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一绪论0.1.1.“文化”名称的来源。

1.“文”: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文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②《论语雍也》曾说:“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化”的本义:改易。

①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

3.文化:①最早合成一《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②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③翻译: culture。

0.1.2.广义文化与狭的定义。

1. (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②《苏联大百科全书》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注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2.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0.1.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如农具。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观念:诸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文化概论课复习资料(含论述题)

文化概论课复习资料(含论述题)

文化课复习提纲填空(10/5)选择(10/5)名词解释(10/2)简答题(30/2)论述题(40/2)知识点: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Siddhārtha, P.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

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2.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四大吉花:优昙花、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4.‘哼哈二将’二人也为佛教传说中的金刚力士,职责为守护寺院大门。

由于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流传,民间遂根据二人张口、闭口的特点,附会为小说中描写的‘哼将’郑伦和‘哈将’陈奇了。

5.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6.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寺。

7.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8.禅宗经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

9.禅宗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10.《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

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11.文化四层: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12.在佛教众多菩萨当中,名声最大的有四位: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

13.中国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

14.北方的四合院东西两侧的卧室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

15.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16.貔貅又名天禄、辟邪,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麒麟)。

17.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

18.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实用版)目录1.文化学的概念与定义2.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文化学的分支学科4.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5.文化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正文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的学科,它以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的起源、演变、功能及其规律。

文化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

物质文化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器物、建筑等。

精神文化主要涉及信仰、价值观、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

制度文化则关注社会制度、法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文化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如艺术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

这些学科在文化学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探讨文化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学采用多种途径来分析文化现象。

例如,历史研究法通过梳理文化现象的历史演变,探讨文化发展的脉络;比较研究法则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揭示文化的共性和特性;实证研究法则侧重于田野调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文化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启蒙时代的文化研究到现代文化学的建立,再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

在我国,文化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经历了从引进西方文化学理论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体系的过程。

当前,文化学研究面临着全球化、数字化、多元化的新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如何研究文化的多样性和互动成为文化学者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手段和资料来源,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文化学者需要关注更多新兴的文化现象和问题。

总之,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的学科,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文化学采用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文化及文化概说一、“文化”界说甲、中国“文化”释义(一)释“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本义: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义:1、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演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尚书·序》:由是文籍生焉。

《论语·子罕》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2、由“纹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相对。

⏹文过饰非:?⏹《清史稿·选举志三》:近日士子猎取诡异之词,以艰深文其浅陋。

⏹《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前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导出真、善、德行之义。

谥号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周代有谥,第一代周王姬发谥武,史称周武王;武王之父姬昌追尊为王、加谥曰文,称周文王。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桓、昭、穆、景、明、昭、恭、敬、庄、烈等是褒字;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有清一代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谥“文正”,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

明朝的谥法与清朝略有不同,武将谥号都以“武”始,如:徐达谥“武宁”;文臣如刘基、王守仁都谥“文成”。

有明一代谥“文正”的有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等。

(二)释“化”本义:动词——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现代化⏹改易、生成、造化⏹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三)“文”“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文化产品2文化内涵文化思潮3文化现象传统文化4文化事象“天下”观念5文化观念地缘6文化思潮九州7文化政策三皇五帝8民族文化百家争鸣9国别文化丝绸之路10上层文化察举制11底层文化玄学12传统文化般若学和涅槃学13文化传统《神灭论》14分封制科举制15西域古文运动16十六国新乐府运动17三省六部制一条鞭法18王安石变法摊丁入亩19理学文字狱20色目人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21南人农政思想22回族政绩观23儒户勤农观24一条鞭法行会组织25王阳明血缘关系26乾亮学派姻缘关系27民居宗法制28服饰三公九卿29饮食三省六部30家庭郡县制31家族察举32宗法制九品中正制33科举制诗赋取士34明经科行卷35法律制度策论36“春秋决狱”《法经》37春秋决狱《唐律疏议》38诞生礼五礼39冠礼“五服”40婚礼人生礼俗41中庸整体思维42中和类比思维43避讳天人合一44利玛窦因材施教45永嘉之乱教学相长46名家诗言志47七巧板文以载道48 中和之美49 语言崇拜50 河图洛书说51 “书同文”52 对偶53 顶真54 骈体文55 中体西用56 “全盘西化论”57 “古今中外法”1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果。

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3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4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绪论一、名词解释1、(P5) (08年真题)广义文化9、(P8) (10年真题)文化政策2、(P5) (09、12年真题)狭义文化10、(P9) (13年10月真题)民族文化3、(P6)文化内涵11、(P9)国别文化4、(P6)文化产品12、(P10)上层文化5、(P7)文化现象13、(P10)底层文化6、(P7)文化事象14、(P11)文化传统7、(P8)文化思潮15、(P11) (12年10月真题)传统文化8、(P8)文化观念、简答题1、(P5)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2、(P5)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3、(P9)中国文化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的原因有哪些?4、(P10)什么是上层文化?什么是底层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5、(P11)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和作用?6、(P1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7、(P1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8、(P12)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三、论述题1、(P10)怎样认识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2、(P11)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关系?3、(P11)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4、(P11)你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对立的观点正确吗?5、(P12)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国文化传统?6、(P13)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界有哪些?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名词解释1、(P18)方志时期6、(P31)通漕四渠2、(P18)仪器观测期7、(P14)地理环境3、(P20)天下8、(P20)地缘4、(P22)九州9、(12年1月真题)“塞北江南”5、(P30) “尽地力之教”二、 简答题1、 (P14)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当中的作用。

2、 (P14)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3、 (P15)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的主要情况是什么?4、 (P15) (09年真题)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自学考试我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我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

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

))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

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

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6、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

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

8、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

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

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

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

13、文化的“化”,本义是(改。

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

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万)19、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

文化概论复习知识点

文化概论复习知识点

1、四大文化系统①中华文化系统:也称儒家文化系统它涵盖或辐射了中华文化系统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②印度文化系统:也称印度佛教文化系统它涵盖或辐射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③阿拉伯文化系统:也称伊斯兰教文化系统,它涵盖或辐制了阿拉仙半岛、中近东、北你等地区。

④西方文化系统:也称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它涵盖或福射了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各自含义以及根据材料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并发展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土壤中,从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特征。

☞就中国文化总体面貌而言,具有人文性,包容性、伦理性和谐性、务实性等诸种特征。

一、人文性中国文化从思考人类自身的存在出发,以人为中心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强调人本位,将天、地、人三者并列,认为人是“万物之本”(1)人文性特征体现在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非宗教性倾向;王权高于神权“重民轻神”“敬天保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民本思潮(2)人文性特征还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内圣”与“外王”: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道德实践;理想人格:《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二、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至今,在于它的兼容并包的胸襟在于对不同区域或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求得顽强的生存与发展。

例:佛教的传入: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隋唐达到鼎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未取代中华文化,反而在中国经吸收、改造而日渐中国化,与儒、道互融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伦理性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倾向,偏重道德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亘古不变的核心地位。

1、“以德治国”:统治者视道德感化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用道德规范去“教化”民众。

“三纲五常”“为政以德”2.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要求个人服从整体。

强化了国家的凝聚力,但却丧失了人格的独立与尊严。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简答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2.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3.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4.简述对待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主要表现。

5.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7.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8.简答现代地理学对中国自然区域的划分。

9.先秦时期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

10.用自然的三大成就11.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12.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这四个地区是13.简述秦汉时期打击匈奴的不同后果。

14.简述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

15.简述两汉朝延选取拔官员的文化标准。

16.简述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

17.简述南朝士族统治及士族文化的形成原因18.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19.简述唐朝时南方经济的高涨。

20.简述北宋新党旧党的分歧。

21.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什么/22.简述元朝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23.简述朱元璋的出身与明初政局的关系。

24.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25.简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26.简答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文化价值。

27.简述南、北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28.建筑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29.简述市商贸易的方式。

30.简述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31.简述居住建筑格局与文化的关系。

32.中国传统社会中,居室建筑仪式的文化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33.简述我国群体饮食的主要表现。

34.建筑人生礼仪中的四次换装仪式。

35.简述交通工具的习俗传承。

36.简述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主要特征37.简要评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38.简述本草之学的含义。

39.简释“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的含义。

40.简述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渗透的主要表现。

41.简答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区别。

42.简述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表现。

43.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提出的无论是什么?44.简答天神祭祀、地神祭祀和人神祭祀。

文化概论复习提纲

文化概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考试类型版一、选择、多选、填空、1、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四要素:语音、语汇、语义、语法。

(107)2、汉语词汇的发展:积累式发展、社会变革时期词汇积累速度加快、语言接触是汉语词汇丰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旧词的消亡、基本词汇的稳定性。

3、汉语语音的发展:词汇语音形式由单派生为主逐渐变成以双音合成为主、标准语语音中浊音声母清化、韵母入声韵尾消失、声母韵母主要发展趋势是先繁丰后逐步简化、语音变化具有系统性。

4、汉语语法的发展:语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的基本语序变化不大、虚词不断丰富、句式日渐丰富,句子结构日益精密化(109~110)5、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110)6、汉语所属的类型和语系(111)按照语法结构来分,汉语属于孤立语。

(其他三种是: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来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其他的语系有: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7、汉语的特点: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有声调、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因而同音词多。

(111)8、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殷商甲骨文,此后经历了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和魏晋以来的楷书;自甲骨文到秦代小篆通称古文字,从隶书起的文字通称今汉字(114)9、汉字的特点:形体与意义之间关系密切、属于音节—语素文字、在二维平面上构造形体(116)10、中国天象记录的连续性、完备性和准确性世界第一(125)11、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彗星记录和哈雷彗星记录出自中国(125)12、中国天象记录对现代天文学贡献最大的是对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126)13、世界上对日月蚀的记载最早、最丰富的国家是中国(126)14、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仪出自中国(126)15、在文明古国中,最早形成二十八宿的是中国(127)16、中国远在一万年前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皇氏”时期,就发明了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迭相搭配以记日的方法,这是人类历法的开端(127)(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7、殷代开始使用的四分历,岁时为365.25日,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127)18、南宋杨忠辅的《统天历》和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岁时精确到365.2425日,与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128)19、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最重大的贡献是十进制(127)20、如同《几何原本》影响欧洲数学一样深刻影响中国数学的著作是《九章算术》(129)21、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界的两颗巨星刘徽和祖冲之在确定圆周率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29)22、宋元四大数学家是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129)23、我国至今依然屹立于现代世界科学之林的惟一的传统学科是中医学(129)24、被达尔文高度评价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不朽巨著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31)2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132~135)26、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综合观、辩证观、内在观(148~150)27、中国古代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的重要语录(150~158)子曰:“有教无类”。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

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重点摘要:一、引言1.文化学定义2.文化学发展历程3.《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的目的和意义二、文化学基本概念1.文化的定义2.文化结构3.文化功能三、文化学理论体系1.文化唯物主义2.文化结构主义3.文化符号学4.文化人类学5.文化心理学四、文化学方法论1.实证分析法2.历史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五、文化学应用领域1.文化产业2.文化政策3.文化传承与创新4.文化交流与冲突六、文化学与当代社会1.全球化与本土化2.多元文化主义3.文化软实力正文:《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是一本系统介绍文化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著作。

该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文化学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书进行概述。

首先,文化学是对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文化学关注文化的定义、结构、功能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文化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个流派和理论体系,如文化唯物主义、文化结构主义、文化符号学、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心理学等。

其次,文化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体系涵盖了文化的本质、起源、发展、变迁等诸多方面,为我们认识和解释文化现象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在文化学的研究中,实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是常用的方法论。

这些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现象。

再次,文化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文化产业、文化政策、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冲突等方面,文化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多元文化主义和文化软实力等当代社会热点问题上,文化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文化学概论新编》第四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文化学知识体系。

文化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文化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天人合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主要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层意义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

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

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2、封邦建国: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

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狭义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广义封建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封建社会。

武王灭纣后,论功行赏,大封功臣昆弟,作为周王室的屏藩。

姜太公为首功,被封在齐,以营丘为。

周初封邦建国,前后共有71个,其中姬姓之国占去53个,中原地区有康叔等,东方有太公望和伯禽,河东地区有唐叔,北方有召公长子,南方有“汉阳诸姬”和周文王两个伯父3、宗法制: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4、三纲五常三纲——由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

五常——由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5、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文化学概论知识点

文化学概论知识点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指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文化主要有四大部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信息文化。

文化系统的表层是物质文化,它是由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可触知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物。

文化系统的中层是制度,即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如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组织形式等。

文化系统的里层是精神文化,它是人与自我意识关系发展的产物,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发展进行,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贯穿文化系统表里的是信息文化,如语言、文字、姿势及其他信息符号,它是人类用来创造、保存、积累和传播文化的媒介。

在文化结构中,处在表层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也是其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要素,它是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

制度文化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规范,制约着特定群体中人们的行为,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继承性。

至于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与历史环境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文化变迁中最难改变的部分。

诸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

协同发展。

、2.宗教是对存在的一种反映,不过它采取的事幻想的、歪曲的反映形式。

其次,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既包括宗教信仰系统,也包括宗教仪式、宗教组织等。

绚烂多彩的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宗教相比其他文化现象具有更广泛的受众,而且往往和世俗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一种强制力,所以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力是其他文化现象所无法比拟的。

宗教对文化的积极影响:宗教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类思维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理性的高度,人类对自然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是以宗教为开端的。

文化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社会制度C. 物质文化D. 非物质文化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田野调查B. 文献分析C. 实验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C3. 文化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 马克斯·韦伯B.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 埃米尔·涂尔干D. 弗朗茨·博厄斯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学中常见的文化类型?A. 口头文化B. 书面文化C. 物质文化D. 虚拟文化答案:D5. 文化学中的“文化适应”指的是什么?A. 文化变迁B. 文化冲突C. 文化融合D. 文化传承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语言B. 宗教C. 艺术D. 经济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文化的传播?A. 地理环境B. 社会结构C. 政治制度D. 技术发展答案:ABCD3. 文化学中,以下哪些是文化传承的方式?A. 教育B. 宗教C. 媒体D. 法律答案:ABCD4. 文化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文化冲突的原因?A. 价值观差异B. 资源争夺C. 社会变迁D. 历史遗留问题答案:ABCD5. 文化学中,以下哪些是文化融合的表现?A. 语言融合B. 习俗融合C. 宗教融合D. 艺术融合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文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答案: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关注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变迁以及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宗教、艺术、习俗、价值观等。

2. 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在各自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评价,而不是用一种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另一种文化。

3. 举例说明文化适应的过程。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

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

它包含了众多的传统价值观念、思想体系、艺术形式和社会习俗,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和总结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哲学与思想体系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哲学与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孝道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自然和个体的和谐,而墨家则提倡兼爱和反对战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文学与艺术形式中国文化还以其独特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散文和戏剧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宋词。

这些作品以其深情、含蓄和意境的表达方式而受到全世界的赞赏。

此外,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音乐以古筝、琵琶等乐器为代表,舞蹈则以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舞步为特色。

三、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之一。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烹饪技巧、食材的选择和饮食的文化意义。

中国菜系以其多样性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如川菜、粤菜和湘菜等。

此外,中国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喜欢品茶、研究茶道,茶艺表演和茶叶的制作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四、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家庭团聚。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也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深厚的宗教和历史背景,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五、传统医学与养生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它以中草药为基础,强调平衡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文化学概论

文化学概论

文化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文化: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2.文化累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指人类特有的创造文化、保存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文化,使文化不断增长和丰富的能力。

3.文化创新:由连续的文化积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4.文化发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和发展自身的需要,创造出新的物质文化产品或新的精神文化产品以及相应地创造出新的活动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

5.文化圈:是一个文化空间概念,即具有一定数量、具有相同文化元素的地域范围。

6.文化层: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

7.文化区:又称文化区域,主要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和生存方式的区域分类或空间分布。

8.文化模式:一种文化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特征和经验,既有心理与价值的层面,同时也有行为和制度的层面,在其他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上均有着特定的规范。

9.涵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群体由于持续接触,造成一方或双方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变迁。

有强制涵化和非强制涵化两种。

10.文化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群体由于文化模式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产生了文化认同上的障碍,继而导致文化间的交锋、紧张与对抗。

一般来讲,文化冲突最终会走向文化的融合、同化或是分化。

二、填空概念1.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2.“文化决定论”——一切文化都是由其原型文化所决定的,人类的创造性行为受文化系统的制约。

文化是一种构架,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行为模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

3.传播学派:物质文化或习惯行为是从一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的。

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成为学术观点上古典进化论的第一个对立学派。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前言一、文化的定义什么是文化?“文化”定义有一个基本内核: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广义理解)文化包括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物质文明、工具材料等等),以及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可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以及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

(狭义理解)二、文化的特征文化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由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或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文化马赛克”或“地球文化马赛克”。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1、交流的必要性同的文化体系,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在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就已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体系,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预示着文化交流暗伏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文化的比较是整体的比较,或某一个侧面的比较,应对比较的双方整体进行大致的、熟练的认识。

文化的比较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要追溯源流。

3、融合的必要性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象两条互不相交的河流,相交汇流。

今天,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各种文化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融合两种文化产生出另一种新文化,各自仍需保留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3、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复杂多样的气候一是光、热资源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着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

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着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

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范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

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洪。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林顿的《人的研究》、,克拉克洪的《文化与社会行为》等。

文化心理学派注重于生理学、心理学的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

新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莱斯利·阿尔文·怀特,代表作《文化的进化》和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特,代表作《文化变迁论》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施特劳斯,代表作是《结构人类学》,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

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1.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采集——狩猎社会、园艺——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社会五种社会类型。

2.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文化积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意义:文化积累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积累的方式是文化的扬弃。

文化积累的路径有两种:其一是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积累。

其二是吸取外来文化的积累。

3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积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文化积累对于文化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文化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积累。

4.文化创新的条件,文化创新的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积累为基础;文化创新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文化创新必须有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文化创新和非物质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发明,其二是文化发现。

第四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文化的基本特征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2.文化的主要功能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

”?文化史是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顺从自然,以自然作为文化的创造对象和创造舞台,同时也以其自身作为文化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人类又能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掘自然。

文化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创造总是表现为一种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体的创造性的发挥总是建立在时代发展和群体智慧基础之上的;个体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总是有限的。

4.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然而,文化又是由不同族群、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所创造的,故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致使人类文化既呈现出互通性和流动性,又表现出多样性和本土性。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文化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因而文化具有阶级性。

同时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文化又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文化又具有时代性。

5.如何理解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变异,则意味着没有文化的扬弃和自我更新,同样也不会有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本身包含着变异的过程,否则就是重复的累加,谈不上任何发展。

6.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运用文化的调控机制,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的亲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调控功能,有利于强化群体的认同感和加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

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先是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第一,要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内容。

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景资料;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与物品的准备。

然后是实地调查从技术方式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参与观察法;第二,采访调查法;第三,搜集田野资料。

最后是撰写田野调查报告。

第八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针对中国文化,除了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两大文化区外,还可以从地理方位上划分为东北文化区、中原文化区、西北文化区、华北文化区、华南文化区、华东文化区、西南文化区;从历史传统文化的角度可以分为秦文化区、三晋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吴越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岭南文化区这七大文化区。

第九章文化符号与象征1.文化符号有哪些基本内涵?如何理解人类文化的符号性?文化符号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其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替代物,既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其二,符号能够约定俗成地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具有象征意义;其三,符号可以被划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用来代表事物的物质形式即符号的形式。

符号在代表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就是符号的内容;其四,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关于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其一,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以符号为基础的。

其二,所有的人类文化都具有符号性。

2.文化符号系统包括哪些类别?非语言文化符号系统的类别及特点是什么?文化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综合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种类:1.体势符号特点:一是体势符号的意义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即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文化内容。

二是体势符号是一种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综合地加以表达的文化符号。

三是体势符号具有外显性和多意性。

2.实物符号特点:第一,实物符号具有相对静止的固态属性。

第二,实物符号具有时代变迁性。

第三,实物符号的文化意义大于实物本身。

第四,实物符号是文化的载体。

3.艺术符号3.符号人类学对符号研究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符号人类学家对文化符号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方面,关注符号背后的意义以及各种符号意义所构成的符号结构。

另一方面,关注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是如何被社会成员用来表达意义的以及这些意义又是如何互动形成社会文化结构的。

4.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文化象征符号具有哪些基本特性?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现象。

象征是指文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它需要具体的场景才能加以解读。

并非所有的符号都具有象征意义。

但是象征无疑是以符号的形式作为载体的,文化象征是指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象征符号的基本特性:象征符号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结合;象征表意性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象征表意性的外延要远远大于其形态性;象征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以及多义性。

5.象征人类学对文化象征研究的旨趣、范式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是通过文化体系中的象征符号来解读其深层文化结构。

在研究范式上,象征人类学改变了以往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从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入手,来探讨人类社会维持和发展状况的思路,而侧重从各种象征和意义入手,来理解特定文化如何影响该社会中个体思考的方式。

象征人类学对象征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的研究表现得最具体、最深刻、最全面。

7.象征的几个重要特点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讲,象征具有两极性,象征具有多义性,象征具有综合性。

第十章文化的继承与教育1.简述社会化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