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讲义》考试背诵内容

合集下载

中医学专业《内经选读》重点背诵段落期末必考

中医学专业《内经选读》重点背诵段落期末必考

中医学专业《内经选读》重点背诵段落期末必考中医学专业《内经选读》重点背诵段落期末必考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黄帝内经背诵文段

黄帝内经背诵文段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第一章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sūn)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内经讲义 打印重点

内经讲义 打印重点

1.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屡。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3.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4.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5.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6。

五脏: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7.五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8。

四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9.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0. 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11。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内经》:诊治背诵内容

《内经》:诊治背诵内容

《内经》:诊治背诵内容《内经》:诊治背诵内容引导语:《黄帝内经》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黄帝内经》中诊治部分的背诵内容。

诊治《素问·脉要精微论》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

如是则精衰矣。

五脏者,中之守也。

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素问·平人气象论》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灵枢·五色》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内经》重点背诵原文

《内经》重点背诵原文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第一章哲学思想1.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4.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5.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7.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内经》锦句背诵

《内经》锦句背诵

分享】《内经》锦句背诵《内经》锦句背诵1、《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4、《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6、《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写。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16、《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第一章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2.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3.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1.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1.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素问·五藏别论》1.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

2.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素问·太阴阳明论》1.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

2.四肢皆禀气于胃……不得主时也。

《素问·经脉别论》1.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灵枢·本神》1.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志。

2.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灵枢·营卫生会》1.人受气于谷……至阴而止。

《灵枢·决气》1.两神相搏……令无所避,是谓脉。

2.精脱者,耳聋……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第四章病因病机《素问·生气通天论》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玉机真藏论》1.五实死,五虚死……则实者活。

《素问·举痛论》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素问·调经论》1.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

2.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素问·至真要大论》1.背诵“病机十九条”原文。

《灵枢·百病始生》1.风雨寒热,不得虚……大病乃成。

第五章病证《素问·热论》1.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

2.帝曰: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素问·评热病论》1.人所以汗出者……虽愈必死也。

《素问·咳论》1.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者为泄、为痛。

《素问·举痛论》2.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素问·痹论》1.风寒湿三气杂至……内舍于其合也。

内经讲义--治则治法共56页文档

内经讲义--治则治法共56页文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內經講義》背誦內容第一章導論《素問·生氣通天論》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P39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2.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P40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P4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飱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2. 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P49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

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厚則泄,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3.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P55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第二章藏象《素問·六節藏象論》1.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P68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内经讲义

内经讲义
C、但加行气药:(上)桔梗、厚朴、荆芥;(中)陈皮、厚朴;(下)乌药
香附
D、但加活血药:(内)川芎、丹参;(躯体)鸡血藤 E、酌加化痰除湿药:(上)细辛;(中)厚朴、苍术;(下)苍术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12
阴阳学说篇
三)阳盛则阴病(阳亢阴虚) 或阴虚则阳盛:
——病理观:阴阳盛衰:肺阴虚
1、肺阴虚(阳亢): A、干咳、少痰、声嘶、痰血。(肺结核) ,百合固金汤+野菊花、地骨皮、桑白皮。
( 2 )善于阳者必阴中求阳,则补阳者但加 少许 滋阴药。+地黄。
( 3 )善于气者必血中求气,则益气者但加 少许 补血药。+枸杞。 (4)善于血者必气中求血,则补血者但加 少许 益气药。+党参。
G、溃疡:蒲公英30g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7
阴阳学说篇
——病理观:阳盛则(实)热:肺热:
C痰热雍肺。清金化痰汤
知柏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
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阴阳学说篇
四)、阴盛则阳病(阴盛阳衰) 或阳虚则阴盛(阳虚阴寒):
——病理观:阴阳盛衰:脾胃阳虚(阴盛)
1、脾胃阳虚(阴盛):A、脘腹冷痛、饥寒 加重,温饱减轻,呕吐冷稀、下利清谷:桂 附理中汤(脾肾阳虚、血瘀气滞、水湿内停 ):
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可用
验方:银翘、蒲公英、鱼腥草、千里光、 胆星、 蝉薄、桔梗、白芷、法夏、全瓜蒌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8
阴阳学说篇
——病理观:阳盛则(实)热:心、肝、胃热:
4 、胃热:胃火炽盛:多食善饥、口臭、口 舌生疮、口渴多饮、胃脘灼痛、便结。 清胃散 ——当归+ 玄参、沙参、石膏、蝉薄 、槟榔、地骨皮

内经讲义

内经讲义

《内经讲义》复习题来源:贺忠延的日志绪论1、《内经》的成书年代。

【归纳】《内经》成书时间:《史记》之后(公元前99年;《七略》之前(公元前26年。

结论:《内经》成书:公元前99年~公元前26年。

2、《内经》的注家、注本。

※1、全元起---南朝齐梁人----《内经素问训解》《内经》最早的注本。

注释《素问》当时已经存在的八卷。

本书已亡佚,但其目录收录于《素问识》中,《新校正》中保留其部分篇目及全元起注解。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该书将《内经》的《素问》、《灵枢》合在一起进行分类编排,共分十九大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加以注释。

该书的《素问》经文保存了王冰改动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王冰将《素问》重新整理编次,刊正谬误,补入运气七篇,并加以注释。

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4、马莳---明----《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通注内经的全书。

由于他擅长针灸,因而对《灵枢经》的注释远高于对《素问》的注释,成为历史上第一部《灵枢》的全注本。

特点:重于灵枢(针灸-结合临床经验)※5、吴崑---明----《素问吴注》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加以注释,注文阐发医理深入而不流于空泛。

该书有直接改经文或增减经文现象。

6、张介宾---明----《类经》将《内经》分类并注释,共分十二大类,三百九十目,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

其注释义理周祥,明白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7、张志聪---清----《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及其门人集体注释《内经》的一部书。

特点:对前人之注,做到了取其精华,厘正谬误,且有新意。

※8、高士栻---清----《黄帝素问直解》特点:其注释简洁明白,简单明了。

9、滑寿---元----《读素问钞》《素问》的摘要选注本。

10、李中梓---明----《内经知要》摘要《素问》、《灵枢》之要文、要义编纂而成。

《内经》:论治背诵内容

《内经》:论治背诵内容

《内经》:论治背诵内容《内经》:论治背诵内容引导语:《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今天为大家整理一下关于《内经》中的论治背诵内容。

论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

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标本病传篇》治反为逆,治得为从。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气有同气。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内经选读必背内容

内经选读必背内容

内经选读必背内容一、《素问•上古天真论》1、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①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

②恬惔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静淡泊的意思。

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③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

德,谓修养有得于心;全,全面实施养生之道。

不危,不会有内外邪气干扰和侵害。

2、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①天癸:天癸是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

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①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②嗔胀:此指胸膈胀满。

③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人体吸入的自然之气和饮食水谷之气化生的清阳出于头面官窍,产生声音和嗅、视、听觉等功能。

产生的浊阴变为粪、尿由前后二阴排出体外。

上窍,指耳、目、口、鼻等头面部七窍;下窍,即前后二阴。

④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之气发散于肌肤、脏腑间隙以温养之。

浊阴之气趋向五脏贮藏而濡养之。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一、名词解说1.因势利导:因势利导的本义是适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向,而加以疏利引导的意思。

详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依据邪正斗争盛衰趋向择时治疗。

二是依据邪气性质和部位而采纳举措,使邪气以便利的门路、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免得病邪深入而过分损害正气。

三是依据人体正气抗邪的趋向、正气作用的生理趋向,趁势指引,帮助正气。

2.正治:又称逆治,是指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合用于病情清浅而纯真无设想的疾病,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3.反治:别名从治,服从疾病设想而治,针对病症设想拟订的治疗原则,但从实质上说药性与疾病的性质仍是相反的,合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设想的疾病,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

4.封藏之本: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即肾主藏精的功能,所以肾为封藏之本;又因肾能拘束二便,因为肾者,胃之关也,肾开窍于二阴而司拘束,故主蛰,为封藏之本。

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壮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罢极,历代注家看法不一,以“罢”通熊罴之“罴”,其义为胜。

罴,即熊之雌者,耐劳而多勇力,用以喻肝脏任劳勇悍之性6.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如太阳与少阳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7.瞀瘛:瞀,指视物模糊昏花。

瘛,指手指筋脉拘急抽搐。

多因为火热上扰心神,引动肝风所致。

8.壮火:是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者,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能消耗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如乌附之类。

9.少火:是指药物饮食气味平易者,是一种生理之火,是保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要的。

? 如参归之类。

10.飧泄 : 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

泻出未消化的食品,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11.外内皆越:喘则肺气消散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消散而外气越。

最后致使气的耗散。

二、原文阐释1.“进出废则神机化灭,起落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进出,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起落,则无以生长化珍藏。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内经讲义(第3版)48学时原文(蓝色部分:背诵内容)①上古天真論篇第一P70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P71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熟记P72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則齒發去。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

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内经》:病证背诵要点

《内经》:病证背诵要点

《内经》:病证背诵要点《内经》:病证背诵要点引导语:《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内经》的病证背诵要点。

病证《素问·热论》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素问·评热病论》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

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素问·咳论》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素问·举痛论》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素问·痹论》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藏六府,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内经考试资料

内经考试资料

1、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的规律。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地对待生命活动。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

2.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1.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2.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从运动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

此句从哲学的高度提示了治疗疾病的总则,即以调节阴阳为治疗总纲。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协调遭到了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所以在诊断疾病时,最重要的是先分清阴阳,看病的种类究竟是阴证还是阳证,治疗时总的原则就是要恢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协调状态。

4.辛甘为阳,酸苦为阴,阴阳分类的理由何在?5.简述清浊升降理论的意义?清升与浊降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在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清浊相干,则出现各种疾病,因此,升清降浊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法.6.药食气味太过的危害药食气味太过,既能耗伤阴精,又能损害形体,还能销蚀人体之气,从而产生种种变证,甚至早衰短寿。

即味伤形,气伤精。

7.试析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之机理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故冬,阴时也;寒,阴邪也。

冬伤于寒,是谓重阴;温病,阳证也,是即重阴必阳。

冬伤于寒,若当时发病,则表现为寒邪侵袭的伤寒病;若当时邪不即发,寒邪内伏,郁久化热,至春季阳气发生之时,感受春令风邪,风为阳邪,外感引动伏邪,两阳相合,发为温病。

此句原文为后世伏邪温病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将温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并发展成为后世的伏气温病学说。

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五行的关系有哪些认识?1、相生关系:指五行之间的相生也指同行事物之间的相生2、相克关系:主要是指五形之间的相互制约。

9.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讲义》背诵内容
第一章导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
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

P39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P4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浊阴归六腑。

P47
2.阴味出下窍……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P49
3.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P55
第二章藏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
1.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P68
《素问·灵兰秘典论》
1.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P65
《素问·五藏别论》
1.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

P74
2.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P75
《素问·太阴阳明论》
1.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

P110
2.四肢皆禀气于胃……不得主时也。

P111
《素问·经脉别论》
1.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P104
《灵枢·本神》
1.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志。

P183
2.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P186
《灵枢·营卫生会》
1.人受气于谷……至阴而止。

P202
《灵枢·决气》
1.两神相搏……令无所避,是谓脉。

P213
2.精脱者,耳聋……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P214
第四章病机
《灵枢·百病始生》
1.风雨寒热,不得虚……大病乃成。

P244
《素问·至真要大论》
1.背诵“病机十九条”原文。

P168 即“诸风掉玄,皆属于肝”那段《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1.春生,夏长……以其所胜时者起也。

P222
《素问·举痛论》
1.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P129
2.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P131
《素问·调经论》
1.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

P154
2.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P159
第五章病证
《素问·热论》
1.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

P113
2.帝曰: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P114
《素问·评热病论》
1.人所以汗出者……虽愈必死也。

P117
《素问·咳论》
1.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者为泄、为痛。

P126
《素问·痹论》
1.风寒湿三气杂至……内舍于其合也。

P137 2.荣者,水谷之精气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P140 《素问·痿论》
1.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

P143
2.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P145
《素问·厥论》
1.厥之寒热者何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P148
《灵枢·水胀》
1.水始起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P237
2.肠覃何如……可导而下。

P238
第六章诊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
1.诊法常以平旦……决死生之分。

P85
2.夫精明五色者……如是则精衰矣。

P87
3.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P87-88 《素问·平人气象论》
1.平人何如……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P94
2.胃之大络……宗气泄也。

P96
3.人以水谷为本……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

P98
《素问·玉机真藏论》
1.五藏者,皆禀气于胃……病胜藏也,故曰死。

2.五实死,五虚死……则实者活。

P101
《灵枢·五色》
1.沉浊为内……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P231
第七章治则治法
《素问·汤液醪醴论》
1.其有不从毫毛而生者……巨气乃平。

P82
《素问·至真要大论》
1.逆者正治……可使必已。

P171
2.有病热者……所谓求其属也。

P172
第八章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以其德全不危也P25-2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P31(说明:上述内容,仅供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