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统编版2020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生字分析带习题
《七律·长征》原文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件(共50张PPT)
5 七律·长征
金沙江
5 七律·长征
飞夺泸定桥片段
5 七律·长征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课后第二题)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 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 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 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 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5 七律·长征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 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 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 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5 七律·长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 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5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 等词语;
2.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5 七律·长征
课堂演练
一、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 √ )
5 七律·长征
二、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七律( lù ) 云崖( yá ) 等闲( xián ) B.迤逦( yí ) 逶迤( yí ) 铁索( suǒ ) C.长征( zhēnɡ ) 磅秤( bànɡ ) 磅礴( pánɡ ) D.岷山( mín ) 蒙骗( ménɡ ) 乌蒙( ménɡ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全文课件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
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
课 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
题 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
导
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
入
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生
字 广
律
崖
渡
索
场
jìn(尽力)
多 音
尽
字
运
jǐn(尽管)
用
nán(困难)
难
nàn(灾难)
①尽( jǐn )管他最后没有成功,但他的确是尽 ( jìn )了最大的努力。
②大家都积极援助那些艰难( nán )度日的难 ( nàn)民。
第三部分(第四句):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 征胜利后的心情。
首联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文
讲
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
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1.“ 远 征 难 ” 三 个 字 怎 么 理 解 ?
“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写长
课 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这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 文 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讲 解 2.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了举
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走过水草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阅读提示: 默读诗歌 用“__”线画出体现红军乐观无 畏的诗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悟。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金沙拍金江云沙崖水暖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什么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 队,是播种机。
在我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 飘带。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一部英雄 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和)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齐)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 · 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原文及教案【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七律长征》(完整版)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阅读提示: 默读诗歌 用“__”线画出体现红军乐观无 畏的诗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悟。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金沙拍金江云沙崖水暖拍,云崖暖,
长征是什么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 队,是播种机。
在我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 飘带。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一部英雄 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在我的笔下,长征是________。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和)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齐)
我知道的长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七律长征》(课件)-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随堂练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ní wán shān yá
泥丸 山崖
dù hé
渡河
二、填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谢谢!再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 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什么? 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 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 险悲壮。
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l
律ǜ
长竖从竖中线 上端右侧起笔
“聿”五个横笔 都从竖中线左侧 起笔
yá
崖
“山”要扁宽
两个“土” 上下 排列,中间竖分开 写
dù
渡
“廿”要扁
“又”的捺起 笔由轻变重 “广”撇要长
suǒ
索
“十”扁小
“冖”横要长, 盖住下面的“糸”
多音字
ménɡ 蒙昧
蒙 mēnɡ 蒙骗
一些蒙昧的人往往容易被蒙骗。
背景资料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 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 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 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 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 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 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总行程二万余里。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诗意示例文章篇一:《〈七律·长征〉的诗意,我来告诉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嘿,你知道吗?这红军啊,可真是超级勇敢呢。
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根本不怕这超级超级难的长征路。
那长征路可是有着数不清的大河、数不清的高山,可是红军把这些都当成了小事儿,就像我们平常走路不小心踢到颗小石子一样,根本不在意。
这就好比我们在游戏里闯关,那些难关在红军眼里就跟小关卡似的。
你能想象得到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那山脉啊,弯弯曲曲的可长了,就像一条大蛇蜿蜒在大地上。
可是红军看它们呢,就像看那翻腾的小细浪。
还有乌蒙山,那山可高大雄伟了,气势磅礴的,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儿。
但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我就想啊,红军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才能这样看待这些艰难险阻呢?要是我呀,看到这么高大的山,估计都要吓哭了。
我问爸爸:“爸爸,红军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呀?”爸爸笑着说:“孩子,那是因为红军有着坚定的信念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啊,汹涌澎湃,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
那水的力量肯定特别大,感觉能把什么都冲走。
可是红军渡金沙江的时候,好像还带着一股暖意呢。
我猜啊,是因为红军打了胜仗,心里高兴,所以觉得这江水也变得温暖了。
再看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桥上就只有铁索,下面可是湍急的河水啊。
站在上面肯定特别吓人,就像走在钢丝上,下面是万丈深渊一样。
红军要从这上面过去,得多危险啊。
我跟小伙伴们讲起这个的时候,小伙伴瞪大了眼睛说:“那他们怎么敢过去呀?”我得意地说:“因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啊。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那可是有着千里的积雪啊,白茫茫的一片,肯定冷得要命。
可是红军呢,更高兴去翻越它。
当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都胜利地越过这些艰难险阻后,大家都笑开了花。
就像我们考试得了一百分,那种开心是从心底里冒出来的。
我在想,红军一路上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最后还能这么高兴,这得是多么乐观的精神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万五千⾥长征艰难历程的⽣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概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五课《七律●长征》课⽂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沙]即⾦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段。
④[云崖]⾼耸⼊云的⼭崖。
⑤[⼤渡]即⼤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位于四川、⽢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指红军队伍。
________ 本诗作者⽑泽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 ⼀、我会写 崖yá(悬崖、⼭崖、断崖) 渡dù(渡⼝、渡江、渡船) 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 ⼆、多⾳字 难nán(困难) nàn(灾难) 磅bàng(磅秤) páng(磅礴) 蒙méng(蒙蒙细⾬) mēng(蒙骗) měng(蒙古包) 三、近义词 等闲——平常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四、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五、理解词义 三军:这⾥指的是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
乌蒙:乌蒙⼭,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六、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笔记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的内容,以下是这首诗的笔记:
一、文学常识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 年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二、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全文赏析
1.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了主题,直接说出了长征的艰难。
2.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3.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后的喜悦与激动之情。
四、重点字词
崖:yá(悬崖)渡:dù(渡口)索:suǒ(索道)
五、写作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
6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原文及赏析《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
该诗由毛泽东创作,收录于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这首诗以饱满的激情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壮丽景象,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
原文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起句开门见山,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但红军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次伟大的长征。
2.“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红军对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的轻视和无所畏惧的态度。
在红军眼中,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化险为夷。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的情景。
五岭山脉崎岖漫长,但在红军眼中,它们就像细浪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形险要,但在红军看来,它也不过像泥丸一样容易翻越。
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突出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描述了红军在金沙江和大渡河上的行动。
在金沙江畔,红军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围堵,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在大渡河上,红军飞夺泸定桥,横跨铁索,面对寒冷的江风和深谷险川,毫无惧色。
这些场景展示了红军的机智和勇气。
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后两句诗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红军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
当三军过后,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得到了解决,红军终于展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七律·长征》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和饱满的激情,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壮丽景象,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注解: (3)主题思想: (3)鉴赏: (3)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川肃两省交界处。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
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诗文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也展示了伟人追求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现整理分享诗作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如下。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全文充满了成千上万的困难和障碍,充满了中国共产党的热情。
它是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无论是革命史还是诗歌史,都是一个里程碑。
毛主席的其他长征题材作品还有:《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都是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
诗人在最后发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三军:红军一方面军、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笔记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的笔记,供您参考:
1. 主题:《七律·长征》是一首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表达了红军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 重点词语:
七律: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万水千山:形容山峰和河流的数量极多。
等闲:平常,轻松。
五岭:五座岭山,在江西省和广东省之间。
腾细浪:翻涌的细小浪花。
走泥丸:在泥球上走过。
3. 诗歌分析:
诗歌前两句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展现了红军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决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不移的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五岭和乌蒙山比作细浪和泥丸,表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描述了红军在金沙江和大渡河上的战斗和行军,通过对比“暖”和“寒”两个词,表现了红军在战斗中的英勇和坚韧。
最后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则表达了红军对岷山的喜悦和战胜困难的乐观态度,展现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顽强斗志。
4. 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5. 课后作业:背诵这首诗;根据这首诗的主题写一篇短文或者读后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一、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注释1.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1934 年10 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 年10 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
3.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4.五岭: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5.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6.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 年4 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磅礴(páng bó):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9.走泥丸:《汉书・蒯通传》,“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10.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 年5 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11.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12.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曾御书“泸定桥” 三字匾额挂于桥头。
桥长约100 米,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
1935 年5 月29 日,红军长征途中的红4 团一昼夜奔袭240 里,占领了泸定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远征”——写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写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 遇到的一切困难。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2. 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
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3.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军长征时的艰难险阻?
作者借此歌颂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品析词句3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用比喻手法言其渺小,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 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形象和精神伟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 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 阵。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ຫໍສະໝຸດ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文体知识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 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 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同音字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大渡桥) 渡 (渡船)(远渡
重洋)
横过水面。如:摆渡
(温度)(风度)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
度
(置之度外)
刻度
他冒着四十多__度___的高温,独自一人,横__渡__长江。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飞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夺 泸
定
五岭逶迤腾细浪,
巧渡金沙江
桥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喜踏岷山雪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 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 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5 七律 长征
RJ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 润之(原作咏芝),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 道写作背景吗?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品析词句2
说说你对“万水千山”“等闲”的理解。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困难多,艰险多。
“千”和“万”是泛指,不是实指。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等闲”两字是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
的表述,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ɡ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nán(困难)(艰难)(知难而退)
难
nàn(灾难)(遇难)(难兄难弟) 在困难( ná)n 和灾难( n)à面n 前,他毫不 退缩。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词语解释
逶迤: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铁索: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课文解读
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总领全诗。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你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品析词句1
从“不怕”一词你感觉到什么?“远征”“难”这两个 词如何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会写字
崖 渡 云崖 山崖 陡崖 悬崖峭壁
渡口 大渡桥 摆渡 远渡重洋
索 铁索 索要 索取 上下求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多音字
pánɡ(磅礴)(气势磅礴)
磅 bànɡ(一磅)(磅秤)
他就在磅( bà)n 秤旁边的小桌上,写出了 大气磅( )p礴áɡn的诗作。
词语积累
描写长征艰辛的四字词语: 万水千山 风餐露宿 翻山越岭 饥寒交迫 筋疲力尽 日夜兼程 浴血奋战 跋山涉水 冰天雪地 荒无人烟 围追堵截 枪林弹雨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初读感知
点我听课文朗读
1.请同学们画出朗读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指导朗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 “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 充满信心;“只等闲”要轻读,读 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2.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 壮图画,请你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 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后来 由于王明的错保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
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 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 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 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 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 过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 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 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 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