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397da55f111f18583d05a94.png)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者:济宁市任城区接庄镇中心小学张秋平评析:济宁市任城区教研中心王勉平胡万影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及合情推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并体会到这一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在与同伴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索并完善自己的思路,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咱们已经见过面了,怎么称呼我?生:张老师!师:真有礼貌!今天张老师和大家共同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喜欢学数学吗?生:喜欢!师:你们数学老师一定特别幸福,喜欢学数学当然也喜欢他。
你觉得学数学有什么用?(学生可能出现)生1: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生活中还真离不了他。
生2:将来可以当科学家。
师:为未来打好基础。
看来上好数学课还非常有必要!你喜欢的数学课堂或你心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是什么样子的?生:快乐的课堂!师:快乐的课堂我也喜欢!生:互动的课堂!师: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互动的课堂才有思想的交流,智慧火花的碰撞!今天张老师能否带来你心中理想的课堂呢?要等40分钟以后你们来判定!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数学研究好吗?师:上课!【评析:简短的几句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沟通了师生之间心灵的纽带。
营造了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咱们先来看一段小短片,(课件播放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获奖情节,国歌配乐)瞧!这是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奖时的情节,奥运健儿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会场上空升起,此时此刻国旗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丽的画。
(画面定格在四幅运动员举国旗的情景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国旗中还蕴藏着数学知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旗中的数学,好吗?(课件出示三面不同规格的国旗:1号国旗:长:60cm,宽40cm;2号国旗长30cm,宽20cm;3号国旗长15cm,宽10cm。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质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9)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质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9)](https://img.taocdn.com/s3/m/19de90ae8762caaedd33d47b.png)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
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2、说出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3、什么叫做比值。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
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2.4:1.6或6.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2.4:1.6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4:1.6=23 60:40=23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也可以写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48cc8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6.png)
比例的意义
长5m,宽10 m 3
长2.4m,宽1.6m
长60cm,宽40cm 长15cm,宽10cm
操场上的国旗
教室里的国旗
1.6m
40cm
2.4m
60cm
3
操场上的国旗: 2.4 : 1.6 = 2
教室里的国旗: 60 : 40 = 3
2
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 2.4︰1.6
基本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性质
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
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 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
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
确:(1)6 :3 = 8 :5
(错)
(2)0.2 :2.5 = 4 :50 (对)
(3)2:3 = 1 :1 23
(错)
(4)1.2 :0.6 = 10 :5 (对)
60︰40
或
= 2.4
60
1.6
40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 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1 3
︰2
和
1 ︰4 6
6∶10 和 9∶15
因为
6∶10 =
3 5
复习
1、什么叫做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3、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 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黄爱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黄爱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d80bb595ef7ba0d4a733bcc.png)
黄爱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9—10 页。
【教材简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主要是为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例题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两个比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而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
同时,通过对比例式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板书:比)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
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
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本课新知识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一)以旧引新1.口答: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指出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 3/4:9/8 :5:1/2 10:6指名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观察: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上面的这些比中,有整数比、小数比和分数比,也有整数与分数比,但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这两个比相等,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10:63.教师写出一个比16:4 ,要求学生说出一个比值和它相等的比。
比例的意义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3a0b5fc89eb172ded63b7c3.png)
比例的意义课堂实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四幅画面(课件演示教材主题图)这四幅图上都有什么呀?生:国旗。
师:五星红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当它冉冉升起的时候,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
你们知道吗?我国还专门制订了国旗法。
老师从国旗法中摘录了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数据)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疑问吗?生1:为什么它们的长度和宽度都不一样?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谁能回答?生2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天安门广场上,国旗必须是2米88乘1米92的。
师:也就是说,在各种场合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这些数是从哪来的?师:是啊,法律是非常严谨的,这些数是随便规定的吗?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还有想问的吗?生:我想问,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师:她在想这些长和宽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看,它们是不是有关系阿?生:是。
师:那我觉得咱们就得深入地想想,可以研究长和宽之间的什么关系呢?生1:我觉得它们是面积关系。
生2:也可能它们的周长不一样。
师:(等待一会儿)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沉默)。
师:到目前为止,学过很多表示关系的方法,比如说,可以研究长和宽的……生:比。
师:还有什么?生1:可以研究它们的百分数。
师:嗯,也就是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生2: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比。
生3:也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很有想法。
前一阶段,我们刚刚学习了比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比的角度来研究长和宽的关系,可以吗?生:可以。
二、自主探究新知(一)比例的意义师:(出示图)这是这五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下面咱们就在小组中进行研究。
注意看好要求,1、小组讨论先确定研究方向,写在第一个格中。
2、组长分工合作完成表格,并交流你们的发现。
生:(小组讨论交流)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有发现了是不是?哪个组愿意先来给大家汇报?生1:我们研究的是化简比。
小学五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ad593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b.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学实录小学五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生1:比有前项和后项。
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我们山东有一座城市,那里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
是哪座城市?生:青岛。
师:是呀,青岛啤酒世界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师:这辆货车正在运输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芽。
这张表格就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量(吨)1632运输次数24师:你能提出哪些与比有关的数学问题?生1: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谁能说出这个比是多少?生:16:2。
师:谁还能再提一个问题?生2: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生:32 :4。
师:谁能像这两位同学一样,说出一个比?生3: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第二天运输量的比是16 :32。
生4:货车第一天的运输次数与第二天的运输次数的比是2 :4。
……(教师依次板书:16:2;32:4;16:32;2:4;32:16;4:2)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比例的意义。
师:学好数学不仅要会提问题,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fb1cdfe941ea76e58fa044b.png)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实录肥城市安驾庄镇中心小学安杰《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比,比各部分的名称。
生2:我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生3:我学会了求比值。
生4:我学会了化简比。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在山东半岛的东南部,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青岛,而青岛啤酒更是享誉全世界(课件出示青岛及其青岛啤酒的有关图片)。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第一天运输次数是两次,运输量是16吨;第二天运输次数是4次,运输量是32吨。
师: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呢?(学生积极举手)下面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哪个同桌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生1: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货车第一天的运输次数与运输量的比是多少?(2:16)生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次数与运输量的比是多少?(4:32)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第二天的运输量的比是多少?(16:32)货车第一天的运输次数与第二天的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2: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次数与第一天的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4: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2 :16; 4 :32;16 :2;32 :4;16 :32; 2 :4;32 :16; 4 :2。
(教学实录)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教学实录)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文字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82924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1.png)
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文字实录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学问解应用题的根底。
它是在同学比照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生疏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文字实录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文字实录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班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推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培育同学将新、旧学问融会贯穿的力量。
2、在经受生疏比例、学习比例的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分析、推理、概括力量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体验成功的欢快。
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国旗法和有关法律学问,让同学知道敬重的爱护国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要履行好这个义务。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2、化简比(1)、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4=75:1 (2)、李明体重30千克,王强体重35千克,写出李明与王强体重的比。
30:35=6:7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二、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课件播放: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星期一的升旗活动;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的升旗仪式。
引出问题:同学们,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国3418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谈判桌上的国旗长和宽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教室墙上60厘米、40厘米;升旗仪式2.4米、1.6米;天安门升旗仪式5米、10/3米;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课件,激发了同学宠爱国旗的的情感,有效的引入了学习资源信息,要求同学认真观看,引发同学学习的有意留意,为进一步开放探究活动供应了根底。
)这几面国旗的长和宽各不相同,但外形是一样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fca0ce2c8d376eeafaa311a.png)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预设:生:我知道比号的前面是比的前项,比号的后面是比的后项。
生:我知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我知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我会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它的比值。
师小结: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比也是随处可见的。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生:这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师:那你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吗?生:不知道。
师:那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它的长是5米,宽是10米。
接下来,再3让我们看一下学校里举行升旗仪式时使用的国旗,(课件出示)它的长和宽又各是多少呢?它长2.4米,宽1.6米。
悬挂在教室上方的国旗它的长是60cm,宽是40厘米。
(课件出示)还有我们国家的企业、单位在进行外事交流活动时,也要摆放国旗(课件出示)这面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同学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场合国旗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是的,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
其实在制作国旗的尺寸当中也存在着有趣的比,不信的话,请你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他们的比值。
让我们一块开始吧。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生汇报。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长与宽的比是5:103,比值是32。
师:说得很好,谁接下去说。
生2:操场上国旗长和宽的比是2.4:1.6,比值是32。
生3: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60:40。
比值是32。
生4:对外交流时国旗的长宽之比是15:10,比值是32。
师:从这里,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这四面国旗的长宽之比是相等的,比值都是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57bf08b69dc5022aaea00b9.png)
---------------------------------------------------------------最新资料推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的两个问题),什么叫做比?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坐,那么什么叫做比值呢?生: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二、讲授比例的意义师:回答的非常棒!看来关于比的知识大家掌握的真是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在咱们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一个盛大的集体活动,大家知道是什么活动吗?生(全体):升旗仪式!师:回答的非常正确!(出示升旗仪式幻灯片)瞧,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老师发现,在咱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五星红旗的身影,升旗仪式、教室的墙上(用手指给学生看)、举行活动时手里拿的小国旗(幻灯片一一展示)。
师:大家来看这些国旗,形状相同,大小各异,这里边究竟隐藏了什么奥秘呢?带着这个疑问,老师在课下的时候测量了这几个国1 / 7旗的长和宽(幻灯片展示测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写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吗?(找三名同学到黑板指定位置板书,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师:大家抬起头来看黑板,你们写的长宽比跟黑板上同学写的一样吗?生(集体):一样!师:非常好,大家都写得不错!刚才我们通过复习知道了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那么你们会求比值吗?生(异口同声):会师:那么大家说着我来写(将学生所说的比值板书到黑板上三个比的后边)。
师:求出比值来,大家有什么发现?生:这三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哦,每个比的比值都是23,既然它们的比值都相等,我可不可以将这两个比(指前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种形式(2.4:1.6=60:40)?生:可以。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402d48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b.png)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堂实录一、尝试准备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开车去省城了(课件演示老师开车的情景)。
我们的省城在哪儿?生:(异口同声)南宁。
师:你们一定想知道老师开车的速度快不快。
请看:(出示课件)黄老师开车去南宁,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 2 5路程(千米)80 200师:你们能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量写出一个比吗?男生甲:老师第一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80:2女生甲:老师第二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为200:5师:看样子我们的男生与女生在暗暗地展开比赛了。
好!老师要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能根据这两个量再说出不同的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男生、女生积极讨论)女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一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2:80男生乙(抢):我还知道第二次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为5:200。
师:看了这几个比,你们想做些什么吗?学数学就是要善于比较,如果把这几个比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些什么?生(齐答):比值相等。
(学生欢呼,老师露出惊讶的神色。
)男生:我发现2︰80=5︰200。
(学生再次欢呼,老师报以欣慰的目光。
)女生:还有其他的比相等吗?什么情况下两个比就相等呢?男生:相等比有什么特点呢?师:好,大家提的的问题很多,象这样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比例,你们想到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二、尝试探索师:我们班男生、女生都很棒!你们再比比看,谁能根据我们以前学的知识和刚刚接触的新知识出题考大家吗?女甲:我给男生出一道判断题,比就是比例,对吗?男甲:不对(男生、女生紧张地出题,应答神态煞是可爱。
)男乙: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男丙:比只有2项,而比例有4项。
(学生边答,教师也用课件进行演示)男丁:我给女生出一道判断题:两个比一定可以组成比例,对吗?女甲:不一定对!女乙: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质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13)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质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13)](https://img.taocdn.com/s3/m/09be76bcdd88d0d233d46a78.png)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对课本主题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护国旗、尊重国旗教育。
教法与学法: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并逐步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熟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小黑板若干。
教学流程:一、铺垫迁移,引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课件展示有国旗的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可能说自豪,骄傲)师小结:作为中国人,每当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都倍感自豪。
(引导学生的爱国情,以及由心保护国旗的思想)2、小结后出示情境图,问题:每当周一校园里国旗准时升起(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知道校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学生可能答不知道,课件出示校园国旗的长和宽)。
(1)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解决哪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答:国旗的周长、面积)。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有关比的一些知识,你能解决有关比的知识吗?(学生答长和宽的比是多少?)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4:1.6 。
(2)关于比的知识你还能回忆起哪些?(学生可能说出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基本性质和比值等。
)(3)学生计算2.4:1.6的比值,汇报,教师板书2.4:1.6=3(4)出示其他三面大小不同的国旗,让学生计算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cd499b969dc5022aaea0032.png)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一、导课:我们已经自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出示交流提示:1、组内交流自学指导,并把典型错例版演。
2、举例说明什么是比例?3、举例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
4、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5、通过自学你还想说什么?请同学没先看交流提示,指名读一遍。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
二、展示汇报点拨提升(一)举例说明什么是比例?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同学代表你们组汇报第一个问题,举例说明什么是比例?生:请同学们看黑板。
今天我向大家回报的是什么比例,首先举几个比的例子(板书:6:4 3:2 9:3),这三个比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分别求出三个比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联系。
(板书:6:4=3/2 3:2=3/2 9:3=3)由此可见,6:4和3:2的比值相等,所以可以组成一个等式。
(板书:6:4=3:2)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或补充吗?生1: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生: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么比例应该也有分数形式(板书:6/4=3/2)。
生2:请问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生:只要分别求出比的比值,如果比值相等,两个比就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生3:请问:举例9:3没用到,为什么还写?生:我之所以举例9:3是因为想让大家明白,只有两个比相等时才能组成比例,不相等时不能组成比例。
生4:如果开始是分数形式,那么怎样确定能否组成比例?生:既然是比较比值是否相等,那么先把分数化简,就可以判断了。
生5:比例能否像比一样化简?生: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等的比,如果化简后就一样了,组成比例就没有意义了。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生: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而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并且比例有四个项,比只有两项。
师:好!(掌声响起来)请回。
(二)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生1: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在“12︰6=8︰4”中,组成比例的这四个数叫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cb45554f12d2af90242e6a0.png)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页 1 第生1:比有前项和后项。
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我们山东有一座城市,那里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
是哪座城市?生:青岛。
师:是呀,青岛啤酒世界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师:这辆货车正在运输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芽。
这张表格就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量(吨)1632运输次数24师:你能提出哪些与比有关的数学问题?页 2 第生1: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谁能说出这个比是多少?生:16:2。
师:谁还能再提一个问题?生2: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生:32 :4。
师:谁能像这两位同学一样,说出一个比?生3: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第二天运输量的比是16 :32。
生4:货车第一天的运输次数与第二天的运输次数的比是2 :4。
(教师依次板书:16:2;32:4;16:32;2:4;32:16;4:2)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比例的意义。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e6e519e02768e9950e73855.png)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
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
[评析: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1:因为 6∶10 = 0.69∶15 = 0.6所以 6∶10 = 9∶15生2:因为 20∶5 = 41∶4 = 0.25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1题。
(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
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理解比例的基本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还记得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并请举例介绍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例如3:5,比值等于3/5
生2:前项除以后项等于比值,例如6:4,比值等于3/2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谁再举举例子,最好要有点与众不同的
生3:0.9:0.3=3生4:0.2:1/6=5/6……
2、(师临时根据学生列举的四个比出示比值相同的不同的比例,)师:老师这里也有几个比,请帮忙算出他们的比值。
0.6:112:83:110:12
生很快算出并口答出比值
二、比较分析,探究新知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师:老师写的比和同学们写的这四个比较一下,你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和同学们写的比值相等,3:5=3/50.6:1=3/5……
师:那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
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板书:式子)谁来说一说这个式子就表示了什么?
生1:表示相等的两个比。
生2: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生3: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板书:比相等)
师:那我们给这样的式子起起名字。
生1:等比式
生2:比等式
生3:等值式
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有意义,很有创意。
数学上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了吗?
生: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生: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同桌互相说说
这个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新的式子比例,那要是让你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你会怎么办?
生:看比值是不是相等
师出示例1,
师:请你们先写出两次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
每个学生都在自备本上写,1.2:32: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生:我算了一下比值,1.2:3=0.42:5=0.4,所以1.2:3和2:5能组成比例
(师板书:1.2:3=2:5)
完成P31的练一练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师:1.2:3里比号前面的1.2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叫——(生齐答:后项)。
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
自学课本,并汇报。
4、充分验证,确定性质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试验:1.2:3=2:5,将它的两个外项相乘,再将两个内项相乘,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
生1:我发现两个外项的乘积和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
生2:我发现在这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3:我发现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4:我想反问XXX同学,难道所有的比例都这样吗?
师:你问得真好,一个例子能代表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中性质吗?生齐答:不能
师:那我们怎么来验证呢?
生1:举例子验证
师:那我们每人举一个,全班就有50多个了吧
生:对对对
生:只要能找到一个反例来推翻它。
师:那好。
现在我们就举例验证,并留意能否找到反例
生1:我算的3:5=0.6:1中,3×1=3,5×0.6=3所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乡的积。
生2:我算的1:2=9:18中,1×18=18,2×9=18所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5:老师我有个反例:0:1=1:00×0=0,1×1=1,所以..
还没等生完,生6迫不及待:不对,比的后项不能问0的,你这个不是比例
生5:那我0:1=0:2(很着急的改了)
生7:那0×2=0,1×0=0,还是两个外项等于两个内项
师:同学们验证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可以一致公认——(生齐答:任何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乡的积。
)
师:和比的基本性质一样,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比例的——(生齐答: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基本性质)
5、应用性质,自主判断
师:你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3:4和6:8能否组成比例?生:只要算一下3×8=24,4×6=24乘积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
师:现在请大家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再来判断是P31的练一练。
生交流,说出想法。
三、巩固延伸
1、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1)4、5、1
2、15
(2)1.6.4、4.2、0.5
2、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P33的NO2)
3、如果5A=3B,那么A/B=()/(),B/A=():()()
4、在括号里天上合适的数
1.5:3=():4=12:()=():5
四、总结(略)
反思:
本节课我是分两大块进行新知教学的,一块是分析归纳比例的意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
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在这块中,我从复习比的意义和比值出发,通过师生共同举例,并让学生算比值,来发现两个比之间的相等关系,最后让学生感悟归纳出比例的意义。
回头再让学生从意义出发,明确只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从而进一步加深意义的理解。
这样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
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放弃了教材中的两组比,而是准备从学生的举例中择取素材,将例题和复习有机结合,在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感悟了比例的意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
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二块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从学生自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入手,通过计算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作出大胆的猜想,引导学生多方事实的验证,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乡的积。
”这一性质基本性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经历了发现,猜想,验证,应用这样的探究过程,课堂中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整这个过程学生们实实在地当了一名“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