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 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超激光(偏振光、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TDP、神经损伤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每日1-2次,每次2-4项。
2.针灸治疗采用循经络与面部局部取穴多电极共振电针灸治疗。3.西药激素冲击治疗:甘露醇、地塞米松、红花注射液、氯诺昔康等静脉给药。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
4.中成药辩证口服
5. 其他疗法:推拿、营养神经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以上。
(十)有无变异与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转入B路径或退出路径。
2. 延误治疗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者或治疗10天后疗效不佳者,转入B路径或退出路径。
3.因患者与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治疗路径。
(十一)住院费用
费用控制在2000元内。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B)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中医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0 天以上。
(2)恢复期:发病 16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 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病毒、炎性感染或五官等疾病引发)或合并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在住院期间需同时治疗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B路径;
3.因外伤、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B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如营养神经、能量支持治疗、抗菌类药物、激素、护肝、护胃肠道等)
(2)扩管类药物
(3)视情况可行神经根阻滞、穴位封闭等治疗。
(4)其他并发疾病常规的对症治疗。
(5)使用药物必需符合药品使用的相关规定。
二、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超激光(偏振光、红外线)、低周波、中频、短波、TDP、神经损伤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每日1-2次,每次2-4项。
2.针灸治疗:采用循经络与面部局部必要时采取透穴取穴多电极共振电针灸治疗。每日1-2次,每次电针灸3-5组。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4. 其他疗法:推拿、神经营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