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 存在生 命物质 的条件
自身条件
距太阳位置适 中,有适宜的 温度
具有适当的体 积和质量吸引 大气层
地球表面有丰富 的液态水
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轨道
自转 地轴 赤道
公转 太阳
黄道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逆时针
地轴空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间指向
运动周期 恒星日/太阳日
空间指向不变 恒星年/回归年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石油、天然 气储藏区
隧洞良好选址
岩层封闭,常有“储 油 构气天不造然易”拱储,形水易,于结储构油稳定、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湖分布地、 河谷发育
岩石破碎 ,易受风化侵蚀 常发育成泉、湖、河流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破坏工
水库等的回避处 程,水库等易渗漏
大气各层的特点
大气 气温垂直变化 分层
宇宙—地球在
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太阳系—地球
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是普通行星
地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地球—存在生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宇宙环境
命的特殊行星
适宜生命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条件
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的 层次
太阳光照一直比 较稳定
各行星各行 其道绕日公 转,地球有 较安全的宇 宙环境
大气圈 水圈
组成 垂直分层
生物圈
物质 形态
空间 分布
相互 联系
10、地壳各物质间关系
地壳的物质组成
元素
地壳的物质循环
结合
集合
组成
矿物
岩石
地壳
有 用 富 集
矿产
矿床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重融再生 岩浆岩
冷却凝固
从岩浆到形成各 种岩石,又到新 岩浆的产生,这 一运动变化过程, 构成了地壳物质 循环。

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40°至60°之间大陆 东岸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锋 的 特 征 与 天气


气团运动
锋面 坡度
暖气团主动爬 暖 锋 升,冷气团后 较小
退
冷 锋 冷气团直线前 进,暖气团被 较大 迫抬升
准静止锋 移动缓慢 小
雨区 位置
锋前 较宽
锋后 为主 较窄
范围 宽广
过境时 天气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热力环流 基本形式
七压 六风 三圈环流
基本规律
大 气 运
季节

移动
东亚

季风环流

南亚

气旋 局部环流
反气旋
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
一月 七月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东亚季 风风向
南亚季 风风向
运动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15度/小时 角速度:平均1度/天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递减 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
近/远日点与快慢
关系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 太阳辐射对 阳 地球的影响
太阳能量来源 地理环境形成和变
主要表现
化的重要因素

人类生产生活的最
地 球
太阳大气结构 重要能量来源
高压 中心
高四 (反气旋)周低
由中心向四周流 出,北顺南逆
上升 下沉
阴雨
台风 (夏秋)
晴朗
冬季:干冷 秋高气爽
干燥 夏季:伏旱
低压与高压是相对于气压状 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相 对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有关图像
图2
④ 图1
气压场分布图 判断季节、气候特征及成因、 风向及风力大小、未来天气的变化、气压状况、 气流状况、中心天气状况
常见的热力环流
山谷或盆地地区 多夜雨
山谷风
海陆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A
(hPa) 1010 1020 1030
同一水平面上,常常存在着气压差异, 于是产生水平气梯度力--------是大气水 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风向、风力(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 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过境后 天气
连续性降水 晴,气 时间较长范 温升,
围较广 气压降
冬季大风寒 潮,春季沙 尘暴,夏季
暴雨
晴,气 温降, 气压升
阴雨连绵, “梅雨”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
类型 气压 近地面气流状况
天气 我国典型
状况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特征 的天气
低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流
(气旋)
低四 周高
入,北逆南顺
气压 西风带与副 带风 高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至40 °之间大 冬季温和多雨
陆西岸
夏季炎热少雨
带交
替控 制
赤道低压与信 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之间大陆西岸
全年高温 干湿季节分明
季风 环流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 之间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 旱雨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 南北纬30°至40 °之间大 冬季温和少雨
地质 作用
与 地貌
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地壳运动 成因—板块运动
结果—形成地质构造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岩浆岩、火山 变质岩
地震:内力作用的
剧烈表现
侵蚀地貌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
风力作用
沉积岩
沉积地貌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地垒 地堑
沟谷、瀑布、溶洞 黄土高原的沟壑
2.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是: •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南各地达最小值。 •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北各地达最小值。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影响沿海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 影响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 • 影响海洋环境: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 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
源;逆洋流航行费时、费力、费能源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风蚀洼地、风蚀沟谷 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漠 沙垄、黄土高原等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消 亡 边 界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1、六大板块示意图
向斜和背斜在初形成时,从地貌角度看, 是什么地形呢?
天气图的判读
大气环流图1
侧视图
大气环流图2
垂直剖面图
图7
内因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外因
海上内循环
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 及
意义
落实内容:
1、洋流 的性质
2、洋流 的分布 规律
3、主要渔 场的位置 及成因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0°



30°


规 0°




洋流分布及规律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光(大气对太阳辐射 中能量最强的可见
二氧化碳、水 汽吸收红外光

光吸收得很少,大 部分可见光能够透 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阴天的白天气温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 特点: 具有选择性(蓝光) 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垂 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异
大气水 平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1、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 郊 之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你能解释城市与郊区间产生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垂直方向上等压面的分布
判断:气压 值高低、大 气运动状况 (水平、垂 直)、天气 状况。联系 热力环流的 形成,地面 受热状况以 及气压状况
规律 原因
大气 运动
随高度 地面是 对流运 对流层 升高气 主要热 动显著
温降低 源
平流 层
随高度 臭氧吸 水平运 升高气 收紫外 动为主 温升高 线
高层 大气
天气 现象
复杂 多变
晴朗
与人类 关系
天气复杂多 变与人类关 系密切
臭氧层保 护; 高空飞行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单一 气压 带或
气压副高带热压带 带风带的热带分沙布漠与气移候动南之对北间气回内归陆候线和有至西重南岸要北纬的3影0°响全,年它炎热是干旱
风带 中纬西重风要带的温 候气带候海形洋性成气因南西素北岸,纬但40不°至是60唯°之一间因大素陆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40º季 风
30º环 流
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10º 0º
•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
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光球---黑子
影 太阳活动对 响 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现象 色球---耀斑
对地球的 影响
影响气候 干扰电离层 产生磁暴、极光等
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 自转 地理 意义
地方时的产生
晨昏线 太阳日
地方时 区时
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
地球的形状
公转的意义
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 内出现极昼现象。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 大气水平运动 气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七个气压带
三圈环流
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动 大气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环流
冬夏海陆气压差异
的 形

东亚季风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环流 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 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 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 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 优美。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 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 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 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大气吸收 逆 辐 射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1、从臭氧、二氧化碳 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 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选择性)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 于0.175
2、为什么说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量是很少的?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背斜——良好的储油结构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隧洞的良好选址
断层
地垒:泰山、华山、庐山等
地堑:鄱阳湖、渭河平原、青海湖、 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实际意义:泉水、湖泊分布地;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构造名 称


向斜


了解地质构造意义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主要通过降水对气候产生影响
干燥 极地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
90º
干燥
极地东风带
苔 原气 候
湿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温带大陆
60º
湿润 盛行西风带 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 干燥 东北信风带
温带海洋性 气候
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三圈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的 影响因素:
• ①高低纬度之 间受热不均
• ②地转偏向力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4、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A


太平洋



南印度洋 ⒂ ⑥
B⑧

C

⑨ 大西洋
⑿ ⒀
D
30 °N

⒁ 30 °S

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洋流流向
北顺南逆 逆时针
西风漂流
夏顺冬逆
洋流性质
东寒西暖
东暖西寒 寒流 暖流
洋流部分重 点掌握分布 规律和A、 B、C、D四 大渔场的成 因,并将洋 流与航线结 合起来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23º26'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 昼夜长短 度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 昼夜长短 度纬度变化 纬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形成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依据
划分 2个不连续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初期:向斜成谷, 背斜成山。
背斜:岩层上拱 中老边新
向斜:岩层下弯 中新边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但是在自然界当中我们看到的向斜和背斜往往 是下面图示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向斜山
向斜 成山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背斜谷
背斜 成谷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由于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比较疏松,易被侵蚀,因 此后期形成山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