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病种临床路径流程模板

合集下载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概要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82)(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踝关节X片:踝关节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1. 闭合复位失败,不稳定骨折;2. 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3. 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四)标准住院日为 8-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第 1 页共 6 页4.除外病理性骨折。

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 3-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尿常规;2. 血生化;3. 凝血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HbsAg、抗HCV、抗HIV、TPHA);5. 胸片、心电图;6. 踝关节正侧位X片;7. 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1. 酮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 0-3 天。

2.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 麻醉方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麻2. 手术内固定物:接骨板、螺钉3.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切皮前30min使用抗生素、术后镇痛泵4. 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5-14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第 2 页共 6 页1. 血常规;2. 踝关节正侧位片。

(十)术后用药:1. 抗生素二代头孢、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氨基甙类或喹诺酮类,用药时间 3-7 天2.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一)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 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异常;2. 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瓣坏死;3. 术后X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4.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附件: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四日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医生用: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大图)

医生用: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大图)

临床路径软件医生站操作流程1、进入住院医生站系统2、医生首先必须在“诊断诊疗”中填写与标准临床路径ICD-10相符合的入院诊断,在存盘后系统将自动弹出询问是否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提示框,如图1。

进入选“是”,不进入选“否”(图1)3、在填写完符合临床路径诊断后,也可点击菜单,病人管理下路径准入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准入界面。

如图2(图2)4、在病人图标上有“LC”标识的,标明是已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如图5、进入临床路径准入界面后,在临床路径准入中需进行以下操作:①界面左边双击需进入路径患者的名字②在可进入标准路径中选择适合的临床路径诊断,如图3③选择进入临床路径时间:一是以病人入院时间为准,二是以其他时间为准,如图4开始填写对应每天所做的表单时间段,双击时间段后空格进行选择,如图5④选择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条件信息,在符合条件前打钩,如图6(图6)⑤完成以上操作后,则点击右下角进入临床路径,如图7,点击进入路径后弹出提示框,需再次确认进入临床路径,如图8(图7)(图8)6、录入临床路径医嘱信息过程中,点击左上角后,系统将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选择界面,或者点击右上角选择临床路径医嘱,如图。

全界面如图9(图9)7、进入临床路径医嘱选择后,先选择所需医嘱内容,在相应选项前打钩;再选择每项内容相关联医嘱信息,如图10,选好后,点右下角确定,立即生成选中的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如图11。

(图10)(图11)8、如医嘱本上下有临床路径以外医嘱信息,系统将在存盘后直接进入临床路径外医嘱管理界面,进入后首先在左边路径医嘱项目内容中添加相应医嘱信息项目,然后在编辑医嘱内容中填写下达路径外医嘱原因,如图12,最后双击参考数据内已下达医嘱信息,如图13;完毕后点击右下角保存即可。

(图12)(图13)9、临床路径表单诊疗工作信息录入:①点击菜单,病人管理下诊疗工作信息录入,如图14。

(图14)②双击选中相应病人,在右边临床路径表单内将未关联的已完成“诊疗工作”、“重点医嘱”项目前打钩。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CD 10:Q07.001)拟行后正中入路枕下减压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临床表现:(1)病情多进展缓慢,多呈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可与畸形程度不一致;(2)颈神经根症状:枕项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3)上颈髓及延髓症状:如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椎体束征阳性等;(4)小脑症状:常见为眼球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5)颅内压增高症状。

2.辅助检查:头颅及颅颈交界区磁共振、CT及X线片检查(1)磁共振检查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至枕大孔水平以下;(2)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合并脑积水;(3)颈部、胸部磁共振显示合并脊髓空洞;(4)颅颈交界区x线片、CT和磁共振片测量枢椎齿状突的位置作为诊断依据:腭-枕线,又称Chamberlain线,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上缘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应低于此线,高出3mm则为颅底陷入。

基底线,又称McGregor线,颅骨侧位片上,从硬腭后缘至枕骨最低点的连线。

如枢椎齿状突超出此线7mm则为颅底陷入。

二腹肌线,又称fischgold线。

颅骨正位片上,两侧二腹肌沟间的连线,由齿状突尖至此线的距离正常为10mm,小于此数为颅底陷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明确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病情进展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枕下减压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56种临床路径流程和表单

56种临床路径流程和表单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足月)行阴道分娩(ICD-10:O42伴Z3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主诉有阴道流液。

2.阴道窥器检查见羊水自宫颈口流出。

3.石蕊试纸测pH值>7。

4.显微镜下阴道液干燥涂片见羊齿状结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观察临产征象。

2.引产。

3.剖宫产。

(四)标准住院日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42伴Z37胎膜早破(足月)疾病编码。

2.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心电图、B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为阴道流液12小时后。

2.宫缩诱导药物:胎膜早破12-24小时内未自然临产者,应积极引产,终止妊娠。

(八)分娩方式的选择。

1.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采用阴道分娩。

2.有剖宫产指征者行剖宫产。

(九)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产后用药: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

2.无感染征象。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本路径以阴道分娩方式终止妊娠,若为剖宫产则进入剖宫产临床路径。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本文档介绍了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以下是每种临床路径的简要概述和相应的表单样本。

1.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是针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哮喘等)制定的一套治疗流程。

下面是相关的表单样本:-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诊断记录表- 治疗计划表2.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治疗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心电图记录表- 药物管理记录表3.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

下面是相关表单样本:-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消化系统检查记录表- 胃肠道手术记录表4.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肾脏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肾功能监测记录表- 透析治疗记录表5.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激素治疗记录表- 血糖监测记录表6.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血常规检查记录表- 输血记录表7.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中风、癫痫等)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神经影像学检查记录表- 康复治疗记录表8.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的治疗与管理。

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抗生素使用记录表- 感染监测记录表以上是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的简要介绍。

这些临床路径和表单样本有助于规范化治疗过程,提高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血液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血液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卫办医政发〔2011〕76号文件附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MDS-RAEB(ICD:D46.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诊断标准:1.RAEB-Ⅰ:(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③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5%–9%;③无Auer小体。

2.RAEB-Ⅱ(1)外周血:①血细胞减少;②原始细胞5%–19%;③有或无Auer小体;④单核细胞<l×l09/L。

(2)骨髓: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②原始细胞10%–19%;③有或无Auer小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二版)、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首先进行诊断分型,然后根据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见表1)进行预后分组。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一、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与上级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及家属作入院介绍时,向他们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二、变异的管理: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1、变异的定义: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2、变异的分类: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

3、按照变异产生的原因分为: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造成的变异,退出五种情况。

4、变异的处理的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治医师应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卫生部初定6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表2009

卫生部初定6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表2009

01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09版)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1.一般治疗2.再灌注治疗(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②高危患者。

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③有溶栓禁忌证者;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②无条件行急诊PCI;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6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表单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2012 年版)一、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肺孢子菌肺炎( ICD-10 : B20.651 ),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

1.隐匿或亚急性起病,干咳,气短和活动后加重,可有发热、紫绀,严重者发生呼吸窘迫。

2.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

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比例。

3.胸部 X 线检查可见双肺自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病变,有时呈毛玻璃状阴影。

4.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

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 PaO2)明显降低,常在 60 mmHg以下。

5.血乳酸脱氢酶常升高。

6.有条件的病例依靠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如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 / 肺组织活检等,可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1 年)。

1.治疗。

( 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功能,祛痰、止咳,解痉、平喘,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2)病原治疗。

(3)激素治疗。

(4)人工辅助通气:如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可给予人工辅助通气。

2.并发症治疗:如气胸等。

3.预防: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手册》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孢子菌肺炎(ICD-10 : B20.651 )疾病编码,第二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且不影响肺孢子菌肺炎治疗前提下可继续抗病毒治疗(ART)。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血乳酸脱氢酶、心肌酶、 C 反应蛋白( CRP)、 CMV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等)、CD4T 细胞计数。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问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ICD-10 : M51.0 f G99.2* /M51.1 fG55.1*/M51.2 )行椎问盘切除术(ICD-9-CM-3:80.51 ); 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腰椎问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51.0fG99.2* /M51.1 f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 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 凝血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蠹等);(5) 胸片、心电图;(6) 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 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问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 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

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09年版)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4.临床类型:(1)初发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III级以上。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 级)。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

(4)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仅有少数可演变为心肌梗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1.危险度分层:根据TIMI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

临床路径【范本模板】

临床路径【范本模板】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

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见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2.临床路径的准入和退出标准是什么?答:临床路径患者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能够按路径的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临床路径患者退出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实施治疗;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第一诊断发生变化)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3。

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病种的原则是什么?答:⑴常见病、多发病;⑵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⑶结合我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部已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4.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是什么?答:⑴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⑵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⑶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继续配合的内容;⑷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⑸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⑹临床路径表及变异记录表在科室单病种与临床路径资料盒里保存。

消化系统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3)腹水检查;(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2.术前准备:除外合并纤溶亢进或DIC;3.麻醉方式:局部麻醉;4.术后处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大量放腹水时,应于术后补充白蛋白,按每升腹水补充8-10g白蛋白计算)。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范本模板】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范本模板】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实施流程一、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与上级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及家属作入院介绍时,向他们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二、变异的管理: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1、变异的定义: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2、变异的分类: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 检查延迟;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

3、按照变异产生的原因分为: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造成的变异,退出五种情况.4、变异的处理的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治医师应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2)报告经治医师应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包括传统疝修补及无张力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代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及胸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原则上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