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分类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十一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实际上,群落既存在连续性,也存在间断性,二者结合使 用,效果较好。
☻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的排序
☻本章作业
二是:排序理论(ordination) 认为群落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边界,它不过是不同种群 的组合。他们认为早期的植物群落分类是选择了具有代表 性的典型样地,如果不是取样典型,将会发现大多数群落 之间是模糊不精和过渡的。因此,生境和群落都是连续的。 应该采用生境梯度分析的方法(即排序)来研究连续群落 的变化,而不应采取分类的方法。
第十一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目前,对生物群落的认识及分类方法存在两种途径 一是:群丛单位理论(association n-Blanquet,F.E.Clements等认 为,群落是自然单位,有明确的边界,而且与其它群落是 间断的,可分的。因此可以像物种一样进行分类。

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

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

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
生物群落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耕地群落:主要由农作物组成的群落。

农作物是人类驯化和种植的植物,如小麦、玉米等。

2. 林地群落:以树木为主要组成的群落。

树木是具有高度的木本植物,如常绿林、落叶林等。

3. 草地群落:以禾草或其他矮小植物为主要组成的群落。

草地群落分为天然草场和人工培植的草地。

4. 水域群落:在水体中生活的群落,如湖泊、河流、海洋等。

水域群落中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植物等。

5. 沙漠群落: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群落,植物以耐旱、耐寒的植物为主要组成。

沙漠群落适应低水分、高温的环境。

6. 海岸群落:位于海岸地区的群落。

海岸群落包括沙滩、潮间带、珊瑚礁等,其中潮间带群落根据潮汐的影响,可以分为上潮带、中潮带和下潮带。

7. 高山群落:分布在高山地区的群落,植物和动物适应低温、高海拔等极端环境条件。

这些结构类型只是举例,实际上生物群落非常复杂,各地区的生物群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组成成分。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2节生物群落的类型课件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2节生物群落的类型课件

4.草原生物群落 (1)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干__燥__地区,以喜高温、旱生的草__本__植 物为主,并稀疏散布有耐旱,矮生的乔__木__等。 (2)温带草原:分布于中等程度干__燥__且较_寒__冷_的地区,植被分__层__ 简单,以耐寒的草__本__类占优势。
5.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气__候__干__燥__、降水量极 少、蒸发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地区。散生着一些特别耐__旱__的植物, 动物多数耐旱。
夏季凉爽、冬季较为寒冷、雨 量比较丰富
阳光、通风
阳光、温度
物种丰富,垂直分层复杂;夏季枝叶茂密,冬季树叶枯落;
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 在春季或秋季,林下草本植物
植物
迅速生长、开花、结果
群落类型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乔木分几个层次,往往有板状
乔木及藤
树冠发达,林冠往往整齐;
根,只在树顶形成树冠;藤本植
2.这两类群落中的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不同的特征?(科 学思维)
提示:热带雨林的植物适应了高热湿润的环境。植物大多是常 绿的;乔木高大,只在树顶形成树冠;林下植物一般具有巨大的叶 片,能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光照;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结果的植物, 风媒花少,虫媒花多,果实鲜艳多汁,吸引动物为其传播种子;植 物的芽无鳞片保护。落叶阔叶林中的植物适应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气
1.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宽阔的植物主要生活在森林里 B.草原中的代表动物有斑马、黄羊、旅鼠和松鼠等 C.荒漠中的植物叶片普遍比森林中植物的叶片小 D.荒漠中的动物在干旱季节可进入夏眠或冬眠
B [叶片宽阔的植物水分蒸腾能力较强,不适于生活在干旱的荒漠 和半干旱的草原,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适合叶片宽阔的植物 生活,A 正确;松鼠营树栖和攀缘生活,是森林的代表动物,不属于草 原的代表动物,B 错误;荒漠中的植物生活在干旱环境中,叶片普遍比 较小,有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其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森林中的植 物叶片比较大,有利于接受更多的光照,C 正确;荒漠中的动物干旱季 节会进行夏眠或冬眠,以适应不良环境,D 正确。]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是指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低海拔高温多湿地区,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高大繁茂、终年常绿的森林群落,为地球表面最为繁茂的植被类型。

2.植被特征: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均为热带分布的种类。

②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灌木成小树状,群落中附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现象,富有粗大的木质藤本和绞杀植物。

③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小;多昆虫传粉。

④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

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10℃之间的区域,全球可分为三大群系:①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域,面积最大。

②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带。

③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

向西可达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

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

④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

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

可分为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二)红树林1.指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长的乔灌木植物落。

2.植被特征:①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共10余科,30多种。

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

③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分布:有两个分布中心。

①东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②西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东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③我国的红树林属东方红树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

09-10-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09-10-群落的动态、分类与排序

4).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 环境因素是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势必引起植物、土壤动物和微 生物的生活,导致土壤群落内部物种关系的重新调整。 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 的结构和生产力,气候的变化是演替的诱发因素。 火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 替的因子;火也可使耐火的种类更旺盛地发育,而使不耐 火的种类受到抑制,是群落发育的一种刺激因素。 地表形态(地貌)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 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冰川、地震、火山活动等) ,可使地球表面的生物部分 或完全毁灭,从而使演替从头开始。小范围的地表形态变 化(如滑坡、洪水冲涮)也可以改造一个生物群落。
(5)人类的活动
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 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 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 作用。 人可以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使生物群落 改变面貌。 人可以经营,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 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臵于 人为控制之下。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 群系。例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 。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凡是层片结构 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合为群丛 。 羊草+大针茅+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 草原和羊草+大针茅+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草原都是不同的群丛 。
有时某一层具共优种,这时用“+”相连。如 兴安落叶松-兴安杜鹃-红花鹿蹄草+苔草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

1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

1 生物群落分类生物群落的排序排序适于揭示群落的连续性,分类适于揭示群落的间断性。

2 群落分类单位英美学派:优势种原则,群系最大法瑞学派: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其他因素北欧学派:基群丛为基本单位前苏联学派:群丛、群系、植被型,各单位间加辅助单位3 布郎-布兰克(Braun-Blanquet J.) 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4 克莱门茨(Clements F. F.)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生物群区(biome) ,并将其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 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专著有《植物的演替》(1916) 《、植物演替和指示植物》(1928) 、以及与Weaver 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25) 等。

5苏卡却夫(Cyka耳eb B. H.)地植物学家。

于1942和1945年提出按照演替的主导因子而划分群落演替类型,如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发生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和地因生态演替等。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6 考勒斯(Cowles)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在生态学由个体的观察向群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的工作。

1899著《密执根湖沙丘植被的生态关系》,他提出了演替的理论,并且发展了顶极群落的思想。

7 黑克尔(Haeckel E.) (1834-1919) 德国动物学家,“生态学”词汇的创始人。

E. Odum 其给出基于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学”定义8 洪堡德(Humboldt A.) (1769-1859) 德国植物地理学家。

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与资料,回国后出版了26 卷巨著。

1897 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对世界的植物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群落是指生物群体在某一地区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总体。

在生物高考中,群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群落的分类。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体总体。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群落可以包含多种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群落的特点1. 多样性:群落中存在多种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 依存性: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3. 稳定性:群落内部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4. 互利共生: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

三、群落的形成机制群落的形成是由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种间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共同构成了群落。

2. 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群落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会构成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群落结构。

四、群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植被群落:根据主导植物的类型和组合,将群落分为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沙漠群落等。

2. 动物群落:根据生态位和生活习性的相似性,将动物进行分类,如水生群落、陆生群落等。

3. 水生群落:根据所处水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将群落分为淡水群落、海洋群落等。

结语群落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了解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分类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生物高考中的相关题目中,对群落的理解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有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的特有物种。
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物种数目及种群密度比
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
价值,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 致高的生物多样性;边缘地带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 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有特殊需求物种的散布和 定居,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个体觅食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 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 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群落生态学一些基本原理多在植物群落研究中获得。 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在动物生态学和人口生 态学研究中获得。
《中国植被》按植物体态划分为下列生长型类型:
I、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 木本植物;寄生木本植物)。
II、半木本植物(半灌木与小半灌木)。
III、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寄生 草本植物;腐生物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 IIII、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 2、层片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五、群落的时间结构
光、温度和湿度等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 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影响,群落组成与 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植物群落表现最明显的是季相,如温带草原外貌一 年四季的变化。 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主要表现为:
(1)群落中动物的季节变化。如鸟类迁徙;变温动物 休眠和苏醒;鱼类洄游等。
④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说明气候温热多湿。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

(二)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
任何生物群落都与它们所存在的环境条件有密切联系,地球表面各地 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导致植被具有多样性的最重要原因。决定植被分布 式样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其中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配合 状况。地球上的气候条件主要按三个方向改变,即纬度、经度和高度, 从而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植被也沿着这三个方向交替分布,沿纬度和经 度的交替分布构成了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沿高度的交替 分布构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
位)和群丛。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
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
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被型 植被亚型 群系组 群系
亚群系 群丛组
群丛亚 群丛
(一)植被型、群系、群丛的概念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地球表面所分布的植物群落是极其复杂和多种多样的,如有 森林、草原、荒漠、冻原、草甸和沼泽等,它们总体来说就 称作该地区的植被。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1.森林。按地带性的气候特点和相适应的森林类型,可分为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 叶林等。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4.冻原。又译为苔原,是寒带植被的代表。冻原植被处于极不 利的生态条件,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植物生长仅 2—3个月。通常植被种类组成简单,植物种类的数目通常为100 20种。冻原分布在高纬度地带和高山树线以上。
(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5.沼泽。沼泽是一种湿生的植被类型,分布在土壤过湿、积水 或有浅水层并常有泥炭的生境。由沼生植物组成,虽然以草本 植物为主,但也有木本植物,均着生于泥中。这些沼生植物的 特点是通气组织发达,有不定根和特殊的繁殖能力,有些植物 具有食虫的习性等。沼泽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赤道到极地,到 处都有。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2. 群系
(1)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 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四级)近似草原。 (2)群系:凡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如:单草群系,红柳群系;如有共建种,如:落叶松、 白桦混交林。 (3)亚群系:在生态幅较宽广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 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羊草+旱生 丛生禾草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环境,栗钙土。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二、群落的命名 (一)群丛 1.各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以“一”号相连,前面冠以ASS。 2.每一层中共优种以“+”号相连。 3.单优群落直接命名,种名+Assoliation. 4.最上层不是建群种时用<(||,( ))表示层间关系 5.草本用“+”相连 (二)群系 From 优势种+优势种 (三)群系以上的高级单位以群落外貌-生态学方法,如针叶 乔木群落群系组。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3.群丛 (1)群丛组:凡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成片 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组,如:羊草+ 丛生禾草亚群系中,羊草+大针茅草原和羊草+丛生小禾草两个 群丛组。 (2)群丛:凡层片结构相似,各层片的优势种和共优种相同 的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草原,这一群丛组内, 羊草+大针茅草原+黄囊苔草原和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 (3)亚群丛:反映群丛内部的分化和差异的。 中国有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一、群落分类
根据各实体(或属性)间的相似(或相异)关系,将实体 (或属性)归纳为若干组,使组内实体(或属性)尽量相异, 从而加深认识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 系。分类依据是基于群落有边界(整体论)。 实体可以是:样方,样地,地段甚至整个群落。 属性可以是:某个种存在否,种的频度,个体数量,环境因子 等。 (一)分类原则: 在自然分类系统,以植物区系组成为其分类 的基础,有的以生态外貌为基础,有的以动态特征为基础。 (二)分类单位:群丛;群系;植被型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答案:D
A.若进行人为干预可能会加快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B.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不能体现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差异 C.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D.在多年的演替中,灌木逐渐替代了草本,主要原因是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SzLwh
SzLwh
考向突破
SzLwh
落实必备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SzLwh
S z L w答h 案:D
SzLwh
考向突破
SzLwh
落实必备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SzLwh
5.某湿地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 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研究人 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 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2022·威海期末)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活在草原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B.森林群落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补给
C.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D.草原群落中的植物整体比较矮,所以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一些动物既可以在草原生活,也可以在森林中生活,A错误;生物群落的能 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需要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B错误;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 中的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C
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农田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3 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分析
实例 方向
大多数自然群落 简单→复杂→稳定
能量变化
增加并趋向于稳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质变化
SzLwh
SzLwh
SzLwh

生态学: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态学:第八章生物群落的分类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 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如针叶林、阔叶林、 草地、荒漠等。
森林
草原
湿地
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
群系(formation) 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联合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 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以此类推,
不同等级命名不同等级命名常绿阔叶林群落植被型常绿阔叶林群落植被型杉木群落群系杉木群落群系马尾松马尾松桃金娘桃金娘芒萁群落群丛芒萁群落群丛马尾松马尾松桃金娘桃金娘芒萁群落群丛芒萁群落群丛相同等级命名相同等级命名椎树荷树群落群系荷树群落群系杉木群落群系杉木群落群系马尾松群落群系马尾松群落群系对于分类等级各个学派划分并不统一如中国植对于分类等级各个学派划分并不统一如中国植被的群丛是分类的最小单位具有共同的正常种被的群丛是分类的最小单位具有共同的正常种类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生态特征动态特点和类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生态特征动态特点和相似的时间生境
如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群系、羊草 群系、红沙(Reaumuria soongorica)群系等。
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
叶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
群丛(association) 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
有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层片结构相 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 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 + 大针茅这 一群丛组内,羊草 + 大针茅 + 黄囊苔
中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 植被型,550多个群系,至少几千 个群从。
10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 稀树干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 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高二生物第二节群落类型知识点

高二生物第二节群落类型知识点

高二生物第二节群落类型知识点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单位。

不同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群落类型。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第二节群落类型的知识点,包括草原群落、森林群落和湿地群落。

一、草原群落草原群落是以禾草为主要植物的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

草原有高草原和低草原之分,其中高草原主要生长着高大的禾草,低草原则以矮小的禾草为主。

1. 主要植物物种高草原主要的植物有狼尾草、针茅等;低草原则主要有羊草、马齿苋等。

2. 动物种类草原上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牛羊、狗、狮子、兔子等。

其中,牛羊是草原上的典型动物,它们以禾草为食,帮助维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二、森林群落森林群落是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要植物的生态系统。

森林群落可以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两种类型。

1. 针叶林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植物主要有松树、云杉等,它们具有长针状叶片,能够适应严寒的气候条件。

2. 阔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地区,植物包括橡树、枫树等。

它们的叶片宽大,能够充分吸收光能,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

3. 动物种类森林群落生活着众多的动物,包括熊、鹿、狐狸、松鼠等。

这些动物栖息于森林中,依赖森林的植被和其他生物资源。

三、湿地群落湿地群落是以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环境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生态特点。

1. 湖泊湖泊是湿地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中生活着鱼类、藻类、浮游生物等。

2. 河流河流是湿地群落中水流较快的生态系统,水中有各种鱼类、甲壳类动物以及底栖生物等。

3. 沼泽沼泽是湿地群落的典型类型,植物有香蒲、芦苇等。

沼泽湿地为众多鸟类提供了觅食和栖息的场所。

总结:群落类型是由不同的生物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群落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草原群落适应干旱的环境,以禾草为主要植物;森林群落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湿地群落包括湖泊、河流和沼泽,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环境。

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的分类生物群落分类是生态学研究领域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由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对群落实体的看法不同,其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有很大差别,甚至成为不同学派的重要特色。

由于陆地植物群落的分类研究最丰富、以下着重介绍陆地植物群落的分类。

不管那一种分类,其实质都是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所反映的相似关系而进行分组,使同组的群落尽量相似,不同组的群落尽量相异。

通过分类研究,可以加深认识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群落分类可以是人为的或自然的,生态学研究中追求的是自然分类。

在已问世的各家自然分类系统中,有的以植物区系组成为其分类的基础,有的以生态外貌为基础,还有的以动态特征为基础。

因为有时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不易把它们截然分开。

但不管那种分类,都承认要以植物群落本身的特征做为分类依据,并十分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因为按研究对象本身特征的分类要比任何其他分类更自然。

(一)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系统和单位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地植物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等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

其系统如下: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亚群丛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这里的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活型。

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 nAB
DCB
例:对下列样方进行聚类分析
2 5 2 1 0 3
X 0
1
4
3
1
2

3 4 1 0 0 2
① 计算个样方间的欧氏距离矩阵:
12 3 4 5 6
0 3.317 4.472 4.359 3.742 2.449

0
5.196 6.000 6.403 3.000
用样方数据去分割环境因素的集合,结果会分成若干 环境梯度,反映不同环境之间的组合关系。
以样方数据分割出的种组与环境梯度进行比较,可能 找到种组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这样的种组被称为生态 种组。
群落的数量分类-方法
多元分析技术的一般特点 不需要随机取样,不涉及显著性检验。
多元分析方法是施于原始数据集合的一套处理规则, 从而揭示属性之间、实体之间以及属性和实体之间 的复杂关系。方法本身不依赖于对实体和属性具体 内容的解释,因而可用于多学科。
()
Δ()
,
△() △()= 最大,故可将种或种做为临界种。若按种来分, 可分成(Ⅰ){}和()= {}两个组。
由于()> () >(Ⅰ) ,故应分化组() = {} 。
(i 1,2,, p)
对个种求和得到样方组对所有种的信息量:
p
p
I(A )Ii(A ) pln n n [a ila n i (n a i)ln a ( i)]
1
i 1
① 若中只有一个样方,()
② 若中有两个样方, 即=,对于两个样方同时存在的个种,有 =,=;对于只在其中一样方存在的个种,有 =, =;对于 两样方均不存在的个种.有 =, ,于是有:
(4.4162.72)53.571 2
同理可算
D51" 3.742D21" 3.159
得到新的距离矩阵:
1" 2 3' 5
0 3.159 3.571 3.742

0
5.598 6.403

0 2.989

0

④ 最小距离‘,故第三次将样方组’和样方合并为包含 三个样方的组'"。
同理可按其他种分别计算信息减量,结果列出下表:
第一次分划预算表 总信息量 临界种 ()组样方号 ()组样方号 ()
()
Δ()
△()最大,故种是临界种,第二次将个样方分成(Ⅵ){}和() = {}两个组。
由于(Ⅵ)>()= ,故应分化组(Ⅵ) 。 第二次分划预算表 总信息量
临界种 ()组样方号 ()组样方号 ()
群系:主要的中级分类单位。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 植物群落联合。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等。
群丛:基本单位。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或共 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
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组:最高的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因而 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如:针叶林、阔叶林、 草地、荒漠等。
DAB

1 nAnB
Djk
jA
kB
假设与合并成组,为另一样方组,则与组之间的
距离(+)为:
DC(AB)
1 nCnAB
jC
Djk

1 nCnAB
[
jC
njl

jC
Djk]
kAB
lA
kB

1 nCnAB
(nCnADCA
nCnBDCB)

nA nAB
DCA
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
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
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
植物区系-结构分类系统,被称为群落分类中的归并 法,以植物区系为基础。
群丛门 群丛纲 群丛目 群丛属 群丛 亚群丛 群丛变型 亚群丛变型 群丛相
多状态数据
()=()= ()=()
=× ×
样方 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量分类方法介绍
()组平均法(平均联结法)

样方组与之间的距离定义为:
植被型、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个植被型组为: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
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树植被、草
甸、沼泽、水生植被。个植被型为:寒温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落
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
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如草地 植被型:如温带草原 (植被亚型):如典型草原 群系组:如根茎禾草草原 群系:如羊草草原 (亚群系):如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群丛组:如羊草+大针茅草原 群丛:如羊草+大针茅+柴胡草原 亚群丛
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建群种生活型相同 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 联合。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 带荒漠等。
D 1'' 3 '''

2 3
D 1''3 '

1 3
D1''5
2 3.571 1 3.742 3.628
3
3
D 23 '''

2 3
D 23'
1 3
D 25
2 5.598 1 6.403 5.866
3
3
得到新的距离矩阵:
1" 2 3'"
0 3.159 3.628
d12 637.937 同理可 d13得 37 .: 82;d92336
()相关系数
N
rhi
(XhjXh)(Xij Xi)
j1

SShi
N
(XhjXh)2(Xij Xi)2
SShhSSii
j1
样方 种
① 离差标准化,得到如下矩阵:
0 3 0 1 2 1.8 0.8 2.2 1.2 0.8 1.4 2.4 0.6 1.6 1.6
群丛组:片层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与次优势层片 的优势种及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如在羊草 丛生禾草亚群系中,羊草大针茅草原和羊草丛生小禾 草(糙隐子草、草)就是两个不同的群丛组。
植被分类单位
亚群丛:反映群丛内部在区系成分、层片配置、动态 变化等方面出现的若干微细变化。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植被分为个植被型组、个
生物群落的分类 生物群落的排序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 美国的群落分类 群落的数量分类 群落排序的概念 间接梯度分析 直接梯度分析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 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中国植物分类系统单位 分类单位分三级: 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 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的上下再设一 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信息系数
p
I N qi loga qi i1
可取和,对应单位分别为,和。为概率。
二元数据
样方 种
种在样方中的信息量:
Ii
(A)
n(ai n
lnai n
nai n
lnnai n
)
ai(lnnlnai)(nai)[lnnln(nai)]
nlnnai lnai (nai)ln(nai)
得到新的距离矩阵:
1 2 3' 5 6
0 3.317 4.416 3.742 2.449

0
5.598 6.403 3.000

0 2.989 2.725

0
3.742


0
③最小距离,故第二次将样方和合并为包含两个样方 的组"。
11 1
D3'1'
2D3'12D3'6

0 1.732 3.742 2.449

0
2.236
3.000


0 3.742



0
② 最小距离,将样方和合并为包含两个样方的组'。
D13' 12D1312D1412(4.4724.35)94.416 同理可算
D23' 5.598D53' 2.989D63' 2.725
② 求内积:
14 2 12 2 10.8 6.4 12 6.4 13.2
③ 求相关系数
r12SS12/ SS11SS222/ 1410.80.163 r1312/ 1413.20.883 r23(6.4)/ 10.813.20.536
I(i j) p 2 ln 2 a (2 ln 2 ) (b c ) 0 d (2 ln 2 ) (p a d )2 ln 2 2 (b c )ln 2
I(A)I(12)23ln24.1589
样方
I(B)I(34)23ln24.158种9

0
5.866


0
⑤ 最小距离“,故第四次将样方组”和样方合并为包含 个样方的组''"。
2
1
D3'''1''" 3D3'''1'' 3D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