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1d595799aa00b52acfc7caf0.png)
b、现状
工资成本(相对于产值)在长期趋于上升 税收成本(相对于产值)在长期趋于上升 环境成本在长期趋于上升
c、未来
上述三个趋势,在长期会导致利润率下降,使资本主义的各 种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而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所引起的危机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 入了“结构性的危机”。
在渡过上述危机过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将不复存在,将被 一个或若干个新的世界体系所代替。
早期资本主义文化:由于宗教改革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便不能 忽略宗教传统本身对新的社会势力的影响。宗教的改革和早期人们追求幸福 的实践,使得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象充满了理性与纯情。
理性与纯情的脱落:“眼下大部分华尔街机构都处于崩溃边缘,要求纳税人帮助 它们勉力支撑,而纳税人发现自己进退两难:如果不提供帮助,整个体系可 能会在我们的头上崩塌。就在这样的时候,华尔街银行家却给自己发了价值 200亿美元的奖金,和2004年的水平相当,这是登峰造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是可耻的。在当代资产阶级身上,理性精神与人的纯情何在?”
四、资本主义文化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 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 会的政治和经济。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 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因此,资本主义文化是动态变化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马克思《资 本论》所研究的阶段,即所谓市场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阶 段;第二阶段是列宁所说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第 三个阶段是多国化公司的资本主义或称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 化资本主义、消费资本主义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是,第一阶段 的文化表现是现实主义,第二阶段是现代主义,第三阶段则是 后现代主义,产生“文化工业”现象。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54176db5727a5e9856a61f4.png)
1、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真正根 源是什么?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马克思 论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据了吗?
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必然带来自身 无法抑制的三大严重后果:
两极分化 政治革命的形式化 人性异化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改变 马克思论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
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 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也不会变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特征不会变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 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 本 主 义发 展的趋势
必然灭亡
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 利〞。——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 两个决不会:“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 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存在的物 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 的。〞
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在中国用了1900年左右,在古罗马用了1000多年,在印度用了1000年左右,从世界范围整体看经历了约
主义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的共同点 3000年左右的时间。
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
2岁,2001年为65.
越来越多,资本主义不会灭亡,社会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是二者的“趋同〞。社会主义与资本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今天
只有中国社会主义才能救资本主义
2、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前苏联解体 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
有资料显示,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 20世纪末,俄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 降了52%,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 产减少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5000 多倍。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 69.2岁,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 岁,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整整10岁。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fd89d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9.png)
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2021/5/9
10
结论——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 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 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 页)
“其实,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 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指垄断资 本主义--引者注)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众多措 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 了。”
2021/5/9
8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资料从私人占有转变为社会占有, 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当然,要完成这样的社会 变革,必须有一种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在资本主 义社会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
“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 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
2021/5/9
7
•
列宁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有过
明确的论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 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 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 有任何中间级。”
产阶级的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力一开
始突破这种障碍的时候,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
状态,就使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存在受到威胁。”
当社会财产变成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财产,生产社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https://img.taocdn.com/s3/m/10007624bd64783e09122baa.png)
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被归结为 样:“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由于本身 变化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 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了新的经济 制度的要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 力和一切生产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极
大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
产方式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 转变为社会所有制。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 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 生产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者 机器(动力机 传动机 工具机)
劳动者 自动化机器(控制机 动力机
传动机 工具机)
劳动对象和人类活动的 空间范围扩大
• 物质资料
各类能源
新材料
劳动者
B.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财富增加
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占世界经济
总量的4/5,世界
贸易总额的3/4和 大部分的资本输 出。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集体创造
社会化
资本主义生产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私有制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手段的矛盾
目 的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价 值最大增值 利润量增加 增加积 累,扩 大规模, 提高劳 动生产 率
资本主 义生产
3.文化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确立,主要经历三次思想 文艺复兴 解放运动:
新教运动
启蒙运动
尽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终归结为绝对的个人主 义和利己主义,但相对封建社会政教合一、以神权和王 权而非人权为本的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三、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长期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f98c29804d2b160a4ec042.png)
社会财产的过渡点即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但 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却是一个漫长的曲 折、复杂的历史过程。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 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能 力尚未穷尽,当代资本主义暂时不会退出历史 的舞台;庞大的世界体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 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逐步的、复杂的过程;社 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 最终,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代资本主 义的历史走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 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 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
《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 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 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 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 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 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 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 呢?
其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 经济危机
其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 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在这一规律作用下
5.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5.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6d632c3195f312b3169a5e5.png)
基本矛盾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在阶级关系上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在生产上 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 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
社会将在短时间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
by:Jarvis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
统治中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
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 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 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 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
3.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在思想和政治制度上
资产阶级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 “分权制衡” “社会契约论” “自由、平等、 博爱” 资本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保护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民主制度等。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无疑是人 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如此大的促进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上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制约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诸种
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作用上升到了主要方面,阻碍着社会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 危机。 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 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https://img.taocdn.com/s3/m/fc12212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a.png)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工业革命、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和自由经济的特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创造了更广泛的经济繁荣和物质福利。
资本主义也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提供了保障,并促进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繁荣。
因此,资本主义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
2.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限制:然而,资本主义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矛盾和限制,这些问题渐渐凸显出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平等的加剧,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和积累的动力会导致剥削和压榨,以及对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削弱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激发了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追求,也引发了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批评和探索。
3.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被视为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方式,实现资源公平分配、社会公正和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力求消除剥削和不平等,追求社会经济的民主化和参与性,以满足人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自由的需求。
历史上,社会主义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例如,社会主义国家通过集中计划和国家资源配置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和社会保障的建立。
然而,也需要承认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社会主义的范式多样性和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实现仍然是一个广泛的讨论领域。
总结起来,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然而,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也使得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鉴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特点和目标,人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寻求新的路径,以建立更加公正、可持续和人本的社会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51b85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0.png)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进展趋势明确资本主义积累与基本冲突进展的结果,必定会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培育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信念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绽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实行了等价交换的形式其次,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打算动机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
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展的严峻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其次,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制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制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公平和自由。
法律上的公平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乐观性和制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养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进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
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进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退,从而为毁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制造了物质前提二、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1、基本冲突。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冲突2、基本冲突表现。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54063660740be1e650e9aa0.png)
☺民主意识高涨——《英国人民自由大宪章》
1789年法国大革命(1793年《法国宪法》改“君主”为“民 主”)
☺学术上百花齐放,涌现牛顿等优秀科学家
☺核武的研发成功
Hale Waihona Puke ……Thank you~~~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发展趋势
历史地位
曾经辉煌璨烂并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现日趋 于衰弱,世界形成多元化格局
冲破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的桎梏建立起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开拓了市场,把整个世界 变成统一的开放的世界市场
突破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使科学、教育、文化 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更加隐 蔽,矛盾并没有根除,资产阶级只能在一定范围 内加以调整缓和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最大限度的追求剩余价值,伴随而来的 是对劳动人民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加剧了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以蒸汽机发明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以电及内燃机的应用为记的产业革命
批判维护封建专制的宗教神学,高举“自由、 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的旗帜,使劳动人 民开始拥有人身自由
解放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带来浪费和 破坏:恒产者挥霍奢靡道德颓废,无产者为了生 存铤而走险,造成社会风气腐败、治安恶化
“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成熟,导致了首 先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全世界陷入大萧条,间接促成二战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5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5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02fb660aeaad1f347933f8f.png)
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前。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 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 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 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 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所以 又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1.资本输出 2.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3.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垄断 资本
输出形式
第一种是借贷 资本输出
第二种是生 产资本输出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 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 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 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 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二战后的发展: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 国家干预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 得以确立。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 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 的客观规律。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 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 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 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 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 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 动力。
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e48c2d449649b6648d747d4.png)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在经济上遭受残酷的剥削,在政治上深受压迫,没有自己的什么东西需要保护,它的阶级利益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一致的,它同其他劳动阶级相比.最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无产阶级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与大机器工业相联系,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社会化人生产使无产阶级日益成为有机的整体。无产阶级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其他劳动阶级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它能够把广大劳动群众团结起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能够打碎资本主义旧世界,创造一个社会主义新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力量。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是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觉行动实现的。
资本主义所以能在历史上起革命作用,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2)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是产生自己一切反面的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厂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生产力的进步是伴随着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的加深,它成为资产阶级剥削工人、自己致富的手段和物质力量。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与资本主义保守的私有制度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随它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对立就包含着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否定因素。虽然资产阶级巴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但这种调整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持自己存在的基础不变,这个基础就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发展着的生产力之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b51a7743a8956bec0975e3e0.png)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所关心的另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
对此,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有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层面上的意义,相对说来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在政治社会制度层面和文化进步层面上的革命性意义却明显地重视不够。
故此,有必要展开讨论。
早在l9世纪40年代上半叶,马克思在讨论犹太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时,就曾有对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推进政治社会制度变革和进步的历史意义有过高度的评价。
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壮大,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使得国家从宗教领域当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6页),消除神权(教权)与世俗王权的并立局面,将国家政治的权力二元结构改变为世俗权力一元结构,其中,人民获得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力,教会的特权被逐渐剥夺,寺院的财产不断被没收、侵占。
“政治解放”废除封建等级制,“宣布出身、等级、文化程度、职业为非政治的差别”,“每个人都是人民主权的平等的参加者”(同上书,第427页)。
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这两大历史功绩,认为这“是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同上书,第443页),是“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范围内”,“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同上书,第429页)。
而在50年代的《资本论》伦敦手稿中,马克思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对于完善人性,发展人的全面性的历史作用。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供深厚的沃土,资本“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科学通过机器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进而“代替了劳动”,“劳动表现为不再象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展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201、20B、215、218页)。
资本生产方式的进步,“使人的劳动,使力量的支出缩减到最低限度。
资本主义在历史中的地位?
![资本主义在历史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c4643ec1aa00b52acfc7cab7.png)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即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简单否定要么是全盘肯定,前者声音仍在但已经渐弱,后者声音渐强,大有独占话语权之势。
上述的过犹不及产生的方法论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把握和运用好科学的分析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评判一个社会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看它作为当时的存在与前一个社会制度相比,是否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宣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一是价值规律的外在压力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在动力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它要求按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就是说,如果哪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他就能获得更多的赢利。
如何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这就是说,价值规律迫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
所谓愿意的跟着走,不愿意的牵着走。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又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就意味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根本使命。
如何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呢?资本家在早期主要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一方面受生理条件的限制,资本家再狠毒,工人的一天劳动时间也不能超过25小时,另一方面,随着工人阶级的觉醒,不断地开展缩减工作日的斗争----马上就要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就是当年工人阶级斗争伟大成果的纪念,于是想方设法提高技术从而降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便成为资本家明智的和普遍的选择。
由此不难看出,生产技术的社会进步绝不是资本家想服务社会和报恩人民的心底善良所致,而是追求剩余价值的间接结果。
二是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和农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克服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生产的发展具有不间断的持续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7048c9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4.png)
第13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3.1 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这种剥削制度与奴隶制和封建制有着不同的性质:①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展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只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是以超经济强制为基础的。
②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这与以占有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小商品生产有着很大的不同。
(2)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
②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
③商品关系的普遍化特别是劳动力的商品化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的过程:①商品经济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
②社会分工导致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a. 一方面,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他们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各自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b.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
③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各个阶段的体现(1)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体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体现为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与私人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f6ad826e2bd960590c67797.png)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净月一班马克思14组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壮大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作用。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十四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很弱小。
真正的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综合分析资本主义各阶段,我们总结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历史地位如下: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间在14、15世纪。
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加上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文艺复兴则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很弱小,但是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已经开始撬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统治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资本主义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迅猛发展,大大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热泪立时的面貌,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的变换。
随着在工场中工作的人口的增加、工场主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相比前一时期有了极大的壮大。
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3 4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剩余价值生产导致社会需求不足 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 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资本主义 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的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 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实现了社会化。这就要 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但 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却使社会化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过程服从资本 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这样,本应由社会共同占有 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产品却归少数资本 家私人占有
”
“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不仅生产出相当于 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要创造一个归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仅如此,资本家还用无偿获 得的剩余价值去无偿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 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 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
剩余价值生产导致社会需求不足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一个手段就是压低工人 的工资,降低成本。然而,广大工人阶级的消 费需求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因 此,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需求总是低于供给, 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
”
“
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 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 需求的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必然造成生产与 消费之间的不平衡。造成商品实现困难,引起 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
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历史 地位
进步性
局限性
《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 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 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 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 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 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历史进步性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 2
资本主义解放了被封建主义束缚的生产力
(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2).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
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基础
(2).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3).资本主义的竞争机制
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之前
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以手 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
”
总结
资本主义在其上升时期,曾经极大地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积累,资 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开始激化,资本主义 制度的问题逐渐暴露。而这一切必然会 导致资本主义不断完善或者被更高级的 社会形态所代替。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 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商品货币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资本主义经
当货币形式出现后,货币成为价值实 体的代表,成为各个经济主体追求的 目标。每个商品生产者不断地采取先 进的技术设备,扩大生产,以获得尽 可能多的货币,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
资本主义之后
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使 用就从单个个人使用变 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生 产资料的使用社会化
生产资料 使用的社 会化
分工和专 业化的发 展
生产活动 从个人行 为变成社 会行动
劳动生产 率提高, 生产力发 展
2.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
奴隶制和封建制
劳动者与奴隶主和封建 地主之间是依附或半依 附关系
资本主义之后 劳动者法律上成为自 由人,能够自由支配 自己的劳动
资本家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主义的
竞争机制
采取合理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设备利用率,生产出质量好、数量多、成本
低的产品,从而打败并吞并较弱的对手,形 成更大规模的资本。如此循环往复。正是各 个资本家之间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推动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济运行基础
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的
资本主义以剩余价值作为追求目标, 个别资本家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 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 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超额剩余价 值。为此,各个资本家都会竞相改进 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整个
生产目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