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本科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合集下载

复旦本科数学培养方案

复旦本科数学培养方案

复旦本科数学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数学系本科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2)熟练掌握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概率论、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等数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数学类英文文献;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课程设置
数学系本科课程设置包括数学及相关基础科学课程、通识课程、艺术体育和实践课程。

其中核心课程如下:
(1)高等数学:微积分学、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多元统计数据分析等;
(2)数学专业类课程:实变函数、群论与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广义函数与偏微分方程、常微分动力系统、微分几何等;
(3)选修课程:金融与数学、离散数学、数值分析、非线性优化、组合数学、拓扑学、非参数统计、时序分析、推荐系统等。

3. 实践教学
数学系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包括本科科研和创新性实践。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深入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4.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报告、实验和项目等多种形式。

评价方式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对口升学与就业
数学系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深造或就业。

毕业生可以考研读研究
生,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毕业生也可就业从事金融、信息技术、科研、教学等相关领域。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

“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

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

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

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

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

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

范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1)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3)〔一〕通识教育课程 (3)〔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 (4)1、历史学类 (4)2、社会科学试验班 (5)3、经济管理试验班 (5)4、自然科学试验班 (6)5、医学试验班 (7)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7)〔三〕专业教育 (8)三、选课注意事项 (9)四、复旦大学跨院系专业大类学生选专业工作方案 (15)附件1:复旦大学2011级留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修读说明复旦大学教务处2011年8月25日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一〕新生第一年按七个专业大类组织实施教学。

我校现有本科学科门类包含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类、经管类、数学类、自然科学类、技术科学类和医学类七个大类;其中2011年有五个实施跨院系招生与培养的大类,各专业大类与所涉及院系、专业的关系如表1。

表1.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专业对应的专业院系。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教2,*: 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上有独特之处,将单独介绍。

〔二〕课程代码:本科教学三大类课程的代码规则见“课程代码使用说明”〔见《2011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第9页〕。

1、每门课程有一个由十位字母、数字组成的代码。

2、左起第一至四位大写英文字母是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教学单位英文名简写和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

3、左起第五位数字是课程面向学生的代号,“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本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均为本科教育课程〕。

4、第六位数字是课程性质的代号,即“1”代表通识教育课程;“2”代表文理基础课程;“3”代表各专业课程。

5、第七至十位数字表示该课程在这一个序列的顺序号。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在通识教育课程代码“1”后面的4位顺序号的第一位数字为“9”。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赏析 课程代码是:CHIN110001 CHIN 1 1 0001代表课程的学科专业编码〔或院系英文名缩写〕,说明该课程的开课院系〔CHIN 代码是中国语言文学系〕; “1”代表本科教育课程;代表课程性质,“1”表示通识教育课程; 表示课程在这一个系列的顺序号。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提高核心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提高核心课程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课程名称:药物▪生命▪社会课程代码: PHAR119003.01 开课院系:复旦学院考试形式:课程论文一、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1.保健品:被夸大的与被忽视的2.新药之我见3.药物改变生活二、具体要求1.正文字数在3000-5000(不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等)。

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

同时提交与打印稿一致的电子版文稿(MS Word文档格式,通过核心课程网站提交,提交方式同讨论稿)。

4.字体: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

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

5.论文写作格式:5.1 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5.2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5.3 一律使用脚注。

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

5.4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期刊号。

6.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

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

7.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8. 2011年12月 29 日13:00-15:00在原上课教室(H3109)提交。

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最迟于 2012年1 月 2日之前全部交毕。

逾期按零分处理。

物 理 与 文 化 教学大纲

物 理 与 文 化  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物理与文化课程代码: PHYS119001课程名称:物理与文化 (Physics and cultures )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物理学系马世红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王炎森教授,孔青副教授预修课程:高中物理和数学课程性质:是一门文理交融, 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较系统介绍(以定性介绍为主)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从宏观、微观到宇观)的基础上, 着重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

同时也对与物理学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论题及这些重大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作了适当介绍。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 --- 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主要参考资料:倪光炯、王炎森、钱景华、方小敏《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秦克诚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埃米里奧·赛格雷,《从落体到无线电波 --- 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从X射线到夸克 --- 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 本课程中所介绍的物理学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些重大发现的内容和意义,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

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思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人文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作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参考价值, 体会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目标, 消除两种文化隔阂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 分流方案介绍(定稿)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选课规则、专业分流方案介绍目录一、复旦大学本科七大类包含的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通识教育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理基础课程(仅对跨院系招生与培养大类基础课程作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历史学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经济管理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自然科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医学试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心理学和护理学专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专业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复旦本科生课表

复旦本科生课表

复旦本科生课表1. 课程概述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是指复旦大学本科生在一个学期内所需上的所有课程的安排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的相关信息,包括课程种类、课程时间安排、选修和必修课程等内容。

2. 课程种类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中包含了多个不同种类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1 必修课必修课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读的基础性和专业性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涵盖了学生所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经济学专业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都是必修课。

2.2 选修课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的非强制性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

选修课的内容多样化,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

2.3 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课程。

例如,实验课、实习课等都属于实践类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2.4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跨学科综合性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提高综合素质。

3. 课程时间安排复旦大学本科生的课表按照周次和时间段进行安排。

一般来说,一个星期有五天上课,每天有多个时间段可供选择。

3.1 周次安排一个学期一般分为16周或者18周,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而定。

每周的上课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有些专业可能会有更加紧凑或者松散的上课安排。

3.2 时间段安排每天上午8:00-12:00为上午时间段,下午1:30-6:00为下午时间段,晚上7:00-9:30为晚上时间段。

不同课程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安排,以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程和学习时间。

4. 选修和必修课程复旦大学本科生课表中既包含了必修课程,也包含了选修课程。

4.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要求而设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修读。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有3个sheet)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有3个sheet)

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一、通识教育课程
I.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六大模块课程,总学分要求为24分。

具体修读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须修读12学分,其中A组为必修课程,共10学分,B组为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计2学分;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课程课堂教学为每周3学时,计3学分;社会实践环节每周2学时,不计入总学分,另计为社会实践学分;
(3)历史学专业学生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须在B类课程中另选一门。

2、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学生须在每一模块中各修读2学分(即1门课程)。

建议每学期修读2学分(1门课程),6个学期修读完毕。

[模块I]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模块II]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模块III]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模块IV] 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模块V]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模块VI]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处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因此具体课程请以每学期课程表为准。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一、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历史演变二、生命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三、人体生命科学-医学四、人体的身与心脑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五、生命与社会六、智能、思维、文化七、多元文化社会第三章人体生命科学-医学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二、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四、现代医学-西医学五、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医学(Medicine):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现代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1.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体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转换、自我调整的自然过程;人的自我复制、自我调整是通过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实现的;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自身机体的复制转换调整的状况、同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分割;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须建立在对人体自身内在联系、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之上•其次,自然科学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明显依赖于自然科学。

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学科是医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学科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 医学的社会人文学性质: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人文科学性质。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性质。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之为人,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人与社会的联系的基础之上。

复旦金融专项培养方案

复旦金融专项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复旦大学金融专项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熟悉金融实务操作、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和国际化交流,使学生能够在金融领域发挥领导力,为我国金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养体系1. 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将接受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在内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 专业培养阶段: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将进入金融学专业学习。

该阶段课程设置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投资学等,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3. 多元发展阶段:学生可通过选修课程、参加学术竞赛、实习实践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国际组织实习等机会,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包括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

2. 专业课程: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衍生品、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

3. 选修课程:包括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绿色金融、金融伦理等前沿课程。

四、实践教学1. 实习项目:学校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金融学术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五、国际化培养1. 海外交流:学校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换项目,为学生提供海外学习机会。

2. 国际组织实习:为学生提供在国际组织实习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 国际化课程:开设英语授课的国际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六、师资力量复旦大学金融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

教师团队致力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附件: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一目录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5 明史十讲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1 14 316100301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王晓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1 17316100302 中华民族精神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 30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316100303 国学智慧曹胜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 30B自然、科学与科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2 31 316100305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2 2731600030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23 杨舰教授、副所长9冯立升教授、博导 2戴吾三教授 5蒋劲松副教授 2鲍鸥副教授8刘兵教授 6 316100307 化学与人类刘旦初复旦大学教授 1 25 316000308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钟江复旦大学教授 1 20C社会与文化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9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高旭东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1 22D自我与人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0 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2 28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316100311李砚祖清华大学教授 1 14写作2 30 316100312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2 27 316100313 创新创业领导力陆向谦清华大学教授E.经济与管理思维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4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石磊复旦大学教授 2 36二课程介绍一、明史十讲开课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课程编号A103中文名称明史十讲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樊树志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4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明史十讲》主要涉及了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以及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是樊树志教授从自己的读史心得中提炼出来,力图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不再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

本科生学习手册-FudanUniversity

本科生学习手册-FudanUniversity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学习手册 ( 2018版)目录第一章. 前言 (3)1.1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简介 (3)1.2微电子学院本科生课程学习手册使用指南 (5)第二章. 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 (6)2.1 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 (6)2.2微电子学院本科生培养理念 (6)2.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概要 (8)2.4本科生导师制 (10)2.5 实践与能力训练 (11)2.6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11)第三章. 选课指导 (13)3.1 学分要求 (13)3.2通识教育课程 (13)3.3大类基础课 (15)3.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6)3.4.1专业必修课(43学分) (17)3.4.2专业必修课程修读路线图 (18)3.4.3专业选修课程(17学分) (20)第四章.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简介 (21)4.1大类基础课 (21)4.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简介 (39)4.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程简介 (50)4.4任意选修(3学分) (69)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手册第一章.前言1.1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简介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具有优秀的办学基础,前身是1958年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谢希德教授创办的半导体物理专业。

1984年设立博士点,1988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2年“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具备国际一流的软硬件设计环境。

为带动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号召,2013年4月作为试点单位成立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

现有办学面积7.66万平方米,是复旦大学积极发展工科“先行先试”的首个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给予了微电子学院充分的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持。

作为2013-2014年复旦大学学科建设的一号工程,聘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强有力领导核心,组织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产学合作进行了多次讨论,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旦本科生课表

复旦本科生课表

复旦本科生课表摘要:一、引言二、复旦大学的简介三、复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2.专业课程3.选修课程4.实践课程四、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五、复旦本科生的课余活动六、结语正文:一、引言作为我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复旦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享誉海内外。

本文将重点介绍复旦本科生的课表,以及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

二、复旦大学的简介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市,创立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学校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人才。

三、复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复旦大学的课程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类。

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

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经济与管理等模块。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复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高级课程,学生需要按照所在专业的要求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心理学、语言学、艺术设计等。

4.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复旦大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的修读顺序和时间。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丰富的跨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五、复旦本科生的课余活动复旦大学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示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诺贝尔奖与药物课程代码: PHAR119004.01课程名称:诺贝尔奖与药物(The Nobel Prize and Drugs)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金昔陆副教授课程小组成员: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刘骁讲师助教:均为研究生预修课程:无要求、均可选修(有中学生物、化学课程基础更好)课程性质:面向文理科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科学家的贡献,使学生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追求与奉献;从药物的发现发展,让学生体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力量,对科学进步永无止境的魅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思考,以激励和培养学生不断求知的兴趣、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基本内容简介: 诺贝尔奖是现代公认的科学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奖项。

人们日常生活也已与诺贝尔奖创造的科学成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药物是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物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药物是多学科如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的科学家们跨学科参与、交叉、协同研究的结晶。

药物的发现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药物也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有力武器。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拓展、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生命奥妙的认识。

本课程选择一些与发现药物、阐明药物作用机制相关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成果为主要内容,这些药物几乎包括曾拯救无数苍生、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式药物,如抗菌药物(百浪多息、青霉素、链霉素)、胰岛素、维生素(维生素B、B12、C、K等)、性激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等,在介绍过程中,努力从发现问题或现象出发,到研究取得的结果及其意义及体现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奉献精神、思想方法等。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庆柱,等: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钟镐著,陈利刚译:漫游诺贝尔奖创造的世界-生理学或医学之旅,接力出版社,2007年。

主要参考资料: 张大萍,等:中外医学史纲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李端:药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恩斯特·博伊姆勒著,张荣昌译:药物简史:近代以来延续人类生命的伟大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复旦大学本科生提前毕业试行规定

复旦大学本科生提前毕业试行规定

复旦大学本科生提前毕业试行规定
(二〇〇五年九月制定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七条,对本科生提前毕业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学生在标准修业期内,德、智、体合格,提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文理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获得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

第二条学生的修业年限以学年为单位,学校不接受提前半学年毕业的申请。

提前毕业的申请在秋季学期第12周至第16周内提出。

如有变更,原申请可于随后春季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撤销。

第三条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向院系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已修课程成绩单及剩余课程修读计划,由教学院长(系主任)审核后,报教务处审批。

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有院系安排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毕业实践教学。

第四条已进入提前毕业程序的学生(申请被批准并在春季学期开学两周内未撤销者),如果毕业时仍不符合毕业条件,不得再申请延长修业年限,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第五条因学籍变更(包括转专业、休学)转入其他年级的学生,在以后的修读过程中提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可以按上述程序申请提前毕业。

第六条提前毕业的学生应按照标准修业年限缴纳学费。

复旦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启示—核心课程、讨论课、助教制

复旦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启示—核心课程、讨论课、助教制

维普资讯
乐 毅 : 旦 本科 通识 教育 改 革 的经 验 及 启 示 复
5 9
学 年期 间 , 学校组 织 了多次全 校性 通 识教 育核心 课程 径 。教学 范式 的改 革 需要 全 体 教 师 和学 生 的共 同参 的建 设研讨 会 、 家 咨 询会 , 专 旨在 加快 构 建 新 的 通识 与 , 这同时 也对 教师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教材 的选 如 教学 的设计 、 学 组织 形 式 的采 用 、 教 学生 研究 、 考 教 育课程体 系。教 务 处 与 复旦 学 院分 批 分期 专题 调 择 、 0门核 心课 程 中 , 大 研、 论、 讨 征求 意 见 。通 识 教育 研 究 中心 在 前期 的研 试方法 等 。在复旦 首批 推 出 的 5 讨 与论 证 会议 上提 出 了 编 制 核 心 课 程 的 主 导 原 则 , 部分课 程是 由名 师带 头 、 程 小组共 同研讨 教学 内容 课
以下 , 我们 通过评 介复 旦核 心课程 建设 的实践 与相应 复旦 大学 原 来 的 课 程 体 系提 供 了新 的思 路 和 契 机 。 的教学范 式改革 , 来探讨 实施 通识 教育 改革 的路径 与 住 宿学 院式通识 教育 离不 开课 程 , 复旦 大学在成 立复
方法。

旦学 院之初 首先 遇 到 的便 是 通识 教 育 课 程的 设置 问
目的的选 修课 与必 修 课 。通 识 教育 目标 的 达成 需 要 式 、 以及 国内其 他 高 校 的实 践 , 合 复旦 多年实 践 的 结 通过课 程的实施来 体 现 , 开设 核心课 程则是 一种 可 基 础上 提 出来 并 付诸 实 施 的 。实 施 这样 的改革 必 然 而
行 的选择 。但 由于核 心课程 在课 程编 制( 包括 课程领 涉 及本科 教育 的核 心 内容 , 即课 程 。2 0多 年来 , 复旦

复旦大学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试行规定

复旦大学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试行规定

复旦大学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试行规定(二〇〇五年九月制订二〇〇九年八月修订)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对本科生选课、退课和免听课程作如下规定:一、选课第一条学生在选课前,务必认真阅读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根据培养方案和导师的指导进行选课。

第二条学生每学期注册后其选课方为有效,凡未选课者无权修读相关课程且不能获得成绩。

第三条选课时间为每学期最后两周至下学期开学后两周之间。

第四条学生进入本科生选课系统后,应注意“复旦大学教务系统选课说明”的提示。

第五条学生同一学期中不得重复选修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

对已选定的课程,必须参加教学活动。

第六条学生修读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计学分和成绩。

第七条因故未选上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学生可以在开学后两周内在选课系统内提交选课事务处理申请,并说明理由,逾期不予受理。

第八条学生每学期选课的总量不得超过32学分。

第一至第四学期,学生修读课程每学期应不少于20学分。

上述学分不包括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课程。

第九条学生选课必须由本人完成,任何委托他人选课的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委托人承担。

第十条学生在选课时未经授权和许可非法获取他人选课数据,或对他人的选课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行为,二、退课第十一条学生在开学后两周内经过试听可对所选课程进行调整。

开学两周后,如果学生确因所选课程不适合自己修读,可以在期中根据教务处网站上的通知在选课系统内提交退课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其他时间,注册考务中心不受理退课事宜。

第十二条注册考务中心不接受学生对下列课程的退课申请:1、重修课程;2、有明确说明不允许退课的课程。

第十三条期中退课按每学分学费标准缴费。

三、免听课程第十四条学生对所选课程已有一定基础,通过自学能达到该课程教学要求的,经任课教师和院系考核合格并批准,可申请免听该课程,但必须在选课系统选入该课程,才能登录成绩。

第十五条学校不接受学生关于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的初选免听申请。

复旦本科生培养方案

复旦本科生培养方案

复旦本科生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本科课程采用自由报志愿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各类课程,学院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适合的课程。

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复旦大学本科教育中独具特色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1)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政治、法律、经济、心理等学科,以及人类文化、文艺、伦理、社会问题等内容。

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以及工程设计、科技创新等内容。

2.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本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选择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是本科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训练。

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方法,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根据复旦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1.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本科专业知识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更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学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机会,创造才能和创新成果,并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4.社会责任和个人发展的平衡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提高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本科生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素质评价和实践评价三个方面。

1. 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本科生曲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学院对每门课程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守课程规定,认真练习,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艺术审美和创造
FINE110030 2 2 春秋
数码钢琴演奏(初级)
FINE110031 2 2 春秋
数码钢琴演奏(中级)
FINE110032 2 2 春秋
六 大 模 块
[模块VI] 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 艺术创作与 视觉艺术与设计
审美体验 京剧表演艺术
PHIL119002 2 2 春秋
《共产党宣言》导读
PHIL119003 2 2 春秋
弗雷格《算术基础》导读
PHIL119005 2 2 春秋
《论语》导读
PHIL119006 2 2 春秋
《荀子》导读
PHIL119008 2 2 春秋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精读 PHIL119010 2 2 春秋
西学经典·论美国的民主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类别
课程名称
哲学与生命科学
中国古代环境史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人类
材料与环境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
中医方法论的传承与创新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
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
[模块V] 走近医学:历史与传承 生态环境与 疫苗改变世界
唐宋八大家古文
中国当代小说选读
中国新诗导读
中国诗学经典导读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
六 大 模 块
《史记》导读
[模块I] 文史经典与
宋词导读
文化传承 诗经与传统文化
《红楼梦》与人生
《三国志》导读
《文选》与中古社会
中国现代散文导读
《说文解字》与汉字源流
《十三经》导读
《资治通鉴》导读
国学经典·三礼
课程代码
学 分
类别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

A组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理论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治 理
应用伦理学

可持续发展导论
课 模
中共党史人物述评 B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
古典诗词导读
庄子导读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
备注
[模块VI] 艺术创作与
审美体验
歌剧艺术 朗读与演讲 书法的艺术哲学 [模块VI] 西方经典音乐 艺术创作与 审美体验 艺术工程新论(美术) 中国民乐文化 中外音乐审美 中西美术 审美教育导论 书法审美 艺术设计原理 陶艺入门 苏州评弹艺术 中国音乐史
FINE110008 2 FINE110009 2 FINE110010 2 FINE110011 2 FINE110012 2 FINE110013 2 FINE110014 2 FINE110015 2 FINE110016 2 FINE110017 2 FINE110018 2 FINE110020 2 FINE110021 2 FINE110026 2
3 春秋 3+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化学与人类
微电子技术
诺贝尔奖与光学
光学与现代生活
高分子世界
大分子与生命
材料科学与社会

经济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漫谈
块 [模块IV] 数据的背后
科技进步与
科学精神 数学的魅力
力学世界
航空与航天
力学思维与现代工程
信息素养与科学发现
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发展
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
物理与文化
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天体物理与宇宙论的演化
《古兰经》与伊斯兰文明
PHIL119020 2
《老子》导读
PHIL119022 2
佛学经典·维摩经
PHIL119023 2
《理想国》导读
PHIL119024 2
西学经典·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PHIL119025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 PHIL119026 2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导读 PHIL119027 2
POLI119003 2 2 春秋
CHEM119003 2 2 春秋
CHEM119005 2 2 春秋
CHEM119006 2 2 春秋
CHEM119007 2 2 春秋
CHEM119008 2 2 春秋
INFO119001 2 2 春秋
INFO119002 2 2 春秋
INFO119003 2 2 春秋
BIOL119007 2 2 春秋
BIOL119008 2 2 春秋
ENVI119001 2 2 春秋
ENVI119002 2 2 春秋
ENVI119004 2 2 春秋
ENVI119005 2 2 春秋
MECH119003 2 2 春秋
MECH119004 2 2 春秋
MECH119005 2 2 春秋
MECH119006 2 2 春秋
MED119005 2 2 春秋
PHIL119009 2 2 春秋
PHIL119019 2 2 春秋
PHYS119001 2 2 春秋
PHYS119002 2 2 春秋
PHYS119004 2 2 春秋
备注
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 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 信息化思维 网络虚拟环境与计算机应用
人类生态学 [模块V] 营养与健康 生态环境与 人类医学遗传学 生命关怀 人类进化
生命进化论
SOCI119001 2 SOFT119001 2 SOFT119002 2 SOFT119003 2 BIOL119001 2 BIOL119002 2 BIOL119003 2 BIOL119004 2 BIOL119005 2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类别
课程名称
人权与法
宪政文明史
法治理念与实践
[模块III] 犯罪与文明 文明对话与 宗教对话与文明冲突
世界视野 西学经典·古希腊罗马
西学经典·中古近代
比较西方政治制度
思辨与论辩的逻辑学
诺贝尔与自然科学
纳米科技与生活
生命中的化学元素
人类与核科技发展
PHPM119002 2 2 春秋
PTSS119001 2 2 春秋
PTSS119002 2 2 春秋
FINE110001 2 2 春秋
FINE110002 2 2 春秋
FINE110003 2 2 春秋
FINE110004 2 2 秋
FINE110006 2 2 春秋
FINE110007 2 2 春秋
课程代码
学 分
周学时
开课 学期
LAWS119002 2 2 春秋
LAWS119003 2 LAWS119004 2
2 春秋 2 春秋
LAWS119005 2 2 春秋
PHIL119028 2 PHIL119030 2
2 春秋 2 春秋
PHIL119032 2 POLI119001 2
2 春秋 2 春秋
备注 必修10学分
选修2学分
《春秋》导读 国学经典·先秦两汉 国学经典·宋元明清
PHIL119013 2 PHIL119029 2 PHIL119031 2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 分
周学时
开课 学期
《圣经》与西方宗教传统
PHIL119001 2 2 春秋
笛卡尔《谈谈方法》导读
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 希腊悲剧 性别与历史
HIST119020 2 HIST119021 2 HIST119022 2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备注
文明对话与 世界视野
近现代中外关系 日本文明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社会现象与制度 媒介与社会 大众传媒文化 法律与跨文化交往
HIST119023 2 HIST119025 2 HIST119026 2 JOUR119001 2 JOUR119002 2 LAWS119001 2
印度文明
HIST119013 2 2 春秋
中国海外交通史名著导读
HIST119014 2 2 春秋
[模块III]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文明对话与 中国地图史
世界视野 基督教文明史
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
HIST119015 2 HIST119016 2 HIST119017 2 HIST119019 2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MACR119001 2 2 春秋
MACR119002 2 2 春秋
MATE119001 2 2 春秋
MATH119001 2 2 春秋
MATH119002 2 2 春秋
MATH119003 2 2 春秋
MATH119004 2 2 春秋
MECH119001 2 2 春秋
MECH119002 2 2 春秋
《费尔巴哈论》研读
PHIL119033 2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PHIL119034 2
六 大
卢梭著作选读
POLI119002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PTSS119006 2

文艺复兴史
HIST119003 2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2 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