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4.平衡
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2)能够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1)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指的是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成熟。成熟的作用是给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2.经验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
(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皮亚杰—Fra bibliotek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Piaget,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图式的四个具体阶段每一种新的图式的出现,都标志着儿童认知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此,他提出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2岁左右.此时语言还未形成,主要通过感知觉来与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观的关系;第二,前运算阶段2岁~7岁左右.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使儿童能用表象、言语,以及符号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但其思维还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左右.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左右.能够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已经进入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皮亚杰认为,任何人的认知发展都要经历上述四个连续的阶段,且这种连续发展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在任何文化社会中都一样.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虽然,在两个相继发展的认知阶段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思维发展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建构主义认识论的第一人,皮亚杰通过大量的儿童认知实验得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相互作用的双向过程,即 SR公式。
他认为人类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基本 概念。
图式指动作结构,即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方 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对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心理活动的一种框架或组织结构。
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结构 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与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同时认知发展还受到同化、顺 应和平衡这三个环节的影响。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即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总是把新刺 激纳入到头脑之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犹如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的 适应即定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会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 境,这就是顺应过程。
由此可知,同化是指个体把客观环境纳入到主体的图式之中,引起图式量的变化,促进调整 原有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正是有了认知图式的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才实现了认知的不断建构过程。
平衡是个 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水平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这种不断发展的平衡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智慧的实质所在。
皮亚杰对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从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作了科 学的划分。
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于是从逻辑中引进了运筹的概念,把运算水平作为认知发展阶段的 依据,作为划分儿童思维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标志。
根据儿童在运算过程中的不同特征,皮亚杰把儿童划分为四个年 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
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外界发生关系,认识活动完全处于感知运动 水平。
这时的儿童认知活动主要表现为,初生时由条件反射活动或机能的同化作用与外界接触,后来发展为运用个 体的感知和动作来认识客观世界。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基于认知冲突的复习课堂模型建构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基于认知冲突的复习课堂模型建构摘要:本文以“微粒间的作用力与不同类型晶体的复习”为例阐述认知冲突下建构模型化的复习课教学路径: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知识分析;利用“图示”法得初建模型;通过“同化”法将模型扩充并应用模型;设立认知冲突用“顺应”法修正模型;运用“平衡”法完善模型。
关键词:认知冲突模型建构微粒间作用力晶体类型一、问题缘起1.高考命题思路与复习课现状当今高考主要命题思路是引导降低“死记硬背”和“刷题机械”现象,其更重思维、重应用,传统复习课未能构建合适的模型使得知识无逻辑与系统的勾勒而容易在课后被遗忘,此外学生遇新情境题时会产生较大认知冲突却苦于平时在课堂没有“演习”,其原因是教师未构建有效模型在课堂中应用以解决问题。
2.建构模型式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之一[[1]]。
“模型认知”意为借助模型建立的认知。
有效建构并运用模型可用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原因,还可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
可见建构模型式的课堂教学既可助力生成知识框架,又能促进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建构。
二、模型认知的建构内涵陆军在查有梁[[2]]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模型的认知”是按照“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进行认知,他认为“模型”包括实物和非实物形式模型两类[[3]]。
储海燕的研究提出基于化学模型认知的一般教学策略为初始模型到应用模型最终到新的模型螺旋上升的形式[[4]]。
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原有结构或组织框架)、同化(将个体概括或迁移至该图示中)、顺应(个体改变自己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和平衡(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
由上述研究启发,笔者感知到化学课堂复习也遵循如上模型认知规律。
正如学生已具备相关章节图式系统——原有知识内部结构和组织,而后复习时进行同化、顺应、平衡,最终可形成更高阶思维模型。
同化与顺应
同化与顺应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涂荣豹的数学教学认识论”的一点比较及心得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同化和顺应,下面结合两位老师的观点,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2、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3、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
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二.涂荣豹:认知的学习形式。
1、同化学习。
与较多的已有知识具有联系的新知识,可以把新知识放在大量的已有知识之中,将它们充分的建立联系,使新知识的意义与旧知识的意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即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同化的概念是指把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
所谓同化学习,就是当新的数学内容输入以后,主体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它们,而是利用已有的数学认识结构对新知识内容进行改造,使新内容纳入到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中,这一过程就称为同化。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数学开放题解决过程中的同化与顺应
数学开放题解决过程中的同化与顺应“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皮亚杰认为,在学习中正是由于主体和外界刺激之间不断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才促使主体的认知图式不断地发展,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在认识过程中,“同化”和“顺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
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皮亚杰认为行为主义的s—r公式应写作s==r或s——(a)——r,也就是说,当个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他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这一刺激,而是首先利用自己头脑中原有图式对这一刺激进行顾虑、改造,使其融入个体原有的图式中,但只有同化作用,原有的图式就没有变异,就不能获得新的知识,也不能连续发展,所以在同化作用的基础上,还必须有顺应作用。
“顺应”是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原有图式以适应刺激的过程。
当个体原有的图式不适应客体,即不能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调整和改变个体图式,使之适应客体。
同化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
只能引起图式的量变;而顺应是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它能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总要达到一种平衡。
平衡是指对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
当个体遇到刺激时,总是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即用原有的去理解新事物。
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如果原有图式不能同化刺激,个体就调整原有图式或重新新建构新的图式来顺应这种刺激,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
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对外界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来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活动来发生与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同化和顺应的主动交流,发展具体、形象思维。
通过自己的活动,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与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这样就不断地调整和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逐步形成、发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
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
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推荐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涂荣豹的数学教学认识论”的一点比较及心得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同化和顺应,下面结合两位老师的观点,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2、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3、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
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二.涂荣豹:认知的学习形式。
1、同化学习。
与较多的已有知识具有联系的新知识,可以把新知识放在大量的已有知识之中,将它们充分的建立联系,使新知识的意义与旧知识的意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即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同化的概念是指把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同学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个观念,理解较为空洞,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孩子的发展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不断发生的。
孩子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外界不断刺激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
孩子的活动与外部的刺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皮亚杰强调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强调孩子的动作运作和活动。
图式就是你对外界的一个认知感受与产生的结果。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当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比如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喜欢一桌子人围绕在一起吃白饭,这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当外界的有一个小的图式结构,比如外国人加入进来,入乡随俗就是一个同化。
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当自己是一个小的认知结构,刚好反过来,自己到外地吃饭,别人环境太大,自己没法纳入,就去适应,不用筷子,而是吃西餐。
我自己去适应别人就是一个顺应。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
这样去结合实例就比较好的能去理解这个较为难的知识点。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教案
1.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感受图解的应用
新授课, 20分钟
图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几个概念的理解掌握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讲授
巩固(归 纳小结) 作业安排
板书设计
教具
视频、PPT、黑板、粉笔、玻璃杯、水
1.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感受图解的应用
知识点框架回顾,提问解答导入引出的问题为什么儿童无法正确的判断?
选择一个阶段观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哪些特点并解释。
视频、PPT、黑板、粉笔、玻璃杯、水
时长 教具
目的
3mid 2mid
视频,玻璃 通过现场的反应与 水杯3个(两 孩子放映的不同引 个一样,一 起学员的学习兴 个较高)、 趣,集中学员注意
知识点3.人思考方式的发展阶段理论: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图式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看得见摸得着才存在
(躲猫猫)
2~6/7岁 (一年级以前) 前运算阶段 思维不可逆 三杯水实验
6/7~12岁(二年级~6年级)具体运算阶段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逆性
提问: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12~
形式运算阶段 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图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几个概念的理解掌握
1.儿童思维不可逆性案例视频中的实验现场还原。 2.儿童思维不可逆性案例视频导入(1分钟)
知识点1:关于认知发展论是什么?了解认知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论就可以解释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知识, 知道人的思考方式的发展历程
知识点2.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概念的解释。过0-2岁孩子学会狗再到遇到猫产生不平衡来解释。 现场提问,举例说明这几个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续1
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知发展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认知结构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将新的刺激
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认知过程
同化
同化是使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特点
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开始去集中化,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能够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又叫命题运算阶段
年龄
11-16岁
儿童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
特点
抽象思维获得发展
青春期自我中心
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
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
顺应
顺应使使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平衡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有机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同化和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平衡
认知发展的实质
即集体的成长,为认知发展提供生理基础
成熟
在练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
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
社会性经验
个体在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我调节
平衡化
影响发展的因素
不主张人为地加速儿童地发展,认为简单的问题对儿童发展作用不大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要以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使儿童已有图式与环境产生相互 作用
教师教学应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具体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情境不能超过学生 现有的认知水平
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运算是指个体内部的智力操作
动作经验可以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
语言和概念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
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同化和顺应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具体分析如下:(1)二者之间的对立①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它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②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它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2)二者之间的联系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境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状态。
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不平衡。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当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比如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喜欢一桌子人围绕在一起吃白饭,这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当外界的有一个小的图式结构,比如外国人加入进来,入乡随俗就是一个同化。
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当自己是一个小的认知结构,刚好反过来,自己到外地吃饭,别人环境太大,自己没法纳入,就去适应,不用筷子,而是吃西餐。
我自己去适应别人就是一个顺应。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意思区别1、概念不同(1)图式: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例如:骑自行车就是一种行为图式。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去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这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概念,也是认知心理学的雏形——日内瓦学派对认知过程的解释。
1、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2、顺化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3、平衡化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一般出现在新旧信息势均力敌、一方无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时候;
4、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也是皮亚杰认为认知加工(同化、顺化、平衡化)以后在人脑中的结果。
扩展资料:
曼德尔、弗里德里克和罗恩把图式定义为在记忆中表征一般知识的认知结构图式(或框架和脚本)被理解为一种数据结构,在解释感知、调节行为以及在记忆中存储知识时起中心作用。
而拉梅尔哈特、斯莫伦斯基、麦克莱兰和欣顿的观点,头脑中的任何一种表征对象都不是模式,更准确地说,图式出现于把新知识同化入现有的知识结构,或当需要从许多较简单的相互协同工作的元素中解释既定环境时。
顺应有道,同化无痕
顺应有道,同化无痕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认知发生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皮亚杰所下的定义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即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教师的组织、引导至关重要。
纵观当下课堂,虽然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加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但在课堂上回答和作业仍是学生的主要行为。
教师的课堂控制欲过强,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自己的主张,这样的教学活动很难达到有效。
而“顺应有道,同化无痕”则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下面就结合几个实例奉上我的几点看法,供大家研究。
一、准确把握,定位教学的起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同化和顺应埋下伏笔,打好基础。
教学的起点包括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指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
现实起点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基础知识。
通常教师对教材的逻辑起点较为关注,经常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
教师对两者都要给予重视,才能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提供帮助。
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从教材的逻辑起点来说,小数乘小数是建立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之上的。
从学生的现实起点来说,小数乘小数的学习是建立在已经掌握整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小数乘整数计算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建立在学生基于转化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的。
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意思区别
1、概念不同
(1)图式: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例如:骑自行车就是一种行为图式。
(2)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去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
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没有质的改变。
例如:学会骑车以后,再学怎么左拐弯,怎么右拐弯,去适应不同路况。
(3)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的变化,是质变。
例如:觉得路途遥远,骑自行车慢,于是换了辆摩托。
(4)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它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不平衡,就会想办法来调整自己以重新达到平衡。
例如:觉得路途遥远,骑自行车实在麻烦,怎么办?正好手边有摩托,重新学习一下怎么使用,就可以重新上路了。
这就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2、作用不同
(1)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
(2)同化:在认识过程中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力量的变化。
(3)顺应: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
(4)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
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认知理论:同化顺应和平衡
皮亚杰认知理论——同化、顺应、平衡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用适应的观点解释个体发展。
(一)同化(assimilation)同化原本是一个生物的概念,指有机体在摄取食物后,经过消化和吸收把食物变为自己本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皮亚杰把这一名词借鉴到心理学中,用于描述“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皮亚杰,B.英海尔德,1980)。
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变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机能性的。
随着个体认识的发展,同化经历以下三种形式:1、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2、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式发展;3、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
(二)顺应(accommodation)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顺应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可见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个人观点:在对同化和顺应概念的理解上,我们认为,同化更类似一个量变的过程,是个体知识结构的重复和再认;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知识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图式是同化和顺应的基础,顺应的产生以同化为前提。
补充知识:S(A)R公式皮亚杰应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对行为主义公式S→R进行了改造,提出了S(A)R公式。
同化与顺应学习
学习的两种重要形式:同化与顺应-------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涂荣豹的数学教学认识论”的一点比较及心得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也不起因于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同化和顺应,下面结合两位老师的观点,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2、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3、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
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二.涂荣豹:认知的学习形式。
1、同化学习。
与较多的已有知识具有联系的新知识,可以把新知识放在大量的已有知识之中,将它们充分的建立联系,使新知识的意义与旧知识的意义融合在一起,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即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
同化的概念是指把给定的东西整合到一个早先就存在的结构之中。
所谓同化学习,就是当新的数学内容输入以后,主体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它们,而是利用已有的数学认识结构对新知识内容进行改造,使新内容纳入到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中,这一过程就称为同化。
皮亚杰的四个概念的例子
皮亚杰的四个概念的例子皮亚杰,这可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一位大咖!他提出的四个概念,那可真是妙趣横生,就像解开儿童成长密码的神秘钥匙。
先来说说“同化”。
同化啊,就好比你有个小盒子,原本装的都是蓝色的弹珠。
突然,你得到了一颗绿色的弹珠,你想都没想,直接把它也放进了这个装蓝色弹珠的盒子里。
这绿色弹珠不就被你“同化”进了原本装蓝色弹珠的“认知盒子”里了嘛!比如孩子认识了猫,当他看到长得有点像猫的小豹子时,就会说这也是猫。
这难道不是同化吗?再讲讲“顺应”。
这顺应呀,就像你发现那个装蓝色弹珠的盒子太小了,装不下新的绿色弹珠,那怎么办?你就得换一个更大的盒子,或者重新找一个能装下两种弹珠的容器。
孩子学习数字的时候,如果一直用掰手指的方法数到 5,当要数到 10 时发现手指不够用了,就得改变计数方法,这不就是顺应嘛!然后是“平衡”。
平衡就像是骑自行车,你得不断调整方向和速度,才能稳稳地前进。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旧的认知,又有新的挑战,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和行为,来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在追求平衡呀!比如说孩子一开始觉得月亮是跟着自己走的,后来通过学习知道这是一种错觉,从而调整了自己的认知,这不就是在找平衡吗?最后是“图式”。
图式可以想象成是我们脑子里的一个个小抽屉,每个抽屉里装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比如“动物”这个抽屉里,可能有猫、狗、兔子等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信息。
孩子看到一个新的动物,就会把它的特点和自己脑海里“动物”抽屉里的信息进行对比和匹配。
你想想,咱们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一点点建立自己的认知世界的?皮亚杰的这四个概念,不就是在解释咱们怎么从懵懂无知变得聪明懂事的过程吗?所以说,皮亚杰的这四个概念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也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这不就像是给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同学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个观念,理解较为空洞,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孩子的发展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不断发生的。
孩子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外界不断刺激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
孩子的活动与外部的刺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皮亚杰强调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强调孩子的动作运作和活动。
图式就是你对外界的一个认知感受与产生的结果。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当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比如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喜欢一桌子人围绕在一起吃白饭,这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当外界的有一个小的图式结构,比如外国人加入进来,入乡随俗就是一个同化。
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当自己是一个小的认知结构,刚好反过来,自己到外地吃饭,别人环境太大,自己没法纳入,就去适应,不用筷子,而是吃西餐。
我自己去适应别人就是一个顺应。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
这样去结合实例就比较好的能去理解这个较为难的知识点。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