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构架
信息安全体系概述
![信息安全体系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06c17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0.png)
基线风险评估所谓基线风险评估,就是确定一个信息安全的基本底线,信息安全不仅仅是资产的安全,应当从组织、人员、物理、逻辑、开发、业务持续等各个方面来确定一个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选择信息资产进行详细风险分析,这样才能在兼顾信息安全风险的方方面面的同时,对重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ISO27001确立了组织机构内启动、实施、维护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和通用原则,以规范组织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建设的内容,因此,风险评估时,可以把ISO27001作为安全基线,与组织当前的信息安全现状进行比对,发现组织存在的差距,这样一方面操作较方便,更重要的是不会有遗漏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流程
审视业务,确定IT原则和信息安全方针在进行信息安全规划与实施安全控制措施前,首先要充分了解组织的业务目标和IT目标,建立IT原则,这是实施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组织的业务目标和IT原则将直接影响到安全需求,只有从业务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适宜的IT原则,才能指导信息安全方针的制定。信息安全方针就是组织的信息安全委员会或管理当局制定的一个高层文件,用于指导组织如何对资产,包括敏感性信息进行管理、保护和分配的规则和指示 。在安全方针的指导下,通过了解组织业务所处的环境,对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可能存在的薄弱点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适宜的安全控制措施、安全策略程序及安全投资计划。
需要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建立统一安全规划体系
改变以往零敲碎打、因人而起、因事而起的安全管理,形成统一的安全体系,指导安全管理和建设工作。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文版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ab81e9f8c75fbfc77db2ba.png)
ISO标准——IEC 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与使用指南Reference numberISO/IEC 27001:2005(E)0简介0.1总则本国际标准的目的是提供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模型。
采用ISMS应是一个组织的战略决定。
组织ISMS的设计和实施受业务需求和目标、安全需求、应用的过程及组织的规模、结构的影响。
上述因素和他们的支持系统预计会随事件而变化。
希望根据组织的需要去扩充ISMS的实施,如,简单的环境是用简单的ISMS解决方案。
本国际标准可以用于内部、外部评估其符合性。
0.2过程方法本国际标准鼓励采用过程的方法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一个组织的ISMS的有效性。
一个组织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活动使其有效地运行。
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了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过程体系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管理,可以称之这“过程的方法”。
在本国际标准中,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方法鼓励用户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a)了解组织信息安全需求和建立信息安全策略和目标的需求;b)在组织的整体业务风险框架下,通过实施及运作控制措施管理组织的信息安全风险;c)监控和评审ISMS的执行和有效性;d)基于客观测量的持续改进。
本国际标准采用了“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模型去构架全部ISMS流程。
图1显示ISMS如何输入相关方的信息安全需求和期望,经过必要的处理,产生满足需求和期望的产品信息安全输出,图1阐明与条款4、5、6、7、8相关。
采用PDCA模型将影响OECD《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治理》(2002)中陈述的原则,0 Introduction0.1 General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has been prepared to provide a model for establishing, implementing, operating, monitoring, reviewing,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a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 The adoption of an ISMS should be a strategic decision for an organizati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organization’s ISMS is influenced by their needs and objectives, security requirements, the processes employed and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These and their supporting systems are expected to change over time. It is expected that an ISMS implementation will be sca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organization, e.g. a simple situation requires a simple ISMS solution.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assess conformance by interest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rties.0.2 Process approach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dopts a process approach for establishing, implementing, operating, monitoring, reviewing, maintaining and improving an organization's ISMS.An organization needs to identify and manage many activities in order to function effectively. Any activity using resources and managed in order to enabl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puts into output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process. Often the output from one process directly forms the input to the next process.The application of a system of processe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together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ac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management, can be referred to as a “process approach”.The process approach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resented in 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ncourages its users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 understanding an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need to establish policy and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b) implementing and operating controls to manage an organization's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s overall business risks;c) monitoring and reviewing the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SMS; andd) continual improvement based on objective measurement.Thi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dopts the "Plan-Do-Check-Act" (PDCA) model, which is applied to structure all ISMS processes. Figure 1 illustrates how an ISMS takes as input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rested parties and through the necessary actions and processes produces information security outcomes that meets those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Figure 1 also illustrates the links in the processes presented in Clauses 4, 5, 6, 7 and 8.The adoption of the PDCA model will also reflect the principles as set out in the本国际标准提供一个健壮的模型去实施指南中的控制风险评估、安全设计和实施、安全管理和再评估的原则。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49aa641bc5da50e2534d7f04.png)
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安全属性和安全管理属性
7个信息安全属性 个信息安全属性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保密性 完整性Integrity 完整性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 真实性Authenticity 真实性 不可否认性Non不可否认性 Reputation 可追究性 Accountability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可控性
主讲内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分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策略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 总体框架
主讲内容
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安全保证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 人民银行信息安全总体技术架构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严峻性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的斗争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各国都给以极大的关注与投入。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 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急待解决、影响国家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 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 题,它不但是发挥信息革命带来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证,而且是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屏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是21世纪 21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纪之交世界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各国在奋力攀登的制高点。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经 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 险的威胁之中。 险的威胁之中。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659d6958fafab069dc0287.png)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续)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确保只有那些被授予特定权限的 人才能够访问到信息。信息的机密性依据信息被允 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所有人员都可以访问的 信息为公开信息,需要限制访问的信息为敏感信息 或秘密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将信 息分为不同密级。例如,军队内部文件一般分为秘 密、机密和绝密3个等级,已授权用户根据所授予 的操作权限可以对保密信息进行操作。有的用户只 可以读取信息;有的用户既可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 进行写操作。信息的机密性主要通过加密技术来保 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信息安全是“在 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 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欧盟将信息安全定义为:“在既定的密级条件下, 网络与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 这些事件和行为将危机所存储或传输的数据以及 经由这些网络和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可用性、真 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 性(续)
完整性(Integrity)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保证信息和处理方法的 正确性和完整性。信息完整性一方面是指在 使用、传输、存储信息的过程中不发生篡改 信息、丢失信息、错误信息等现象;另一方 面是指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正确性,执行不正 当的操作,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甚 至整个系统的瘫痪。信息的完整性主要通过 报文摘要技术和加密技术来保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一般 来说,信息安全是以保护信息财产、防止偶 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 破坏为目的,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和密码 等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存储、传 输和交换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课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5e4c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e.png)
国家四局办[2004]66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等级
安全功能
保障/有效性
国家管理程度
对象
管理
技术
一级
基本
用户自主保护
基本保障
自主
中小企业
二级
必要
系统审计保护
计划跟踪
指导
一般信息系统
三级
体系化
安全标记保护
良好定义
监督
基础信息网络、政府、大型企业四级结构化源自护2.1.2 信息安全属性
可控性(Controlability)
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保障(Assurance)
为在具体实现和实施过程中,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追究性等得到足够满足提供信心基础,这种信心基础主要通过认证和认可来实现。
2.1.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结构
机制
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通信业务填充、路由选择控制、公证、可信功能度、安全标记、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安全恢复、电磁辐射控制、抗电磁干扰等。
服务
鉴别/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抗抵赖、可靠性、可用性、安全审计等。
管理
技术管理策略、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机制管理、安全服务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安全恢复管理等。
2.3.5 信息安全原则
安全是相对的,同时也是动态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安全技术原则最小化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安全隔离原则
小 结
本章从信息安全范畴、衡量信息安全的属性出发,介绍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包括人、政策和技术工程方法,使用各类安全机制实现安全服务,满足安全功能需求。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构建应该是动态和可适应的,以策略为核心,实施评估、保护、监测、响应和恢复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最后介绍了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章从整体上概括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实施的工程方法。
1、信息安全概述
![1、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9ecf12310661ed9ad51f3dd.png)
1.2.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服务
ISO7498-2确定了五大类安全服务
鉴别: 可以鉴别参与通信的对等实体和数据源。
访问控制: 能够防止未经授权而利用通过OSI可访问的资源。 数据保密性: 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而泄露。
数据完整性: 用于对付主动威胁。
不可否认: 包括带数据源证明的不可否认和带递交证明的不可否认。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2节 信息安全体系
1.2.3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性的度量标准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通常简称为通用准则(CC),是评估信 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安全特性的基础准则。通用准则内容分为3部分: “简介和一般模型”; “安全功能要求”; “安全保证要求”。 国际测评认证体系的发展 1995年,CC项目组成立了代国际互认工作组。同年10月,美国的 NSA和NIST、加拿大的CSE和英国的CESG签署了该协定。1998年5月 德国的GISA、法国的SCSSI也签署了此协定。 1999年10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DSD也加入了CC互认协定。证书 发放机构还限于政府机构。 2000年,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挪威、芬兰、瑞典和希腊等国也 加入了该互认协定,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也正在积极准备加入此协 定。目前的证书发放机构已不再限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的认证机构也可 以加入此协定,但必须有政府机构的参与或授权。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2节 信息安全体系
90年代
数字签名法 数据加密标准 电子商务协议 IPSec协议 TLS协议 CC for ITSEC 计算机病毒 黑客攻击技术
21世纪
非数学的密码 理论与技术
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对抗
ARPANET BLP模型
TCSEC "蠕虫事件“ Y2k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6d2f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2.png)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建立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应当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家和行业的特点,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其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应当包括信息安全政策、组织结构、人员安全、物理安全、通讯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供应商管理、风险管理、应急响应等内容,全面覆盖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
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信息安全政策是首要的一环。
信息安全政策应当由高层管理者制定,明确规定信息安全的目标、原则、责任和义务,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
组织结构和人员安全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明确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物理安全和通讯安全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包括机房、设备、网络等的安全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和设备进入和访问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应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应用系统的安全设计、开发、测试和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处理,确保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供应商管理、风险管理和应急响应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补充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信息安全要求、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及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演练,确保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在面临各种内外部威胁和风险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和处置。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企业和组织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保障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升企业和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部门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及岗位职责
![各部门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及岗位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176ae81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7.png)
******************各部门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及岗位职责为实现平台信息化目标,规范平台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平台信息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保障平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为公司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生产、技术及其它相关信息,为公司高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设立集团信息部,统筹管理信息化建设,向技术总监负责。
一、组织架构二、公司信息部部门及岗位职责1。
信息部部门职责(1)负责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负责集团信息化系统选型工作,并负责编制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与选型报告,并报集团领导审批。
(2)负责集团信息化系统的推进与执行,负责集团信息化项目实施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3)负责组织调研集团各部门信息化需求并汇总,负责组织集团财务、生产、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开发,使公司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
负责公司各种汇总报表、查询软件、分析软件的二次开发,为领导决策和各业务经营环节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
(4)负责集团所有信息化项目的持续改进与日常维护,负责公司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支持和维护工作,在保证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树立服务意识,为公司领导、各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最优质服务. (5)负责公司人员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培训,提高公司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和办公效率。
(6)负责公司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采购及维修计划编制。
2。
岗位职责1.信息部部长(1)在集团常务副总裁的领导下,负责主持信息部的全面日常工作,负责制定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及组织建设,并监督本部人员全面完成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检查、考核及评价。
(2)贯彻落实本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密切各部门工作关系,加强与集团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好衔接协调工作;(3)负责集团信息化系统总体构架,构建集团信息化实施组织,结合业务流程、项目管理,实施公司集成信息化系统。
试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三层结构的设计
![试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三层结构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47a8325727a5e9856a611d.png)
组织管理等方面起着指导性作用 。( 3 )建 立完 善的信 息安全 保障体系 , 该系统需要包 含两方面 的内容: 组织管 理体 系, 其 目标是对行业 内部的信息安全进行管理; 人才保障体系 , 即在 行业 内部构建相应的专家人才、 组织领导人才培养机制 , 其目
标 是 确 保 信 息 安 全 管 理 工 作 顺利 开 展 。 ( 4 )建 立 完 善 的行 业
信息源 、 信息软环境 、 信息技术及产业、 国 家基 础 信 息传 输 网 络、 信 息 人 力 资源 、 国家 核 心 信 息 应 用 系 统 ; ( 2 ) 建 立 健 全 的信 息 安全 组 织 、 管理体系 , 其 作 用 是 为 了增 强 国 家 职 能 , 构 建 责
全规划 管理的重视 , ②加强对设计及实施过程管理的重视 , ③ 加 强对运 行、 维护、 终止等阶段管理 的重视 。 ( 3 ) 制定信 息安全技术保障方案, 其主要包含 以下几个方
权分 明的业务组织体系及行政管理体系 ,同时还要构建完善 的信 息评价体 系及安全标准 ; ( 3 ) 建立健全 的信息安全测评认 证体 系, 该体系 需要包含三方面 , 第一是技术测评机构 , 第二 测评认证 管理委 员会 , 第三测评认证实体 ; ( 4 ) 建立完善的网 络信任体 系,该体系 的构建必须要 以国家级证书策略体系为 基础 , 对证 书进行分级 、 分类管理 ;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 国家
关键词 : 信息安全 ; 三层结构 ; 保障体 系 中 图分 类 号 : G 2 0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l 1 3 l ( 2 0 1 3 ) 0 7 . 0 1 0 0 — 0 1
l信 息安 全保 障体 系三层 结构 的设 计
l0, l1, l2, l3, l4的信息化执行标准 -回复
![l0, l1, l2, l3, l4的信息化执行标准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3804e5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9.png)
l0, l1, l2, l3, l4的信息化执行标准-回复l0, l1, l2, l3, l4的信息化执行标准是指由ISO/IEC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套关于信息技术管理和信息系统安全的标准。
这些标准分别适用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组织,从最基础的信息和数据的管理到最高级别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障。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l0, l1, l2, l3, l4的信息化执行标准的问题。
第一部分:L0级信息化执行标准L0级信息化执行标准是指最基本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管理:L0级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和维护一套合适的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共享等。
这些数据管理活动应当符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2. 系统管理:L0级标准要求组织确保其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软硬件设备的管理、补丁更新和故障处理等。
3. 信息安全:L0级标准关注组织的基本信息安全保障要求,如密码策略、安全访问控制和网络防护等。
第二部分:L1级信息化执行标准L1级信息化执行标准在L0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信息技术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信息系统规划:L1级标准要求组织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包括明确信息技术发展目标、确定投资规模和制定系统构架等。
2. 风险管理:L1级标准要求组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应急预案等,以应对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
3. 业务流程管理:L1级标准要求组织优化和管理业务流程,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第三部分:L2级信息化执行标准L2级信息化执行标准在L1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信息化治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IT战略与治理:L2级标准要求组织明确信息技术战略,并建立相应的治理体系,包括IT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等。
2. 组织能力发展:L2级标准要求组织建立组织能力发展体系,包括培训和知识管理等,以提高组织在信息化方面的能力。
3. 信息系统管理:L2级标准要求组织规范信息系统的管理流程,包括系统开发、部署、运维和存储等,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公司信息组织架构与职责说明[模板]
![公司信息组织架构与职责说明[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f451e14a7302768e9939f5.png)
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架构与职责说明1. 概述本文详细介绍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架构与各岗位的职责,明确各岗位的信息安全职责,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分公司。
2.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信息安全有效管理和实施,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特制定本管理说明。
3. 术语4. 内容4.1.职责4.1.1.信息安全委员会4.1.1.1.制定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目标。
4.1.1.2.建立、实施、监督并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1.1.3.收集、识别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并宣导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4.1.1.4.组织信息安全管理评审,并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4.1.1.5.负责跟踪并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
4.1.2.各部门4.1.2.1.建立、实施、评审及改进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1.2.2.宣导并落实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4.1.2.3.准备并提供与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
4.1.2.4.制定并落实信息安全纠正预防措施。
4.2.过程4.2.1.信息安全管理组织4.2.1.1.公司信息安全委员会,下设信息安全副主任和部门信息安全委员。
4.2.1.2.信息安全委员会主任负责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管理支持和承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指示和任命。
4.2.2.信息安全委员会4.2.2.1.负责统筹规划、实施运作、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2.2.2.组建和培养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团队,并分别从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审计等方面持续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4.2.2.3.信息安全策略工作1)制定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指导部门信息安全流程文件。
2)策划公司信息安全培训宣传活动,并指导部门开展内部培训宣传活动。
3)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部门管理需求,开展部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和持续改进工作。
4.2.2.4.信息安全技术工作1)追踪国内外信息安全先进技术,根据管理需求在公司导入信息安全技术。
2)保障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并持续维护改进。
2023年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44
![2023年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44](https://img.taocdn.com/s3/m/550044c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0.png)
2023年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单选题】以下对于Windows系统的服务描述,正确的是A.windows 服务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可执行程序B.Windows服务的运行不需要用户的交互登录C.windows 服务都是随系统启动而启动,无需用户进行干预D.windows 服务都需要用户进行登录后,以登录用户的权限进行启动正确答案:B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防火墙核心技术的是____。
A.( 静态/动态) 包过滤技术B.NAT技术C.应用代理技术D.日志审计正确答案:D3.【单选题】下列哪些措施不是有效的缓冲区溢出的防护措施?A.使用标准的C语言字符串库进行操作B.严格验证输入字符串长度C.过滤不合规则的字符D.使用第三方安全的字符串库操作正确答案:A4.【单选题】关闭系统多余的服务有什么安全方面的好处A.使黑客选择攻击的余地更小B.关闭多余的服务以节省系统资源C.使系统进程信息简单,易于管理D.没有任何好处正确答案:A5.【单选题】下面哪一项访问控制模型使用安全标签( security labels )?A.自主访问控制B.非自主访问控制C.强制访问控制D.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正确答案:C6.【单选题】通过向被攻击者发送大量的ICMP 回应请求,消耗被攻击者的资源来进行响应,直至被攻击者再也无法处理有效的网络信息流时,这种攻击称之为nd 攻击B.Smurf 攻击C.Ping of Death 攻击D.ICMP Flood正确答案:D7.【单选题】双机热备是一种典型的事先预防和保护措施,用于保证关键设备和服务的____属性。
A.保密性B.可用性C.完整性D.真实性正确答案:B8.【单选题】当用户输入的数据被一个解释器当作命令或查询语句的一部分执行时,就会产生哪种类型的漏洞?A.缓冲区溢出B.设计错误C.信息泄露D.代码注入正确答案:D9.【单选题】支持决策的核心技术是A.人机对话、模型管理、人工智能应用B.数据库技术、人机对话C.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D.高级语言、文件管理正确答案:C10.【单选题】下列关于风险的说法,____是正确的。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https://img.taocdn.com/s3/m/fbf99cd810a6f524ccbf85d1.png)
审核准则确定为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和要求。
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审核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概念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机构为验证所以安全程序的正确实施和检查信息
系统符合安全实施标准的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信息安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与具体实施构架的ISMS
1
目录
1
• 体系审核、审核证据
2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审核
3
• 管理性审核、技术性审核
2
体系审核、审核证据
体系审核概念
体系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对体系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 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3
体系审核、审核证据
全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
5
管理性审核、技术性审核
管理性审核
管理性审核主要定期检查有关安全与程序是否被正确的有效实施。
6
管理性审核、技术性审核
技术性审核
技术性审核主要是定期检查信息系统符合安全实施标准的情况。
7
谢谢收看
8
企业IT基础设施架构规划
![企业IT基础设施架构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d08e29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1.png)
XX云计算在容灾实施中的步骤
第一步
网络、存储虚拟化及核心网络二层MPLS网络互联,实现信息系统的数据级容灾,此步骤在容灾规划中的起步阶段实施.
第二步
第三步
主机虚拟化及服务器高可用集群,实现信息系统的应用级容灾,此步骤在容灾规划中的发展阶段实施.
实施网络接入三层互联及云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系统的业务级容灾.此步骤在容灾规划中的拓展阶段实施.
目录
XX集团信息化蓝图架构应用蓝图架构规划发电业务板块应用架构煤炭与燃料板块应用架构企业服务平台架构规划基础设施架构规划基础设施目标体系框架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安全与管理网络及链路用户终端信息安全规划信息化管控体系规划移动应用规划
数据中心的策略分析
核心需求
核心KPI
意义
实现最高的可靠性等级
机房必须达到TIA942 T4标准
EAM
数据库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系统管理
中间件
运维
SRM
数据库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系统管理
中间件
运维
HR
数据库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系统管理
中间件
运维
OA
数据库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系统管理
中间件
运维
BI
数据库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系统管理
中间件
运维
其它
数据库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系统管理
中间件
运维
供应商A
供应商C
供应商D
供应商E
供应商F
网络安全
空气优化
电力分布
120个机柜及其冷热通道
业务容灾-XX数据中心未来容灾的必要性
信息安全管理提纲
![信息安全管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c7c39ff7ec4afe04a1dfd2.png)
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制订, 演习,审核,改进
符合性管理: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安全策略 等
BS7799
4、 BS7799-2/ISO 27001(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Maintenance) Security Incident
10、业务持续管理(BMuasinnaegsesmCeonntt)inuity Management)
11、符合性(Compliance)
BS7799
3、 BS7799-1(ISO/IEC17799)(2)
安全策略:包括信息安全策略的制订和管理,例如复 查和评估
通信与操作管理:包括操作程序和责任,系统规划和 验收,防范恶意软件,内务管理,网络管理,介质安 全管理,信息与软件交换安全
访问控制:包括访问控制策略,用户访问控制,网络 访问控制,操作系统访问控制,应用访问控制,监控 与审计,移动和远程访问
BS7799
3、 BS7799-1(ISO/IEC17799)(4)
信息安全管理
内容提纲: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管理基础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监督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一、前言 二、信息与信息安全 三、信息安全政策 四、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一、前言:危机就在身边 案例1:信用卡账户资料被盗的事件
2005年6月,美国发生了一起4000万个信用卡账户资 料被盗的事件,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信息安全案件。随着美国 联邦调查局介入调查,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原来,漏洞出在为万 事达、维萨和美国运通卡等主要信用卡进行数据处理服务的卡系 统公司,它的网络上被恶意黑客植入了木马程序……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 -回复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003648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4.png)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回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是指建立和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工具,它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包括服务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设备等。
这些硬件设备的存在和运作,可以保护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免受恶意攻击、数据泄露和其他安全问题的影响。
首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通常包括服务器。
服务器是组织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存储和处理重要的业务数据。
为了保证信息安全,服务器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容错性。
此外,服务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功能,如访问控制、授权认证和审计日志等,以保证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访问和修改数据。
其次,防火墙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防火墙是建立在网络之间的一个边界,可以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阻止潜在的攻击者进入内部网络。
防火墙可以基于一定的规则和策略来控制入口和出口的流量,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威胁。
另外,入侵检测系统(IDS)也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入侵检测系统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和模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如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数据包的劫持等。
一旦检测到入侵行为,IDS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置。
此外,加密设备也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密设备可以将敏感数据和通信内容转化为不可读的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取。
加密设备使用密码算法将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只有掌握正确的解密密钥才能还原数据。
加密设备可以用于保护内部存储的数据、网络通信的内容以及移动设备上的敏感信息,提高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总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硬件是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设施。
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服务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设备等硬件设备,可以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保护组织内部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安全威胁的侵害。
《信息安全管理基础》PPT课件
![《信息安全管理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784e86b84ae45c3a358c5c.png)
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
信息安全管理内涵
组织 •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并明确责任 制度 •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人员 • 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人员安全意识
管理内容 1基于信息系统各个层次的安全管理:环境和设备安全、网络和
通信安全、主机和系统安全、应用和业务安全、数据安全 2基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之前的
1.1 信息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三元组--CIA
1.1 信息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三元组--CIA
不同的行业对于信息安全CIA三个基本原则的需求侧重 不同 政府及军队--保密性 银行--可用性和完整性 电子商务网站--可用性
1.1 信息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观点
绝对的安全不存在
任何安全机制的作用,都是为了在既定的安 全目标和允许的投资规模下,有效地抑制和避 免系统当前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而不是一劳永 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
• 缺乏成体系的信息安全管理,使得IT系统 处于经不起风浪的“亚健康”状态,难以 承受突发安全问题的影响,系统整体运行 在较高的信息安全风险水平。
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存在信息安全问题是合理和必然的,从唯物辨正的角 度看待问题,产生信息安全问题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 两方面:
• 在协议设计、系统实现、运行维护过程中,总会存 在着安全缺陷或者漏洞--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 这是决定性的内因。
1.2 信息安全政策
信息化发展九大战略
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2推行电子政务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4推进社会信息化 5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6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7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8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9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 年 4 月 April12004
第4期 No. 4
现代情报
价将会太昂贵 , 并可能使日常操作受到过分的限制 ; 但如 果定得太低 , 则可能对一些风险的管制力度不够 。另一方 面 , 可能会使与信息安全管理有关的调整比较困难 , 因为 , 在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被更新 、调整时 , 可能很难去评估原 先的管制措施是否仍然满足现行的安全需求 。
统管理员 、网络管理员 、现场管理员 、IT 用户以及其他人员
的职责描述和相关的活动事项) 等等 。文档可以以各种形式
保存 ,但是必须划分不同的等级或类型 。同时 ,为了今后的
信息安全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文档必须能很容易地被指定
的第三方 (例如认证审核员) 访问和理解 。
214 文档的严格管理
组织必须对各种文档进行严格的管理 , 结合业务和规
责任的人员要进行特殊的培训 , 以使信息安全方针真正植
1 何谓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根于组织内所有员工的脑海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
为了系统 、全面 、高效地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 ,
情 英国标准协会 (BSI) 于 1995 年制订了 《信息安全管理体
报 纵
系标准》, 并于 1999 年进行了修订改版 , 2000 年 12 月 , 经
据美国 FBI 统计 , 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
对于一个规模小的组织单位 , 可能只有一个信息安全
经济损失高达 100 多亿美元 , 而且还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 政策 , 并适用于组织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 ; 在大型的组织
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一是技术因 中 , 有时需要根据组织内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 , 分别制订
信息安全适用性申明纪录了组织内相关的风险管制目 标和针对每种风险所采用的各种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适用 性申明的准备 , 一方面是为了向组织内的员工申明对信息
安全面对的风险的态度 , 在更大程度上则是为了向外界表
明组织的态度和作为 , 以表明组织已经全面 、系统地审视
了组织的信息安全系统 , 并将所有有必要管制的风险控制
素 , 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脆弱性 ; 二是管理因素 , 组 不同的信息安全政策 ; 同样 , 如果组织是一个集团公司 ,
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据有关部门统 则需要制订一个信息安全政策丛书 ,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子
计 , 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 , 约有 52 %是人为因素造 公司或各分支机构 。但是 , 无论如何 , 信息安全政策应该
信息安全政策是组织信息安全的最高方针 , 必须形成
重高达 70 %以上 , 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 “三分技术 , 七分 书面文件 , 广泛散发到组织内所有员工手中 , 并要对所有
管理”的箴言 。因此 , 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 , 不仅应 相关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政策的培训 , 对信息安全负有特殊
从技术方面着手 , 更应加强网络住处的管理工作 。
的相关文档 、文件 , 并进行严格管理 , 对在具体实施 ISMS (如业务性质较简单 、对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依赖不强或
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安全事件和安全状况进行严格的 者并不从事外向型经营的企业) 来说已经足够 , 但对于不
记录 , 并建立严格的回馈流程和制度 。
同的组织 , 基本风险评估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 ,
在 ISMS 建设 、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建立起各种相关的文
档 、文件 。例如 , ISMS 管理范围中所规定的文档内容 、对管
理框架的总结 (包括信息安全政策 、管理目标和在适用性申
明是所提出的控制措施) 、在 ISMS 管理范围中规定的管制采 ■
取过程 、ISMS 管理和具体操作的过程 (包括 IT 服务部门 、系
21111 定义信息安全政策
如果组织安全等级设置太高 , 对一些风险的管制措施的造
收稿日期 : 2003 —10 —27 作者简介 : 张心明 (1966 —) , 女 , 现任安徽财贸学院图书馆部主任 , 馆员 。
— 204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织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搭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需
方法一 : 基本风险评估 。是参照标准所列举的风险对
求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 并在正常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具体 组织资产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 。标准罗列了一些常见信息
实施构架的 ISMS , 同时建立各种与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一致 资产所面对风险及其管制要点 , 这些要点对一些中小企业
横 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投票表决 , 目前该标
21112 定义 ISMS 的范围 即在组织内选定在大范围内构架 ISMS。一个单位现有
的组织结构是定义 ISMS 范围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 , 组 织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只有在相关的部门或领域
准的第一部分已正式转化成为国际标准 。具体说来 , 该标 构架 ISMS , 所以 , 在信息安全范围定义阶段 , 应将组织划
组织在进行信息资产风险评估时 , 必须将直接后果和 潜在后果一并考虑 。对 ISMS 范围内的信息资产进行鉴定和 估价 , 然后对信息资产面对的各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评估 , 同时对已存在的或规划的安全管制措施进行鉴定 。
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商业信息和系统的性质 、使用信 息的商业目的 、所采用的系统环境等等 。 2111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管理的指导原则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信息安全管理
最为有效的手段 。”
参考文献
[1 ] 李湘江. 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J ]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 2002 , (2) . [2 ] 唐晓东 , 齐治昌. 建立 INTERNET 上的安全环境 [J ] . 计算机科学 , 1998 , (1) .
建议 , 如何将这些原则性的建议与各个组织单位自身的实
际情况相结合 , 构架起符合组织自身状况的 ISMS , 才是真
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构架安全的信息系统时 , 应牢记
如下的指导思想 :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产品是信息安
全管理的基础 , 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的关键 , 人员管
理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 , 信息安全政策是进行信息安全
在考虑转嫁风险前 , 应首先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 有些风险很容易避免 , 例如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 、更改操 作流程 、采用简单的技术措施等 ; 通常只有当风险不能被 降低或避免 、且被第三方 (被转嫁方) 接受时才被采用 。 一般用于那些低概率 、但一旦风险发生会对组织产生重大 影响的风险 。用于寻找在采取了降低风险和避免风险措施 后 , 出于实际和经济方面的原因 , 只要组织进行运营 , 就 必须存在并必须接受的风险 。 21115 确定管理目标和选择管制措施
现代情报
2004 年 4 月 April12004
第4期 No. 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构架
张心明 (安徽财贸学院 , 蚌埠 233061)
〔摘 要〕 比较详细地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和构建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
〔关键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Abstract〕 The article depicts in detail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成的 , 25 %由 火 灾 、水 灾 等 自 然 灾 害 引 起 , 技 术 错 误 占 简单明了 , 通俗易懂并直指主题 , 避免将组织内所在层面
10 % , 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 10 % , 仅有 3 %左右是由外部 的安全方针全部揉在一个政策中 , 使人不知所云 。
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 。简单归类 , 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
息安全政策定义 、安全管理措施的选择等的修正提供了现 报
实的依据 。安全事件记录必须清晰 , 明确记录每个相关人
纵 横
员当时的活动 。安全事件记录必须适当保存 (可以以书面
或电子的形式保存) 并进行维护 , 使得当记录被破坏 、损
坏或丢失时容易挽救 。
《信息安全管理体全风险评估的复杂程度将取决于风险的复杂程
2 如何构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MS)
度和受保护资产的敏感程度 , 所采用的评估措施应该与组
21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织对信息资产风险的保护需求相一致 。具体有三种风险评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的搭建需按适当的程序进行 : 各组 估方法可供选择 。
establishing methods approach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evaluation ;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821 (2004) 04 - 0204 - 02
准内容包括 : 信息安全政策 、信息安全组织 、信息资产分 分成不同的信息安全控制领域 , 以易于组织对有不同需求
类与管理 、个人信息安全 、物理和环境安全 、通信和操作 的领域进行适当的信息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存取控制 、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持续运营 21113 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管理等 。
方法三 : 基本风险评估和详细风险评估相结合 。首先 利用基本风险评估方法鉴别出在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范围内 存在的潜在高风险或者对组织商业动作至关重要的资产 。 其次 , 将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范围内的资产分为两类 , 一类 是需要特殊对待的 , 另一类是一般对待的 。对特殊对待的 信息资产使用详细风险评估方法 , 对一般对待的信息资产 使用基本风险评估方法 。两种方法的结合可将组织的费用 和资源用于最有益的方面 。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 如果在 对高风险的信息系统的鉴别有误时 , 将会导致不精确的结 果 , 从而将会对组织的某些重要信息资产的保护失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