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及对策-毛概作业
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一个社会全面、深入、持久的过程。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社会,是一个人民过上普遍安逸、充满活力、文明进步、公正平等、安定有序的美好社会。
但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来谈一谈。
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需加强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之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
现实中,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未很好地贯彻落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社会保障标准过低,针对群体覆盖率不高;其次,社会保障体系过于分散,专项保障领域单项保障多,涉及保障领域过多,造成信息不对称甚至是信息断裂;再次,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机构不够专业,工作不到位。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使保障水平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更好地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共享和信息汇聚能力,打破不同保障领域的壁垒。
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差距是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实中,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某些方面逐渐缩小,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而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城市建设和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而农村的建设和规划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解决这些矛盾要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使城乡发展趋势逐步趋于一致。
(二)加强农村土地改革,尤其是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使广大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
(三)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强农村人口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高其自身的生产和经营能力。
三、环境污染问题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8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开 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 据国内外形势的开展变化,强调实 现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11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 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12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7
2.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 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 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开展了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 会建设理论。
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 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 民内部矛盾 。
9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 达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开展生产 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 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 10
共建和谐社会 毛概大作业
谢谢观赏!
和谐校园内涵详解
概念界说 和谐校园就教育系统来说,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 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 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与教 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 就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 。 就教育本质来看,和谐教育是一种提供适合孩子 天性的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 的环境。 观念上应从“孩子适应教育”向“教育适应孩子 ”转变,着眼于儿童主体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 成,处理好教育教学关系。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一)办学理念的和谐发展
理念是灵魂。 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 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经验之谈(重庆市开县德阳中学) 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1、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1)开展赏识教育。 首先是要求学生自我赏识,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思想 其次是开展学生相互赏识,树立人人平等,“三人行 必有我师”成才”的思想。
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目标 和任务
• 做到师生和校园安全、健康的各项规章制 度和机构基本完善,校园安全卫生设施达 到国家规定要求,师生的法制观念、安全 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 • 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 次数显著下降,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 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得 到杜绝。
•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 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 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 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 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 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 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 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 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 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 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 旨的整体效应。
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更新工作理念、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几个问题的认识》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的需要。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更新工作理念、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对策问题正确认识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关键是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1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但是,人们逐利动机的增强和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备,带来了腐败现象增多等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系列“窝案”、“串案”,甚至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
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创新制度来根除腐败。
1.2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
我国长达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使原来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对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
毛概作业之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问题:(1)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非常丰富的科学内涵。
首先,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
和谐的社会状态,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
第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第三,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我们还可以从自身的一些实际行动来理解,就如上述材料所讲,我们应该崇尚社会道德,弘扬善良美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特别是诚信考试,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体现在生活的小事上。
(2)构建这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先进性、协调性和普惠性。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进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能够使我们在突出发展的同时,避免随之而产生的负效应,未雨绸缪,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和谐因素,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种适时谋划、及时解决的战略表现在时间和性质上就是和谐社会的先进性。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协调性: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只有相互协调,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因此协调是和谐社会最本质的特征。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普惠性:普惠性是指社会为全体成员公正平等地提供生存、健康、养老等基本保障,为全体成员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总之,先进性、协调性、普惠性是三位一体,不可割裂的。
其中先进性是统领,没有先进性,协调性和普惠性就失去了方向。
协调性是机制,没有协调发展,先进性和普惠性就无法实现。
普惠性是出发点和归宿,先进性和协调性都是为普惠性服务的。
最终都是为了保证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概)
3、思想文化保障: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明的道德风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精神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含义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 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 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渐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 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 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 8、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 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电子九班
黄增起
时代背景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 。 这是党历史上的第一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能性
1、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障。
2、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已经具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 纲领、基本经验坚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3、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 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
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2012-2013学年第1学期)论文成绩:论文题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所在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自动化姓名:包明明学号:01024081指导教师:常卫兵完成日期:2012年12月26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共同愿望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建设和谐社会的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建设和谐社会的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追求和谐社会。
但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结构不公平要建设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解决社会结构不公平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结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富分化,二是城乡差异。
在城市里,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在农村里,农民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里人。
这样的不公平分配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我们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权益。
其次,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让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此外,我们也可以采取税收政策来调控富人和穷人之间的财富分配。
二、环境污染严重我们的环境问题也是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时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社会将无法实现真正的和谐。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大环保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推广环保技术和设备。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同时鼓励企业开发环保设备和技术。
三、社会道德水平低下现在的社会道德水平越来越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
道德水平低下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为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我们可以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倡导诚信和正义。
政府也可以加大对道德建设的投入,通过法律手段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正义。
四、社会治理问题社会治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社会治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治安、公共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浅议社会和谐的毛概论文(2)
浅议社会和谐的毛概论文(2)浅议社会和谐的毛概论文篇二《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作者简介】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100872)李路路,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872)【内容提要】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在从旧式现代性转向新型现代性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体制改革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而社会结构的状况又直接体现了社会关系的状况,构成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和谐源于社会结构,特别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协调和整合;另一方面,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二者良性循环。
【关键词】社会和谐/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一、社会和谐作为政策目标的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正如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的,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用社会运行论的术语来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从社会互构论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意味着多元社会主体,包括个人、集体(群体、组织、阶层、阶级等)、社会,以及作为整体社会的代表——国家,经由行动意义效应的互构过程,在认同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行动协同。
换言之,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体间行动关联及其模式化结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基本前提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和谐社会的制度性结构性质和价值取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新型现代性理论的一种富于创意的表达。
贯穿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双赢互利的观念。
因此,也可以通俗地说,和谐社会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也就是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方、参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各方都能双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概作业
(一)改革的目标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局和当前深化国有企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业改革的重点出发,从1998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在 我国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 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 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体系。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并逐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医疗保障体系
,姓名:朱青云。班级:环艺(4)
(二)社会建设的定义
社会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科技事业、 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 划生育等方面。 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 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民生。党的十七大提出今 后要着力抓好关系民生问题的六项工作。这就是: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 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 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 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六项事业与 民生息息相关,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
一、我国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类 型
公 费 医 疗
概念
确立和 发展
经费 来源
经费 水平
享受范围 和对象
经费管 医疗 理和使 待遇 用原则
各级政府 建立公费 医疗管理 委员会; 专款专用、 单位统一 使用 单位自行 管理; 专款专用、 单位统一 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是我国现阶段 初创阶段 对机关和事业 巩固阶段 单位工作人员 维持阶段 以及大专院校 学生实行的一 改革阶段 种免费的医疗 卫生保健制度。 是我国劳动保 险制度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 对企业职工实 行免费,对职 工家属实行半 免费的一种企 业医疗保健制 度。 初创阶段 巩固阶段 维持阶段 改革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与国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社会,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是指狭义的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矛盾对立统一的产物。
“和谐社会”理念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条件下的科学阐释。
这一理念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合精神”,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发展的理性主义传统,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关键字: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当前中国的国情需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不和谐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不和谐问题,必须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予以解决,这既是党在长期执政中经过艰辛探索所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
例如,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问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问题、资源消耗过度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
为了减少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为了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并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就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这是一种理念。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本是原则、理念、要求。
人有三层:个人、群体、人类;本有三义:相对人对物的依赖,把人当主体;相对人被边缘化,把人当作依据;相对把人当作手段,把人当作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篇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遵循科学的思路。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战略目标、以共同建设与共同享有为战略原则、以和谐世界为战略视野。
[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战略;思考[中图分类号]B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2-0021-0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战略性任务需要战略性筹划,只有站在国内发展大局和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审视和谋划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愿望。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指导科学发展观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这一主题,深刻解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谐社会建设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社会,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17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才能实现发展成果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群共同享有的社会发展目标,才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而也才能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文化和谐社会主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张春贤书记对新疆文化发展提出,坚持现代文化领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等几点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一、和谐文化概述。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
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学术界的讨论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文化有层次和类型之分。
有的将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三大类型。
有的则将文化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文化怎么界定,学者的观点也有差异。
我认为,所谓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如建筑、道路、文物、机器、设备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而精神文化,则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或者虽在物质活动中产生但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的人类文化。
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屑追求的社会理想。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两会(住房、新医改、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正文: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当地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以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
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治还不健全等等。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2、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于协调发展的社会。
而人类社会必然是在各个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然而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精选]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料
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 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提出注重提高改 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和兼顾 各方面利益、照顾各方面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2006年5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 时,明确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概念。
2006年5月下旬,完整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 配政策调整的基本方针。
❖ 《论语·学而》:说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 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 孔子还从“和为贵”的价值出发,提出
了和谐价值实现的严格原则与规范,这便 是“中庸”观。
西方哲学中的“和谐” 观念
❖ 和谐最早是古希腊比达哥拉学派提出的。
该学派认为,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长短高低轻重 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上的比例所组成的。该 学派还研究了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比例问题,提 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原理,即认为最美的线 形是长与宽成一定比例的长方形。 ❖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句著名的哲学格言:“什么 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3、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目标和任务,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2004年12月,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四个重要着力点 。
在理解和谐社会时,我们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
一是把和谐社会无限放大,最后被虚化为一 种空幻的目标;
二是防止把和谐社会缩小,仅将其归结为一 个社会组织的协调或社会稳定问题。
从纵向分层看
和谐社会是分层次的,包括历史、现 实和未来,即包括传统和谐社会(如古代 社会的社会和谐,近代社会的社会和谐); 现实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和未来和谐社会(如共产主义 社会)。
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探索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不断深入,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平安建设工作得到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潜在矛盾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尖锐。
归纳起来,当前不稳定问题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呈高发态势。
一是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
二是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增多。
三是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大幅增长。
四是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占相当大比重。
(二)信访形势不容乐观,信访总量仍在高位徘徊。
一是数量上升,规模扩大。
二是涉及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
三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呈高发态势。
四是城区上访问题突出。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
一是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城镇建设全面铺开,触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
三是经济发展与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特殊群体情绪不稳,活动频繁。
五是涉法涉诉反映的问题强烈。
(四)对敌斗争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
“法轮功”等地下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互联网上影响社会稳定问题也十分突出。
敌对分子围绕热点敏感问题大肆造谣煽动,企图将个别问题普遍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
操纵网上舆论,制造思想混乱。
(五)社会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也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危害。
二、原因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改革措施不配套。
和谐社会 毛概课作业
和谐.经济
• 和谐社会是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社会,只有和谐社会下法 制的健全与完善,经济制度、管理体制的优化,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加 健康、稳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
意义: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 前提。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 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 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
• 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 • 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 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社会生活实际。
和谐.生活
•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 1)2009年加大民生财政支出。
• 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重民作为2009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 3)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法国有7件珍品,六件为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作品,分别是塞 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凡高的 《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高更 的《餐点》。还有一件是罗丹创作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
和谐.政治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 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 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的事业,没有人民 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谐社会建设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决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从法律和制 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人民群众才能主动地参加到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去,发挥聪明才智, 积极贡献力量。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使命的重要目标。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公正的维护》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当前维护社会公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指出了维护好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公正;维护一、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党中央早就提出建设“社会更加和谐”在内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实现社会的和谐,其基石就是社会公正。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实现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而要实现稳定必须消除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不稳定的因素便是由不公正引起的两极分化。
不能设想,一个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异的社会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公平、正义和自由、真理一样,对人是颇具神圣意蕴的字眼。
人们追求公正,就是追求崇高,追求人性的完善,这就是公正真正的主题。
公正既是人类现实的存在状态,更是人类一种理想的存在,它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一种永恒需求。
当一个社会中,人们都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调解均属公正或大体公正的时候,或者贫困的人在这个政策中得益时,人们就会对社会、国家抱有自然而然的向心力,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良好秩序。
一个社会最高的任务是追求公正,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关系,以保证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安全的生存和生活,使所有有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农民多,耕地少,产业结构调整难,就业问题解决难。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更为突出,以本世纪初为例,具体表现在:一是收入出现两极分化。
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为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及对策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源头活水。
在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都需要不断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之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实践价值。
将“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的一种治国方略,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以来,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主要面临以下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首先,气候环境问题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目标构成双重掣肘。
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而言,气候环境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动荡的导火索之一。
因为中国正经历其历史上最戏剧性的自然环境变化。
全国各地的土壤质量一直在下降,城镇化、工业化等原因还将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耗竭、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毒气泄漏、生物多样性在丧失……中国的生态系统日益受到威胁。
土地、空气、水等自然资源持续恶化。
在不久的将来,由于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基本资源条件的稀缺而导致的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中国城乡将出现一种基于环保问题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目标而言,中国的气候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负能量。
近年来,人们对在中国河流使用水坝进行水力发电的项目产生争议,因为这些项目将会导致大量人口迁移,并且会对水坝下游其他国家的人们产生较大的环境影响。
中国北部的沙尘暴影响了韩国和日本的气候,这已经招来了韩国人和日本人的抱怨和担心。
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
2008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惯常在国际经济论坛中将贸易与环境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挂钩,以“国际责任论”、“中国威胁论”给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
这说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和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
其次,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党的十八大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这些新理念以来,中国老百姓对公平的关注度在持续增加。
时下不公已成为收入差距的关键问题。
不公平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损社会公平正义。
历史发展已有前车之鉴。
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遭遇包含社会不公在内的“发展病”,
这恰恰给中国这一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求如何破解社会不公问题,进而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警示。
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是导致“仇官”、“仇富”的驱动力之一。
中国未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提防政府官员中饱私囊现象,因为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很可能诱发系统震荡,危及整个国家的稳定。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远未完成,这还需要政府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直面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属世界最高水平的现实。
这些问题也有相应的解决对策。
首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到2020年中国大约还有6亿农村人口。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步步推进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农村医疗、卫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建设必然会成为建设的新重点和关系到最终建设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稳续刺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会增加农民的幸福感。
改善中国农村的消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对于持续开启农村的消费存量,消化中国的过剩产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其次,开展绿色工业革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国际经验表明,为实现小康社会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必须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将其目前的工业模式从高产量和高浪费的工业转变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效节能的、环境友好型工业。
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绿色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要是一个参与者,还要是发起者、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中国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规则的开拓者。
通过持续的绿色消费,研发绿色技术,实施绿色发展模式,这本身将是对中国和人类的巨大贡献。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一方面应敦促发达经济体将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为这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目标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应在国内切实加强绿色政治文明建设,同时加紧整合国际上的生态政治力量,以避免生态危机可能带来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