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爱》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爱》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556e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4.png)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在分析课文中的母爱表现时,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妈妈的关爱事例,从而加深对母爱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爱》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妈妈的爱》作为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细腻,对于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培养家庭观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在感受文学之美的同时,深入理解母爱的内涵,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和提升。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的内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母爱,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妈妈的爱”的作文,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文字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课后阅读:推荐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https://img.taocdn.com/s3/m/6351222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妈妈的爱的故事。
2.材料:白纸、彩色笔、毛笔、颜料等。
3.环境:设置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妈妈的爱。
2. 学习“妈妈的爱”故事教师向学生讲述《妈妈的爱》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厚的。
3. 制作“妈妈的爱”画让学生用白纸、彩色笔、毛笔等材料制作代表妈妈的爱的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4.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总结妈妈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鼓励学生珍惜家庭,感恩妈妈的爱。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通过“妈妈的爱”这一主题深化学生对家庭和妈妈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故事、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品格和语言能力。
五、扩展活动1.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
2.观看相关电影和阅读更多儿童文学作品,深化对家庭、妈妈的爱的理解。
3.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制作的画作以及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可以初步评价学生对“妈妈的爱”这一主题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同时,学生对家庭和妈妈的感恩之情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化对家庭、妈妈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母亲节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母亲节主题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521d24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4.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母亲节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学习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母亲节的由来及意义。
2、通过情境故事的阐述,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培养孩子们的美德品德。
教学重点:1、掌握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能力。
2、通过听故事,理解母亲的爱,培养孩子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通过多种语言表达形式,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情境故事的阐述,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思维。
2、如何运用适宜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情境故事《妈妈的爱》、图片等。
2、教学环境:幼儿园中班教室。
3、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4、教学媒介: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唱《母亲像花儿一样美丽》2、说一说妈妈是我们最亲爱的人,她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
二、讲故事(10分钟)1、通过讲故事《妈妈的爱》的方式,讲述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母亲节的由来及意义。
2、听故事时,注意孩子们的情感反应,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觉。
三、感受(10分钟)1、让孩子们分组发表自己对妈妈的感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情。
2、引导孩子们通过适宜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四、语言输出(20分钟)1、让孩子们以绘画或手工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母亲的感悟和情感。
2、以幼儿园刊物、展示等形式,展示孩子们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让孩子们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孩子们的表现。
2、强调再次感慨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并号召孩子们要尽自己的努力回报妈妈的爱。
教学后记:本次教学通过情境故事的阐述,让孩子们体验了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增强了孩子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在语言输出环节中,让孩子们通过几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这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了他们的美德品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妈妈的爱》教案设计
![《妈妈的爱》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1303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b.png)
《妈妈的爱》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妈妈的爱》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妈妈是孩子最亲近、最重要的亲人,体会妈妈的爱与付出。
2. 掌握描述妈妈的形象的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妈妈的爱。
4.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妈妈、爱、亲人、感恩、珍惜2. 课文:《妈妈的爱》3. 目标句型:- 妈妈是我最爱的人。
- 妈妈对我很好,给我做好吃的。
- 我要好好珍惜妈妈的爱。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描述妈妈的形象的词汇和句子。
2.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目标句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2. PPT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播放一段儿童歌曲《妈妈咪呀》。
2. 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谁对我们最好?为什么?呈现:1. 老师出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呈现妈妈与孩子亲密的场景。
2. 老师出示课文《妈妈的爱》,并朗读全文。
理解:1. 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简单描述一下。
2.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目标句型,并进行操练。
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并描述自己妈妈的形象和对自己的爱。
2. 学生用目标句型描述其他家庭成员对自己的爱。
巩固:1. 老师出示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完成。
2. 检查并讲解练习题答案。
六、课堂总结1. 强调妈妈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的爱。
2. 告诉学生要珍惜妈妈的爱并学会感恩。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80字的短文,表达对妈妈的感谢和爱。
2. 阅读练习册中相关的课文和练习,并做好笔记。
教案设计完毕。
《妈妈的爱》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9123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4.png)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 享他们对于母爱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激活他们的前知和背景
知识。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帮 助学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评估学生的学习
《妈妈的爱》教案教 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课后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 内容。
02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归纳 和总结。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学内容的深度
03
考虑是否可以加深某些内容的深度,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思考是否有更有效、更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加以 尝试。
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
教学内容调整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01
评估所教授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
需求。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02
思考是否可以增加或删减某些内容,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内容
文章中描述的妈妈对孩子 的关爱和照顾,以及孩子 对妈妈的理解和感激。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 的情感和主题,以及如何 使学生能够将这种情感与 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3574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c.png)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妈妈的爱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妈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感恩妈妈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的能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2.教学准备:-妈妈的照片、妈妈的手写信或留言、一些回忆物品等。
-装饰工具如彩纸、剪刀、粘贴胶、颜料、画笔等。
-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或电子画板。
-学生的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彩笔等。
3.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展示一些妈妈的照片或手写信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妈妈爱的思考。
-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画板展示一个关于妈妈爱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妈妈的爱。
(2)妈妈的爱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讨论妈妈的爱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妈妈的爱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艺术创作:-教师提供艺术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妈妈的爱的感受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诗、写小说、制作手工等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4)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一个小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朗读作品的方式来分享。
(5)反思与感恩:-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妈妈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表达感谢之情,可以通过写一封感谢信或给妈妈表演一场感恩的小剧场等方式来表达。
4.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创作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艺术作品和分享的内容是否能够真实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5.拓展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妈妈来班级,通过座谈的形式展示并分享她们对子女的爱和教育经验。
-学生和妈妈一起策划一场母爱主题的感恩晚会,以演唱、舞蹈、话剧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理解和感受到妈妈的爱的无私和付出。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合作意识。
妈妈的爱教案教学设计_1
![妈妈的爱教案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53a811ab4b35eefdc9d33302.png)
妈妈的爱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妈妈平日的爱,懂得要尊重关心父母不让父母操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感情,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随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妈妈的爱”。
二、自学初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识字。
三、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让我考考你”
四、交流
1、分小节感知
2、妈妈的爱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妈妈的爱?
3、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小节读文。
并讨论:妈妈的爱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妈妈的爱。
五、诵读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妈妈的爱。
六、评价。
自主、全方位评价。
七、写字
1、认读生字卡片并扩词
2、同桌合作,自认识较简单的字
3、向困难挑战。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e3f8e927d3240c8547ef27.png)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时候,我把《妈妈的爱》这课拿出来和领导老师们共同研讨。
我向领导和老师们讲述了这课的教学思路:“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之后,深入学文,让学生读一读,通过读,让学生说一说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然后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前来参加研讨的校长对本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问题。
她说:我们不一定总是用读一读这种单一的形式开展教学,有些课文是不是可以用“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校长的话启发了我。
我静下心来重新琢磨《妈妈的爱》这首小诗歌的教学。
这是一首由五个生活片段组成的儿童诗,诗歌短小易懂,适合唱,而且小节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独立性强,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如:妈妈雨天送伞,生病时妈妈给予的关心)选择多种方式来学习。
主意拿定以后,我决定来尝试一下。
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夸妈妈”这一口语交际活动放到课前。
我和孩子坐到一起,把话题故意引到妈妈身上。
你的妈妈在哪上班?班上工作累吗?你的漂亮衣服是谁给挑选的?妈妈是如何关心你的学习的?谁来夸夸妈妈?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跃跃欲试地说个不停:“我妈妈在工厂上班,很累,可是每天都检查我在学校学了什么知识”“我妈妈经常去市场逛游,遇上漂亮的衣服就给我买下来”“我妈妈长得特别漂亮,把家收拾地挺干净”……一节课,孩子们无拘无束地介绍着自己的妈妈,各个无比的自豪。
紧接着,我们上阅读课。
我小结了口语交接的内容,然后,把话题引到了课文:你们有这样爱你们的妈妈,你们真幸福。
课文中也有一个小朋友象你们一样自豪地介绍了他妈妈是如何爱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初读诗歌,识记生字之后,我说:“今天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学习,可以读一读这一小节,可以唱一唱,可以画一画,还可以演一演。
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在小组内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和你平时要好的朋友学┅┅”。
布置下去后,我心却悬了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行吗?我走到各组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妈妈的爱教案
![妈妈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b2ef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f.png)
妈妈的爱教案教案- 妈妈的爱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妈妈的爱是无私的。
2. 学习通过情感交流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言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妈妈的爱图片或妈妈的爱相关的素材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3. 学生绘本《妈妈的爱》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妈妈的爱图片或相关素材,引起学生对妈妈的爱的思考和关注。
-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妈妈的爱是怎样的?可以举例子说明。
- 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的理解和表达。
2. 主体(25分钟)-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本《妈妈的爱》绘本,让他们自行阅读。
- 分小组讨论,谈谈他们在绘本中看到妈妈的爱的具体表现,如照顾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等。
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 教师引导讨论,总结妈妈的爱的特点和作用,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妈妈的爱的经历。
3. 达成目标(15分钟)-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班级中的同学,为这个同学写一封感谢妈妈的信。
- 教师提供一些写信的模板和范文,引导学生表达感激之情,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学生互相交换信件并阅读,鼓励他们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写给妈妈的信件。
4.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妈妈的爱的特点和作用。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用妈妈的爱为主题,创作一篇小故事或写一首诗歌。
2. 学生可以画一幅关于妈妈的爱的画,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画廊。
评估方法:-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观察他们对妈妈的爱理解的深度和言语表达的效果。
- 收集学生写给妈妈的信件,评估他们对妈妈的爱的表达能力。
音乐妈妈的爱教案
![音乐妈妈的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10d8a90c69ec3d4bb7549.png)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妈妈的爱》教学案例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音乐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分析学生和教材,做好学科整合。
让新的理念、新的方式给音乐课堂带来新的变化。
在《妈妈的爱》的一课中,我创设情景,以“情”带课,先是对妈妈的爱的理解,让学生用心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充分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并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再把这个感情升华到对祖国妈妈的爱,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做好与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整合。
教学对象分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年龄特征,我备课时,着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让他们主动来学习。
比如从上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教材分析:1、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该省的宁蒗、中甸和四川省的盐源、木里等地。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有民歌、歌舞音乐和民族器乐等。
《妈妈之歌》又名《阿哈巴拉》,流传于宁蒗县。
由于当地的摩梭支系婚姻风俗,民歌中以“阿哈巴拉”为名的很普遍,由于“阿哈巴拉调”善于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所以当地人们常用这类腔调演唱情歌或歌唱母亲的恩情。
《妈妈之歌》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
2、《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
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崇敬情感。
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541234f27284b73f242509f.png)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妈妈的爱》。
2、课文内容说明:课文选取了妈妈为我扇扇子、妈妈打伞接“我”、妈妈送我去医院、妈妈批评“我”讲诚实、妈妈教导“我”爱祖国这样四个生活片段,细致而形象地再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和细腻。
前三节让学生在身体上感受无微不至的母爱,后两节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理解母爱。
本课以熟练朗读课文为宗旨,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律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母爱,关爱、回报母亲,体现母子、赤子情深。
3、学习目标及确定①、充分阅读本课,随文理解14个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句子,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③、通过学习课文,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中,结合生活事例激发自己对妈妈的爱,并仿照课文写一两节。
4、学习重难点:让学生感受母爱,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进而把对妈妈的爱演化成具体的行动。
二、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欢迎小天使们来到我们的爱心乐园,爱心乐园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教师出示奖品),这个嘴巴代表了妈妈温馨而甜密的吻,妈妈是最喜欢懂事的孩子了,小朋友们做得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妈妈甜甜的吻。
学生听配乐故事《妈妈的爱》,并谈听后的感受。
生1:想哭。
生2:妈妈真伟大!……师:我知道大家此时此刻有许多感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生有感情演唱)师引入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心学习《妈妈的爱》这首诗歌。
(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字词:①、自读字词。
②、齐读字词。
③、教师教读,并指导重点字词。
④、小组合作互读字词。
⑤、小老师领读字词。
⑥、开火车读字词。
⑦、小组赛读字词。
⑧、男女生交换读字词。
2、检查指导读课文:①分小组比赛读课文。
幼儿园小班妈妈的爱教案(汇总5篇)
![幼儿园小班妈妈的爱教案(汇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4996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幼儿园小班妈妈的爱教案(汇总5篇)幼儿园小班妈妈的爱教案篇一1、用重叠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找出一组物体多出的部分。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1、每位幼儿大圆片4个,小圆片3个。
2、贴绒卡片:小兔4个,萝卜3个,、猫头饰若干。
地上圆圈4个,每个圆圈能容纳幼儿7人。
l、出示贴绒图片小兔和萝卜,说:我们给小兔分萝卜吃,1只小兔只能分1个萝卜,小朋友看看,是小兔多,还是萝卜多?待幼儿回答后,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贴绒板上示范:将兔子卡片逐个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注意老师是怎样摆放兔子卡片的,(手的动作从左至右)然后将萝卜逐个放在兔子上面,每放—个,说一声:“给你一个萝卜。
”并让幼儿注意教师手动作的`方向,问幼儿,兔子和萝卜哪个多,哪个少?请把多余的拿出来。
2、幼儿操作。
让幼儿两手各拿大小圆片,看一看,大小圆片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然后逐—将大圆片摆在桌子上,将小圆片逐一放在大圆片上,(注意手的摆放方向)说出大圆片和小圆片,哪个多,哪个少?将多的拿出来给大家看。
3、游戏:猫抓。
给幼儿戴上头饰,音乐响,每4只猫、3只围着圆圈跳舞。
音乐一停,每只猫迅速抓住一只,然后说出猫与,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让多的站出来。
注意:猫和只能在各自的圈内活动;重新玩游戏时比猫多一只。
活动之前,对教学具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活动的开始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出小兔和萝卜,孩子比较感兴趣,比直接出示小兔和萝卜生动点,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在第一环节中,比较小兔和萝卜的多少,教师应该直接把小兔逐个放在黑板上,让幼儿能清晰地看到,而不是拿在手上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多少,相对来说幼儿会难比较区分,也不够清楚明了。
环节二中,请幼儿操作阶段前,分大圆片和小圆片的时间有点浪费。
绝大多数幼儿能依次摆放大小圆片,也能将多出来的拿出来,重难点达成。
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些环节没能很好地落实。
《亲情故事》大班教案分享妈妈的爱
![《亲情故事》大班教案分享妈妈的爱](https://img.taocdn.com/s3/m/d524e2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亲情故事》大班教案分享妈妈的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妈妈的爱和付出。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系、感恩父母的情感。
3.能够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亲情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妈妈的爱。
难点:理解和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1.故事《妈妈的爱》PPT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手工制作材料:纸板、颜料、彩纸等4.小组活动准备:图画、故事卡片等五、教学步骤:1.情境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亲的视频或儿歌,让学生尽情沉浸在温馨的情感中。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妈妈的爱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谈一下。
2.故事阅读与讨论(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妈妈的爱》,并展示相关图片和PPT。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了解故事中妈妈的爱和付出。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你们认为妈妈的爱有哪些表现?你们能否分享一些妈妈对你们的关心和照顾?3.手工制作(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手工制作任务:制作一幅表达对妈妈爱的画。
学生们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让学生们动手制作。
4.小组讨论(15分钟)5.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亲情的重要性,妈妈的爱和付出。
鼓励学生们珍惜家庭关系,感恩父母的付出。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关心父母,用行动回报他们的爱。
六、课后延伸:1.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妈妈的爱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激之情。
2.学生可以制作一本“妈妈的爱”相册,收集写真和文字,记录下妈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
3.学生可以为妈妈准备一份小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之心,关心家庭,珍惜家人的情感。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与反思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ea10f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6.png)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教学背景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妈妈的爱》为教学案例,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孩子理解和表达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对母亲爱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文字和绘画等方式表达爱的情感;3.培养孩子的细心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注意力。
三、教学准备1.《妈妈的爱》的图书;2.绘画材料:纸张、颜色笔等;3.讲解材料:关于母爱的图片和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通过展示与母爱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向孩子们传达母爱是如何无私和伟大的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孩子们的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发现,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永恒不变的呢?”、“妈妈是怎样表达爱的呢?”等。
2. 文学赏析让孩子们共同欣赏图书《妈妈的爱》,老师朗读故事,引导孩子深入感受故事中描述的妈妈爱的情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并揣摩人物的情感状态。
3. 情感表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爱的情感,可以是文字、绘画或者其他形式。
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分享和交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作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通过交流和分享,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他人情感的关注和理解。
5.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思考教学方法和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总结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妈妈的爱》这个故事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表达母爱这个伟大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文学赏析,让孩子们深入感受到妈妈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
通过情感表达和分享,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不过,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具体地引导孩子们反思自己的妈妈的爱,比如让他们回忆妈妈在自己身上所做的事情,加深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https://img.taocdn.com/s3/m/5a51d4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4.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妈妈的爱》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妈妈的爱》这首诗的主题,领悟母爱的伟大。
2.学生能够表达对母爱的感激和珍惜之情。
3.学生能够学会简单的描述和叙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妈妈的爱》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母爱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
1.《妈妈的爱》的诗歌印刷版
2.PPT或图片展示
3.各类儿童音响玩具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等展示提出问题:你觉得妈妈是爱的象征吗?为什么?
B. 学习《妈妈的爱》(15分钟)
1.引导学生跟读诗歌,并解释生词和意思。
2.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是怎么感受到妈妈对他们的爱的。
C. 诗歌朗诵(10分钟)
•学生分组朗诵《妈妈的爱》,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D. 情景表演(15分钟)
•制定小组情景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E.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对母爱的感悟,让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课堂延伸
•以《妈妈的爱》为题材进行绘本创作,展示孩子对母爱的理解。
六、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与父母讨论《妈妈的爱》,写下表达对妈妈爱的感激的话语。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心思想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
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情感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对诗歌《妈妈的爱》的理解,更深刻地感受母爱的伟大与真挚。
妈妈的爱教案语文教案设计
![妈妈的爱教案语文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ffd4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2.png)
妈妈的爱教案语文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妈妈的爱》教案设计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课文《妈妈的爱》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通过朗读、讨论和绘制画面,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妈妈的爱》的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1.课文《妈妈的爱》2.绘画用纸和颜色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妈妈的爱》,并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提问:a.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几句话来概括。
b.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妈妈的爱?c. 你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3.讨论和分享(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绘画活动(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可以绘制妈妈和孩子的场景,或者其他与母爱相关的形象。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让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与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的关系。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写一篇文章,记录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并在下节课时读给同学听。
教学延伸:1.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用于导入和开展讨论。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可以邀请妈妈们来校园,与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和互动。
幼儿园中班妈妈的爱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妈妈的爱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c25b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7.png)
幼儿园中班妈妈的爱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妈妈对他们的爱,培养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并通过亲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感受妈妈的爱:通过观看小故事、讨论及绘画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妈妈的付出和关爱。
•亲子活动: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亲子活动,如制作手工礼物、阅读绘本等,让孩子们与妈妈一起合作完成,培养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准备•故事书籍:准备一本富有感情的妈妈故事书籍,如《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手工材料:准备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彩纸、胶水等。
•绘本:准备一些描写妈妈爱的绘本,如《妈妈的爱》。
•室内空间:保证教室内有足够的空间供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阅读等活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热身游戏: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头肩膀膝盖脚等歌曲动作。
2. 学习活动1.故事时间:教师朗读妈妈故事书籍《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并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绘画活动:提供彩纸和色笔,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绘制自己和妈妈在一起快乐的画面,让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
3.亲子活动:安排孩子们与妈妈合作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手工贺卡、鲜花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妈妈与他们一起合作的快乐。
4.绘本阅读:由教师带领孩子们阅读绘本《妈妈的爱》,并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妈妈爱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再次强调妈妈对孩子们的爱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孝顺妈妈。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教师在故事时间和绘画活动中,很好地引导孩子们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很好地安排了合适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与妈妈一起进行亲子合作,培养了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绘本阅读环节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妈妈爱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爱》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
这首诗选择了五个生活片段,前三节分别从妈妈在暑天为孩子扇扇子,在雨天为孩子送伞,抱孩子去医院几个生活细节上给孩子无私的爱,后两节,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同时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全诗充满亲情爱意,朴实无华、文质兼美,以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密切地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致力于引导学生理解母亲,体验母爱,感受亲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诗歌《妈妈的爱》,了解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
2.能够初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随文理解、认识“湿透”“遮”等生字词,会写“热”“凉”等五个字。
4.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妈妈的爱,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再现爱(2分钟)
1.有一种爱,它倾尽所有,毫不保留,为你付出一切,不求回报。
在音乐家眼里,它是一串串跳动的音符(播放音乐),在画家眼里,它是诗意浓浓的画卷(展示图片),在诗人眼里,它是一个个浓缩的文字。
我们的今天要学的就是这样一首诗。
它是?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味爱(8分钟)
1.老师特别想听你们读这首诗歌。
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
读这首诗歌,一会儿请五位学生各读一个小节。
2.同学们基本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达到了
我们预习的要求。
那生字词是不是也已经掌握了呢。
①请三个小老师带读。
②去掉拼音,男女生接读。
③每一个字都是一朵小花,让我们把它献给我们的妈妈吧!开火车。
抽读(后进生)(提醒:烫和裳,通过声旁,记字音。
)
3.字词都回到诗歌里了,短短的诗歌,却表现出妈妈浓浓的爱!孩子们把你们的声音静下来,把心沉下来,闭上眼睛倾听诗歌朗诵录音。
五节诗歌就是五个小故事。
在诗人刘丙钧的笔下妈妈的爱是什么?(板书: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
三、联系生活,读出爱(20分钟)
1.是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责备的目光,还是亲切的教诲。
孩子们在诗歌中有妈妈的爱,在你的生活中更充满了妈妈的浓浓深情。
在听诗歌朗诵时,你是不是也回想起了妈妈为你做的事情呢?你是不是也有和文中差不多的故事呢?请同学们从诗歌中选择你
感受最深的一个小节读一读,想着你是在对着你最爱的妈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大概了解学生选择的小节。
)2.学生交流自己感受较深的小节。
(按学生交流的顺序,讲三个小节。
)
(1).我对第一小节感受特别深
(预设:学生说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再问这小节诗歌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引入下一个预设。
)
(预设:妈妈为了给我扇扇子,热得衣裳都湿透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出示字卡“很热”和“很热很热”对比读,体会叠词的作用(起强调作用,读起来也比较有节奏感),指导朗读。
诗歌中还有两个这样的叠词,你发现了吗?(很凉很凉、很烫很烫)学生自己读这两个词语。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很少用扇子了。
你热了,妈妈会给你开风扇,开空调。
可是,老师这一代人小的时候确实是在妈妈的扇子下度过了闷热的夏夜。
老师对这一小节的感受也很深。
(师范读)
多音字:扇
①教师手指屏幕上的扇子。
来孩子们,这是一把(),而且是一把什么做的扇子。
古代的扇子多用羽毛制成,所以这个“扇”字上就有个“羽”。
抬头看看,你们头顶上有一台什么?风扇
然后再走下讲台,瞧,这是一()门?
②回到讲台上,教师假装很热,然后演示用扇子扇风。
请一个学生来表达,老师在干什么?引出另一个读音shān 。
当表示名词,也就是指一样实在的东西的时候读第四声,当表示动作的时候读第一声。
(板书:扇)妈妈的这一动作给我带来了清凉的风,让我甜甜地入睡,而妈妈却加倍的热呀,汗水湿透了妈妈的衣裳。
妈妈为了让我们休息好,宁肯让汗水湿透衣衫,可见,妈妈的爱多么无私!从这里你们能体会妈妈的爱吗?齐读
②学写“热”“凉”。
热,甲骨文(火炬)(执,抓握)
这就是“热”的甲骨文。
从这个甲骨文中你看出了什么?
后来,人们又在这个甲骨文的底下加了个“火”字,使这个字的意思更加明显了。
随着汉字的演变,这个“火”就变成了四点底。
指导书写“热”。
凉: 请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讲讲这个字书写时得注意什么?
(2)我对第二小节感受最深。
(预设: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个别读,教师指导。
)
为了给我遮雨,雨水全打在妈妈的身上。
①你们观察过妈妈的伞是朝那一边倾斜吗?
②是啊,妈妈怕孩子淋了雨着凉,可是妈妈就不会着凉感冒吗?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在我们需要时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好妈妈。
(有和妈妈一起遮伞的经历的站起来,一起读读这个小节。
读出对妈妈的感谢。
③在这个“遮”中,也藏着妈妈的爱。
多么无私的妈妈呀,我们的妈妈不也是这样吗?她们不论晴天雨天都会在校门
口等着你,让你即使在糟糕可怕的雨天也不觉得担心害怕。
你们能读出对妈妈的爱吗?女生读。
(3)我对第三小节感受比较深。
学生谈经历,个别体会读,教师指导。
预设2:哪里让你特别感动?
妈妈着急地哭了。
①妈妈为什么哭?可能想些什么?从“哭”中,我们体会到了妈妈最深沉的爱。
②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谈经历后,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我对第四小节感受最深
妈妈在生活上处处关心我们,我们也能感受到妈妈的爱,然而从妈妈责备的目光中,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呢?谁愿意读读第四小节。
什么是“责备”,在这个小节中有一个同义词。
(批评)妈妈批评、责备我,是因为心疼暖瓶吗?那是为什么?我们做错事时,妈妈的批评是更深的爱,她希望孩子成为诚实人,希望孩子做品质高尚的人。
那你再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犯过一些错误,妈妈是怎么做的?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带着你的感悟读一读这一小节。
在你们犯错误的时候,妈妈严厉地批评你,甚至打你,你都能理解妈妈是为了你好,是为了帮助你改正缺点,是不是?你们真是理解妈妈的好孩子。
谁愿意读读这一小节,表示对妈妈的理解。
(5)我对第五小节感受最深
自由读读第五小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祖国是养育我们所有人的妈妈,我们也爱祖国妈妈!感恩妈妈,也应该回报祖国,长大后建设我们的国家。
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
四、仿写诗歌,抒发爱(10分钟)
1.是啊,在不同的时候,妈妈的爱是不同的感觉。
很热很热的夜晚,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在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在犯错误的时候,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妈妈关心爱护你的事,谁想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那么在你眼里妈妈的爱就是……”
2.是呀,妈妈的爱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是一件件小事情,是生活中说不完的点点滴滴,(展示妈妈图片)妈妈每天都细心的照顾我们,所以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
在你的眼里,妈妈的爱是什么?
妈妈的爱是----------------
3.请四个同学上台读诗歌。
4.了让我们健康的成长,妈妈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妈妈的爱是那么伟大,那么深沉,让我们在音乐中深情地为我们每个人的妈妈朗诵这首诗歌。
总结:这一课,我们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更难得的是我们懂得了从生活中的小事体会妈妈的爱。
板书设计
妈妈的爱
扇清凉的风
遮遮雨的伞
滴落的泪
责备的目光
亲切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