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第六章

合集下载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第五十四页,共145页。
第五十五页,共145页。
▪ 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 2、确保生产设备、辅助系统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 ▪ 3、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应当通过
安全检查。 ▪ 4、计量秤、地磅、压力表等测量设备,应
当定期检定或校验。
蒸汽系统:安全阀、减压阀、疏水阀,温度表、压力 表。
序号
设备名称
主要技术性能 指标
301 302 303 … 308 309
310
双螺旋混合 机
与流程图 中一致
第十六页,共145页。
▪ 工艺说明 ▪ 按照实际生产顺序,依据工艺流程图,逐一
对每个工序 的加工过程进行文字描述。 ▪ 应当反映目的、主要生产步骤、实施方式、
▪ 1、生产车间 应当配备防鼠、防鸟等设施,地面平整, 无污垢积存。防鸟网 超声波驱鸟器
▪ 2、生产现场物料存放 生产现场的原料、中间产品、返工料、清 洗料、不合格品等应当分类存放,明确标识。
▪ 3、生产现场清洁 保持现场清洁,及时清理杂物。
第二十八页,共145页。
第二十九页,共145页。
第三十页,共145页。
第七页,共145页。
▪ 企业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记录本规范执行情 况,认真履行饲料生产年度备案义务。
▪ 企业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记录生产经营状况, 认真履行饲料工业统计义务。
▪ 企业有委托生产行为的,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应 当分别向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是为了弥补饲料规章中上述条款,没有设置相 应处罚的问题
第二十五页,共145页。
▪ 3、盛放器具或包装物 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 剂预混合饲料、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原料、 以及中间产品的器具或包装物应当明确标识, 不得交叉混用。

《饲料添加剂》课件

《饲料添加剂》课件

确保饲料安全
通过添加防霉剂、抗菌剂 等,可以防止饲料霉变、 腐败,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
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历程
01
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饲料添加剂开始起步,主要
使用抗生素等简单添加剂。
02 03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业的需求增加,饲料 添加剂品种不断增加,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得到了广泛应用 。
规范阶段
21世纪初,随着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饲料 添加剂的管理和规范,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确保饲料添加剂的安 全、有效、环保。
02
常见饲料添加剂种类
营养性添加剂
维生素添加剂
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E等,提高动 物生长性能和免疫力。
矿物质添加剂
补充动物生长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锌等, 促进骨骼发育和维持生理机能。
饲料添加剂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原则
在饲料中添加饲料添加剂时应遵循科学、经济、安全的原则,确保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 。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饲料添加剂时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避免超量或滥用。同时,应 关注饲料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负面效应。
储存和运输要求
饲料添加剂的储存和运输应遵循相关规定,防止受潮、霉变和污染。
分类
根据作用和用途,饲料添加剂可分为 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营 养性添加剂主要补充饲料中的营养成 分,非营养性添加剂则主要改善饲料 的品质和安全性。
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01
02
03
提高饲料利用率
通过添加酶制剂、酸化剂 等,可以促进饲料中营养 成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饲 料的利用率。

饲料添加剂2016资料

饲料添加剂2016资料
2018/10/19 10
六、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1)饲料中比例少,作用大; (2)添加量极微,计量准确;
(3)稳定性差。
2018/10/19
11
七、饲料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2018/10/19
(1)安全性; (2)稳定性; (3)适口性; (4)不影响繁殖性能; (5)有效期; (6)经济性; (7)有效性; (8)方便性。

是蛋氨酸的商品形式,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熔点281℃。 可溶于稀酸、稀碱,微溶于95%的乙醇中,不溶于乙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规定的质量标准为:饲料级DL-蛋 氨酸:干燥品:C5H11NO2S≥98.5%,水分≤0.5%,砷 ≤2mg/kg,重金属(以Pb计)≤20mg/kg,氯化物≤0.2%。 蛋氨酸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主要采用以甲硫醇和丙

蛋白质水解法生产氨基酸是传统的氨基酸生产
方法。但由于上述三种氨基酸生产方法的迅速
发展,使这一传统的氨基酸生产方法受到极大
的冲击。目前应用这一方法生产的氨基酸品种
虽然有限,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许多品种的 氨基酸还是采用这种方法生产。
2018/10/19
26
饲料用氨基酸添加剂

目前在十多种必需氨基酸中,可供饲料添加剂的
2018/10/19 28



(2)L-赖氨酸盐酸 盐 由于L-赖氨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所以商品用赖氨酸多为 L赖氨酸盐酸盐。国家标准《饲料级L-赖氨酸盐酸盐》 (NY/T39-1987)规定:分子式C6H14N2O2· HCL,分子量 182.65;呈白色或浅褐色结晶粉末,无臭或稍有异味,易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有旋光性,熔点263~264℃, 干燥品中含C6H14N2O2·HCL≥98.5%;1+10的水溶液pH为 5~6;干燥失重≤1.0%,灼烧残渣≤0.3%,铵盐(以NH4计) ≤0.04%,重金属(以Pb计)≤0.03%,砷≤0.002%。

配合饲料学第六章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

配合饲料学第六章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

(三)清理筛
筛面:栅筛筛面、冲孔筛面、编制筛面 圆筒清理筛:主用于粒状原料的除杂 圆锥清理筛:主用于粉状原料的除杂 振动筛:主用于颗粒饲料分级 回转振动分级筛:饲料原料的清理,粉状或颗
粒饲料的筛选和分级
(四)磁选设备
永磁设备 电磁设备
第三节 粉碎(Comminute)
一、目的
增大物料的表面积 有利于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有利于后续工序(配料、混合和制粒)的顺利
多仓一称配料工艺流程
一仓一称配料工艺流程
多仓两称配料工艺流程
第五节 混合(mixing)
一、混合
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各种组分互相掺合, 使之在任何容积里的每种组分的微粒都达到均 匀分布。
二、混合类型
1)对流混合—许多成团的物料颗粒从混合机 的一处移向另一处作相向运动的混合过程
2)剪切混合——在物料中彼此形成剪切面, 从而使物料发生的混合
(三)输送设备
1、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适应性广、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
速度快、工作平稳、能耗低,管理方便。 缺点: 难于密封,易粉尘飞扬
2、刮板输送机
优点: 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输送距离长、粉
尘少、物料能耗低,可多点进料、动力消耗少 缺点: 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挤碎或压实成块。
四、制粒后处理设备
冷却室 颗粒破碎机 颗粒分级筛 熟化器 油脂喷涂设备
五、影响制粒质量的因素
(一)原料特性 (二)调质操作条件 (三)压模压辊性能
(一)原料特性
1、原料物理性质 粒度 容重 杂质 2、原料化学成分 淀粉 蛋白质 油脂 纤维素 糖蜜及黏结剂
(二)调质操作条件
双螺杆:结构复杂,投资大,主用于一些难以 膨化的饲料

配合饲料学第六章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

配合饲料学第六章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

3、螺旋输送机
优点: 结构紧凑、能实现密闭输送、可多点进料和卸料、
输送方向可逆、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并在输 送过程中能同时进行混合、搅拌、加热和冷却等 操作 缺点: 输送功率消耗大、对物料有破碎作用,主要用于 短距离输送
4、斗式提升机
优点: 提升高度高、占地面积小、输送量大、结构简
(四)料仓
1、按功能分类 原料仓 配料仓 缓冲仓 成品仓
2、料仓容量的确定
主原料仓:15-30天生产用量 辅料仓:30天左右的生产用量 配料仓:4-8h生产用量 缓冲仓:待粉碎仓和待制粒仓按1-2h生产用量
计算,混合机缓冲仓容量为混合机的一批混合 量
3、料仓内的物流状态 4、料仓的形式 5、料仓的防拱与破拱措施
(三)输送设备
1、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适应性广、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
速度快、工作平稳、能耗低,管理方便。 缺点: 难于密封,易粉尘飞扬
2、刮板输送机
优点: 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输送距离长、粉
尘少、物料能耗低,可多点进料、动力消耗少 缺点: 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挤碎或压实成块。
进行
二、粉碎工艺
先粉碎后配料:一般畜禽饲料 先配料后粉碎:部分水产饲料和畜禽饲料 循环粉碎:水产饲料和预混料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先配料后粉碎工艺
循环粉碎工艺
三、粉碎设备
锤片式粉碎机 微粉碎机:产量1~10t/h 其他粉碎设备:对辊式粉碎机、爪式粉碎机
牧羊SFSP系列锤片式粉碎机
型号Model SFSP56×36 SFSP56×40 SFSP112×30 SFSP112×40 SFSP112×60
多仓一称配料工艺流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规定完整版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规定完整版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农业部关于公开征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发布日期:2012-02-09为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对原《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五章25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规定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当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由农业部核发;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证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核发。

二是统一规定了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和程序。

申请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由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受理、审查和现场审核,并将审查、审核意见上报农业部。

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作出是否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申请设立其它饲料生产企业,由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受理并做出核发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三是对委托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作了规范,规定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委托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企业生产的,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向各自所在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受托方应当按照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委托方应当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委托生产的产品标签应当同时标明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的名称、注册地址、许可证编号和批准文号。

四是加强了对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的监督管理。

饲料添加剂手册

饲料添加剂手册

饲料添加剂手册第一章饲料添加剂基础知识1.1 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饲料添加剂指的是在动物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用于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动物疾病等。

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范围,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调味香精剂、促生剂、防腐剂等多个类别。

1.2 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生理作用、代谢作用和分子作用。

生理作用是指饲料添加剂通过改善动物体内生理环境来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代谢作用是指饲料添加剂可直接影响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提高体内代谢效率;分子作用是指饲料添加剂通过调节动物体内的分子水平,以达到促进生长、增加生产等目的。

1.3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原则在使用饲料添加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按照动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严格控制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中毒;遵循国家相关的饲料添加剂使用标准和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动物健康。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功能2.1 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是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添加。

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特种营养添加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弥补饲料中的营养缺乏,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动物生长和生产。

2.2 调味香精剂调味香精剂是指通过添加香料和调味剂来改善饲料的口感和风味,增加动物对饲料的拒食性。

这些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的食欲性,促进动物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

2.3 促生剂促生剂是指添加到饲料中以促进动物生长和发育的物质。

主要包括激素类、生长抑制剂、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改善体重增加率、减少饲料的能量消耗。

2.4 防腐剂防腐剂是指通过添加抗氧化、抗菌等成分来延长饲料的保质期和稳定性的剂型。

这些添加剂可以抑制饲料的氧化和脂肪酸的自氧化,防止饲料的变质,延长饲料的使用寿命。

第三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1 饲料添加剂的配比和混合在使用饲料添加剂时,应根据动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配比并混合。

六、兽药残留

六、兽药残留

一、兽药对食品的污染
兽药残留主要包括抗生素类、合成抗菌 素类、激素类、β -兴奋剂 (一)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 1.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 2.饲料添加剂中兽药的使用 3.食品保鲜中引入药物 4、人为无意带入的污染
(二)兽药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
1.不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 2.不正确使用兽药和滥用兽药,使用未经批 准的药物 3.饲料加工过程受到兽药污染或运送出现错 误 4.按错误的用药方法用药,或未做用药记录 5.屠宰前使用兽药
亮点三: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亮点四:强化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亮点五:明星代言问题食品要负连带责任。 亮点六:保健食品管理有说法。 亮点七: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
亮点八:对食品违法行为加大了处理力度。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2009年7月20日起实施。
我国兽药残留监管存在问题
扰消费者的激素机能,比如甲状腺素、肾上腺, 能引起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不正常。
四、兽药残留检测过程
1. 选择分析对象 掌握药物新陈代谢机理, 明确以何种组织作为分析对象。 2. 样品预处理 3. 检测步骤 ① 筛选分析 成本低廉,分析速度快 定性或 半定量结果 ② 确证分析 检测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 高,样品处理和分析过程较复杂 定性和定 量结果
(四)菌群失调
在正常条件下,人体肠道内的菌群由于在多年共同
进化过程中与人体能相互适应,如某些菌群能抑制其他
菌群的过度繁殖,某些菌群能合成 B族维生求和维生素 K以供机体使用。过多应用药物会使这种平衡发生紊乱, 造成一些非致病菌的死亡,使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导 致长期的腹泻或引起维生素的缺乏等反应,造成对人体
五、我国近年来兽药残留状况
红心鸭蛋事件

饲料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范本

饲料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范本

饲料食品安全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饲料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动物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活动。

第三条饲料食品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控制、全程管理、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法承担饲料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饲料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饲料食品安全。

第二章饲料生产管理第五条饲料生产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取得饲料生产许可证。

第六条饲料生产单位应当建立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销售记录等。

第七条饲料生产单位应当对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不得使用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原料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八条饲料生产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饲料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

第三章饲料经营管理第九条饲料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取得饲料经营许可证。

第十条饲料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饲料经营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进货查验、仓储管理、销售记录等。

第十一条饲料经营单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第十二条饲料经营单位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饲料产品信息。

第四章饲料使用管理第十三条饲料使用单位应当根据饲料产品标签推荐的使用对象、用法、用量使用饲料。

第十四条饲料使用单位不得使用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第十五条饲料使用单位应当建立饲料使用记录,记录饲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使用对象、使用时间等信息。

第五章饲料食品安全监管第十六条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各级饲料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饲料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饲料食品安全信息。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违反本制度的,由饲料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饲料添加剂(全)

饲料添加剂(全)

•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矿物元素添加剂) 三 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微量元素化合物的可利用性
•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矿物元素添加剂)
• 四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氨基酸螯合盐) • 1、概念 • 是由某种可溶性金属盐中的一个金属元素离子同氨基酸或
短肽物质按一定的摩尔比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微量元 素螯合物。 • 它具有稳定性高、吸收快、适口性好、生物学效价高等 特点。
物学利用率的参照标准。碳酸锌、氯化锌和氧化锌的生物效价比较相近。 有机锌的利用率高于无机锌。

•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矿物元素添加剂)
• 4、含锰添加剂

有硫酸锰、碳酸锰、氯化锰。有机酸锰盐包括醋酸锰
Mn(C2H3O2)2·4H20、柠檬酸锰Mn3(C6H3O7)2、葡萄糖酸锰 Mn(C6H11O7)2。有机锰的生物学利用率比无机锰高。
• 一 矿物元素分类

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包括0.01%)的元素称为常
量矿物元素,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7种。动物
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矿物元素,包括铁、锌、
锰、铜、钴、碘、硒、钼、氟、铬、硼等11种。
•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矿物元素添加剂)
• 二 微量元素补充物
• 1、含铁添加剂

有:(1)硫酸亚铁;(2)氯化亚铁;(3)碳酸亚铁;(4)富马酸
亚铁;(5)柠檬酸铁络合物;(6)乳酸亚铁;(7)葡萄酸铁铵
Fe(NH4)C6H5O7、葡糖酸亚铁Fe(C6HllO7)2;(8)氨基酸螯合铁,
•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矿物元素添加剂)
• 2、含铜添加剂 • 硫酸铜生物利用率高,是首选补铜剂之一。

《饲料生物工程(技术)》教材建设初探

《饲料生物工程(技术)》教材建设初探
四 、 材 的 编 写 教
细胞 ] 程 、 二 酶工程 、 微生 物_ 程 ( 酵工程 )蛋 白质工 [ 发 、
程 和生化 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手段 ,研究和 开发新型 的
饲料 资源和饲料添加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功 能微 生物制剂 、 用酶制 饲
三 、 材 的 定 位 教
《 饲料生物工程 ( 技术 )是 云南农 业大学 为人才 培 》 养模式 和课程设 置改革而建设 的一本教材 ,是以动物 科学专 业饲 料科 学与工程 方 向本科 生为 主要对象 , 可 为学生将来从 事饲料 科学 与工 程研究 、饲料生 产等工 作奠定坚实 的基础。饲料生物工程 ( 技术 ) 的研究 和开 发要求相关 的从业人员掌握坚 实的现代生物 工程科 学 和饲料科学 的理论 和技术 ,知 晓生产实践 中存 在的问 题, 了解 国内外 饲料 生物科学 的前 沿和现状等信息 , 并 对其发展前景 做出正确 的判断 , 发挥丰富 的想象 力 、 创 新和创造力 ,结合 实际制订切 实可行 的生产经 营与管 理、 推广与开发的规划 、 设计 和实施 方案并 加以实现 。
饲料生物工程 ( 术 ) 内容 。第二 章基 因工程及其 在 技 等 饲料 中的应用 ,主要 阐述 了基 因工程技术原 理和基因 工程技术在饲 料 中的应用 。第 三章发酵工程及 在饲料 中的应用 , 主要 阐述了发酵工程概述 , 菌种 的来 源和生 物饲料 的发酵等 内容 。 四章酶工程及饲用酶制剂 , 第 主 要 阐述 了酶工程 概述 , 饲用酶工程 技术 , 饲用 酶制剂和 酶工程应用案 例—— 植酸酶等 内容 。第五章 细胞 工程 与饲料作物 , 主要 阐述 了细胞工程 概念及 内容 , 细胞 工 程和具体 的教学案列等 内容 。 第六章生物饲料添加剂 , 主要 阐述 了微 生物饲 料添加剂 、肽类 饲料添 加剂和免 疫调节剂等 内容 。 第七章生物饲料 的制造原理与技术 , 主要对生 物饲料进 行 了概述 ,并 阐述 了生物 饲料 的功 能及技术原理和生物饲料加工及应用等 内容 。

饲料厂_配方管理制度

饲料厂_配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饲料厂配方管理,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饲料产品的配方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饲料行业的法律法规,确保饲料产品质量。

(二)科学合理原则:根据饲料原料的特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和动物营养需求,科学制定饲料配方。

(三)安全可靠原则:确保饲料产品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四)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配方制定第四条配方制定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收集资料:收集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动物营养需求等相关资料。

(二)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

(三)制定配方: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饲料配方,并确保配方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验证试验:对制定的饲料配方进行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验证试验,验证配方的可行性和效果。

(五)备案审批:将制定的饲料配方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审批。

第五条配方制定要求:(一)配方应科学合理,符合动物营养需求。

(二)配方应使用优质原料,确保饲料产品质量。

(三)配方中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使用禁用、限用和淘汰的饲料添加剂。

(四)配方中原料的配比应合理,确保饲料产品的营养均衡。

第三章配方执行第六条配方执行应遵循以下要求:(一)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配方生产饲料产品,不得擅自更改配方。

(二)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确保原料符合配方要求。

(三)生产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

(四)生产记录应完整、准确,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信息。

第七条配方变更:(一)因原料价格、质量等原因导致配方变更的,应由生产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配方变更后,应重新进行验证试验,确保新配方的可行性和效果。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1999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6号发布依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决议»修订2020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177次常务会议修订经过〕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增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保证植物产质量量平安,维护群众安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造的供植物食用的产品,包括单一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稀释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本条例所称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造、运用进程中添加的大批或许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普通饲料添加剂。

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种类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担任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视管理任务。

县级以上中央人民政府担任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饲料管理部门〕,担任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视管理任务。

第四条县级以上中央人民政府一致指导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视管理任务,树立健全监视管理机制,保证监视管理任务的展开。

第五条饲料、饲料添加剂消费企业、运营者应当树立健全质量平安制度,对其消费、运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平安担任。

第六条任何组织或许团体有权揭发在饲料、饲料添加剂消费、运营、运用进程中违犯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监视管理任务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审定和注销第七条国度鼓舞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研制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应当遵照迷信、平安、有效、环保的原那么,保证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平安。

第八条研制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投入消费前,研制者或许消费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定央求,并提供该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样品和以下资料:〔一〕称号、主要成分、理化性质、研制方法、消费工艺、质量规范、检测方法、检验报告、动摇性实验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消费容许管理方法〔农业部令2021年第5号修订〕日期:2021-01-20 15:54 发布单位:来源: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2021年5月2日农业部令2021年第3号发布,2021年12月31日农业部令2021年第5号修订〕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增强饲料、饲料添加剂消费容许管理,维护饲料、饲料添加剂消费次第,保证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平安,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方法。

第6章 饲料添加剂全

第6章 饲料添加剂全

尿素生产工艺(举例)
微生物发酵工程特点 1、微生物一般特点; 2、生物学特性; 3、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 4、原料便宜、易于选材; 5、投资少,成本低; 6、有利于环保; 7、发酵工程生产的缺点。
微生物与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
生物发酵的工艺流程
马杜拉霉素(抗生素)法制造工艺
天然物中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方法
1.溶剂萃取法——包括浸渍法;回流提取 法;连续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 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 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二)各种分离纯化方法 1.两相溶剂萃取法; 2.结晶法; 3.沉淀法; 4.盐析法; 5.分馏法; 6.色谱法。
• 3、饲料添加剂满足的条件 (1)长期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对动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和
不良影响;
(2)必需具有确实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果; (3)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不影响对饲料的适口性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5)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不得影响动物
产品的 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3-甲基吡啶 氯乙酸 环氧乙烷或氯乙醇 异丁醛 对硝基苯甲酸
常用方法
最终产品
O.Islet法(甲醛合成法) 维生素A棕榈酸酯
加成反应 缩合反应 加成、缩合E 盐酸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
氨或高锰酸钾氧化 缩合、环化反应
酰化反应
盐酸维生素B6 氯化胆碱 D泛酸钙 叶酸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一、氨基酸 1、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作用 改善氨基酸的平衡程度,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
目前在饲料中使用的氨基酸添加剂主要有蛋氨酸、赖 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及复合氨基 酸等。当前我国饲养者普遍应用的主要是蛋氨酸、赖 氨酸及复合氨基酸。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

存期限等 内容 。 除本规范中明确规定保存期 限的记录外 , 其他记录保
存期 限不 得少 于 1 年。 第 八章 第 四十 四条 附则 本 规范 自2 0 1 5 年7 月1 日 起 施行 。
登记管理办法》 业经2 0 1 3 年1 2 月2 7日农业部第 1 1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 现予 行 。农业部2 0 0 0 年8 月1 7日 公布 、 2 0 0 4 年7 月 1日修订的《 进 口饲料和饲料添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 当建立人员培训制度, 制定年度 培 训计 划 , 每年 对 员工 进 行 至少 2 次 饲料 质量 安 全知 识 培
训, 填写 并保 存 培训记 录 : ( 一) 人 员 培训 制 度 应 当规 定 培训 范 围 、 培训 内容 、 培 训 方式 、 考核 方式 、 效果 评 价 、 培t J l l  ̄ 录等 内容 ;
2 0 1 4 年( 第3 5 卷) 第3 期
( 五) 生产工艺 、 质量标准 、 检测方法 和检验报告 ; ( 六) 生产地使用的标签、 商标 和中文标签式样 ; ( 七) 微生物产品或者发酵制品 , 还应 当提供权威机构 出具的菌株保藏证明。 向中国出口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饲料 、 饲料添加剂 的, 还应当提交以下申请资料 :
部长 韩长 赋
2 0 1 4年 1月 1 3日
进 口 饲 料 和 饲 料 添 加 剂 登 记 管 理 办 法
第一条 为加强进 口饲料 、 饲料添加剂监督管理 , 保 生产地未批准生产 、 使用或者禁止生产 、 使用的饲料 、
饲料 添加 剂 , 不 予登 记 。
障动物产 品质量 安全 , 根 据《 饲料 和饲料 添加剂管理条 例》 ,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饲料 , 是指经工业化加工 、 制作 的供动物食用 的产 品, 包括单一饲料 、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 浓缩饲料 、 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 。 本办法所称饲料添加剂 , 是指在饲料加工、 制作 、 使用 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 , 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饲料添加剂:为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满足饲养动物营养需要,促进动物生长,保障饲养动物健康而向饲料中添加少量或微量的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2、营养性添加剂与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区别?答: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非蛋白氮等其他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不直接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主要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益生素、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饲料保存剂、饲料调制剂和饲料调质剂等。

3、饲料添加剂的目的?答:(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3)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4)增进动物健康;(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6)降低生产成本;(7)改善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4、添加剂预混料和预混剂的比较。

答:添加剂预混料:用多种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与载体及稀释剂一起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主要含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是配合饲料的半成品,可供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使用。

添加剂预混剂:一般以单一原料或同类原料组成的预混料称为添加剂预混剂,如维生素A预混剂、微量元素预混剂,以区别于有多类添加剂组成的复合预混料。

“剂”即同质物质,形如饲料中的某种养分;“料”及原料,是由多种养分组成的复合体。

因此,添加剂预混剂既可作为配合饲料的原料,也可作为添加剂预混料的原料。

5、饲料添加剂学:饲料添加剂学是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及其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1、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分离提取法】、【化学法】、【微生物发酵法】、【基因工程】。

农业部令 第38号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农业部令 第38号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1999年12月14日农业部令第24号发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一般饲料添加剂。

本办法所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添加剂加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在配合饲料中添加量不超过10%。

第三条生产、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应当属于农业部公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所列品种。

第二章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四条人员要求(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

(二)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动物营养、饲料配方技术及生产工艺,从事相应专业工作2年以上;(三)质量管理及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应专业工作3年以上;(四)生产企业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相应程度,经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条生产场地要求(一)厂房建筑布局合理,生产区、办公区、仓储区、生活区要分开;(二)生产车间布局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工序衔接合理;(三)要有适宜的操作间和场地,能合理放置设备和物料,防止不同物料混放和交叉污染;(四)应有适当的除尘、通风、照明及消防设施,以保证安全生产;(五)仓储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符合防水、防潮、防火、防鼠害的要求。

第六条生产设备要求(一)应具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设备;(二)生产设备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便于维护和保养;(三)生产设备完好;(四)生产环境有洁净要求的,须有空气净化设施和设备。

第七条质量检验要求(一)必须设立质检部门,质检部门直属企业负责人领导;(二)质检部门应设立仪器室(区)、检验操作室(区)和留样观察室(区);(三)具有相应的检验仪器,能对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日期:2012-05-02 00:00发布单位:农业部畜牧业司来源:下载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2年第3号.CEB2012年第3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农业部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维护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秩序,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由农业部核发。

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证由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核发。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级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请的受理工作。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负责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的技术评审工作。

省级饲料管理部门设立饲料生产许可证专家审核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的技术评审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生产许可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农业部和省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权限核实、处理。

第二章生产许可证核发第六条设立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符合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仓储设施;(二)有与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专职技术人员;(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人员、设施和质量管理制度;(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环境;(五)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六)农业部制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四、混合
混合质量的评定:常用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 来评估预混料的混合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S
2 x x
n
式中
S——测定样本的标准差; x——n个单次测定的某个子空间内含有 的检测组分颗粒数。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五、包装
防止添加剂预混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级。
第六章 饲料添加剂 预混料的生产
第六章 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
添加剂预混料在全价饲料中的比例为5%以下, 由于用量少,所以加工有特殊要求:
最大可能保护活性成分; 工艺流程要短; 配料精度要求高; 混合均匀度要求高; 包装要求高。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工序 分为粉碎、输送、配料、混合及包装等环节。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粉碎粒度小; 缺点:能耗高,噪声大。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一、粉碎设备
3.微粉碎和超微粉碎机
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预混料;
优点:生产率高,粉碎粒度易调整控制; 缺点:能耗高,噪声大,空气处理量大。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二、输送设备
1.斗式提升机 小间隙斗提机即自清式斗提机,机内残留量小, 适用于活性成分原料和预混料成品的输送; 2.螺旋输送机 3.胶带输送机 4.刮板输送机 适用于预混料厂的水平输送;
一、粉碎设备
1.锤片式粉碎机 主要用于载体、稀释剂及某些矿物盐的粉碎; 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广,生产 率高; 缺点:能耗高,噪声大,不能一次就粉碎成粒 度很细的产品。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一、粉碎设备
2.齿爪式粉碎机
适用于载体、稀释剂及矿物原料的粉碎,不适 宜含油物质和纤维物质的粉碎;
1.微量元素预混料的贮存
影响微量元素预混料贮存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温度和湿度影响
包装形式的影响
贮存时间的影响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六、贮存
1.微量元素预混料的贮存
贮存条件
微量元素预混料的成品要求低温、通风,仓库 最高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1℃,仓库的墙顶需要 有隔热装置,高温季节应有强制通风装置。光 线不宜过强,以保证预混料的质量。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六、贮存
2.维生素预混料的贮存
维生素预混料分类贮存
采取分组包装的形式,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分 别采取小包装,使用时再混合或直接将其分别 添加到配合饲料中,从而尽量减少微量元素和 维生素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活性组分的损失, 延长成品的使用期。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六、贮存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2.维生素原料的预处理 胆碱预处理 (1)干燥 (2)吸附 生物素预处理 (1)细磨 (2)稀释 (3)加吸附剂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2.维生素原料的预处理 维生素B12预处理 对维生素B12进行预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其在 饲料中的添加量极小,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先 稀释,再加载体或吸附剂。 维生素C 预处理 (1)制成维生素C钙钠结晶盐 (2)包被 (3)将维生素C酯化,制成维生素C衍生物
一、原料预处理
2.维生素原料的预处理
维生素A预处理
(1)乳化
(2)包被 明胶包被 变性淀粉包被 (3)吸附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2.维生素原料的预处理 维生素D预处理
将维生素D3酯化并经明胶、糖、淀粉包被后, 稳定性可大大提高。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2.维生素原料的预处理
五、包装
3.复合预混料的包装
复合预混料的包装袋一般采用3—5层的组合包 装袋,最里边为塑料薄膜内衬,2—3层用牛皮 纸,主要起避光作用,最外层为编织袋。由于 复合预混料要求贮存的时间较短,所以大多都 以20—25kg的包装出厂。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六、贮存
防止添加剂预混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级。
定期校准称量设备;
对配方中所有原料进行分类配料,分类预混 合。
第三节 预混料生产中的注意问题
三、注意预混料的混合程序 配比相应大,比重大的物料先进;配比 小,比重轻的物料后进的先大后小的进 料原则。
第三节 预混料生产中的注意问题 四、控制好混合时间
确定最佳混合时间
第三节 预混料生产中的注意问题
1.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包装技术
(1)成品包装
包装重量为5~50kg不等,多为25kg。供大型 饲料厂配制厂内二次预混料的,一般采用50kg 的包装。这种小包装要求称量误差控制在 0.01kg以内。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五、包装
1.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包装技术
(2)包装材料
微量组分浓度高应采用纤维板箱(筒)包装,内 衬塑料袋。对于一般微量元素预混料可采用两 层牛皮纸和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的三层组合包 装袋,厂内二次微量元素预混料也可采用内衬 塑料薄膜的编织袋包装。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三、配料设备
极微量活性成分用感量为 0.1mg 的天平,一般 活性成分用感量 50~500mg 的天平称量。国外 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微量配料称。 1.人工称重设备 2.自动配料设备 微量组分用微量配料称,载体用电子称称重。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四、混合设备
混合机选择的基本条件:混合均匀度,混合时 间,残留量。 添加剂预混料生产要求混合均匀度M≥95 %, 用甲基紫法测定。
原料混合成为硒含量为0.02%的预混剂。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4.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的预处理
微量元素细粒化预处理
是将微量元素添加剂进行细粉碎的预处理, 其目的在于提高混合均匀度,保证动物采食 的概率相等,同时也有利于微量元素添加剂 在胃肠道中的溶解和吸收。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五、包装设备
手动
半自动
全自动 我国大多数预混料厂包装采用半自动包装设备 或采用全人工包装。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六、油脂添加设备
人工直接倒入
混合不匀
半自动油脂添加机 全自动油脂添加机 设备价格较高,产品的性能也不太稳定。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七、通风除尘设备
集中除尘和单点除尘相结合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四、混合
是预混料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
混合周期:每批物料达到均匀混合所需要的时 间。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四、混合
Tz=Tr+Tj+Tx
• 式中Tr——混合机装料时间,是从配料秤加料 起到称斗门关闭的时间(min); • Tj——设定的最佳混合时间,是称斗门关 闭到混合机卸料门开始打开为止的时间 (min) ; • Tx ——卸料时间,是卸料门开始打开到 完全关闭的时间,再加上混合停歇的时间 (min)。
(二)载体与稀释剂的前处理
烘干
粉碎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二、粉碎
目的是减小粒径,以便混合均匀。 多采用锤片式粉碎机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三、配料
是预混料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工序。
配料的准确性。 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料: 微量组分的配料、稀释添加剂预混料的原料, 采用实验室人工配料,配制好的原料浓度高, 加入量小,需要稀释; 载体和常量元素采用电脑控制的自动配料秤配 料。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二是有些矿物盐,比如硫酸铜极易吸湿返潮而 结块,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产品的均匀 度和流动性。 三是一些用量很微的添加剂,如碘化钾、硒酸 钠、亚硒酸钠等在饲料中添加量很小,通过预 处理,先将其和部分稀释剂混合,使其均匀分 布到预混料中。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3. 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预处理 酶制剂的预处理 包被技术 微囊化技术 先制成液体的后喷涂技术 微生物制剂的预处理 包被技术 微囊化技术 先制成液体的后喷涂技术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4.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的预处理 硫酸盐的预处理 (1)干燥 (2)添加防结剂 (3)涂层包被,建立“隔水屏障” 矿物油包被 石蜡包被 (4)螯合或络合 制成多糖复合物 制成矿物元素蛋白盐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四、混合设备
混合方式: 1、剪切混合 2、对流混合 3、扩散混合 4、冲击混合 5、粉碎混合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四、混合设备
1.浆叶式混合机
2.螺带式卧式混合机
3.悬挂式双螺旋锥形立式混合机 适用于预混料饲料厂使用。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第一节 预混料的生产设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除尘点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预混料加工工艺主要由原料的前处理、粉碎、 配料、混合、物料的输送、产品的包装贮存及 通风除尘等工序组成。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一)添加剂活性成分的前处理 1.活性成分原料预处理的目的:
一是保护原料的生物学活性,比如维生素 A 和 维生素 C 极易受到氧化破坏,在与微量元素等 其他添加剂混合时,这种破坏的程度更强。
第二节 预混料的生产工艺
六、贮存
3.复合预混料的贮存
复合预混料的贮存与维生素预混料相比无更特 殊的要求。由于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和 药物等添加剂混在一起,原料间的互作对稳定 性较差的原料的活性有不利影响,因此在贮存 过程中,防潮与低温保存对保持复合预混料的 稳定意义很大。
第三节 预混料生产中的注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