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实验室信息化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校准实验室信息化系统方案

1、需求分析

1.1 背景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实验室等机构早在1990年就有部分已经开始使用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但在1990年到1999年,每年开始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实验室辅助管理的机构数量都很少,从2000年开始,机构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每年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机构超过200家,2016年前8个月已实施156家,总体来看每年实施实验信息化的机构数量呈上升趋势,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当前已有44.76%的机构已使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检验检测业务,一些较发达省市的机构、3C认证领域机构、外资机构和报告数量较多的机构,实验室信息化覆盖率更高一些,特别是每年出具报告数量在20000份以上的机构,覆盖率高达85.17%,鉴于此,建设一套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和相关基础平台,有效的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

1.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量校准实验室现已经推行了计量器具管理系统,但计量校准的业务流程仍沿用过去的手工作业管理模式。校准业务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多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流传汇总,导致大量的纸质实验计划、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文件在不同部门多次重复转抄,在审批程序上仍然需要人工传送和逐层签字,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致使企业的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验样品的质量检测数据,总结来说,主要弊端如下:

1、数据不准确:手工填报,存在误报漏报的情况;

2、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实验环节工作流程的标准配置;

3、效率不迅捷:无法实现检测数据的快速传递、共享和处理;

4、安全不可控:数据安全问题凸显,试验过程追溯困难;

5、统计分析复杂:各类数据依靠人力翻阅、统计,不但效率低下,而且

难免因错漏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6、无法平衡试验能力: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试验员当天实验量等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准确判断实验室的试验能力。

1.3 方案特点

“计量管理信息LIMS”将器具使用单位、校准中心两方紧密联系起来,以编码中心、器具标识为基础,来对使用单位计量器具、计量校准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对器具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及计量校准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流程化。

标识管理:二维码和RFID射频电子标签管理、打印、识读,为计量器具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计量器具管理:实现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对计量器具的维护、送检、巡检等管理功能。

计量检定业务管理:为集团校准中心实现对送检的器具进行报价、校准、器具证书发放等检测业务进行管理。

移动APP: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都能让用户“轻松、便捷、高效”完成工作。

1.4 效益评估

(1)器具使用单位直接通过器具管理模块一键送检,校准中心实时接收到单位校准器具信息;

(2)器具使用单位可实时获取校准进度,并一键获取校准证书及信息。

(3)通过标签管理、射频技术,可轻松获取器具状态及校准信息。

(4)校准依据库对校准标准进行了统一管控,并可对校准项目进行标准报价方便内部财务核算。

(5)校准依据库对校准标准进行了统一管控,并可对校准项目进行标准报价方便内部财务核算。

2、系统架构

2.1 系统结构图

➢如下所示:

➢简易系统描述:

(1)仪器设备信息录入或导入系统后,按照编号规则自动生成仪器设备编号;(2)系统依据一定的规则打印条码标签并粘贴;

(3)仪器证书超期/即将超期系统自动预警;

(4)下属单位通过系统将超期/即将超期仪器推送至校准中心校准;

(5)校准中心获取校准器具,校准过程自动反馈;

(6)下属单位通过系统获取校准进度、校准信息、校准证书;

(7)对于验收器具校准,可直接送检,校准中心手动进行登记委托信息;器具采用临时设备编号和临时条码。

2.2 业务流程图

➢如下所示:

➢简易流程描述:

(1)器具校准采用了标准项目库管理模式;

(2)证书采用模板化管理方式,原始记录上传后,报告可自动生成;(3)证书审批通过后,器具管理单位自动获取证书数据;

(4)校准过程可通过扫描器具条码获取器具的校准状态。

2.3 框架设计

➢B/S架构

系统采用B/S架构,该架构硬件投入和维护成本低,可选择性强;并可以摆脱办公地点的限制,实现跨级跨地域办公,并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接口扩展性良好,可与现有的B/S系统实现单点登录。

➢界面友好性

软件基于动态网页技术,具备友好人性化的可视界面。所有界面设计遵循美观、大方,可操作性强,便于人机交流的原则。针对操作者的每一步操作都有友好的提示语,从而指导初学者轻易进行操作。

➢扩展性

在本系统中采用SOA架构,将业务逻辑封装成多个服务,以WebServices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客户端可以调用这些服务或者将这些单个的服务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服务,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实现系统的数据展现和业务流程。采用SOA 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降低未来的扩展成本和整合成本。

➢.net结构

系统采用微软 .NET架构的多层体系结构,易于升级和发展,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2.4 系统开放性

为保证系统能够正真融合到检测机构自身的信息化体系中,我们提供了丰富完整的各种类型标准接口:

✓财务数据接口

✓流程引擎接口

✓消息发送接口

✓检测标准及方法接口

✓检测证书接口

✓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

✓SSO单点登录

✓Widget服务

✓短信接口

✓邮件接口

3、网络拓扑图

4、功能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