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7页)

合集下载

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18日报告人:白沙泉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问题分析: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观察现象:观察点三紫云洞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初阳台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有别于流纹构造。

宝石流霞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中含有鲜红色的碧玉思考问题:碧玉如何形成?问题分析:1、宝石流霞是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

宝石山实习报告

宝石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宝石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的著名景点。

为了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以及地貌演变过程,我们班级于XX年6月19日组织了一次地质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和地貌演变过程;2.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技能;3.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宝石山的基本情况。

实习当天,我们提前到达集合地点,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明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2. 野外实地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宝石山的主峰,观察了山顶的岩石类型和构造特征。

接着,我们沿着登山步道向下,分别考察了以下几个地质点:(1)火山喷发堆积层:在宝石山的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层厚厚的火山喷发堆积层,主要由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组成。

(2)断层带:在登山途中,我们遇到了一条明显的断层带,断层两侧的岩石错位明显,断层带中充满了断层泥。

(3)沉积岩:在宝石山的一处山谷中,我们发现了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4)变质岩:在宝石山的山顶,我们发现了一层变质岩,其特征为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

3. 实习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知识,还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以下是我们的实习总结:(1)宝石山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质现象。

(2)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掌握了地质学基本观察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地质学知识水平,对宝石山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会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总之,本次宝石山地质实习活动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情况,从而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宝石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一座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山地。

二、实习过程和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踏勘,观察宝石山的地貌特征、岩层分布、断层构造等地质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拍照。

2.取样分析:在不同地质环境下,采集岩石、土壤和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了解其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成分和水质情况。

3.文件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宝石山区域的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勘察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该地的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情况。

三、地质情况分析1.地形地貌:宝石山地势较为陡峭,山势起伏,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山脚有河流穿流,形成峡谷景观。

2.岩层分布:宝石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岩层坚硬稳定,适合工程建设。

3.断层构造:宝石山区域存在多个断层,大部分断层活动较为明显,工程上需要特别关注。

四、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实习所得资料和分析结果,对宝石山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评价和建议。

1.基础条件:宝石山地层坚硬稳定,适宜进行地基工程建设,但部分区域存在断层活动,对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2.岩体裂隙:花岗岩和片麻岩中普遍存在裂隙和节理,对岩石的稳定性和抗毁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水文地质条件:宝石山区地下水位较高,需要进行地下水位降低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五、实习总结和感受通过宝石山的工程地质实习,我对于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中,我学到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技巧,掌握了运用文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工程地质的实际应用。

六、改进建议1.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在陡峭的山地环境中,要注意防滑。

2.在取样分析中,要做好标本的编号和记录,以免混淆和遗失。

3.在文件资料分析中,应注重对于文献资料的筛选和评估,提高对于真实可靠资料的利用。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____地区时间:20__年8月27日—20__年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20__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2018-2019-野外地质考察报告-word范文 (7页)

2018-2019-野外地质考察报告-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野外地质考察报告篇一: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201X-11-11目录1前言。

12地层岩性及沉积发展史。

13构造。

18 4结论。

21附图。

22重庆北碚地区野外地质考察报告胡伟光1 前言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主城区之一,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在重庆市具有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以北碚区辖内的嘉陵江段为研究对象,对该江段地质构造进行调查研究。

近年来,南方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在长兴组及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中相继获得突破,发现了一系列气藏,表明南方海相勘探大有可为。

此次野外地质考察,主要是在海相地层中进行,并对其构造形态描述。

本次考察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组织,工作时间为2天,由于从成都到重庆路上来回花费一天,实际上考察时间只有一天左右。

考察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测产状、采标本等等并拍了大量的地质照片。

研究区内的地貌为典型的平行岭谷地貌,背斜成山,构成了区域地貌的脊梁;向斜为谷,是区域内较低的地方。

按照海拔和相对高度标准:海拔500一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为低山;相对高度差小于200米为丘陵。

据此,把研究区地貌划分为低山和丘陵两类地貌。

本次考察的观音峡背斜低山为“一山三岭二槽”背斜低山(见图1)。

该背斜两翼的碳酸盐岩地层被溶蚀,形成岩溶槽谷。

沿观音峡背斜西北翼嘉陵江组盐酸盐地层发育的槽谷称为前槽,沿观音峡背斜东南翼二叠系和三叠系盐酸盐地层发育的槽谷叫后槽;背斜轴部飞仙关组岩层以及两翼的须家河砂岩形成三条山脊,从而使山体呈“一山三岭二槽”的形态。

江水下切强烈,江边相对高差大,一岩层中多断层,悬崖分布较普遍:白庙子江边有多处岩溶洞穴分布。

图1 野外地质考察的观音峡2 地层岩性及沉积发展史(一)地层岩性研究区地层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构成。

2018地质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2018地质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2018地质实习报告4篇专业年级 09水利水电工程学号 090610517姓名蒋健楠指导教师黄勇二零一一年四月中国南京提纲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二、实习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三、实习内容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斜等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都是理论上的,往往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4月23日在黄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

1 / 27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2 / 27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2018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2018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2018地质地貌毕业实习报告范文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 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 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 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

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

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

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

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

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

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地质实习报告七篇

地质实习报告七篇

地质实习报告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

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四、庐山及其概况: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

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

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一、简介宝石山,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长沙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宝石山地处岳麓山脉的东北端,是长沙市区最大的一个山体景区,以其古色古香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遐迩。

本文将对宝石山进行考察,并报告有关的发现和观察。

二、地理特征宝石山地势较高,总面积约为几十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约300多米。

宝石山的山势陡峭,山脊呈蜿蜒状,形成了众多的山脊峰岭和幽深的沟壑。

山上有多条清澈的小溪流经,形成了一幅幅水景画。

山的北面和东南面峰脚之间是一片平坦的山谷,被称为“宝石山谷”,还有一条细长的湖泊流经。

三、生物多样性宝石山是湖南省重点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多种珍稀动植物。

在山谷区域,我们观察到一些稀有的鸟类,如白头鹰和黑鹳。

此外,山上的植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如连翘和五代柏。

这些生物的存在表明宝石山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值得加强保护和研究。

四、文化遗产宝石山是一处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在山脚下的宝石山博物馆,我们学到了宝石山的历史来源并欣赏了许多精美的文物。

在宝石山的山顶,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宝石寺。

寺庙建于唐朝,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我们发现,寺庙内保存着许多古代的佛像和经文,这些都是研究宝石山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五、旅游景点宝石山拥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参观了几个主要景点,其中包括“宝石山谷”、“仰望九天”、和“观云亭”等。

这些景点分别代表了宝石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宝石山谷”,我们欣赏到了湍急的流水和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的景象。

在“仰望九天”景区,我们俯瞰了整个长沙市区。

而在“观云亭”,我们观赏到了壮丽的云海景象。

六、环境保护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宝石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在进行中。

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一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乱丢垃圾,给山区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018年6月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8年6月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018年6月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关于《2018年6月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

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

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

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

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

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

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

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

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

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

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

宝石山实习报告

宝石山实习报告

宝石山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年6月19日参加了宝石山地质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由林永亮、张文杰、阮望舒三位指导老师负责,与我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的大二三班同学们。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宝石山的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和火山活动历史,收获颇丰。

二、实习地点与目的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杭州地区的宝石山,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岩石组成以及火山活动历史,从而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习过程1. 概述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先是对宝石山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进行了初步了解。

宝石山位于杭州市区,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岩山,其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

2. 实习内容(1) 岩石观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宝石山岩石的观察。

宝石山的岩石主要由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等岩性较为常见。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性的岩石,并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

(2) 火山活动历史分析通过对宝石山岩石特征的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里的火山活动历史。

宝石山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早期,当时这里曾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丰富的火山岩。

(3) 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宝石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察。

宝石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包括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构造类型的特征,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地质构造。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岩石组成和火山活动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岩石、分析地质构造,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了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热爱。

五、总结总之,本次宝石山地质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实习的多项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掌握现场的工程地质场地环境和地质条件,现场观察工程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的工程建设场地勘察提供初步实践基础;二、实习意义通过此次野外实习,增加学生课外地质学知识,拓宽他们对地质学中各山脉地质形态的认知,便于日后理论学习;鼓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观察了解各类岩石;三、实习时间和地点2015年1月8日宝石山四、实习内容虽然之前已经和同学有去过宝石山,但这一次在建筑工程学院刘老师、孙老师和蔡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对宝石山在整体岩石风貌和地质结构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对书本上所讲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在大家看来,照片中的石头在宝石山上随处可捡,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在听了刘老师的讲解后,原来宝石山主要是由凝灰岩构成,凝灰岩中夹杂玛瑙矿物以及铁杂质,在阳光下玛瑙杂质就会闪闪发光,正如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宝石流霞”;宝石山中所含的玛瑙是由岩浆岩喷出后,表面温度急剧降温而形成大块结晶,呈流纹状构造,节理面光滑;在图片中比较破碎锋利的岩石,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生物侵蚀作用形成的;当我们来到保俶塔时,刘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宝石山大致的地势整体布局介绍,与下沙地质主要为软土质相比,宝石山主要为脆性岩石;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宝石山还拥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当年杭州市在城市规划当中有人提出可以从宝石山附近凿开隧道修建通到来缓解交通,就因为其存在的客观价值被立即否决了;对于山体建筑物来说,水的侵蚀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为在日积月累中,水会破坏岩体结构,使建筑物地基失稳,从而引发严重灾害;右边的水池就是为了保护已有百年历史的保俶塔而修建的;据刘老师讲解,修建水池可有利于塔下地下水地排通;一号店观测结束后,大家立马向二号初阳台进发;途中我们小组单位对一块岩石的产状进行了测量;经过多年地风雨侵蚀,岩石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剩下的只是它历经沧桑岁月的痕迹;以下岩石的产状是走向NW288°,倾向SW198°,倾角∠°;第一次使用水平罗盘,几乎没有误差;此外,途中我们还经过一个大型裂隙岩缝,同时也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景点——“宝石流霞”;大家通过的时候只能侧着身子走过,在经过多年的风化侵蚀,原本应该是一块整体的巨型岩石已成两部分,而且岩石上也长了一些植被;对于这些裂隙地保护,刘老师指出,应该及时将岩石上覆盖的植被清理掉,否则由于树木根系的张力作用以及生物侵蚀,裂隙的破坏将会加速;此外,我们还见到了岩石风化的几个典型过程;对于有些看似土壤,但是它的内在质地依然十分坚硬,说明岩石还未完全风化完成,外观表现为颗粒状;关于同一处岩石它的风化程度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刘老师和我们说,这主要是因为地势以及植被覆盖不同;处于通风口地带或者植被覆盖较多的岩石其被侵蚀的程度就会很严重;当我们到了初阳台后,刘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古老的观赏台;而刘老师在给我们作这个古建筑建造的时候,特别讲明了它的门窗拱形构造原理,以及图中拱圆出现裂缝的原因在于拱顶轴部受应力集中而使得凝灰岩岩石开裂;有人提出如果将门窗直接做成矩形的话对于材料加工会更方便,但是刘老师指出,这样很容易导致矩形上角受到各种应力状态而破坏,就像隧道也需要建成拱形一样,才能长久保证它的安全性;由于小岩块的边缘长期受到烈日和雨水的侵蚀作用后其棱角逐渐消失,并且岩石表面有许多细孔;在这里,我们做了好一会休息,并且大家集体合了影,为这次宝石山野外实习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在往三号点的途中,我们还仔细地观察了葛岭的植被地貌和岩石裂隙、大型断层等情况;图示是一个逆断层,在经过长久地地质演变,只剩下断层的上盘,下盘基本被侵蚀成山谷洼地,若不是老师指出来,大家还分不清楚其中奥秘;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逆断层的断层面的表面样貌,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岩层表面被挤压的十分光滑;而且在断层面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岩石的走向和倾向;最后我们来到了紫云洞,由于这里的岩石比较大块,上方支撑点不多,在压力作用下,上盘结构极不稳定,导致部分岩石被挤压破碎;所以为了安全和保护岩体结构,人们用柱子作为岩体支撑;但是在下雨天会使山体结构不稳定,所以在这时候不宜在洞中走动;到这里,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也将结束,而我们从中学到的也远非报告中所写的;我想,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将书本上所写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了对实际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刻地认知和学习;。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构造现象,将所学工程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识别宝石山地区的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2. 观察宝石山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节理、断层等。

3. 分析宝石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4. 评估宝石山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宝石山,位于某城市北部,是一座侏罗纪火山碎屑岩构成的孤立山体。

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宝石山脚下,首先参观了宝石山的整体地貌,了解了宝石山的基本情况。

随后,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宝石山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 实习第二天,我们对宝石山的岩石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鉴别。

通过观察岩石的产状、颜色、颗粒大小等特征,我们识别出了宝石山地区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岩石类型。

3. 实习第三天,我们重点观察了宝石山的地质构造现象。

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我们识别出了宝石山地区的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构造现象,并了解了它们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4. 实习第四天,我们分析了宝石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观察地下水位、泉眼分布和河流地貌等现象,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5. 实习第五天,我们评估了宝石山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构造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将所学工程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也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专业素养。

【优质文档】杭州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word文档 (25页)

【优质文档】杭州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word文档 (2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杭州地质实习报告范文【1】第一章目的: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2、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和裂隙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4、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5、理论联系实际6、流水的地质作用主要内容:1、老和山,主要内容是通过老师讲解和实践下了解老和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的特征,以及此处泉水的成因。

2、九溪十八涧、钱塘江,了解河流地质作用以及与桥梁选址的关系。

3、宝石山,观察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的特征,初步学会罗盘的使用,基本会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具体实习地点介绍:老和山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西邻西溪湿地,东临西湖,南面可到灵隐景区。

山脚下坐落着百年名校——浙江大学,登上老和山,坐拥浙大,远眺西湖,钱塘江隐约可见,向北看还能清晰的看到浙大紫金港校区。

水乐洞,位于杭州烟霞岭东麓,烟霞洞与石屋洞之间,与烟霞、石屋两洞并称“烟霞三洞”。

该洞洞内幽深,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有巨岩相隔。

左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为两入口交汇处。

往里走,空间逐渐狭窄,周围随处可见各式钟乳石。

洞口石壁上满是前人题刻。

该洞有山泉从洞中涌出,泉声琮琮,清新入耳。

北宋熙宁二年(1069),杭州郡守郑獬将该洞命名为“水乐”。

在杭州西湖西南面,南高峰翁家岭南部的山腰,有一个天然溶蚀而成的石灰岩溶洞,叫“烟霞洞”。

洞深约30米,洞壁顶部密布大小,阳光映入,宛如烟霞,故名烟霞洞。

宝石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北,这里的山岩呈赫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当朝阳或落日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

山高78米,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含氧化铁,呈赭红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缤纷,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一般,因此取名宝石山。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六、实习要求: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1、东部地台区。

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

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1)盆地西部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广元—宝兴—盐源—木里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2)盆地中部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3)盆地东部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2018-2019】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推荐word版 (7页)

【2018-2019】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推荐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篇一: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X年10月18日报告人:白沙泉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问题分析: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观察现象:观察点三紫云洞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初阳台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有别于流纹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篇一: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X年10月18日
报告人: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
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
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
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
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
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
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
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
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
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
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
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篇二: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10124390
年级:201X级
班级:六班
指导老师:张文杰徐金明李玉岐
林永亮王佩菁实习日期: 201X.06.18-06.29
201X年 07 月 10 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2)
第2章地层岩性 (4)
2.1 概述 (4)
2.2 地层岩性描述 (4)
第3章地质构造 (5)
3.1 概述 (5)
3.2 节理与断层 (5)
3.3 褶曲 (8)
第4章地质作用 (9)
4.1 西湖成因 (9)
4.2 第四纪冰川 (9)
第5章其它 (11)
5.1 罗盘使用方法 (11)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