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合集下载

《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梳理

《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梳理

《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梳理《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描写了宋朝末年108位梁山泊好汉与宋江等人的抗金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人性与命运。

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

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的首领是宋江。

宋江原是一个志向远大却被陷害入狱的忠良,后被梁山泊好汉拯救,成为梁山泊的领袖。

宋江的人品高尚,颇有仁义之心,因此得到了众将的拥戴。

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宋江的兄弟酒肉和尚吴用则是梁山泊中的智囊,擅长谋略统领,帮助宋江解决了许多难题。

他们两人密切合作,是梁山泊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另外,梁山泊中还有穆弘、花荣、李应等善于武艺的好汉,他们各有所长,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战斗力强大的团队。

除了梁山泊中的人物关系外,小说中还有段天德、秦明、燕青、解珍、解宝等角色。

他们原本是各具特色的人物,但在梁山泊的大家庭中,相互关联,共同战斗,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在《水浒传》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命运和成长轨迹。

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构成了《水浒传》这部伟
大作品丰富多彩的内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人性的多面性。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水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梁山泊起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世界。

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上都独具匠心,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人物和整体结构的分析。

一、梁山泊篇《水浒》中的梁山泊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这里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

他们有的是被官府迫害,有的是因为罪行被通缉,也有的是因为保护亲人而杀人。

这些好汉从各地的江湖、山林逃亡至梁山泊,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在梁山泊,这些好汉们经历了许多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这些胜利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善战,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团结。

通过这些战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好汉的性格和特点,以及他们在江湖中的地位。

二、晁盖篇晁盖是梁山泊的领袖,他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晁盖为人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朋友。

他为了保护亲人和朋友,不惜与人决斗,展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

在梁山泊中,晁盖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

他领导着其他好汉们进行战斗,并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

晁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三、林冲、杨志、鲁达篇林冲、杨志、鲁达是《水浒》中的三位重要人物。

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

林冲是一位武功高强、冷静沉着的英雄。

他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遭受冤屈而被迫走上梁山。

林冲在梁山泊中扮演着重要的军事角色,他的智勇双全为梁山泊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志则是一位出身名门的英雄,他曾是朝廷的殿帅府制使官。

杨志性格刚烈,正直善良。

他在梁山泊中虽然不如林冲那么出彩,但他的武功同样高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鲁达则是一位性格豁达、胸怀大志的英雄。

他为了救金氏父女而拳打镇关西,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

鲁达在梁山泊中以他的豁达性格和聪明才智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尊重。

这三位英雄的故事和性格特点,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也展示了《水浒》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水浒》是一部以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为特色的伟大作品。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之后得出结论。
(2)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 遭遇的必然性”,之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3)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 身于不同的阶层”,之后叙述、评价。
第2段是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 来说明观点的?
202X
谈《 人物和结构
》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第 一 课 时
本课选自《茅盾评论文集》,是他对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的《水浒》的评论与分析。
茅盾先生是我们很熟悉的大作家,不仅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文学作 品,还在文艺理论的建立与文艺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二.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么了解? 三.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有哪些?
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 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 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 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 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 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 二”中的:“变化错综”。
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 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 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 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 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 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 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 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内容综述】学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要了解文艺评论的特点,学习如何阅读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培养阅读文学评论的能力。

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和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能理清文章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学习掌握文学评论叙、析、评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了解作者针对作品自身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要点讲解】《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属文学评论,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意见的文章”。

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于思想评论。

本文共八个自然段,从内容结构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至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第5至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8段收束全文,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全文评论了《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两方面,在叙述中不是照搬原文或简单浓缩,而是夹叙夹议。

在选定事例时集中在林冲、杨志、鲁达三人身上,因为这三人都是《水浒》中重要的、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因此既有代表性,又节省笔墨,以较小的篇幅包含较大的容量,获得了以简驭繁的效果。

也体现了作者构思、行文的匠心。

作者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文学家。

浙江桐乡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茅盾。

一生著述丰富,学识渊博,才艺广泛。

五四时期致力于文学理论建树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自1927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文学评论和神话研究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两大形象系列,以及农民、小商人、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物形象,开拓、丰富与扩大了新文学的表现领域和人物画廊。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

1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2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3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教学设想《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

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高中学习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读过《水浒》原著。

这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对《水浒》似了解并非全了解。

今天,要教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果学生对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该课前,教师可组织一次关于《水浒》的报告会,或在学习该课前,利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水浒》作简要的介绍。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呈“分—总”式。

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逐层剖析,最后归纳的途径,以及师生共同“议”与“评”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概括介绍《水浒》原著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理顺课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水浒》内容简介。

要点提示:1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作家进行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2 《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3 《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4 《水浒》的巨大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第四点上。

其他三个方面,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 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3 具体分析“叙、析、评”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自读揣摩第1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提示: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

职高语文第三册(基础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职高语文第三册(基础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教材说明:1、此文语言通俗易懂,再加上同学们对《水浒》的一些了解,故而理解课文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也有可能理解不透彻,因而需要了解一定的有关《水浒》的知识。

所以,课文中字词、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是本课授课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点有二:①学习课文本身结构特点和作者所运用的叙、评、析相结合的评论方法。

②了解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特点,掌握评价文学作品,即写一般的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途径:如何选取切入点,如何作到叙、析、评相结合等等。

3、教学难点:本课带有鲜明的文艺争鸣色彩和独创性,要理解作者在此文中所适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懂得作者见解的独到、深刻之处。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字词解释: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和虚构。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附会:把没关系的事物说成有某种关系,把没有意义的东西说成有某种意义。

灼然:清楚明白样子。

落魄:luò pò又读luò tuò义同"落泊"(luò bó)鄙薄:轻视、看不起。

光景:有境况、状况之意,也可理解为表估计、推测。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行伍:hāngwǔ旧指军队,泛指军中。

投名状:旧时聚众造反或占山为寇的人入伙所用的见面礼。

按语:作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

行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能事:擅长的本领。

经济: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大的成果。

幻灭:空想的希望破灭。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倾轧:轧:yà。

在同一组织中排挤打击不同派系的人。

2、作家、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3、相关文学常识《水浒》:作者,施耐庵(也有说罗贯中作或两人合作)①主要内容: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

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第四单元十三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学目标1.学习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比较论证的方法。

3.学习本文凝练、生动和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词练字的高超技巧。

课文分析这篇评论,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关于《水浒》的人物描写,文章提出的主要论点有两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一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人物。

在第一部分中,可按这两个分论点把第1至3段分作一层,第4段又作一层。

“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就是说,在人物的描写中,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阶级分析的观点。

《水浒》的作者由于尊重实际,如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其结果,必然会反映出阶级社会里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课文第2段即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说明这个观点。

第2段共分三小层。

以《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这一句作结论的是第一层。

以“不但如此”开头的两个提起句,分别标出文章的第二层和第三层。

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从遭遇到思想到出身,边叙边议,对林冲、杨志、鲁达的差异作了精辟的比较分析。

他们的经历和追求都切合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出身。

一个是求苟安而不得安,一个是求上爬而未能爬上,一个是要打尽天下不平事而终不能实现。

《水浒》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所谓“个个面目不同”,是古已有之的定评,然而把这种个性特点联系到人物阶级成分的差异上面去,从而指出《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这样一个结论,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

由人物本身的行动描写人物,在过程中显示人物个性,不是静止的描写说明。

这种写法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一大长处,《水浒》尤其突出。

文章仍以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为例,但同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他们如何随着故事的进展,在矛盾的冲突变化中,具有不同的喜、怒、哀、乐,化为不同的言谈举止,从而逐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

2. 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理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提高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和背景介绍2. 《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概述3.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解析5. 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2. 课件:涉及《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突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3. 分析: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英雄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4. 解析:讲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如章回体、对称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5. 互动: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阅读兴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并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阅读感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的人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开展《水浒传》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以水浒英雄为主角的故事或散文。

谈谈《水浒传》的主题与其结构安排的内在联系

谈谈《水浒传》的主题与其结构安排的内在联系

谈谈《水浒传》的主题与其结构安排的内在联系
正文学作品的结构体现出作家的全部构思,是服从于作品的主题的。

因此,在讨论《水浒》的主题时,对《水浒》的情节结构作一分析是有益的。

《水浒》的结构特点是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的结合。

七十一回以前的结构是横式结构,这一大部分书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中心,各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成篇。

互相之间虽有一定勾连,但主要是采取横式的并列结构。

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结构方法,固然是受了说话艺术的影响,也是为了便于从各方面表现忠与奸、义与不义的矛盾,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概括忠义之士如何被奸人所逼,又如何互相指引从四面八方汇集梁山的过程。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 么了解? 么了解? 3.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 .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 的知识有哪些? 的知识有哪些?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
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 2.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
3.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 .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 了哪些论据? 了哪些论据? 人物 林冲、杨志、鲁达的遭遇、意识、 林冲、杨志、鲁达的遭遇、意识、出身 阶级成分)、性格; )、性格 (阶级成分)、性格; 林冲、杨志、鲁达的出场及发展; 林冲、杨志、鲁达的出场及发展; 结构 (1)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 )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 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林冲的故 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 林冲的故 事。 (2)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 )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 铺直叙——杨志的故事。 杨志的故事。 铺直叙 杨志的故事
《 水 浒 》
水浒》 《 水浒 》 是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 一部长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 是在《 一部长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是在《 宣和遗事》和有关话本、 宣和遗事》和有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再创作 而成的。 而成的。 作品写一个以靠踢球被皇帝看中并被提拔 为殿帅府太尉的破落子弟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集 和他们手下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一道, 团,和他们手下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一道, 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 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以至许多英 雄豪杰被逼上山落草,主持正义,反抗压迫, 雄豪杰被逼上山落草,主持正义,反抗压迫, 终于汇成声势浩大的梁山泊起义的斗争故事。 终于汇成声势浩大的梁山泊起义的斗争故事。 全书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全书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语言生动丰 明快洗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富,明快洗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 部小说塑造出了众多生动形象、 部小说塑造出了众多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英 雄形象。 雄形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PPT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PPT

整体感知
(三)《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第一,故事的发展, 前后勾联,一步紧一 步,但又疏密相间, 摇曳多姿。
第二,善于运用变化 错综的手法,避免平 铺直叙。

内容探究
N E I R O N G TA N J I U
内容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首先,总说《水浒》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 评价”,“个个面目不同”。那么施耐庵如何写出如此多个性鲜明 的角色呢?一定得益于其创作方法,于是作者借一本笔记的记载进 行推究,然后得出结论,《水浒》是施耐庵揣摩民间流传已久的口 头文学加以改编润色而成的。放在开头的作用:开门见山引出论题, 引起读者重视。
整体感知
(三)《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整体感知
分析: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 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 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 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 至也是有机的。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 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整体感知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1~4段 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
第5~7段 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 第8段
着重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 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整体感知
(二)关于《水浒》的人物描写, 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整体感知
(1)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2)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 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课堂讨论
例如,与杨志、林冲在遭遇、思想、出身上构成比较关系的鲁达,与 武松比较,一个因拳打镇关西出逃,一个因杀嫂刺配;一个是大闹野猪林 而再次出逃,一个是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而不得不夜奔。若论始终只 是为了“仗义救人”这一点,鲁达自然比武松显得更完全、更彻底,当然 更能与杨志、林冲形成更鲜明的对照。再从阶级出身来说,从“横海郡柴 进留宾”一回里武松对宋江的自叙来看,武松原来的社会地位、出身阶层 也要比鲁达高。从选例的精当来说,以鲁达与林冲、杨志构成比较关系当 然更为恰当。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浒传》,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3. 课堂讲解:讲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强调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谈谈对《水浒传》中人物和结构的看法。

2. 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简要介绍其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3. 思考《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矛盾,谈谈你对农民起义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水浒传》的结构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社会意义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封建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理解程度。

5.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学生是否掌握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17.谈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

17.谈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
2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
二、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由于阶级出身不同。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可以说,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
3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组织教学
复习
导入
新授
讲读课文
研讨课文
考勤、维持班级秩序
复习小说的演变及发展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学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
1《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评论的主要意见是:“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
完成练习册67-70
①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以后得出结论,“《水浒》从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主业
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以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施耐庵创作,描写了北宋末年的反抗萧条统治的江湖义举。

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故事结构。

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作品包含了108个水浒好汉的传奇故事,每个人物都各具特色。

其中,宋江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温文尔雅、聪明机智的革命志士。

他领导水浒好汉,与腐败而弱小的官府进行斗争,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智慧。

其他重要的人物还包括梁山泊的忠诚副将吴用、魁梧威猛的林冲、武艺高强的李逵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价值观,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还包括一些反面角色,如官府的官员和宋江的冤家。

这些人物形象虽然具有负面的特征,但却在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他们,施耐庵揭示了官府腐败的一面,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的批评。

其次,我们来谈谈《水浒传》的故事结构。

《水浒传》以宋江起义为开端,通过高曾和解体梁山泊以至草棚子、徽州等一系列情节展开,最终以呼延灼送信招安收场。

整个故事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结构严密,情节生动有趣。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连续性,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歌和歌谣,为故事增添了一份韵味。

通过诗歌和歌谣的表达,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感受。

总之,《水浒传》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故事结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排,作品中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辉煌一面,同时也告诫读者要勇敢反抗不公和不义。

这部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还是对于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6.16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6.16
解释说明
“暂不谈它的其它方面”中的“其它方面”指的是什么?
还是指上文的“许多优点”
“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这 句话中的“这上头”指代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人物描写和结构 作为一个人物的故事结构看,《水浒》的结构是有机的
整体感知 4、阅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看整体结构是怎样?
• 第一部分(1-4):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 第二部分(5-7):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 第三部分(8):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
“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整体感知
5、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
2、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
定义: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征。 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 表意见的文章”。
分类: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 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 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于思想评论。
整体感知 1、从文章标题看,矛盾先生谈论的对象是什么?
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举例论证 不同点: 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
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 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5、阅读概括:读第6自然段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从每一个人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 的”,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①“《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 格。”
②“《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 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③“《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 出身于不同的阶层”。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

2. 对《水浒传》结构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水浒传》,熟悉情节和人物。

2. 准备相关的人物介绍和结构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成书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让学生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介绍他们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结构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水浒传》的结构,尝试总结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章节安排和故事线索。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水浒传》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相关作品,加深对人物和结构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表达对《水浒传》的评价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续):六、人物关系梳理(10分钟)1. 分析《水浒传》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七、典型人物剖析(10分钟)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学目标:一、掌握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

二、学习评论紧密结合原作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方法评价文艺作品,不断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一、提炼信息,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二、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了解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了解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

二、运用激趣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分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文学评论的体裁特点及作者。

2、掌握作者提出的关于《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

3、掌握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1、小调查A. 看完《水浒传》原著;B. 看过《水浒传》原著,但未看完;C. 看过电视剧《水浒传》;D. 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电视剧,但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一些水浒人物和故事。

调查方式:学生举手,小组长统计人数。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阅读《水浒》的情况,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2、小活动活动①:说一说好汉姓名活动形式:给出水浒好汉绰号,学生说姓名。

活动②:人物情节连连看活动形式:给出主要故事情节,学生说人物。

活动目的:了解学生对《水浒》的熟悉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3、师概述《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它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就艺术成就而言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关于《水浒》的研究在文学论坛上是争论不休的。

而茅盾先生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初中我们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片段,同学们还记得吗?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特点,前后勾联、富于变化的结构方式让我们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看一看他是如何评价《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上的特点的。

二、简介作者茅盾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文学家。

浙江桐乡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茅盾。

一生著述丰富,学识渊博,才艺广泛。

五四时期致力于文学理论建树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自1927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文学评论和神话研究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两大形象系列,以及农民、小商人、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物形象,开拓、丰富与扩大了新文学的表现领域和人物画廊。

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功绩。

三、简介体裁1、本文体裁:文学评论2、简介文学评论的体裁特点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意见的文章”。

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于思想评论。

文学评论,多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

“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括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叙”与“议”的关系是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析”与“评”的关系是论点和观点(或结论)的关系。

“叙”为“议”服务,“析”为“评”服务。

在文学评论中,叙、析、评三者常常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四、明确目标,整体把握1、分析课题从本文标题看,茅盾先生谈《水浒》谈了几个方面?明确:两个方面,谈《水浒》的人物、谈《水浒》的结构(即本文对《水浒》的评论点)。

2、理清结构(借助标题、过渡句)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请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共八个自然段,从内容结构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第5至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第8段收束全文,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五、研习第一部分1、找出人物描写的两个特点(借助中心句、关键词)《水浒》的人物描写有哪几个特点?明确:两个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二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解说:阅读时要提纲挈领,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明确重点内容。

2、读首段,找原因,明确施耐庵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的原因。

速读第1段课文,找出施耐庵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的原因。

明确:朝夕揣摩。

解说: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只有下功夫花心思,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3、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明确: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其次,说明其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个个面目不同”;再次,说明《水浒》人物描写成功的秘诀在于朝夕揣摩。

这里通过评述一本笔记杜撰的一则故事,间接证明了《水浒》人物描写的成就很高。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引起读者重视;通过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为自己的言论作了引言和铺垫。

4、第2段是如何具体分析《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一个特点的?《水浒》一百单八人,重要的人物很多,而作者为何只选了林冲、杨志、鲁达为例贯连前后进行分析评论?明确:1、1)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2)观点和材料统一,深入浅出。

2、选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通过比较方法,运用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的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句总起,以下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人物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人物性格。

先总举这三个人物的共同之处;再分别分析三人的不同遭遇和不同性格,叙中有析,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层:从人物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不同遭遇的必然性,先作结论,再分别分析三人不同的思想意识。

第三层:从读者对这三个人物表现出的不同感受。

这是直接写出的。

这一段对于原小说的情节采用概述的方式,而不是照录小说语言,读起来觉得很精炼。

作者的观点在造词造句中表达得十分明了。

人物性格体现在不同的遭遇中,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又由于阶级出身不同。

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

5、第三段是如何分析《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的?明确:第1句揭示本段分论点,即第2个特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接下来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先概述三人出场的不同情状,但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再概括说明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后来自己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的,即说明人物的个性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的,而不是静止的描写。

文中使用比喻加以说明,那是一种“由远渐近”的方法。

6、比较文中这两个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相同占:举例论证不同点:前者逐层论述,表达观点;后者先提出观点,再论证;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五、小结全文评论了《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两方面,在叙述中不是照搬原文或简单浓缩,而是夹叙夹议。

在选定事例时集中在林冲、杨志、鲁达三人身上,因为这三人都是《水浒》中重要的、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因此既有代表性,又节省笔墨,以较小的篇幅包含较大的容量,获得了以简驭繁的效果。

也体现了作者构思、行文的匠心。

六、作业思考题:为什么文章中反复只举三个人的例子?为什么在叙述三个人事例时,各段安排的次序还不一样?第2分课时教学要点:认识《水浒》的结构特点;总结全文。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二、分析《水浒》的结构特点1、〈水浒〉的结构有何特点?明确: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民是有机的。

这是是作者在《水浒》研究中提出的又一创见。

2、第7段是如何具体分析《水浒》的结构特点的?明确:首先指出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前后勾联、疏密相间及变化错综;然后以林冲的故事为例,并与杨志的故事作比较,边叙边析,论证《水浒》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3、比较林冲与杨志的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何区别?明确:林冲:时松时紧,曲折有致;腾挪跌宕,逐步推进。

杨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纵横开合。

三、简析第8段本段小结课文。

指出,对《水浒》而言,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应当是人物的描写与结构,文末以《红楼梦》作为参照对比,照应开头,并强调《水浒》结构的有机性。

四、总结全文1、读过作者对《水浒》人物描写的分析这一部分以后,你认识到在评论中选择和运用材料应当注意些什么?试举例说明。

明确:总的来说,选例要精当,运用事例前后要一致。

如本文通篇以林冲、杨志、鲁达三人的故事作例证,选例就很精当,3个人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对比鲜明,前后一贯,使观点和材料很好地统一起来。

2、《读〈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只举出林冲、杨志、鲁达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是为什么?明确:在《水浒》书中,这三个人物是书中的主要人物,而且,这三个人物的经历各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能反映不同阶层人物的思想面貌;其次,文章前后都以这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就能比较全面地介绍每一个人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评论的目的。

3、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水浒》在文学评论论坛上有何影响?明确: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比如,关于《水浒》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特别是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4、本文写作特点1)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本文将叙、析、评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谈其人物描写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先叙后议,然后紧密结合林冲、杨志、鲁达3人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通过层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

第4段则是先议后叙,先说观点,再举例子,且仍以林冲等3人来证明观点。

第7段中谈到林冲与洪教头比武时,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第一句是议,概述《水浒》“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第二句是先叙后议,分号前先复述比武过程的曲折变化,分号之后评议“这百余字真是简洁遒劲,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林冲武艺的高强”;第三句是议,指出《水浒》刻画人物面目,笔墨经济到了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