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地理小博士论文.
《2024年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范文
《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篇一一、引言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其毗邻沙地,作为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苔藓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区系特征与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的区系特征及生态学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燕山北部山地丘陵位于华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集中等特点。
而毗邻的沙地则主要分布在燕山北麓及周边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三、苔藓植物区系特征(一)种类组成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分布着丰富的苔藓植物种类。
根据调查,该地区苔藓植物主要包括丛藓科、提灯藓科、灰藓科等科属。
其中,某些种类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系地理成分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的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地理成分特点。
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受华北、蒙古和东北等地区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区系格局。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还具有一定的全球性分布特点。
四、生态学研究(一)生态适应性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的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
它们能够适应不同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在维持土壤稳定、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某些苔藓植物还具有抗逆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促进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某些苔藓植物还可以作为食物或栖息地为某些动物提供生存条件。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的区系特征与生态学研究,我们了解了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及其生态适应性等特点。
《2024年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范文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是生态水文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区域水分循环、能量平衡以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估算存在较大难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为区域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测、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等多种手段,对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进行估算。
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测,获取植物生理参数及环境因子数据;其次,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参数;最后,结合气象数据,运用生态水文模型对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进行估算。
在此基础上,建立尺度转换模型,将小尺度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大尺度的估算结果。
三、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是生态系统中水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对于理解区域水分平衡、能量分配以及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估算存在较大难度。
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野外实地观测、遥感技术和生态水文模型等方法,对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进行估算。
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尺度转换模型建立由于观测数据往往局限于小尺度范围,难以反映大尺度的生态水文过程。
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尺度转换模型,将小尺度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大尺度的估算结果。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多种因素,通过数学方法对小尺度观测数据进行尺度扩展,从而得到大尺度的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结果。
五、结果与讨论本研究建立的尺度转换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估算结果。
现代测绘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中的运用
现代测绘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中的运用张利(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637131)[摘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内容也相对较多,且受农民素质水平偏低以及传统测绘技术较落后等各类因素影响,农村土地确权时的测绘环节陷入困境。
在农村土地确权中引入现代测绘技术,既可维护土地使用权流转合法权益,也可夯实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还可完善农村基础数据统计体系。
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在数据测绘阶段,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数据储存阶段,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确权阶段,使用RS(遥感技术);在数据体现阶段,使用内业成图技术。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为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提供理论赋能。
[关键词]测绘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农村土地确权[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20-123-4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三农”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重点研究题项。
而纾解“三农”问题的关键节点,即在于土地确权[1]。
为此,国家在土地方面进行系统政策部署,要求土地管理务必要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2013年伊始,中共中央审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后,联合国务院协同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系统指示,表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正式着手实施。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就土地确权进程进行公示,表明已将1亿hm2集体土地确权予以2亿农户,全国土地确权颁证率达到96%。
农村土地确权,即是土地所有权人经历登记申请、地籍调查、确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继而由当地政府部门向所有人颁发土地证书的过程[2]。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任务量大且难度高,其中土地测绘难度更高。
在以往土地测绘过程中,多是以高等级控制节点为基础,借助导线网、三角网布设次级控制网点,继而根植于相关控制点进行测度,获取相关坐标。
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二维悬沙数值模拟
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二维悬沙数值模拟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二维悬沙数值模拟摘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内二维悬沙运移的情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了长江口内悬沙的输运过程,并对波浪和流场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波浪和流场的共同作用对悬沙输运过程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口悬沙运动规律的认识。
一、引言长江口是我国最重要的河口之一,其水动力和悬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对于河口水文、水沙动力学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波浪和流场作为长江口内两个主要的力学驱动因素,其相互作用对悬沙的输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口内二维悬沙运移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模型建立在本文研究中,建立了二维悬沙运移数值模型,考虑了波浪、流场以及悬沙之间的相互作用。
模型采用了数值解的方法,通过离散化长江口内区域,并运用流动方程、输运方程和释放方程来模拟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悬沙运动过程。
模型的输入数据包括入口流速、入口浓度和入口波浪参数等,模拟的输出结果为悬沙在长江口内的输运情况和浓度分布。
三、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显示,长江口内的悬沙输运过程受到波浪和流场的共同作用。
在波浪作用下,悬沙会随着波动而上升和下降,这会影响悬沙的输运速度和方向。
而流场则会决定悬沙的平均输运速度和方向。
模拟结果还显示,在大波浪和强流场共同作用的情况下,悬沙会有较大的浓度差异和输运速度。
四、悬沙输运规律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悬沙输运的规律。
首先,当波浪和流场方向相一致时,悬沙的输运速度较快;当方向相反时,输运速度较慢。
其次,波浪的幅度和周期对悬沙的上升和下降速度有较大影响,较大的波浪幅度和周期会引起更剧烈的悬沙运动。
此外,在大流量的情况下,悬沙的输运速度较快,浓度较高。
五、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长江口内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悬沙运移规律。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22卷第2期2006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Journal o f Ch ifeng C olleg eV ol.22N o.2A pr.2006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胡大利(赤峰市第八中学,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完善学生思维发展.关键词:读图技巧;学会思考;思维习惯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06)02-0118-021 教学生会读书人们获得的知识,主要是来自书本的间接知识,因此必须掌握读书方法.1.1 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去读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地图、图表来表达,图文结合是地理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教材上或其它地理读物上的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1.1.1 认识地图.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要素,会看图例,能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地物,量距离,定方向,能在图上看地表高低和起伏大小.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先看图例、比例尺、经纬度,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范围和大小,地图上表示的是哪些地理现象.例如:翻开世界地形图能正确指出地图上的地名,说出任何一个海的深度,指出任何一个地方的高度,等等.1.1.2 熟悉地图.要求学生熟记常用地图词汇,即各种符号名称、形与义以及它们的性质、类别.对常用的地图,则要求熟记一定数量的地理事物名称,通晓它们的位置.例如:中国、世界地图上的主要政区、高山、大河、大城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洋流分布.指导学生读书时图文结合.地图和文字各具功能,有些地理表述(或描述)是地图无法替代的,这种双重表述的形式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1.2 根据教学内容编排特点去读目前中学地理教材,初中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教学要加强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方法.高中地理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以及当前人地关系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1.3 根据地理知识类型特点去读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多样的,但有它们的发生、演变和分布的规律.而各种类型的知识都有其结构体系.如某一地区的自然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一般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地形一般包括地形的种类和地势起伏两个方面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方面,一般采用一月和七月的气温、降水情况进行分析.河流包括流域概况(包括源地、流向、流程、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冰期、经济价值).自然资源情况应包括:土地、气候、生物、水、矿产等资源.经济特点应包括经济属性、国民经济结构、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工农业生产布局.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地理知识类型特点去读书,把握知识结构体系,分析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2 教会学生思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最大.2.1 提供观察实体,为思维发展创造条件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过程.通过对地理环境各种事物、现象的面貌的实地观察,可形成丰富的地理观念,进而为形成地理概念奠定感性基础.地图和模型、各种图表的观察是思维方法训练的入门与前提.2.1.1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地图、模型、图表要明确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观察.观察柱状曲线图,应先看纵横坐标代表的内容、数值的大小,然后再看柱状高低变化,或曲线的起伏变化状况.观察地形,要整体与局部结合,抓住重点或特点观察.除了要细看局部地区地形外,还须看一定范围的地形全貌,并加以比较综合分析. 2.1.2 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实体.因此教师要多创造观察条件,如每节课给1-2幅或更多图或图表,进行观察.实地观察要靠教师带,机会较少,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特别是春游、秋游前,教师要做好观察指导.2.1.3 观察要对观察的对象有比较充分的理论知识,以进行分析作好材料整理.如鉴定、选择各种标本、写出卡片,卡片上要注明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整理所得的文字材料和所绘制的路线图、地理素描等,最后写出心得报告.2.2 点拨思维方法,为思维提供动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811程中,需要识别对象的特征,这就要比较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异同,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独有特征、成因、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类型的比较法.例如在中国地理关于中国季风气候的教学中,可采用同类联系比较法,让学生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成因、风向、性质、气流厚度、影响的范围、活动时间和方式乃至前进规律进行比较.2.3 培养思维习惯,完善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学生勤思的习惯.课堂上多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设疑———提问———思考———解决的思维线索.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高中地理“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就是很好的培养辩证思维的教材.本文所谈的地理学习方法,是从现在有限的地理课时,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工具和方法,使学生具备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去获取、处理、更新自己必备的地理知识能力.(上接第102页)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了衣服用去了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元?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回答: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第二种解法为: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 (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由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4 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标新立异首先,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当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自由、安全和愉悦的状态时,学生才能真正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在应用题的解题训练中,教师要做到:一是因为学生存在着生活经验的差异、基础知识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让学生把应用题的各种数量关系用抽象的算式表达出来,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放开了手脚,有的在“凑”答案,有的在“画线段图”,还有的在列算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独有的方式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实践.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场所.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需要静静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充分的时间至少能使班上的大多数学生经过探究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见解.三是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成功则给人增添自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某种方法最好、较好或不好.而“好”与“不好”的标准则是教师的主观意愿.而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最贴近他思维实际的方法,也许是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只关注解题方法的好与坏,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的评价,往往会使学困生遭受更多的失败,从而失去自信.其次,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现代数学教学活动要求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即“做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作为数学教学的引导者,首先,要思考“引在何处”“导向何方”以及“怎样引导”.总之,教师的“引”,应该“引”在学生思维的困惑迷茫处,教师的“导”,应该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数学的思想方法上.第三,教师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探究.但放开以后又怎么组织学生深入开展探究活动?这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要当好组织者,教师必须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想法和遇到的困难,并将这些真实的材料进行整理.采用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讨论.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做好组织的关键,教师要有较好的洞察力,要有及时调控教学的能力,这些能力来自学生自主探究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实践中.911。
小课题研究--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商荣青
小课题研究--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商荣青第一篇:小课题研究--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商荣青附件二:滕州市中小学生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申报表研究成果名称: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人:商荣青申报单位:滕州科技职业高中指导教师:张广荣联系电申报日期:2011年9月12日4.研究过程和方法措施(二)、实施过程:1、把握地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A、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特征,如果学生只读课文,是很难形成各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和空间分布概念的。
只有阅读了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以及各带的自然景观彩色图(尤其是典型植被和代表性的动物图)后,学生对自然带的景观和分布特征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B、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例如讲地图投影,鉴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只能深入浅出地用切开桔子皮,把它摊平、变形的例子,来说明球面地图画成平面图的变形,而不能按照地图学的要求去讲地图投影。
C、思想性原则:新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
这一特点从地图上得以充分显示。
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建设现代化祖国的雄心壮志。
2、培养用图习惯,详解读图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中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地图教学进行指导和强化,并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和评价”三个环节)和各案研究法等。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ﻭﻭﻭ探究式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贴近新课程的重要手段,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探究式教学应用的,欢迎阅读借鉴.摘要:探究式教以重视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相符.通过对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探究式教学实施经验,为高中地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总结经验,提高课堂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
ﻭﻭﻭ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新课程理念ﻭ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应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探究式教学方式属于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我国新课改理念相契合。
因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科学素养,对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以及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进行简要分析.1、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定位ﻭﻭ1.1学生定位: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探究学习,通过个人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等活动或行为总结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而非教师通过灌输式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师的教学安排也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时区和日界线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兴趣设置恰当的教学场景,如打电话与朋友联系,在什么时候最为恰当、时间收看NBA比赛直播时,的日期和时间为多少,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其中,方便学生接受和理解时差和区时,并根据时间活动感知、总结时差和区时的知识点.ﻭ1。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范文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对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是影响该区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关键过程,其估算对于理解区域水文循环、预测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估算存在尺度转换问题,即如何将小尺度的观测数据转换为大尺度范围的估算结果。
本文旨在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本研究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特征。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验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 在小尺度范围内进行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观测实验,收集相关数据;2. 建立尺度转换模型,将小尺度观测数据转换为大尺度估算结果;3. 利用模型模拟结果分析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4.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模型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
三、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一)模型构建本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和物理过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尺度转换模型。
首先,通过收集小尺度范围内的气象、土壤、植被等数据,建立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然后,利用物理过程模型描述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将统计关系与物理过程模型相结合,构建尺度转换模型。
(二)模型验证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
即将观测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训练集数据构建模型,然后利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比较验证集数据的实际值与模型估算值,评估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结果与分析(一)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模型模拟结果,我们发现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植被类型、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MILP模型的沙区产业共生多目标优化研究》范文
《基于MILP模型的沙区产业共生多目标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沙区治理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沙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产业共生发展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更好地解决沙区产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能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MILP(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的沙区产业共生多目标优化研究。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为沙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沙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往往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等问题。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共生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手段,为沙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MILP 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优化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基于MILP模型的沙区产业共生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沙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MILP模型构建及应用(一)模型构建本研究首先对沙区产业共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收集相关数据。
然后,根据数据的特性和研究目标,构建基于MILP 模型的沙区产业共生多目标优化模型。
模型中考虑了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目标,以及各目标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通过设定合理的约束条件,使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模型应用在构建好模型后,本研究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下的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指标,找出最优的产业发展方案。
同时,通过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参数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四、实证分析本研究以某沙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收集该沙区的相关数据,包括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将数据代入已构建的MILP模型中,进行计算和分析。
浅谈高中区域地理中的案例教学
浅谈高中区域地理中的案例教学作者:王力航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教学中应用的地理案例应具备的特征;情境化特征;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内容丰富、相对完整地理教学案例从一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是相对完整的;可读性强的特征;教学过程要开放;学生要自主学习;教学中要具有探究性讲案例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讨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
关键词:高中区域地理;应用案例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7-0189-01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如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美国田纳西河的前世今生、德国鲁尔区的华丽转身、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国东北农业的发展问题等。
如何讲好讲透这些案例,并结合类似的国内或国际案例,进一步阐述现代地理学观点及经济发展理论,是我们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硬功夫,只有胸中掌握丰富的地理工农业发展及环境治理知识案例,课堂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讲课时信手拈来各种地理案例诠释,才能把教材教活,学生也才能真正理解现代地理学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真谛。
如何在区域地理中进行案例教学?下面,我谈一下在这个问题上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要明确教学中应用的地理案例应具备什么特征?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
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地理发展例子,它具备如下特征:一是情境化特征。
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實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
试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张利利
试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张利利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高中新版地理教学中运用创新性教学的方法。
具体从教材的编写到案例教学,综合运用了创造性教学,达到了超常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案例教学拓展延伸现代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传授结构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从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组织,均渗透了创新意识。
下面对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创新意识作简要分析。
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主要从环境的角度出发,讲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社会环境。
其中,人文地理内容侧重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商业与交通)等经济活动环节,以及人们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居住、生活、休憩的场所(聚落)。
这些知识实践性很强,案例也多,对学生理解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境意识是很有用处的。
从教材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来看,新版高中地理教材每一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文字系统”(包括文字、图像、图表)。
文字部分是课文的主体,图表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中的图像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图像下面有小字注明图意或提出问题。
二是“阅读材料”,即在正文里,用“楷体字”增加一些材料,供学生阅读。
三是“活动安排”,新版教材中,每一课均设计了“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在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都结合人类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议论或要求学生进行调查、观察。
新版高中地理的另一创新之处,是在每个单元的后面,设计了由三个“知识板块”组成的“自学园地”——技能篇、阅读篇、练习篇。
学生通过单元综合练习对单元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计,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变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及应用_张利
218
第 30 卷 2014 年
第8期 4月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l.30 No.8 Apr. 2014
基于 GIS 的区域生态连接度评价方法及应用
张 利,陈亚恒※,门明新,许
皞
0
引
言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的土地生态功 能,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可能使土地的生态功能增 强、减弱或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 扩张,加之高等级交通网的建设,使区域生态用地 破碎化和孤岛化趋势日益严重,进而导致区域生物 多样性不断降低[1-2],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当前中国 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如何 在保障经济发展所必需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尽可能 维持区域生态用地空间和功能上的联系,保护区域 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成为土地利用规 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生态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或 某种生态过程在源斑块间运动程度的一个指标,反 可用于 映了景观的功能特征和景观破碎化程度[3-5], 衡量不同生态用地间生态结构、功能或生态过程的
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环境
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环境
张立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5(000)022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但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传统的传授性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显然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引入新的课程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创设研究、发现、创新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创新的意识,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创新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其独到之处.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性课程已经被纳入新课程标准之中,倡导和探索中小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我校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做法.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张立
【作者单位】华北石油教培中心第一中学,河北,任丘,0625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对研究性学习的一次聚焦--信息技术环境中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侧记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
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4.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5.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河平原区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海河平原区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张利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黑龙港地区十年九旱,水资源不足是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但是,由于降水分布极度不均,涝灾也时常发生。
针对这一气候特点,建立了一套与农田生态耗水相适应的跨流域调节的农田抗(旱、涝)灾应变体系,为缓解水资源的不足开创了一条新路。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张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3
【相关文献】
1.太行山前平原区常规作物生育期降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J], 韩素卿;贾士靖
2.灌溉时期和灌水量对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J], 游永亮;李源;武瑞鑫;刘贵波;赵海明
3.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海河平原区的适应性评价 [J], 赵海明; 游永亮; 李源; 武瑞鑫; 柴岳平; 刘贵波
4.海河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J], 游永亮; 李源; 赵海明; 武瑞鑫; 刘贵波
5.基于SPI和云模型的海河平原区干旱特征研究 [J], 张旭东;石瑞强;吴迪;付玉娟;石超强;孙仕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青蛙,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铜山区何桥中心小学三(5)班曹恒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能在集市上见到好多人在买卖青蛙,无辜的青蛙就当做了盘中餐。
难以计数的青蛙就这样死于非命。
我感到我感到万分痛心。
平时我看了很多关于青蛙的资料,早已知道青蛙是庄家的保护神,是人类的朋友。
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高强,捕捉害虫,一靠能翻卷的舌头,舌头表面有一层粘液,遇到害虫时将发达的舌头翻出,很轻易地把害虫整个卷到嘴里,吞入胃中。
二靠特殊的大眼睛,它能看清飞速运动的物体。
像稻卷叶虫、稻螟虫、稻苞虫、玉米螟、棉红铃虫、瓢虫以及蛾、蚊、蝇等农作物的害虫都难逃青蛙之口。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天至少要吃五六十只害虫,一年至少要吃掉一万多只害虫,多么可观的数目啊!蝌蚪也有吃害虫的本领,一只蝌蚪一天要吃掉一百多只孑孓。
我们来算一笔账,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两千多只。
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六至八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有的青蛙每年甚至可消灭48000只害虫。
假如一亩地里有1000只青蛙,它们能帮助人类消灭多少害虫啊!一年能保护多少粮食呀!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里写道:“稻花香里说丰收,听取蛙声一片”就把青蛙与丰收连结在一起。
于是,我建议在庄稼地里繁殖青蛙,让青蛙捕杀害虫。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农业成本,防治污染,还可以种植出不含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来。
但现实生活中,因人为地捕杀青蛙,还有使用农药,使农田青里青蛙数量急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害虫种群数量上升。
人们为了制止
农田里的害虫,只好再增大农药用量,这样很多青蛙又会被毒死,青蛙减少,害虫就会增多,形成恶性循环,农田生态系统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物链。
这些都是捕杀青蛙的可怕后果。
可见青蛙是人类的“功臣”,我们要想办法保护它们。
姚明就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我建议: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报警电话,要是发现有人买卖青蛙,马上报警。
出台相关法律,对那些捕捉青蛙不法分子判刑或罚款。
我们要大力宣传保护青蛙,爱护生物,爱护生命,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保护鸟类刻不容缓
铜山区何桥中心小学三(5)班沈榆涵
前两天,在吃饭的时候,我和爸爸无意间聊起了关于小鸟的话题。
我的观点是:鸟类能帮助我们生产,美化我们的环境。
可是爸爸就是不同意,还列举了很多片面的例子来攻击我。
我看,一时半会要说服爸爸是不可能的事情,情急之下,我搬出了写作文时从电脑和科学书上查到的的事例:
鸟类约有90%以上是以昆虫为食的,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鸟类中的大多数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一只白脸山雀的幼鸟每天可啄食松毛虫1800条,吃飞蛾30只;一窝海燕在一个夏季能吃掉7万只蝗虫;一只灰喜鹊一年能吃掉15000条松毛虫。
鸟类是消灭小型害兽的一只生力军。
鹰、鹞、雕等猛禽以捕食田鼠等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而一只田鼠一个夏季要吃掉1公斤粮食。
也就是说,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从鼠口中夺回1吨粮食。
群栖的一千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可以消灭二十吨蝗虫。
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掉蚊子、苍蝇和蚜虫50万至100万只。
小鸟消灭了害虫,保护了庄稼,葱绿了森林,清新了空气,美化了环境。
在铁的事实面前,爸爸只好认输。
和爸爸的争论是结束了,但这件事的本质却永远没有结束。
从那天起,我一直在思索着,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和我爸爸一样的人,有的比爸爸还要无知,他们捅
鸟窝,捉鸟蛋,捕杀小鸟做美餐。
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没有鸟类的世界,到那时不知道会发生何种灾难性的事件。
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有义务提醒有关部门不能坐以待毙,我急盼你们出台相关法律,拿出应对措施,对那些一意孤行,仍在伤害鸟类的顽固之人,绳之以法。
另外,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电脑、电子屏幕、墙体广告等媒体,像做商品广告那样,铺天盖地袭来,充斥人们耳目,让人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行动起来。
最后,我不得不大声疾呼:“保护鸟类,平衡生态,刻不容缓!”
易拉罐盒旅行记
铜山区何桥中心小学三(5)班蒋鑫宇我是一个被喝完的易拉罐盒,不谙世事,不知道要去何方。
听说,家里的垃圾筐、小区的分类垃圾桶都只是我旅程的一部分,接下来请听我全程的旅行见闻吧。
刚被喝完后,被主人随手丢进垃圾桶,我定眼一看,身边还有很多“垃圾”兄弟,吃剩的鱼刺、菜叶、香蕉皮、蛋壳和半碗已经有点干瘪的剩饭。
听说主人是一个细心且有公德心的垃圾分类爱好者,所以,我应该不会和淌着汤汁的“湿垃圾”呆在一起了。
这些“湿垃圾”放久了会产生污水和臭气,滋生病菌、蚊蝇,还容易导致疾病传播,不小心冲进下水管道,还容易造成堵塞……我感到恶心,尽早想离开它们。
我焦急地等了一下午,主人把我拯救出来,把我安排到另一个袋中,我舒服多了,伸个懒腰,定眼一看,旁边还有被倒空的洗发水、沐浴液、牙膏的瓶瓶罐罐。
“半碗干饭兄”也想趁乱混进来?对不起,再“干”你也是厨余垃圾“湿垃圾”,还是乖乖的在厨房的垃圾桶候命吧。
当家里的存货足够多了,主人就领着大袋小袋被“实名制”了的垃圾,让我们分别“出山”。
忽然,有经验的牙膏皮小声说:“走出家门,其实是让我们进入新岗位发挥余热”。
我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场所,见到了很多新朋友——几本外表光鲜的过期杂志、几张朴素无华的旧报纸、装电脑的纸箱,还有几件破旧的衣服……
大约过了一天,有专车来接我们。
我看见厨余垃圾由环卫部门专车送往相关企业生产化肥或饲料。
那些有毒有害的垃圾处理后,由环
卫部门负责统一填埋或焚烧。
而我被作为再生资源挑选出来,我身边的“见过世面”废铁哥告诉我:“别以为被扔掉的都是“废物”,要知道26. 5万吨废钢可以建造36个埃菲尔铁塔,6000吨废铝可以生产74架波音747,28. 5万吨废纸,等于人民银行1300万本卷宗用纸的30倍,120万吨玻璃可以建造254个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现在我明白了,我不是废物,而是“宝贝”。
我越想越幸运,将来我可以变身铝板、餐具、装潢铝材、工艺品、甚至飞机呢。
我又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我感谢我的主人最初合理的分类。
如果当初被混在剩饭剩菜或者其他垃圾中被扔了出来,我的人生会被不幸地掩埋……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铜山区何桥中心小学三(5)班李百川
为了写好这次的《环保之星科普小论文》,我走访了学校周边的居民。
从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
我:你们周围的环境卫生平时都这样差吗?有没有人负责?
居民:这里的垃圾太多了,差不多都在扔,你看那边,特别是商店门前,饭店门前搞得最坏。
什么东西都有。
居民:稍微气温高一点,就闻得到臭味。
居民:肯定有臭味,大热天的,真臭。
我:怎么一个臭法?
居民:稍微刮点风,在屋里都能闻到,关门也没用。
居民:有时吃饭都吃不下。
居民:垃圾特别招蝇子蚊子,到处乱飞,都黑乎乎的一片。
居民:传播细菌,传染疾病。
居民:南面的那条河里,水好黑,好臭,都污染了。
居民:有时河里飘着动物的尸体,像那个死狗、猫啥的。
气味难闻。
我:没人管?
居民:有人管,没用。
生活垃圾乱扔乱倒。
我:你们没向上面反映过?
居民:向城管的说了,反映也不起作用,找不到地方去处理。
我:你们都是怎样处理的?
居民:当垃圾太多的的时候,我们一般的烧了。
居民:烧不完,这是烧一半的塑料瓶,这是烧过牙膏皮,这是电线。
村民:焚烧的时候气味非常大,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我:能买的废品,为什么不买?
居民:太少了,买不着。
不值钱。
调查资料:一吨垃圾的处理费约为200---300元。
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00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
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
调查和资料显示:
1、污染环境,损害健康。
2、资源极大浪费。
3、处理垃圾费用极高。
4、垃圾增长速度惊人。
5、垃圾占用土地数目巨大
难道我们对待垃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
有调查显示: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
一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可少砍17棵大树,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的水污染……
可见,政府要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区域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这样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