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传输技术PPT演示文稿
数字电视培训教程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16
2、有线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与方式
1)标准: DVB-C ATSC-16VSB,ATSC-64QAM
ISDB-C
精选ppt课件2021
17
2)四种方式:
DVB-C
ATSC-64QAM ATSC-16VSB
ISDB-C
传送方式 16-64QAM 64QAM
16VSB
64QAM
➢ 提供其他增值业务:数据广播,视频点播,电子商务,软件下载 ,电视购物……
➢ 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
精选ppt课件2021
4
3、数字电视分类
HDTV:图像分辨率1920×1080(16:9) SDTV:图像分辨率720×756(PAL)
720×480(NTSC) LDTV:VCD级图像分辨率
编码:量化后的信号仍然只是离散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用 n比特二进制码来表示已经量化了的取样值,称为编码。 每个二进制数对应一个量化电平,再按时序将它们排列 起来,就得到基带数字信息流。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取样频率fs×量化比特数
精选ppt课件2021
20
2)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 取样频率:>40KHz。 常用11.025KHz,22.05KHz,44.1KHz,48KHz。
精选ppt课件2021
2
一、数字电视基本概念
1、什么是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它指一个从节目摄 制、制作、编辑、存储、发送、传输,到信号 接收、处理、显示等全过程完全数字化的电视 系统。
精选ppt课件2021
3
2、数字电视实现的意义
➢ 使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显著改善,信道资源利用率 大大提高。
第四章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3.单极性归零(RZ)码 传送“1”码时,发送一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 脉冲;传送“0”时不发送脉冲。 优点:比单极性非归零码容易提取时钟信息。
4.双极性归零 ( RZ ) 码
传送“1”码时,发送一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脉冲; 传送“0”时不发送脉冲。 优点:比单极性非归零码容易提取时钟信息。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8.HDB3码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原理: ➢先把信息代码变成 AMI 码,然后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 当无4个以上连“0”码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 ➢当出现4个以上连0码时,则将每4个连 “0”小段的第4个“0”变 换成与其前一个“非0”符号(+1或-1)相同的符号。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1.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高电平代表“1”,低电平代表“0”。 缺点:直流分量不为零,不适合用于交流耦合的有线传 输信道,只适合用于计算机内部或近距离的信息传送。
2.双极性非归零码(NRZ) “1”和“0”分别对应正、负电平,没有零电平。 优点:直流分量小。 缺点:不易提取同步信息,特别是在长0长1串时。
4.2.1 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包含检错和纠错两个方面。
差错控制 方式
反馈 方式
向前纠错方式
➢包括检错重发、反馈校验、混 合纠错。
➢基本特征是信道编码构造简单, 需要反馈信道。
➢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码的规律性自
动判断、纠正错误。
➢优点:单向传输,不需要反馈,纠 错迅速。 ➢缺点:构造复杂,编码效率低。
4.2.1 差错控制方式
检错重发方式(ARQ) :
这种方式中,接收端发现误码后通过反馈信道请求发送 端重发数据。因此,接收端需要有误码检测和反馈信道。
数字电视的传输流及复用技术课件.ppt
PCM30/32
• PCM30/32路系统利用A律的分段方法进行非均匀量化。 PCM30/32路一帧周期125微秒,将一帧平均分成32份, 每一份称之为时隙,每时隙间隔为125/32,即3.91微秒。 每一时隙传送8bit编码,每帧传送32*8=256bit编码。 每帧的第一号时隙TS0传送帧同步码,第16时隙TS16 传送信令,其余30个时隙传送话音。
• 将顺序连续传送的复用信息流按一定的时 隙长度分段,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时隙长 度的传送单位,称之为包。包分为包头和 净荷。
• 将包按照先后顺序组成一个连续的包序列, 在实际信道中进行传输。
16
2种复用/解复用的方式
• 第一种:各包按照相同的结构分配时隙。 电话系统采用该种结构。
• 第二种:每路信息所占用的包的数量由所 需的频带决定,包可以是固定长度的,也 可以是可变长度的。MPEG-2采用该种复用 方式,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分配在不同 的TS包内。
可以与TS包同步,以TS包为单位进行。 (5)接收机成本低廉:固定长度的TS包结构的系统解复用非常简单,只需
识别出每个TS包中的标识码即可。
33
5.2.2 PES包的组成与功能
1、包起始码 2、ES流标识符 3、PES包长度 4、PES头标志 5、PES头域
34
• 压缩后所有ES流被打成不同长度的包,叫做 PES(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s)。通 常PES包的长度不固定,音频PES包一般不 超过64KB,视频一般一帧一个PES包。
2. 将视频、音频的PES以及辅助数据按不同的格式 再打包,然后进行复用,即分别生成了TS和PS。
24
二、PS和TS介绍
• PS和TS的格式是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而优 化设计的,PS为本地应用设计,TS为广播 应用设计。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目录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3)摘要 (3)第一章绪论 (3)1.1 引言 (3)1.2 数字电视的发展 (4)第二章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4)2.1 国内标准 (4)2.1.1 DMB-T (4)2.2 国际标准 (5)2.2.1 DVB (5)2.2.2 ISDB-T (6)2.2.3 ATSC (6)第三章数字电视调制技术 (6)3.1 数字电视调制技术的分类 (7)3.2 数字电视正向传输采用的调制 (7)3.3 数字电视反向传输采用的调制 (8)第四章数字电视接口技术 (8)4.1 LTE概念 (8)4.2 爱立信LTE广播解决方案 (9)4.3 未来电视和LTE联姻 (9)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0)数字电视传输技术龚建生0220(传输标准) 杨根红0205(调制技术)谢小鹏0225(空口技术)摘要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正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过程,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数字化技术”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交互电视、多媒体通信等一大批高等技术正在朝人们走来,也将逐渐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数字电视(DTV),是电视接收系统的发展潮流。
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电视的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按传输方式分为地面、卫星和有线三种。
文章首先综述了数字电视的国内传输标准和三大国际传输标准,并且详细介绍了数字电视所使用到的各种调制技术。
最后,文章介绍了数字电视传输的空中接口技术。
关键字:传输标准,调制技术,空口技术第一章绪论1.1 引言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领域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高品质视听的追求,推动和加速了数字电视替代模拟电视的步伐。
人们对生活方式要求的提高,和掌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需要,结合数字电视本身的优势,在智能化设备上实现数字电视的收看,也成为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课件.ppt
(3)数据去解扰:把数据中加入的干扰信 号去除掉,恢复到数据加扰前的信号的过程。
信道编码的功能方框图如图1-19所示。
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
有线 传输
高放 变频
数字 解调
数据去 交织
纠错 解码
信道解码
数据去 解扰
图1-19 信道解码的功能方框图
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
1.1.3 电视信号的编码和解码过程 1.电视信号的编码方法
电视信号的编码各国有不同的方式,国 际上流行的有三种方式,即NTSC制、PAL制、 和SECAM制,我国采用的是PAL制。视频信 号的形成通常是由摄像机完成的,如图1-8 所示。
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
图1-1 电视节目发射前的图像和伴音信号的处理过程
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
接 收 天 线
高频放 大器
混频
中频放 大器
视频检 波器
视频处 理器
显像管
调谐器
本振
同步偏 转
伴音中 频检波
图1-2 电视节目的接收过程
FM解调低 频放大
扬声器
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
1.1.2 模拟电视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式 电视信号主要由图像信号(视频信号)和伴音信
演播室
图像监控
图像监控 … 图像监控
视 频 切 换
字符叠加
彩色全电视信号 记录设备
波形监视
测试 信号
脉冲信 号源
副载波 发生器
中心控制室 图1-5 电视信号制作系统
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基础知识
FBAS 放大 输入 箝位
数字电视C1ppt-PowerPointTemplat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1
数字电视概述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模拟电视原理 •数字电视的发展
2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视频压缩原理 ▪MPEG-2视频编码及测量 ▪MPEG-2音频编码及测量 ▪MPEG-2系统及其测量 ▪数字调制基础 ▪数字电视的纠错编码原理
3
数字电视相关标准
•DVB-S标准及相关测量 •DVB-C标准及相关测量 •OFDM技术 •DVB-T标准及相关测量 •ATSC和ISDB-T标准及其 测量 •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
❖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开创 了电视技术研究的先河。
❖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并 进行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试验播发电视节目。
❖ 1936年11月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位于英国市郊的亚历山大宫 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开播 的电视台,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英国正式开播的电 视在开始时仍为机电系统,4个月后被电子系统取代。
(270Mbit/s~800Mbit/s,信道传输必须压缩)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电视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电视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变革中影响最大的研究成果。 ❖ 电视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最先进研究成果的集合体。 ❖ 早期电视和数据传输是两种不同系统,现在电视和计算机
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
数字电视概述, class 01
课程安排-2
❖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 视频压缩原理
—第5章
▪ MPEG-2视频编码部分及其测量—第4,6,11章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PPT课件
第1页/共56页
国家强制性标准颁布
• 2006年8月,国家强制性标准“数字电视地面 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 制”GB20600-2006颁布,将于2007年8月强 制执行。
• 标准规定了在UHF和VHF频段中,每8MHz数 字电视频带内,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信号 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
经对比,交大方案用一塔发射就 能超过欧洲标准用四塔组网发射
的覆盖效果!
第21页/共56页
国标系统技术性能:同频保护率
测试项目名称
干扰模式
模拟干扰数字 数字干扰数字
同频保护率 C/I(dB) 高码率 PN595多载波
-4.6 12.2
PN595单载波+双导 频
-7.1
12.9
注:测试值越小,表示系统的抗同频干扰能力越强。
低码率 中码率 高码率 甚高码率
-99.82 -95.88 -89.47 -85.91
注:测试值越小,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越高。 以上的测试结果完全可以满足数字电视地面传 输的覆盖范围要求,其性能与目前已有的其它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相比,在传输相近的数 据率时有3dB到6dB的优势。
上海东方明珠单点覆盖
均衡LMS算法能够驱动 均衡器成为窄带凹陷的 滤波器,保证均衡输出 的信号时“平”的。所 以自适应的对付单频干 扰。
模拟电视信号实际就是3 个单频信号。
第22页/共56页
国标系统技术性能:上、下邻频保护率
测试项目名称
干扰模式 模拟干扰数字 数字干扰数字
上、下邻频保护率
C/I(dB) 高码率 PN595多载波
系统信息
理
前向纠错编码由BCH(762,752)和LDPC码组成. LDPC码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码率: LDPC(7488,3048); LDPC(7488,4572);LDPC(7488,6096)
数字电视体系及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6分之2)★免费下载★专业电视系统资料83页PPT
仅应用在MPEG-2中。 PCR用在传送码流(TS)中(如像SCR被用在MPEG-1的系统码流中一样), 由于每个节目均有其本身的时钟基准,故包含多个节目的传送码流(TS),对每 个节目各有其本身的PCR域值。
MPEG-2编/解码器接口
MPEG-2数据信号的三种接口:同步并行接口(SPI) 同步串行接口(SSI) 异步串行接口(ASI)
5)MPEG – 4标准
• 1993年提出,2000年公布为国际标准。
• 与MPEG – 1 和MPEG – 2 有很大不同,它更基于内容的交互 性, 高的压缩率和灵活多样的存取模式。 目前主要用于流媒体。
MPEG-4主要是针对多媒体交互应用等通信领域。 MPEG-4试图达到 两个目标:一是低比特率下的多媒体通信;
三种接口连接的设备:QPSK解调器、QAM调制器、复用器、解复用器、 电信网络适配器。
三种接口采用的传送包结构:204/188
同步并行接口(SPI)
应用:用于数据速率可变的并行传输系统,主要用于设备较多的环境。
同步:数据传输通过MPEG-2传输流中的字节时钟来同步。 传输链路:传输输送链路采用LVDS(低压差分驱动)、25针D型超小 型连接器。
SDI的取样采用4 :2:2格式,传送顺序为Cb、Y、 Cr、Y、Cb、Y。
HD-SDI高清晰度串行数字分量接口:
HDTV使用符合SMPTE292M标准的串行数字分量接口传输数字分量电 视信号及其内嵌的多路数字音频信号,其取样频率为国为74.25MHz,量化电平 10bits,码率为1485Mbps。 使用75ΩBNC连接器和75Ω同轴电缆,用8281电 缆时最大传输距离100米。
视频PES 打包器 节目时钟参考信息
电视传输技术与教育应用幻灯片PPT
• 2.2 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
• 1、图像数据压缩可能性 • 冗余度 • 亮度信号7.5%,色度信号6.5%像素有变化。 • 图像细节分辨率、运动分辨率、比照度分
辨率。 • 2、常见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 〔1〕预测编码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 〔2〕变换编码
• 〔3〕统计编码
• 3、MPGE活动影像的压缩编码 • 活动图像专家组, MPGE—1、—2、—3、—4。 • 〔1〕MPGE—1标准 • 1.5Mb/S,CD、DAT、硬盘、光记忆装置。 • 由系统、视频、音频、一致性测试组成。 • 〔2〕MPGE—2标准 • 3—10Mb/S,用于数字电视〔ACTV、HDTV〕 • 1〕压缩方法的“类〞和“级〞 • 六类四级。级:输入格式,
第1章 电视接收与传播的理论根底
• 1.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 水平极化 • 用于短波、调频播送、地面、卫星电
视。 • 垂直极化 • 用于中波、移动、卫星电视。 • 圆极化 • 顺时针称右极化 • 逆时针称左极化 • 用于卫星通讯
• 1. 视距传播 • 即直线传播,超短波、微波均是,如雷达、电视。 • 2. 在同轴电缆中的传播 • 趋肤效应、横电磁波〔TEM〕。 • 3. 在波导管中传播 • 耦合电流环、电偶极子。 • 横电波〔TE〕、横磁波〔TM〕。 • 光纤是特殊的波导。
• 1. 光是电磁波
• 1〕激光具有很强的方向 性
• 2〕激光单色性很高
• 3〕激光器发光功率非常 大
•Hale Waihona Puke 2. 光纤与光缆 • 〔1〕光纤的构造
• 〔2〕光纤的分类 • 1〕按材料 • 2〕按传输模式 • 3〕按工作波长 • 4〕按二次被覆构造 • 〔3〕光纤的特性 • 1〕光纤的传输损耗 • 2〕色散和带宽 • 〔4〕光缆
《数字传输系统》课件
提高数字传输系统安全性的措施
加密技术
采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 行加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防火墙技术
设置防火墙以隔离内外网,控制网络访问 ,防止非法入侵。
入侵检测技术
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 报警和处理。
安全审计技术
对网络进行安全审计,记录和分析网络活 动,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数字信号的传输实验
实验步骤 1. 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数字信号。 2. 将数字信号输入传输线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的传输实验
3. 使用接收器接收传输后的信号。
4. 比较发送和接收的信号,观察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噪声。
数字信号的解调与解码实验
• 总结词:通过实验了解数字信号 的解调与解码原理,掌握数字信 号的解调与解码方法。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介绍
QPSK(四相相移键控)
01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传输2个比特的信息,具有较高的频
谱利用率。
QAM(正交幅度调制)
02
在振幅和相位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调制,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
但解调难度较大。
OFDM(正交频分复用)
03
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数据流,并在多个子载波上同时
进行传输,具有抗多径干扰和频谱利用率高的优点。
详细描述
数字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它通过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数字形式进行传输,具有抗 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高、可实现加密传输等优点。与模拟传输系统相比,数字传输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传输性 能和更高的可靠性。
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总结词
介绍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详细描述
谢谢您的聆听
史坤详数字电视长距离传输PPT精品文档164页
史坤祥
数字电视平台系统结构
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数字电视系统通常由数字前端﹑传输网络﹑ 用户终端三部份组成.
交互电视技术平台结构框架
数字前端
卫星节目
数字卫星 接收机
*
本地直播 视频节目
视频节目 压缩制作
*数字实时 压缩编码
数字视频 节目服务
C
*SI 信息服务器
R
EE
O
E
SS
U
M
CC CLEATR TS U
RR
I
X
AMBAM
CLEANR TS G
IMU NX
LB
G
EL
RI
SPTS
N
G
S IT S
P RP OCROC EE SS SS IO NR
G
VOD EPG VOD Data
SI
IP server
server
S C
MMOMODOMDDOD
RS
AC MR
PRAdIapVtoAr TE
Multi-channel Decoder多路解码器
QAM/RF Modulator调制器
Encoder (编码器)/ 本地服务器
交互服务
Multiplexer w/QAM output (复用&QAM输出)
QAM/RF Modulator调制器
Return ch. 回传通道路由
网管系统
数模混播
HFC Cable Network
(2)信号处理部分
信号处理部分包括:解扰、复用、SI处理等,它是数字前端的核心,主要完成:
-对所有节目进行解扰、截取、复用、加扰、同密等处理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ppt课件
码流 类型 PID
1
视频
54
2
音频
48
3
音频
49
4
数据
50
5
PCR
90
38
数字电视前端硬件平台--2.3复用器
2.3.2、复用器的原理 条件接收表(CAT) ➢给出有关条件接收系统的信息,指定授权管理信 息(EMM)所在的TS包的PID值及其它相关参数。 ➢CAT所在的TS包的PID=1。 网络信息表(NIT) ➢提供与多组传送流、物理网络及网络传输相关的 信息,如调谐频率、编码方式、调制方式等参数。 ➢PID由PAT指定。
2.1.3、设备选型
序号
项目
1
视频编码方式
2
视音频编码速率
3
音频采样频率
4
音频编码方式
5
音频编码速率
6
输出TS流的符合
性
技术指标
符合GB/T XXXX MP@ML 4:2:0
MP@ML 4:2:0 1.5 Mbps 15Mbps 32/48/44.1 kHz
符合GB/T17975.3-2002和 GB/T17191.3-1997的第1层和 第2层格式。环绕声可选。 32 kbit/s - 384 kbit/s
包含正确的PAT、PMT
备注 MP@4:2:2 (可选)
SDT (可选)
24
数字电视前端硬件平台 -2.1MPEG-2编码器 常用接口 同步并行接口(SPI) 异步串行接口(ASI) 串行数据接口(SDI)
25
数字电视前端硬件平台 -2.1MPEG-2编码器
2.1.4编码器的使用 一套节目对应一路MPEG-2编码器; 输入音视频信号,输出TS流;ASI接口; SDH来的是TS流,无需MPEG-2编码器; SDH是DS-3或E3接口,需适配器转换为ASI接口; 增加MPEG-2编码器,还是增加数字卫星接收机? 如果卫星上的节目下来就是模拟的,那只能采用编 码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8.HDB3码 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原理: ➢先把信息代码变成 AMI 码,然后检查AMI码的连“0”串情况, 当无4个以上连“0”码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 ➢当出现4个以上连0码时,则将每4个连 “0”小段的第4个“0”变 换成与其前一个“非0”符号(+1或-1)相同的符号。
5
4.1.1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
选择系 带传输 码型的
原则
码型应不含直流分量,让频谱向中频集中。 应易于从基带信号中提取定时信号。
所选的码型应使基带信号具有内在检 错能力。 降低单个误码引起的误码扩散。
码型变换设备应尽量简单。
6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1.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2.双极性非归零码(NRZ) 3.单极性归零码(RZ) 4.双极性归零码(RZ) 5.数字双相码 6.密勒码 7.交替极性码(AMI码) 8.HDB3码
• 这种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差错控制的编码也称 为信道编码。
15
4.2.1 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
根据信道噪声干扰性质,可以把差错分为随机错误、突发错误和混合 错误。
随机错误,由信道中随机噪声的干扰引起,误码的发生是相互独立的
,不会连续成片地出现错误,前后码元之间是否发生错误彼此无关。
突发性错误,位流中一个错误的出现往往影响其他码元的错误,即错
4பைடு நூலகம்1.3 扰码
扰码技术——消除数据源的统计特性。 使信号受到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又称为“数据 随机化”和“能量扩散”处理。
作用:改善位定时的恢复质量,使信号频谱平滑,改善帧同 步、自适应同步和自适应时域均衡等系统性能。 目的:将二进制码变换成“0”、“1”近似等概率,以及前 后独立的随机码。
8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3.单极性归零(RZ)码 传送“1”码时,发送一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 脉冲;传送“0”时不发送脉冲。 优点:比单极性非归零码容易提取时钟信息。
4.双极性归零 ( RZ ) 码
传送“1”码时,发送一个宽度小于码元持续时间的归零脉冲; 传送“0”时不发送脉冲。 优点:比单极性非归零码容易提取时钟信息。
将数字消息或模拟消息转换成通信硬件能够接受和易 于传输的信号,共要经过四个过程:
第一,把各种信息用二进制表示。包括字符 编码、PCM编码、PAM编码等。(信源编 码第)二,把二进制数转换成脉冲信号。(码型编码) 第三,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 第四,基带信号变成频带信号。(调制)
4
4.1.1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
7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1.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高电平代表“1”,低电平代表“0”。 缺点:直流分量不为零,不适合用于交流耦合的有线传 输信道,只适合用于计算机内部或近距离的信息传送。
2.双极性非归零码(NRZ) “1”和“0”分别对应正、负电平,没有零电平。 优点:直流分量小。 缺点:不易提取同步信息,特别是在长0长1串时。
6.密勒码
凡是传送“1”时在位周期中心都发生电平转换。 在传送“0”时,如果紧接在“1”之后则电平不变;如果紧 接在“0”后,则在位周期开始的边界上发生电平跳变。 优点: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1/2码速以下的频率范围内,直流 分量很小,频带宽度为数字双相码的一半。
10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7.交替极性(AMI)码 交替极性(AMI)码又称为交替传号反转码。 此方式是单极性方式的变形,即把单极性方式中的 “0”码仍 与零电平对应,而“1”码交替地用“1”或“-1”脉冲的归零码 表示,称为传号。其优点如下: (1)在 “1”、“0”码 不等概率情况下,也无直流成分,且 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 (2)若AMI码的极性交替规律被破坏,则可判断此处有错,有 一定纠错能力。 此外, AMI 码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基本的线 路码,得到广泛使用。 缺点:当它用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串, 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第4章 数字电视传输 技术
主要内容
4.1数字电视信号的基带处理 4.2 数字电视信号的差错控制编码 4.3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数字电视卫星传输系统 ❖数字电视有线传输系统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
2
4.1 数字电视信号的基带处理
1.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 2.常用的传输码型 3.扰码
3
4.1.1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过程
扰码器的实现——采用伪随机序列(m序列)进行。
13
4.2 数字电视信号的差错控制编码
1.差错控制方式 2.信道编码的分类 3.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4.信道编码
14
4.2 数字电视信号的差错控制编码
• 差错控制编码
就是在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利用这些冗余的 码元,使原来不规律的数字信号变为有规律的数字信号; 译码时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判断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 误,或进而纠正错误。
数字信号:把经过信源编码后的语音信号用“0”
和“1”,即高、低电平进行表示的信号。没有 经过调制,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不适合在信道 中传输。要将基带信号的码元波形及码元序列的格 式进行变换,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码型。 为了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及接收端再生恢复数字 信号的需要,选择基带传输码型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原则:
9
4.1.2 常用的传输码型
5.数字双相码 数字双相码又称为分相码或曼彻斯特码。每一位码用两个电 平表示。 “1”用“10”编码,“0”用“01”编码。 优点:1)每个码元中心都存在电平跳变,易于提取定时信息。
2)正负电平各占一般,不存在直流分量。 缺点:传输码速加倍,所需频带加宽。 适用于数字终端设备在短距离内的传输。
误之间有相关性。由诸如光盘中的瑕疵、污迹,大气中的电火花等突 发噪声干扰引起的,其特征是误码位置集中,会成群的出现。
这个符号可能会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成为破坏符号, 用符号V表示。
为保证V的记性交替,当相邻V符号间有偶数个“非0”符号时,将 该小段的第1个“0”变换成+B或-B,B符号的记性与前一“非0”符 号的相反。 特点:保持AMI码的优点,还能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有利于 定时信号的恢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