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

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通用3篇)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篇220XX年8月16日,我按照学院安排,来到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调查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际情况。

社区居民消费结构比例状况调查研究

社区居民消费结构比例状况调查研究

社区居民消费结构比例状况调查研究摘要:消费结构比例的状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下滑,我国出口压力增大,因此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任务。

本文以甘肃贫困地区某小区为背景,对小区居民随机就消费结构比例状况进行暑期调查,关注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社区消费消费结构消费比例一、社区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比例关系及协调程度。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随着小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跨上新台阶。

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1.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

据网络统计,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2%,首次低于40%;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意味着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更进一步降为37.12%,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

1.2 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毕业论文(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009年(秋)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姓名:曾**学号:*************《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论文提纲一、社区居民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二)现状——失业人口呈年轻化趋势和啃老族现象突出,老人不堪负重(三)社区就业引导政策与实行情况分析二、城区社区居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一)劳动力素质原因(二)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三)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日趋一体化,竞争激烈三、解决社区居民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提升就业技能(四)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四、结束语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业。

所谓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社会形态,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就业岗位相互脱节的一种状态。

大量的失业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淮北市红星社区居民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并针对居民失业现状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居民社会经济失业现状劳动能力“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街道和居民委员会辖区。

当今失业现象已出现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特点,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业问题。

而淮北市红星社区是指在城市社区居民生活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一、社区居民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

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问卷一、个人信息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2、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3、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5、方式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6、居住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家庭情况1、家庭人口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2、家庭收入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3、家庭住房情况:a:住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b:住房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c:住房所有权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育状况1、最高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2、毕业院校:____________________3、就读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从事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就业情况1、就业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作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3、单位所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4、工作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5、工作职位:____________________6、年收入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五、社会保障情况1、是否参加养老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否参加医疗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3、是否参加失业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4、是否参加工伤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5、是否参加生育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六、居民生活品质与满意度调查1、你对居住地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对居住社区服务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对公共交通状况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5、你对教育资源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7、你对娱乐、休闲设施的满意度:____________________七、社交与休闲活动情况1、你经常参与社交活动吗?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喜欢哪些社交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经常参与休闲活动吗?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喜欢哪些休闲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八、法律意识与维权情况1、你对个人权益保护法律有了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否遇到过侵犯个人权益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遇到侵犯个人权益的情况,你会采取什么行动?____________________九、投诉与建议1、你是否向相关部门投诉过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遇到问题,你更倾向于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维权?____________________附件:附件1:法律名词及注释说明1、养老保险:指国家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养老金等一系列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关于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的社会调研报告》
调查对象:城市居民
调查时间:2021年6月
调查内容:
本次社会调研旨在了解城市居民对于关于的看法和态度。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
1.对于关于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城市居民对于关于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45%的人对于关于有较深的了解。

2.对于关于的重要性认识:有70%的被访者认为关于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动人们的思维,促使社会进步。

3.对于关于的态度:调查显示,有60%的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关于的问题,同时也愿意参与关于的讨论和活动。

4.对于关于的问题关注: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存在着很多关于问题,例如关于少数民族的权利、关于环境保护等问题。

结论:
通过本次社会调研,我们了解到城市居民对于关于的认知程度已经较高,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关于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我们也发现,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和态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关于问题的思考和行动,共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最新的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以下是一些关于人民生活的主要发现:
1. 收入和财富:人们的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增大。

一些人的财富
积累迅速增长,而另一些人则陷入贫困。

2. 教育水平:整体上,人们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教育
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3. 医疗保障: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福利。

但是,一些地
区的医疗资源短缺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

4. 住房条件:人们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更多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然而,房价上涨
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住房短缺仍然是一个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

5. 就业状况:就业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尽管有一些就业机会的增加,但是还
有很多人面临着失业和就业压力。

总的来说,人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人们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改善,但也依然
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继续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机会,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最新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三篇

最新老年人生活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三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和老年人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大家庭逐步改善养老问题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农村,如和解决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开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客观详实的分析了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开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相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已有1.29亿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0.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到达4亿(占总人口的30%)。

2021年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顶峰,2025年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老年顶峰,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呢这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容无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给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使老年人有一个安定祥和的晚年,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农村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医疗卫生无保障相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农村老年人养老比拟困难。

城市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保障,尤其是大局部老年人有养老退休金,随着社会的开展,他们的经济保障有了更大的改善。

农村老人那么不然,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而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还比拟低,农村的医保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农村老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二)家庭规模缩小,年轻人负担加重近30年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户人均规模是3.39人,近30年来我国户人均规模下降了1.42人。

我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民生主要诉求研究中国民生指数研究综合报告

我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民生主要诉求研究中国民生指数研究综合报告

我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民生主要诉求研究中国民生指数研究综合报告一、本文概述《我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民生主要诉求研究中国民生指数研究综合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我国当前民生发展的现状,深入探讨民生领域的主要诉求,并通过研究中国民生指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民生状况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以及专家访谈,力求呈现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民生发展画卷。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报告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何准确把握民生发展的脉搏,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系统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提供有效路径。

同时,概述部分还将对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报告将首先回顾我国民生发展的历程,分析当前民生发展的总体状况;接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在民生领域的主要诉求;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研究中国民生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应用;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本报告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地方政府统计数据以及各类社会调查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我们还将邀请民生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和观点。

《我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民生主要诉求研究中国民生指数研究综合报告》将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的民生发展状况分析,为推动我国民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我国民生发展总体状况近年来,我国民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民生指标均呈现出稳步向好的态势。

在教育方面,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在就业方面,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2023年空巢老人的社会调查报告_1

2023年空巢老人的社会调查报告_1
P
1
V棱锥= Sh
3
即:棱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棱柱体积的


棱锥的高
h
A
Q
B
注:棱锥的高是指从顶点向底面作垂线,顶
C
点与垂足之间的距离.
(三)棱台的体积
阅读教材P115,棱台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V棱台
D
A
D h
S
B
C
1
h( S S S S )
3
其中S′,S分别为棱台的上、下底面面积,h为
(6)扇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页不展示)问题: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
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展开图
平面图形面积
空间问题
平面问题
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
展开图与其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P
解:因为△PBC是正三角形,其边长为a,
所以 SPBC
1
3 2
a a sin 60
a .
2
4
A
因此,四面体P-ABC的表面积
S P ABC
3 2
4
a 3a 2 .
4
B
立体几何问题
C
平面几何问题
三 探究新知2: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一)棱柱的体积
3
3
1 2
∴VC-AA′B′B=1- = .
3 3
答案:C
课堂小结
表面积
各个面的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和

关于胡同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胡同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胡同的调查研究报告
胡同是中国传统城市街区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规划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同通常由两侧建筑物紧密相连而形成狭窄的巷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胡同的调查研究报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内容:
1.历史文化:调查研究胡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演变,包括胡同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还可以研究胡同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等与胡同相关的文化现象。

2.社会生活:调查研究胡同作为社区的角色和功能。

可以研究胡同住户的社会关系、邻里互动、生活方式等方面,以及胡同中的商业活动、文化活动等社会生活现象。

3.居民权益与城市规划:调查研究胡同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权益保障状况。

可以研究胡同改造和城市更新对居民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城市规划政策和措施。

4.旅游开发与保护:调查研究胡同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情况。

可以研究胡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同时也要关注胡同旅游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调查研究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平衡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胡同的保护与改造中如何保持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研究内容,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如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以获得全面而详尽的研究结果。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种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

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就业差距表现原因对策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和谐发展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

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

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

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外国人的眼里,有三个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他们所体验的地区不同。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城乡间差距是很大的。

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相关经济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缩小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但是,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

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一.中国城乡差距的表现当前中国的城乡差距主要变现在七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之选择研究课题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之选择研究课题
是指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包括研究者在生活经历、 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限 制条件,甚至还包括研究者的性别、年龄、语言、体力 等纯生理因素方面的制约因素。 研究者在选择课题时应选择有能力完成的课题。
l 客观条件
是指影响调查研究的各种外在环境或限制条件,如 研究的时间、经费,有关文献资料,所涉及的对象,单 位和部门的支持和合作,国家有关的政策法令,社会的 伦理道德,被研究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等,都是 影响调查课题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客观约束条件。
具有理论意义的调查课题: •中部六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 •科技工作者薪酬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课题的创新性
也可称作创造性或独特性,即调查课题所具有的与众 不同的地方。一项调查课题是否有意义,还要看它是否 能够在某些方面增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如果是在同一领域、同一范围、同一层次上重复别 人的研究,重提已有的结论,则不符合课题研究的创新 性标准。
4、调查课题影响调查的质量
提出和制定调查研究课题是否得当,是影响调查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个正确的选题,固然不能保证社会调查一定高质量完成,但它却 是取得社会调查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错误的选题,不管其研究方 案设计得如何周密,调查工作进行得如何认真,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失败。
如:一个年轻大学生要研究“中年离婚者的心理冲突与调试”? 一个非常有限的基金研究“中国青年结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l实践重要性考量
• 有助于政策的制定; • 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有助于制订规划和计划; • 有助于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例:“当前我国吸毒现象及其防治对 策研究”
具有实践意义的调查课题: 科技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状况调查 未来5-10年我国急需科技人才调查 科技工作者行政任(兼)职状况调查 农民家庭科技需求及其实人类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是一个不 断变化发展着的有机体。在这个庞大而变化着的社会里, 社会现象丰富多彩,社会关系盘根错节,遇到的矛盾、产 生的问题,可以说层出不穷、无时不有、无处不有。旧的 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社会本身就是在矛盾运 动中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社会实践报告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市场参与者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形式,我们针对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行为、对住房服务的需求、对住房消费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3. 调查结果3.1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状况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和住房政策的不断放宽,住房消费总体呈增长态势。

同时,我们也发现,城镇居民对于住房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住房服务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3.2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虽然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处于高水平,但其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房价较高,使得一部分群体难以买房或承担较大压力。

其次,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住房消费市场不够均衡。

此外,部分开发商盲目追求住房面积和奢侈装修,而忽略了居民的实际需求,导致住房消费市场问题更加突出。

3.3 城镇居民对住房消费的态度和需求城镇居民对住房消费的态度日益成熟,消费观念更加理性。

一方面,居民更加注重住房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居民对住房服务和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透明公开、丰富配套、智能化等。

其中,许多年轻人希望居住环境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对于新型住宅和共享式住房有较大需求。

4. 调查结论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其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如何解决城镇居民买房难的问题,如何提高住房消费市场的服务和品质,都需要政府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同时,住房消费市场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5. 参考文献无。

202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期末复习练习题(二) 主观题 (2023春季学期 )

202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期末复习练习题(二) 主观题 (2023春季学期 )
参考答案:
.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物业管理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 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0分)
答题要点:
(1)调查对象应包括小区物业管理机构、上级管理部门(如街道办事处等)、小区居委会、小区居民等。(4 分)(2)调查类型可以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4分)
.概率抽样
指依据概率理论,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的抽样方法。
.分类抽样
分类抽样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不同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 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分类样本),再将它们集合为总体样本。
.文献法
文献调查法简称文献法,也称为历史文献法,是指收集、分析和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 ,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 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0分)
.某市城区有18个社区,常住居民Io。o户,户主社会背景与职业不一。现需要通过抽样调查了解该城区居民的 生活消费水平,样本规模定为400。请问选用哪种抽样方法最适宜?应该怎样具体操作?(20分)
(3)总体异质性程度。
(3分)
(4)调查者的时间、人力、财力、物力。(2分)
.大数据调查法的特点:
第一,大数据调查法是对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选择。(3分)
第二,大数据调查法不再直接接触调查对象,而是以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服务为中间媒介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 数据。(4分)
第三,大数据调查法可以对总体数据进行普查。(3分)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汇报关键词: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汇报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现实状况(10月12日)中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统计局第一部分背景一、调查目标和意义国民营养和健康情况是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关键指标。

良好营养和健康情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关键目标。

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时开展国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立即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订和评价对应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情况,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上述调查对于了解中国城镇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改变规律;评价城镇居民营养和健康水平;制订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方法发挥了主动作用。

因为近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首先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其次也造成了膳食结构、生活方法和疾病谱改变。

为立即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情况及其改变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影响,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情况调查"。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营养和健康综合性调查。

它将以往由不一样专业分别进行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题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增加了新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足科学论证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尤其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一样类型地域含有良好代表性。

社会调查报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社会调查报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社会调查报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社会调查报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社会调查是了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各方面指标的详细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城市居民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本报告将根据最新的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一、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评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平均工资增长率达到了5%,超过了通货膨胀率。

然而,收入分配不均依然存在,高收入人群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低收入人群。

就业机会的增加是带动经济状况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居民就业机会多样化,而且更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这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个体及整个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80%以上的居民接受过高中及以上的教育,大部分年轻人都接受了大学教育。

高教育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提升空间。

此外,城市居民的教育状况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资源的充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医疗条件城市居民的医疗条件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城市医疗资源不断增加,医疗设施逐渐完善,且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在提高。

城市居民的医保覆盖率逐年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医保政策的改革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负担。

四、居住环境居住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逐渐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宽敞、舒适的住房中,而且住房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绿化覆盖率日益增加,城市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城市交通的便捷化和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提供相关建议。

1. 调查方法我们在中国多个城市随机选择了一定规模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生活方式观察,我们获得了大量有效数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睡眠质量、心理压力、吸烟和饮酒情况等方面。

2. 饮食习惯调查饮食习惯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发现,中国城市居民在饮食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结构,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以及食用过多加工食品。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建议加强饮食宣传教育,提倡多样化、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3. 运动情况调查运动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存在运动不足的问题。

工作忙碌、缺乏运动习惯以及环境限制等因素是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呼吁城市居民加强体育锻炼,鼓励步行、骑车、参加健身活动等,以增加身体活动量,改善健康状况。

4. 睡眠质量调查睡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城市居民存在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

长期睡眠不足、失眠、睡眠环境差等因素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提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5. 心理压力调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许多城市居民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的调查发现,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症状普遍存在。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建议城市居民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参加心理咨询、学习放松技巧、培养兴趣爱好等。

6. 吸烟和饮酒情况调查吸烟和饮酒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

我们的调查显示,尽管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不少吸烟人群。

而饮酒也成为一些居民社交、工作中的重要方式。

为了减少吸烟和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提倡戒烟和适量饮酒,并加强对吸烟和饮酒危害的宣传教育。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促进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语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社区居民参与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该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社区处于剧变,城市民主运动高涨,由此许多专家对社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965年,保罗·达维多夫(Paul"Davidoff)发表了《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Advocacy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一文,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规划没有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公众利益,只有不同的“特别利益”。

规划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明白,并且应当公开表达究竟其是为哪一方利益作规划,此外还要为受规划所影响的其他人发言。

1966年,社会科学家大卫·希尔斯提出,促使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意识到的“义务”,当社区居民感到有义务投入到某类事务中去时,他们将会自愿参与社区活动。

美国学者凯里(Cary)认为参与须满足三个条件:拥有参与的自由、拥有参与的能力和拥有参与的意愿。

因此,只有首先将参与的权利赋予公众,调动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意愿,培养公民参与的能力,才能真正培育出一个公民参与的社会1969年,美国学者谢尔·阿斯汀(Sherr"Amstein)发表的《市民参与的梯子》一文中提出了“公民参与阶梯论”。

讨论了公民参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八个层次和三个阶段。

最底的是政府操作和宣传教育;梯子中间阶段是象征性参与形式(先是给予信息,再上是政策咨询,最后是组织形成)梯子最上是实权性参与形式(先是合作伙伴关系,再高是授予权力,最高是公民自主控制。

1978年,菲力普·隆(Philips"Long)针对社区公共参与提出六大激励公众主动参与的条件:适当的组织、能获取效益、生活方式受到威胁、义务、丰富的知识和在组织中的舒适感〔。

:3]。

1980年,麦考·查尔斯((Mc"Clusky)指出解决社区问题时,首先必须使居民对该社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充分的准备工作前提下,居民才一会参与社区事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社会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也出现较大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使社会保障制度起到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对于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显著 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近若干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迅速,在制度建设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现在,一个以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快速发展和推进,成为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保证,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网。

2.城乡居民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城乡居民对政府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尤其是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幅度较大同时医疗支出对居民的生活压力也有所减轻。

城乡居民医药费完全自理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推进,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的制度建设。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相当比例的农民工享有了社会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一直广为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多样化。

在养老方面,他们参加的保险既包括城镇养老保险,也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医疗方面,他们参加的保险既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还是农村的保障体系都覆盖了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虽然与非农户口的就业者相比,他们享有的社会保障待遇还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社会保障覆盖程度明显提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比例很高使农民工逐步享有社会保障,这是一件可以与取消农业税具有同样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举措。

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快完善的几个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

1.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亟待提高养老保障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城乡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养老保障问题在调查的18个社会问题中排在第7位,18%的居民认为养老保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

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社会公平感,从本次调查来看,认为养老等社会保障“比较公平”和“很公平”的刚刚超过一半,为%,还有接近40%的居民认为“很不公平”或“不大公平”。

2.解决医疗问题依然是改善民生的重点之一医疗作为关系民生的大事之一,一直为城镇居民所关注“看病难、看病贵”是排在第一位的社会问题。

尽管这两年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很大成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重要“看病贵”表现为居民看病的绝对支出较高,根据有关调查,目前在城乡居民低收入家庭中,因病致贫的家庭显著增加。

3.失业保险的覆盖面需要进一步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下岗失业问题的总人数增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近五年来每年都在800万人以上。

但是,目前的失业保险覆盖面依然偏小,有相当部分的失业人员得不到失业保险的救助。

属于登记失业范围内的失业人员,无论是再就业、自谋职业还是在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国家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而登记失业以外的失业人员,例如一部分改制的国有企业职工,因企业停产而失去工作,但企业没破产,下岗没依据,上岗没工作,生活费没处要,低保享受不了;还有一部分停产企业没有缴纳失业保险金,职工失业后也无法享受失业保险。

总之,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实际失业人员,并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也没有统计在需要救助的失业人员中。

4.要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次调查,目前社会保障的享有状况,仍与就业单位的性质有紧密的关联,公有制单位比非公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程度要高很多。

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就业的18~60岁的人口中,就职于公有制机构和三资企业的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高。

比如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单位,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都在60%~80%之间,三资企业也接近60%,但在私营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享有的比例只有33%,就业于个体机构和没有固定单位的人员,享有城镇养老保险的比例仅为17%左右。

还有一类是没有单位者,这部分包括自由职业、做散工等无固定单位者,与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一样,都在17%左右。

5.参保人群的年龄老化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居民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老龄人口绝对量在快速增加,居民家庭的老年抚养系数提高,社会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的负担也因此而增加,社会保障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也逐渐向老龄化过渡,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及早对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

本次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中,基本的趋势是,越是年龄大的年龄组,社会保障的参保率就越高,社会保障的参保率随年龄的降低而递减,特别是50岁以上年龄组的参保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

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一旦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作用发挥。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而未来养老、医疗及教育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抑制了正常的消费支出,只有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才能促进个人消费。

近几年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医疗养老等对居民的生活压力有所下降,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更多的家庭具有了规避生活风险的能力。

而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稳定消费预期,坚定家庭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居民放心消费,从而扩大内需。

1.进一步巩固城乡社会保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巩固这一成果。

尤其是实行缴一年费保一年的险种,还需要增加吸引力,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保群众切实受益,另一方面建立连续缴费参保的激励机制,通过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居民社保基金的支出能力,达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知晓率。

调查发现,很多参加各种类别医疗保险的居民都有超过15%的人不知道报销的比例,说明在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的同时,还需要更细致的工作,使居民了解参加保险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这样一方面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保障体系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另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任务日益繁重。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参保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减轻居民养老负担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根据城镇和农村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来设计、管理和运行的,城乡二元特征明显。

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之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摆上政策议事日程。

农民最渴望解决的养老、医疗问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各地自行组织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导和扶持。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这对推进农村养老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关注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除其自身的保险意识较弱和缺乏主动性外,用人单位受利益驱动不愿参保,现行制度不太适合农民工就业实际状况,转移接续不顺畅,执法力量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下一步目标,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统筹考虑,特别是设计一套衔接城乡的符合农民工流动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国性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4.扩大参保覆盖面,改善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参保人群的老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参保结构,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参保人群,将参保范围从原来的城镇职工扩大到全社会,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项目来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使更多的人可以参加社会保险,扩大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加社会保险比例,使参保人员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延缓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进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法草案、新医改方案、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酝酿出台。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同时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要求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

可以肯定地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中受益,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在经济面临困难,财政收入增长受阻,各方面又都需要巨大投入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保持社会保障事业的正常发展,因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才能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