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及期末总-复习资料分章节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资料分章节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资料分章节

计算机⽹络期末总复习资料分章节第⼀章概述1.互联⽹两⼤特性:连通性与共享2.互联⽹发展得三个阶段:(1)单个⽹络ARPANET (2)三级结构得互联⽹(3)多层次ISP结构得互联⽹。

3.互联⽹得组成:(从⼯作⽅式分为两部分)(1)核⼼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上得主机(端系统)组成。

(2)边缘部分:由⼤量⽹络与连接这些⽹络得路由器组成。

4.边缘部分分成两⼤类:(1)客户与服务器⽅式:客户就是服务得请求⽅,服务器就是服务得提供⽅。

客户程序:⼀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得地址。

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得请求,被动等待.(2)P2P(对等⽅式):平等得、对等连接通信.即就是客户端⼜就是服务器。

5.核⼼部分:主要就是路由器,转发收到得分组,实现分组交换(1)电路交换:建⽴连接——>通话——〉释放占⽤资源。

质量⾼,效率低。

(2)分组交换:把⼤得报⽂切割成长度固定得较短得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上⼀个⾸部,构成⼀个分组。

(3)报⽂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4)路由器处理分组得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6.计算机⽹络得性能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率7.计算机⽹络得⾮性能指标费⽤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与可升级性易于管理与维护8.计算机⽹络体系结构(1)OSI/RM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2)TCP/IP四层协议⽹络接⼝层⽹际层IP 运输层应⽤层(3)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4)分层得好处1、各层之间就是独⽴得;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与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作.(5)协议:未进⾏⽹络中得数据交换⽽建⽴得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9.实体、协议、服务之间得关系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得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通信得规则得集合在协议得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得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

其分有噪信道与无 噪信道两种情况。
误码率
传输出错的码元数 占传输总码元数的 比例。
Pe=Ne/N
19
第二章(物理层)辅导
常用速率:T1(1.544M) E1(2.048M)
信号类型及信号变换
将一种数据形式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某种电信号 形式,这类技术统称为调制/解调技术。
调制的基本方法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
第一章 复习与辅导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类标准 传输技术 规模 因特网技术 拓扑结构 类型 广播网、点—点网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校园网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星型、总线型、环形网、树形网、网状网
交换技术
带宽 服务对象
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信元交换网
窄带网(2M bps以下)、宽带网(2M以上) 公用网、专用网
5
第一章 复习与辅导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四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以ARPA网的出现为标志;
第二个里程碑:以局域网(LAN)的出现为标志; 第三个里程碑:网络标准化,以OSI/RM的出现为标志; 第四个里程碑:以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推广为特征。
6
第一章 复习与辅导
1.4 网络体系结构
第一章 自测题
三、简答题 1、OSI模型包含哪几层? 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2、TCP/IP模型包含哪几层? 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3.在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 a。将待传输的比特流划分成帧 b.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 c.位流信号的传输 d.两端用户间传输文件 解答:a。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将待传输的比特流划分成帧 b.第三层(网络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 c.第一层(物理层)处理位流信号的传输 d.第七层(应用层)处理两端用户间的文件传输

计算机网络期末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期末资料整理

⏹第一章:概述⏹概念:1.带宽和时延的概念;“带宽”(bandwidth)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2.网络协议的定义,协议与服务的区别?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简答:1.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原理结构)由哪几层组成的?每一次的主要功能及数据传输单位是什么?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运输层报文)(运输层有主要的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无连接的,数据的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能保证可靠交付,只能尽最大努力的交付;)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交换服务;(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IP 数据报(或分组))因特网是一个很大的互联网,它由大量的异构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把不同地理范围内的若干台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用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并配备以完备的网络操作系统,使之能数据传输、设备共享。

Or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语法、语义和时序(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6、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C/S模式和P2P模式。

7、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8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9、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 LAN (局域网)、WAN (广域网)、MAN (城域网)等。

10、把网络按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电路交换方法在实时性方面优于其它交换方式。

11、随着典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说为“三网合一”的趋势,三网指的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1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间歇性和突发性14、带宽本身是只新到能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以传送信号的高频和低频之差。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15、OSI的会话层处于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会话管理。

16、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

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功能等。

17、TCP/IP体系结构共分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的数据单位是IP数据报)、运输层(运送的数据单位是报文段)和应用层4层。

18、计算机网络由负责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20、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实体之间的规则交协议,而上下层通过(层间)接口(使用服务原语)传递数据。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选择题50题75分,填空题10题20分,判断题5题5分。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共享、信息通信、分布式处理。

2、IEEE根据计算机网络地理范围的大小,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是语法、语义和时序。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系列规则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4、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等.5、ISO提出的OSI/RM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7个层次。

TCP/IP6、OSI/RM与TCP/IP网络体系结构的比较OSI/RM网络体系结构分为7层,自下而上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分为4层,自下而上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教学模型(某某层对应某某层)第二章1、带宽指信号频率的上下边界之差,以Hz为单位。

最大传输速率称为带宽,以bit/s为单位.2、(功能)即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实现设备称为调制器。

(功能)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实现设备称为解调器.3、多路复用是把多路信号放在单一线路和单一设备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常用的复用技术有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波分复用(WDM)和码分复用(CDMA)等。

4、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提供数据通路、传输数据。

5、直通电缆接线方法:直通电缆是在一根双绞线的两端各自连接一个RJ—45接头,两端RJ-45接头中线对的分布排列必须是完全一致的。

交叉电缆接线方法6、传输介质通常分为有线传输(有)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类。

7、传输距离可达2km(多模)~5km(单模).8、无线传输介质:微波、卫星通信、红外线通信。

9、网络设备:网卡、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

第三章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2、数据链路层协议也称为通信控制规程。

计算机网络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计算机网络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复习提纲2009-6-1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组成、拓扑、分类2.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1.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要素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原则3. 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第三章数据通信基础1. 基本概念2. 信道复用技术、交换技术3. 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第四章应用层1. 域名系统工作原理?有哪些DNS服务器类型?2. 电子邮件访问协议有哪些?3. 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第五章运输层1.TCP连接建立和释放的过程2.可靠数据传输工作原理:停-等协议,回退N协议3.TCP协议数据段格式:与可靠传输有关的字段有哪些?与连接管理有关的字段有哪些?与流量控制有关的字段?4.TCP拥塞控制算法包括哪几个部分?TCP拥塞控制窗口是如何演变的?第六章网络层1. 路由选择和算法:DV算法2. 因特网路由协议:RIP、OSPF3. IP数据报格式和分片4. IP地址的分类和用途?IP地址分配方法有哪些?5. 什么是IP无分类编址?什么是最长前缀匹配?6. ICMP协议有何用途?第七章链路层和局域网1. 数据链路层需要提供的主要服务有哪些?2. 信道访问协议:CSMA/CD3. 什么是局域网模型4. 什么是MAC地址?与IP地址有何区别?5. 地址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6. 以太网的多址访问协议的工作原理?7. 链路层交换机有哪些功能?如何工作的?8.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和MAC层例题1设TCP协议使用的最大窗口为56KByte,而传输信道的带宽可认为是不受限制的。

若报文段的平均往返时延为40ms,问所能得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计算的同时请阐述理由。

例题2结合下图,说明ARP协议的工作步骤,说明数据报从源主机(IP地址为202.202.112.25)向目的主机(IP地址为302.12.103.123)传输数据报时,所经过的步骤,每一步中成帧中涉及到MAC地址和IP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复习章节一:计算机网络基础1.1 网络概念与分类1.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2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1.1.3 互联网与因特网1.2 网络体系结构1.2.1 OSI参考模型1.2.2 TCP/IP模型1.2.3 分层与协议1.3 数据传输与交换1.3.1 数据传输方式1.3.2 码元与信号1.3.3 数据交换与路由1.4 网络性能与管理1.4.1 带宽与吞吐量1.4.2 网络延迟与时延1.4.3 数据传输效率1.4.4 网络管理与安全章节二:物理层2.1 传输介质与信号2.1.1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 2.1.2 数据的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2.2 编码与调制2.2.1 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2.2.2 模拟信号的调制方式2.3 数字传输与传输方式2.3.1 线路复用2.3.2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2.3.3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2.4 错误检测与纠错2.4.1 奇偶校验2.4.2 循环冗余检测(CRC)2.4.3 海明码等纠错编码章节三: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特点3.1.1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3.1.2 数据链路层的特点3.2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3.2.1 帧格式与封装3.2.2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3.2.3 MAC地质与局域网3.3 以太网与交换机3.3.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3.3.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3.3.3 VLAN与Trunk3.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与点对点协议(PPP) 3.4.1 HDLC的原理与特点3.4.2 PPP的原理与特点3.4.3 PPP的链路建立与终止过程章节四: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与特点4.1.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4.1.2 网络层的特点4.2 网络层的协议4.2.1 路由选择与路由算法4.2.2 IP协议与IP地质4.2.3 子网划分与CIDR4.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与地质解析协议(ARP) 4.3.1 ICMP的主要功能与报文结构4.3.2 ARP的原理与解析过程4.4 IP路由与转发4.4.1 IP路由表与路由选择4.4.2 路由器的工作过程4.4.3 IP数据包的转发过程章节五: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与特点5.1.1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5.1.2 传输层的特点5.2 传输层的协议5.2.1 传输控制协议(TCP)5.2.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5.3 TCP连接与可靠性传输5.3.1 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过程 5.3.2 TCP的可靠性传输机制5.4 TCP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5.4.1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5.4.2 TCP的流量控制机制章节六:应用层6.1 应用层协议与常用应用6.1.1 HTTP与HTTPS协议6.1.2 DNS协议6.1.3 协议6.1.4 SMTP与POP3协议6.2 网络安全与应用层安全协议6.2.1 密码学基础6.2.2 SSL/TLS协议6.2.3 IPsec协议6.3 网络管理与SNMP协议6.3.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6.3.2 SNMP的工作原理与协议结构附件:1.附件1:计算机网络技术术语解释说明2.附件2: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怀尔德法则(Wilde's Law):指网络带宽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带宽的价格下降速度的观察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概述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括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供给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结这些结点的链路构成。

4.网络中的结点能够是计算机、集线器、互换机或路由器等。

5.网络和网络还能够经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所以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

6.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结在一同,而因特网则把很多网络连结在一同。

7.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构造的因特网、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构造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构造从其工作方式上看能够区分为两大块:边沿部分、中心部分。

9. 网络边沿的端系统中运转的程序之间的通讯方式可区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 C/S 方式)、平等方式( P2P 方式)。

10.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互换的重点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中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电路互换:“成立连结——通话——开释连结”12.电路互换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在通话的所有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一直占用端到端的通讯资源。

(面向连结的)13.分组互换采纳储存转发技术,其主要特色是面向无连结。

14.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办理的,并且能够和其余主机经过网络互换信息。

15.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互换的。

16.分组互换的长处有:高效、灵巧、快速、靠谱。

17.数据传递阶段的主要特色:电路互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抵达终点,仿佛在一个管道中传递;报文互换——整个报文先传递到相邻结点,所有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布,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互换——单个分组(这不过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递到相邻结点,储存下来后查找转发布,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结的、自治的计算机的会合。

19.不一样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 WAN 、城域网 MAN 、局域网 LAN 、个人地区网 PAN。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第一章、概述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3)因特网的标准化: (3)因特网的组成:(分两部分)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按范围分: (3)按拓扑结构分: (4)按交换技术分: (4)按协议分: (4)按传输介质分: (4)按用途分: (4)按信息分享方式分: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5)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5)第二章、物理层 (6)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6)物理层的一些特性: (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6)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6)信道的极限容量: (6)信道复用技术: (7)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8)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8)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8)2、点对点协议PPP (8)第四章、网络层 (10)网际协议ip (10)1、虚拟互连网络 (10)2、分类的ip地址 (10)3、ip地址与硬件地址 (10)4、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10)5、ip数据报的格式 (11)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11)二、构造超网 (11)1、ICMP报文的种类 (12)2、内部网关协议RIP (12)第五章、运输层 (13)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3)(1)特点: (13)(2)UDP的首部格式 (13)2、传输控制协议TCP (13)(1)特点: (13)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13)(1)停止等待协议 (13)(2)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14)第一章、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些互相链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因特网,也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1983年第二阶段:1983年——1993年第一浏览器诞生(mosica)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诞生时间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因特网的标准化:1、因特网草案2、建议标准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因特网的组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资料

第一章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发展Internet ARPAnet Intranet的关系解: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机-主机互连;网络标准化;局域网的兴起;Internet时代。

先有ARPAnet(主机互联),再有Internet(互联网),随后才有Intranet(企业网)。

2.计算机网络定义解: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台以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网络分类解: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形态解:总线结构:是将网上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

环形结构:是将网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星形结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个中心节点(如集线器)上树形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具有星形结构连接简单、易于扩充、易于进行故障隔离等特点。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通常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通路。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知识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解:网络协议:网络中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三要素:1.语义:指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哪些控制信息。

2.语法:指传输数据的格式。

3.时序:指数据传输的次序或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解:分层:网络通信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人们将网络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协议,在网络术语中将这样一种任务分解的方法叫分层。

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的这种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主要作用解: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传输服务,确保比特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上;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传输介质接口的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传输信号电压的高低、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引脚的功能、动作的次序等等。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

N9 9
不变
B的路由表 C的路由表 修改后C的路由表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 不变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
【例题2】 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现 在路由器收到3个数据分组,其目的站点的IP地 址分别是: ⑴ 136.9.40.151 ⑵ 136.9.12.130 ⑶ 192.4.153.9
C = W log2(1+S/N) b/s
例如:信道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则每秒 能发送的比特数不会超过多少?
根据香农定理:
最大传输速率C = W log2(1+S/N) b/s ,
已知:db=10 ㏒10(s/n),即 s/n=1030/10=1000,所以C=3000*㏒2(1+1000)
4、信道的复用技术:
当物理链路的传输能力大于信号传输的 需求时,这条链路上就可以传输多路信 号,这种方式就称为复用。
掌握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重点3.1、3.2、3.3节,3.5节。其中要 掌握的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服务,在相邻结点 间无差错地传递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N1 7 A N2 4
N1 7 A 无新信息,不变
N2 5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2 2 C N3 8
N3 9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
N6 8 F N6 4
N6 5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
更新
N8 4 E N8 3
N8 4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
N9 4 F N9 8
使用集线器互联的局域网结构,它是一种共享介质 的局域网结构,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结点共享一个 “传输介质”,所以一个集线器都是一个冲突域。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论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

(非共享)。

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考试资料分章节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考试资料分章节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考试资料分早节作者: 日期:第一章概述1. 互联网两大特性:连通性和共享2. 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 单个网络ARPANET⑵三级结构的互联网(3)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3. 互联网的组成:(从工作方式分为两部分)(1) 核心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

(2) 边缘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4. 边缘部分分成两大类:(1) 客户和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2) P2P (对等方式):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即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5. 核心部分:主要是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一一>通话一一>释放占用资源。

质量高,效率低。

(2) 分组交换:把大的报文切割成长度固定的较短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上一个首部,构成一个分组。

(3)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4)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7.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8.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0SI/RM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 TCP/IP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应用层(3) 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4) 分层的好处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5) 协议:未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9. 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材料带答案全套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材料带答案全套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材料带答案全套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材料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从物理结构看,计算机网络可看做在各方都认可的通信协议控制下,由若干拥有独立_操作系统的计算机、_终端设备_、_数据传输_、和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资源包括:_硬件资源、_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3、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一-美国的ARPA网投入运行,它标志着我们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4、计算机网络是由_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网络_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_用户资源和通信子网两个子网组成的。

5、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又称为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混合节点。

6、访问节点又称为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常见的访问节点有用户主机和终端等。

7、转接节点又称为_中间节点_,是指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常见的转接节点有:集中器_____________ _、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

8混合节点又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即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换节点的网络节点。

9、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一物理线路_,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逻辑链路是具备_数据传输控制_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_硬件_和_软件_,就构成了逻辑链路。

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10、从逻辑功能上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_用户资源_子网和通信子网。

信设备_。

12、网络软件主要包括网络_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各类网络_应用系统_。

13、网络通信协议是实现网络协议规则和功能的软件,它运行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使用通信协议访问网络。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精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精选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 AN(手机);●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互联网两大特性:连通性和共享2.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 (2)三级结构的互联网(3)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3.互联网的组成:(从工作方式分为两部分)(1)核心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

(2)边缘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4.边缘部分分成两大类:(1)客户和服务器方式: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2)P2P(对等方式):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即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5.核心部分:主要是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占用资源。

质量高,效率低。

(2)分组交换:把大的报文切割成长度固定的较短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上一个首部,构成一个分组。

(3)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4)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7.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RM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TCP/IP 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 运输层应用层(3)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4)分层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5)协议:未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9.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成为服务访问点SAP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10.计算机网络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作用:尽可能屏蔽传输媒体的差异,透明传送和接受比特流。

2.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特性:(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3.数据通信系统划分为三大部分发送端、传输系统、接收端4.传输媒体:(1)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70Ω同轴电缆和50Ω同轴电缆光纤:单模光纤(光纤直径下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多模光纤(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5.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资源;时分复用(同步):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更有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统计时分复用(异步):动态分配时隙;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A):不同的码型;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相乘为0,0为-1)。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其他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0;6.宽带接入技术(1)XDSL技术ASD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2)FTTx技术FTTH 光纤到户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作用:将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点对点信道(2)广播信道3.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4.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

5.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2)透明传输:字节填充,加上转义字符ESC(1B)(3)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CRC5.点对点协议PPP(1)三个组成部分一个将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链路控制协议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网络控制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2)帧格式1.各字段的意义2.字节填充:转义字符(0x7D)3.零比特填充:在发送端,先扫描整个信息字段,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

6.广播信道(1)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检测(2)CSMA/CD要点a)多点接入: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b)载波监听: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个有没有其他计算机也在发送。

c)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

(3)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收,但必须变发送边接收。

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4)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碰撞后重传的时机。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分组或包)1.作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2.网际协议IP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三个协议:1.地址解析协议ARP2.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3.网际组管理协议3.中间设备(1)物理层——转发器(2)数据链路层——网桥/桥接器(3)网络层——路由器(4)网络层以上——网关4.分类的IP地址(1)A类1-127 B类128-191 C类192-223(2)广播地址(3)受限地址(4)回送地址5.IP地址与硬件地址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6.地址解析协议ARP:将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每一台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7.IP数据报格式8.片偏移占13位,片偏移以8个字节位偏移单位。

9.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1)两种分类: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2)ICMP差错报告报文:终点不可达;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3)ICMP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4)ICMP一个重要应用:分组网监探测PING11.路由选择协议(1)理想的路由算法i.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ii.在计算上应简单iii.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iv.具有稳定性v.应是公平的vi.应是最佳的(2)从路由算法能否岁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有两类: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动态路由选择策略(3)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外部网关协议EGP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做域间路由选择,而在自制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叫做域内路由选择。

(4)内部网关协议RIP: 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5)外部网关协议BGP:边界网关协议BGP(6)IPV6 地址长度为128b,采用十六进制表示第五章运输层1.无连接的UDP 报文格式首部只有八个字节(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2)UDP传送的数据单位协议时UDP报文或用户数据报(3)UDP在IP的数据报服务至上增加端口的功能和差错检测的功能(4)UDP首部格式用户数据报UDP 有两个字段:数据字段和首部字段。

首部字段有8 个字节,由4 个字段组成,每个字段都是两个字节。

(5)优点: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UDP 的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连接状态表。

UDP 用户数据报只有8个字节的首部开销。

网络出现的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

这对某些实时应用是很重要的。

2.TCP(重点)(1)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2)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运输层协议(3)TCP传送的数据单位的协议时TCP报文段(4)TCP 连接的每一端都必须设有两个窗口——一个发送窗口和一个接收窗口。

(5)TCP 的可靠传输机制用字节的序号进行控制。

TCP 所有的确认都是基于序号而不是基于报文段。

(6)TCP 两端的四个窗口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7)TCP连接的往返时间RTT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使用特定的算法估算较为合理的重传时间。

(8)TCP报文格式3.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又称为端到端的通信。

4.端口就是运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

5.6.TCP的运输连接管理(1)运输链接的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2)TCP连接的建立都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3)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1.建立连接时发送的报文段不包含数据部分。

2.如果与服务器无法建立连接,客户端就会再次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服务器未应答,则连接失败。

7.TCP的流量控制TCP 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

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

在TCP 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数值的上限。

8.TCP的拥塞控制(1)从大的方面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2)TCP的拥塞控制方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第六章应用层1.DNS域名系统(1)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IP地址。

(2)域名解析过程1.客户机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2.当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纪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

3.如果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纪录,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根的子域)的主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4.本地服务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没有该纪录,则返回相关的下级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5.重复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确的纪录。

6.本地域名服务器把返回的结果保存到缓存,以备下一次使用,同时还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2.FTP 文件传输协议两个数据端口号21 20 控制连接数据连接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使用TCP可靠的运输服务;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服务器进程:①主进程:接受新的请求;②从属进程:处理单个请求;两个并行的连接:①控制连接(端口21):会话期间一直打开;②数据连接(端口20):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