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人类的唯一生存目的
“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
“生存”与“自由”:“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与时代价值生存与自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而“感性活动”则是人类实现生存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感性活动”的辩证实质和时代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生存和自由之间的关系,以及“感性活动”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从辩证实质来看,“感性活动”是生存和自由的辩证统一。
生存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自由则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性活动来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感性活动包括了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认知和实践活动,是人类与世界相互作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通过感性活动,人类获取了生存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房等物质资源,同时也满足了心灵上对美、善、真的追求,实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从时代价值的角度来看,“感性活动”是当代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动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感性活动不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在当代社会,感性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
在物质层面,人们通过感性活动来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在文化层面,感性活动成为了人们交流和传播知识、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在社交层面,感性活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享受社交娱乐等。
当代社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感性活动的支持和推动,感性活动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动力和时代价值。
虽然感性活动对生存和自由具有重要的辩证实质和时代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感性活动可能被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所侵蚀,导致感性活动变得浮躁、肤浅,失去了深度和内涵。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感性活动也可能过度依赖于科技工具,导致人们与自然、与他人的感性交流和体验减少,陷入虚拟世界的境地。
由于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等问题,一些人的感性活动受到了限制和剥夺,影响了他们实现生存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要更好地实现“感性活动”对生存和自由的辩证统一,就需要在当代社会中进行一些努力和探索。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演讲稿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是我们从古至今不懈的奋斗目标。
自由,是每个人的内在渴望,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追求。
自由,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我们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自由,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自由的土壤上,人类才能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
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人类才能不断地突破束缚,探索未知,创造奇迹。
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为了自由而英勇奋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自由的尊严,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自由的珍贵。
自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追求和理想。
在自由的氛围中,人们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获得公正的对待,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由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种种束缚和限制,我们需要不断地为自由而奋斗。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捍卫自由,让自由的火炬在世界各地继续闪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珍惜自由,更要追求自由。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自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我们更要不断地为自由而奋斗,为自由的理想而奋斗,让自由的火炬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
让我们共同呼吁,让自由之花在人类的心田绽放,让自由之歌在人类的心中回荡。
愿自由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愿自由的风帆永远引领着我们,愿我们永远追求自由,永远捍卫自由!谢谢大家!。
自由主义的名言语录
自由主义的名言语录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主张个人和社会的自由和个人的自由权利。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自由主义名言语录:1. “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位普通市民的权益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整个政治的讨论” - 约翰·洛克2. “自由是人类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 亚当·斯密3. “自由并非目的,而是途径,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手段”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4. “人类的尊严在于他们的自由,他们的自由则在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 伊莎iah·伯林5. “自由是对权力最有力的限制”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6. “每个人都有权追求幸福,不受他人的干涉或过分拥有权力的政府的限制” - 托马斯·杰斐逊7. “个人交易和自由市场交换是我们生活的基石” - 米尔顿·弗里德曼8. “个人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无政府状态,而是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的自由”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9. “当人们为宣扬自己的意见受到法律迫害时,就意味着这是个无法自由生活的社会” - 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10. “为了保护个人和社会的自由,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而且应该通过法治来实现”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1. “一个人的自由只能通过尊重他人的自由来保障” - 约翰·洛克12. “自由是一种信任,而不是恐惧,是治理的最佳方式” - 罗纳德·里根13. “不同意见的交锋是自由社会繁荣和进步的源泉” - 弗雷德里克·哈耶克14. “自由并不是拥有所有权力,而是没有任何权力支配的状态” - 伊莎iah·伯林15. “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16. “自由才能给予人们追求自由之外的一切东西的能力” - 波普尔卡尔·波波维奇17. “自由是伟大社会建设的基石” - 托马斯·佩恩18. “自由的制度赋予人们希望和机会,而不是依赖于权力的人解决问题” - 米尔顿·弗里德曼19. “人类的自由并不等于放纵无忌的行为,而是受制于普世价值和尊重他人的道德约束”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20. “自由意味着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命运” - 狄斯麦克·托克维尔以上这些名言语录代表了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自由权利,主张有限政府和法治,以及个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重要性。
孟德斯鸠语录
孟德斯鸠语录
孟德斯鸠曾说过,“自由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自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精神,它赋予人们独立思考、自由选择的能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现代社会,自由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珍视。
自由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受束缚地发展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正是自由的存在,才能够让人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和改变。
然而,自由并非是绝对的。
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到他人的自由和社会秩序。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人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由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进步。
在当今世界,自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为了争取自由而不断奋斗,为了维护自由而不断付出代价。
自由的存在,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我们需要珍惜自由,维护自由,让自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孟德斯鸠的语录告诉我们,自由是一切幸福的基础,自由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追求理想和目标,实现个人价值。
但是,自由也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需要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利益。
让我们珍惜自由,维护自由,让自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哈特与富勒之战
“哈特—富勒”论战的回顾与思考庄慧娴(班级:2013级法学研究生学号:20132203135)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围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论战。
两人各自提出核心命题:哈特的命题是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分离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富勒的命题是法律本身必须包含内在道德,法律是规则治理的有目的的事业。
而法律与道德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价值判断,法律只不过是表现为法律形式的那部分道德,并且具有不同道德观念的人们能达成道德共识,道德可以作为法律的基础。
关键词:哈特富勒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犹如“法律是什么”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
在西方法理学界被长期予以关注和讨论。
20世纪中叶,西方法学界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哈特与富勒,论战的主题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哈特-富勒”论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仅指哈特与富勒在《哈佛法律评论》上的书面交锋。
即二人于1958年发表在该杂志第71卷第4期上的《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的分离》以及《实证主义与忠于法律—答哈特教授》。
但在广义上,其时间跨度则长达10余年之久。
①这场论战的硝烟早已褪去,但两位法理学巨擘在西方法学界掀起的涟漪却久久不能平息。
它留给后人这样一个印象:以富勒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主张道德是法律存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在他们看来,道德法则是自然万物的理性最高法则, 一切其他的法则都应当符合而且必须符合这项原则,否则将不能称其为规则。
而以哈特为代表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他们主张法律与道德相分离,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②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这场论战所包含的的实质内容探讨其对现代法治实践的意义。
一、哈特: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哈特在《实证主义及其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一文中,以重述法学史上被他归入实证主义阵营的一系列法学家,特别是边沁与奥斯丁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的方式,进一步重申了实证主义的分离主张, 即“实际上是这样的法与应该是这样的法的分离”。
人本主义关心的主要命题
人本主义视角中的弱势群体权利弱势群体保护是人本主义的诉求与回应。
人本主义倡导人类尊严,重视人的价值,将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作为最高价值,主张对自我以合理的保护和提高,对社会弱者施之以爱。
拉蒙特说,“不论称作什么,人本主义不外是这样一种主张,即认为人生只有一次,人们应当充分利用它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追求幸福,人的幸福本身就是对它自身的确证,而不必通过超自然的途径去寻求许可和支持;通常以上帝或天神的形式想象出来的超自然的东西,无论如何是不存在的;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相互间的自由协作,在这个地球上建立起和平美好的永久城堡”。
[1]赫尔达认为,“人类的一切机构,所有科学和艺术——如果它具有合理性——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人类人道化”。
[2]在人本主义者看来,人不应区分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人是统一不可分的,所有人在肉体结构和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关爱,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权利和自由,因此,鼓励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人道主义的基本目标。
我国古代“仁爱”思想要求每个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而建立起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
本文认为,对于现实的社会弱势群体,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以帮助和保障他们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是平等的,不应因财富的差异而否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人本主义思想源流“人本主义(Humanism)”一词来自拉丁文的Humanitas,Humanitas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人性”、“人情”和“万物之灵”。
[3]现代“人本主义”通常与“科学主义”在相对的意义上使用,指一些西方哲学理论、学说或流派,亦泛指“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尺度的思潮”。
[4]“人本主义”一词虽未在古希腊、罗马文献中出现,但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初步奠定了人本主义传统,如从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开始,哲学本体论就发生了由“自然”向“人”的重大变化,古希腊哲学也很早就有关于“自然哲学”和“人本哲学”的划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传统正是在这种“人本哲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让-保罗·萨特名言
让-保罗·萨特名言1.萨特经典语录1、他人即地狱——《禁闭》2、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觉得孤独得那么可怕,以致想去自杀。
把我克制住的是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人,绝对没有人会对我的死而感动,我死后会比生前更孤独。
——《恶心》3、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
——《密室》4、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
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什么都不能使他挣脱自己。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5、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
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
——《恶心》6、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
——《存在与虚无》7、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
——《自由之路》8、我只是存在着,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恶心。
——《存在与虚无》9、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
——《恶心》10、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死无葬身之地》11、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密室》12、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
——《苍蝇》13、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
——《恶心》14、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墙》15、要使一件平庸无奇的事成为奇遇,必须也只需讲诉它。
人们会上当的,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中,它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将的那样去生活。
然而必须做出选择:或是生活或是讲述。
——《恶心》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核心提示自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和最高理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度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自由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规定和理想追求。
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既要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光辉旗帜;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发展阶段的实际,辩证认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反对抽象意义上的“自由”和自由主义。
(二)自由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
自由为科学社会主义所传承,是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人类自由的象征,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三)自由具有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和认同基础。
自由对民族而言指国家独立、民族自主,对个人而言指人民翻身解放、个性获得发展。
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广泛认同的现实基础。
(四)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自由观具有重大意义。
自由:人类的梦想,永恒的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不分出身、种族、文化背景、信仰、贫富、性格、智力水平,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创造幸福、生命尊严的基础和源泉。
作为人无可争议的基本权利和属性,自由是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状态,即个人从外界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受他人的奴役、支配,具有自觉、自愿、自主的意志与行为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在继承资本主义已取得的各种自由的基础上,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由、提高自由,使劳动人民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在劳动中能够自由创新,朝着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生存与自由的关系
生存与自由的关系导语:生存与自由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关键议题。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生存与自由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平衡。
一、生存与自由的概念生存是指人类维持生命、获取物质需求、保护自身安全的一种基本需求。
自由是指个体在思想、言论、行动等方面不受限制,并能按照自身的意愿和价值观去选择和决策的一种状态。
生存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生存的追求。
生存与自由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在人类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生存与自由的冲突尽管生存与自由有着辩证关系,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可能出现冲突。
例如,在一些专制国家中,人们为了生存可能受到言论、思想和行动的限制,个体的自由被剥夺。
当一个人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而做出妥协时,他可能会感到自由受到了束缚。
另一方面,追求自由可能牺牲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在自由主义的理念下,个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但如果个人过于追求自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也会导致生活的艰难与不安全。
三、平衡生存与自由的原则为了平衡生存与自由之间的关系追求,我们需要奠定一些原则。
首先,生存是基本的需求,在追求自由之前必须有生存的保障。
人们需要充分的食物、衣物、住房和医疗等物质条件来满足生存所需。
其次,个体的自由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存权益,个体的自由权利必须受到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规范。
自由不等于纵容无序和无律,而是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实现。
最后,社会和政府应当在保障人们的生存权益的同时,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政府的职责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但不能过度干预个体的自由行为。
四、生存与自由的互相促进尽管生存与自由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两者又是互相促进的。
生存提供了安全的基础,使个体有了稳定的环境和条件去追求自由。
自由则为生存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人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能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进而提高生存的质量。
生存与自由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什么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批判视野下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
什么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批判视野下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I. 引言A. 背景和意义B. 相关研究现状C. 研究方法II. 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渊源A. 希腊哲学家的贡献B. 基督教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影响C. 文艺复兴时期的贡献III. 批判视野下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解读A. 环保主义的视角下B. 动物保护主义的视角下C. 哲学界的视角下IV. 自然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A. 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对比B. 自然景观与旅游业的发展C. 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V. 如何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的价值?A. 教育对价值观的影响作用B. 环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C. 群众意识的提升VI. 结论A. 综述全文B. 完善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建议C. 后续研究的方向第一章:引言自然是指与人类无关的物质和现象的总体,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圈、自然元素以及地球上各种非人造物质。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自然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药材和资源等,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由于人类长期的不当活动,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这也引起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自然保护的出发点是自然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
本文将采用批判视野,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进行研究。
本文的意义在于,梳理自然的内在价值的渊源,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自然保护的具体措施,以实现自然的内在价值。
第二章: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渊源人类的思想有悠久的历史,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也在历史中得以彰显。
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为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主张自然内部体系的运用规律应该搜索出来,使自然能遵循其本身的规律来运作,这就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的雏形。
基督教对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造物,自然则是上帝所赐予人类的生命绿洲,这使得自然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价值——尽管这种价值与人的利益联系紧密,但也独立于人的使用与支配之外。
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解读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深度思考的问题:我们现代人,我们的社会到底要向哪里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什么活着的问题。
不仅普通老百姓在想这个问题,很多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也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
本文就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本质的误读作一个澄清,并提出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新的理解,尝试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我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心。
关键词:人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阶级性长期以来,关于人性的表述我们一直都依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那句话“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于是我们就当然地推理为社会属性是区别人与动物的唯一标准,在阶级社会中人性的社会性表现为阶级性,不带阶级性的人性就是抽象的人性,超阶级的人性。
于是每个人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于是就有了文革残酷的阶级斗争。
然而,今天我们回头再来看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表述,我们会发现关于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表述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意。
一、马克思论人性马克思在1844年到1846年两年中对人性有三种不同的重要表述。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1)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3)(一)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类的根本属性。
马克思对人性的表述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对劳动的阐述,是通过对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加以比较为说明人作为类存在的根本特性,这是马克思主共产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美学理论的基础。
活着是为了追求自由与个人独立
活着是为了追求自由与个人独立活着,是每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追求自由与个人独立。
无论生活处于何种困境中,我们都希望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实现个人的独立与自主。
本文将探讨活着的意义,自由与个人独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追求它们。
一、活着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
对于某些人来说,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活着是为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和美好;而对一些人来说,活着是为了照顾家人和亲人。
无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保持自由与个人独立都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二、自由的重要性自由是每个人的本性追求之一,也是人权的基本要求。
自由使人们有权利行使自主决策、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个人价值。
自由是人类成长与进步的动力,是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的基石。
只有拥有自由,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自由是一种珍贵的权利,我们应该珍惜并积极争取。
三、个人独立的重要性个人独立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过程。
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独自思考、独立行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个人独立让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立足,做出正确的决策,解决问题并承担责任。
它还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面对挑战。
个人独立不仅是一个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前提,也是建设繁荣的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如何追求自由与个人独立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盲从,勇于独立思考问题,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2. 发展自己的技能与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实现个人的独立。
3. 寻求知识与信息: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扶持与支持,共同进步。
5. 探索自我:通过尝试新事物和面临挑战,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总结:活着是为了追求自由与个人独立,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争取自己的自由和个人独立,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有关人性观的资料
争辩双方:宗教人和自然人理性人与社会人游戏人和文化人制造人和存在人“人性观”梳理提纲:1.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或称“类特征”是什么?2.人的精神与身体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人与周围环境或者称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4.人的信念、知识从何而来,换言之,人如何获得知识?5. 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一)宗教人1.人的本质:神创造了人,人是神的摹本。
2.肉体只不过是灵魂的一个暂时的居所甚或“监狱”,灵魂永恒3.《旧约圣经》:“神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4.上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圣经》是永恒的真理,人们获得知识不是依靠哲学的“理性”而是依靠合乎基督教精神的人的灵魂,因此,信仰是认知的基础。
人类认知的全部任务就是去认识上帝,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或科目,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领悟万事万物背后的神的精神。
5.对教育的影响A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人从心灵上认识、热爱、赞美、信仰和服从上帝;B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使人“生来不完善”的神性得到“充分的”发展;C教育的内容主要以《圣经》以及对《圣经》权威解释为主;D教育手段:诵读经典、《圣经》;辩论、讨论;体罚盛行(二)自然人1.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中的神秘成份被剔除,人的本性被解释为“人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向”。
达芬奇在其笔记中,曾对人的这种自然本性进行了描述,即把人的血液循环与树的结构之间进行了类比。
得出了“心脏是生长出静脉之树的根”的结论。
他的理由是:正如树根为树提供水分,心脏为人体提供血液;正如水分在树中循环,血液也在体内循环,从心脏流出,又归复心脏。
达芬奇根据自然界的连续性的设想,天才地猜测到后来为实验科学所证实的结论。
2.身心合一。
对人的认识衍生出生理学和心理学,3.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然体,“自然人”以自然为师4.在认知方面,注重观察和经验的方法,如培根提出的实验法和归纳法,重视数学的作用。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逻辑缺陷
(季术界)(月刊)总第145期,2010.6·学术批评·A C A D E M I C SNo.6 Jun.2010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逻辑缺陷o贾可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摘要】本文针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如下八方面的批判性分析:(1)罗尔斯的正义论证未能脱离功利主义的轨迹;(2)“无知之幕”设置过厚造成与现实的隔离;(3)“中度匮乏”并非必要的正义环境要素;(4)“最大最小值”既失于谨慎又失于乐观;(5)没有认真对待责任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6)r所有权缺失的基本权利不免流于形式;(7)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矛盾并未化解;(8)自由主义的普世情怀难以落实。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批判20世纪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学术事件。
以此为标志,以语言和逻辑分析为特点的元伦理学被反正,伦理学由偏执的语言辞令分析转向实质性的社会规范探讨,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复兴。
功利主义的伦理传统受到冲击,正义话语逐渐占据了理论界的主流。
古典契约论经过罗尔斯的改造也重新焕发出光彩,并成为正义理论的奠基石。
然而,誉满天下,“谤”亦随之。
自《正义论》出版后不久,针对罗尔斯的批评就不断出现,且至今未绝。
这种世界范围内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客观上也促成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
本文在总结已有诸多批评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进一步的批判性分析。
一、难脱功利主义的轨迹罗尔斯提出正义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代替在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领域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功利主义。
他对功利主义最主要的批评意见是:功利主义作者简介:贾可卿(1975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一89—学术界2010.6·学术批评仅仅考虑社会福利和效用的最大化,缺乏一种“互惠性的理念”,没有认真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没有认真考虑在一个社会里如何分配利益和福利。
自由的哲学定义
自由的哲学定义自由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基本权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自由的哲学定义是指人类在思想、言论、行动等方面不受任何限制的状态。
自由是人类的天赋权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自由的哲学定义中,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自由的哲学定义中,自由是一种权利。
人类天生就有自由的权利,这是人类的天赋。
自由权利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自由权利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移民自由、劳动自由等。
这些自由权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自由的哲学定义中,自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自由权利不是无限制的,也不是绝对的。
自由权利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
自由权利的行使必须考虑到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权利。
自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不能损害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
自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考虑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能逃避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自由的哲学定义中,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精神状态。
自由的精神状态是指人类在思想、言论、行动等方面不受任何限制的状态。
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幸福的精神状态。
自由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状态。
自由的哲学定义中,自由是一种文化传统。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文化传统。
自由的文化传统是指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追求自由、捍卫自由、实现自由的文化传统。
自由的文化传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
自由的文化传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由的哲学定义中,自由是一种人类理想。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人类理想。
自由的人类理想是指人类在追求自由、捍卫自由、实现自由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人类自身的本质、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宇宙的本质。
卢梭的自由思想文化
| 海外艺术7卢梭的自由思想文化□祝孔孟/文卢梭从自然状态开始探讨人的自由,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生来便具有自由和平等,人与人之间都是独立生存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进入社会状态的同时又失去自然状态所拥有的自由,为了改善社会状态中的奴役状况,人们可以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来实现社会自由。
在此基础上,卢梭还提出了道德自由,让道德来指引人们自发的与公意一致,这样可以使所有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
对比孟德斯鸠的法律之下的自由,卢梭所主张的自由是站在平民阶层推崇的,但是他的局限性表现在公意的理论不够完善,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卢梭的自由思想虽然没有在其著作中集中论述探讨,但是他的自由思想影响深远,引发了诸多争论,自由思想从古至今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引和借鉴意义,卢梭将自由分为自然自由、社会自由以及道德自由,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将卢梭的自由思想与孟德斯鸠的自由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卢梭自由思想的优势与局限。
1 卢梭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1.1 卢梭自由思想产生的背景卢梭出生于18世纪的法国,在这一时期,法国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史学,美学,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思想家,卢梭是启蒙运动中具有卓越思想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启蒙运动坚决反对封建制度,而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封建君主制国家,国王路易十四推行君主专制,然而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国家财政衰竭严重。
为了维持皇室的奢侈用度,路易十四同时也推行重商主义,使得法国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因经济与制度的不匹配而激化。
正是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为启蒙运动在法国孕育了发展时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众多的资产阶级人士开始奋起反抗,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反教会特权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迅猛开展,而卢梭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先驱,为法国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引了方向。
1.2 卢梭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谈论到“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他的自由思想虽是从洛克与霍布斯的思想中演变发展而生,对自然状态的定义却和洛克与霍布斯不同。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
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
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
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
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
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
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
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
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
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
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
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演讲稿
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自由,是人类灵魂的呼唤,是人类文明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的理想。
自由,是一种内心的渴望,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自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利,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自由,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古代,奴隶们为自由而奋起反抗,不畏强权,不惧压迫,最终赢得了自由的尊严。
在中世纪,人们为了宗教信仰的自由,进行了殊死的抗争,最终赢得了信仰的自由。
在近现代,人们为了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国家的自由。
历史告诉我们,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自由是人类的永恒价值,自由是人类的永恒梦想。
自由,是人类的精神追求。
自由是人类精神的象征,是人类灵魂的飞翔。
自由是人类思想的驿站,是人类创造的源泉。
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独立,是人类文明的灵魂。
自由是人类精神的追求,是人类灵魂的归宿。
自由是人类精神的力量,是人类文明的希望。
自由是人类精神的追求,是人类灵魂的向往。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追求。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向往。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梦想。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希望。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未来。
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光芒。
自由,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让我们共同呼唤自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追求自由的梦想,让我们共同传承自由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创造自由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为自由而努力奋斗,共同为自由而献出青春和汗水,共同为自由而建设美好的家园。
让我们共同追求自由的理想,共同传承自由的精神,共同创造自由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呼唤自由的理想,共同追求自由的梦想,共同传承自由的精神,共同创造自由的未来。
自由,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让我们共同追求自由的理想,共同传承自由的精神,共同创造自由的未来。
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郭增花【摘要】自由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目标.马克思的自由观着重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与自然必然性、自由与社会必然性以及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历史的逻辑的统一,这凸显了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即双向的限定维度、纵向的历史维度及交互同一维度.【期刊名称】《长春市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自由;必然【作者】郭增花【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3自由,作为人类的意志本性与理想性追求,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特别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它更成为了一个时代性的论题。
早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通过对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哲学的比较而对自由进行了论证,在思想成熟后,又提出了“自由王国”的伦理理想。
在揭示自由的本质、阐释人的自由本性的过程中,马克思着重阐释了三方面的内容,即自由与自然必然性、自由与社会必然性以及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的历史的逻辑的统一,而这恰恰凸显了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即双向的限定维度、纵向的历史维度及交互同一维度。
一、自由与自然必然性:双向的限定维度克服自然必然性的强制获得自由,这在马克思看来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若不从自然界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其他自由就根本无从谈起。
马克思指出,“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1](P74)自由首先建立在对自然必然性的认识之上,这是由人类的生存决定的。
生命的延续决定了人类必须探索自然,认识必然。
必然性在被认识之前,是一种盲目的、自发的、异己的力量,我们完全受这种盲目的必然性限制,成为它的奴隶。
而人总是不甘于做自然的奴隶,总是力图摆脱它的控制、获得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是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没有任何意志(限制和约束是指物质上的,意志是指精神上的),这是绝对的自由,然而这又是真的自由吗?
想象一下,若自己在这样的自由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的世界、没有人的世界,我们会怎样。
我们会感到不安,因为我们感觉不到自己,自己是什么样,身处哪里,在干什么,为什么而存在。
这样的自由,真的是自由吗?这样的世界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的这句话是矛盾,但是却又是正确的,自由只有在约束的时候才能被感知到。
所以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也不应该存在。
但是人却又一直在追寻绝对的自由,明知得不到的东西却也想得到,人的贪婪是天生的吗?
自由的源头在哪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源头在枷锁那里,有了枷锁才有自由,而枷锁又在哪里?来源于上帝。
上帝创造了生命,却给了生命沉重的枷锁,寒冷、炎热、峻岭、急湍、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生命为了打破枷锁获得自由,开始进化,从而出现了动物、植物。
生物为了自由而不停进化,尽可能地去打破枷锁,生物开始越来越自由。
其中有的,打破海洋的枷锁,一部分生物开始走上陆;打破天气的枷锁,一部分生物可以活过整个季节;打破地域的枷
锁,一部分生物开始迁徙;打破重力的枷锁,一部分生物可以翱翔天空。
终于在进化历程中,出现了对自由最为渴望的物种——人类。
人类很弱小,但是却拥有对自由最强烈的渴望,为了自由人类团结在一起,为了自由开始使用工具,为了自由开始改变环境。
枷锁一再被打破,然而自由是有代价的,上帝不会容忍自己设的枷锁被一再打破,因此人类虽然在不停地打破枷锁,但却发现枷锁不停地恢复。
一种疾病被治愈了又出现了新的疾病,一种自然灾害被克服了,却又出现更多更强更难以防御的灾害。
但是人类并未就此放弃对自由的渴望,人类有最强的武器,是其之所以能不停地打破枷锁的关键,那就是创新,人类为自由而创新。
上帝给了枷锁,也就给了自由。
现在我似乎能解答自由是什么了,自由就是不停地打破枷锁却又困在枷锁内。
以上是从自然中寻找自由的意义,接下来我要从人类社会中找自由。
人为获得自由而积聚在一起,人很弱小,个人力量很难冲破自然的束缚,所以人开始团结在一起。
这样一个群体都会有生存下去的食物,却不需要所有人都去获取食物或者不用总是去获取食物,其中的一部分人会去做除了生存以外的事,这时人类的创造天赋终于得以被使用或者说频繁地使用。
人类创造了各种工具,创造了耕种。
至此人类已获得了极大的自由,首先,人类在生命上已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许。