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
求电子齿轮比档

求电子齿轮比1、已知:电机额定转速2000rpm螺距5MM减速比100反馈解析数160000p/rev2、求请问怎么求电子齿轮比??还需要哪些条件?3、解:1)求电子齿轮比,一定要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实际就是计数器计数频率上限;2)如果知道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先计算:反馈脉冲频率反馈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额定转速2000/60 ×1600003)可计算出,电机额定转速时的电子齿轮比: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4)上述计算的编码器安装在电机轴上,所以电子齿轮比与螺距5MM 减速比100 没有关系;但是与指令脉冲当量有关系,与工件移动速度有关系;2、求如果需要脉冲当量假设脉冲当量0.001MM 。
电子比求出后。
3、解1)如果知道电机转速,就等于知道电子齿轮比;2)这时可以计算出该电子齿轮比下的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电机转速/60÷减速比100 ×螺距5MM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3)如果先知道脉冲当量,然后再计算出电子齿轮比,或者再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工件移动速度=脉冲当量 ×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先假设工件速度为50mm/min 输入脉冲频率应该是多少?3、解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那么输入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假设工件要移动距离是100MM。
要输入的脉冲数又是多少?3、解1)这个问题,可先确定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设定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反馈解析数/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编码器反馈解析数÷( 螺距5MM/ 脉冲当量÷减速比100 )2) 这个问题,可先确定工件移动的速度、电机的转速、电子齿轮比,最后计算出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1、通过以上回帖,大家要明白,伺服电机的速度是在额定转速下任一速度上可以运行的;2、当电机速度确定后,一定要设定电子齿轮比,防止反馈脉冲频率过高,位置环计数器失灵;3、工艺现场,一般需要给定工件移动的速度,或者需要一个准确整小数单位的例如0.1、0.01、0.001……这样的脉冲当量,然后设定电子齿轮比;4、电子齿轮比绝不是为了调速,而是保证在任一个电机速度下,位置环计数器都能可靠工作;5、如果电机速度高于设定值,计数器就会出现计数不稳、出错的可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脉冲丢失或者增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因负载轻重变化,随时可能发生;6、所以为了保证位置环计数可靠,建议将PLC脉冲频率减半处理,这样伺服速度增高到设定速度的2倍时,位置环计数器也能安全计数!1、我们一般说的“PLC发脉冲额定频率”,是个错误的说法;2、所谓指令脉冲数,是操作者根据目标位置、脉冲当量计算出的脉冲数;3、在位置计数环里,操作者只要设定这个指令脉冲数即可,没有谁发射指令脉冲,你永远看不到实际的指令脉冲波形,因为压根就没有指令脉冲;4、在位置计数环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反馈脉冲波形的输入,它只是位置环计数器接收到的实际计数脉冲;5、所谓的PLC发射指令脉冲频率,实际是位置环计数器计数脉冲频率的上限;6、说通俗点儿,就是说电机转得快时,编码器反馈脉冲频率高于这个上限时,就无法正常计数,就会出错,可能将反馈脉冲计少了,相当于指令脉冲增多了!7、位置环是个计数器,输入指令脉冲数作为被减数,接受反馈脉冲作为计数脉冲,计数器输出的脉冲差就是实际位置对应的指令脉冲数;8、这是伺服控制的最基本原理,最初这个位置环计数器可以用PLC的计数器完成,所以伺服控制总是离不开PLC 的缘故;9、常用伺服电机,靠变频器变频调速,所以是一个交流变频系统,它可以完成加、减速,按照需要给定速度,实现速度闭环控制!10,同时可以实现电机的电流控制,即转矩控制!最近在看阿水的CT变频器资料,CT变频器有个特点,不管编码器线数如何,都计数到最高,65536,相当于16进制x10000, 如果编码器是1024,4倍频是4096,那么,计数器计数是,16,32,64,。
伺服电机电子齿轮比的算法

伺服电机电子齿轮比的算法
1.齿轮比计算:
1.1确定速度要求:
通过分析系统要求,确定所需的速度范围和精度。
可以考虑最大速度、最小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等。
1.2确定实际系统参数:
确定伺服电机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电机的
技术规格中获得。
1.3计算电子齿轮比:
通过将速度要求和实际系统参数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电子齿轮比。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比例关系,例如:
电子齿轮比=(速度要求/实际系统参数)*缩放系数
缩放系数是一个因素,用于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如
果需要更高的精度,则可以降低缩放系数。
2.控制器实现:
2.1设计控制器: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控制器类型,例如PID控制器。
根
据传感器反馈和电机输出的误差,调整控制器参数以实现所需的控制性能。
2.2实现控制算法:
将电子齿轮比应用到控制算法中,以实现所需的速度控制。
例如,如果输入速度是1000rpm,而电子齿轮比是2,则输出到伺服电机的速度应是2000rpm。
2.3评估和调整:
实施控制算法后,通过实际测试和分析系统响应,评估控制性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调整电子齿轮比、控制器参数或其他系统参数。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伺服电机电子齿轮比算法的框架。
具体的实现细节会因应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为了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性能,可能需要考虑更复杂的算法和控制器设计。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想要学习PLC的朋友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伺服电机。
要控制伺服电机,您必须联系电子齿轮比的概念。
这是从初学者到初学者的门槛。
许多人被困在这里,无法进门。
尽管您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文章或介绍来大致设置电子齿轮比,但这始终毫无意义。
因此,今天我将详细介绍与电子齿轮比相关的概念和设置方法,以供大家解决难题。
1,齿轮比我相信每个人都熟悉齿轮。
通常,齿轮成对出现。
两个齿轮的模数相同,但齿数不同。
这样,旋转后会形成速度差。
通常,产生这种速度差的方法称为齿轮比: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在上图中,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比为2:1,因此速比为1:2。
小轮旋转两次,大轮旋转一圈。
如果电动机驱动小轮,小轮作为驱动轮,大轮作为从动轮,则减速比为1:2。
2,电子齿轮比在物理上理解了齿轮比之后,就更容易理解电子齿轮比了,因为电动机的控制是上位计算机发送的脉冲,电动机的旋转由编码器测量。
但是,上位机发送的脉冲数与伺服电机旋转时测得的脉冲数不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比率,称为“比率”。
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更改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第一种情况:伺服电机直接与丝杠连接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此时,减速比为1:1,螺丝螺距设置为5mm,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为131072。
当我们希望上位机发送脉冲时,丝杠移动0.001mm,螺丝移动5mm,上位机需要发送5000个脉冲,电机旋转一次,编码器采集的值为131072,则电子齿轮比为: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由于分子和分母同时被最大公约数8除,因此电子齿轮的分子为16384,分母为625。
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分子写为131072,将分母写为5000在第二种情况下,伺服电机和丝杠通过减速机构连接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假设减速比为2:3,伺服电机旋转3次,丝杠旋转2圈,则应计算减速比,以使每5000个脉冲达到5 mm。
当丝杠旋转一圈(5毫米)时,电动机旋转1.5圈(3/2 = 1.5),编码器收集的实际值为131072 * 3/2,则电子齿轮比为干货:电子齿轮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因此分子是24576,分母是625,这是电子齿轮比的算法。
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

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
电子齿轮比是伺服中经常要用到的,下面介绍两个伺服电子齿轮设置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例1:
已知伺服马达的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31072 P/R,额定转速为3000r/min,上位机发送脉冲的能力为200Kpulse/s,要想达到额定转速,那么电子齿轮比至少应该设为多少?
计算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中的算法,可以算出电子齿轮比CMX/CDV的值
例2:
已知伺服马达的分辨率是131072 P/R,滚珠丝杠的进给量为 Pb =8mm。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解答: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Lo= 8mm/131072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Lo×电子齿轮比×1000=0.1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电子齿轮比=3000/60×131072。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马达转速(3000rpm)/60=脉冲频率(200000Hz)*(分子/分母)/伺服分辨率(131072)约分下来电子齿轮分子4096,电子齿轮分母125。
这样的设置结果4000个脉冲转一圈,200Khz的频率对应3000RPM的转速。
将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设为分子,马达转一圈所需的脉冲数设为分母。
如果再装减速器的话,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减比。
举个例子: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131072,我设计为PLC每发一个脉冲伺服马达转0.5度,那么伺服马达转一圈(360。
)需要720个脉冲。
电子齿轮就设为131072/720化简分数后为8192/45这样PLC 每次发720个脉冲伺服马达转一圈。
如果还想接个减速器,举个例子接个减比为5比1的减速器时,原来电子齿轮所设分数不变,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5(720*5=3600),即现在伺服马达转一圈PLC发3600个脉冲就可以了。
简单的说,比如说电子齿轮比是1(系统默认),脉冲当量是1mm(就是物体在你发1个脉冲时运行的距离,注意是控制脉冲,就是你PLC发给伺服放大器的脉冲),当你把电子齿轮比改为2时,对应的脉冲当量就变成2mm。
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伺服电机旋转时,速度表现重于精度表现时候,希望将电机速度性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对于旋转分辨率要求较低的时。
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求电子齿轮比档教材

求电子齿轮比1、已知:电机额定转速2000rpm螺距5MM减速比100反馈解析数160000p/rev2、求请问怎么求电子齿轮比??还需要哪些条件?3、解:1)求电子齿轮比,一定要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实际就是计数器计数频率上限;2)如果知道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先计算:反馈脉冲频率反馈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额定转速2000/60 ×1600003)可计算出,电机额定转速时的电子齿轮比: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4)上述计算的编码器安装在电机轴上,所以电子齿轮比与螺距5MM 减速比100 没有关系;但是与指令脉冲当量有关系,与工件移动速度有关系;2、求如果需要脉冲当量假设脉冲当量0.001MM 。
电子比求出后。
3、解1)如果知道电机转速,就等于知道电子齿轮比;2)这时可以计算出该电子齿轮比下的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电机转速/60÷减速比100 ×螺距5MM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3)如果先知道脉冲当量,然后再计算出电子齿轮比,或者再计算出电机的转速:工件移动速度=脉冲当量 ×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先假设工件速度为50mm/min 输入脉冲频率应该是多少?3、解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那么输入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2、求假设工件要移动距离是100MM。
要输入的脉冲数又是多少?3、解1)这个问题,可先确定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设定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60×编码器反馈解析数/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编码器反馈解析数÷( 螺距5MM/ 脉冲当量÷减速比100 )2) 这个问题,可先确定工件移动的速度、电机的转速、电子齿轮比,最后计算出脉冲当量,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电机转速/60=工件移动速度÷螺距5MM ×减速比100设定电子齿轮比=反馈脉冲频率/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脉冲当量=工件移动速度÷PLC输出额定脉冲频率=工件移动速度÷编码器反馈解析数/电子齿轮比输入的脉冲数=移动距离/脉冲当量1、通过以上回帖,大家要明白,伺服电机的速度是在额定转速下任一速度上可以运行的;2、当电机速度确定后,一定要设定电子齿轮比,防止反馈脉冲频率过高,位置环计数器失灵;3、工艺现场,一般需要给定工件移动的速度,或者需要一个准确整小数单位的例如0.1、0.01、0.001……这样的脉冲当量,然后设定电子齿轮比;4、电子齿轮比绝不是为了调速,而是保证在任一个电机速度下,位置环计数器都能可靠工作;5、如果电机速度高于设定值,计数器就会出现计数不稳、出错的可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脉冲丢失或者增多的问题,这种情况因负载轻重变化,随时可能发生;6、所以为了保证位置环计数可靠,建议将PLC脉冲频率减半处理,这样伺服速度增高到设定速度的2倍时,位置环计数器也能安全计数!1、我们一般说的“PLC发脉冲额定频率”,是个错误的说法;2、所谓指令脉冲数,是操作者根据目标位置、脉冲当量计算出的脉冲数;3、在位置计数环里,操作者只要设定这个指令脉冲数即可,没有谁发射指令脉冲,你永远看不到实际的指令脉冲波形,因为压根就没有指令脉冲;4、在位置计数环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反馈脉冲波形的输入,它只是位置环计数器接收到的实际计数脉冲;5、所谓的PLC发射指令脉冲频率,实际是位置环计数器计数脉冲频率的上限;6、说通俗点儿,就是说电机转得快时,编码器反馈脉冲频率高于这个上限时,就无法正常计数,就会出错,可能将反馈脉冲计少了,相当于指令脉冲增多了!7、位置环是个计数器,输入指令脉冲数作为被减数,接受反馈脉冲作为计数脉冲,计数器输出的脉冲差就是实际位置对应的指令脉冲数;8、这是伺服控制的最基本原理,最初这个位置环计数器可以用PLC的计数器完成,所以伺服控制总是离不开PLC 的缘故;9、常用伺服电机,靠变频器变频调速,所以是一个交流变频系统,它可以完成加、减速,按照需要给定速度,实现速度闭环控制!10,同时可以实现电机的电流控制,即转矩控制!最近在看阿水的CT变频器资料,CT变频器有个特点,不管编码器线数如何,都计数到最高,65536,相当于16进制x10000, 如果编码器是1024,4倍频是4096,那么,计数器计数是,16,32,64,。
电子齿轮比的计算

电子齿轮比是伺服中经常要用到的,初学者对这个参数的设置有时会不解,先介绍两个伺服电子齿轮设置方面的2个小例子,供大家参考下。
例子1:已知伺服马达的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31072 P/R,额定转速为3000r/min,上位机发送脉冲的能力为200Kpulse/s,要想达到额定转速,那么电子齿轮比至少应该设为多少?计算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中的算法,可以算出电子齿轮比CMX/CDV的值例子2:已知伺服马达的分辨率是131072 P/R,滚珠丝杠的进给量为 Pb =8mm。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Lo=(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电子齿轮比=(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Fc=解答:(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Lo= 8mm/131072(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Lo×电子齿轮比×1000=0.1(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Fc×电子齿轮比=3000/60×131072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1、什么是机械减速比(m/n)答:机械减速比的定义是减速器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也等于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的比值。
在数控机床上为电机轴转速与丝杠转速之比。
2、什么是电子齿轮比答:电子齿轮比就是对伺服接受到上位机的脉冲频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个参数为分子,一个为分母。
如分子大于分母就是放大,如分子小于分母就是缩小。
例如: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1,分母设为2,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50HZ的脉冲来进行。
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2,分母设为1,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200HZ的脉冲来进行3、怎样计算电子齿轮比(B/A)明白几个概念:编码器分辨率(F):伺服电机轴旋转一圈所需脉冲数。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齿轮比:齿轮比,两个直径不同的齿轮啮合在一起转动,直径大的齿轮转速自然会比直径小的齿轮转慢一些,它们的转速比例其实和齿轮直径大小成反比,汽车内发动机的转速经过变速器内的齿轮组改变转速后才输往车轮,变速箱内就是有几组不同齿轮比的齿轮让驾驶人选择,以配合车速及负荷,开车时转档就是选择不同齿轮比的组合。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马达转速(3000rpm)/60=脉冲频率(200000Hz)*(分子/分母)/伺服分辨率(131072)约分下来电子齿轮分子4096,电子齿轮分母125。
这样的设置结果4000个脉冲转一圈,200Khz的频率对应3000RPM的转速。
将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设为分子,马达转一圈所需的脉冲数设为分母。
如果再装减速器的话,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减比。
举个例子: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131072,我设计为PLC每发一个脉冲伺服马达转0.5度,那么伺服马达转一圈(360。
)需要720个脉冲。
电子齿轮就设为131072/720化简分数后为8192/45这样PLC 每次发720个脉冲伺服马达转一圈。
如果还想接个减速器,举个例子接个减比为5比1的减速器时,原来电子齿轮所设分数不变,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5 (720*5=3600),即现在伺服马达转一圈PLC发3600个脉冲就可以了。
简单的说,比如说电子齿轮比是1(系统默认),脉冲当量是1mm(就是物体在你发1个脉冲时运行的距离,注意是控制脉冲,就是你PLC发给伺服放大器的脉冲),当你把电子齿轮比改为2时,对应的脉冲当量就变成2mm。
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

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电子齿轮比主要功能:1、可以任意地设置每单位指令脉冲对应的电机的速度和位移量(脉冲当量);2、当上位控制器的脉冲发生能力(最高输出频率)不足以获得所需速度时,可以通过电子齿轮功能(指令脉冲倍频)来对指令脉冲进行×N倍频。
当伺服电机用在电脑绣花机的框架上时,控制上的要求为主控发送1个脉冲框架得移动0.1mm。
对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有影响的主要为以下几个因素: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机械装置的二级传动比;框架皮带齿轮大小。
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伺服电机的编码器一般为2000线或者是2500线,也就是转一圈能产生2000或者2500个脉冲,而伺服驱动器对此脉冲进行4倍频处理,所以电机转一圈就能产生8000或者10000个脉冲,也就是分辨率为8000或者10000。
电机型号编码器线数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三洋P2、P5电机20008000大豪伺服250010000以三洋伺服电机为例:当控制器给驱动器发送一个脉冲时,伺服电机转过的角度为经过二级传动装置后,框架运动的角度折算到电机上角度和二级传动比是成反比的,比如二级传动比为1/4,那么电机转过的角度就是传动轴转过的4倍。
框架齿轮大小: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齿轮:绣框移动0.1mm时所需转过的角度为0.36°和0.45°。
大部分机器都是采用0.36°的齿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电子齿轮比的公式如下采用丝杆结构的话,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式稍微有些不同因为一般的,电机和丝杆轴之间是1:1的皮带传动,丝杆的螺距为M毫米/圈,那么计算公式为框架伺服电机“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电子齿轮比主要功能:1、可以任意地设置每单位指令脉冲对应的电机的速度和位移量(脉冲当量);2、当上位控制器的脉冲发生能力(最高输出频率)不足以获得所需速度时,可以通过电子齿轮功能(指令脉冲倍频)来对指令脉冲进行×N倍频。
当伺服电机用在电脑绣花机的框架上时,控制上的要求为主控发送1个脉冲框架得移动0.1mm。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1. 电子齿轮比(Gear ratio)其中,输出脉冲数是输出轴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输入脉冲数是输入轴在同样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
2. 脉冲当量(Pulse equivalent)脉冲当量表示电子齿轮系统中每个脉冲对应的位置变化。
对于旋转运动,脉冲当量通常是表示角度变化,单位为度或弧度;对于直线运动,脉冲当量可以表示位移的变化,单位为毫米或英寸等。
脉冲当量和电子齿轮比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脉冲当量=360°/(电子齿轮比*齿轮一圈的脉冲数)其中,齿轮一圈的脉冲数是指齿轮转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
3.相关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子齿轮比和脉冲当量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例进行说明。
例1:假设一个电子齿轮系统中,输入轴每转一圈产生100个脉冲,输出轴每转一圈产生500个脉冲。
求电子齿轮比和脉冲当量。
解:根据电子齿轮比的定义可得:接下来,根据脉冲当量的计算公式可得:脉冲当量=360°/(电子齿轮比*齿轮一圈的脉冲数)=360°/(5*500)≈0.144°所以,该电子齿轮系统的电子齿轮比为5,脉冲当量为0.144°。
例2:假设一个电子齿轮系统中,输入轴每转一圈产生2000个脉冲,输出轴每转一圈产生6000个脉冲。
求电子齿轮比和脉冲当量。
解:脉冲当量=360°/(电子齿轮比*齿轮一圈的脉冲数)=360°/(3*6000)≈0.02°所以,该电子齿轮系统的电子齿轮比为3,脉冲当量为0.02°。
综上所述,电子齿轮比和脉冲当量是电子齿轮系统中重要的参数,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输入和输出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电子齿轮比和脉冲当量,以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最新精选】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

【最新精选】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伺服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电子齿轮比主要功能:1、可以任意地设置每单位指令脉冲对应的电机的速度和位移量(脉冲当量);2、当上位控制器的脉冲发生能力(最高输出频率)不足以获得所需速度时,可以通过电子齿轮功能(指令脉冲倍频)来对指令脉冲进行×N倍频。
当伺服电机用在电脑绣花机的框架上时,控制上的要求为主控发送1个脉冲框架得移动0.1mm。
对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有影响的主要为以下几个因素: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机械装置的二级传动比;框架皮带齿轮大小。
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伺服电机的编码器一般为2000线或者是2500线,也就是转一圈能产生2000或者2500个脉冲,而伺服驱动器对此脉冲进行4倍频处理,所以电机转一圈就能产生8000或者10000个脉冲,也就是分辨率为8000或者10000。
电机型号编码器线数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三洋P2、P5电机20008000大豪伺服250010000以三洋伺服电机为例:当控制器给驱动器发送一个脉冲时,伺服电机转过的角度为经过二级传动装置后,框架运动的角度折算到电机上角度和二级传动比是成反比的,比如二级传动比为1/4,那么电机转过的角度就是传动轴转过的4倍。
框架齿轮大小: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齿轮:绣框移动0.1mm时所需转过的角度为0.36?和0.45?。
大部分机器都是采用0.36?的齿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电子齿轮比的公式如下采用丝杆结构的话,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式稍微有些不同因为一般的,电机和丝杆轴之间是1:1的皮带传动,丝杆的螺距为M毫米/圈,那么计算公式为框架伺服电机“电子齿轮比”的计算方法电子齿轮比主要功能:1、可以任意地设置每单位指令脉冲对应的电机的速度和位移量(脉冲当量);2、当上位控制最高输出频率)不足以获得所需速度时,可以通过电子齿轮功能(指令脉器的脉冲发生能力(冲倍频)来对指令脉冲进行×N倍频。
当伺服电机用在电脑绣花机的框架上时,控制上的要求为主控发送1个脉冲框架得移动0.1mm。
电子齿轮比计算

电子齿轮比计算
滚珠丝杆进给量:滚珠丝杆旋转一圈,滑台前进的距离;
一个脉冲进给10微米,则滚珠丝杆旋转一周需要:10mm/10μm=1000 脉冲;
1000*电子齿轮比*减速比=编码器一圈反馈的脉冲;
即:1000*电子齿轮比/2=131072 电子齿轮比=131072*2/1000
当控制器发出的脉冲100KHZ时,电机转速:(100*1000*(32768/125)/2)/131072=100R/S 即6000R/MIN,大于电机的额定转速3000R/MIN;故不能发出100KHZ的脉冲;
脉冲频率(一秒钟发的脉冲数)*电子齿轮比*减速比=电机转速(一秒的转数)*编码器的分辨率
通过电子齿轮比,电机转速,以及编码器分辨率可以求出上位控制器发脉冲的频率(f);。
小白伺服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

小白伺服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两个或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将动力和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构,从而达到改变转速、扭矩和转向的目的。
在伺服系统中,齿轮传动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传动方式,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
伺服电机齿轮传动是指在伺服系统中,将电机的输出轴与执行机构连接,通过齿轮传动实现能量的传递和力量的放大。
在伺服电机齿轮传动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是齿轮比。
齿轮比是指两个齿轮之间的齿轮齿数的比值,通常表示为N1/N2,其中N1是传动齿轮的齿数,N2是被传动齿轮的齿数。
齿轮比可以决定输出齿轮的转速、扭矩和转向与输入齿轮的关系。
在计算伺服电机齿轮比时,首先需要明确两个关键参数:需要输出的转速和需要输出的扭矩。
对于转速的计算,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输出转速=输入转速÷齿轮比其中,输入转速是伺服电机的转速,齿轮比是齿轮的压力角和啮合角的函数,可以通过齿轮参数手册或者设计手册查找到。
对于扭矩的计算,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输出扭矩=齿轮比×输入扭矩其中,输入扭矩是伺服电机的扭矩。
通过以上两个公式,就可以轻松计算出伺服电机齿轮比。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齿轮副的啮合是通过齿轮的齿数确定的,因此在选择齿轮比的时候需要注意齿轮的齿数以及模数等参数。
其次,选用适当的材料和齿轮传动方式(如齿轮、齿条、蜗杆等),以确保伺服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通常情况下,伺服电机齿轮比的选择是一个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输出的机械特性、系统的要求、成本等等。
有时也会采用多级齿轮传动来实现更大的齿轮比。
总结起来,小白伺服电子齿轮比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确定输入转速和输入扭矩,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同时注意选择适当的齿轮和材料。
齿轮比是伺服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系统的性能和运行效果有着关键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齿轮比是伺服电机设计的关键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单向转动一周(或指令长度)所需脉冲数 电机单向转动一周者(或指令长度)所移动的距离(以微米为单位)
齿轮齿条电子齿轮比 10.00 指令行走长度 指令对应发送脉冲数 10000 2500 光电编码器线数 4 倍频 2 电机转圈数 1 齿轮转圈数 30 齿轮齿数 2 齿轮模数 3.14 圆周率 齿轮转一周齿条行程 188.50 1/9 电子齿轮比 (1位) 7/66 电子齿轮比 (2位) 73/688 电子齿轮比 (3位)
MM 个 线 倍 圈 圈 MM
MM 个 线 倍 圈 圈 齿 M MM
(或指令长度)所需脉冲数 长度)所移动的距离(以微米为单位)
丝杆螺母电子齿轮比 10 指令行走长度 指令对应发送脉1 电机转圈数 1 丝杆转圈数 6.00 丝杆导程 1 2/3 电子齿轮比 (1位) 1 2/3 电子齿轮比 (2位) 1 2/3 电子齿轮比 (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