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宗内经伤寒论实修 汉唐医学标尺 《脉象图》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面我们在讲汉唐医学基础标尺之一《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的时候,取了一个病案,来作为脉象图的一个展示,我们现在看一下当时的这个脉象图:
关于这个脉象图的一些简单的分析,前面已经讲过,并且跟随脉象的反馈表现指导用药。
一诊:生白术12茯苓9干姜9桂枝9细辛4杜仲9肉桂9制附子9熟地6制黄精9独活12姜半夏9葛根18五味子7生黄芪12大枣9生姜1块。一周
二诊:红参9生白术12苍术9茯苓9干姜12(9)肉桂9制附子9(12)姜半夏9独活15(12)当归9杜仲12葛根15(0)柴胡9制黄精9山茱萸9(12)。两周。()内的数值,表示其在第二周的用量。下同。
三诊:当归9(12)生白术12苍术9茯苓7桂枝9党
参9(12)川芎7丹参9姜半夏9独活12杏仁6(0)厚朴7(5)制黄精12细辛4干姜9制附子9。两周。
昨天是第四次复诊,下面的这个图就是昨天病人刻诊的脉象图:
从一诊到四诊时,间隔5周(35天)的时间,我们帮助其身体,把脉象从图一中的近乎山穷水尽的状态,纠正到图二所示比较充盈的状态。
我们前面说过,寸口脉脉象的表现,就是其对应臟腑的当前状态。从上面脉象图来看,当前臟腑充盈的情况,在外力的参与下,纠正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对了,就是这个。——【九候若一】。这个方向一定不能丢了哦。
而且,是在外力撤出之后,依然能长期保持【九候若一】的标准。这个就是【平人】了。
四诊:党参9生白术9茯苓9干姜9杜仲12肉桂9(7)制附子9制黄精12山茱萸9熟地7(9)姜半夏6(9)独活12(9)升麻7麦冬7
对比这先后两个脉象图,大家最直观看到的是什么?
最显然的,就是后面的这个脉象图中,——病人的脉象开始充盈过半了。
那么,这个充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说过,寸口脉,首先是臓腑情况的当前反馈。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看见的脉象充盈的表现,
其实就是臓腑之气当下达到充盈程度。
我们说过,寸口脉,首先是臓腑情况的当前反馈。
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看见的脉象充盈的表现,其实就是臓腑之气当下达到充盈程度。我们先看,这个右手脉的对比:
1、我们先来看右手脉象的整体大势的表现。
与上一图相比,这次的脉象图中,右手脉,从原本只有沉部很少一部分区域有脉象的表现,充盈到寸关尺三部中的沉部、到中部。脉象表现也比较充盈。
【右尺】的“浮部”区域的中、下两个部分区域,也已经开始出现了脉象。
【右关】的“浮部”的下部区域,也已经开始出现脉象。
【右寸】的“浮部”区域的下部,从前向后的脉象,也在逐渐加强。
2、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脉象图中的细节表现:
首先,从右手三部【浮部】,如下图所示:
右手脉的浮部,也都开始出现了局部充盈的表现,使得整个【浮部】的脉象,表现出“后高前低”的上升趋势,即右尺和右关的升浮,明显要大于右寸的表现。这个是整体的【形】的表现上出来来,但是【势】还不够,还很不充盈。
这里要提醒注意的是,浮部的脉象,虽然已经开始填起,但还不够充实。而这个“不够充实”,依然是不足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后续的组方中,填充并且升体,依然是大方向。
此外我们在看到,在浮部脉象的最上层,依然很有一层紧脉,从寸一直到尺部,而且在图中也明确标注了有“2度”的紧脉。这个是标示其紧脉的深浅、及轻重程度的。“2度”,是以“10度”为最高值划分的,表示紧的程度较轻。至于这个紧脉的来源,我们在后面继续讨论。
在右手三部脉的“沉部”从寸到尺,也都还有一些不足的表现,不够充盈。
在三部脉“沉部”的中上,到“中部”的全部区域,标示有“充实”的标注。
这样,右手的整体脉,就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有不足(不充实)而中间层比较充实,同时在脉的最上层,还有2度的紧脉的表现。
那么,这样的脉象,标示什么意思呢?
3、脉象图的解读
针对脉象图的解读,我们首先解读的是【大势】。
所谓的【大势】,就是脉象的整体反应、以及整体发展、变化的趋势。
在这张图中,以第一次的脉象图作为参照,可见病人的整体脉象在得以充实。但是还不够。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其一、右手三部的浮部,都还严重不足;
其二,沉部还略有不足,不够充实。
其三,浮部上层表现出来的紧脉。即浮紧脉。
(这个也是所谓“浮紧”的脉象。所谓“浮紧”的脉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区域,它可以出现在浮部的最上层,也可
以出现在沉部的中下层。也就是说,所谓的“浮紧脉”,是可以出现在浮中沉任意一个深度位置的。很多人对这个“浮”字,认识很片面。大抵是收到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中说“浮如木在水中漂”的描述所影响。这是老李害人的。“木在水中漂”确实是浮。但是,浮,不仅仅只是“木在水中漂”啊。木在水中漂,是浮在水面的。哪怕是木头百分之99%沒在水中,它也依然是漂在水面的。这个描述,就局限了呀。潜水员潜水,从30米下潜到50米,这叫下潜;从50米上到30米,这个叫什么?——上浮。所以说,【浮】,不仅仅局限在水面的。在任何深度,只要表现出向上的【势】,就都是【浮】。所以,我们说所谓的【浮脉】,它不仅仅只是一个“脉象”上的描述,同时还是“脉势”上的描述。也就是说,浮脉,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浮部的最上层。在浮中沉的所有深度上,都是可以出现“浮脉”的。)
大家都知道,所谓的“臟者,藏也。”所以,我们取寸口脉,就可以直接探查其对应的臟藏的情况。而脉象某一部的浮中沉,就是其对应【臟】的潜藏的容积刻度。
浮部不足,很显然,就是其人的【臟】还没有存储“满”,还可以继续存储。
沉部不够充实,说明其人对应的【臟】潜藏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在后续的组方用药中,还要继续加强其潜藏的引导。
而中部表现得比较充盈,这个就很好玩了。对于这个病人来说,这种中部的充盈,来源于两个部分:其一,是药力的填充。其二,是侧重中焦的建设和促进脾胃的生化。
所以,从这个脉象的反馈,就可以看出这个“外力”的来源和方向。所谓的“外力”,就是来自身体外部的力量。很多都可以形成这种外力的,这里就完全是“药力”的表现了。有些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来转化出这种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