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

模型机详细介绍1. 模型机的结构模型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数据总线、输入输出和时序产生器组成,模型机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模型机结构图(1)运算器。

运算器又由运算逻辑单元、数据暂存器、通用寄存器组成。

在图1模型机的结构图中,ALU、ALU_G和74299组成运算逻辑单元,其中ALU是由2个4位的74LS181串联成8位的运算器,ALU_G是ALU-G 实现用于控制ALU的运算结果的输出,74299用74LS299实现用于对ALU 的运算结果进行移位运算;数据暂存器在图1中由DR1和DR2组成,DR1和DR2都是用74LS273实现,它们用于存储运算器进行运算的两个操作数;通用寄存器在图1中由R0、R1和R2组成,R0、R1和R2都是用74LS374实现,它们用作目的寄存器和源寄存器。

(2)控制器。

控制器由微程序控制器、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组成。

在图1中微程序控制器表示为MControl,它里面存放了指令系统对应的全部微程序,微程序控制器是由微控制存储器和3个138译码器实现(A138、B138和P138),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在图1中指令寄存器表示为IR,指令寄存器由一个74LS273实现,用于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图1中地址寄存器表示为AR,地址寄存器由一个74LS273实现,在读取或者写入存储器时用于指明要读取或写入的地址;程序计数器在图1中由PC_G和PC组成,其中PC是由八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实现,用于产生程序指针pc的下一个值,PC_G由PC-G实现,用于存储程序的程序指针pc的值。

(3)存储器。

存储器在图1中表示为MEN,存储器用静态随机存储器6116实现,用来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4)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连接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等模块,数据总线由ccp_DataBus实现。

(5)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类似于键盘和显示器。

(6)时序产生器。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模型计算机控制器的设计模型计算机控制器的设计本课程设计以设计一个模型计算机的控制器(CU)为目标,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

1 设计要求1.1 功能指标和要求1)支持一个规模较小、但功能相对完整的RISC指令系统,指令条数不超过32条;2)采用I/O端口独立编址方式;3)系统总线由CPU总线延伸形成,总线周期固定;4)不支持中断及DMA功能;5)采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6)忽略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时序电路的设计,但需说明对时序信号的要求。

1.2 性能指标要求1)CPU字长8位,数据总线8位;2)地址总线8位,最大寻址空间为256字节;3)I/O采用独立编址方式,4位地址码,最大支持16个I/O端口;4)时钟频率1MHz左右,机器周期为3-4个时钟周期;5)CPU输出和外部读写控制的控制信号有/MR、/MW、/IOR、/IOW。

1.3 课程设计要求根据课程设计指导,完成模型机控制的设计,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1.4 时间安排1)理解模型机的逻辑结构、数据通路以及指令系统和格式:1天2)数据通路设计及分析:1天3)指令执行流程设计:1天4)微操作的节拍安排和设计:1天5)微操作命令逻辑表达式:1天2 CPU逻辑结构设计2.1 CPU逻辑结构的组成1.运算器1)ALU具有8种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其运算功能由三位编码I2I1I0选择;ALU除了2个数据输入端R、S和数据输出端Y外,另有一个最低位进位输入信号C0,以及4个状态输入:进位输出C、结果零Z、运算溢出V和符号位S。

2)ALU输出移位器具有直通、左移一位和右移一位的功能,由两位编码I4I3选择;3)ALU数据输入端有A和B两个数据锁存器,指令不可访问;4)标志寄存器FLAG,4位,和数据总线的低4位连接,能独立置位或清零;5)4个通用数据寄存器R0~R3;6)堆栈指针SP(8位);7)数据缓冲寄存器DR,指令不可访问;8)地址寄存器AR(8位),指令不可访问。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本科生课程实习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专业所在班级指导教师职称时间成绩目录一、课程设计题目 (2)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 (2)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 (2)1、所设计模型机的功能与用途 (3)2、数据通路图 (4)3、微代码定义 (4)4、微程序流程图 (5)5、微指令二进制代码 (6)6、本课程设计机器指令 (7)7、模型机的调试与实现 (7)(1)接线图 (7)(2)写程序 (8)(3)运行程序 (8)四、总结 (9)参考文献 (9).一、课程设计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三、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不见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认为模拟产生的,而本次课程实习将能在为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课程设计采用六条机器指令:IN(输入)、AND(与运算)、DEC(自增1)、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跳转),其指令格式如下:其中IN、DEC为单字长,其余为双字长指令,********为addr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1、所设计模型机的功能与用途本次课程设计设计的模型机包括六条指令,输入、与运算、自增、存数、输出、无条件跳转。

利用此模型机可完成两个数的与运算,一个数从键盘输入,另个数从内存中读取,再将运算结果自增1,把最后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并且将运算结果输出2、数据通路图3、微代码定义C字段A字段B字段4、微程序流程图控制程序流程图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控制台操作为P(4)测试,它以控制台开关SWB、SWA作为测试条件,共三路分支。

5、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将流程图转化为二进制代码表6、本课程设计机器指令7、模型机的调试与实现(1)接线图(2)写程序A、现将机器指令对应的微代码正确写入2816中。

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模型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模型机的硬件组成,掌握各个组件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模型机的指令集,了解不同类型的指令及其执行过程。

3.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理解模型机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机进行简单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计算机硬件组成和性能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模型机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践课程,以模型机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对计算机硬件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硬件组成原理:介绍模型机的CPU、内存、I/O设备等硬件组件,讲解各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3章 计算机硬件组成- 内容列举:CPU结构、内存分类、I/O设备接口等。

2. 指令集与指令执行:讲解模型机的指令集,包括数据传输、算术运算、控制指令等,分析指令的执行过程。

- 教材章节:第4章 计算机指令系统- 内容列举:指令格式、指令执行、指令周期等。

3. 计算机层次结构与模型机:阐述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介绍模型机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内容列举:层次结构原理、模型机的作用、性能评估等。

4. 程序设计与调试:指导学生使用模型机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调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报告作者姓名:专业:网络工程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6年1月6日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3)1课程设计目的 (3)2课程设计设备 (3)3课程设计内容 (4)3.1课程设计原理 (4)3.2实验步骤 (6)4课程设计结果 (10)5课程设计总结 (14)5.1课程设计的心得、经验教训及注意事项 (14)5.1.1心得体会 (14)5.1.2经验教训 (14)5.1.3注意事项 (14)参考文献 (14)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320552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初始条件1.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与实验2.Proteus仿真系统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掌握简单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微控制器功能与结构特点2.熟悉Proteus仿真系统3.在Proteus仿真系统中确认运行结果4.形成简单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整机概念1课程设计目的设计并实现基本模型机:(1)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2)设计并验证一个定点计算机模型(3)增加一个浮点运算单元2课程设计设备PC机+Win 2003+proteus仿真器3课程设计内容3.1课程设计原理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以人为模拟产生为主,而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手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如运算器实验中对74LS-181芯片的控制,存储器中对存储器芯片的控制信号,以及几个实验中对输出设备的控制通过LED灯来显示结果。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实验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输入)、ADD(二进制加法)、STA(存数)、OUT(输出)、JMP(无条件转移)。

基本模型机数据通路框图:基本模型机微程序流程图:3.2实验步骤1、该基本模型机主要有运算器和存储器两大功能器件构成,首先设计运算器并对其进行功能验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计算机XXX 班级:计算机XXXX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日期:目录设计题目 (1)1.数据格式 (1)2.指令系统 (1)2.1.算术逻辑运算指令 (1)2.2.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 (1)2.3.输入输出指令 (2)2.4.停机指令 (2)2.5.具体编码 (2)3.数据通路 (3)3.1.全局概略图 (3)3.2.单片机写控制 (4)3.3.微程序显示 (4)3.4.指令寄存器 (5)3.5.通用寄存器 (6)3.6.运算器 (7)3.7.内存和程序计数器 (8)3.8.地址总线显示 (9)3.9.手动输入微程序 (10)3.10.单片机写微程序 (10)3.11.控制存储器 (11)3.12.指令译码 (12)3.13.微地址显示 (13)3.14.单片机与数据总线输入 (14)3.15.设计说明 (14)4.时序系统 (15)4.1.时序系统与起停控制 (15)4.2.时序波形图 (15)5.微指令格式 (16)6.微程序控制器 (17)6.1.原理图 (17)6.2.地址转移逻辑 (18)7.微程序流程图 (19)8.微程序代码表 (19)9.设计体会 (21)10.参考文献 (21)11.附录 (21)11.1.单片机写程序 (21)11.1.微程序编码转换程序 (29)设计题目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1.数据格式字长:8位格式:定点整数其中: 第定点整数:-128 ≤X≤127。

2.指令系统指令的类型设计:算术逻辑运算、数据存取、程序控制、输入输出,按固定操作码4位长度进行设计,设计14条指令。

2.1.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设计7条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寻址,指令为RR 型,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2.2.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2条访问指令: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 指令格式为:其中:本模型机选择变址寄存器Ri为寄存器R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计算机XXX 班级:计算机XXXX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日期:目录设计题目 (1)1.数据格式 (1)2.指令系统 (1)2.1.算术逻辑运算指令 (1)2.2.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 (1)2.3.输入输出指令 (2)2.4.停机指令 (2)2.5.具体编码 (2)3.数据通路 (3)3.1.全局概略图 (3)3.2.单片机写控制 (4)3.3.微程序显示 (4)3.4.指令寄存器 (5)3.5.通用寄存器 (6)3.6.运算器 (7)3.7.内存和程序计数器 (8)3.8.地址总线显示 (9)3.9.手动输入微程序 (10)3.10.单片机写微程序 (10)3.11.控制存储器 (11)3.12.指令译码 (12)3.13.微地址显示 (13)3.14.单片机与数据总线输入 (14)3.15.设计说明 (14)4.时序系统 (15)4.1.时序系统与起停控制 (15)4.2.时序波形图 (15)5.微指令格式 (16)6.微程序控制器 (17)6.1.原理图 (17)6.2.地址转移逻辑 (18)7.微程序流程图 (19)8.微程序代码表 (19)9.设计体会 (21)10.参考文献 (21)11.附录 (21)11.1.单片机写程序 (21)11.1.微程序编码转换程序 (29)设计题目一台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1.数据格式字长:8位格式:定点整数其中: 第定点整数:-128 ≤X≤127。

2.指令系统指令的类型设计:算术逻辑运算、数据存取、程序控制、输入输出,按固定操作码4位长度进行设计,设计14条指令。

2.1.算术逻辑运算指令设计7条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寻址,指令为RR 型,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2.2.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2条访问指令: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 指令格式为:其中:0 11 0 1 1 E=(D)E=(Ri)+DE=(PC)+D间接寻址R i变址寻址相对寻址本模型机选择变址寄存器Ri为寄存器R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别: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开课时间:20 -20 学年第学期一.设计题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二.主要内容通过课程设计更清楚地理解下列基本概念: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组成;2.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设计3.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4.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5.微指令的格式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可以运行一些基本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设计三.具体要求置数指令 IN 置数开关SW(KD0~KD7)的状态→R0加法指令 ADD R0,,(addr):(R0)+(addr)→(R0)存数指令 STA R0,(addr):(R0)→(addr)输出指令 OUT (addr):(addr)→输出设备"LED"跳转指令 JMP (addr):addr→PC或指令OR RD,RS:(RS)或(RD)→(RD)新加法指令 NADD (addr1),(addr2):(addr1)加(addr2)→(RD)异或指令XOR (addr1),(addr2):(addr1)异或(addr2)→(RD)与指令AND RD,RS:(RS)与(RD)→(RD)求反指令 NOT RD:/(RD) →(RD)四.进度安排共1.5周11天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1~2天:对整个课程设计的内容做详细的讲解,并辅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学习,使其掌握和理解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3 ~5天:学生在机房学习熟悉课程设计所使用的仿真软件,并深入了解该仿真软件所实现的模型机的指令系统(原有的5条指令)和微程序设计方法;6~9天:在原有5条机器指令的基础上增加实现下述各功能的机器指令,试设计相应的机器指令的格式并改写原来的微程序使其可以运行所有的机器指令。

10~11天:根据自己设计的微程序系统写出相应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五.成绩评定六. 正文一、模型机的CPU及系统硬件基本模型机的CPU及系统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图1 模型机的CPU及系统硬件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及控制信号如下:运算器由算逻部件ALU(8位)、暂存器DR1、DR2及通用寄存器等组成。

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

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与测试课程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与测试——寄存器寻址流程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教研室:目录第1章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 (1)1.1 引言 (1)1.2 总体方案论述 (1)1.2.1从整体上阐述该设计题目实现方案 (1)1.2.2系统总体框图 (2)1.2.3各部分功能电路的作用 (3)第2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6)2.1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6)2.2 数据通路设计 (7)2.3 存储器的设计 (8)2.4 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8)2.4.1寄存器寻址指令控制器设计 (8)2.4.2寄存器寻址与指令中断服务程序 (9)2.5 模型机的设计与调试 (10)第3章微程序的设计 (12)3.1微程序功能说明 (12)3.2微程序流程图 (16)第4章课程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1章一台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1.1 引言1.题目的意义: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的所有电路,包括运算器、存储器、通用寄存器堆、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控制器等,将几个模块组合成为一台简单计算机。

在前面的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作为“控制器”,完成数据通路的控制。

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

CPU从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机器指令周期,是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的,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2.应用场合: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由指令操作码中的rrr三位的值和PSW中RS1及RS0的状态,选中某个工作寄存器区的某个寄存器,然后进行相应的指令操作。

指令所要的操作数已存储在某寄存器中,或把目标操作数存入寄存器。

把在指令中指出所使用寄存器(即:寄存器的助忆符)的寻址方式称为寄存器寻址方式。

3.系统功能:进行寄存器寻址。

1.2 总体方案论述1.2.1从整体上阐述该设计题目实现方案了解模型机的硬件系统,根据所提供的模型机的机器指令, 画出用微命令表示的机器指令执行流程图,编写微程序,编写机器指令测试程序,在仿真软件上运行并检验所设计的微程序的正确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原理。

而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中,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任务。

本文将会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为主题,讨论其组成原理和实现技术。

一、引言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这个项目旨在模拟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并能够执行一些基本的指令。

二、模型机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模型机的中央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其他部件的工作。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而寄存器则用于保存中间结果和控制信息。

2. 存储器 (Memory)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部件。

在这个简单的模型机中,我们可以使用随机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来实现。

RAM 能够以快速和随机的方式读写数据,供CPU使用。

3. 输入输出系统 (Input/Output System)为了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模型机需要一个输入输出系统。

这可以包括键盘、显示器、磁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

输入输出系统负责将数据从外部设备传输到存储器或CPU,并将结果从CPU传输到外部设备。

4. 总线系统 (Bus System)在模型机中,各个部件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

总线系统提供了这样的通信渠道,以便不同的部件可以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

三、模型机的工作原理1. 指令的解析和执行当计算机接收到一个指令时,控制器首先进行解析,并确定需要执行的操作。

然后,将指令传递给运算器进行计算或者传送到存储器读取相应的数据。

2. 数据的读写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模型机可能会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或者将计算结果写入存储器。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总线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计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方向)班级:15网络1班学号:2015220240134姓名:武希鑫指导教师:徐佳完成日期:2016年12月28日目录一、设计概述 (2)1.1设计目的 (2)二、设计原理及内容 (3)2.1设计基本原理 (3)2.2需执行的机器指令 (3)2.3数据通路图 (4)2.4微指令格式 (5)2.5微程序地址的转移 (5)2.6机器指令的写入、读出和执行 (6)三、设计步骤 (8)3.1编写机器指令 (8)3.2绘制微程序流程图 (8)3.3绘制微指令 (9)3.4连接实验线路 (10)3.5写指令 (10)3.5.1写微指令 (10)3.5.2写机器指令 (11)四、运行结果 (11)参考文献 (12)一、设计概述1.1设计目的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步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阶段。

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它正体现了这一点。

利用CPU与简单模型机来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原理和编程思想,硬件设备自拟,编写指令的应用程序,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了一系列的指令功能,最终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本次设计完成了各指令的格式以及编码的设计,实现了各机器指令微代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应用程序。

在“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将第一部分中的各单元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1.掌握机器指令与微程序的对应关系。

2.掌握机器指令的执行流程。

3.掌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编制、写入。

4.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组成系统,构成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5.为其定义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二、设计原理及内容2.1设计基本原理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如运算器实验中对74LS-181芯片的控制,存储器实验中对存储器芯片的控制信号,以及几个实验中对输入设备的控制。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基本要求: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具体内容: 1. 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 2. 数据通路3. 时序系统4. 微指令格式5. 微程序控制器6. 微程序流程图7. 微程序代码表 二、模型机设计1. 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的约定1) 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且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其中: 第7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1≤X <1。

2) 指令系统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9条)、I /O 指令(4条)、访内及转移指令(2条)和停机指令(1条)。

因为指令系统共16条指令,所以操作码是4位。

由于模型机机器字长为8位,故设计单字长指令和双字长指令供使用。

(1) 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其中,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

(2) 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格式为:其中,(正负均可),X 为寻址方式,其定义如下:格式如下:其中,addr=01 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开关组作为入设备,addr=10时,选中“OUTPUT DEVICE”中的数码快作为输出设备。

(4) 停机指令格式如下:2. 数据通路简单的模型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和时序产生器组成。

在模型机中,我们将要实现RAM的读写指令,寄存器的读写指令,跳转指令,ALU的加、减、与、或指令。

把通用寄存器作为累加器A,进行左、右移等指令,整体构成一个单累加器多寄存器的系统。

运算器模块主要由四片74LS181、暂存器两片74LS273等构成。

其中74LS181可通过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指令来进行某种运算,具体由S0、S1、S2、S3、M、CN来决定。

T4是它的工作脉冲,正跳变有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经过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计算机原理的知识,依照设计要求和指导,实现了一个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本模型机实现的功能有:IN(输入),OUT (输出),ADD(加法),SUB(减法),STA(存数),JMP(跳转)。

设计进行开始,在了解微程序的基本格式,及各个字段值的作用后,按微指令格式参照指令流程图,设计出程序以及微程序,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根据机器指令系统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确定微地址。

设计的加法和减法中,被加数和被减数都由调试人员输入,而加数和减数都从存储器中读取.最后上机调试,各个功能运行结果正确。

关键词:基本模型机;机器指令;微指令
目录
1、课程设计题目-
2、实验设备-
3、课程设计步骤-
3.1、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3.2、指令系统-
3.3、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
3.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
3.5、微指令代码化-
3.6、组装和调试-
4、课程设计总结-
5、附录-8附录1:数据通路图-8附录2:微程序流程图-9附录3:实验接线图-10附录4:实验程序及微程序-11附录5:。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基本模型机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1、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2、扩展8255并行口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0 年月日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硬件教研室2009年 9月 28 日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人们步入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阶段。

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它正体现了这一点。

利用CPU与简单模型机来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原理和编程思想,硬件设备自拟,编写指令的应用程序,用微程序控制器实现了一系列的指令功能,最终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本次设计完成了各指令的格式以及编码的设计,实现了各机器指令微代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应用程序。

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人为模拟产生的,本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通过设计流程图,编写机器指令,微指令和控制信号程序。

首先向存储器(RAM)中装入数据和程序,然后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启动程序执行。

另外,还需设计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存储器读操作(READ),存储器写操作(WRITE),运行程序(RUN)。

以上各微指令设计完毕后,连接线路在ZY15CompSys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运行程序,并将实验结果显示输出。

这一课题的实现不仅使我们对各种微指令有了熟练的掌握,更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微指令,机器指令,READ,WRITE, RUN,ZY15CompSys12BB目录摘要 (III)1设计背景 (1)2设计目标 (1)3概要设计 (2)3.1设计目的 (2)3.2设计仪器 (2)3.3设计内容 (2)4详细设计 (8)4.1系统需求分析 (8)4.2系统目标 (8)4.3功能分析 (8)4.4详细步骤 (8)5总结 (12)参考文献(资料) (13)1设计背景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课和几次实验的学习,尝试设计六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完成由基本单元电路构成一台基本模型机,再经过调试指令和模型机使其在微程序的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正常工作控制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正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正文)

模型机设计一、设计目的:1.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2.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构建指令系统3.组建模型机,编写应用程序进行调试二、设计器材: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三、设计要求:认真预习相关知识和内容,设计指令系统,编写微程序:(1)指令在8条以上(2)寻址方式包括: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3)数据由键盘输入(4)由数码管显示数据四、模型机结构:图1 模型机结构框图图1中运算器ALU由U7—U10四片74LS181构成,暂存器1由U3、U4两片74LS273构成,暂存器2由U5、U6两片74LS273构成。

微控器部分控存由U13—U15三片2816构成。

除此之外,CPU的其它部分都由EP1K10集成(其原理见系统介绍部分)。

存储器部分由两片6116构成16位存储器,地址总线只有低八位有效,因而其存储空间为00H—FFH。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总线的数据送入数码管显示。

在开关方式下,输入设备由16位电平开关及两个三态传输芯片74LS244构成,当DIJ-G为低电平时将16位开关状态送上数据总线。

在键盘方式或联机方式下,数据可由键盘或串口输入,然后由监控程序直接送上数据总线,因而外加的数据输入电路可以不用。

五、指令编码:表1 微代码表微地址(八进制)微地址(二进制)微代码(十六进制)00 000000 007F8801 000001 005B4202 000010 016FFD06 000110 015FE507 000111 015FE510 001000 005B4A11 001001 005B4C12 001010 014FFB13 001011 007FC114 001100 01CFFC20 010000 005B6522 010010 005B4723 010011 005B4624 010100 007F1525 010101 02F5C127 010111 018FC130 011000 0001C131 011001 0041EA32 011010 0041EC33 011011 0041FC34 011100 0041F335 011101 0041F636 011110 3071F737 011111 3001F940 100000 0379C141 100001 010FC142 100010 011F4145 100101 007F2052 101010 0029EB53 101011 9403C154 101100 0029E055 101101 6003C162 110010 0003C163 110011 0029F565 110101 B803C166 110110 0C03C167 110111 207DF870 111000 000DC171 111001 107DFA72 111010 000DC173 111011 06F3C874 111100 FF73C975 111101 016E10六、微程序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选择的第一个程序设计是实现输入一个一位十进制数,将其扩大5倍后以BCD码输出,程序段如表2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一、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本文将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模型机的课设。

在本课设中,我们将探索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背景知识1. 模型机概述简单模型机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模型,它模拟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通过设计并实现这样一个模型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指令系统设计、存储器系统、总线、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等。

在设计模型机的课设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合理规划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三、设计思路1. 指令系统设计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它决定了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操作。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指令系统,包括几个基本指令,例如加法、减法、乘法等。

同时,还需要设计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确保指令可以被计算机正确解读和执行。

2. 存储器设计存储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和指令。

在模型机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寄存器、随机存储器(RAM)等组件来实现存储器的功能。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存储器的容量和访问速度等因素。

3. CPU设计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用于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在模型机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CPU,包括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两个部分。

运算单元用于执行指令中的运算操作,而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控制。

4. 输入输出设备设计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在模型机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键盘、显示屏等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使得计算机能够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换。

四、设计实现1. 指令系统设计和编码方式根据课设要求和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基于二进制的指令系统,并设计相应的指令格式和编码方式,确保指令可以被CPU正确解读和执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调试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结束以后开设的大型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微程序控制器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能力、调试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工程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ZY15CompSys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三、设计与调试任务1.按给定的指令格式和指令系统功能要求,用所提供的器件设计一台微程序控制器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在通用实验台上进行组装,并调试成功。

四、指令格式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十六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存储器及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A) 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D7 D6 D5 D4 D3 D2D1 D0OP-CODE Rs Rd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选中的寄存器(Rs或Rd)R0R1 R2寄存器的编码00 01 10(B) 访存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

其格式如下:D7 D6D5 D4 D3 D2D1 D0D7····D0OP-CODE M OP-CODE Rd D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目的寄存器,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为寻址方式,其定义如下:寻址方式有效地址说明00 E=D 直接寻址01 E=(D)间接寻址10 E=(R I)+D R I变址寻址11 E=(PC)+D 相对寻址本模型机规定变址寄存器R I指定为寄存器R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一、基本要求: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具体内容: 1. 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 2. 数据通路3. 时序系统4. 微指令格式5. 微程序控制器6. 微程序流程图7. 微程序代码表二、模型机设计1. 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的约定1) 数据格式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且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其中: 第7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1≤X<1。

2) 指令系统模型机设计四大类指令共16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9条)、I/O指令(4条)、访内及转移指令(2条)和停机指令(1条)。

因为指令系统共16条指令,所以操作码是4位。

由于模型机机器字长为8位,故设计单字长指令和双字长指令供使用。

(1) 算术逻辑指令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其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s为源寄存器,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9条算术逻辑指令的名称、功能和具体格式。

(2) 访内指令及转移指令模型机设计2条访问指令,即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指令格式为:7 6 5 4 3 2 1 0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目的寄存器,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X为寻址方式,其定义如下:(3) 输入输出指令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其中,addr=01 时,选中“INPUT DEVICE”中的开关组作为入设备,addr=10时,选中“OUTPUT DEVICE”中的数码快作为输出设备。

(4) 停机指令格式如下:7 6 5 4 3 2 1 0这类指令只有一条,即停机指令HALT(5) 模型机指令系统2. 数据通路简单的模型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和时序产生器组成。

在模型机中,我们将要实现RAM的读写指令,寄存器的读写指令,跳转指令,ALU的加、减、与、或指令。

把通用寄存器作为累加器A,进行左、右移等指令,整体构成一个单累加器多寄存器的系统。

运算器模块主要由四片74LS181、暂存器两片74LS273等构成。

其中74LS181可通过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指令来进行某种运算,具体由S0、S1、S2、S3、M、CN来决定。

T4是它的工作脉冲,正跳变有效。

寄存器堆模块为实验计算机提供了2个8位通用寄存器。

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及其中间运算结果,它对运算器的运算速度、指令系统的设计等都有密切关系。

在该运算器中,有两片74LS181组成算术和逻辑运算。

数据的来源由74LS273寄存器提供,74LS273产生16位数据分别送入到74LS181运算器中进行相应的运算。

主存储器单元电路主要用于存放实验机的机器指令,它的数据总线挂在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上;它的地址总线由地址寄存器单元电路中的地址寄存器74LS273(U37)给出,地址值由8个LED灯LAD0~LAD7显示,高电平亮,低电平灭;在手动方式下,输入数据由键盘提供,并经一三态门74LS245(U51)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实验时将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用8芯排线连到内部数据总线BUSD0~BUSD7,分时给出地址和数据。

它的读信号直接接地;它的写信号和片选信号由写入方式确定。

该存储器中机器指令的读写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

手动方式下,写信号由W/R` 提供,片选信号由CE`提供;自动方式下,写信号由控制CPU的P1.2提供,片选信号由控制CPU的P1.1 提供。

由于地址寄存器为8位,故接入6264的地址为A0~A7,而高4位A8~A12接地,所以其实际使用容量为256字节。

6264有四个控制线:CS1 第一片选线、CS2第二片选线、OE读线、WE写线。

CS1片选线由CE`控制(对应开关CE)、OE读线直接接地、WE 写线由W/R`控制(对应开关WE)、CS2直接接+5V。

为了向主存储器RAM中装入程序或数据,并且检查写入是否正确以及能运行主存储器中的程序,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B、SWA为“0 0”时,按要求连线后,连续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连续手动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B、SWA为“0 1”时,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进行连续手动写入。

·运行程序: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B、SWA为“1 1”时,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即可转入到第01号“取址”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IR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指令从内存去到DR中,然后再传送至IR。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字段组成,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P测试,通过节拍脉冲T4的控制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

指令译码器根据指令中的操作码译码强置微控器单元的地址,使下一条微指令指向相应的微程序的首址。

本系统有两种外部I\O设备,一种是二进制代码开关,它作为输入设备;另一种是数码块,它作为输出设备。

输入时二进制开关数据直接经过三态门送到外部数据总线上,只要开关状态不变,输入的信息也不变。

输出时,将输出数据送到外部数据总线上,当写信号有效时将数据打入输出锁存器,驱动数码块显示。

根据计算机的执行原理对各个元部件进行状态控制,最终设计出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见附件一的图1。

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数据的通路从程序计数器PC的地址送到主存的地址寄存器,根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

存储器中的数据是指令时,那么数据是从RAM送到总线,再从总线送到IR中。

存储器中的数据是需要加工的数据时,那么数据是从RAM送到总线,再从总线送到通用寄存器中等待加工。

数据加工过程中,两个数据是从总线上将数据分别分时压入两个暂存器中,等待运算部件的加工,在数据加工完成以后。

运算结果是通过三太门送到总线上。

三态门的控制时由微控制器来控制。

3. 时序系统本实验装置的主存模块和操作控制器模块都带有时序电路,在连续或单脉冲源的作用下时序电路能连续或单步地输出T1、T2、T3、T4、信号,并有启停控制信号。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时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时序电路也比较简单。

读取一个控存单元的时间与机器指令的CPU周期的时间相同,指令周期等于CPU周期与本质了所含微指令条数的积。

时序系统的设计见附件2的图2。

节拍电位与节拍脉冲时序关系图见附件3的图3。

4. 微指令格式微指令格式采用水平型微指令,微命令编码采用直接表示法和字段直接译码法相结合的混合表示法,以缩短微指令长度,后继地址采用断定方式,微指令格式如下:23 9 8 6 5 0操作控制字段15位,通过直接或字段译码方式对数据通路进行控制。

下址字段6位,从而确定控制存储器容量为64个单元。

判别测试字段3位,通过字段译码可用于规定7种P测试方式,以及一种不测试P0。

当P0=000的情况下,按下址字段的地址直接取下一条微指令。

具体微指令格式内容见附件三的图4。

S3,S2,S1,S0,M,Cn:为运算器74LS181芯片的控制信号。

WE:为W/R信号对RAM和OUT进行读写操作,高电平为写有效。

A9,A8:为对外部设备(RAM,OUTPUT,INPUT)地址进行译码。

A字段内容具体见附件3。

LD299:寄存器选中,具体选择同IR的最低2位(I1,I0)配合。

当I1I0=00时为输入到R0寄存器;当I1I0=01时为输入到R1寄存器;当I1I0=10时为输入到R2寄存器;LDDR1:暂存器DR1选中。

LDDR2:暂存器DR2选中。

LDIR:指令寄存器IR选中。

LOAD:总线数据直接装载在PC计数器中。

LDAR:地址寄存器AR选中。

B字段内容具体见附件3。

B- RS:为源寄存器输出选中。

具体选择同IR的3,4位(I3,I2)配合。

当I3I2=00时为输入到R0寄存器;当I3I2=01时为输入到R1寄存器;当I3I2=10时为输入到R2寄存器;RD-B:为目的寄存器输出选中。

具体选择同指令寄存器(IR)的最低2位(I1,I0)配合。

当I1I0=00时为R0寄存器输出;当I1I0=01时为R1寄存器输出;当I1I0=10时为R2寄存器输出;RI-B:为变址寄存器选中。

本机固定为R2。

299-B:为移位寄存器输出选中。

ALU-B:逻辑运算单元结果输出。

PC-B:PC计数器输出。

P字段:P(1):分支判断1,和指令寄存器(IR)的高四位(IR7-IR4)作为测试条件。

可分16个分支。

P(2):分支判断2,和指令寄存器(IR)的三四位(IR3,IR2)作为测试条件,有4个分支。

P(3):分支判断3,和CY或ZI作为测试条件,有两个分支。

P(4):分支判断4,和开关SWB,SBA作为测试条件,有4个分支。

用于控制台控制区(读程序,写程序,和运行程序)。

AR:进行算术运算时是否影响进位和判零标志的控制位。

选中时进行带进位运算。

LDPC:为PC计数信号选中。

5. 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与微指令的格式密切相关。

它由控制存储器、微地址寄存器、微命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几部分组成。

微地址寄存器和微命令寄存器两者的总长度即为一条微指令的长度,二者合在一起称为微指令寄存器。

微控制器寄存器使用的是两片74LS273和一片74LS175构成它们从微命令存储器中读出并保存,为后续模块提供信息。

它是根据节拍信号进行读的。

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过程:开始运行程序时a.CPU 自动将取指令的微程序入口地址送入uAR ,启动控制存储器进行读操作,将微指令送入uIR 。

b. 指令的操作码部分经译码器产生一组微命令,送到有关部件控制完成一组微操作。

c. 由微地址产生逻辑或微指令的下字址给出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再按取微指令。

执行微指令的过程重复。

微程序控制器结构见附件3图五。

6. 微程序流程图当拟定“取址”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

由于“取址”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

控制台操作为P(4)测试,它以控制台开关SWB、SWA作为测试条件,出现了3路分支,占用3个固定微地址单元。

当分支微地址单元固定后,剩下的其它地方就可以一条微指令占用一个微地址单元随意填写。

注意:微程序流程图上的地址为16进制。

指令中的STA、LDA JMP BZC 是四条双字长的指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