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1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如何巩固国家统一,增强中央集权。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对国家统一的概念有一定认识。

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繁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进而引出本课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呈现汉武帝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教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教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出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汉武帝,培养一分为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刺史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无为而治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措施。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演示。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即位后的形势,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补充和说明:
1.例题一: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政治措施的核心,学生需掌握其内容和作用,理解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意义。
2.例题二:均田制是汉武帝时期经济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了解其原则和意义,分析其对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影响。
举例:推恩令的实施细节,如何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以及这一政策如何体现了汉武帝的治国智慧。
2.教学难点:
-理解推恩令、均田制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这些政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措施如何共同作用巩固了中央集权。
-认识到汉武帝时期政策对于后世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3.例题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代表,学生需掌握其背景、原因和影响,认识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4.例题四:通过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5.例题五:综合论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讲解
1.例题一:简述汉武帝推恩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案:汉武帝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推恩令的作用是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历史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doc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一[文件] 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三).doc[标题] 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三)[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内容]陕棉十一厂中学高级教师朱东海(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记住下列年代、事件、人物和概念。

公元前2世纪文景之治汉武帝董仲舒“罢黜出百家,独尊儒术”太学2.基本能力:(1)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

(2)综合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具体措施。

重点难点:休养生息政策是本课重点。

汉武帝大一统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西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讲授新课〔板书〕第14课西汉的兴盛一、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讲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新局面。

他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经济文化的有力措施,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但是他实施暴政,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人心鼎沸,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秦二世加重剥削,政治更加黑暗,终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

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西汉初年,皇帝乘杂马之舆,将相坐老牛破车。

秦时原有2000万人口,此时也只剩650万左右,可谓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提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后提出)①什么叫休养生息?②西汉初年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归纳〕休养生息政策是指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有两点:〈板书〉原因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讲述〕面对凋敝的烂摊子,西汉统治者,特别是刘邦这位新皇帝坐卧不安,深感“天下汹汹,成败未可知也!”为了恢复发展生产,稳定政局,长治久安,他吸取秦亡之教训,采纳陆贾的建议,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提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汉高祖刘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板书〉汉高祖(刘邦)①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徭役②逃亡人员返乡,发还原有田宅③释放奴婢为平民④田租定为三十税一促进经济恢复〔讲述〕自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人都保持了政策的稳定,继续推行个养生息政策,终于出现了史学家们所称颂的“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说课教案

人教版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说课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汉、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秦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是却短命而亡,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教训?取代秦朝的是哪个朝代呢?它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7—70页立之初的经济形势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汉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打算如何做?”(学生回答)“下面我们走进第12课学习第一个部分内容,看一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做的,同学们归纳一下。

”一、交流展示:(1)各小组成员在每组1号的带领下共同交流并展示预习任务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每组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

(2)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对抗组提出或其他小组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如果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教师进行点拨或精讲。

(3)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让1、2、3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要的简单知识点和难写易错字。

让4、5、6组互相提问不方便板演的知识点。

教师抽查提问7、8组学生。

最后将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组量化。

二、精讲点拨阅读课本67——68页黑体字部分,找出汉初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学生读书时间为3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 历史课程应使学⽣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格。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 过程与⽅法: 阅读资料→理解⼤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个⿍盛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本课重点:“汉武帝的⼤⼀统”。

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结合图⽚和⽂字资料分析史实,完成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结构和过程 复习导⼊: 1.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汉朝。

刘邦就是汉⾼祖。

) 2.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观看61页“导⼊框”,结合上⼀课知识回答:善于⽤⼈,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 过渡讲解: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祖⾯临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61-62页“⽂景之治”的内容。

第12课⼤⼀统的汉朝 ⼀、⽂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货志》记载:“民失作业,⽽⼤饥馑。

……⼈相⾷,死者过半。

⾃天⼦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车。

”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帝景帝⼜采取哪些措施? ⽂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休养⽣息政策因⽽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第 1 页第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知道主父偃和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将复杂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的措施,用图片表达出来,使之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武帝巧妙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各项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是经济开展强盛的重要根底,进而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难点:“推恩令〞的含义及其作用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概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盛世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本课我们将学习地12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二〕、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他们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对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企图谋反。

资料二: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 èng 〕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在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2、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开展起来他们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生活秩序混乱。

颍川儿乃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田蚡:“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

〞 2、“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桑园中学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自学和分组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与学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教与学的难点: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教与学的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一: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将注意力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的喜庆氛围。

思考: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西汉的历史。

方案二:课件显示电视剧《汉武大帝》片段,说明: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和》一课,认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和他并称的帝王就是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今天,我们将步入西汉的历史。

也可以利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通过学生回答秦皇、汉武及他们的历史功绩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西汉建立后,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文帝和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这些措施实施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的客观及主观条件是什么?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3分钟)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对于本课的重点知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在学生看书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让学生分类(政治、思想等)明确答案,并给予学生3分钟的记忆巩固时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师:今天咱们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汉朝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飞船启动前需要大家输一个启动密码,这个神圣的任务谁愿意来完成?〖学生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等〗【过渡】咱们一起把这个密码大声的念出来。

飞船启动,安全抵达汉朝。

导学过程一、文景之治师问:你听平定天下的刘邦在自豪的唱着“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可是刚刚建立的汉朝是个什么样的呢?〖放映“数字故事”——“汉初景象”〗师承接:汉初真是太凄凉了,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法让人待下去啊。

咱们还是继续走吧。

师反问:短短60年,汉朝就发生了如此之大变化。

汉初什么样啊?〖学生回答〗〖屏幕出现:贫穷、萧条〗60年之后呢?〖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富足、发展〗师追问(引出小组讨论的任务):短短的60年间汉朝发生了什么,竟然会有这么大变化。

人教版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材内容分析:汉朝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

本课讲述了由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再到东汉“光武中兴”直至名存实亡的历史。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了解东汉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了解文景之治,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了解东汉的建立。

通过探究“汉武帝面临的危机”、“推恩令妙在何处”等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猜猜他是谁?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教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位皇帝是谁?就是他,汉武帝,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千古一帝。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汉武帝的档案。

展示:中文名:刘彻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西汉都城长安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职业:皇帝主要成就:……教师:这不是一份完整的档案,同学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武帝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起领略大汉天子的魅力与风采。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国家是什么情形呢?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①廪庾②尽满,而府库余财。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大一统的汉朝》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三、学习方法: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合作。

四、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

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接受的建议,“”。

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

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思考:“动脑筋”: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文景之治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大一统的汉朝》主要内容: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汉武帝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汉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理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

2.掌握汉武帝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及其对汉朝的影响。

3.了解汉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学设计】1.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课前预习的内容,询问汉武帝的《太初历》对中国历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汉武帝的形象和重要事迹。

2.讲授(1)讲解大一统的汉朝产生的背景与特点,分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作用。

(2)解析汉武帝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分析其对汉朝统治的影响。

(3)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介绍汉武帝时期的经学思想和文化成就。

3.展示(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汉武帝的形象和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的重要作用。

(2)展示汉朝的历史地图,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疆域和文化。

4.讨论(1)以课本中的问题为基础,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2)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大一统的汉朝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5.练习(1)完成课本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抢答”、游戏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归纳总结(1)总结学习内容,强调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在今天的启示和借鉴。

【板书设计】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统治2.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3.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学反思】本课学习内容涵盖了大一统的汉朝的历史背景、特点及汉武帝的治国思想、对外征战战术和策略、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和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史实,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帝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武帝的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案例,分析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史料:收集相关史料,用于辅助教学。

4.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措施。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汉武帝措施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汉武帝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统治地位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措施对于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运用了下列的教法、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谈话法和讲解法,对于重点内容将采用表格归纳法、由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加上多媒体的辅助,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大一统”这个名词,所以我会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解释清楚“大一统”这个名词的概念,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

然后我会用语言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那么,汉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寻找答案。

这样的导入简单直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展开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34分钟)
1.文景之治(10分钟)
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我会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文景之治的背景,即西汉初的社会环境。

然后利用这样一个表格,与学生一同完成对第一子目的学习。

这个表格是秦王朝和汉初文景时期统治政策的对比。

我将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并利用本课教材内容完成这一表格。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巩固前两课的内容,还可以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景之治的认识。

另外,表格内容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记忆。

在完成这个表格归纳了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定义“文景之治”,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对“文景之治”形成明确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这样一句话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汉初文景时期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2.汉武帝的大一统(17分钟)
这一子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我会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回答这一个问题:汉武帝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汉武帝年轻有为,善于用人。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3分钟分别讨论总结出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两大方面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在后面一课独立单独学习,这一点我会向学生说明。

在小组讨论总结出答案后,我会给出我的答案。

然后对学生较难理解的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行进一步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思考总结过的前提下发现自己认识的不足之处,加深理解。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得出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点拨。

那么,对于推恩令的讲解我将用这样一幅图表,直观清晰,方便学生理解认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内容,我会让学生表演课前准备好的历史短剧,即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法家、道家和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扮演汉武帝的学生要说明为什么这么选择。

然后我会进行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是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利用历史短剧不仅可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教学难点简单化,加上教师的进一步总结,让学生较轻松地进行理解学习。

最后,我依旧会用语言过渡到第三子目的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了衰亡。

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3. 东汉的统治(7分钟)
这一子目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作为自主学习部分,所以我会将其进行简单处理。

学生在阅读全文后,让一名学生试着对“光武中兴”进行简单定义,还有一名学生简单向大家讲述东汉的灭亡。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总结 3分钟
做好课堂总结有助于学生理清本课的历史发展线索,也有助于老师重新强调重点和难点。

这里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基本线索。

(四)课后作业
写一写: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课标要求“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因为课时的限制,我将其灵活处理,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