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完美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06 有机化学初步认识
有机物概述和命名规则简介
有机物定义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 少数例外,如CO、 CO2、碳酸盐等。
有机物命名规则
根据分子中碳链形状和 官能团种类进行命名, 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和 习惯。
有机物分类
按照官能团种类可分为 烃、烃的衍生物、糖类 、油脂和蛋白质等。
烃类同系物结构和性质探讨
01
02
03
04
烷烃
分子中只含有单键的链状烃, 通式为CnH2n+2,性质稳定
,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状烃 ,通式为CnH2n,性质活泼 ,可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炔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链状烃 ,通式为CnH2n-2,性质活 泼,可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

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具 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和稳定的化
气体净化和干燥
了解气体净化和干燥的原理和方法,如通过洗气瓶、干燥管等装置 实现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实验技术注意事项
掌握气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检查气密性、防止倒吸等,确保实验 安全顺利进行。
04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探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辨析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 升华、凝华等。
碱是一类具有通性的化合物,其水溶 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碱能与酸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 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还能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碱在 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如制造肥 皂、洗涤剂、玻璃等。
盐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盐能溶于 水形成电解质溶液;能与某些酸或碱 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还能与其他盐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盐在 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如制造化 肥、农药、染料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2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_拉__丁__文__名称的_第__一__个__字__母__来表示元素。 书写时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大__写__。如_C_表示碳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大__写__,第二 个字母要_小__写__。如_A_l_表示铝元素。 【特别提醒】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和 数字标明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数目。
7
3.元素符号是采用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另加第二个字母表 示的。( × ) 提示:元素符号是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另加第二个 字母表示的。 4.2O表示氧元素和2个氧原子。( × ) 提示: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数字后,不再表示某种元素,只表 示几个原子。
8
【探究点】对元素的认识 观察下列图示,并探究相关问题。
9
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1)“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这种 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 少的含义,它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二氧化碳是 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10
(2)“一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这种说法 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它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应正确描述为“一氧化碳是由氧元 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11
(3)合作探究: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 元素吗?为什么? 提示:把握元素的概念应抓住“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判 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不仅要看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否相同, 还要看是否属于同一类原子。 ①“类原子”既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包含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 属于钠元素)。 ②“类原子”不包括由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或离子。如氖原子 (Ne)和水分子(H2O)的质子数都是10,但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 同的原子,因此不能判断两者属于同种元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回顾旧知识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铜 B.空气 C.矿泉水 D.大理石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食盐 B.空气 C.白酒 D.干冰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 B.臭氧 C.水 D.矿泉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空气 C.磷 D.碘盐
A
知识点5:化学反应的类型
A
1,将炽热的铜伸入H2O2溶液中,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若要证明铜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进行下列哪些实验( ) A. 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 D.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知识点6:爱护水资源
D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回顾旧知识
1,原子由哪些粒子构成 各粒子数量关系 P70 2,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P73 3,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前四位是?P73 4,Mg,2Mg,Mg ,2Mg 的含义分别是? 5,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离子化合价的关系是? 6,离子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是?P79 7,画出 Mg ,Na,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P78 8,通过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原子/阴阳离子 9,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计算掌握了吗?P85 10,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哪些?
知识点6:催化剂
A,B,D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实验有哪些结论 P46 2,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氧化物的概念 P46 3,分子有哪些性质?P50-P51 4,氨分子运动的对比实验(要点和结论)P50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别是?P52 6,分子,原子有哪些区别?P52 7,水的净化中,哪些步骤属于化学变化?P55 8,硬水和软水区别是?鉴别两者的方法是?P56 9,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P56 10,过滤,蒸馏的注意事项 P55-P57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第1至4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第1至4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讲授新课
知识与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
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3)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
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讲授新课
化学与科技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化学与环境
化学与生活
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生产化肥和农药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 合成药物
用 化
——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学 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 纹彩陶盆
越王勾践青铜剑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
唐 代 蜡 染 屏 风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2.近代化学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 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 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 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讲授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 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自然界中的水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我们周围的空气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燃料及其利用
01
绪论
化学的研究对象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以及元素之间的结合方 式。
物质的性质
研究物质在物理和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 括颜色、状态、气味、熔 点、沸点、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
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 发生的变化,包括反应条 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 等。
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化学时期
人们开始利用火,并掌握 了制陶、冶金等工艺。
近代化学时期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 学家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
现代化学时期
化学学科不断细化,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与物理、 生物等学科相互渗透,形 成了众多的交叉学科。
水的净化和软化
水的净化
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 ,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水 变得清澈透明。
硬水的软化
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等方法,将硬水 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而去除 ,从而得到软水。
硬水与软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称为 软水。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
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 染物,造成大气污染。
提高化石燃料的开采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的种类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等。
新能源的优点
可再生、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件ppt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件ppt

初中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概念及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及区别。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实例。
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物质的 变化和性质的实验操作及注意
事项。
空气和水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 可压缩、可混合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 明、可流动
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
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具有酸 性
盐: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 成的化合物,具有咸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具有碱 性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 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具有氧化性
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计算方法:直接计算、估算法、实验法。
应用:计算物质的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微粒数等。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用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 间量的关系
书写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式子分别写在化学 方程式的左边,进行配平,并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类 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置 换反应和复分
解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吸 热反应和放热
反应
燃烧反应:氧 化还原反应和 非氧化还原反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 剂的识别与判

初中九年级化学难
03
点知识
化学式的计算
定义: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相对分子质量的 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小2表示_每__个__镁__离_子__带__两__个__单_位__的__正__电荷
-2
2H2O
前2表示______,右下角2表示______
正上方2表示____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1)2CO (2)2Ag+ (3)Mg2+ (4)CO2 (5)H2O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2_)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1_) ; 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3_)__; 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_(_5_) _. 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_(_4_)(_5_)_.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 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 果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高锰酸钾 ⑤

④ 水槽 ⑤ 集气瓶 ⑥ 铁夹 。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

①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②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___淀_ 、___过__滤_、___吸__附__、__蒸_等馏。
软化水的方法有_煮___沸_ 水___、___蒸馏
两支试管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出 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是__现__泡__沫__比__较_多__的__是__软__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得 氨气,其反应原理通常为:
① 2NH4Cl(固) + Ca(OH)2(固)
CaCl2 + 2NH3↑+ 2H2O
② NH4HCO3(固) NH3↑+ CO2↑+H2O
③ CaO(固) +NH3·H2O(浓) == Ca(OH)2 + NH3↑ 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装置有: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 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发展
火的发现 →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主要考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实验评价、药品 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
1、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2H2↑ + O2 ↑
2、生成物的体积比;质量比 3、如何验证生成的两种气体
水的电解
单质 O2 N2 S Fe


氧化物
物化 合
H2O CO2 Fe3O4 Al2O3

物 KMnO4 K2MnO4 NaOH

混 合 空气 糖水 物
1.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通电后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掌握两个探究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二、探究活动的步骤 猜想(或假说)→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三、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四、几个概念 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作用
如何证明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1、单独加热反应物,反应速率很慢 2、单独加热催化剂,不生成所需要的物质 3、将催化剂和反应物一起,能在较低温度 下产生所需的物质.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主要考点]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 和节约用水、水的组成、纯水与矿泉水、 硬水和软水等的区别、吸附、沉淀、过 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常 用的净水剂、关于氢能源等。
2、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分子
不变,重新组合
原子
新分子
看右图所示,观察几 分钟,有什么现象?这 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
.
解释
.
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 化吗?
结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生成氨 水使酚酞变成红色。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关于空气成分探究
三、空气的用途 1.氧气的用途 动植物的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富氧炼钢、燃料的燃烧等
2.氮气的用途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灯泡里、 食品包装);制硝酸和化肥;液氮作冷冻等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反应;通电时可发出不同的光
2.实验时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B )。
A.放回原试剂瓶中 B.交还实验室
C.倒入废液缸
D.倒入水池
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 的是( )
A
B
C
D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主要考点]
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实验室制法等 。
一、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 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成 构成
相同点: ⑴是存在的,是构
物质 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⑵ 是不断地运动的 ⑶有间隔。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是否 可以再分
1.煮沸过的水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
乎不含有( A )
(1)实验时通常不选用反应②来制取氨气,其原因是

(2)若选用反应①来制取氨气,其制备和收集装置分别为
(填序号),该制
备装置还可用于制备中学学过的一种常见气体 ,请写出这种气体的制备原理(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选用反应③来制取氨气,此时所选用的制备装置也可来制备中学多种常见
气体,试写出其中一种气体的制备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液体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取用 (最少量)
(1-2mL) 粉末状固体药品 固体药品的取用
(盖满试管底部) 块状固体药品
2.物质的加热
3.玻璃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应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方案、操作、原料、环保、实验、 安全、产物。
1.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 热的是(D )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在通常情况无色、无气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主要现象
点燃
S+O2 ==== SO2
蓝紫色火焰
4P+5O2 ==点=燃= 2P2O5 极浓的白烟
点燃
C+O2 ==== CO2
白光
3Fe+2O2 ==点=燃= Fe3O4 火星四射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 活 泼的气体,具有 氧化性 ,是一 种常见的氧化剂 。
四、保护空气 1.空气的污染主要有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有 SO2、NO2、CO等。
五、绿色化学的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减少废物的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 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 环境友好的产品。
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若用燃
着的木条检验,发现试管A中的
气体能燃烧,试管B中的气体使
木条燃烧更旺。根据电
解水的实验,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
; (2)
;(3)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几个概念
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物、缓慢氧化
一、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
2KMnO4 △ K2MnO4+MnO2+O2 ↑
二、装置 发生装置
三、验证
收集装置 是不是
满不满
气体的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
固体加热型
气体的收集装置
——有关化学物质的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