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3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参考答案
![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e7e04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5.png)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不同大气层温度的变化不同,距地面20 km 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
第2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冬季易出现辐射逆温;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行。
3.D4.A【解析】第3题,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
水汽、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包括。
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包括。
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
第4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A对,B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C错。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错。
5.C6.D【解析】第5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故C对。
第6题,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7.A8.A【解析】第7题,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①增强,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第8题,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数值大小有关。
9.A10.B【解析】第9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会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 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故选B。
11.D12.A【解析】第11题,从表中可知,干洁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和质量所占比例均>70%,故选D。
第12题,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形成温室效应。
13.C14.B【解析】第13题,图中显示,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小,A错误。
图中显示,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损失能量少,B错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b857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a.png)
练习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1.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其中干洁空气只包含氮气和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高处不胜寒因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5.大气水平运动是大气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组。
该卫星运运轨道高度距地面500千米,将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提供服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火箭升空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火箭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C.卫星信号的回传会受到磁暴的影响,不稳定D.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时-17时B.18时-次日8时C.17时-次日9时D.19时-次日6时9.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B.200米C.400米D.500米下表为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25km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干洁空气中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是()A.氮(N2)B.氧(O2)C.氩(Ar)D.二氧化碳(CO2)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氮(N2)B.氧(O2)C.氩(Ar)D.二氧化碳(CO2)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上的大气训练题
![地球上的大气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2eb93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c.png)
选择题:
地球大气层中,哪一层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
A. 外大气层
B. 热层
C. 对流层(正确答案)
D. 平流层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A. 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
B. 维持地球温度稳定
C. 提供人类呼吸所需氧气
D. 增加地球自转速度(正确答案)
大气中的臭氧层主要位于哪一层?
A. 对流层
B. 平流层(正确答案)
C. 中间层
D. 外大气层
下列哪项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可能导致的后果?
A. 地球温度下降
B. 地球温度上升(正确答案)
C.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D. 地球磁场减弱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哪个过程?
A. 地球内部释放
B. 宇宙射线作用
C. 地表水体蒸发(正确答案)
D. 火山喷发
下列哪项不是对流层的特点?
A. 天气现象多发
B.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正确答案)
C. 包含人类生活的大部分天气系统
D.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如何变化?
A. 持续下降
B. 先降后升
C. 保持不变
D. 升高(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是大气层中氮气的主要来源?
A. 生物体分解
B. 火山活动
C. 地球原始大气(正确答案)
D. 人类工业排放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可能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A. 使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B.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正确答案)
C. 使地球磁场增强
D. 减少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9ba60a6c30c2259019ee0.png)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回答下题.(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C.臭氧D.人类活动(3)下列关于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2.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据此完成下题.(1).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2).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B.易出现逆温层C.等压面下凹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两题.(1)依据材料可知,这次火山灰物质飘浮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该层的主要特征有(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天气复杂多变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④厚度基本相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2014年7月17日23时左右,马来西亚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298人全部遇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1)一般认为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是较为安全的,那么该客机在飞行中的安全高度为( ) A.10千米以内 B.13千米以上 C.50千米以上 D.3000千米以上(2)据统计,多数失事飞机基本上发生在对流层,以下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空气密度最大C.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导致飞行环境不稳定D.该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5.飞行航向是指飞机在空中所在位置的经线由北端顺时针测量至飞机纵轴前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5日22时43分某国际航班从我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该国首都的飞行信息实况记录图(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据此完成下题.(1).推测该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可能是( )A.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B.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机场C.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D.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机场(2).该国际航班飞行到甲地上空后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改变飞行航线B.提高机舱温度C.遭遇云雨天气D.防止飞机失重6.“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题.(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空气对流增强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A.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2).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C;(3)D.解析:(1)图中大气层高度位于12km—50km之间,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只有①曲线符合.故选A.(2)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故选C.(3)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对流运动.排除A、B、C项.读图分析①曲线可知其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故选D.2.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C项,冬季暖流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A项,夏季白天湖面气温较低,密度高,上层气温略高,密度低,可能出现“上现蜃景”.故A项错误.B项,夏季的沙漠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B项错误. D项,夏季的柏油路面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故选C.(2).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B项,此时上层空气可能气温高于底层空气,形成逆温层.故B项正确.A项,此时底层空气密度高,对流运动弱.故A项错误.C项,底层空气密度高,气温低,等压面上凸.故C项错误.D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同一水平面气压差.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3.答案:(1)A;(2)A解析:(1)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2千米,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由材料分析可知,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由此判断火山灰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故选A.(2)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对流层的厚度与纬度有关,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不同.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4.答案:(1)B;(2)C解析:(1)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范围为10~12千米.故选B.(2)对流层因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此不利于飞机飞行,故选C.5.答案:(1).A;(2).C解析:(1).本题考查对飞机飞行航向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飞机起飞后多在平流层飞行,飞机到达平流层前需要穿越对流层.由于对流层在不同的纬度带高度不同,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最高,中纬度地区次之,高纬度地区最低,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在10-12km,在飞行的后半程飞行高度不断升高,且超过12km,说明这架航班的目的地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再结合该航班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可推测该国首都国际机场最可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囯际机场.故选A.(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国际航班在到达甲地上空后飞行高度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上空的前方对流云团厚,为避免遭到云雨天气的干扰,给飞机造成安全隐患,飞机被迫爬升到云层上部.故选C.6.答案:(1).B;(2).B解析:(1).“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选B.(2).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故选B.7.答案:(1).A;(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地为平地,只能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地可以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为平地多为耕地,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地,白天吹山风,上升气流比夜晚强.故A 正确, BCD错误.故选A.(2).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起飞点海拔高度是410米,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是50米左右,其落差大约是37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8.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
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课后习题
![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19b9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9.png)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读热力环流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B.先有水平运动,后有垂直运动C.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同时形成D.有时先形成垂直运动,有时后形成垂直运动2.下列关于a、b、c、d四地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a>b>cB.气压:a>b>c>dC.气温:a<b<cD.气压:a<b<c<d3.下列关于a、b两地天气状况及温差大小的推测,正确的是()A.a地晴天,b地阴天B.a地阴天,b地晴天C.a地温差小,b地温差大D.a、b两地温差一样大答案:1.A 2.B 3.A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产生差异,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2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冷的地方气压高,热的地方气压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第3题,a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温差大;b地气流上升,可能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温差小。
4.热岛温度差是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下图为某市不同季节热岛温度差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该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答案:C解析:热岛温度差是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曲线离0值越远,代表热岛强度越大。
据图判断,该市热岛强度总体上夏季小于冬季;午后不论夏季还是冬季温度差都接近0,因此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女主角的头发向后飘逸。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大气热力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读图,回答5~6题。
高三地理寒假能量包——专题练习3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高三地理寒假能量包——专题练习3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22eb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3.png)
2. 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A . 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B .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C . 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D .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3.关于对流层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低纬度高度低B . 中纬度高度高C . 高纬度高度低D . 大陆高度低,海洋高度高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2017年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多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
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
下图为大气垂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航班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健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A. 平流层B .电离层C .对流层D .高层大气5. 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太强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直分层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层大气c 层D .高层大气d 层 A . 对流层a 层B .平流层b 层C .C .递增f 递减f 不变10•与图中②③层大气相比,①层大气A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D .递减f 不变f 递增B .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C .有大气运动现象D .有人类活动现象6.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7. 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地面辐射B .CO □气体C .臭氧气体D .人类活动8. 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A.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B. 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 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 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左右2018年12月13日,国外某公司的“太空船2号”飞行器成功飞至高度约80千米的“太 空边界”,这次成功试飞意味着亚轨道太空旅行成为可能。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f74c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0.png)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2.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大气层引起的?A. 温室效应B. 臭氧层保护C. 潮汐现象D. 风的形成3. 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B. 调节地球温度C. 维持大气压力D. 形成降雨4.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层的垂直分层?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外逸层5. 大气层中对流层的特点是什么?A.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C. 存在臭氧层D. 存在极光现象二、填空题6.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________公里。
7. 大气层中的________层含有较多的水汽和尘埃,天气现象多发生在这一层。
8. 地球的大气层对生物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了________,还保护我们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9.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________气体增加引起的。
10. 大气层中的________层反射和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大气层中平流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描述大气层中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主要区别。
13. 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对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14.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何影响?请简要说明。
15. 请简述大气层中各层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四、论述题16. 论述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大气层。
17. 分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并讨论如何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缓解这一问题。
18. 阐述大气层中各层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通信、航空、气候等方面。
19. 讨论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20. 描述大气层中云的形成过程,并解释云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注】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大气层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b882c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8.png)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
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60~20℃3.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下图是某区域形成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中四个箭头代表含义正确的是A.a-风向B.b-摩擦力C.c-地转偏向力D.d-水平气压梯度力6.关于影响风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且大小与地转偏向力相等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某同学在图示区域背风而立,高压区域在他的A.右前方B.左前方C.右后方D.左后方8.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冬季低温时间长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流影响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a)并获了相关数据(图b)。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f4a4c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f.png)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8)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15)第三章测评 (24)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双基巩固学考突破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平流层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1.B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高度,根据温度高度变化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第2题,“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3题,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中。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气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大气层温度变化不同;在距地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为20~-60 ℃。
第5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地区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更易形成逆温现象。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youdaan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youdaan](https://img.taocdn.com/s3/m/e944c6efe009581b6bd9eb0c.png)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B.主要存在于暖层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2.对流层中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A.0.6度B.7度C.3度D.6度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4、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C.水汽和固体尘埃D.氮气和氧气5、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热层中的氧原子,全部吸收了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
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6、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D.地热7、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是因为此时()A.太阳高度角最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最多C.地面长波辐射达到最大值D.大气获得的热量大于失去的热量,并达到最大值。
8. 下列因素中,导致地面温度升高的有()A.太阳短波辐射B.地面水份蒸发耗热C.大气以对流的形式输送热量D.大气逆辐射9、下列地球现象及形成原因,按内在联系正确的概念是()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
---大气的散射作用C.早春和晚秋阴天的晚上不会有霜冻 ---大气逆辐射弱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 ---空气中的水汽较多10.下面有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4-0.76微米之间B.物体的温度愈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愈长。
C.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D.地面辐射达到最强时,大气温度达到最高值。
11、大气圈由高到低的变化,正确的是()A.气温逐渐升高B.气温逐渐降低C.密度逐渐增大D.密度逐渐减小12、当法国的埃菲尔铁塔21米处的气温为150C时,其塔顶部321米高处的气温约为()A.140CB.13.20CC.12.20CD.60C13、地球大气向宇宙空间过渡的一层是()A.平流层B.中间层C.热层D.散逸层14、关于地球大气热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层的气温高是因为臭氧吸收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5cc4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4.png)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p="">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下图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3.如果右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降温和减湿4.如果右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甲处风向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受力状况,完成4~5题。
5.与甲处风向相同的风带是()A.南半球的信风带B.南半球的西风带C.北半球的信风带D.北半球的西风带6.高气压位于甲处的()A.东南方B.北方C.西南方 D.南方下图为四幅气候类型图,据此回答6~8题。
7.上述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8.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9.有关图中①~④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降水较多时常吹偏东风B.②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C.③地降水最少时,利比亚北部降水多D.④地受台风影响6~7月降水多下图为2016年中国香港1月21-28日天气状况的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1题。
10.影响香港21- 24日期间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11.下列日期,夜间大气保温作用最弱的是A.27日B.26日C.25日D.24日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地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青藏地区C.云贵高原D.江南丘陵13.造成图中M时期地下水水位与前、后期不同的原因是A.受副高影响B.受准静止锋影响C.受台风影响D.受冬季风影响《齐民要术》中有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9c171d5ef7ba0d4b733b07.png)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 1 -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 8 - 第三节热力环流........................................................................................................ - 17 - 章末综合测验................................................................................................................ - 27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基础训练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低层大气主要由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杂质等组成。
(×)2.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3.组成大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人类难以改变。
(×)4.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5.平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二、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表(高度25千米以下)。
完成1、2题。
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氩气B.臭氧C.氧气D.氮气2.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B.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C.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D.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解析】1选D,2选A。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adf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e.png)
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含答案下图是“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B.气体C.臭氧气体D.人类活动3.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有()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乘坐飞机出行是人们常见的行为方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人们出行坐飞机时,飞机最可能在()A.平流层顶部飞行B.平流层中部飞行C.平流层底部飞行D.平流层任意高度飞行5.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①平流层大气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②平流层大气气温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少,少云雨现象,能见度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A.对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7.“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D.升高—降低—升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9.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答案版)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07fa7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3.png)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答案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5.阳棚铺设双层棚膜以及防寒棉被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温,减少大棚内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因此D正确;这种温室与传统温室相比,地面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而根据所学,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因此不能增加大气辐射,A错误;白天双层棚膜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进入,加热棚内地面,而日落后防寒棉被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棚内热量损失,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更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因此B错误;这样做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错误;故选D。
6.由材料知,阴棚位于阳棚北面,中间共用一堵墙,组成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
这样就能更好地阻挡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阳棚内热量散失,A正确;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和传统日光温室都是封闭空间,棚内水汽不能散失,与外界空气很少交换,因此B、D错误;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不能起到增大昼夜温差的作用,C错误。
故选A。
7.由材料“阴阳型双层日光温室,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
”可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起到保温的作用,说明该地气温低,热量少。
因此推断应该是纬度最高的东北地区,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8.A 9.D【解析】8.由材料可知,甲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气温曲线;乙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3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地面温度曲线;丙曲线白天有,夜晚没有,最高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应为太阳辐射曲线。
地球上的大气试卷
![地球上的大气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d4a696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b.png)
地球上的大气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C. 地转偏向力。
D. 摩擦力。
3. 下列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力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气压较低。
C. 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 热力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地面冷热不均。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C. 地转偏向力。
D. 地球自转。
5.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6.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图略,需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判断)7.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
C. 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
D. 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
8.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 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B. 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 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
D. 沿海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9. 南亚季风的夏季风的风向是()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10.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两极地区冰川面积增大。
B. 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C. 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下降。
D. 蒸发旺盛,全球气候更加干旱。
1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包括()A. 反射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传导作用。
12.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A. 太阳辐射。
B. 大气散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三地理X各地试题单元归类系列二必修一单元二地球上的大气(3)试题搜选:苏鸿归类整理:李月秀当地时间(区时)2006年12月1日19时,第15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读图回答1~2题。
1.多哈亚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A.12月1日14点B.12月2日0点C. 12月1日23点D.12月2日1点2.卡塔尔虽然三面临海,但气候干燥,境内无常年性河流,被称为()“无流国”,缺水特别严重。
卡塔尔气候干燥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C.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中国气象局与交通部2006年10月15日联合发布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15日20时至16日20时,……内蒙古中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
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
读图,回答3~5题。
3.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一100C,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一4℃以下B.4℃以下C.一6℃以下D. 60C以下4.上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5.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其以春季最多,原因主要有()①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的地面状况更干燥、裸露②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的地面植被更多③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春季与冬季比较,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减少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读某海域二月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6~8题。
6.图中M与N的温差为()A.4℃ B.6℃C.8℃ D.1O℃7.图中四条海流(洋流)中,其性质基本一致的是()A.L1和L3B.L2和L4C.L3和L4D.L4和Ll8.此时期,该海域()A.多盛行东南风B.飓风时有发生C.黑夜长于白昼D.与陆地温差小图5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9~11题。
、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 )A.4℃B.3℃C.2℃D.1℃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B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C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属于等值线命题,背景为美国某城市夏季夜晚等温线水平分布图。
第9题首先要分别求出两点各自的温度范围:25∠O∠26,29∠P∠30;然后求得两点温差范围3∠△OP∠5,就所问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多少,结合所提供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4℃。
第10题:P、N之间应该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由N吹向P,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故吹东南风。
第11题考查热力环流影响下的等压面(上空指高空)分布。
P点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P点上空等压面将向上凸出,相应地M、N两地气温较低,高空等压面向低空凸出。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6~8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8、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图2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回答9~10题。
9、1951~2002年,我国A. 各地都增温B. 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D.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10、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 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 西北、华北、华南地区用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合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7.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8.该实验模拟在天气系统是A.气旋B.锋C.高气压D.低气压9.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图3,回答4~5题。
1.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2.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B 2.图1表示某时期内我国北方某地上空不同高度SO2浓度的变化。
可能出现冷空气入侵的两个阶段是()A.①和③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A3.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可以判断A.H1>H2 B.H1<H2 C.H1=H2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D 19.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 20.图10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右图(图3)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7-9题。
7.此时②地的风向为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D.偏北风8.关于①②③④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气温、气压高于② B.④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C.②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D.③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9.图4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④处最为接近的是A.甲 B.乙C.丙D.丁读下图,完成15-17题8 4 12 1620 24丙甲 丁乙 0℃温度 时15.甲地仅位于A .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 D.阳半球16、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成因足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C .分布在南、北纬20--30。
大洋西岸D .分布在南、北纬30。
~40。
大洋东岸2005年8月6日3:40台风麦莎在玉环县(28°12′N ,121°48′E )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以上。
读图回答29-30题。
29、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 )A .1—3月B .4—6月C .7—9月D .10—12月30、登陆期间,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警报。
①、②、③、④处海岸,影响较小的是( )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 19、“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
下表是风向 东北偏北 东北 东北偏东 东 西南偏南 西北偏西 西北 频率1644122024818A .西北偏北方向B .东南方向C .西南方向D .东北方向38.下表反映的是欧洲部分地区的墙壁厚度,它反映了从英国南部到俄罗斯西部地点 英国南部 德国西部 德国东部 波兰中部 俄罗斯西部墙厚(厘米)2326385173A .风力越来越大B .冬季气温越来越低C .地震强度越来越大D .降水量越来越多 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
回答4~6题。
40.“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天气的时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41.若只考虑大气运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和地面状况(植被、冰冻),黄土高原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2.“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A.流量平稳B.断流C.洪峰急涨猛落D.含沙量少下图中甲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乙为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读图回答第9~10题。
45.某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46.如该城市要建设一火电厂,则最佳区位应在城市的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50.春天傍晚,华北地区农民常在地里熏烟是为了A.增加大气逆辐射,防止霜冻形成B.驱赶鸟类,防止吞食物种C.熏杀害虫,防止伤害幼苗D.增加凝结核,多生露水相关的模拟研究表明,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水城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范围在20公里左右。
20公里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变化幅度在。
C左右,而降雨在接近湖面地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
超过20公里的范围,三峡工程对气候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据此回答3-4题3.三峡库区20公里范围内气温冬升夏降的主要原因是A.大坝阻挡了冬季风 B.大坝阻挡了夏季风C.水体热容量大 D.阴雨天气增加4.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引起降雨变化的原因是A.水面全年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B.附近陆地全年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C.夏季水面温度低,有下沉气流,降水减少D.冬季附近陆地温度高,有上升气流,降水增加7.a 位于A.太平洋B.亚洲大陆C.非洲大陆D.印度洋8.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A .西风漂流B .日本暖流C .墨西哥湾暖流D .北太平洋暖流 9. b 气压带是A .副热带高气压带B .赤道低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
读图1,完成1~4题。
3.雅典所处的自然带是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温带混交林带 4.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A .中纬度比低纬度多B .北半球比南半球少C .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 .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5.当火炬传递到A .①地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B .③地时,当地黑夜比白昼长C .④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D .⑤地时,当地正值春暖花开季节下图为四个气象观测站所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的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