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2《教育统计学》大作业B答题
教育统计试题及答案
教育科学系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统计学》试题( B 卷)考试类型: 考试课程类型: 专业课: 心理学: 07心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A肯德尔W系数B皮尔逊极差相关系数C点二列相关系数D二列相关系数10.一枚硬币抛三次,出现两次正面(H)的概率是()A3/8 B1/16 C1/2 D1/4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说明统计学术语总体、样本与个体的含义2、解释条形图与直方图的区别3、说明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4、回答假设检验的几个步骤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40分)1.求下列数据的四分位距(8分)65、67、80、83、75、69、70、86、732.计算下列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
(8分)16、15、17、14、16、183.今有500人通过一个能力测验,欲评为5个等级,问各等级评定人数应该是多少?(假定能力测验的成绩分布为正态分布)Z=+/-1.8, Z=+/-0.6通过查Z值表得到相对应的P 值为0.46407,0.22575。
(8分)4.某中学全体男生的智力历来标准差为6.25,先从该校抽取25名男生,测得平均智商为102CM,试估计该校全体男生智商的95%,99%的置信区间。
(8分)5.某项职业录取考试,录取率为16%。
已知考试分数符合正态分布,M=75,δ=3,问录取分数线是多少?(8分)教育科学系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统计学》试题( A 卷)考试类型: 考试课程类型: 专业课: 心理学: 07心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写出代表参数的希腊字母,总体回归系数_______。
2.在统计学上,最早提出回归现象的人是_______。
3.假设检验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假设,分别是零假设与_______。
4.下列数据11,13,10,9,11.5,12.2,13.1,8.7,10.5的全距是_______。
5.数列9,9,10,11,14,14,14,20,21的中位数是_______。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第 1 页 共 45 页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
2:
3:
4: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第一批次[判断题]教育统计学的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教育统计学是应用科学。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总体平均数属于统计量。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78、73、68、78、88分,这组成绩的众数是88分。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学生的百分制成绩属于度量数据。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60的样本。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统计图的标题要写在图的上方。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直条图是用来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假设检验只提出一个假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统计表的表注要写在表的下方。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参数估计的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分。
参考答案:正确第二批次[判断题]算术平均数不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68、59、53、87、7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3。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某班50个学生中有20个男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女生的概率是0.4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标准正态分布上的平均数为1,标准差为0。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举例)15.简述符号检验的含义和用途。
符号检验是以正负号作为检验资料的统计检验方法,是通过对两个相关样本的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正号或负号)进行检验,以比较这两个样本差异的显著性。
适用于两个相关样本的差异检验。
在符号检验中,只考虑两个相关样本每对数据之差的符号即方向,不考虑差异的大小。
《教育统计学》(教育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参考答案(教育学专业)一、名词解释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
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4. 统计表:统计表是用来表达统计指标与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表格。
5. 总体: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6. 二列相关: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的划分为二分变量,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二列相关。
7. 参数: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是参数。
业绩反映总体上各种特征的数量是参数。
8. 小概率事件:样本统计量(随机事件)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小于或等于事先规定的水平,则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
9. 中位数:在一组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位于中央位置上的那个数称为中为数。
10. 统计量和参数:样本上的数字特征量是统计量。
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量是参数。
11. 回归分析:把存在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作为自变量,另一个作为因变量,并建立方程式,由自变量的值估计、预测因变量的值,这一过程称为回归分析。
12. 相关关系:两个变量间的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二、填空题1. 从变化方向上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类型有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2. 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经常性资料、专题性资料。
3. 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和圆形图。
4. 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5. 统计图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图号、标目、图形、图注等。
6. 差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
7. 统计数据按来源方式可分为点计数据和测量数据。
2017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统计学〉0282大作业答案
2017年6⽉西南⼤学⽹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统计学〉0282⼤作业答案⑵决定组距和组数。
将全距分成若⼲组时,要确定组距和组数。
组距就是每个组内包含的距离,⽤i表⽰。
组数就是分组的个数,⽤k表⽰。
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组距和组数。
在本例中,可以把组距定为5分,把数据分为7组。
⑶决定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范围。
每组的最低值为下限,最⾼值为上限。
最⾼组要能包括最⼤的数值,最低组有要能包括最⼩的数值。
本例中,各个组的区间依次为:[65,70)、[70,75)、[75,80)、[80,85)[85,90)、[90,95))、[95,100)⑷登记和计算频数。
分组之后,将数据在各个组内出现的频数加以登记然后计算出来,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
组中值为各组的下限与上限之和的⼀半,即下限与上限的平均数。
如果要编制累积频数分布表,就需要再计算累积频数。
累积频数就是把各组的频数由下⽽上,或由上⽽下地累加在⼀起。
如果要编制累积百分⽐分布表,就计算累积频数在总体频数中所占的百分⽐。
⑸编制⼀个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将各项资料整理到表格中,制表⼯作就告完成。
下表就是本例编制完成的⼀个⽐较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20个学⽣语⽂成绩的频数分布表成绩组中值频数累积频数累积百分⽐65- 67.5 1 20 100%70- 72.5 5 19 95%75- 77.5 4 14 70%80- 82.5 1 10 50%85- 87.5 3 9 45%90- 92.5 2 6 30%95- 97.5 4 4 20%。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1.C2.B3.D4.C5.B6.C7.B8. A9. A 10. C11. D 12. B 13. A 14. B 15. C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特点:(1)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后,这批标准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标准分数大于0时,表示测验成绩在平均数之上;标准分数小于0,表示测验分数在平均分之下;标准分是等于0,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数相等。
(2)标准分数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
因此,不同科目的标准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3)标准分数本身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4)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的取值范围在-3—+3之间。
标准分数的意义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比例做出最好的解释。
意义:第一,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第二、标准分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反映出考生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2、请说出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答案要点:首先对两个样本相应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提出没有差异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然后以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该抽样分布为以零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来考察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否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看样本平均数之差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如何。
当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大,大到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足够小时,就可以从实际可能性上否定零假设,于是应当接受备择假设。
这就意味着,样本平均数之差不是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说,两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确实有本质差异,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两个相应总体平均数不同所致。
如果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小,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较大,那么,应保留零假设而拒绝备择假设。
这意味着,两个样本平均数是来自同一个总体或来自平均数相同的两个总体,而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的。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A.指标值B.标志值C.变量值D.数量标志值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表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A.确定组数和组距B.抓住事物本质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XXX18秋[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XXX18秋[0282]《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1.√2.√3.√4.√5.√6.√7.√8.×(几何平均数是同一变量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比率的平均数)9.√10.√11.√12.×(样本容量指样本中个体的数量)13.√14.√15.√16.×(中位数是80)17.×(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小,分布越整齐)18.×(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时,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负相关)19.√20.√21.√22.√23.×(统计表的标题要写在表的上方)24.√25、√ 差异系数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变异程度的指标,它是方差与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26、√ 总体的各种数字特征称为参数,它们可以通过样本统计量的计算来估计。
27、×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它可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强度和方向。
28、√ 双向表χ检验适用于按照两种标准分类的点计数据资料,可以用于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29、√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数,说明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加。
30、√ 任何随机事件的概率都是介于0和1之间的正数,且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31、√ 标准差是一种用于衡量数据集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两组单位不同的数据资料的差异程度。
32、×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值时,算术平均数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使用中位数等其他集中趋势指标来描述数据的典型水平。
33、√ 直条图是一种用面积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可以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4、× χ2分布呈现出右偏态或左偏态的情况,而不是正偏态。
35、√ 相关系数可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和密切程度,通常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36、×有5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分别为:88、73、88、78、98分,这组成绩的众数是88分,而不是98分。
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教育统计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得就是( )A.政治算术学派B.社会统计学派C.国势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答案: 国势学派2、数理统计学得奠基人就是( )A.威廉·配第B.阿亨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答案: 凯特勒3、学校实验室得设备台数、设备价格就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就是连续变量D.前者就是离散变量答案: 前者就是离散变量4、对某地区学校教师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就是( )A.每个学校B.该地区全部学校C.每个学校得全部教师D.该地区全部学校得全部教师答案: 该地区全部学校得全部教师5、统计得总体性特征表现在( )A.它就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得认识B.它就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得认识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得必要性D.它只对总体现象得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得认识答案: 它就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得认识6、在学生调查中,学生得“身高”就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随机变量值D.连续变量值答案: 连续变量7、构成统计总体得必要条件就是( )A.差异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同质性答案: 同质性8、您询问了您们班得8位同学在去年得教育统计学成绩,这些成绩得平均数就是65分。
基于这种信息,您认为全班在去年得教育统计学平均成绩不超过70分。
这个例子属于统计学得( )A.参数统计B.描述统计C.推论统计D.理论统计答案: 推论统计9、离散变量得数值包括整数与小数A.对B.错答案: 错10、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得课程,然后挑出剩下三门课程中最喜欢得,最后再挑出剩下两门中比较喜欢得。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门课分别给予1-5得等级评定,其中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
研究者丙只就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得那门课。
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得数据类型分别就是:( )A.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比数据B.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类数据C.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序数据D.定序数据-定序数据-定类数据答案: 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类数据第二章1、某考生得分为87分,在下列频数分布表中,能够直接判断有多少考生得分比她低得就是:A.简单频数分布表B.分组频数分布表C.累积频数分布表D.相对频数分布表答案: 累积频数分布表2、条形图得特征就是A.所有得竖条应该有相同得宽度B.每个类别得频率标示在竖轴上C.各个竖条之间应该不留空隙D.条形图用于反映定性数据或分类数据答案: 所有得竖条应该有相同得宽度,每个类别得频率标示在竖轴上,条形图用于反映定性数据或分类数据3、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出现得频数被称为A.概率B.概率密度函数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D.频数分布答案: 频数分布4、从累积频数分布表上可知某个数值以下或以上得数据得频数A.对B.错答案: 对5、适用于描述连续型数据得统计分析图就是A.饼图B.直方图C.条形图D.分段条形图答案: 直方图6、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得变化趋势得统计分析图就是A.饼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答案: 线形图7、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得统计图就是A.直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答案: 散点图8、累加曲线得形状大概有以下几种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F分布D.正态分布答案: 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正态分布9、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得分类数据得统计分析图就是A.散点图B.饼图C.条形图D.线型图答案: 饼图10、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得分类数据得统计分析图就是A.散点图B.饼图C.条形图D.线形图答案: 散点图第三章1、下列受极端值影响得平均数就是( )A.算术平均数B.调与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答案:A2、现有数据3,3,1,5,13,12,11,9,7得中位数就是( )A. 3B.11C.7、1D.7答案:D3、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得频数相等时,以下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0282《教育统计学》
0282《教育统计学》1、标准分数的数值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原始数据在团体中的位置。
a.√2、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反映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
b.×3.点计数数据是通过计算数字获得的数据。
A.√4、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a.√5、算术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所得之商。
a.√6.标准偏差是偏差平方的算术平均值。
b、×7、学生某科考试成绩属于随机变量。
a.√8.几何平均值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值。
b、×9。
测量尺测量的学生身高数据属于测量数据。
A.√10、t分布是一种标准正态分布。
b.×11.条形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b、×12、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a.√13.样本上的数字特征称为样本大小。
b、×14。
同一组受试者在实验前后进行了两次相同的测试,两组的测试结果相似关样本。
a.√15.在分层抽样中,总体分层的基本原则是,各层内部和各层之间应存在较大差异。
b、×16。
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值直接估计相应总体参数的值。
A.√17、数据60、45、90、66、80的中位数是90。
b.×18.分层抽样是根据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因素或指标,将人群划分为若干部分(即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抽样方法。
A.√19、机械抽样的基本方法是:排序、确定间隔、抽取个体。
a.√20.机械抽样是一种抽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按一定的顺序编号,然后按固定的间隔进行抽样。
A.√21、统计图的标题要写在图形上方。
b.×22.统计表的标题应写在表的底部。
b、×23、样本内个体数值的分布称为某种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b.×24.差异系数是方差和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b、×25、总体的各种数字特征称为参数。
a.√26.相关系数的值必须大于0。
b、×27、两个独立样本的样本容量一定相等。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
13.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检验是对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检验。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第一批次[判断题]教育统计学得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与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科学。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总体平均数属于统计量。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有5个学生得体育成绩分别为:78、73、68、78、88分,这组成绩得众数就是88分。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学生得百分制成绩属于度量数据。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一般情况下,大样本就是指样本容量超过60得样本。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统计图得标题要写在图得上方。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直条图就是用来表示连续变量得统计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假设检验只提出一个假设。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统计表得表注要写在表得下方。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参数估计得方法包括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65、69、72、87、89”这组数据得算术平均数就是76、4 分。
参考答案:正确第二批次[判断题]算术平均数不容易受极端数值得影响。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68、59、53、87、74这组数据得中位数就是53。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与体重两方面得差异程度。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某班50个学生中有20个男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女生得概率就是0、4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标准正态分布上得平均数为1,标准差为0。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若两个变量之间得相关系数就是0、8,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90、65、85、70、80这组数据得全距就是10。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若两个变量之间得变化方向一致,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参考答案:错误[判断题]推断统计得内容包括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得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分层抽样中,将总体分层得基本原则就是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差异都要大。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
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参考答案:1.C2.B3.D4.C5.B6.C7.B8. A9. A 10. C11. D 12. B 13. A 14. B 15. C主观题部分: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1、标准分数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特点:(1)任何一批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后,这批标准分数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
标准分数大于0时,表示测验成绩在平均数之上;标准分数小于0,表示测验分数在平均分之下;标准分是等于0,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数相等。
(2)标准分数量表的单位是相等的,其零点是相对的。
因此,不同科目的标准分数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3)标准分数本身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4)在一般情况下,标准分数的取值范围在-3—+3之间。
标准分数的意义可以用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比例做出最好的解释。
意义:第一,各科标准分数的单位是绝对等价的;第二、标准分数的正负和大小可以反映出考生在全体考分中所处的地位。
2、请说出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答案要点:首先对两个样本相应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提出没有差异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然后以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该抽样分布为以零为中心的正态分布),来考察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否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看样本平均数之差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如何。
当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大,大到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足够小时,就可以从实际可能性上否定零假设,于是应当接受备择假设。
这就意味着,样本平均数之差不是来自于两个总体平均数之差为零的总体。
也就是说,两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确实有本质差异,两个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两个相应总体平均数不同所致。
如果样本平均数之差较小,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较大,那么,应保留零假设而拒绝备择假设。
这意味着,两个样本平均数是来自同一个总体或来自平均数相同的两个总体,而样本平均数之差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的。
2017年12月西南大学(本科)[0282]《教育统计学》参考答案上传
[0282]《教育统计学》1-5:BAABA 6-10: AABAB 11-15:BABAB 16-20:AABBA21-25:AABBB 26-30:AAAAB 31-35:BBBAA 36-40:BBBBB41-45: BABBB 46-50:AABAA 51-55:AAABA56、联系实际论述绘制统计图要遵循的规则。
答: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规则:1.标题:统计图的名称应该简洁,能正确反映图形表现的内容,标题位于图的下方。
2.图号:为了使用方便,我们要给统计图编号。
如果在同一份资料里有几幅统计图,则按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号。
图号写在标题的左前方。
3.标目:对于有纵横轴的统计图,要分别在纵横轴上标明统计项目和尺度。
横轴一般作为基线,表示被观察的现象,尺度要等距,自左向右,由小到大,写在横轴的下方。
纵轴一般是尺度线,尺度从0开始,由下往上,从小到大,写在纵轴的左侧。
两个轴都要注明单位。
4.图形:图形要突出、清晰和美观,注意图形的高与宽的比例。
如果在一幅图中有几个图形,则要用一定的方式加以区别。
5.图注:图中如有需要解释说明的地方,则可加图注。
图注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用小号字写在标题的下方。
57、联系实际阐述集中量和差异量的作用和各有哪些常用类型。
答: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一类特征量。
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集中量来反映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说明所研究对象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常用的集中量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差异量是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特征量。
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差异量来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差异量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分布越不整齐;差异量越小,说明数据变动范围越小,分布就越集中。
常用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
58、联系实际阐述有哪些常用的抽样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描述统计
一、论述题(下面 3 道题中选做 2 道题,每道题 35 分,共 70 分。请根据题
目要求联系实际对要点展开充分论述)
描述统计是通过制表、绘图和计算特征量等,对已经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简缩、概括,
1.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2. 联系实际阐述机械抽样的含义与方法。
5. 在某小学随机抽取了 40 名五年级和 60 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一项综合素质测试,测查结果:
以上三部分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实验设计能使我们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数据,进一步的统
五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是 86.4 分,标准差是 4 分;六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是 84.1 分,标准差 计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统计原理是进行实验设计的根据,实验设计要符合统计方法的要求,否则,
表 1 20 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频数分布表
成绩
组中值
频数
累积频数
95—
97.5
3
20
90—
92.5
3
17
85—
87.5
3
14
80—
82.5
1
11
75—
77.5
4
10
70—
72.5
5
6
65—
67.5
1
1
总和
20
成绩一一列举和对照,而是计算两所学校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
我们经常使用的集中量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 课程名称【编号】: 教育统计学【0282】 大作业
2019 年 12 月 B卷
满分:100 分
作答
一、论述题:
1.答:教育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 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中的数字资料,并以 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使数据分布的特征清晰、直观、明确地显现出来的统计方法。 二)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估计或推测
3. 结合实例阐述相关关系的含义和类型。
二、应用题(下面 2 道题中选做 1 道题,30 分。必须有完整的解题过程)
总体的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它是由部分推断全体、由已知推断未知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 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实验设计
这些统计量的作用都是度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是具体的应用情况各有不同。
累积百分比 100 85 70 55 50 30 10
二、应用题 1.答:根据上述,数据重新排列为:
66 70 70 72 73 74 75 76 79 79 84 85 87 88 92 94 94 97 98 99 按 5 分组距分成 7 组 65(66);70(70,70,72,73,74);75(75,76,79,79); 80(84);85(85,87,88);90(92,94,94);95(97,98,99)做表如下表 1 所示:
2.答: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一类特征量。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中大量数据 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所搜集数据的集中量来反映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说明所研究 对象整体的发展水平和效果,在大系统中作为该问题的总体的代表值,集中量也是我们进行评价、决策 的数量标准参考值。例如,我们要比较两所小学毕业生升学成绩时,不能把两所学校毕业生的升学考试
4. 将下列 20 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以 5 分为组距编制一个完整的频数分布表。
实验设计是为指导实验而预先制定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和经济地进行实验。为
86 96 82 92 89 98 91 81 97 87 77 86 98 79 84 96 78 87 94 93
了使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在实验以前就要对研究的步骤、抽样的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结果的统 计分析方法等作出严格的设计。
是 6 分。请检验两个年级学生的测试结பைடு நூலகம்有无显著性差异。
无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推断统计要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统计提供的只是局部的情况,
-1-
只有通过推断统计才能掌握整体的情况,从而达到统计分析的目的。
虽然教育统计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但是实验设计部分往往是放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或者教育实验 等方面的课程中去学习。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掌握好描述统计的知识是学习 推断统计的重要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