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展望
中 国二极管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中 国二极管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6f6d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2.png)
中国二极管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一、引言二极管作为电子电路中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之一,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消费电子到工业控制,从通信设备到新能源汽车,二极管的应用无处不在。
本文将对中国二极管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二、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二极管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二极管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推动下,二极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应用领域(1)消费电子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中,二极管广泛用于电源管理、信号转换等功能模块。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高性能、小型化二极管的需求持续增长。
(2)工业控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二极管在电机驱动、电源转换、传感器信号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 40 的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对二极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通信设备5G 通信基站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二极管,用于射频功率放大、电源管理等环节。
同时,在光通信设备中,二极管也用于光电转换等关键部位。
(4)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中的车载充电器、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都离不开二极管。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对大功率、耐高温二极管的需求急剧增加。
3、竞争格局目前,中国二极管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
既有国际知名品牌,如 Vishay、ON Semiconductor、STMicroelectronics 等,也有众多国内本土企业,如扬杰科技、苏州固锝、华微电子等。
国际品牌在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国内本土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本地化服务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
4、技术发展(1)材料创新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二极管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七大新兴战略产业
![七大新兴战略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0a350c0390c69ec3d5bb758a.png)
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在“节能环保”中,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2.“新兴信息产业”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3.“生物产业”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4.“新能源”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将领衔;5. “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6.“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提出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7.“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两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决定》提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本版对7大产业进行深度扫描,挖掘各大行业中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供广大读者投资参考。
信息技术5个细分领域受益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3G领域中有上海普天、广电信息、华胜天成、振华科技、烽火通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中天科技、联创光电、中兴通讯、中创信测、长园集团、武汉凡谷、浪潮软件、上海贝岭、亿阳信通、新大陆、长江通信、光迅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b271e7fd482fb4daa48d4b0c.png)
五、半导体篇——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迅猛的产业,微电子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另一个是软件技术)。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半导体元器件的技术突破,每一代更高性能的集成电路的问世,都会驱动各个信息技术向前跃进,其战略地位与近代工业化时代钢铁工业的地位不相上下。
当前,世界半导体产业仍由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日本欧洲紧随其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在迅速发展。
台湾地区半导体工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成电路代工中心,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
我国的微电子科技和产业起步在50年代,仅比美国晚几年。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体制的缺陷和其间10年“文革”,拉大了和国际水平的差距。
进入80年代,我国面对国内外微电子技术的巨大反差和国外对我技术封锁,我们没有能够在体制和政策上及时拿出有效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无法适应电子技术的快节奏进步,国家协调组织能力下降,科研体制改革缓慢,以致1980~1990年代我国自主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努力未获显著效果。
“市场‘开放’后,集成电路商品从合法、不合法渠道源源涌入,集成电路所服务的终端产品,以整机或部件散装的形式,也大量流入,但人家确实考虑到微电子的战略核心性质,死死卡住生产集成电路的先进设备,不让进口,在迫使我们落后一截,缺乏竞争力的同时,又时刻瞄准我们科研与生产升级的潜力,把我们的每一次进步扼杀在萌芽状态,冲垮科技能力,从外部加剧我们生产与科研的脱节,迫使我们不得不深深依赖他们。
……我们的产业环境又多多少少带有计划色彩,不能很快与国际接轨,其中特别是对微电子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制度、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科研体制等,又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得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活力”。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但其规模仅占世界半导体子产业的1%,仅能满足大陆半导体市场的不足10%。
即使“十五”期间各地计划的项目都能如期实施,到2005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上的份额,顶多占到2%~3%。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明确三大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明确三大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08cf61011ca300a6c39041.png)
信 产 业 新 跨 越 、 字 电视 推 广 、 算 机 提 升 和 下 一 数 计
代 互 联 网应 用 、软 件 及信 息服 务培 育 六大 工 程 , 鼓 励 引导社 会 资金 投 向 电子信 息产 业 。
渤海证券 电信行业分析师认为: 电子信息行业振兴 规划推出后 ,各级政府将加大对信息产业 的投资力度 ,
长 1 %, 增 幅 同 比 回 落 6个 百 分 点 ; 出 口 交 货 2 值 2 0 88 4亿元 , 长 1 .%, 增 02 回落 94个 百 分点 。 . 更 为 严 重 的是 ,0 8年 1 1 20 ~ 1月 , 电子 行 业 累 计 实现 利 润 1 3 2亿 元 , 比仅 增 长 11 增 幅 同 2 同 .%,
比 回落 1 . 百 分 点 。 52个
将 为通 信 设备 厂商 提供 更 大 的增 长空 间 。
工 信 部 最 新 数 据 显 示 : 0 8年 中 国 电子 信 息 20 产 品进 出 口总 额 88 4亿 美 元 , 5 占全 国外 贸 总额 的 3 %。 中 , 口约 52 8亿美 元 , 长 1 . 占全 5 其 出 1 增 36 %,
此 次 出 台 的规划 提 出加 大 投 入 、强 化 自主 创 新 、 加
动出 口增长 、 刺激消费, 电子信息产 品的库存。 消化 规划 还提 出 , 要加 强政 策扶 持 。 继续 保持 电子信 息产 品 出 口退税 力度 ,进 一步发 挥 出 口信 贷和信 用 保 险 的支 持作用 , 且扩 大 中小企业集 合发 债试 点。 并 今 年 以来 , 些 技术 含量 和 附加值 比较 高 的机 一 电产 品 , 口退 税 率 已经提 高 。目前 , 出 国家 规定 软件 企 业 增 值 税 实 际税 负超 过 3 %的 部 分 实 行 即 征 即 退 , 联 网设备 等 产 品原 则上 保 持 1 %退税 率 。 互 7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4c675d6e009581b6bd9ebb8.png)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保证。
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进步,必将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下面是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15年以来,中国消费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增速从10%以上降至8.5%左右,并保持平稳态势。
出口环境未有改善,仍然围绕着零增长上下浮动。
目前来看,全球电子信息消费市场依然不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预计将维持8%左右,出口增速有望实现正增长,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相比2013年、2014年10%——10.5%的增速区间,2015年的产业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下降约2个百分点。
这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走弱的大趋势一致。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IT支出将比2014年减少3.5%;预计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将继续停滞、个人电脑与平板电脑市场将持续走弱。
由此预计,2016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速将维持在8%左右,并有一定可能在部分时间段低于 8%。
市场饱和与颠覆性创新缺乏,使通信设备等成熟领域增速持续下降,导致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增速明显下滑。
特别是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虽然国产品牌在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但增长压力仍持续加大。
2016年,4G发展开始进入稳定阶段,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行业增速很难实现逆转提升,可能逐渐从前两年的20%以上降至10%左右,行业引领作用明显减弱。
计算机、家用视听市场由于持续的价格战,预计将维持5%以下的低速增长。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与2014年相比出现显著变化。
预计在2016年很难出现高速增长。
有可能拉动产业增长的两大领域是集成电路和彩色电视机。
自2014年以来,中国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产品进出口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形势较为严峻。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资料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90a37281c758f5f61f67d8.png)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概念介绍集成电路,英文为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为IC;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线,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为什么会产生集成电路?我们知道任何发明创造背后都是有驱动力的,而驱动力往往来源于问题。
那么集成电路产生之前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1942年在美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一个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里面的电路使用了17468只电子管、72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50千瓦。
显然,占用面积大、无法移动是它最直观和突出的问题;如果能把这些电子元件和连线集成在一小块载体上该有多好!我们相信,有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提出过各种想法。
典型的如英国雷达研究所的科学家达默,他在1952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可以把电子线路中的分立元器件,集中制作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一小块晶片就是一个完整电路,这样一来,电子线路的体积就可大大缩小,可靠性大幅提高。
这就是初期集成电路的构想,晶体管的发明使这种想法成为了可能,1947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来了第一个晶体管,而在此之前要实现电流放大功能只能依靠体积大、耗电量大、结构脆弱的电子管。
晶体管具有电子管的主要功能,并且克服了电子管的上述缺点,因此在晶体管发明后,很快就出现了基于半导体的集成电路的构想,也就很快发明出来了集成电路。
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在1958~1959期间分别发明了锗集成电路和硅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又称芯片,是工业生产的“心脏”,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集成电路产业分类集成电路,又称为IC,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三大类。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4626a4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6.png)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一个产业集群体系,它涵盖了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
历史沿革电子信息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二战和冷战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1970年代,欧洲和日本进入电子信息领域,随后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台湾和中国大陆等也开始逐步发展这一领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逐渐加强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和开放政策。
在这个时期,中国起初拥有少量的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传统的电子元器件。
1980年代初,政府开始支持发展计算机、通讯和半导体等产业,这也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1990年代,中国进入了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二阶段,加强了对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
2001年,中国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家支持的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并大力发展制造业,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2008年,中国实现了计算机制造业的技术突破,制造能力稳居全球领先地位。
产业现状目前,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为4.07万亿元,是1993年的117倍,在中国的GDP中所占比重已经接近15%。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其中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柱。
中国计算机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在电信、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中国也拥有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此外,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成为支撑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9亿,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7.2万亿元,同比增长30.3%。
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要素研究
![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要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349b27ed630b1c59eeb5ef.png)
能够迅速形成环渤海产业集 群的动力之一来 自于美 国、 日本 和韩国的跨 国公 司。许多 大型 的跨 国公 司 出于 提升 自身核心竞争力 的考虑 , 将一 些产业链 中非核心 的 环节 , 寻找外包商从事生产和制造 , 由于东北天津一带劳 动力成本便宜 , 区位 独特 , 基础 设施完 善 ,缶 高校和科 I近 I
【 关键词 ] 电子信息产业 ; 资源; 国际竞争力
[ 中图分 类号 ]F 9 4
引 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2—2 8 (00 0 02 0 8 0 2 1 )7— 0 8— 3
自身的实力 , 步形成 了以“ 核 ” 结构 的生产 模式 , 逐 单 为
一
、
电子信息产业 已成 为我 国新 兴 的重要产 业 , 逐步形
力 成 本 优 势 在 一 定 时 期 内将 会 长 期 存 在 , 为 我 国 电 子 这
产业集群 中“ 单核 ” 的核心是跨国公 司。
( 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 三)
成了长三角地区 、 环渤 海地 区和珠 三角地 区 的区域产业 集群模式 。
( ) 三 角 产 业 集群 模 式 一 长
从2 0世纪 8 代末 以来 , 0年 利用沿 海开 放 的优惠政 策, 珠三角一带 由于 自然气候条件好 , 通和基础设施 环 交 境 比较完善 , 靠近香港 和澳 门地 区, 拥有 土地和廉价劳 动 力成本 比较优势 , 以及香港 自由港的 区位 优势 , 使得 台湾 很多电子信息生 产厂商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转移 。台 商通过成功的产业转移 , 节约 了开资和成本 , 在东莞一带 进行生产制造 , 产 品依靠 香港 出 口, 事“ 将 从 三来 一补 ” 加工贸易 , 形成 了典 型的卫 星平 台式产业集群结构 。
PCB全球制造产业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分析
![PCB全球制造产业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76eb4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0.png)
业务遍布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企业也可按区域组织、管理营销 事务。例如在营销部门设中国市场总经理,下设华南、华东、华北等 大区总经理,再根据需要,继续设置地区经理和销售代表等岗位。
(三)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
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拥有多个品牌,也可按产品或品牌考虑组织 架构。通常在总产品(品牌)经理之下,按产品线(品牌)、品种分 层管理。一个企业经营的产品如果差异大,品种数量多,超过职能型 组织架构所能控制的范围,就适于建立产品(品牌)管理型组织。
2、研发投入推动样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PCB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基础元器件,涉及下游行业众多。样板主要 用于下游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研发、中试和新产品开发等需求, 在产品的研发阶段需要专业的PCB制造商协助生产样板,全行业的研 发投入增长推动着样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由2000年的0. 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 7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 长率达17.78%;研发经费支出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国
PCB型号众多,通常可以按照订单面积、产品层数、特色工艺或材 料等标准分类。根据PCB企业侧重订单面积市场的不同,其面对的交 付期限、产品用途、产品型号、客户结构、生产工艺和定价策略存在 差异,PCB行业进一步细分为样板和小批量板行业、大批量板行业。
PCB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基础元器件,在大部分行业均向智能化、 电子化、互联化发展趋势下,在生产制造全产业链中存在海量、多样 化的新兴电子元器件需求。从PCB订单规模和客户需求的不同阶段来 看,PCB可分为样板和批量板。PCB样板需求主要来自客户电子产品的 研究、开发和试验等研发阶段,是PCB批量生产的前置环节,具备一 定的专业特性,PCB在电子产品研制成功并定型后进入批量板生产阶段, 因此研发阶段的样板订单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快交付的特征。
2014-2015年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4-2015年电子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123a5ff01dc281e53af0df.png)
2014-2015年电子行业
分析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概要 (4)
1、集成电路 (4)
2、智能穿戴 (4)
3、CNC金属机壳 (5)
4、中高端连接器 (5)
二、集成电路:持续较高景气度 (6)
1、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6)
2、先行指标保持高位,前景乐观 (7)
3、下游市场不断壮大,带动IC行业增长 (9)
4、政策扶持与进口替代助力国内IC行业高速发展 (10)
(1)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加速向大陆转移 (10)
(2)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助力产业发展 (12)
三、电子产品金属机壳化趋势形成 (15)
1、CNC金属机壳市场渗透率在未来两年将快速攀升 (15)
2、CNC金属机壳颇具市场空间,发展前景看好 (17)
四、国内中高端连接器市场前景广阔 (19)
1、连接器产品及应用领域介绍 (19)
2、连接器市场现状及前景 (21)
(1)全球连接器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稳定 (21)
(2)中国连接器市场供需结构失衡,未来高端产品供应比例将提升 (23)
①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市场 (23)
②国内连接器厂商正积极向中高端领域拓展 (24)
五、重点公司简况 (26)
1、上海新阳:电子化学品龙头企业,新产品即将放量 (26)
2、华天科技:指纹识别+先进封装,前景光明 (27)
3、长盈精密:金属机壳主流趋势确定,持续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28)
4、立讯精密:内涵增长&外延扩张共同驱动公司持续成长 (29)
5、中航光电:集成类业务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30)。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布局研究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布局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02b8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d.png)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布局研究电子信息行业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产业链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力。
在全球科技飞速进步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到销售与服务等多个环节。
首先,基础研究是产业链的源头,包括半导体物理、通信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这一环节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通常由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承担。
原材料供应环节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基础物质支持。
例如,硅晶圆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其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芯片产业至关重要。
在这一环节,供应商需要具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稳定的生产能力。
零部件制造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包括芯片制造、显示屏生产、电子元器件制造等。
以芯片制造为例,其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目前,全球芯片制造的领先企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等。
整机装配环节则将各种零部件组装成最终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等。
这一环节对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满足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
销售与服务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负责产品的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线上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售后服务的质量也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布局中,地域分布是一个关键因素。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在芯片设计、软件研发等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日本在电子材料、精密制造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存储芯片和显示屏制造方面表现出色;而中国大陆则在整机装配、消费电子市场等方面拥有庞大的规模和潜力。
这种地域分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各国和地区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历史积累和优势不同;另一方面也受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产业生态等因素的影响。
电子行业2021年春季策略:一个世界两套系统,创新重启加速替代
![电子行业2021年春季策略:一个世界两套系统,创新重启加速替代](https://img.taocdn.com/s3/m/dd3faab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c.png)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5
2.1、电子十年:苹果引领大陆电子产业的崛起
2006-2020年苹果公司分营业手机及结构拆分(单位:亿美元)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05
2006
232
1
2007
312
18
2008
378
68
2009
647
252
2010
1086
资料来源:华为官网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1
1三.3、级中标国题科2技产业崛起:下游决定上游空
间,新周期开启
电子行业:本质是制造业,下游需求和供应链验证是核心
下游创新:5G智能手机(光学/射频/功能件)、TWS/AirPods、汽车电子
华为旗下手机终端品牌分类
渗透率
NB T /PC V
70%
• 中国电子厂商以产品横向拓展为主, 做完零组件A产品外,再逐步去做零 组件B、零组件C,只不过B和C产品 以创新环节的新产品为主。
•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投资者往往 从产品创新角度挖掘投资机会,这是 种产品横向扩张的逻辑。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 中国制造的真正崛起应该是在技术或者 是生产关系两个领域内获得革命性的突 破。如何赚技术的钱?我们认为有两个 方面:
0%
射频 薄膜电容
综合 TWS供应链 功率半导体
电感 Airpods供应链
面板设备 终端
半导体设备 结构件
军工IC供应链 封测 材料
MLCC 钽电解电容
面板 声学 代工 红外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我国IT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IT产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5b9a9351e79b8968022632.png)
20 0 8年第 2卷 Vo. .0 8 1 2 0 2 第 2 期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N 2 O. ( 6 期 ) 0UR L OFB UI C 1 总 1 J NA E NG VO AT 0NA OL E A O ND S C ALS C I Y Ge ea No 6 L C L GEOFL B UR A O I E UR T n rl . 1
地 以使工业 布 局逐 步 平衡 并 利 于备 战 思 想 的指 导下 , 大 陆 I T产 业 的雏形 。9 O年代 以来 ,除 台资 I T两 次
国家对 电子 工业 的投资 重 点放 在远 离 沿 海 的 “ 线 ” 投资潮 以外 ,来 自发达 国家 的直接投资,也进一步 三 地 区。根据原 电子工业 部 的统计资料 ,至 18 年 ,用 推动 了 中 国大 陆 I 产业 规 模 的 形 成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91 T 于 “ 三线 ”建设 的电子工业预算 内投 资 3. 亿元 ,占 升级 。 57
行 以军工为 主方针 ,民用 电子产 品 的生 产一 直受 到 限 形 成 了电 脑硬 件 生 产 、加 工 基 地 。加 上 国 有 电子 企
T 制 。“ 革 ”期 间 ,在 毛泽 东 将新 工业 大 部分 放 在 内 业积极 引进 先进技 术 ,向 I 产业 过渡 ,从 而建 立 了 文
电子工业 从 军 工 企业 划 归 民用 企 业 ,我 国 电子 工 业 高 了 0 8 百分 点 ,在 各 工 业 行业 中排 名 首 位 ( .个 参
) 0 5年 外 贸 出 口总 额 72 63亿 美 元 ,其 中 长期被 压抑 的生 产 能 力得 到 了释 放 。国家 还 制 定 了 见表 1 。20 许 多优 惠 政 策 大力 引 进 外 资 。这 一 阶段 ,国有 电子 信 息产业 出 口额 28 6 2亿 美 元 , 占 外 贸 出 口总 额 的 工业 的军 转 民和 港 商 消 费 类 电子 加 工 业 的进 入 ,为 3 .8 ,在各行 业 中位 居 第 一 ( 见 表 2 。20 5 1 参 ) 05
新形势下桂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与发展展望
![新形势下桂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与发展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6c537e8524de518964b7d2c.png)
广西 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基 础较 薄弱 , 整体 规模较 小。但
经过多年 的努力 已逐 渐形成 自身 发展特 色 , 展速 度不 断加 发 快。“ 十五” 间年均增长速度达 2 . , 期 52 为同期广西 G P增 D
【 文章编号] 6 2 8 7 (0 7 1 一0 2 —0 17 - 77 2 0 )O o9 3
一
、
广西 电子信 息产 业发展 现状
为代表的新型元 器件产 品 , 以汽车故 障检 测仪 、 数显 量具 、 医 疗电子仪器为代表 的应用 电子产 品 , 以配 电 自动化系统 、 电 变 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为代表 的电力 自动化设备等产 品结构 。掌 上电脑 、 网络计算机 、 汽车 电子产 品 、 现代通 信产 品等新 的产 业 经济增长 点也 正在形成 , 品结构 逐渐 向高技 术 、 品质 、 产 高
【 收稿 日期】 0 7 8 6 2 o 一O —1 【 者简介】 作 谭冠晖, 广西信 息产业局 , 高级 经济师 。
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地, 除芯片加工外 , 电子信息 产业 主要
特色鲜明的产业增长点 ; 企业 结构优化方 面 , 成 了北海 银 在 形 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林 NE 桂 C无 线通信有 限公 司等
一
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 的作用 和主导地 位越来越
突出 ,0 6年 , 20 销售收入超亿 元的企业 9家 , 产值 超过 5 0 00万 元至 1 元 的企 业 达 5家 , 亿 占全 区 电 子信 息产 业 总 产 值 的 7 。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推动行 业发展方 面发挥着 越来 4
目前 , 广西 分别在桂林 、 北海 两个 城市建立 了省 级 电子 信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ddb74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c.png)
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现状、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
2000年到2018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07万辆增长到278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16%。
2000年到2015年,我国汽车总产值自1986亿元增长到284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
2000年到2010年,我国汽车行业增幅较大,自2010年至今,我国汽车产量增长率均值为9%,较为稳定。
同时,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加大,可以预见,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降低2.8%,2019年预计微增0.25%2017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消费走低、政策重大调整叠加前期行业较快发展逐渐饱和,汽车需求出现下滑。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低于年初预期,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销量下滑主要受乘用车拖累。
乘用车2018年全年销量2371.0万辆,下降 4.1%;商用车2018年全年销量437.1万辆,增长5.1%;新能源汽车2018年全年销量125.6万辆,增长61.7%。
2019年1-2月零售销量下滑10%,符合预期。
2019年1-2月,中国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323万辆,同比下降17%;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333万辆,同比下降10%;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134%。
2019年春节前旺销期短,节后休眠期长,综合导致1-2月累计增速偏低。
由于2018年1-2月零售累计增速4.6%,高于年度增速11个百分点,是春节因素的大年。
而2019年是春节因素的小年,2月春节当周几乎没销量,虽然节后3周销量都较2018年同期高增长,但单月和累计仍是1-2月的开局呈现历年的增速最低位。
2019下半年预期改善,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微增0.25%。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e81687c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9.png)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1 节能环保:未来市场空间宽广[产业看点]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电力电子设备、低碳减排类公司(CDM)、电厂脱硫、节能建材行业、污水处理及固体垃圾处理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六类。
“十一五”规划曾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
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已下降14.38%,今年上半年又下降了 1.25%,如果要顺利完成此规划,那么在今年下半年,就必须完成降耗近4.4%的目标。
此外,按照新的规划,2020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五省八市为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要求“在试点地区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培养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此,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宽广。
[投资机会]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符合标准的节能服务公司第一批审核名单,九洲电气、达实智能、合康变频、中科电气等六家上市公司现身,涵盖了高压变频器制造,建筑节能业务等多个行业。
除此之外,碧水源、乾照光电、三维工程等次新节能环保股以及桑德环境 (固废处理),也可待企稳后入市。
2 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六大领域[产业看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其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及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
[投资机会]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目前处于部分产品商业化进程,中兴通讯、华工科技等多有涉足。
物联网产业链尚不成熟,而作为物联网基础的传感技术如RFID、二维码等和信息采集及应用的安防、智能楼宇等有望在中短期内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建议关注:新大陆、远望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龙头股。
在三网融合方面,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外区域分布特征
![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外区域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c84652fbb4cf7ec4bfed0a6.png)
电子信息产业的国内外区域分布特征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论》 2015年第9期中州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刘丽娜摘要:由于全球信息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近十几年来在世界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产品经历了贸易上的快速增长。
但和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样,该产业也经历着不平衡发展。
从其主要产品“办公和通信设备”的贸易情况看,产业内贸易大量发生,且集中于有限数量的国家之间,显示了该产业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国际分布的高度地理集中性。
该产业在我国也呈现出了类似特征,经历了2000~2010年的黄金十年发展后,产业主要分布省份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增加值份额;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也只有个别省份取得了较大份额。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分布地理集中性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5)03(c)-136-05基金项目:2014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省加快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研究” (2014125)。
作者简介:刘丽娜(1977-),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1 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布特征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情况很好地反映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布。
有关产品主要出口国(生产国)和主要进口国(需求国)有很大不同。
整体上看,各国仍然是按照要素优势进行分工的局面:发展中国家提供着大部分廉价的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发达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和高价值环节,因此产业内贸易大量发生,且集中于有限数量的国家之间(如下文即将提到的“办公和通信设备”);从产品贸易总金额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占比重较大,但发达国家的单位要素取得了更高的收入。
若从贸易额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中贸易量最大(意味着生产国和需求国不一致)的是“办公和通信设备”,在制造品贸易中排名第二,出口额占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约14.57%。
“办公和通信设备”典型地表现出产业内贸易。
如表1所示,15个主要出口国/地区占据出口总额的95%以上,其中,中、欧、美、新、台、韩、日七国/地区占了80%以上;15个主要进口国/地区占据进口总额的90%左右(其中美国进口的一半来源于中国;欧盟进口的一半来源于内部,还有1/5多来源于中国),其中,中、欧、美、新、日五国/地区占了70% 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和服务产业结构
网络和服务产业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推进,带动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各种增值服务快速发展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推动了信息服务的需求增长 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带动软件和服务外包高速增长
网络和服务业高速增长
•2001年—2005年中国软件业销售收入
•2001年—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销售额
•2002年—2005年中国IT专业服务市场规模
•2002——2005年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规模
来源:CCID
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核心产品自给率低
•2006年中国各细分行业自给率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整 理
终端产业结构
终端产业现状
众多产品生产规模大,并形成若干知名品牌 配套能力强,产业链日趋完善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较弱 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终端产业规模较大
•2001年—2006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销 售额
•2001年—2006年中国计算机行业销售额
•2001年—2006年中国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销售 额
•中国大陆、东南亚、南亚、南美
•北美
•欧洲
•日本
•韩国
•台湾
竞争格局业已形成
美欧跨国公司处于产业链的 最上游,掌握了标准、品牌 和核心技术
日本在集成电路、关键元器 件和下游消费电子方面具有 较强的优势,处于中游
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只是 在少数特定的领域有一定的 比较优势,处于下游
• 美欧: • 标准、 • 品牌、 •核心产品
半导体制造产业现状
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有两家企业已经跻身代工行业前十强,工艺制造水平 也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2008年中国半导体制造销 售额
•2006年中国十大IC制造企业
来源:CCID
来源:半导体行业协会
半导体设计产业现状
•2001年——2005年中国半导体设计销 售额
•2006年中国十大IC设计企业
分析大陆电子信息产业 展望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目 录
➢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展望 投资策略
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乐观
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信息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001年至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
•来源:IMF
产业结构调整明显
产业逐步走向成熟,传统的通用类产品增速逐步下降,结构调整明显 ,而细分市场快速增长。
来源:CCID
来源:半导体行业协会
半导体材料和加工装备产业现状
•净化设备
基础材料:国内的自•制造设备 给程度很低
•测试设备
核心制造设备:几乎
•材料
全部依赖进口
测试净化设备:国内 企业有一定的市场份 额
产能扩张热情不减
国际大厂对中国市场以及对全球的辐射作用持续看好,掀起了新一波投资 热潮。
•2006年全球IT行业市场份额
来源: CCID
较低的信息化程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003年东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化程度
中国的信息化水平仍处 于较低的水平,信息化 程度较高的仅仅是电信 、银行等少数行业。
来源: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报 》
电子信息基础产业
电子信息基础产业现状
半导体封装在国内率先发展起来,目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 集成电路制造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不
•日本: •IC、
•关键元器件、 •消费电子和计算机
•韩、新、台:
中国大陆等地在劳动密集•IC型等部分关键元器件及新产品 产品的生产领域有较强的成 本优势
•中国大陆等地: •劳动密集型元器件的生产、整机的加工和组装
全球市场格局深刻变化
亚太地区在全球产业版图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有望成为最重要的板块。
本土很多企业只能在最 终的产品外观和功能上 进行浅层次的二次开发 ,这很难形成差异化的 竞争优势,这也是国内 企业频繁进行价格战的 原因所在
来源:东方证券整理
终端产业迫切需要向“曲线”两端迈进
从这张著名的“微笑曲线 ”上可以发展道路 ,必定要从“曲线”的“ 洼地”地带,向曲线两端 发展
•2006年各类终端产品世界排名
来源:CCID
•产业链已趋完整
•5、品牌建设
•4、销售网络铺设
•6、中介机构发展
•终端产业链
•3、整机制造
•1、材料制造工厂
•2、关键元器件生产
终端产业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在几乎每一个细分行业 ,占成本很大比重的核 心元件或材料,都严重 依赖进口
•各主要终端产品中依赖进口的部件
•2001年至2006年计算机行业销售额
•2001至2005年全球数码相机销量及增长 率
来源:CCID
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加剧
行业交叉发展趋势明显
•微型机械系统
•汽车电子
•信息产业
•真空微电子
•生物芯片
•光电集成器件
产业转移有规律地推进
产业从北美、欧洲、日本逐步向台湾、韩国转移,并进一步转移到中国 大陆等地。
断壮大 集成电路设计是增速最快的行业,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收入
规模都屡创新高 半导体材料、众多高端电子元器件和生产测试设备,还主
要依赖进口,这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升级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半导体封装产业现状
•2001年——2005年中国半导体封装销 售额
•2006年中国十大IC封装企业
来源:CCID
来源:半导体行业协会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头号支柱产业
•2001年——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内第 一大产业,对GDP的增 长贡献不断加大。
来源: CCID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地位日趋重要
行业未来仍会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的地位不断加强。
•1999年——2006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 产值
•2005年全球IT行业市场份额
•2006年全球IT行业市场份额
来源:CCID
技术进步提供持久的动力
3G:已经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 3C:三网融合带来了很多重大的机会 下一代网络:带来网络世界的深刻变革 消费电子: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功能更强
•目 录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展望 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