以来,政治哲学界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主义之间的紧张。
一些反自由主义者不遗余力地以多元主义乃至相对主义来否定自由主义。
若是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的关系真的紧张到不能兼容、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自由社会就不可能是多元的,多元社会也同样不可能是自由的。
可是,这种推论又显然与现实世界不符。
石元康教授的《当代自由主义理论》一书以汉语政治哲学界少有的敏锐眼光触及到了当代政治哲学中所涉及到的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的重大争论: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究竟存在著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是否到了导致两者之间必然决裂的程度?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应当)如何解决?在价值多元时代,自由主义还能维持其整全性吗?处于自由主义价值序列最顶端的是"自由"。
"自由主义最重视的价值就是自由。
自从西欧文明在十七、八世纪向全世界扩展以来,自由主义的理想,也随著散播到全世界多个角落去。
对于自由的追求,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今天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社会及政治运动都是以追求自由、实现自由作为它们的终极目标。
"1 因此,自由主义以自由为核心的单一价值序列也常常受到来自两个极端的、相互冲突的指责。
一种指责是,自由主义太富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对自由,尤其是对个人的自由太放纵。
另一种指责是,自由主义不过是改头换面的专制主义,它用强制的力量为个人定下僵硬的规则,尤其是它主张用其单一的价值序列来取代多元主义的多元价值序列,以自由主义的价值来取代多元主义的价值,结果是用隐蔽的专制抵消了表面上的自由。
2与自由主义不同,价值多元主义否认存在著一种权威性的价值秩序,认为不能把道德价值化约成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有轻有重的单一层级结构,因此不存在凌驾于一切价值之上的价值。
好文收藏- 西方自由思想启蒙书单
[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丛书]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和贡当斯是法国思想家中难得的两个在思想气质上偏向英美思想的人,这本书是整个近代文明中基础性的学术著作。
2、卢梭《社会契约论》 3、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尽管卢梭的思想近来多被指责为法国激进主义的源头,但正如有人指出,我们与欧陆思想之间的差距,其实远远大于欧陆与英美之间的思想差距。
这两本书无论如何也是基础性的。
4、洛克《政府论》 5、洛克《论宗教宽容》:作为英式启蒙的代表人物,现在洛克比卢梭自然更受关注。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路数的差异,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的差异。
6、梅因《古代法》:在这本书中梅因提出了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著名公式:从身份到契约。
这是从法律角度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最佳诠释。
7、霍布斯《利维坦》:一个非自由主义的国家,就是一只巨大的怪兽。
8、密尔《代议制政府》 9、密尔《论自由》:绝对的经典著作。
10、《拿破仑法典》:即1804年法国民法典。
民法及其基本价值取向在本质上就是自由主义的法律体现。
拿破仑法典是一个辉煌的起点。
11、亚当斯密《国富论》 12、亚当斯密《论法律、警察、军事、岁入》:经济自由主义的鼻祖。
1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美国民主和法国革命的经典论述。
15、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最早的完整表述。
16、边沁《政府片论》: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早期大师 17、《联邦党人文集》:非看不可的自由主义政治实践文献。
18、《潘恩选集》:我对潘恩的了解最初来源于朱学勤先生的文集《风声、雨声、读书声》。
19、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20、边沁《道德与立法理论导论》2000年21、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版、四川人民版:不用说了。
22、韦伯《论经济和社会中的法律》大百科版23、弗洛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对于法西斯下社会心理的分析,是我把他看作对自由主义的一种反面认识。
毛概老师推荐阅读的哲学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A)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余灵灵,罗林平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奥古斯丁(Augustinus, Aurelius):《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笛卡尔(Descartes, R.):《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 2000培根(Bacon, F.):《新工具论》,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洛克(Locke, J.):《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休谟(Hume, D.):《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斯宾诺莎(Spinoza, B.):《知性改进论》,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6※卢梭(Rousseau, J.):《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6※□◎康德(Kant, I.):《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历史理性批判》,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1※费希特(Fichte, J. G.):《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97※黑格尔(Hegel, G. W. F.):《小逻辑》,贺麟,商务印书馆,1980※□;《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著作的序言和导论※费尔巴哈(Feuerbach, L. A.):《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99年※马克思(Marx, K.):《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1962※恩格斯(Engels, F.):《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1997※普列汉诺夫(Plekhanov, G. V.):《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真译,三联书店, 1965※孔德(Comte, A.):《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 1996※穆勒(Mill, J. S.):《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斯宾塞(Spencer, H.):《社会学研究》,张宏晖, 胡江波译,华夏出版社, 2001尼采(Nietzsche, F.):《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赫胥黎(Huxley, T. H.):《进化论与伦理学》,《进化论与论理学》翻译组译,科学出版社,1971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Bergson, H.),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1963詹姆斯:《实用主义》(James, W.),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杜威(Dewy, J.):《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罗素(Russell, B.):《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9※□;《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卡尔纳普(Carnap, R.):《哲学和逻辑句法》,傅季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 1996※◎波普尔(Popper, K.):《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纪树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李本正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库恩(Kuhn, T.):《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胡塞尔(Husserl, E.):《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 1999;《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海德格尔(Heidegger, M.):《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1996萨特(Sartre, J.):《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雅斯贝斯(Jaspers, K.):《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伽达默尔(Gadamer, H-G):《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罗尔斯(Rawls, J.):《正义论》(第1章),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哈贝马斯(Habermas, J.):《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 1989※罗蒂(Rorty, R.):《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哲学经典著作:东方:《老子》、《庄子》,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
*
[ 作者简介 ] 宋晓敏 ( 1979 ! ) , 女 , 吉林省吉林市 人 , 辽宁 师范大学政 治与行政学 院博士研 究生 , 研究方 向为马 克 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 56 ∃
二、 自由主义的悖论 为追求富强而学习西方是近代中国人的普遍态 度, 这种工具理性使西方自由主义传播到中国后发 生了重大变形, 自由主义本身强调个体的价值与个 体自由, 但在近代中国, 对自由本身的价值追求让 位于中国的社会实践和国家富强的需要 , 成为第二 位的。这样, 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其工具理性和价 值理性相背离, 自由主义的悖论由此产生。 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往往在矛盾中徘徊 , 力求在思想原则和现实目标之间的妥协 , 但这在近 代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兼顾 , 因此这种悖论导致中国 自由主义者的理论 个性也不尽相 同, 如严复 提出 ∀ 以自由为体, 以民主为用# , 深刻揭示了西方自由 主义的精神实质 , 然而他又视自由为 ∀ 民德# 的一 个重要内容, 把自由归于国家发展的框架内理解把 握。与之类似 , 梁启超的 ∀ 新民说 # 也强调自由 , 但在提及民族主义的时候 , 自由同样变成依附性的 东西。相比较而 言, 胡适可能 更注重理念上 的自 由, 把个体自由当作独立的价值, 但潜意识上也难 以超越国家优先于个体的原则 , 真正的自由在中国 的思想体系中难以定位, 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思想 之间存在无法填补的鸿沟。这些具有西方文化背景 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旦想将西方的民主自由政治理论 应用于中国近代社会实际时, 权威意识、专制传统 与自由、民主的冲突就体现出来, 成为无法回避的 难题。中国近代的现实情况一方面决定中国需要摆 脱传统的羁绊, 融入现代文明中才能生存发展, 必 须融入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体系中才能 面向世界 , 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是其思想基 础; 另一方面落后的实际又决定了西方的自由主义 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时间上的错位 , 难以在现实中 立足 , 产生象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政治影响。作 为其思想基础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念只在知识分子圈 内产生一定影响 , 在近代中国现实情况面前难以成 为大众化的共识。正如殷海光所说: ∀ 多少年来的 经验以及对经验的分析告诉我, 人间的一切想望 , 如果不放在一个理智的水平上 , 那么很可能大都是 海市蜃楼。 # [ 1] ( P7- 8) 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脱离中国的实 际,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依托于中国历史思想 的基线 , 同样如殷海光先生所说 : ∀ 传统与自由的 关系当然极为复杂, 但, in the last analysis, 如果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完全放弃了传统, 他们即 便高唱自由, 这种自由是没有根基的。 #
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书目一、各种解释体系的代表作品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陈恭禄:《中国近代史》,上海书店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胡 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格致出版社John Fairbank(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卷10-15金观涛:《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法律出版社二、各种人物传记、回忆录等梁启超:《李鸿章传——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华书局梁启超:《康南海先生传》,中华书局胡 适:《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蒋梦麟:《西潮·新潮》,岳麓书社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重要事件的回顾》三、其他中外历史与思想重要参考书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钱 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范文澜等:《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L.S.Stavrianos,《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韦尔斯,《世界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Will Durant, 《世界文明史》,北京:东方出版社《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Will Durant,《哲学的故事》,北京:三联书店梯利:《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上海译文出版社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塞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麦克利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Stronberg,《西方现代思想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Brinton,西方近代思想史,王德昭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北京:三联合书店石元康:《当代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
现代政治哲学的中的潜藏线索以魏玛共和国的失败为缘起的政治哲学问题
现代政治哲学中的潜藏线索——以魏玛共和国的失败为缘起的政治哲学问题一?生??陛声』\嘲必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鎏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一躲和嗍功四咿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盘堂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逝姿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导师签名:?一虢李髟事签字日期:少,/年舌月/日签字日期:加//年月;/日致谢在论文草就之时,首先要感谢父母能理解与支持笔者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做非功利的事业。
其次,要感谢吾师应奇,他不仅在学养和为人处世上感召激励着我,而且又能在很多细节方面给予我帮助与指点,他使笔者心目中现代意义上的学者的形象和传统意义上的“士”的形象得以结合并使之具体化。
再次,要感谢本系杨大春老师、包利民老师、庞学铨老师、戚印平老师、章雪富老师、王礼平老师以及历史系吕一民老师、朱晓罕老师等对笔者的指导与帮助。
当然,也不能忘却在笔者曾经待过四年的滨海小城的师友们。
汤唯老师不仅细心教导我如何写作规范的论文,而且激励我走上了学术之路,黄道诚老师、李军老师、王洪平老师、程朝阳老师等在那四年里给予了我这个异乡的求学者很大的鼓舞与帮助。
最后要感谢吾友盛剑兰、表哥徐彦等在资料收集这繁琐的事情上给予的帮助,以及师姐郝晓霞替我寻找和翻译法文文献,还有诸位同门以及诸位同学,这两年来和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让我受益良多。
没有以上诸位,便没有这论文的草就。
序言笔者撰写这论文是由看似偶然的系列事件所激发。
伦理学参考书目
《伦理学》课程参考书目一、研究论著:1、龚群: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
4、包利民等:现代性价值辨证论,学林出版社,2000。
5、姚新中: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三联书店,2002。
8、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美]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上海三联书店,2003。
10、[美]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商务印书馆,2003。
11、[美]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9。
二、基本原著: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
5、[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6。
6、[英]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64。
7、[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59。
8、[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
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10、[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1、[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
12、[英]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1995。
13、[英]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
14、[英]密尔:功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57。
15、[英]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
学术研究的例子
学术研究的例子1997年,我经由很大的努力翻译出版了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理论家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于1960年--亦即穆勒发表《论自由》的整整一百年以后──出版的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亦即《自由秩序原理》)一书。
1999年,我读到了一篇由香港中文大学石元康教授撰写的题为"海耶克论自由与法治"一文;石元康的论文所论涉的题域和所确定的论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他在该文的论述过程中对下述两个问题的处理却令我在阅读的时候感到极大的困惑和不解。
第一,该文的标题虽说是"海耶克论自由与法治",但是全文却只以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的观点为讨论对象,仿佛哈耶克在此后于1967年出版的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1978年出版的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这两本论文集以及他于1973年、1976年和1979年发表的《法律、立法与自由》(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全三卷都与"自由与法治"这个题域或论题不涉似的,然而事实决非如此,因为这个论题或题域恰恰是哈耶克在这些论文和著作中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哈耶克于1960年以后对他于1955年在开罗所做的"法治的理想"演讲中把英国的法治观念简单地比附成欧洲大陆的法治国(Rechtsstaat)传统的做法进行了修正,正如Jeremy Shearmur在Hayek and After一书中对哈耶克法律观点的转换所做的极为精彩的概括:哈耶克在1967年发表的"政治思想中的语言混淆"一文和《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书中对法律发展所给出的解释,与其早期的解释全然不同;尽管哈耶克晚期的解释与前此的解释在性质上相同,但是他讨论这个问题的方式则表明他已不再根据欧陆法典化法律的方式去看待法律,而是根据普通法的方式去看待法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摘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追求。
人的自由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来提供保障和支持。
社会治理现代化也促进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
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利和促进其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稳定和进步的社会。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治理现代化, 价值追求, 社会进步, 社会治理体系, 保障, 关键, 实现, 建设, 核心, 进步, 提供, 促进, 目录, 结论, 引言.1. 引言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所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也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只有通过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每个个体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支持,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受任何歧视和限制。
2. 正文2.1 人的自由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人的自由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的自由是指个人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思考、选择和行动的权力。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人的自由,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人的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在现代社会,个人经常需要做出各种选择,这就需要个体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消极自由
消极自由“一个人的消极自由的范围,可以说是一个关于有什么、有多少门向他敞开,它们敞开的前景是什么,它们开放程度如何等等的子函数。
这个公式不应被推得太远,因为并不是所有门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所开放的途径依它们提供的机会而定。
”1在伯林看来,消极自由实际上就是有关一个人所面临的机会的问题,而不管这机会是否能实现。
机会的实现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连机会都没有,实现的问题就是空话,因此,伯林意义上的消极自由,实际上是指对任何个人道德选择的不干涉,同时也意味着对个人行动的最大限度的许可。
因此才有伯林所赞赏的一个人不顾劝说与提醒而可能犯下的所有错误,其为恶远不及允许别人强制他做他们认为于他有益的事。
伯林认为,在各种不可通约的价值之中,只有人的自由选择才是最为可贵的,而这是消极自由与价值多元思想互为渗透、互为条件的根本所在。
向每个人敞开的门,就是人所享有的消极自由,而多少扇门向每个人敞开,则是代表着在每个人的面前,有着不同的但同等终极的价值,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伯林对消极自由是极为赞赏的,他的自由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消极自由的辩护和对积极自由的批判之中。
伯林论述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思想时,以犯人与奴隶的自由来形象地作了比喻。
香港石元康教授归纳伯林的两种自由的思想后认为,要理解伯林的两种自由的概念,从正面阐述可能不容易,因此主张从反面来理解,即从人的两种不自由来理解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思想。
在我们人类的思想中,有两种显而易见的不自由:一种是犯人的不自由;一种是奴隶的不自由。
石教授认为,与这两种不自由相对应的就是伯林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思想。
我们之所以把犯人视为不自由,就在于他受到了许多的束缚及限制,这些限制是人为的限制,使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而奴隶则是完全被剥夺人身自由的而不能支配自己,奴隶对于他自己缺少自主权,他不能自主地决定想要作什么,而是受到别人的控制,即他不是自己的主人。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 石元康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7月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石元康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7月序P1 每个社会都有它的基本组织原则,现在西方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是根据自由主义理论而来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哲学。
由古代进入现代,人们的宇宙观从目的论转变为机械论,也就是韦伯所提到的“世界的解咒”(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由于这种宇宙观的转变,现代科学那种奠基于因果关(P2)系上的理论系统才得以出现。
对于自我的看法,笛卡尔所提出的自我观,是一种查理士·泰勒(Charles Taylor)所说的“自我界定的自我”(Self-definging self)。
根据这种对自我的看法,自我的构成并不需要透过自我以外的东西才得以完成。
笛卡尔那有名的“我思故我在”精简地道出了这种自我观。
在目的论的系统中,自我必须透过对自我以外的东西有所指涉,才能被界定。
这个自我以外的东西,可能是宇宙的目的,也可能是上帝。
至于理性观的转变,则是大家所熟悉的由价值理性转为工具理性。
由于意义与目的被排除在经验世界之外,理性的公用不再是去审视意义与目的,而只是去计算达成目的的手段。
目的与意义成为主观的选择。
休谟所提出的“事实不能推导出价值”这个命题,即是这种新理性观的基础。
从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很自然地就导向价值的主观主义。
P3 从17世纪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第一次被提出以来,一直不断地有思想家对这个哲学提出新的理论。
虽然有些思想家对自由主义提出相当严厉的批评,像黑格尔及马克思,但自由主义在思想上始终都是主流,而实际社会上所采用的制度更是完全以自由主义哲学为基础的。
20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受到了最严厉的挑战。
前苏联、东欧国家、中国等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原则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对自由主义是最大的挑战。
但除了这些来自共产阵营的挑战外,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也发生了一连串对自由主义构成威胁的事件。
30年代经济上的大萧条使得政府无法再采取完全放任的经济政策,因而有福利制度的设立。
法理学推荐阅读书目
一、法理学的一般理论【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波兰】齐格蒙·鲍曼著:《立法者和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德】韦伯著:《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德】考夫曼著:《法律哲学》,刘幸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德】卡西尔著:《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德】萨维尼著:《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德】康德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德】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张仲实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德】哈贝玛斯著:《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德】考夫曼著:《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德】哈贝玛斯著:《合法化危机》,曹卫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德】拉德布鲁赫著:《法学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德】弗洛伊德著:《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刚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德】康德著:《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德】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法】福柯著:《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法】夸克著:《合法性与政治》,佟心平、王远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法】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好文收藏- 西方自由思想启蒙书单
[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丛书]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和贡当斯是法国思想家中难得的两个在思想气质上偏向英美思想的人,这本书是整个近代文明中基础性的学术著作。
2、卢梭《社会契约论》3、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尽管卢梭的思想近来多被指责为法国激进主义的源头,但正如有人指出,我们与欧陆思想之间的差距,其实远远大于欧陆与英美之间的思想差距。
这两本书无论如何也是基础性的。
4、洛克《政府论》5、洛克《论宗教宽容》:作为英式启蒙的代表人物,现在洛克比卢梭自然更受关注。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路数的差异,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的差异。
6、梅因《古代法》:在这本书中梅因提出了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著名公式:从身份到契约。
这是从法律角度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最佳诠释。
7、霍布斯《利维坦》:一个非自由主义的国家,就是一只巨大的怪兽。
8、密尔《代议制政府》9、密尔《论自由》:绝对的经典著作。
10、《拿破仑法典》:即1804年法国民法典。
民法及其基本价值取向在本质上就是自由主义的法律体现。
拿破仑法典是一个辉煌的起点。
11、亚当斯密《国富论》12、亚当斯密《论法律、警察、军事、岁入》:经济自由主义的鼻祖。
1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美国民主和法国革命的经典论述。
15、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最早的完整表述。
16、边沁《政府片论》: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早期大师17、《联邦党人文集》:非看不可的自由主义政治实践文献。
18、《潘恩选集》:我对潘恩的了解最初来源于朱学勤先生的文集《风声、雨声、读书声》。
19、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20、边沁《道德与立法理论导论》2000年21、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版、四川人民版:不用说了。
22、韦伯《论经济和社会中的法律》大百科版23、弗洛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对于法西斯下社会心理的分析,是我把他看作对自由主义的一种反面认识。
石元康: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
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石元康《开放时代》2003年第1期[内容提要]自由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意识型态,它为现代社会及国家的正当性提供基础。
没有任何其它的理论在现代社会享有这样尊崇的地位。
虽然自由主义不断地受到批评,但是没有人可以想象有别的理论,可以取代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Abstract: Liberalism is the fundamental ideology that lays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for modern society and state. No other systems of ideology are on a par with it. Though being challenged constantly, it remains as the governing principle in modern society that is not to be replaced by any other theory.一、世界解魅与现代社会社会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统一体。
每个统一体都有它的基本组织原则。
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的根据是自由主义;我们可以说,自由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
如果翻阅一下历史,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指出,在古代世界中,无论是中、西,自由主义的思想体系都没有出现过。
中、西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都不是由自由主义所提供。
儒家、亚理士多德的理论以及基督教这些古代的哲学及宗教体系,不仅不是自由主义式的理论,它们在最根本的地方还与自由主义的基本论点是背道而驰的。
现代世界究竟有些甚么特点,使得它需要自由主义这个崭新的哲学作为它的组织原则?韦伯对于现代性的研究将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描述为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他把这种理性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西方现代文化的观念及建制中体现出来作了详细的说明。
韦伯所说的这种理性是工具——目的理性(means-end rationality)。
消极自由有什么错
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伯林对消极自由的钟情,在表达自己的自由思想以及在分析其他思想家的思想时表露无遗。
这样的一种感情,是对自己的身份和资格的坚守,同时也是把这种坚守看成自己的终身义务,是对受到其他非自由实践的挑战的一种回应。
这不是简单的权利式自由主义所能回答的,而是自由主义的一个经典的问题的。
那就是:我们要依靠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天赋或能力,我们才有望确保我们的自由并增进共同利益?答案就是美德。
在实现社会的自由和个人自由时不可能只是一个保障个人权利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们每个人履行社会义务。
如果我们不想把扩大个人自由的希望放在君主或抽象的中立的程序政治上,那么我们就必须自己来。
也就是说,除非我们自己行动起来,时刻意识到每个公民自己的政治责任,我们才有可能阻止政治上对个人自由的侵犯,否则我们肯定会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品质都将遭到败坏。
这样其他的一切都是虚而不实了。
伯林在他对消极自由的坚守中,坚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
这是自由主义的核心,而伯林的消极自由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它体现着其历史独特性。
正如格雷所指出:“‘liberal’一词的涵义实际上是‘liberality’〔胸襟宽厚〕的某种衍生,即推崇博爱、慷慨大度和虚怀若谷的古典美德的衍生。
”1这种精神与古典自由主义对勇气、节制和审慎的强调构成了一种同质的关系,并且为宽容原则、平等尊重等现代自由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伯林的消极自由思想就是对这些美德的选择与坚守,即使是理性所不能解释的,他也不为所动。
因为伯林认为这不是一种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信念和愿望,它是对现代历史文化处境中和日常生活伦理、政治实践一起构成了对自我这个概念的认同,而这一认同过程本身也就包含了一系列对于个体自主性信念的论证。
由此而言,对这种精神的坚守,是对现代人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要求,并呈现出带有游戏性质的对抗意味。
这种游戏、对抗、竞争的内在要求,使得伯林的“消极自由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石元康《开放时代》2003年第1期[内容提要]自由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意识型态,它为现代社会及国家的正当性提供基础。
没有任何其它的理论在现代社会享有这样尊崇的地位。
虽然自由主义不断地受到批评,但是没有人可以想象有别的理论,可以取代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Abstract: Liberalism is the fundamental ideology that lays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for modern society and state. No other systems of ideology are on a par with it. Though being challenged constantly, it remains as the governing principle in modern society that is not to be replaced by any other theory.一、世界解魅与现代社会社会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统一体。
每个统一体都有它的基本组织原则。
现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的根据是自由主义;我们可以说,自由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
如果翻阅一下历史,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指出,在古代世界中,无论是中、西,自由主义的思想体系都没有出现过。
中、西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原则都不是由自由主义所提供。
儒家、亚理士多德的理论以及基督教这些古代的哲学及宗教体系,不仅不是自由主义式的理论,它们在最根本的地方还与自由主义的基本论点是背道而驰的。
现代世界究竟有些甚么特点,使得它需要自由主义这个崭新的哲学作为它的组织原则?韦伯对于现代性的研究将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描述为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他把这种理性的结构以及它如何在西方现代文化的观念及建制中体现出来作了详细的说明。
韦伯所说的这种理性是工具——目的理性(means-end rationality)。
在他的有名的《作者导言》(Author's Introduction)中,韦伯列举了工具理性在科学、经济、法律、建筑、宗教、音乐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它们所显现的特性。
①工具理性的特色是它只能提供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对于目的来说,理性没有能力对它进行任何判断。
这也就是休姆在更早的时候所提出的理性只是爱好(passion)的奴隶。
在决定目的时,人所能凭借的只有爱好,当目的被选定之后,理性才能施展它选取手段的能力。
②理性之所以会工具化,是由于宇宙观的改变所引起的。
这种宇宙观的改变是由亚理士多德式的目的性的宇宙观转变为现代科学所体现的机械式的宇宙观。
韦伯将这个过程称之为世界的解魅(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解魅的意义也就是休姆所说的事实与价值在逻辑上的隔绝。
③在目的论的宇宙观中,价值及意义是客观地存在世界中的东西,因此,它们具有客观性。
价值由于是宇宙构成的一部份,人们要获得价值所采取的办法是去发现它。
我们对价值的认识也就构成了知识。
由于世界本身就具有价值,因此,它也就构成了一个意义的网络。
要对世界有所了解,必须把捉到它的意义。
解魅之后的宇宙观,把价值与意义从世界中驱赶出去,世界只是由因果律将事态(states of af-fairs)连接起来。
对客观的认识只是对事实世界的描述及说明。
由于世界中并不包含意义及价值,因此,它们的来源只能是由人类的主观所赋予。
因此,价值不再是被发现的对象,我们对它也不可能有知识,它只能是人们的创造物。
这种由休姆定律所显示的世界观,已经成为现代世界中的一个文化建制(cultural institution)。
它已经是我们生活世界中一个被视为当然的背景。
知识是具有普遍性及客观性的东西,而理性正是人们获致这两种特性的能力。
当然,理性本身也具有客观性及普遍性。
我们不会说某甲与某乙的理性不同。
由于价值与意义不再存在于解魅后的世界之中,它只能是个人或集体主观的决定与创造,因而,它的客观及普遍性也无从建立。
理性最典型的作用是推理及计算,但是,价值及意义的根据却是选择与决定,因而,解魅后的宇宙观中,理性的作用只能是工具性的。
韦伯以解魅及理性化来描绘现代世界是极为精确及深入的洞察。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更可以看出,解魅与理性化是一个铜板的两个面。
解魅就使得理性工具化,反之亦然。
但这种新的宇宙观与理性观,与自由主义的兴起又有甚么关系呢?自由主义一般被视为是一种社会及政治的规范理论,它并不牵涉到宇宙观的问题。
但我却认为如果只是这样看自由主义,就很难对它有较深入的了解。
自由主义是现代世界中的一个环节,它与现代性的其它面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则较为间接。
它的最主要的一些论旨——中立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neutrality),以及对自律(autonomy)的重视——与意义及价值的主观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④二、多元社会与自由主义多元主义、多元社会、多元价值这些词语,现在已是人们成天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了。
它们当然也相当准确地描述了现代社会的特色。
多元主义是价值主观主义的直接的后果。
当我们说,现代社会的特色是多元主义时,它的意思就是,人们对于甚么是理想的人生的看法有着不同的意见,对于这些自相融贯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我们没有一个客观的判准可以评定它们之间的高下,因为它们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⑤由于价值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所以我们找不到一个独立于人的客观标准来对它们作评定等级的工作。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选择,甚至都能提出一套自相融贯的说法。
但是,在最后的选择上,他所能依凭的就只能是休姆所说的爱好了。
理性在这里无法发挥它的作用。
理性由于是普遍的,因此它的功能本来是应该把不同的意见统合起来,当彼此有异议时,我们期盼理性能够为我们提出一个标准,使不同的意见得以透过理性的对话,而趋于同一。
但是,由于最终的抉择只能是一个萨特所说的根本的选择(radical choice),理性在这里派不上用场,因此,也就无法透过辩论以达成一致。
不同看法的双方,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比对方要合理,因而,在论辩及对话时,大家虽然也可能尽量把自己的立场弄得更合理,但是,由于最终目的是由根本选择所产生,不一致就始终是无法消除。
拉莫(Charles Larmore)将这种不一致称为合理的分歧(reasonable disagreement)。
他指出:“合乎理性,也就是,以诚信来思考与对话,并且尽己所能地应用属于每一个研究领域中的一般的理性能力,似乎已经不再是无异议的保证了。
在这些极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彼此谈得越多,我们也就越分歧。
”⑥他指出,有时候思考得越多,我们连自己也会变得三心两意,而无法作出判断。
这当然是由于理性工具化所引致的结果。
而理性工具化,如上所说,与世界的解魅乃是一个铜板的两个面。
从轴心时代(Axial age)到现代世界出现之前的前现代世界中,社会统一的基础是奠基在系统性的哲学及宗教之上的世界观(worldviews)。
儒家思想,亚理士多德的哲学以及基督教就是这种整全性的世界观体系。
在以这种世界观体系作为社会统一的基础的文化型态中,虽然也用论证的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但是,它最终依赖的却仍是实质性的原理及原则,例如上帝,天及自然等概念。
哈贝马斯将这种型态的正当化(legitimation)的办法称之为诉诸终极理由或基础(ultimate ground)的办法。
⑦在这种以实质性的宗教或形而上的概念作为社会统一的文化中,价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那些最终极的基础去,因此它也就有客观性。
价值客观主义统制下的世界,对于甚么构成理想的人生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这些宗教与哲学体系中找到对每个人都有效的答案,因此,多元主义也就没有立足之地。
基督教及儒家对于这个问题提出了答案。
基督教所说的灵魂得救以及儒家所提出的践仁知天的人生,都是这种奠基在终极基础上的理论。
在解了魅的后形上学(post-metaphysical)及俗世化了的世界里,这些终极基础都随着机械化的宇宙观而烟消云散了。
价值及意义不存在于世界中,而只是选择及创造的结果。
多元主义及合理的分歧自然地就跟着而来。
存在主义与逻辑实证论是两个现代西方的哲学学派。
它们所关心的问题很少是相同的,它们做哲学的方式也是南辕北辙。
但是,默道克(Iris Murdoch)却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相似处,这就是价值的基础是人们的选择。
⑧价值多元主义与合理的分歧是现代社会最大的特性。
虽然有许多哲学家努力着想要重建价值的客观性,但是,似乎都没有甚么成效。
多元主义与合理的分歧不仅是一个现实,而且在可见的将来,它们也还会存在着。
当然,多元本身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得人类的文化能够放出灿烂的花朵。
但是,当分歧太大又无法对别人容忍时,最后所能诉诸的只有武力。
西方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以来一百多年的宗教战争就是最清楚的例子。
许多学者都指出了宗教战争这个历史经验与自由主义的兴起之间的关系。
我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统一体。
多元与分歧所表现的是不统一甚至是对立。
这就无法构成社会。
前现代式的统一既然已经一去不返,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寻一种新的哲学作为多元世界中的统一基础。
当然,这种统一在形式上与传统式的统一已经是迥然不同的东西。
自由主义哲学就是为这种多元社会提供统一的哲学理论。
三、公正与社会统一某种形式的统一是组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要达到社会统一,大家相信同样的宗教及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多元社会中,这种可能性不再存在,因为多元社会的定义就是这个社会中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这种社会中宗教及奠基于形上学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成为统一的基础。
自由主义的任务及功能,正是要为这种新的多元社会提供一个新的哲学基础。
它具有一些甚么论旨以及用甚么办法来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自由主义把统一社会的基础由传统的宗教及世界观转为公正(justice)。
也就是说,在多元社会中,拥有不同的宗教及世界观、价值观的人,只要拥有相同的公正理念就可以组成一个共同体了。
这个论旨的意思究竟是甚么?亚理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Nichomachean Ethics)中指出,伦理学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甚么样的人生才是一个美好的人生?”亚理士多德这种对伦理学的看法,同样地可以说是儒家、基督教等前现代的伦理与宗教体系的看法。
道德所研究的就是荀子所说的“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的学问。
西几维克(Henry Sidgwick)把这种对道德的看法称为“吸引的道德观”(attractive view of morality),与吸引的道德观相对的现代道德观,西几维克把它叫做“命令的道德观”(imperative view of morality)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