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
....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
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
氧化碳与水反应
3.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5.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7.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 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 .将相同质量的Zn 粉和Mg 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水的电解
D .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8.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
32CaCO CaO+CO 点燃。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生成CO 2的体积
B .生成CaO 的质量
C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9.已知某气体由H 2、CO 2、CO 、CH 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
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
10.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11.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4.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
15.已知:CO+CuO Δ
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
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6.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27.3% C.20% D.15.8%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18.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A.B.C.
D.
19.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20.一瓶固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固体是
A.一种单质B.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一种化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
水,振荡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
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2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③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④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23.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
[chuān],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化学式为HD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24.现有氢气、氧气、空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五种气体,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提供的用品有:①火柴②石灰水③石蕊试液④干冷的小烧杯⑤内壁沾有石灰水的小烧杯.应选用( )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⑤D.①⑤
25.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①或②)通入氧气。
(4)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
27.初二年级某班的两组同学做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实验。
(1)第一组同学按图进行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的实验:
①小明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后放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为什么要求红磷要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达到集气瓶空气体积的_________。
③此实验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_________,剩余气体主要是
______气。
④已知: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固体),镁+氮气
点燃
氮化镁(固体)
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____。
(2)第二小组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①该小组实验失败了,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不改变原装置,要使实验成功,你的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 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E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E在气体A中的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请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M、N的名称:M_____;N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 H_____; I_____;
(3)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化合物D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4)反应_____(填序号①~⑤)在实验室常用来验证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5)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实际上Fe3O4中铁元素呈+2、+3价,我们可以将
Fe3O4写成FeO•Fe2O3;以后我们还会知道,Fe3O4也可以写成[Fe(Fe2O4)],则在
中,带“▲”号的Fe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9.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它可以在D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 是黑色物质且在D中燃烧只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Y;C是一种金属,也可在D中燃烧,且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Z。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名称是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Z__________,
(3)B在D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在常温下,A、D是气体,B、C是液体,E是30.如图中A E
K MnO的元素种类也相同。
图中“—”表示两固体;组成B、C的元素种类相同,E与24
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用化学式表示:2个B分子为_______;标出E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C→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红磷的质量等于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质量,与图像相符,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故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在未加入双氧水时,氧气的质量为0,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刚开始加热时达不到氯酸钾分解所需温度,不会放出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有氧气产生,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Zn和Ag分别与CuSO4溶液接触,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故正确。
C、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错误;
D、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燃烧不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错误;
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错误;
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正确。
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不是从一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错误;
B、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应该是相等的,与催化剂没有关系,错误;
C、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正确;
D、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错误。
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A、图示表示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并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而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故错误;
B、首先由于镁比锌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线的斜率镁应比锌大,即应该陡一点;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线的终点应该比锌高。
故错误;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不是2:1。
故错误;
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一开始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盐酸消耗尽,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故正确。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的体积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增大,不符合题意;
C、反应开始时由于温度未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杂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钙分解,固体质量减小,杂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反应停止,杂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
100
×100%=48%,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16
56
×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5H10、C3H6O、C6H12O6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2=6: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1;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30%=70%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6
7
=60%;
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则是软水,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主体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熄灭的是氮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掌握了除杂质的原则,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根据方程式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8,所以12g碳和80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92g,故A错误;
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物质反应在不
同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不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开始固体中含有铜元素,不会是0,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开始固体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不会是0,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增加,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为 16/﹙64+16﹚×100%=20%,故选C。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多,但不会一直变大,当碳酸钙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D、通电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0∶5=2:1,故选项正确。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干燥管中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反应,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B装置中没有办法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故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错误,符合题意;
C、C装置中可以通过抽拉铜丝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D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试管内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选A。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故不可能是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D. 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D。
解析: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B、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和等体积的空气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盛空气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A
解析:A
【解析】A、红磷和氮气不反应,氮气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减少了氧气的质量),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加,但是反应前铁丝为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故C错误;
D、相等质量形状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但是锌比铁活泼,因此锌比铁快,故D错误。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氕、氘、氚三种原子的电子数都是1,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质子数,一个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一个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所以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正确;
C、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氕、氘、氚三种原子的电子数都是1,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正确;
D、H、D都属于氢元素,化学式为HD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错误。
故选D。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气体的可燃性及助燃性进行分析以及相对应该的实验现象进行判断。
【详解】
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所以使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二氧化碳具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